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創(chuàng)設課堂情境 提高教學質量
論文關鍵詞:創(chuàng)設 情境 興趣 教學質童
論文摘要:在職中電類基礎知識課程的教學中,如何激發(fā)、培養(yǎng)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提高課堂教學的保證。本文總結出創(chuàng)設課堂教學情境的幾種有效方法。
職校的《電子技術基礎》、《電子線路基礎》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如果教師的教學僅僅從書本理論到理論,學生就會產生枯燥無味、抽象難懂的感覺,造成興致索然。但是若能充分利用教材實踐性的特點,設計各種電子電路的實驗,為學生提供直觀、有趣的教學情境,往往可以誘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筆者在近幾年《電子技術基礎》、《電子線路基礎》課程的教學實踐中,收到一定的教學效果。
一、創(chuàng)設“問題的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
學生對學習不感興趣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原因是缺乏求知欲望;谶@一點,要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必須在激發(fā)學生求知欲上下功夫。在教學過程中,我充分利用這兩門課程的實踐性特點,努力通過直觀的實驗(演示或分組)教學法,創(chuàng)設知識的“‘問題的情境”,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演示實驗的課堂組織,可按圖1所示的教學流程進行設計,并在教學的過程使學生的心理達到相應的變化效果。
在圖1的教學流程圖中,“演示實驗”是指由教師根據教學內容,設計相應的演示實驗;“發(fā)現問題”是指通過實驗的演示,引導學生觀察和發(fā)現問題;“探討問題”是指利用原有知識分析和討論產生問題的原因;“解決問題”是指根據問題產生的原因,提出解決的方法(新課);“練習鞏固”是指通過課堂練習,鞏固所學新知識。其中的“演示實驗”、“發(fā)現問題”、“探討問題”三個過程是創(chuàng)設“問題的情境”的關鍵所在,教師必須注意這些過程對學生心理變化的影響。在“演示實驗”、“發(fā)現問題”、“探討問題”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心理變化要達到圖1虛線框所示內容。即所設計的實驗“情境”應令學生具有新、奇的感覺,“問題”令學生處于一知半解或不確定的心理狀態(tài)下,且“問題”的提出由淺人深,“問題”解決后學生體現到的成功喜悅,等等。整個課堂圍繞著“問題的提出,問題的解決”而展開教學,學生興趣被點燃,并且一直保持著,教學質量順理成章得到提高。
例如,教材的“放大電路的靜態(tài)工作點”中“什么叫靜態(tài)工作點”,“為什么要設置靜態(tài)工作點”,“如何設置合適的靜態(tài)工作點”等內容,既是教學重點,又是學習的難點。下載論文
若采用圖1的教學過程,設計出課堂教學中的問題情境,則能較好地突破重難點教學。就拿“為什么放大電路要設置靜態(tài)工作點”這個問題來說,教師可先進行對比演示實驗,即用示波器觀察“不設靜態(tài)工作點的共發(fā)射極放大電路”(見圖2)與“固定偏置共射極放大電路”(見圖3)它們的輸人、輸出波形。學生通過示波器可以明顯地觀察到“圖2電路的輸出信號u。與輸人信號u i 波形不相同”,而“圖3電路的輸出信號u。和輸人信號 u i波形基本相同”的事實,內心就生有詫異、奇怪的感覺。接著教師提出“哪個電路是屬于工作正常的”的問題,學生一般能回憶舊知(前面學過的“放大電路組成的原則”中要求輸出信號應保持輸人信號的波形應保持一致不變),正確地回答出“圖3電路能工作正常”。教師再提出“為什么后一電路能工作正常”時,學生往往僅會根據這兩個電路的表象得出“后一電路比前一電路多了一個電阻Rs”的結論,尚若教師再緊追一個“為什么”。學生就會處于一種似懂非懂的問題情境中,從而有了矛盾和疑惑的感覺,進而產生探究問題的強烈欲望,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究,接下來學習新課“如何設置合適的靜態(tài)工作點”時,學生就會被問題所吸引。
二、創(chuàng)設“快樂的教學情境”,保持學習興趣
適宜的情境可以喚起相應的情感,俗話說觸景生情。人處于輕松的情境中可以產生偷悅,處于悲憤的情緒中可以產生痛苦,處于快樂的環(huán)境中就能夠興致勃勃地學習。大家都有這樣的經驗,當教師講得太多、太難、太快,超越學生的認識能力和接受能力,學生就會望而生畏、喪失學習的信心,增加了學習的負擔。只有合理地組織課堂教學,保證每一節(jié)課的知識量合適,重難點突出,并在教學過程讓學生體驗愉快學習,才能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學有所得。對《電子技術基礎》、《電子線路基礎》課程而言,讓學生處在寬松的課堂氣眾中,邊動手邊思考的“分組實驗”,無疑是創(chuàng)設愉快學習環(huán)境的首選方法。通過分組實驗創(chuàng)設“快樂收情境”的教學過程可歸納為圖4所示,其中,“分組實驗”是指學生一人或兩個人為一個組進行實驗;“觀察實驗現象”是指在實驗過程中,學生邊觀察測量,邊按要求記錄實驗現象;“分析現象”是指根據實驗現象或觀測記錄,分析相應原因;“總結規(guī)律”是指由實驗的現象和觀測的結果,總結出半導體器件或電路的規(guī)律。創(chuàng)設教學情驀的過程重點放在“分組實驗”和“觀察實驗現象”,學生心理變化應達到如圖4虛線框所示。
例如:學習“二極管的單向導電特性”時,先組織學生做這樣兩個實驗:第一個實驗是將一個1歐姆的電阻與一個小燈泡串聯后加入6伏的直流電源,觀察燈泡發(fā)光情況;對調電源極性,再觀察燈泡發(fā)光情況。第二個實驗是將前一實驗中的電阻改換為二極管,重新再做一遍實驗,再觀察燈泡發(fā)光情況。學生在體現實驗成功,心情愉快之余,對實驗中燈泡發(fā)光情況二極管與電阻不相同的現象,印象特別深刻。然后,由二極管的導電現象可以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出二極管的主要特性—單向導電特性。
分組實驗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注意如下的問題:首先,是根據教學內容設計適當的實驗電路。由于實驗的結果與理論的結果會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在設計電路時,我們既要讓學生知道事物實際的一面,又要盡可能縮短實際與理論間的差距,即盡量減少諸如元件參數的選擇、儀表的誤差、測量讀數等人為因素造成的實驗誤差。其次,是根據教學的重點,結合實驗電路設計合理的實驗記錄表。實驗記錄項目是實驗中要求學生必須做的測量與觀察的內容,它必須突出教學的重點,忽略一些次要的實際情況。如上例中突出的是二極管的“單向導電性”,忽略了二極管“正向的死區(qū)”問題。再次,就是要加強實驗操作過程的指導。詳細、耐心地指導每一個操作步驟和方法,可以避免實驗匆匆走過場的現象出現,保證實驗的質量。 三、通過動畫影片創(chuàng)設“生動的情境” 演示實驗和分組實驗均可為學生提供良好的、直觀的學習氣清境,達到激發(fā)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但是,由于這兩種方法較為費時,尤其是分組實驗。必須引導學生掌握好實驗時間,否則,它們的使用率會受教學課時不足所限制。另外,電子技術課程中,還存在著許多諸如PN結、各種半導體器件的內部結構、電路工作原理等等內容,是不能通過實驗直接觀察感受得到的微觀事物,這又是學生最感抽象而“學之無味”的內容。課堂教學過程還要將半導體器件及其電路的內部客觀存在的、不可見的、抽象難懂的內容,通過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創(chuàng)設絢麗多彩、生動形象的演示及化小為大、化靜為動的教學情境吸引學生,激發(fā)學生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教學效果才能明顯提高。我們可應用計算機以連續(xù)的動作(動畫)、悅耳的聲音、艷麗的色彩等模擬學習中難以直觀體會的知識,創(chuàng)設生動的教學情境,就能較好地解決上述兩個問題。例如,我將“PN結的形成”、“三極管的特性曲線”等內容,用動畫模擬事物內部的變化過程,將實際不可見的,變?yōu)橹庇^可見,而且生動活潑,教學效果是很顯著的。 創(chuàng)設“生動的教學情境”關鍵在于能設計出突出教材重難點的動畫影片。目前,市面上這類教學素材軟件基本是沒有,還必須靠各個教師自行設計,這對教師無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增加了老師們的負擔,從而制約了該方法的廣泛應用。 |
【創(chuàng)設課堂情境 提高教學質量】相關文章:
淺談數學課堂情境的創(chuàng)設12-11
創(chuàng)設多彩物理情境 激活課堂生命活力11-21
創(chuàng)設多種英語學習情境,提高學生語言運用能力03-16
數學課堂中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的方法和途徑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