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无码精品,四川省少妇一级毛片,老老熟妇xxxxhd,人妻无码少妇一区二区

老子的“德”與無為-從郭店《老子》到今本《老子》三

時間:2023-01-15 06:33:01 文學(xué)畢業(yè)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老子的“德”與無為-從郭店《老子》到今本《老子》(三)

【摘要】郭店《老子》的“德”是得之于天道的人生準則,是以天道(之道)為內(nèi)涵的。老子在兩三千年前關(guān)于宇宙“生態(tài)平衡”(“萬物旁作,居以須復(fù)也。天道員員,各復(fù)其根!保┑恼撌觯约皩μ斓罒o為(“道恒亡為”)的熱情贊揚,是中華文明寶貴的思想財富,是中華民族對世界的偉大貢獻!叭说罒o為”是春秋道家保證“視素保樸,少私寡欲”治國方略得以實行的思想路線。堅持“人道無為”,天下必然大治。
【關(guān)鍵詞】德;無為;天道;人道;生態(tài)平衡;天下大治


如何“以道佐人主”治國?郭店《老子甲》曰:“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于天下。善者果而已,不以取強”(第6-7簡)、“以正治邦,以奇用兵,以亡事取天下”(第29-30簡)、“居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第17簡)、“為亡為,事亡事、味亡味”(第14簡)。對于“以道佐人主者”來說,要向圣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教不教,復(fù)眾之所過”(第10-11簡),要“知足”(第6簡、第12簡),“含德之厚”,要像無知無欲的嬰兒一樣。

一、老子的“德”的天道內(nèi)涵

“德”是人在活動中的品德和操守!暗隆、“行”并稱,“在心為德,施之為行!盵1]“德”是倫的核心范疇。從古代倫理思想考察,有兩種建構(gòu)“德”(道德)的倫理觀,一種是儒家的心性倫理觀,一種是道家的天道倫理觀。
孔子曰:“天下之達道五,所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婦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達道也;知、仁、勇三者之達德也。所行之者一也!薄斑_道者,天下古今所共由之路!薄爸灾艘;仁,所以體此也;勇,所以強此也。謂之達德者,天下古今所同得之理也。”[2]P28-29儒家的“道”乃“天下古今所共由之路”;“德”乃“天下古今所同得之理”!暗馈薄把湫灾匀弧盵2]P17,“德”“行之者一也”!爸咧,行之者之所行,謂達道也;……所以知者知也,所以行者仁也,所以至于知之成功而一者勇也。”“好學(xué)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知斯三者,則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則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則知所以治天下國家矣!盵2]P29知、仁、勇三者具備,便是儒家所推崇的人生最高理想準則。
郭店《老子甲》曰:“天大,地大,道大。王亦大。國中有四大安,王居一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第22-23簡)“道恒亡為”(第13簡),“道恒亡名,樸雖微,天地弗敢臣。”(第18簡)“含德之厚者,比於赤子!保ǖ33簡)老子認為,“道恒亡為”是“道”的特質(zhì),也是社會生活的原則!暗馈睂μ煜氯f物,永遠無所求取!暗馈庇肋h沒有法子稱說,其本真之性隱匿而細微,然而,以天地之大卻不敢支配它。人生天地間,應(yīng)該效法“道”,對社會無私奉獻,永遠無所求。粦(yīng)當“視素保樸,少私寡欲”,像無知無欲的嬰兒一樣,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巴鰹椤保o私奉獻,永遠無所求。┍闶堑兰宜瞥绲娜松罡呃硐霚蕜t。
老子的“德”是得之于“道”(天道)的人生準則,是以天道(自然之道)為內(nèi)涵的。天道“亡為”,人得之于“道”,則應(yīng)“居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天道“亡為”,幽隱無形的“道”顯現(xiàn)于萬物,萬物因“道”而生,“道”并不想得到什么,對萬物無私奉獻,永遠無所求取。因此,圣人守持無為之道而事事,對百姓不是用言語進行說教,而實施以德感化使其效法。一切順應(yīng)自然,即使對百姓有所幫助,也不要以為自己出了多大的力;有所成,也不要自以為有功,因為不居功,所以功績不會失去。
有些人違背“亡為”的準則,一事當前,先替自己打算,有所為而為之。這樣的人(為之者)沒有不失敗的。有些人辦一件事,不深入調(diào)查,單憑主觀想象,如此這般地拿出一套方案,硬著頭皮去實施。這樣的人(執(zhí)之者)沒有不事與愿違的。因此,圣人“亡為”,所以事情一定會成功,“亡執(zhí)”所以能把握住事情的發(fā)展變化。
圣人堅持“亡為”的準則,“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教不教,復(fù)眾之所過。是故圣人能輔萬物之自然,而弗能為!庇,欲望。不欲,沒有貪欲。教,政教。不教,(對百姓)尊重而不教訓(xùn)。圣人以沒有貪欲為其所欲,不以稀有的物品為珍貴;以不對百姓進行教訓(xùn)為教,使有過失的人聞過而自返。所以圣人治理天下,能順民意使百姓自然發(fā)展,而不妄為。
有些人違背“亡為”的準則,不“知足”,甚至貪得無厭。郭店《老子甲》曰:“罪莫厚乎甚欲,咎莫憯乎欲得,禍莫大乎不知足。知足之為足,此恒足矣!保ǖ溠隂]有比過分的欲望更厚重的。災(zāi)禍沒有比無止境地貪求其所愛更慘痛的。禍害沒有比不知滿足更大的。自知滿足的所謂“足”,這是永遠的滿足。)這是對“亡為”準則的正面表達。什么是“亡為”?“亡為”就是“知足”,就是沒有過分的欲望(甚欲),就是沒有無止境地貪求(欲得)。俗話說“知足常樂”,這就是老子的“亡為”之“德”經(jīng)典概括。
儒家的心性倫理觀源于“天命之性”,孔子曰:“性相近也,習(xí)相遠也!盵3]“性,即理也”,“人物之生,因各得其所賦之理,以為健順五常之德”。[2]P17人性善惡是心性倫理觀的理論基石。道家的天道倫理觀源于“樸”,郭店《老子甲》曰:“樸雖微,天地弗敢臣!保ǖ18簡)老子認為“視素保樸,少私寡欲”乃治國之本!八亍保疽,性也。“樸”,真也。人的本真之性是天道倫理觀的理論基石。
郭店《老子甲》曰:“含德之厚者,比於赤子!K日乎而不憂,和之至也。和曰常,知和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強。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保ǖ33-35簡)“比於赤子”的德,是柔弱沖和之德。這種德乃人的本真之性的表現(xiàn),是最可寶貴的。“和”,平和,和順!蹲髠鳌の墓四辍房追f達疏:“和者,體度寬簡,物無乖爭也!边@種任其自然之真的和順之德是最純粹的德。老子認為“物以和為常!盵4]認識事物的本質(zhì)就是明察;過分追求物質(zhì)享受就是兇兆;內(nèi)心恣逞意氣就是不順從。事物旺盛就會走向衰老,由壯而老便會失去赤子之性,沒有生命力,這叫做不合乎道。從做人來講,應(yīng)具有柔弱沖和之德。這是永葆青春的最純粹的德。只有這樣,才能做一個純粹的人,一個脫離低級趣味的有道德的人。

二、天道無為與生態(tài)平衡

老子的“道”,“可以為天下母”,是自然發(fā)展變化的根本和依據(jù),即所謂天道。天道乃自然之道。郭店《老子甲》曰:“萬物旁作,居以須復(fù)也。天道員員,各復(fù)其根!保ǖ24簡)這是對自然發(fā)展變化的概括!芭浴保毡。“居”,通“舉”,皆也,全也!耙浴保!绊殹保挂!皬(fù)”,返也,意為復(fù)歸!皢T員”(“員”通“圓”),圓貌,似輪常轉(zhuǎn),意為周而復(fù)始。宇宙萬物是一個龐大的、錯綜復(fù)雜的生物鏈,在“道”(自然發(fā)展變化的總規(guī)律)地作用下,永無休止地,平衡地發(fā)展變化。萬物普遍地產(chǎn)生、發(fā)展,皆有終止和復(fù)歸。遵循自然發(fā)展變化的總規(guī)律(“道”),周而復(fù)始,各歸其根本。所謂終止和復(fù)歸、周而復(fù)始、各歸其根本,即:任何一個物種,前代“生命”終止,后代延續(xù)前代的“生命”(復(fù)歸),雖然有物種變異,但是,宇宙生物鏈絕不會出現(xiàn)缺環(huán)。這就是所說的“生態(tài)平衡”。如果一個物種,前代“生命”終止,沒有后代延續(xù)前代的“生命”,也就是說只有“終止”沒有“復(fù)歸”,違背了“周而復(fù)始、各歸其根本”自然法則,宇宙生物鏈就會出現(xiàn)缺環(huán),宇宙的“生態(tài)平衡”就會遭到破壞,就會出現(xiàn)災(zāi)害。
老子的“道恒亡為也”,是對自然之道的作用的概括。幽隱無形的“道”顯現(xiàn)于萬物,萬物因“道”而生,然而“道”卻默默無聞,永遠無所求取,對萬物奉獻著自己的全部力量!氨暗乐谔煜拢q小谷之與江海!鄙介g的小水流匯入江河,再匯入大海,江河浩蕩,大海澎湃,卻源于山間的小水流,沒有山間的小水流無以成江河,也無以成大海。山間的小水流是本,江海是末,自本而末,末而不離其本。在江河里,在大海里,山間的小水流永遠默默無聞,永遠無所求取!氨暗馈保ㄖt卑之道)在萬物之中,猶如山間的小水流在江海里一樣。這是對“道恒亡為”形象化解釋。
所謂“道恒亡為”,是說“道”默默無聞地奉獻著自己的全部力量,而對萬物永遠無所求取,在萬物周而復(fù)始、各歸其根本的發(fā)展變化中,除了“輔萬物之自然”以外,并不要求什么“名分”、“地位”,猶如山間的小水流在江海里一樣,永遠無聲無息。
如何保護宇宙的“生態(tài)平衡”?這是人類社會的事,自然世界不存在這個。對人類社會來說,如何保護宇宙的“生態(tài)平衡”,就是如何對待大自然的問題。郭店《老子甲》曰:“圣人能輔萬物之自然,而弗能為。道恒亡為也,侯王能守之,而萬物將自忄爲,忄爲而欲作,將鎮(zhèn)之以亡名之樸。夫亦將知足,知以靜,萬物將自定。”(第12-14簡)“輔”,佐助!白匀弧保唤(jīng)人力干預(yù)而自由發(fā)展。“能為”,能有所作為!案ツ転椤保灰秊。“忄爲”,和諧。“作”,通“詐”,詐偽!版(zhèn)”,安也。人類與除人類以外的宇宙萬物是共生關(guān)系,不是敵對關(guān)系,除人類之外的宇宙萬物,包括天空、大地、陽光、空氣、山川、湖泊、動物、植物以及所有生物,構(gòu)成人類的生存環(huán)境(大自然)。人類社會的的發(fā)展、進步,對人類賴以生存的環(huán)境(大自然),必然要進行改造,但這種改造只能是建設(shè)性的,不能有絲毫的破壞。對人類的生存環(huán)境(大自然)的改造,只能“輔萬物之自然”(幫助萬物自然發(fā)展),而“弗能為”(不要妄為)。如果能保有“道恒亡為”的這種對萬物無所求取的精神,人在改造大自然的過程中,就不會進行掠奪性的開發(fā),就不會造成對大自然“生態(tài)平衡”的破壞。人類如果不破壞大自然的“生態(tài)平衡”,宇宙萬物就會和諧共生、平衡發(fā)展。宇宙萬物在和諧共生、平衡發(fā)展的過程中,如果出現(xiàn)不平衡的狀態(tài)(有詐偽),無以名狀的物之真性(亡名之樸)將會使之安定。宇宙萬物(除人類以外)不會有貪欲(夫亦將知足),宇宙萬物在不平衡之后,自然會出現(xiàn)新的平衡。
老子在兩三千年前關(guān)于宇宙“生態(tài)平衡”(“萬物旁作,居以須復(fù)也。天道員員,各復(fù)其根!保┑恼撌,以及對天道無為(“道恒亡為”)的熱情贊揚,是中華文明寶貴的思想財富,是中華民族對世界的偉大貢獻。然而老子關(guān)于宇宙“生態(tài)平衡”的論述,長期以來并沒有受到重視,“道恒亡為”也被曲解。在人類社會的發(fā)展中,不肖的后代子孫,在貪欲的支配下,對大自然進行掠奪性的開發(fā),恣意妄為,使宇宙“生態(tài)平衡”遭到嚴重破壞。在人類的生存環(huán)境逐漸惡化的今天,在一些先進思想家、家的呼吁下,人們才開始重視宇宙“生態(tài)平衡”問題。保護宇宙“生態(tài)平衡”,是整個人類社會的事情,不只是某個國家、某一地區(qū)的事情,必須引起全人類的重視,F(xiàn)在有些國家,已制定了保護宇宙“生態(tài)平衡”的有關(guān)政策,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但這還遠遠不夠,必修全世界所有的國家、所有的地區(qū),所有的人都行動起來,長期地堅持,矢志不渝地奮斗,才可能使已經(jīng)惡化的生存環(huán)境逐漸得到改善。
三、人道無為與天下大治

老子的“道”,是支配天下萬物的原動力,“知足”、“不爭”、“不欲尚盈”、“輔萬物之”等,既是自然法則,也是生活的準則。對人類社會來說,這些法則或準則都是“天道無為”的體現(xiàn),即“人道無為”。人道無為乃治世之道!爸巍焙汀皝y”相對,有天下大亂,必有天下大治。
天下大亂的根源是什么呢?郭店《老子甲》曰:“罪莫厚乎甚欲,咎莫憯乎欲得,禍莫大乎不知足。”(第5-6簡)“罪”,禍殃,使社會不安定!熬獭,災(zāi)禍,使社會秩序混亂!暗湣,災(zāi)難,使社會苦難深重!白铩、“咎”、“禍”,同義詞連用,程度層層加深!吧跤,過分的欲望。“欲得”,無止境地求取!安恢恪,貪得無厭。郭店《老子甲》認為過分的欲望是社會不安定的根源,無止境地求取是使社會秩序混亂的根源,貪得無厭是社會苦難深重的根源。社會不安定、秩序混亂、苦難深重,必然天下大亂。
要想天下大治,必須治本。過分的欲望、無止境地求取、貪得無厭,是天下大亂的根源,但不是本。本是什么?老子認為,人為什么會有過分的欲望,為什么會無止境地求取,為什么會貪得無厭?這是因為人失去本性,是人異化的結(jié)果。要想天下大治,首先要恢復(fù)人失去的本性。道家認為人的本性是“樸”,只有“視素保樸,少私寡欲”才能治理好邦國,求得天下大治!耙曀乇恪,“視”,活也!八亍,本也!氨!,通“褒”,大也!皹恪保镏菊嬷。所謂“視素保樸”就是活其本性以大其真;钇浔拘砸源笃湔妫郧蟮萌酥拘缘膹(fù)歸。人之本性復(fù)歸的意義在于懷藏柔弱沖和之德。懷藏柔弱沖和之德的人,是最高尚的人,是最純粹的人。懷藏柔弱沖和之德的人,就是達到“無為”(“知足”、“不爭”、“不欲尚盈”、“輔萬物之自然”)境界的人,就是道家的“圣人”,或“真人”!吧偎焦延,“少”,輕視!八健保褐^之私。“少私”,輕視利己謂之私,正面表述就是“毫不利己”。“寡”,減少。“寡欲”,與甚欲相對,正面表述就是“反對貪欲”!吧偎焦延笔轻槍υ斐商煜麓髞y的甚欲、欲得和不知足而言的。所謂“少私寡欲”就是輕視利己之私反對貪欲。輕視利己之私、反對貪欲,以遏制貪欲橫流。
“視素保樸,少私寡欲”是春秋道家的治國方略,“人道無為”是春秋道家保證“視素保樸,少私寡欲”治國方略得以實行的思想路線。春秋道家還在“人道無為”(道家的“德”)思想指導(dǎo)下提出了求得天下大治的方針,這個方針就是“以正治邦,以奇用兵,以亡事取天下”!罢保黄,指不偏邪的正道。“奇”,出人意料,指出奇制勝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事”,謂征伐!巴鍪隆,即“無事”,沒有戰(zhàn)事!鞍睢保T侯封國。“天下”,指范圍內(nèi)的全部土地和人民。春秋道家的所謂“不偏邪的正道”就是“無為”之道,就是“視素保樸,少私寡欲”之道。用這樣的正道才能治理好邦國,治理好邦國才能治理好天下。春秋道家提出所謂“出奇制勝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并不是為了攻伐,而是為了防衛(wèi)。“用兵”是為了保衛(wèi)邦國的治理成果!耙员鴱娪谔煜隆辈皇恰耙缘雷羧酥髡摺敝鶠。春秋道家的所謂“沒有戰(zhàn)事”,就是“不欲以兵強于天下”之意!耙酝鍪氯√煜隆保馑际钦f,只有使老百姓安居樂業(yè)不受戰(zhàn)事的禍害,老百姓才能擁護你,你才能取天下。
天下大治要人來治,春秋道家把大治天下的希望寄托在侯王身上,希望侯王以圣人為榜樣,保有“道”的永遠無所求取的精神,“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教不教,復(fù)眾之所過”,“輔萬物之自然,而弗能為”,“為亡為,事亡事,味亡味”,最后能“以亡事取天下”。春秋道家認為“天下皆知美之為美也,惡已;皆知善,此其不善已!薄懊馈焙汀吧啤倍际遣豢筛F盡的,侯王一定要像圣人一樣“居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不斷提高自身的“美”、“善”修養(yǎng),實現(xiàn)天下大治。春秋道家的所謂“美”,就是“知足”、“不爭”、“不欲尚盈”、“輔萬物之自然”等美德;所謂“惡”,就是“甚欲”、“欲得”、“不知足”等惡行。所謂“善”,就是做保有“道”的永遠無所求取精神的善人;所謂“不善”就是不做有“過分的欲望”、“無止境地求取”、“貪得無厭”的惡人。“美”與“惡”(丑,不美)、“善”與“不善”(惡)是對立的存在,在一個人身上,不是此長彼消,就是此消彼長。當人們不滿足于自己的“美”、“善”行為的時候,“惡”(丑,不美)、“不善”(惡)的行為就會受到遏制;當人們滿足于自己的“美”、“善”行為的時候(“皆知美之為美”、“皆知善”)的時候,“惡”、“不善”的行為就開始了(“惡已”、“不善已”)。這意思就是說,天下人應(yīng)該永久保有“知足”、“不爭”、“不欲尚盈”、“輔萬物之自然”等美德,永久保有“道”的永遠無所求取精神,切忌“甚欲”、“欲得”、“不知足”等惡行,不做有“過分的欲望”、“無止境地求取”、“貪得無厭”的惡人。只有自覺地保有“知足”、“不爭”、“不欲尚盈”、“輔萬物之自然”等美德,自覺地做保有“道”的永遠無所求取精神的善人,才能自覺地反對“甚欲”、“欲得”、“不知足”等惡行,反對有“過分的欲望”、“無止境地求取”、“貪得無厭”的惡人。如果天下人都如此,天下必然大治。

[]
[1]周禮.地官.師氏[M]“以三德教國子”鄭玄注.
[2]朱熹.四書章句集注[M].北京:中華書局1983.
[3]論語.陽貨[M].
[4]王弼.老子[M]五十五章注.

【老子的“德”與無為-從郭店《老子》到今本《老子》三】相關(guān)文章:

談老子的學(xué)習(xí)觀不容曲解08-18

論老子人生哲學(xué)的永恒價值05-28

老子哲學(xué)的主體性原則探析08-18

淺論老子行政管理思想(通用11篇)05-13

古代用人四步驟-《老子》四章譯注解評05-02

論孔子“為政以德”的思想02-23

從程序本位到程序自治06-04

職稱論文從構(gòu)思到寫作05-12

“素心”與“史德”歷史論文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