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獨立董事制度建立與完善的會計視角解讀
「摘要」在我國現階段,建立獨立董事制度是完善上市公司內部治理結構的一項重要舉措。本文試圖從的視角來詮釋獨立董事制度形成的基礎,認為現行西方獨立董事制度存在兩種基本模式的主要原因是其面臨環(huán)境上的差異,在了我國試行建立獨立董事制度的基本動因后,提出應當從五個方面逐步規(guī)范與完善這一制度。 「關鍵詞」獨立董事制度 理論基礎 規(guī)范與完善 證監(jiān)會所發(fā)布的《關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獨立董事制度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既是強化我國上市公司治理結構所采取的一項新舉措,也是促進上市公司規(guī)范其運作方式的一個重要手段,它將我國的獨立董事制度建設納入了正式軌道!兑庖姟奉C發(fā)以后,各上市公司均加快了建立獨立董事制度工作的步伐并取得了相應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需要改進的,本文擬從會計的視角,就獨立董事制度建立與完善的有關問題做一分析和初步討論。 一、會計視角詮釋:獨立董事制度形成與建立的理論基礎 。ㄒ唬┎煌骊P系人的相機干預機制理論決定了獨立董事制度形成的必然性,而其依存狀態(tài)的臨界點需要以有效的會計確認與會計計量為基礎 20世紀80年代以來,所有權(含剩余索取權與控制權)具有狀態(tài)依存性的理論得到進一步的。張維迎(1996)曾經具體地描述了企業(yè)的這種狀態(tài)依存性,并提出了在不同的企業(yè)產權關系情況下的判斷模型。他認為,若沒x為企業(yè)的總收入,N為股東的最低預期收益率,w為應該支付工人的合同工資,r為對債權人的合同支付(本金加利息),假定x在0到x之間分布(其中x是企業(yè)最大可能的收入),工人的索取極優(yōu)于債權人,這是因為工資構成企業(yè)成本的一部分,實際上在產品售出之前就已經支付,因而,其具有索取權。那么,所有權的依存性為:當w+r+N≥x≥w+r時,股東是企業(yè)所有權的控制者;經營狀況良好,股東不會干預;經營狀況異常時,股東會干預。當 w≤x< w+r時,債權人是企業(yè)所有權的控制者;債權人需要有優(yōu)先的求償權。當x<w時,工人是企業(yè)所有權的控制者,工人有優(yōu)先的求償權。當x>w+r+N時,經理就是企業(yè)所有權的實際控制者。從上可見,在不同的經營情況下,需要對可能出現不斷變換控制態(tài)勢的情況進行制約,即有必要建立一種內在的監(jiān)督機制,獨立董事制度的建立正是緣于這種內在的需要。在實際工作中,上述所列示的企業(yè)各種狀態(tài)依存性臨界點的確定,就需要會計部門在對經營過程與結果進行確認和計量的基礎之上,以其所提供的有效會計信息為基本依據做出相應的決策。 。ǘ┢髽I(yè)的團隊生產理論決定了獨立董事制度在企業(yè)內部地位的客觀性,而其監(jiān)督成本與監(jiān)督績效的測算必須以可靠而且相關的會計信息為條件 企業(yè)的主流契約理論認為:“企業(yè)乃‘一系列合約的聯結’(文字的和口頭的,明確的或隱含的)”(張維迎,1995)。在科斯理論的指導下,阿爾欽和德姆塞茨(Alchian,Demsetz,1972)將的重點從使用市場的交易費用轉移到解釋企業(yè)內部結構的激勵問題(即監(jiān)督成本)上,提出了團隊生產理論,并提出了道德風險與監(jiān)督成本問題。他們認為,企業(yè)是一種“團隊生產”的方式,最終產出物是一種共同努力結果的集合性體現,由于每個成員的貢獻不可能精確地去計量,因此,現實中也就不可能按照每個人的真實貢獻去支付報酬,這就導致出一個“偷賴”的問題,即團隊成員缺乏努力工作的積極性,為了規(guī)避這種行為,就必須讓部分成員專門從事監(jiān)督其他成員的工作。因此,獨立董事制度的建立也正是團體生產理論的一種運用。但是作為一種監(jiān)督機制,就需要支付監(jiān)督成本,同時也會形成相應的監(jiān)督效益。而建立在合約基礎上的這種監(jiān)督成本與監(jiān)督效益是否匹配的測算,更需要以可靠而且相關的會計信息為條件。 。ㄈ┪小砝碚摏Q定了獨立董事制度中激勵機制的確立方式,而作為其契約核心問題的薪酬標準又是與選聘對象所具有的會計專業(yè)知識程度緊密聯系 20世紀70年代后所形成的委托——代理理論,產生了委托人應當如何設計最優(yōu)激勵合同誘使代理人努力工作這一個新的研究領域。詹森和麥克林將代理關系定義為是“一種契約關系,在這種契約下,一個人或更多的人(即委托人)聘用另一個人(即代理人)代表他們來履行某些服務,包括把若干決策權托付給代理人”(米切爾。C.詹森、威廉。H.麥克林,1998)。在這一理論環(huán)境下形成的獨立董事制度,也面臨著采用什么機制誘使其努力工作的問題。獨立董事與股東之間實質上也是一種委托代理關系,只是他更多的是一種道義上的委托代理關系,委托人需要他能夠利用其專業(yè)知識和技能對企業(yè)的經營決策做出判斷、提出有效的咨詢意見并參與表決,而委托人對經理的要求則是需要他利用其管理才能與經驗對做出的決策組織實施,從這個角度上理解,它們在身份地位上是相同的,在管理方式上也應當是相似的。經理必須取得薪酬,同時還需要為其配置一定經營指標下的經理股票期權;獨立董事也必須取得薪酬,而且也正在考慮運用股票期權的杠桿。如果設想通過獨立董事來維護中小股東的利益,而其作用的發(fā)揮程度又不與其自身的收益結合起來,在理論上所賦予他們的職責實現起來則不太現實。獨立董事的薪酬標準雖然會與他們的名望和地位相聯系并產生,但與其所擁有的財務管理知識特別是會計知識的專業(yè)化程度也有著一定的關聯度。 。ㄋ模┕局卫斫Y構理論決定了獨立董事制度發(fā)揮作用的實際程度,而以會計收益為基礎的剩余權益的索取方式則會對獨立董事制度的運行效果產生重要影響 在現代企業(yè)制度下,由于財產所有權和企業(yè)控制權的分離,高層經理掌握著企業(yè)的經營控制權,當出資人不能夠有效地對經理人員的行為進行最終控制時,后者就會利用這種控制權來謀取個人利益,進而損害股東的利益,發(fā)生“內部人控制失控”(張春霖,1999)。在公司董事會中引進獨立董事的目的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為了提高董事會的決策質量;二是為了對內部董事起到一種制衡作用,以有效地減少“內部人控制”現象的產生。獨立董事制度作為現代公司治理結構理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建立的初衷是為了維護大多數中小股東的利益。但究竟是以一種抽象的道德觀念去要求他們,還是用一定的利益機制去制約他們則是值得研究的問題,而作為監(jiān)督者的獨立董事對剩余索取權益占有的可能性則是問題的核心之所在,如果其不能夠占有剩余權益,他就會缺乏監(jiān)督的積極性。以此認識為基礎,如果將獨立董事制度作為一種監(jiān)督機制加以運用并賦予其一定的監(jiān)督權力,那么其對剩余索取權的考慮就是一個不可回避的現實問題,如果這個問題不能解決,則獨立董事制度的運行效果就會產生影響,其設立的初衷與制度運行質量就難以有效地統(tǒng)一起來。如果需要建立與此認識相適應的企業(yè)運行機制,企業(yè)最終剩余權的確定就必須是建立在以真實而且有效的會計確認與計量為基礎的會計收益指標之上。 二、會計視角觀察:西方獨立董事制度基本模式差異的法律環(huán)境 獨立董事制度首創(chuàng)于助世紀中期的美國,其發(fā)展與規(guī)范經過了一個不斷演進的過程。早在20世紀40年代,美國有關法規(guī)中就曾規(guī)定公司的董事至少需要4O%的獨立人士擔任;在20世紀60年代后,一些國家和地區(qū)在規(guī)范和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時,都將獨立董事制度作為一項重要的;自20世紀70年代起,在內部董事架構中引入獨立董事制度即成為潮流;盡管這種制度在20世紀80年代才被廣泛推廣,但在西方國家,獨立董事在董事會中的人數、比例和職責都得到了突出的強調。合作與發(fā)展組織(OECD)在“1999年世界主要企業(yè)統(tǒng)計指標的國際比較”報告中就曾列出專門項目比較了董事會中獨立董事成員所占的比例,其中美國是62%,英國34%,法國29%。目前發(fā)達國家的公司董事制度主要有以外部董事為主的美國模式和以內部董事為主的日本模式。兩種模式雖然有著各自不同的特點,但均與其運行的基本法律環(huán)境及其制度安排下的股權結構與資本市場的發(fā)育程度有著一定的聯系! ∶绹J降幕咎卣魇,董事會成員主要由非執(zhí)行董事構成,因此獨立董事在企業(yè)的經營決策過程即有著重要的作用。由于美國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比較分散,再加上美國的傳統(tǒng)觀念是把公司看成利潤最大化的組織,因此,在企業(yè)管理中更多地強調專家決策,從而就降低了執(zhí)行董事的重要性。美國的法律規(guī)定股份有限公司內部設立股東大會、董事會、總經理等管理層次,但不設立獨立的監(jiān)事會。公司董事會由股東大會選舉出的董事組成,既是經營決策機構,又是監(jiān)督機構。美國公司董事會的董事一般由13名左右的成員組成,分為內部董事(亦稱執(zhí)行董事)和外部董事(亦稱獨立董事或者非執(zhí)行董事)。內部董事均為公司的高級經理人員,負責執(zhí)行董事會所提出的各項經濟決策;外部董事則由公司外部人員擔任,但均為某一方面的專家學者。目前,美國公司外部董事的比例一般為董事成員的四分之三以上,他們在外部獨立董事的遴選上注重其8個方面的專業(yè)知識與技能,特別是將會計與財務知識和技能排在第一位,可見對獨立董事會計專業(yè)知識要求上的份量! ∪毡灸J降幕咎卣魇牵聲蓡T主要由執(zhí)行董事所構成,因此,獨立董事的作用即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由于日本上市公司的股權比較集中,股票市場的流動率及發(fā)育程度明顯低于美國,大股東主要是依靠董事會來進行公司治理,這一特點既決定了大股東對公司經理具有較強的約束力,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董事會對總經理缺乏控制功能的不足。在這種模式下,由于公司高級管理人員熟悉企業(yè)的經營管理過程和具體環(huán)節(jié),具有較好的技術背景和管理能力,其管理才能得到了各方面的認可,因此,由其擔任公司董事,在做出經營管理決策時,能夠兼顧和協(xié)調各方面的利益,使決策結果易于為各方面所接受并有利于其貫徹與實施。但由于董事會既是決策者,而其大多數成員又是執(zhí)行者,因而其管理過程就成為一種自我提出、自我確認、自我執(zhí)行與自我監(jiān)督的過程,其控制職能和作用必然弱化,控制效果自然降低。 三、會計視角剖析:中國獨立董事制度提出與建設的基本動因 。ㄒ唬榱私鉀Q現行董事會成員結構上的失衡所導致的“內部人控制”現象 我國證券市場開放10多年來,其發(fā)展的規(guī)模很快。據有關媒體披露,到2002年12月底止,中國境內的上市公司已經達到了1223家,境內上市公司中已有59家在境外發(fā)行上市H股,累計籌資182億美元。但作為上市公司內部治理結構的一項重要內容——獨立董事制度則于1998年才開始推行。據當時的有關資料統(tǒng)計,我國上市公司中內部人控制制度(即內部董事人數/董事會成員總數)為100%的有83家,占樣本數的20.4%;50%以上的公司占78.2%;在所選530家樣本上市公司中,董事長和總經理由一人兼任的有253家,占樣本總數的47.7%?梢哉f,董事會實際上很大程度地掌握在內部人手中;李東明等人(1999)的調查表明,當年設立獨立董事的公司比重很小,其所起的作用也有限;何問陶等人從股權結構上進行的實證分析所得出的結論是,絕大部分公司的股權仍然相對集中。這樣帶來的問題不僅僅表現為“一股獨大”的現象較為突出,而且由于這類公司的第一大股東多為國有企業(yè),董事則多由資產管理公司或者是各級政府直接指派,“內部人控制”的現象比較嚴重。此外,由于我國上市公司監(jiān)事會的人員構成上的特殊性,也導致了監(jiān)事會形同虛設、不能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建立獨立董事制度,可以從一定程度上彌補因制度執(zhí)行本身的缺陷所帶來的不足。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我國當前在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中所體現出來的因股權高度集中而形成的“內部人控制”現象,與西方國家所存在的內部人控制現象有著本質的區(qū)別,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國家股的存在與所有者的缺位,如果不進行產權制度的改革與優(yōu)化,僅希望通過設立獨立董事制度來解決這一問題也是比較困難的。 。ǘ榱擞行У靥岣呱鲜泄拘畔①|量的需要 根據證監(jiān)會所發(fā)布的《意見》要求,在2003年6月30日前,上市公司董事會成員中應當至少包括三分之一的獨立董事,同時要求凡是在境內上市的公司都應當按照其基本條款的規(guī)定及早地修改公司章程,聘任適當人員擔任獨立董事,并明確提出其中至少包括一名會計專業(yè)人士。在2002年5月以后,我國絕大多數上市公司都加快了物色獨立董事的步伐,盡管上市公司對其所聘請的獨立董事的知識結構和知名度普遍具有較高要求,但從知識結構上看,獨立董事的受聘對象仍然主要是集中在會計、投資和等相關行業(yè),持有注冊會計師資格及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士倍受上市公司青睞,對證券市場和上市公司運作了解得比較透徹并且具有實踐經驗的專業(yè)人土、法律界人土也越來越多地出現在獨立董事隊伍中,這一跡象表明,上市公司對“獨立董事”這一角色的認識有趨于務實性的趨向。由此可見,上市公司推行設置獨立董事舉措的原始動因雖然并不主要是為了提高會計信息質量,但由于董事會成員的知識結構由此而發(fā)生的變化,隨著高層次的會計專業(yè)人士越來越多地進入獨立董事隊伍的行列中,因為他們的專業(yè)特征所導致的對于公司決策的理解角度不同,必然會對公司決策的基礎以及對外披露會計信息的質量產生一定的。貝斯萊在美國會計學會1995年度的獲獎論文中的研究結論也表明,公司董事會中獨立董事的比例顯著地影響著虛假財務報告的發(fā)生率,獨立董事越多,其虛假財務報告的發(fā)生率就越低(理財者,2002)。 。ㄈ榱艘婪ㄕ{整不同關系人的利益 我國上市公司獨立董事制度的確立,也改變了股份公司董事會成員的利益結構,彌補了原來由國有資產管理部門、投資機構推薦或委派董事的缺陷和不足!吨腥A人民共和國公司法》雖然在“股份有限公司的設立和組織機構”一章的92條和103條中,分別授予創(chuàng)立大會和股東大會“選舉董事會成員”的職權,但由于沒有具體規(guī)定董事的專業(yè)資格條件,而在實踐中一般均參照第68條國有獨資公司董事“由國家授權投資機構或者國家授權的部門按照董事會的任期委派或更換”的規(guī)定,由股份有限公司發(fā)起人中的公司大股東按出資比例推薦或委派,從而導致了股東資本的多少直接決定董事的任免,大股東通過股東大會決議操縱或左右董事會的現象不可避免,董事成為大股東在公司和董事會利益的代言人也就順理成章。有些時候,公司股東會對董事的選舉實際上演變成為大股東按出資比例對董事的委派或者是一種利益分配機制上的均衡。獨立董事制度的建立,改變了董事會內部利益代表者的比例結構,使董事會決策職能被大股東控制的現象得以有效的制衡,因而對調整不同關系人的利益需要起到了一定的保證作用。 四、會計視角思考:現階段我國獨立董事制度規(guī)范與完善的相應舉措 。ㄒ唬┻M一步明確獨立董事的地位和基本職權 我國自1998年開始在上市公司逐步引入獨立董事制度后,所發(fā)揮的作用并不理想,這其中的原因主要為:一是由于獨立董事在董事會中屬于弱勢群體,在沒有特別的賦權機制和行權機制的保障下,不能在董事會中起主導作用;二是由于獨立董事成員結構比較特殊,由于其所投入的精力和其他因素影響,往往很難有機地把握的方向和財務狀況;三是由于獨立董事大多為兼職,他們除了參加董事會會議外難得來上市公司履行職責,因而對公司的經營狀況和財務狀況不是很了解,故較難以對改善公司營運狀況提出有針對性的意見與建議。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并推動獨立董事制度的推行,2002年1月7日由中國證券監(jiān)督管理委員會、國家貿易委員會發(fā)布的《上市公司治理準則》第3章“董事與董事會”中第五節(jié)“獨立董事制度”的相關條款中明確提出獨立董事應當擁有四大權力,即:獨立董事所發(fā)表的意見應在董事會決議中列明;公司的關聯交易必須由獨立董事簽字后方能生效;2名以上的獨立董事可提議召開臨時股東大會;獨立董事可直接向股東大會、中國證監(jiān)會和其他有關部門報告情況。這是國內第一次對獨立董事職權的一個比較完整的說法,也是從法律的角度規(guī)范性認證。但在我國現行的情況下,獨立董事如何切實履行職責以確保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質量,還需要進行專門地研究。 (二)全面硬化獨立董事履行職責的基本條件 詹森和麥克林(1998)認為,專業(yè)知識是代理人成本中所費很高的知識,由于其轉換成本很高,無論是在經濟活動中還是在企業(yè)中,要獲得用于決策的專門知識,就要把許多決策權分散化。這樣的代理,反過來又發(fā)生權利安排和控制或者代理兩個方面的問題。F.A.哈耶克早就提出知識及其分工對經濟有效運行具有重要意義,他認為,組織績效取決于決策權威和有關這種決策的重要知識的匹配,“社會的經濟問題主要是迅速適應特定時間和地點環(huán)境的問題,……那么,最終的決策必須由熟悉這些具體情況。直接了解有關變化并知道資源可迅速滿足他們需要的人來做出!豹毩⒍履芊癜l(fā)揮其基本職能,主要取決于四個方面的因素:一是職業(yè)綜合能力。包括知識結構、專業(yè)背景、技術背景、工作經歷、個人能力、敬業(yè)精神以及判斷和決策能力,其能力的擁有程度要相當于別人合理地預期董事所應該具有的水平,預期其可以為提高董事會的集體決策能力做出的貢獻程度。二是專業(yè)知識結構。一般應當具有經濟、技術、法律、財務、公司經營管理等某一方面或者幾個方面的專業(yè)知識,特別是必須具備一定的會計專業(yè)知識,能夠正確地理解和審查財務報告。三是個人品質及誠信度。四是獨立性。這種獨立性主要體現在經濟上的獨立和人格上的獨立,其內涵所強調的是能夠獨立地展示其專業(yè)責任感與工作態(tài)度,特別是在壓力之下能夠獨立思考并提出獨立的意見。在上述四個基本條件中,前三個條件是獨立董事履行其董事職責的基礎,第四個條件是其履行職責的基本環(huán)境保障,離開了獨立性的要求來談獨立董事履行職責是不現實的。 。ㄈ┏浞挚紤]獨立董事履行職責的監(jiān)督成本 獨立董事履行職責的監(jiān)督成本,在某種意義上會影響到獨立董事職能的發(fā)揮,這里面包括著一個從不同側面考慮問題的內在博奕。按照現行的有關規(guī)定,上市公司應當給予獨立董事以適當的薪酬,其基本標準應當由董事會制訂預案,股東大會審議通過并在公司年報中進行披露。除此之外,獨立董事不應從該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東或有利害關系的機構和人員取得額外的、未予披露的其他利益。在挑選獨立董事的過程中,選聘方與被聘方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導致選聘成本的差異。選聘方愿意付出成本所需要購買的是相關專業(yè)人員所擁有的以一定方式感受到的大部分高級會計專業(yè)知識及其他知識,并以自己的判斷為基礎來確定聘用成本。就受聘的獨立董事而言,由于經濟運行過程諸多因素的不確定性,他也許會在幾個企業(yè)中做出自己的選擇,以對自己承諾受聘某一家或幾家企業(yè)獨立董事行為的機會成本做出評估,從而做出自己的選擇。 對于準備選聘有關人員擔任獨立董事的公司來講,會有一個成本與收益的預期。在同樣的選聘成本下,由于選聘對象在專業(yè)知識、資歷和知名度上肯定會存在差異,必然導致不同公司在獨立董事的設置效果上形成實際差異,這種差異反過來形成公司監(jiān)督投資上的機會成本。在上述知識、資歷和知名度三個影響因子中,由于其所具有的專業(yè)知識處于信息不對稱狀態(tài),而且無法用尺度去檢驗,因此,公司必然會用契約來對獨立董事的職責進行約束。公司如果對于擬選為獨立董事的對象缺乏明確的契約約束,缺乏收入與成本上的預期,則從一個側面說明了這種制度的不完善。獨立董事候選對象在接受委托擔任獨立董事之前,除了有一個收入預期之外,他應當對接受委托擔任董事的責任成本也有一個預期,而這些預期都應當是在最終能夠形成契約的前提下出現。如果不是這樣,在沒有相關規(guī)范對這種行為進行約束的情況下,對于上市公司而言,就會提高選定獨立董事的契約執(zhí)行成本。因此,從調動獨立董事積極性的角度,讓獨立董事薪酬固定化也不一定是合適的。 。ㄋ模┬纬梢(guī)范的獨立董事選聘機制 對我國獨立董事的構成狀況,暫時還沒有完整的資料進行研究與,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獨立董事可能是某一方面的專家或是某一個領域里有造就的人才,或者是某個領域里的知名人士。而企業(yè)在考慮獨立董事的人選時,必然從兩個不同的方面去考慮其效應。第一,希望選定能夠在時間上、完成職責所擁有的會計及其相關專業(yè)知識上、道德水平上均得到保證的人士,以真正地履行董事的應有職責。第二,適當考慮其職業(yè)聲望的預期。但是若從另外一個角度上分析,由于現在獨立董事基本上是實行提名制,在上每個股東都有權提名,實際上對獨立董事的提名往往是由大股東提出。圍于心理上與利益上的一種自然考慮,大股東所提出的獨立董事人選自然會傾向于自己所熟悉的人土、關系較近的人士甚至是自己的朋友,按照這種機制所產生的獨立董事在履行職責時的獨立性當然就會打上折扣。為解決這個問題,有專家和學者提出了各種不同的觀點,有的認為應當實行推薦制和保薦制,有的認為應當實行自薦制與公開招聘制。現在的問題是,如果是采取前一種方式,能夠對所推薦和保薦的獨立董事人選有影響的必然是大股東,由他們所推薦的代理人是否能夠代表大多數小股東的利益值得研究?如果是實行后一種制度,采取什么方式來對拖著不同心理參與這一職業(yè)競爭的人進行遴選與確定,怎樣對其誠信與能力進行評價,也是一項極其復雜的工作。為了推動我國上市公司獨立制度選聘工作的規(guī)范化,中國證監(jiān)會已經開始推行獨立董事培訓與考核制度等相關的基礎性工作,曾有專家也提出了獨立董事任職實行社會化或者職業(yè)化的方案,這些措施的實行,盡管其可能會對逐步完善我國剛剛起步的獨立董事選聘機制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要真正地推行起來還任重而道遠。 。ㄎ澹┙⒖己霜毩⒍鹿ぷ骺冃У南鄳贫 盡管《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的有關條款對于董事履行職責有些規(guī)定,但在實際工作中對董事履行職責的狀況還只是一種軟約束。為了督促獨立董事盡職盡責,應當建立相應的獨立董事工作績效評估制度,以作為對其續(xù)聘、解聘、更換以及根據工作績效調整其薪酬標準的基本依據。評估的主要應當包括:一是其積極參與和負責程度,看是否以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參加董事會的工作,出席董事會的會議是否作了認真的準備,在會議上是否積極地發(fā)表意見;二是其對董事會工作的貢獻程度,即是否勤勉工作,為提高董事會戰(zhàn)略管理和經營決策水平做出了貢獻;三是其正直和忠實程度,即在履行職責中是否忠實地遵守了應有的客觀、獨立和公正原則;四是其專業(yè)水準;五是其團隊精神。對所聘獨立董事的工作績效的評估工作,可以采用多種方式進行。既包括獨立董事的自我評價,也需要由董事長、首席執(zhí)行官、公司管理層和全體董事進行評估。此外,為了提高獨立董事的工作績效,除了要在有關法規(guī)中明確獨立董事的職權和義務外,成立相應的自律組織來對其行為自我規(guī)范也是一種值得提倡的措施。【獨立董事制度建立與完善的會計視角解讀】相關文章:
設立獨立董事基金 完善獨立董事制度03-21
完善我國獨立董事制度對策研究03-21
獨立董事制度建設和公司治理結構完善03-18
關于完善上市公司獨立董事制度的思考03-25
試論獨立董事制度及適用03-07
首席獨立董事制度評析03-23
論我國判例制度的建立-以歷史與現實的視角12-08
獨立董事需要怎樣的制度環(huán)境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