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對話教育理念指導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論文
摘要:對話教育強調的是教育的雙方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平等交流,是人文精神在教育過程中的體現(xiàn)。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本質就是要從根本上使學生提高認識,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以對話教育理念為指導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教育者能夠學會傾聽,尊重個別差異,開展網絡對話,讓學生參與管理等,這些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對話;對話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一、對話教育的內涵
哈貝馬斯認為,追求彼此的溝通是人類的天性,語言的使用本身表明了人類的這種愿望。人們希望通過合理的溝通來達到相互理解,并且努力達成共識。因此,“對話”是一個雙向理解的過程。
“對話”作為一個哲學概念,是對話主體從各自理解的前提出發(fā),所達成的一種視域融合!皩υ挕币馕吨降戎黧w之間以語言為媒介的溝通,意味著主體之間精神的相遇與交融。德國存在主義大師雅斯貝爾斯對教育和對話有著獨到的見解,“所謂教育,不過是人對人的主體間靈肉交流活動。對話便是真理的敞亮和思想本身的實現(xiàn)。對話以人及環(huán)境為內容,在對話中,可以發(fā)現(xiàn)所思之物的邏輯及存在的意義。”[2]從這個意義上講,教育中的“對話”,指的是教育與受教育者以語言等符號為中介而進行的精神上的交流、理解和溝通。這意味著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作為對話的雙方,不僅只有語言層面上的你問我答,而且有思想上的碰撞、情感上的共鳴和經驗上的共識。
對話教育強調教育雙方和諧相處!皩υ挕毙枰降群椭C的環(huán)境。教育者只有本著民主平等的態(tài)度,真誠地將對方視為交流的伙伴,以開放、平等、真誠的態(tài)度對待受教育者,“對話”才能順利進行。
可見,對話教育的意義在于讓教育回歸到這樣一種充滿人文精神的價值理性上來,使教育成為一種充滿人文情懷的教育。它以引導人向著之所以為人的本質實現(xiàn)方向而追求,而且還以解放人的個性和自由為己任,充分尊重人的主體性。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要教學生學會“對話”,與他人對話,與社會對話,與世界對話,以提高學生理解他人、了解社會、適應社會的能力。
二、以對話教育理念為指導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培養(yǎng)學生獨立的主體性人格及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使其人格得到和諧完善的發(fā)展。但是,從當前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和結果上來看,實效性并不令人滿意,尤其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上,并沒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與對話教育的理念相背離。那么,如何在對話教育理念指導下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呢?
(一)學會傾聽,尊重差異
在以對話教育理念為指導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的傾聽是非常重要的。傾聽,意味著一種尊重、一種平等。教育管理者常常認為學生不成熟,應加以“培養(yǎng)”、“教育”,將學生視為自己的從屬對象,未給予應有的尊重和平等對待,這樣只能使學生產生一種抵觸的態(tài)度,形成了溝通的障礙。因此,在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要學會傾聽,樂于傾聽,善于傾聽,以傾聽切入學生的生活世界,在傾聽中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個性與人格,尊重學生的意見、看法與觀點,尊重學生的情感與體驗,以教育者的尊重去贏得學生的尊重,最終實現(xiàn)互尊互重。其次,傾聽還意味著一種包容和吸納。在傾聽中,包容與己不同的見解和主張,認真領會和吸收對方正確和合理的意見,豐富自己的想法,不斷完善自己的認識。當代青年大學生大多性格直率,具有公平、公正、權益意識,敢講真話,敢于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和主張,且不太注意方式方法,面對這樣的大學生,教育者更是要有寬廣、包容的胸襟,容忍學生的“冒犯”與“不敬”,切不可感情用事,切不可打擊、壓制與嚴詞批評,而是要心平氣和,微笑傾聽。
此外,以對話教育理念為指導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還強調教育者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大學生由于受自身條件、環(huán)境、教育和主觀能動性的影響,其素質結構不可能完全一致,因此,尊重差異性的存在理應成為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著力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不應是去消除這種差異,而應是在這種差異的基礎上促進每個學生獨特個性的發(fā)展。而傳統(tǒng)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卻往往漠視學生的差異,統(tǒng)一思想,統(tǒng)一標準,統(tǒng)一規(guī)范,統(tǒng)一各種規(guī)章制度,用統(tǒng)一的“模子”去規(guī)制學生、打磨學生,往往導致學生“千人一面”,缺乏獨立的個性。而以對話教育理念指導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既要注重全體學生知識獲得的教育,又要注重大學生個體發(fā)展的差異。要把培養(yǎng)和發(fā)展大學生形成豐富多彩的綜合素質列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點教育目標,全面細致地觀察、分析每個大學生,注意開發(fā)大學生潛在的素質和閃光點,因材施教,給大學生創(chuàng)造自主的發(fā)展空間,讓大學生充分發(fā)揮其獨特的個性優(yōu)勢,使大學生形成獨立高尚的品格。
(二)利用網絡陣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大學生是網絡陣地中非;钴S的一個群體,互聯(lián)網正在全面介入大學生的生活,已成為影響大學生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態(tài)度的極為重要因素。網絡對話已成為大學生的重要交流方式。網絡對話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興領域,具有一些不同于其他任何對話的新特點。比如網絡的虛擬性使網絡對話的各方往往都可以以匿名的方式進行,網絡的開放性使網絡空間成為一個無限開放與包容的空間。網絡對話的這些特點使它深受青年大學生的歡迎。
當前,在我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如何運用網絡加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與管理作為一個熱點問題也引起高度重視。在利用網絡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中,網絡對話是一種重要的渠道與路徑。為此,要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網絡對話平臺,使學生能夠通過網絡直達相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承擔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體職責的輔導員、班主任應在QQ群與博客上,發(fā)布各種學生管理事務信息,與學生開展日常交流與對話。廣大教師可以通過各種形式的網絡對話,特別是博客的形式與廣大的學生在線交流,走進學生的生活世界,發(fā)揮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響、教育學生,實現(xiàn)與學生的共同成長。此外,對學校各級領導者來說,應向學生開放電子郵箱,傾聽學生的意見、建議和要求,并及時給予相應的答復、處理與解決。通過學?v橫交錯的網絡對話平臺,使學生能夠及時了解有關信息,學生的意見得到及時反饋,學生的任何思想問題與困惑都能得到傾訴,并能尋到知音,得以疏導與解決?傊,隨著網絡對學校生活的全面融入,網絡對話將成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渠道與方法。
(三)發(fā)揮學生主體性,實施參與管理
在對話教育理念指導下的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對學生的管理理念不再是強制性的管理,而應是注重發(fā)揮學生主體性的參與管理。對話教育強調的是教育者與學生之間建立平等的對話關系,這種平等的對話關系為學生參與管理提供了新的根本性的機制保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與學生之間平等對話關系的確立,從而保證了學生參與管理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參與進入完全對話性的自然本真狀態(tài)。這種參與真正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的精神。具體在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尊重學生主體性的思想,視學生為管理的主人,將參與作為學生的權利,認識到學生參與是管理的本質要求和學生自主發(fā)展之必需,是改進自己的管理方法,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順利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形式,比如讓學生有權參與相關的各種組織管理活動與事務,特別是與學生切身利益緊密相關的政策、措施、規(guī)范和要求,必須在學生全面直接參與下制訂,體現(xiàn)學生的意愿和要求,切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使其具有更廣泛的基礎和最大的可行性。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將學生參與作為了解學生的認識與思想的重要渠道,從中搜集學生意見與建議作為管理決策、制定計劃、規(guī)劃、措施和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依據;同時在此過程中向學生闡述自己的管理理念、計劃及相關打算與安排,與學生真誠交換看法,進行深入討論,取得共識,促進教育者與學生二者的協(xié)同共生、建構與發(fā)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還要將學生的參與視作自己融入學生生活世界的良好契機,從中全面了解學生的家庭背景、成長經歷、思想狀況、生涯規(guī)劃等各種問題并將之作為因材施教的依據。
總而言之,對話教育中的教育主體,是有著豐滿個性和豐富的內心世界的活生生的人,以對話教育理念為指導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突破了傳統(tǒng)意義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獨角戲”的教育風格,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主體性、差異性,讓學生真正成為對話的主體。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育者如果能夠做到善于傾聽,以網絡為平臺開展對話,注重學生的參與管理,那么,思想政治教育的雙方便能共同走向師生共建的民主的充滿著“對話”的家園,在對話的模式中不斷探索新教育的途徑,使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不僅只是單純的知識傳遞和道德的傳教,更是一種精神的交流和分享,靈魂的接觸和碰撞。如果我們能在這樣的氛圍中實施思想政治教育,我們所盼望的一種新教育的明天便指日可待。
【對話教育理念指導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論文】相關文章: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論文06-29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從交流開始的論文07-04
思想政治教育下創(chuàng)業(yè)教育論文10-16
思想政治教育下創(chuàng)業(yè)教育的論文10-17
文化功能思想政治教育論文09-15
關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作用的論文07-29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優(yōu)化策略論文10-22
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論文09-17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分析論文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