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MBA工商管理碩士感悟之一治大學若烹小鮮
當我寫這篇文章的時候,人在杭州。杭州的風兒柔柔,雨兒飄飄。很久以來,一直想寫一篇關于MBA學習階段感悟的文章,我知道很多準備考MBA的戰(zhàn)友,和在讀MBA的學友,以及已經要畢業(yè)的道友都一直很困惑,不知道自己的定位,自己的未來,自己現(xiàn)在應學什么,如何來學,學完之后該做什么?如果將學改成做,就和我在杭州做診斷的這個企業(yè)面臨的問題是一樣的,其實也沒什么奇怪的,人和企業(yè)在很多時候本來就是相通的。
我很欣賞當年風靡中國的一個稱呼,叫做“同志”,所謂同志,志同道合也。和美國不同,中國讀MBA的,大多數(shù)對自己現(xiàn)狀不滿意,希望改變自己的生活環(huán)境,希望跳出一個城市,跳上一個平臺,希望自己的未來能與眾不同,以此為志是大多數(shù)MBA學生考學的初衷。以改變?yōu)橹,頗有歷史上勇敢改革家的色彩;當然,在三年的學習生涯里,也偶爾會有一種悲壯的感覺,恰似英雄的悲壯,遇到這種時候,我總是會對自己笑一笑,有人對自己笑畢竟是件美好的事情。
雖然國內讀MBA的實際生源狀況和西方商學院里那幫家伙們比有很大差距,但我還是喜歡將我們的MBA商學院定位為培養(yǎng)商業(yè)領袖的地方。其實這不僅僅是定位的問題,也是一個志氣和志向的問題,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一個沒有志氣和志向的商學院,就不是一個好的商學院,也是沒有一個前途的商學院。商學院如何辦法本是院長的事情,和我們并無直接關系,只不過,商學院作為我們人生路途的一個家,這個家的文化、風骨,對家里的每個人來說都有很深的影響,借改古人話說,“欲領世之商者,先治國之企;欲治國之企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企治,企治而后商興。”可見,古人就曾說,治理企業(yè)之前,一定要在一個好的商學院里修身養(yǎng)性;篡改古人的話其實并不好玩,想起一個哲人曾經這么說過,“國內的企業(yè)少有文化,因為國內的大學就少有文化”,在這里不過想勸導大家找一個好的商學院讀MBA是非常重要的。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古人的原意,讀MBA階段,是一個修身的階段。如果把一個商業(yè)領袖或者企業(yè)領導者的能力劃分成思考力、決策力和執(zhí)行力,讀MBA這個過程是形成思考力的一個重要階段,因為思路決定出路,經貿大國際商學院的一個教授給講過這么一句話令我印象深刻,“學校是一個能夠形成高度的地方”,“形成思考的高度,形成開闊的視野,形成思維的前瞻性”,這是我對這句話的理解。在我后MBA學習階段開始的時候,我似乎感覺到了這種高度,這種高度是一種考慮問題的方式,站在企業(yè)領導者的高度考慮問題的方式;這種高度又是一種對接,和企業(yè)老板、企業(yè)領導者思維的對接;這種高度也是一種角度,站在行業(yè)發(fā)展的角度,站在產業(yè)運營的角度。如果說這兩年周圍MBA同學的蛻變成長證明了這句話,那么MBA學習階段所要形成的思考力就是MBA學子的所要完成的重大任務。
我是個一個商人,從企業(yè)來,又到企業(yè)去,中間是在商學院的三年時間。我是一個幸運兒,選擇了外經貿三年共1000天的MBA學習時光,想起早年曾經激勵自己的一句話“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我將MBA學習階段定義為:“治大學”
治大學,獲得大的學問,什么是學問?洞明即是學問。在MBA第一年的假期,我們幾個MBA同學組隊做了一個房地產樓盤的策劃項目,調研過程中得到兩個字,叫做“通透”,是指將樓盤一層的架構做成中空,視線可以在其中穿越,這樣的房子看起來暢快,視野舒服;同樣的道理,將書讀透,將書與書讀通,將文字背后的東西看穿是治大學的根本,只是在MBA階段最常見的讀書方式是把書讀完就OK了,通與不通就沒人管了,讀完不等于讀通,讀通也不等于讀完,讀通之后,往往事半而功倍,所以讀通看透才有學問。治大學,大的學問,不僅僅要會讀書,還要會寫文章,形成能力。有學問不見得會寫文章,獲取了知識,不見得形成了能力,形成能力不見得擁有資源,擁有資源不見得會利用,因此不僅要治學,還要還要學會寫文章,這就是我所謂的治大學的思想。什么是文章?人情練達即文章,會與團隊成員愉快合作,會管理一個團隊,會與上下級順暢溝通,與人交往友善、和諧,與人合作高效、愉快,管理一群人得心、應手,這是寫大文章的關鍵。如果能夠登高一呼,而應者云集,這大概就是妙手著文章的境界吧!寫到此時,我笑了一笑,大概很燦爛,這是我希望寫的一篇文章!
那么,如何治大學? 我云,“治大學若烹小鮮” 。西湖的小魚,肉嫩味鮮,想想不免留口水,想想應該是很難的,不過現(xiàn)在講求流程化,有了流程自然可照葫蘆畫瓢,三分神思、七分形似,鮮香可餐想必也不是難事。烹小鮮講求原料充足,蔥、姜、蒜必備;講求火候,少一分則生,多一分則老;講求不可常翻炒,烹小鮮如此,治大學亦然。
MBA的課程設置,有其強烈的針對性,這就是MBA學生源頭的客戶人群定位。國內很多考MBA的學子,有鴻鵠之志,拋家離子,辭官辭職,備水一戰(zhàn),一戰(zhàn)成功,欣喜若狂,不過兩年過來,有庸庸碌碌之感,覺得沒什么收獲,其原因是準備的原料不充足,蔥姜蒜缺位。上學前沒有很深的企業(yè)經驗,對企業(yè)經營沒有感性認識,對于上課所講的只能泛泛而聽,所謂內行聽門道,外行聽熱鬧,始終把握不住其中的精華真諦,因此準備好原料,蔥姜蒜是很重要,找個企業(yè)實習一下,或者先玩玩每年都會有一次的管理模擬比賽(比如GMC―全球管理挑戰(zhàn)賽,或L’Oreal e-Strat Challenge-歐萊雅全球在線商業(yè)競賽)都會增強感性認識,在炒菜之前先把原料補齊了,才可成就大餐。
對比清華的MBA,我覺得自己已經很幸運,每天忙到半夜子時就可以收工睡覺了,聽清華的兄弟說通常要學到半夜2點左右,兩年熬下來,大概就成仙了。外經貿的課程設置了20多門,時間、精力嚴重不夠,即使一天二十四小時不睡覺看書,書也是看不完的,所以炒到什么火候是很重要的。大火燒開,小火入味,中火收汁,分階段劃分是此中真決。三階段,大火狂讀,小火精讀,中火不讀,所謂大火狂讀,補管理基礎知識階段,囫圇吞棗也罷,一知半解也罷,迅速把基礎知識補全,大概形成個帶有骨頭架子不完美的標本就OK了;所謂小火精讀,選一核心課程,或戰(zhàn)略或營銷或人力資源或生產管理,精耕細做,門綱目科,條理清晰,內涵外延,批判思辯,以20分鐘講完一本書,200分鐘講完一本書為界,如果達此,已有小成!至于中火不讀,建立各課程之間的聯(lián)系,將整體架構樹立起來,再將血肉填充進去。企業(yè)是一個各方面相互作用的系統(tǒng),跳出畫外看畫,看得全貌,可搭磚建房,也可拆屋去梁,搭建之后,看看功能如何?能否做成百年基業(yè),住的舒適,冬保暖,夏清涼,此中訣竅,不是從文字堆砌的書中讀取,來自于溝通、討論、思辯,將書放在一邊,聽、講、思、吵、辯,以之為不讀階段。火候的把握,可以根據(jù)時間和火力進行控制,也可以從小魚的色澤變化、味道進行斷定。
MBA的學習,根據(jù)自己的資質、經驗、努力程度和學習方法的不同,成效差距很大,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成功取決于如何把握機會,取得了MBA學習的機會,如何讀MBA?就是非常重要的啦!古人半日讀書,半日靜坐,每日三省吾身,在MBA階段不需要半日靜坐思考,因為醒了即在思考,不需要三省吾身,因為時刻在快速的前進和提升,從混亂的成長到有續(xù)的成長,再到檢討自己成長的過失,也是三個階段,我喜歡爬山的時候,爬到一定高度四處看看,高呼兩聲,回首來時的路,,眺望一下前進的征程,但是在這之前,悶聲爬山,求得速度和體會爬山的快樂。什么時候做什么事,各個階段學習的重點、學習的方式都不同。MBA的同學來自各地,年齡各異,背景參差,在同一時點上分布在各個階段的人都有,所以有低頭苦讀的,有閉目養(yǎng)神的,有求橫連縱的,所處階段不同,認清自己的基礎,明晰自己的階段,才好燒自己的火,烹自己的鮮。
治大學和治大國一樣,不可常翻炒。前兩天調研覺得挺有意思,調研公司的組織結構在四個月內變了四次,部門負責人不知所從,無法進行長遠規(guī)劃,一年時光,億萬投資化成黃鶴飄渺而去,黃鶴一去不復返,唯留廠房空悠悠。企業(yè)每次調整架構都是有理由的,老板是國外某大學的EMBA,很有理論素質,思維開闊,滔滔不絕可講幾小時,要比一般商學院的導師講的還要流暢自如。老板善于思考,每有所思時就將企業(yè)的組織結構變一變,老板喜歡來回翻炒企業(yè),企業(yè)就隨著老板思維的跳躍而搖擺不定,MBA學習也是一樣,每個階段的目標一旦確定,環(huán)境不發(fā)生大的變化,不可以輕易改變。不過,如果喜歡來回翻炒,我還是建議在MBA學習的某個階段翻個遍,相對于將來翻炒企業(yè),現(xiàn)在的機會成本畢竟還是最低的。
走在杭州的街頭,在思索企業(yè)問題的根源時,突然想起治理企業(yè)也有如烹小鮮一樣,要準備充分,細致、實際,掐住關鍵點,把握好火候。事物本是通達,當從看山是山,到看山不是山,再到看山還是山的境界時,才得到治大學的本意。
【MBA工商管理碩士感悟之一治大學若烹小鮮】相關文章:
中南大學2017年工商管理碩士(MBA)研究生考生復試方案06-16
青島大學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MBA)接受調劑生公告06-19
吉林大學商學院2018年工商管理碩士(MBA)招生簡章08-12
華中科技大學2018年工商管理碩士(MBA)招生簡章08-09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MBA2017入學工商管理碩士復試通知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