百家姓壤駟姓歷史來源
壤駟氏是源于春秋時代的秦國。秦在當時位于現(xiàn)在工甘肅省禮縣東北、張家川東、陜西省寶雞、鳳翔東南一大片地方,下面由yjbys小編為大家搜集的百家姓壤駟姓歷史來源,歡迎大家觀看~
分布地區(qū)
天水郡:亦稱上邽郡。西漢朝元鼎三年(丁卯,公元前441年)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肅通渭),其時轄地在今甘肅省通渭縣、秦安縣、定西縣、清水縣、莊浪縣、甘谷縣、張家川縣及天水市西北部、隴西東部、榆中東北部地一帶地區(qū)。
秦 郡:晉朝時期置郡,初治冀縣(今甘肅甘谷),后移治到上邽(今甘肅天水)。民國時期改為度州,州治為天水縣。
歷史來源
壤駟(Rǎng sì )姓源于嬴姓,出自春秋時期秦國貴族壤駟赤之后,屬于以先祖名字為氏。
古代春秋晚期,秦國的上邽有個人叫壤駟赤,字子徒,在《孔子家語》中作“字子從”。秦國在當時位于今甘肅省禮縣東北、張家川東、陜西省寶雞、鳳翔東南一大片地方,那時秦國兵力強大,但文明程度很低。國內(nèi)甚至于還處在氏族部落聯(lián)盟的奴隸制早期階段,加之秦人崇尚好戰(zhàn)爭勝,所以研學(xué)文化的人不多。而那位壤駟赤卻是個例外,他從秦國不惜千里迢迢來到魯國,向孔子學(xué)習(xí)禮制。禮制,就是用智慧、文明的制度去治理國家。壤駟赤讀書很用功,而且有才氣,做詩、做文章都很出色。壤駟,顯然是秦國嬴姓貴族中的一支氏族,源出無考,因為平民是不可能有條件跑那么遙遠到魯國去求學(xué)的。從壤駟赤之后,這個壤駟氏復(fù)姓就不再見于史書記載了。據(jù)史籍《姓氏考略》的記載:“孔子弟子壤駟赤之后,以壤駟赤之壤為單姓。”即皆省文簡改改為單姓壤氏了,因此壤駟氏在今天極為罕見。
得姓始祖
壤駟赤。壤駟姓的開山鼻祖是壤駟赤,在《孔子家語》曾有孔子弟子壤駟赤的記載。壤駟氏是源于春秋時代的'秦國。秦在當時位于現(xiàn)在工甘肅省禮縣東北、張家川東、陜西省寶雞、鳳翔東南一大片地方。壤駟氏也就發(fā)祥于這里。據(jù)《英賢傳》上指出,壤駟是復(fù)姓。這個復(fù)姓,根據(jù)《姓氏考略》的記載,自從壤駟赤之后,改復(fù)姓為單姓壤,所以,復(fù)姓壤駟氏極為少見。
遷徙分布
壤駟氏復(fù)姓或是古老的漢族姓氏,但人口總數(shù)在中國的大陸和臺灣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為第四百五十二位門閥。古代春秋時期,秦國上邽有個人叫壤駟赤。那時秦國兵力強大,但文明程度不高,秦國人好戰(zhàn)爭勝,但崇尚文化的人不多。而壤駟赤是個例外,他就從秦國來到魯國,向孔子學(xué)習(xí)禮制,禮制就是用智慧的文化制度去治理國家。壤駟赤很用功讀書,而且有才氣,做詩做文章都很出色。壤駟可能是秦國貴族中的一支姓氏,因為貧民百姓,是不大可能從秦國跑到魯國去求學(xué)的。但壤駟這個姓,此后就不再見有人被史書記載的了。據(jù)古人考證,因為這個姓改成了單壤。據(jù)《姓氏考略》中載:“孔子弟子壤駟赤之后,以壤駟赤之壤為單姓。”壤駟姓之后,望出上邽,即今甘肅省天水縣西南一帶?梢娙礼喰债敃r是以這里為繁衍中心的。
堂號
天水堂:以望立堂,亦稱上邽堂。
秦郡堂:以望立堂,亦稱甘谷堂、上邽堂。
京兆堂:以望立堂。
家族名人
壤駟赤:字子徒,春秋末期秦國上邽(今甘肅省天水市秦城區(qū))人。孔子弟子,為七十二賢人之一。身通六藝,以詩禮化被西垂。與顏、曾、閔、冉諸賢同為孔子入室弟子。隴上儒學(xué)三賢之一。唐代封“北征伯”,宋朝封“上邽侯”,明代稱“先賢”,秦州(今甘肅省天水市)文廟設(shè)有壤駟赤祠。
【百家姓壤駟姓歷史來源】相關(guān)文章:
百家姓仰姓歷史來源01-11
百家姓馬歷史來源01-13
《百家姓·令狐》歷史來源01-13
《百家姓苗》 的歷史來源01-16
百家姓富的歷史來源01-15
《百家姓·任》的歷史來源01-15
《百家姓·席》的歷史來源01-15
百家姓熊的歷史來源01-15
《百家姓·山》的歷史來源01-15
《百家姓·洪》的歷史來源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