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東西塔建筑藝術分析論文
泉州開元寺的東西塔是我國最高也是最大的一對石塔,都是平面八角套筒結構仿木五層樓閣攢頂式建筑,造型規(guī)制和建筑結構方面,還不曾有什么石塔能超越過它,特別是它的仿木結構和營造技術,展示了高度的建筑藝術和文化藝術成就。通過多日的測繪制圖后,對石塔的結構與造型有了較為深入的理解,我分別從兩個方面分析:結構藝術和造型藝術。
一、結構藝術
1.平面八角
。1)抗震性能良好:邊緣線曲折柔婉,每一邊的立面對地基的壓力比較平均,抗震性能良好。
。2)抗側移強度、穩(wěn)定性強:塔身八個壁面正對著八個方位,按照結構選型原理,每個立面的兩邊又形成兩個斜側面,能夠削弱來自任何一個方向風力的作用,提高抗側移能力,從而使塔的剛度、整體性和穩(wěn)定性都有所增強。總結:泉州東西塔取平面八角造型,不僅使呆板笨重的石頭組成形體柔和的塔身,而且在堅固牢靠。
2.塔身造型
。1)須彌座
東塔:高1m,每邊長7.5m,周長60m。在其東西南北四邊正中位置,各設五級踏道一座。西塔:高1.2m,每邊長7.6m,周長60.8m。在其東西南北四邊正中位置,各設七級踏道一座?偨Y:按照平面八角形制建成的泉州東西塔五層塔身,立在平面八角形的須彌座上。
(2)丁順砌體
測繪時,我們可通過塔入口鐵門處粗略測出塔壁約2米厚。經(jīng)查證資料,原來這是由于采用“一順多丁”的砌筑法,它能從上下縱橫四個方面加強塔身整體牢固性,最大程度地減低砌體剪應力的破壞。
。3)高度
經(jīng)查證資料,東塔總高48.27米,西塔總高45米。而我們測的東塔第一層外圍周長約46.4米,而西塔第一層外圍周長約44.48米,都近似等于塔身的高度。從理論來說,圓形物體只有它的周長等于高度時才是最美觀和諧的。東西塔采取這樣的塔身高度比例標準,展示的是一種和諧的美。
。4)樓層
從建筑角度看,東西塔分隔五層與遠眺有關。如果層級分隔太多,它的各層高度必定相對降低,從遠處或在塔前看去,塔層就顯得矮扁壓抑。
。5)塔身收分
東西塔采取逐層首份的做法來增加塔身輪廓線條的變化,適當?shù)谋壤辗郑斐梢环N協(xié)調(diào)勻稱的塔型,而且大大地加強了塔身重心的穩(wěn)定性。
。6)門龕錯位
東西塔每一層都按八角八面與上下相鄰層面采取相間錯位的方法開設四門四龕,即上一層與下一層的門和龕順垂直線作交換排列。由于是花崗巖石塔,自重較大,采用門龕錯位排列方法更有利于調(diào)節(jié)砌體的壓重。每遇大風,不管是來自哪個方向,塔身各層各面都有門道相通,可以引風,減少塔身自身阻力。
3.塔心柱
實地考察到在塔室中心用花崗巖條石砌筑起一個平面八角形的塔心柱,塔心柱和塔室內(nèi)壁之間架起大石梁,一頭插入塔心柱的轉(zhuǎn)角部位,一頭插入塔壁凹角部位,在大石梁兩端緊靠塔心柱和塔壁下面,又有出二挑的斗拱承托,用于縮短大石梁的跨度,提高抗剪能力。
4.樓板架設
由于東西塔各有四層10cm厚的長條石樓板,容易脆斷,因此在架設時采用了梁澀并用的方法。這樣,每一層的樓板就有個三個支架點,大大保證了樓板的荷載能力。
5.塔頂收尖
泉州東西塔的八角攢尖頂蓋有自己的特色,依靠塔心柱直通到頂,把塔蓋的尖頂定位在塔心柱的頂端。這樣的塔蓋穹頂,結構簡單樸實。
6.塔剎
塔剎除了表相高出的作用外,也是塔頂結構攢尖收尾的構成部分。從建筑上說,無論是四角、六角、八角或圓錐形的塔,到了最高一層,所有的椽子、望板、瓦隴,都要順著塔頂?shù)钠露认蛏暇蹟n,集結在一個中心點上,而剎就是這個中心點的蓋子,起著遮防雨的作用。我們通過觀察立面可以發(fā)現(xiàn),東西二塔塔剎都占塔身實際高度的1/3。八條很粗的鐵鏈一頭系在塔剎頂部,一頭系在塔蓋的八個檐角上,從八個方向增強互相對等的拉力,既保證了塔剎的穩(wěn)定性也改變了塔剎瘦細造型,使塔頂有一種豐滿之感。
7.建筑材料
建筑材料采用花崗巖,抗壓強度大,堅固耐凍,耐風化、耐腐蝕等性能。
二、造型藝術
談到東西塔的造型藝術,最精彩的`莫過于是花崗巖仿木斗拱結構。技藝高超的泉州石工匠師,把剛硬的花崗巖石塊雕鑿成立柱、櫨斗、跳頭、楣枋、飛昂、飛檐、雀替等構件。
1.三段式接柱
泉州東西塔在每一層的每一個轉(zhuǎn)角位置上,都立了一根粗圓的大立柱,仔細觀察,我們看到從第二層開始至第四層,所有大立柱并不是一根,而是用三段短石柱,疊接而成的,下面一段較長,而上面兩段較短。根據(jù)考古理論,古建筑采取接柱手法,具有減輕地震破壞的作用,這應該是古代仿木石構建筑的一項科學成就。
2.斗拱
東塔:東塔的所有立柱的柱頭上都設置四面內(nèi)凹的方形櫨斗,櫨斗上出跳華拱(雙抄)承撩塔檐的翹角。檐角下有一支角昂向上支托,下面又出一昂。所有柱頭上斗拱和補間斗拱都較肥大,而且所有柱頭櫨斗、闌額坐斗和斗拱跳頭上的交互接合處,都可出一個耍頭。西塔:西塔的形制與東塔基本相同,但略有不同。比如西塔的立柱比東塔粗壯,還有東塔柱頭上安置一個櫨斗,斗上出二跳斗拱承托檐角,而西塔柱頭除了櫨斗上出了二跳外,又把闌額鋪作左右兩端的斗拱移至到柱頭的櫨斗上,各出鋪作一縫,有加強轉(zhuǎn)角建筑剛度的作用。另外,西塔斗拱交互斗接處沒有耍頭。西塔每面補間泥道拱上隱刻柱頭枋一條,沒有羅漢枋。
3.檐部
東西塔塔檐作翬飛式,從塔身每層補間之上約25%坡斜向外挑出2米左右,檐口從中部向左右作凹弧形展張,檐角高蹺。
三、結語
這兩座石塔對峙屹立,堪稱石塔之冠,顯示了那個時代建筑水平。生動的雕刻和斑斕的圖案繪畫,使得建筑結構和藝術造型相互滲融。特別是表現(xiàn)花崗巖仿木斗拱結構上,以及塔上眾多的佛教浮雕造像,所組成的藝術渾體應是我們民族文化的又一瑰寶。泉州東西塔集仿木結構、樓閣形塔身和套筒式塔室為一體,鉸接緊密,處理獨到,在手法上表現(xiàn)得舒展大方,自然和諧,從各個方面把塔身組成一個結構嚴謹、整體規(guī)則的幾何形建筑體。
【泉州東西塔建筑藝術分析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