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漢語言文學中的瑰寶論文
古詩文是中華民族漢語言文學中的一塊瑰寶,是中華民族漢語言文學發(fā)展的一部歷史寫真,是漢語文學的濃縮。那里有秀麗的中華河山、有宜人的田園風光、有睿智的心靈、有豪邁的情懷、有歡歌、也有淚水…….
品讀古詩文,猶如師生間共擔悲觀、共賞風景、共學知識、共悟人生的一段旅行。教讀古詩文就是研讀了厚厚的中華史書,從人文到人性的史書,真可謂妙處多多。
一、培養(yǎng)漢語言感悟能力、運用能力的最佳手段
古詩文寫作講究語言精練、準確,注重語言的推敲,“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這句詩大概都聽說過,也都曾受其感染過。學習古詩文是感悟凝練、細致、形象的中華語言的最佳手段。它為你提供了完美的語言環(huán)境,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去品味詩詞的語言之妙,更有利于對語言的理解和利用。如“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綠”原義為“綠色,綠化”的意思,可將綠放在具體的詩中并加之以想像,這“綠”就妙不可言了。似乎這“綠”一出口,滿眼的“春意盎然”了,可以將“綠”理解為“染綠”的意思。因此說,品讀古詩文的過程也是在學習“推敲”詞語,感悟語言情境了。
學習詩詞的過程是由開始的初步感知、到語言的理解,再到情感意境的感悟(即“品”)的過程。學生由淺入深地走進詩境,走進作者的心靈,從而才能學會積累語言,進而學會舉一返三地運用語言。
二、在朗誦中培養(yǎng)語感在想像中學習審美
無論是舊體詩還是新體詩,除了講究語言精練、準確以外,還要講究押韻、講究平仄整齊、講究修辭和運用。大多詩句都是前后對仗工整、意境相合,讀來朗朗上口,有音樂的節(jié)奏感。因此,詩是培養(yǎng)學生語感的最好載體,而朗讀是培養(yǎng)學生語感的最好的橋梁。在品味韻律美的同時,更是詩的意境美的品讀過程。如,辛棄疾的《西江月》中的詞句“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學生在誦讀的過程中抑揚的音調(diào)形成和諧的韻律美。然后,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邊讀邊想像,頭腦中必然會形成一幅清新優(yōu)美的“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圖”,而且有聲有色、有動有靜,這就是真正的走進了作者創(chuàng)作的靈魂之中,想像也在調(diào)動和發(fā)揮中騰飛,這就是詩的意境美。從而學生在朗讀之中既培養(yǎng)了語感,又提高了想像力,又學會了審美。
三、張開想像的翅膀激起閱讀的欲望
學生的語文基礎厚實了,也學會了品讀、發(fā)現(xiàn)詩中的“美”了,自然而然地就會對現(xiàn)實生活中所發(fā)現(xiàn)的“美”有了創(chuàng)作的欲望了。他們由眼前的詩境會聯(lián)想到生活中的類似情景,此時教師可以借機啟發(fā)讓學生仿寫。學生即將現(xiàn)實生活的“美”按照固有的模式寫成一定的作品,并且有一定的文采,這就激發(fā)了他們的寫作欲望,這是學習寫作的一種捷徑。同時,他們也會馳騁于原文基礎之上,再創(chuàng)造新的形象,從而提高了學生對古詩詞的恰當運用的能力。如,在學習王維的《竹晨館》時,學生在體味詩的意境時得到了“美”的享受。而在文中的“明月、竹林、獨坐、長嘯”等詞語也傳達出詩人寧靜、淡泊的心情,學生自然會想像到“獨坐、彈琴”的情景,自然引發(fā)感慨、感悟。此時定會有許多的話要說,怎么會沒有創(chuàng)作的欲望呢?
四、了解中國文化,天南地北看中國
古詩文是中華民族文化發(fā)展的史載,反映了中華民族的人文、歷史、民俗和文化。如,杜甫著名的《三吏》《三別》不就是一部如泣如訴的歷史寫真嗎?“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薄拔汲浅隂泡p塵,客舍青青柳色新!薄扒迕鲿r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贝酥胁皇敲袼孜幕姆从硢?“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借用古詩我們插上翅膀看遍中國的山山水水!伴L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鼻!詩就像是橋梁,踏著它,我們走進古今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疤旖忠股珱鋈缢,坐看牽牛織女星。”從這我們看到了古詩里又向我們講述了多少古代神話,反映了多少古代中華的人文思想。讀古詩詞,就是在足不出戶的情況下,也能走遍中國山山水水、縱觀古今風云人物;讀古詩文就是在了解、品讀中國這個古老的民族啊!
【漢語言文學中的瑰寶論文】相關文章:
淺析漢語言文學中的散文賞析論文01-01
漢語言文學論文02-17
漢語言文學論文05-24
漢語言文學論文提綱06-28
漢語言文學專業(yè)論文05-15
漢語言文學論文開題報告11-23
漢語言文學畢業(yè)論文03-25
漢語言文學論文2000字02-20
漢語言文學 畢業(yè)論文05-12
漢語言文學論文題目方向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