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試析民法課堂實踐教學的探索與思考
論文摘要:民法在法學課程體系中處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如何加強民法課堂教學尤其是實踐教學的效果也一直被學者們所關注。在傳統(tǒng)民法課堂中,應積極創(chuàng)新和改革各類實踐教學手段,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果,不斷激發(fā)學生學習民法的熱情,達到教學目的。
論文關鍵詞:民法 民法課堂 實踐教學
民法是一門實踐性和應用性極強的學科,也是法學課程中極為復雜和晦澀的科目之一。在教學中,如何適用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變得尤為重要,在過去的幾年中案例教學、診所式教學等實踐教學方法經(jīng)常被提及,但民法的課堂教學中究竟怎樣擴充各類實踐教學的內(nèi)涵,提升教學效果值得深思。
民法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適用范圍極其廣泛,集中反映經(jīng)濟利益與人身利益最為直接、最為普遍的關系。目前雖不同學校和專業(yè)的學生民法課時差異較大,但其課堂教學多為教師精細講解概念、學生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偶爾會穿插一些案例進行說明,終未能突破從理論到理論的限制。這對于初學民法的學生,容易產(chǎn)生厭學情緒,更易被紛繁復雜的民法術語所困惑。
一、案例教學在民法課堂中的選擇性運用
案例教學最早起源于19世紀70年代哈佛法學院對學生的職業(yè)訓練中。1875年,哈佛法學院首任院長克里斯托弗?哥倫布?蘭德爾,明確提出把案例法應用于法學教育,認為案例能夠成為理論法學最為有力的媒介,唯有通過仔細分析法官在判決重要案件時的推理過程,方能洞悉潛在的法律原理。有學者認為,“所謂案例教學是教育者根據(jù)一定的教育目的,以案例為基本教學資料,將學習者引入教學實踐情境中,通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多向互動,平等對話和積極研討等方式,從而提高學習者面對復雜教育情境的決策能力和行動能力的一系列教學方式的總和,它不僅強調(diào)教師的教,更強調(diào)學生的學,要求教師和學生的角色都要有相當大程度的轉(zhuǎn)變。”i案例教學其實質(zhì)在于情境運用和師生互動,這對培養(yǎng)和提高法學學生理解及運用法律的能力,推動教學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運用案例教學可以豐富民法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深化對基礎知識的理解,通過案例教學可以檢查教學效果。另一方面,很多民法概念如民事法律行為、物權等比較抽象,概括性、邏輯性強,如能運用典型、生動的案例教學,通過分析討論,更易使學生融通不同知識之間的層次,提高學生學習的實際效果。然而,案例教學在民法課堂教學中并不應是頻繁運用,亦或不論總論、分論均有一定課時比例進行案例教學法,而應進行選擇性應用。
(一)案例教學選擇性運用的緣由
源于英美法系的案例教學法具有判例法的傳統(tǒng),其要點在于教師提出問題,組織學生分析、討論和回答,由學生自己歸納出結(jié)論。重在激發(fā)學生獨立地思考和研究,培養(yǎng)學生的法律思維、法律推理、分析技能和法律實踐能力。而學生也在學習和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識和法學理論的基礎上,通過案例研判,提高判斷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用法律的思維去思考問題,從辯爭中尋求真相。這一模式和通過對不同判決的研究去尋求法律規(guī)則并加以運用的傳統(tǒng),甚至是英美等國的法律、政治制度相適應的。ii在大陸法系國家,有法學家長期研究法律的傳統(tǒng),存在成文法的立法習慣,在實踐中更是援引成文立法規(guī)定進行判決。對法學學生的教育以系統(tǒng)的法學知識講授為主,側(cè)重于灌輸給學生法律的基本理論,更注重學生對整個法律體系的理解,因此在教學中,勢必讓學生首先掌握學習運用成文法的基本思路,具備一定的理論基礎,而在此基礎上可就民法的部分內(nèi)容選擇性進行案例教學。
(二)教學內(nèi)容的選擇和教學方式的組織
著名的法學家E·博登海默先生認為,“教授法律知識的院校,除對學生進行實在法規(guī)和法律程序方面的基礎訓練外,還須教導他們像法律工作者一樣去思考問題和掌握法律論證與推理的復雜藝術。”案例教學無疑是實現(xiàn)這一目標的方式之一。在選擇作為案例教學的內(nèi)容時,應當考量這一內(nèi)容的難易程度、重要性和以案例方式進行教學的可行性等。目前大多數(shù)院校會在一年級下學期或二年級上學期開設民法課程,此時學生對于整個民法體系或不同法律之間的邏輯關系還不是很清晰,因此應當選擇難易適中的內(nèi)容進行案例教學。在期末階段,則可針對綜合性較強或較難理解的內(nèi)容,設計出案例教學,以進一步深化學生對于整門課程的理解。
同時,由于案例教學以學生已掌握一定的理論知識為基礎進行案例的探討和分析,所占的課時比例又不能過多,所以教師首先應當將民法的重要概念如法律關系、自然人、法律行為、物權行為等講解清楚,再就民法中的重要內(nèi)容如民事行為效力欠缺情形、代理及無權代理、所有權與共有、擔保物權、債的不同類型、特殊侵權責任和遺產(chǎn)的分割與處理等設計出一定的案例教學課程。而通過分析案例又可以使學生對民法概念和相關法律關系進行加深理解,如合同關系、侵權關系、無因管理和不當?shù)美P系等。以上的部分在民法體系中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對此設計出案例教學一般不會影響其他部分的教學安排。
在教學方式的組織方面,可主要分成三個階段:第一為準備階段,根據(jù)課程內(nèi)容,盡量選擇司法實踐中的真實案例,加工后提前發(fā)給學生,案例的質(zhì)量對于教學效果十分重要;第二為實施階段,以學生為主開展案例的分析和討論,分組對若干案例進行解讀,由各組代表進行發(fā)言,也可以相互間發(fā)問和回答;第三為總結(jié)提升階段,教師結(jié)合案例的實情,具體解析各種法律關系的原理,讓學生領會民法的基本法理,并可以布置小組撰寫書面的案例分析報告。
案例教學有目的地運用典型案例分析概念、原理的內(nèi)在規(guī)律,活躍課堂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動力和興趣,通過現(xiàn)實案例的實際訓練,進行法律思維訓練,鍛煉學生解釋法律和解決法律爭議的能力,這是不斷提升民法課堂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
二、辯論式教學法在民法課堂的展開
辯論式教學打破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主張以學生為核心,充分發(fā)掘?qū)W生潛能,提高學生綜合素質(zhì),是民法課堂實踐教學的一種方法。在民法課堂教學中,有針對性地選擇一些話題特別是社會上的熱點問題讓學生進行辯論,具有很強的現(xiàn)實意義。一方面能較好的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大大增加學生的信息輸入量;另一方面,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傾聽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口頭表達能力、臨場應變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
作為教師來講,在辯論式教學的準備工作方面,首先應了解辯論的一些基本知識如辯論規(guī)則、辯論技巧、辯論程序等,圍繞法律辯論課的特點,制定具體的規(guī)則與方案。并能較早地布置辯題,公布辯論課的程序和環(huán)節(jié)以及辯論結(jié)果如何運用等,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也可隨機請部分同學作為評委,具體參與辯論結(jié)果的評定。同時,成功的組織辯論式教學值得注意的幾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是:
第一,選擇辯題。辯題是辯論式教學成功的關鍵因素,辯題可選擇學生比較關注或感興趣的問題,尤其是社會熱點、學生感觸較多或很困惑的問題;同時也是目前還存有爭議的,如法律是否應當規(guī)定取得時效、侵權責任是否包括專家責任等,正反雙方均有內(nèi)容可辨,也可以找到豐富的資料;最后要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進行設計,通過辯論來完成特定的教學任務。一般應選擇在民法課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存在理論探討價值且學生容易模糊的命題。
第二,組織課堂辯論。作為整個辯論式課堂教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一般應由以下幾部分組成:首先,由正反雙方根據(jù)己方觀點進行闡述,從立論、證明、結(jié)論等方面說明立場,要求觀點明確,論據(jù)充分有力;其次,雙方辯手依次開展一對一攻辯、自由辯論,這屬于辯論的核心程序,能充分體現(xiàn)雙方各自的觀點、論據(jù),亦能在觀點交鋒中使臺下的學生感受到該辯題的理論及現(xiàn)實意義。再次,由雙方的最后一名辯手針對辯論中的種種情況和己方的立場作總結(jié)陳詞,重點為反駁對方觀點,重申己方立場。最后,可在公布結(jié)果之前設計5—10分鐘的提問時間,臺下學生就辯題內(nèi)容,論據(jù)或雙方觀點進行提問,辯手作相應解答,以此擴大學生的參與面。
第三,總結(jié)點評。點評是辯論式教學效果的升華,有利于學生理解辯題所涉法律內(nèi)容,可分為學生點評和教師點評。在學生評委代表點評后,由教師客觀、公正的針對整個辯論情況、雙方的論點及論據(jù)、辯論技巧、辯手表現(xiàn)及團隊合作等進行總結(jié)。教師不能代表任何一方的觀點,一方面肯定雙方的優(yōu)點和獨到之處,另外也指出雙方在辯論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之處以及對民法相關教學內(nèi)容的意義。也可安排學生對整個辯題的認識及觀點進行整理,寫成課后作業(yè),使得論證更趨嚴密,深化對該辯題的認識和分析,切實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
當然,教師還應關注學生辯手、辯論賽主席等人員組成及角色分配,提醒學生較好地控制辯論的節(jié)奏,注意語言的準確性與合理性。在此過程中,注重訓練學生搜集與篩選資料的能力,從占有的大量資料中去粗取精、去偽存真,進行歸納和整理。同時,開展辯論式課堂教學不應是經(jīng)常性的,也需結(jié)合教學內(nèi)容進行安排,在結(jié)果運用上可考慮占課程考核的30%—40%,以此推動課堂實踐教學在課程學習中的分量。
民法的實踐教學方式很多,案例教學和辯論式教學只是其中之一二,它們改變了教師積極傳授知識,學生被動接受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當學生能主動參與民法的課堂教學實踐,不斷增強學習民法的興趣,而教師結(jié)合教學實踐中涉及的民法概念、原則和制度,對實踐活動作深入的講解,使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結(jié)合起來,在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分析、綜合、歸納問題的能力及多向思維能力的同時,有利于逐步培養(yǎng)學生運用民法原理分析社會熱點問題的習慣,形成正確的民法思維。
【試析民法課堂實踐教學的探索與思考】相關文章:
課堂教學中開展問題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11-23
提高生物課堂教學的實踐與思考11-17
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的實踐與思考論文11-15
試析浙江省高中《實驗化學》模塊教學培訓的思考和實踐03-18
關于多媒體教學的思考和探索03-02
多媒體教學的實踐與思考03-19
醫(yī)學實踐教學的改革與思考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