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論利益邏輯與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生成
摘要:從深層根源看,任何人類活動總是為了一定的利益,并在一定目標驅動下以一定的方式展開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也不例外。價值主體利益的實現是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生成的關鍵所在。利益的實現實際上就是一個實踐問題。馬克思主義認為,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活動,它在實踐中生成和發(fā)展,其價值也在實踐中創(chuàng)生,實踐是其價值的真正來源。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價值主體/物質利益/精神利益/價值生成
從已然的發(fā)展過程看,思想政治教育作為國民教育的主渠道,在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與切實加強思想道德建設中的價值日益彰顯。然而,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是具體的、歷史的,必須放到有利于實現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實踐中去考察其生成根源。
一、價值主體的利益是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生成的動因
從深層根源看,任何人類活動總是為了一定的需要和利益,并在一定目標驅動下以一定的方式展開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也不例外。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人類的社會實踐活動,不僅有其追求的價值目標,而且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所追求的價值目標具有差異性。圍繞不同的價值目標而展開的沖突,其根源不在別的,而在于不同的社會群體或個體之間的利益存在著差異、矛盾和對立。換句話說,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沖突,根本就是一種利益沖突。進一步說,價值主體利益的實現是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生成的關鍵所在。
1.利益沖突的時代性。當代的利益沖突不僅存在于經濟或政治層面,而且進入到精神文化層面;不僅存在于人的行為層次,而且存在于社會和人們的觀念層次。這集中體現為當代人不僅要求滿足物質生活的需要和利益,而且更要求滿足人的精神生活的需要和利益。精神利益指人們在精神上所得到的好處,即精神需要的滿足,如人格受到尊重,理想、信念得以實現,精神負擔或心理障礙得以解除,良好的思想品德得到認可等。物質動因的實現構成了物質利益,精神動因的實現則構成了精神利益。無論物質利益還是精神利益,都是人類的根本利益。人類社會生產的終極目的不僅為了維持自己的生命,而且為了完善自己的精神,追求精神利益是人類區(qū)別于動物的重要特點。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隨著人們對精神利益的追求日趨強烈,精神動因在社會進步中的作用也愈來愈明顯。在今天,科學、文化、理想、信念、道德、心理、人際關系等體現人們精神利益的因素,與物質生產力系統愈來愈直接地交織在一起,成為社會和人們自身發(fā)展的基本動力,從這個意義上講,保護勞動者的精神利益就是保護社會生產力。保護精神利益非常困難,人的精神利益是一個隱秘的世界,它不像物質利益那樣感性直觀。由于精神利益自身的隱蔽性,使它很容易被人們所忽視,也往往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損害。而且精神利益具有多樣性,使人們在關心和保護精神利益時容易顧此失彼。精神利益與物質利益的相互滲透也使人們對精神利益更難把握,F實生活中,人們的需要很少表現為純粹的物質需要或純粹的精神需要。精神利益與物質利益的相互滲透,使得人們很容易用顯性的物質利益來代替隱性的精神利益,從而使精神利益的保障成為薄弱環(huán)節(jié)。值得注意的是,歷史上我們曾有過為確保人們的“共同的利益和精神需求”[1]的目標價值的實現,而鄙視人們對物質利益追求的失誤。其結果是既異化了精神利益的原本意義,又忽卻了物質利益的基礎作用。因此,辯證地看待物質利益和精神利益及其關系和沖突是全球化背景下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問題的題中之義。走向極端,在理論上是錯誤的,在實踐中更是有害的。
一言以蔽之,由于當代社會的利益沖突在復雜、深刻得多的程度上超過了傳統社會的利益沖突,因而我們不能用傳統的態(tài)度、簡單的方式對待和處理利益沖突。只有依靠思想政治教育,依據當代社會變化了的人類的利益關系,教育人們把人類生存發(fā)展的整體利益與個體利益、全局利益與局部利益、長遠利益與近期利益結合起來,從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互動關系這樣的高層次,深刻反省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生成根源。
2.利益的激勵作用使思想政治教育成為可能。人的意志和愿望是人對自身生存和發(fā)展在動機水平上的反映,當這種需要與滿足需要的對象物相結合時就體現為人的切身利益。正是這種切身利益構成激勵的基礎和出發(fā)點,使利益對人的激勵作用的發(fā)揮成為可能。人的社會需要和社會利益是引發(fā)、刺激、激勵人類社會歷史前進的動因。這是因為人的需要和利益觸發(fā)了人發(fā)生行為的思想動機,從而激發(fā)人的行為,形成人的利益興趣和利益認識,繼而產生對一定利益目標的持續(xù)追求。利益激勵可分為物質利益激勵和精神利益激勵,即滿足人的物質需要和精神需要。在激勵過程中,“道德因素是滿足個體利益需要的調節(jié)杠桿”。[2]思想政治教育作為培養(yǎng)人的活動,應該充分發(fā)揮利益的激勵作用。也就是說,思想政治教育要注意各種利益力量和激勵因素的協調性,要經常交換激勵信息,優(yōu)化激勵目標,并綜合考察人的需要和利益的滿足程度。唯有如此,才能形成一種教育活力,達到利益激勵的最佳水平。思想政治教育也正是在促使這種利益激勵作用機制的達成中生成和發(fā)展的。
3.利益是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生成的動力。人是一種有精神意義的社會存在物,需要在社會關系中以人們自覺意識到了的利益體現出來。需要是利益的真實內容,利益則是需要的社會格局。然而,利益的確認與實現,又不是一個純粹客觀的自發(fā)現象,而是一種在社會意識形態(tài)的教化下通過人的意識、意志和行為去完成的認識—實踐過程。人的全部活動無非是在實踐中形成思想,又在實踐中實現思想。從這個意義上講,思想政治教育可以看作是價值的觀念建構和現實建構的相互作用、相互聯系和相互轉化的過程,而貫穿這一過程的核心和動力機制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主體生存和發(fā)展的利益。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價值主體把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目標和歷史使命的理解和追求建立在對自身提出的利益要求、價值要求的合理性、正當性的確認和堅信上,另一方面這種利益又是思想政治教育賴以進行價值觀念建構和現實建構的出發(fā)點和歸宿。
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認定,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往往以其所蘊涵的價值主體的利益的矛盾、沖突為依據,以解決這些矛盾、沖突為根據,以解決這些矛盾沖突為動力和目標,從而獲得生成的空間。
二、堅持物質利益原則是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生成的客觀要求
從本質上講,物質利益原則是社會主義物質利益關系的反映,是社會主義勞動者爭取日益全面地實現國家、集體、個人三者物質利益的行為規(guī)范,是不斷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要。人們的思想問題太多是他們物質利益關系中存在的問題的反映,也是同各種實際問題糾纏在一起的。人們思想問題的解決、思想政治覺悟的提高,也有賴于物質利益關系的妥善處理和人們物質文化需求合理的
【論利益邏輯與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生成】相關文章:
論先秦儒家德治思想的內在邏輯與歷史價值03-05
論孔子中庸思想的內在邏輯03-18
淺析關于勞動價值論的邏輯思考03-19
論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03-02
論析拍賣品價格形成的價值邏輯03-19
論思想政治教育與人的個性培養(yǎng)03-18
論“第四媒體”與青年思想政治教育03-20
論全球化進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05-25
論版權保護中的利益平衡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