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制約英語課堂有效教學的因素及調整策略論文
摘要:本文以新課改為依據,分析了影響高中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若干因素,結合筆者多年的教學實踐,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對策。
關鍵詞:課堂教學;有效性;調整策略
追求有效教學科學化的核心問題就是教學的效益,即在班級授課中實現新課程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落實的最優(yōu)化。它包括教師有效地教和學生有效地學兩個方面。教師有效的教是前提,學生有效的學是根本和落腳點。有效課堂教學強調在課堂40分鐘內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效益,以此來促進教學成績大面積提高。反對課內損失課下補,課外損失校外補那種單純靠延長教學時間,加大作業(yè)量來提高成績的做法。同時,要以教師、學生健康、穩(wěn)定、持續(xù)發(fā)展為本,反對以摧殘師生身心健康為代價,實現“輕負擔、高質量;低耗時、高效益”。
反思我們的英語課堂教學,我們切身感受到教師教得很辛苦,效果不佳;學生學得辛苦,收獲甚少。這說明,我們在課堂教學中還是存在很多無效的或低效的教學行為。這種行為導致了相當一部分教師不能在課堂內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課下搶時間、爭學生。課堂上講不完,自習課上繼續(xù)講,學生疲于應付。整個教學處于“費時較多,收效甚少”的惡性循環(huán)過程中。
一、制約英語課堂教學效率提高的因素
1.學生的主體性沒有得到真正的體現
課堂活動的選擇,設計和組織都是教師單方面決定的。學生缺乏積極、主動的語言技能訓練,被動地接受知識灌輸仍是課堂教學的主要特征。與此相關的師生關系表現為權威和服從。這種關系助長了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消磨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獨立性,削弱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教師講得興致盎然,學生聽得昏昏欲睡,這是造成課堂效率低的一個重要因素。
2.教師缺乏對學生語言思維能力的引領和點撥,相當一部分學生在課堂上處于“偽學習”狀態(tài)
師生之間的互動以“我問你答”的形式來代替。課堂提問的隨意性大,問題的設計過于簡單,思維量太小,滋長了學生不求深入思考的習慣,學生一直在思維的“淺水區(qū)”游戲。一些教師認為以為課堂熱鬧了,就是體現了新理念。小組合作學習缺少讓學生獨立思考的過程和實質性的訓練,學生的參與度不均衡,學生間的合作不主動。雖然看似很熱鬧,但沒有思維的碰撞和交流,合作流于形式。
3. 教師的教學設計背離了語言課實踐性強的特點,重知識講解輕能力培養(yǎng)
課堂教學缺乏語言情境,教師把把鮮活的語言訓練材料變成單純的語言知識來傳授。長此以往,學生感到課堂活動枯燥,乏味,逐漸喪失了對英語學習興趣、自信心和學習動力。
4.課堂活動指令不清,環(huán)節(jié)松散,不能有效地完成教學預設
學生不清楚課堂環(huán)節(jié)的具體任務,目標和學習要求,教師缺乏有效的學法指導是教學效果低下的又一因素。同一個教學任務與要求,課堂指令不同,其效果是大相徑庭。
例如,指令一:Read the short passage for three minutes.
指令二:Read the short passage carefully in three minutes and then I will ask some students to retell it before class.
顯然第二種指令學生會集中精力去讀,并且努力去記憶,效果明顯。
課堂教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想創(chuàng)造高效課堂教學,除了教學觀念的轉變,更重要的是要根據學生實際不斷地調整教學策略,教學方式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增強課堂效率的方法
1.增強課堂效率意識
教師要經常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能否帶來最大的教學效益。因此,教師在教學設計中要充分體現以學定教,既要幫助學生輕松獲取知識,有效內化知識,提高語言技能,又要完成教學目標。
教師教學的基本方式不應該是“灌輸”式授予而應該是引導,應讓學生成為學習活動的主人,給學生思考和發(fā)展留下充分的空間。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在學習中如果一個人的思維能夠始終處于積極狀態(tài),那么他的注意力也就一定能夠在較長時間內保持高度的集中。
教師要設計課堂教學的高潮。沒有學生能保持40分鐘的高度注意力,包括教師本人一節(jié)課也有情緒的高低﹑平緩和松散。因此,根據教材的要求,把一節(jié)課分為幾段,分段達成一個目標,就顯得有必要了,而一個目標的達成就是一個高潮,一節(jié)課不能只有一個高潮。
教師要讓學生在課堂上有事可做,始終進行動口、動手、動腦的積極活動中思考。這樣課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就會大大減少。
例如,課堂上可就某個話題讓學生分組討論,讓每位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多一點活動空間,多一點表現機會,多一點體味成功的愉快,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這就要求教師為學生主體性發(fā)揮創(chuàng)造自由無拘束的學習環(huán)境和氛圍,并對學生表現出尊重、信任、愛護和平等,學生在沒有精神壓力的氛圍中學習,并經常受到教師的成功激勵,使學生整個精神活動處于主動激活的狀態(tài),課堂煥發(fā)生命力,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隨之得到強化,效率會成倍增加。
2.運用“交流—互動”教學模式,增加課堂語言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意識
有人說:英語教學如果真正實現了課堂活動的“交流—互動”,也就解決了英語教學的實效性。多年的教學實踐,筆者也深有同感。英語課堂活動不僅僅是學生機械背誦和默寫,而是聽、說、讀、寫綜合能力的自我展現。所以,把語言活動作為英語課堂的基本活動,會極大提高英語課堂效率,而這也恰恰是英語教學的根本目的。增強課堂語言活動不僅可以調動學生,內化教材,更能避免“一言堂,滿堂灌”。
在“交流—互動”的教學中,學生的動是以教師的啟動為基礎的。教師在講授新課前對學生適當的引導。小組討論是“交流—互動”的主體。通過設計一項任務或問題,讓學生在一種真實、復雜、具有挑戰(zhàn)性的開放的學習環(huán)境中,成為學習活動的主人。
小組一般由4人(優(yōu)等生1人,中等生2人,差生1人)程度各異的學生組成,每隔一段時間,小組要重新組成,通過學生自行討論,組內同學相互學習,團結協助,共同達到學習的目標。
教學評價在學生互動過程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在組與組之間交流后,教師按一定的評價標準對各個學生進行全面、客觀、準確的評價。這不僅可以激勵學生的積極參與意識,也是檢測教學效果的有效手段。
3.因材施教,推進整體進步
相比于初中階段的英語學習,高中階段英語知識的跨度與難度都相對較大,學生學習比較吃力。由于為數不少的同學初中基礎不扎實,欠賬太多,在高中大班額的學習隊伍中過不了多久就開始掉隊,這已是一個相當普遍的現象。糾正這一現象過早的主動權還在教師手里。
高中英語教師,尤其是高中起始段的英語教師,要針對學生基礎現狀大膽地砍刪個別偏難的知識要點,并自覺地、及早地在課堂教授中有計劃、有步驟、有側重、分階段地對初中已學相關知識進行反復地回訪和反串,達到大面積提升和補救差生成績之目的。在爾后的課堂施教中,教師還要注意把握好知識傳導和目標訓練的跨度不宜過寬過大,要循序漸進并適時為學生鋪設“臺階”,尤其不過早地拿高考的模子去“套裝”學生。只有將難度與跨度把握在一個相對合理的位置,學生才可能整體性的學有所獲。而學生成績能否有整體性的進步與提高恰恰是確定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首要指標。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緊緊抓住“善導”、“激趣”、“引思”、“精講”這四項教學要素,充分發(fā)揮教師在課堂中的主導地位。教師要把以“教”為重心逐漸轉移到以學生的“學”為重心,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fā)學生的主體意識,著力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真正讓學生提高內化語言知識的能力,學習效率也就高了。
參考文獻:
[1]王曾選.中學英語教學法[M].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1987.
Abstract: Based on new curriculum reform, this paper analyzes some factors affect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se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nd puts forward effective strategies according to the author’s teaching practice of many years.
Key words: classroom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djustment strategie
【制約英語課堂有效教學的因素及調整策略論文】相關文章:
研究制約英語課堂有效教學的因素及調整策略10-29
芻議新聞傳播的制約因素與傳播策略10-03
制約體驗營銷策略運行的因素及解決對策分析06-06
淺析中職英語課堂有效教學策略09-21
探討中職英語課堂有效教學策略07-10
探析中職英語課堂有效教學策略06-17
高校音樂舞蹈教學制約的因素分析論文09-24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下的英語課堂教學有效評價因素的論文08-25
高中地理教學有效策略研究論文08-05
初中數學教學有效性策略探析論文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