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數(shù)學教學小組合作學習策略
一、小組合作學習的操作過程
小組合作學習只是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學生多種學習方式中的一種,并沒有固定的操作模式。我在教學中,常常是這樣引導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
1、創(chuàng)設情境
創(chuàng)設情境的目的就是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新教材編輯了大量的情境教學內(nèi)容,圖畫精美、生動細膩,非常貼近學生的生活,為我們創(chuàng)設情境提供了生動有趣的素材。一、二年級的學生才6、7歲左右,天真、愛幻想、是他們的天性。因此,我在教學中經(jīng)常采用的辦法就是描述一個美麗的童話故事或貼近兒童生活的事件,要解決的問題就包含在這個故事或事件之中,實際上就是為學生設置了解決身邊數(shù)學問題的情境,密切了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例如:我在教學一冊的《比一比》時,創(chuàng)設了一個小豬幫小兔蓋房子的童話故事情境;在教學《9加幾》時,創(chuàng)設了運動會上給運動員送飲料的生活情境;在教學《乘加、乘減》時,創(chuàng)設了小熊掰玉米的故事情境……象這樣的例子還很多很多。總之,創(chuàng)設情境,可以將數(shù)學知識融入孩子們的生活,學生樂于接受。
2、明確學習的任務
為了讓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開展得有序、有效,學生一定要有明確的學習任務。也就是教師向學生說明學習的內(nèi)容和目標、方法,評價的標準等等。這些任務除了具有一定的合作價值外還可以分解,讓小組中的每個成員共同參與,人人都有事可做!學生有了明確的學習的任務,可以避免小組合作學習的盲目性,充分體現(xiàn)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例如:在教學第二冊《統(tǒng)計》這一內(nèi)容時,我向學生提出了學習任務:明天下午第二節(jié)課是體育鍛煉課,老師想安排一些你們喜歡的運動項目,到底安排哪些運動項目呢?請你們以小組為單位,調(diào)查與統(tǒng)計一下吧!孩子們明確了學習任務,便在組長的帶領下分工完成自己的任務去了。
3、合作與探究
學生明確了學習任務后,教師就應立即引導學生開始合作、探究,這是小組合作學習中最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在這個過程中,每個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組的學習成果。并且學生每個人都必須有一定的責任分工,都應擔任一種特定的角色,也就是說,學習任務已經(jīng)落實到個人,小組的成員共同合作完成學習任務,以保證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新課程改革要求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的精神,營造一種探究的氛圍,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合作討論、共同探究,嘗試合作學習知識的樂趣。例如:在學習量長度時,我讓孩子們分組測量,于是孩子們有的指揮,有的手拿粉筆做記號,有的充當標桿,有的用尺子量……每個人都興高采烈,洋溢著主人翁的自豪感。孩子們不僅學會了如何測量,也鍛煉了動手能力,更嘗到了合作的樂趣!
4、交流與評價
交流、評價也就是學生間總結學習成果、教師接受信息反饋并做出判斷的過程。在學生交流時,我要求學生盡量清楚表達個人或小組的意見,同時還要求學生學會真誠的征求其他組的意見或評價其他組的見解,以博采眾長,積極總結。記得我在教學第三冊《乘加、乘減》時,課堂上出現(xiàn)了這樣一幕:一個四人小組在組內(nèi)討論的基礎上,4人一起大步走上講臺,按他們自己的分工,四個學生都有事做,即一個說題意,一個說確定算法的依據(jù),一個板書算式,最后一個向大家征求意見請問同學們還有什么意見嗎?這時,只見臺下舉起了一雙雙小手,這個說:還有一種算法:12-1=11,你們怎么沒發(fā)現(xiàn)呢?那個問:都學習了乘法了,你們?yōu)槭裁催要用加法算呢?還有的問:為什么你們的算式和第三小組的不一樣呢?你們能再解釋一下4×3-1這個算式表示的意思嗎?等等。面對這每一個問題,臺上的小組均派出代表作了認真的回答和補充。我抓住時機,對這個小組的交流進行了簡短的評價,并在這個小組的組號后面貼上了一個紅紅的五星,在其它組的掌聲里,這個小組的成員帶著自信、帶著微笑回到了座位。當時,我真的為二年級的孩子們所表現(xiàn)出來的高昂的合作熱情和超常的合作能力所折服,我意識到:孩子們在合作中成長了!
二、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施措施
小組合作學習既是實際操作,又有理論探索,需要我們不斷地去探討、去研究。下面我結合教學實踐,談談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幾條比較重要的策略。
1、合理的安排小組合作
在課堂教學組織形式中,座位的形式改變以往的“秧田式”的排列,采取“分層異步”的方式重新組合。就是將同一班內(nèi)的學生按學習基礎與能力動態(tài)分成兩種不同類型的學習小組,一般4至6人為一組。根據(jù)班內(nèi)的實際,有意識的將不同層次不同類別的學生按照組間同質、組內(nèi)異質的原則進行分組,其目的是為了在學生的合作過程中做到組內(nèi)合作、組間競爭,讓每個學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機會,讓學習困難的學生在互相幫助中不斷提升,讓學習優(yōu)良的學生也能獲得自信。此外,在合作中,小組的成員還應有一定的分工,即每一位學生都應擔任一種特定的角色,如激勵者、檢查者、記錄者、報告者、操作者等等,而且小組角色應該互相輪換,增進生生互動的有效性。例如:我在讓孩子分小組學習認識鐘表時,小組內(nèi)有教師,有學生,有記錄,還有裁判,學生的分工非常明確。又如:在開展數(shù)學活動課小小商店時,孩子們相約帶來了玩具、書、文具等物品,教室里開張了近十個小商店,有經(jīng)理、營業(yè)員、收銀員、顧客……教室里熱火朝天秩序井然。開展這樣的學習活動,如果不分組,如果不分角色,全班一起做這樣的游戲,局面真不可想象。
2、小組合作學習,提高學生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
在教學中,教師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shù)學教學活動,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如教學這樣一道應用題:“王老師帶80元錢,買26本筆記本,每本3元,還剩多少元?”學生做起來枯燥無味,但如果將這道題改為:“王老師帶80元錢去文具店買‘六一’禮品,她準備買3元一本的筆記本26本,她帶的錢夠買嗎?”這樣一來,所提的問題具有現(xiàn)實意義,又不套用哪一類問題的解題規(guī)律,學生學起來覺得很貼近生活又有趣,學習積極性一下子調(diào)動起來了,這樣的教學,既培養(yǎng)了學生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又培養(yǎng)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3、小組合作學習應與自主探索有機結合
自主探索是有效合作學習的前提和重要保證,小組合作學習離開了自主探索這個前提,就如水上浮萍,落不到實處。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既要給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又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小組合作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形成自己對知識的理解,在與人合作交流中逐漸完善自己的想法,充分發(fā)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
例如:我在教學《9加幾》時,當“還有多少盒飲料?”這個問題提出來后,我沒有急于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去解決問題,而是讓學生先自己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當學生舉起了一雙雙小手,急于想表達自己的想法時,我說:孩子們,把你的想法在小組里交流交流!通過小組的合作交流,學生出現(xiàn)了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如點數(shù)法、接數(shù)法、湊十法……象這樣建立在學生自主探索基礎上的小組合作學習,我認為非常必要!教師有意識為學生提供探索空間,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同時使學生體會到了合作創(chuàng)新的樂趣,學生學得積極、學得主動、學得快樂。
4、教師要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并做出指導
學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師的參與與指導是分不開的。因此,在學生開展合作學習的時候,教師不應袖手旁觀,更不能做下一環(huán)節(jié)的準備工作,而應當從講臺上走到學生中間去,在組間巡視,對各個小組的合作進行觀察和介入,對各小組合作的情況做到心中有數(shù)。,同時,教師還應針對學生合作中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進行及時有效的指導,幫助學生提高合作技巧,順利完成學習任務。比如:對不清楚任務的小組說明操作程序;對開展得很順利的小組予以及時的表揚;對合作交流中偏離主題或遇到困難的小組提供及時的點撥;對完成任務的小組進行檢查;對小組成員的各司其職進行監(jiān)督等等。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有了教師的參與與指導,就能避免短暫熱鬧卻華而不實的無效合作場面的出現(xiàn),就能使學生的合作更得法,交流才更有效!
5、教師要恰當做出評價,激勵合作
新《標準》指出:“對學生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關注他們情感和態(tài)度的形成和發(fā)展;既要關注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fā)展!薄耙獙⑦^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定性和定量相結合”。因此,在對學生合作學習進行評價時既要對小組成員個人進行評價,更要側重對合作集體的評價。我們要不斷優(yōu)化評價,激勵學生合作的積極性,可采取以下策略:
(1)鼓勵性評價。當學生經(jīng)過合作討論后提出探究設想或在合作活動中取得一定進展時,教師要應以敏銳的洞察力,及時對他們合作成果予以表揚鼓勵。因為教師的信任和鼓勵是學生進步的巨大動力,可以激勵學生合作學習的積極性。
(2)期望性評價。心理學告訴我們,教師的期望會對學生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激勵作用,成為他們繼續(xù)合作探究的動力。當學生在合作探究活動中有氣餒跡象時,教師應該用熱情的言語、熱切期望的眼神去激勵他們,告訴他們通過小組的合作一定可以成功,給學生以自信。
。3)延遲性評價。適當延遲評價更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展,有效促進合作學習的開展。如學習稍復雜的求平均數(shù)應用題時,一位學生根據(jù) “ 學校今年上半年前3個月平均每月節(jié)約用水43噸,后3個月平均每月節(jié)約用水47噸,學校今年上半年平均每月節(jié)約用水多少噸?”提出:解這類題目只要把平均數(shù)加起來再除以2就可以了。教師這時既不作完全肯定,也不作一口否定,而是組織大家開展小組討論。最后學生得出正確的結論——只有在月份數(shù)相等的時候才可以用這種簡便的方法時,教師再適時評價肯定他們的集體合作探究的成果。這樣教師運用多種評價策略,可以使學生保持合作的熱情,積極參與合作探究活動,把評價的重心放在合作的過程中,放在合作成功的體驗中,放在學生的進步與提高上,有助于學生合作興趣的培養(yǎng)與合作技能的提高。
【淺談數(shù)學教學小組合作學習策略】相關文章:
淺談英語教學中的合作學習04-22
淺談數(shù)學教學反思11-03
淺談數(shù)學課堂有效教學策略論文(通用11篇)09-08
小學數(shù)學概念教學的策略03-02
淺談初中數(shù)學教學反思11-12
淺談數(shù)學教學反思優(yōu)秀06-29
淺談初中數(shù)學教學心得02-20
淺談初中化學互動式教學策略08-29
淺談數(shù)學教學反思(15篇)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