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層原因分析當代西方價值哲學理論困境論文
西方價值哲學經(jīng)過100多年的發(fā)展,取得了多方面的成果,但在其發(fā)展過程中也存在很多困難,我曾經(jīng)撰文予以分析。即:一是理論上的混亂;二是價值追求功利化、庸俗化,導致西方道德生活和道德理論的混亂;三是西方價值哲學基本理論長期停滯不前,從而使西方價值哲學陷入困境。實際上,當代西方價值哲學陷于困境有其多方面的深層原因。本文擬就這些問題再做些分析。
(一)西方文化的深層影響
當代西方價值哲學長期受主觀主義價值論特別是情感主義價值論統(tǒng)治,且理論混亂,陷入困境,其原因,首先是西方文化的深層影響。
當代西方社會是資本主義社會,當代西方文化是以個人主義為核心。文藝復興以后,西方人文主義興起,個性解放,人們沖破了宗教思想的束縛,個人的作用大大增強。隨著資本主義的興起,市場經(jīng)濟的發(fā)展,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強化。人們就以自我為中心去觀察問題,以個人利益,以自我情感、欲望、需要、興趣為基礎去理解價值。如前所述,美國倫理學家麥金太爾曾指出,當代西方文化是情感主義統(tǒng)治。他談到西方的情感主義的特點時說:情感主義的自我缺乏任何理性標準。他們對任何事物都可以從自我所采取的任何觀點進行批評。麥金太爾所說的情感主義的自我,就是以自我為中心的情感主義者。西方情感主義就是在以自我為中心的西方人文主義思潮的影響下發(fā)展起來的。同樣,西方價值哲學中的情感愉快論、興趣價值論、滿足欲望論、滿足需要論等,也是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文化影響下發(fā)展起來的。在自我為中心的思潮的支配下,人們就會認為,凡能使自己快樂、滿足自己興趣、欲望、需要就有價值,而不論這種快樂是否健康,這種興趣、欲望、需要是否合理。
對西方文化特別是西方自我中心思想對西方價值哲學的影響,英國哲學家彼得·羅素在《意識革命——跨越大西洋的對話》一書中作了深刻的分析。他說:在西方學者看來,“我們的價值從根本上說就是我們認為重要的東西,我們認為寶貴的東西,我們認為是生活中重要內(nèi)容的東西!盵1]95什么是“我們認為重要的東西”呢?彼得·羅素說:“在西方社會,許多價值都有一個自我為中心的因素,在它的后面就是自顧自。他人怎樣看我?我是否將得到我所需要的東西?我怎樣保證自己的安全?我是否擁有金錢?是否擁有物品?是否擁有能使我愉快的經(jīng)歷?我是否足以控制我自己的世界?這些就是我們認為重要的東西,是我們的價值所在,這些在很大程度上是我們行為的先決條件!盵1]96
彼得·羅素的以上論述表明,他認為價值是我們認為重要的東西,即價值是評價的產(chǎn)物,是純主觀的東西。他所持的這種觀點,就是西方價值哲學中的評價結(jié)果論。彼得·羅素說:“在西方社會,許多價值都有一個自我為中心的因素,在它的后面就是自顧自。”并指出:“這些在很大程度上是我們行為的先決條件”。這就表明自我中心思想是西方社會把價值理解為自己認為重要的東西的根本原因,也是西方價值哲學中各種主觀主義價值論,特別是情感主義價值論盛行并長期統(tǒng)治,使西方價值哲學陷于混亂并長期停滯不前,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
(二)西方價值哲學先驅(qū)者思想的影響
西方文化對西方價值哲學的影響,首先影響到西方價值哲學的先驅(qū)者;而西方價值哲學先驅(qū)者的思想,又直接影響到西方價值哲學。
西方價值哲學的誕生,是從區(qū)分是與應該、事實與價值為前提的。最早提出區(qū)分是與應該、事實與價值的是18世紀英國哲學家休謨。休謨認為:“德的本質(zhì)就在于產(chǎn)生快樂,而惡的本質(zhì)就在于給人痛苦。”[2]330并說:“一個行為、一種情緒、一個品格是善良的或惡劣的,為什么呢?那是因為人們一看見它,就發(fā)生一種特殊的快樂或不快。”[2]511“發(fā)生德的感覺只是由于思維一個品格感覺一種特殊的快樂。”[2]511休謨認為使人快樂就是德,使人痛苦就是惡,即使人快樂就是有價值的,使人痛苦就是負價值。他是從情感愉快與否去理解價值,這是西方古代快樂主義倫理學思想的表現(xiàn)。美國哲學家麥金太爾說:“休謨把特殊的道德判斷理解為感情、激情的表達!盵3]63也就是說,休謨是從感情、激情是否快樂去判斷道德善惡,從情感是否快樂去理解價值。這種從情感是否快樂去理解價值的思想就是把道德判斷理解為情感、激情的表達。實際上,這就是西方情感主義價值論的最初表現(xiàn)。
西方價值哲學的誕生,德國哲學家洛采起了很大作用,洛采被稱為“價值哲學之父”。洛采把世界劃分為三個世界,即經(jīng)驗事實世界、普通規(guī)律的世界和價值的世界,認為價值世界是情感和藝術(shù)的世界,是靠人們的情感,人們對善、美和神圣的思想而確定的世界。認為想通過邏輯和推理,通過經(jīng)驗事實和因果必然規(guī)律去揭示價值是不可能的。他認為價值世界屬于情感的世界,把價值排斥于經(jīng)驗事實和因果必然規(guī)律之外。他的這一思想,也就是認為價值是情感的產(chǎn)物,是由情感決定的,是由非理性思維決定的。情感體驗成為價值的基礎,情感快樂與否成為價值的尺度,這種思想是典型的主觀主義價值論。洛采的這種思想,直接影響到德國新康德主義哲學家文德爾班。通過文德爾班而深刻地影響到西方價值哲學。
德國哲學家,唯意志主義哲學的代表人物之一的尼采,對西方價值哲學的誕生起了重要的促進作用。尼采提出“重估一切價值”的口號,并宣布:“上帝死了”,否定基督教的價值觀念、道德觀念。尼采認為價值是人創(chuàng)造的,也是人賦予的。世界上有價值之物,論其本身總是沒有價值,而是被賦予或被贈予價值,而我們就是賦予者和贈予者。他在價值哲學歷史上首先提出了價值本質(zhì)問題上的人賦予論。這種觀點,是他的唯意志主義哲學的表現(xiàn)。
尼采認為,人首先為事物創(chuàng)造出意義,評價就是創(chuàng)造。評價本身就是評價事物的財富和珍貴,事物經(jīng)過評價然后才有價值。他最早提出了價值是評價的結(jié)果的思想。尼采的價值哲學思想,是典型的主觀主義價值論。
休謨、洛采和尼采,是西方價值哲學的三位先驅(qū)。在價值本質(zhì)問題上,休謨的快樂主義思想、情感主義思想,洛采的情感決定論,尼采的人賦予論和評價結(jié)果論等思想,都深刻地影響到當代西方價值哲學,成為當代西方價值哲學長期受主觀主義價值論特別是情感主義統(tǒng)治,導致在理論上的混亂,陷入困境的直接原因。
(三)崇拜自發(fā)性
西方價值哲學為什么會長期受主觀主義價值論特別是情感主義統(tǒng)治?為什么在理論上陷于混亂?為什么會長期處于停滯狀態(tài)陷入困境?最根本的原因是因為西方價值哲學崇拜自發(fā)性。
什么是自發(fā)性?自發(fā)是相對于自覺而言。在價值哲學中所謂崇拜自發(fā)性,就是受本能支配,受非理性思維支配,被表面現(xiàn)象所迷惑,不能正確認識價值的本質(zhì),忽視邏輯一貫性,缺乏正確的遠大的價值追求。所謂自覺性,對價值哲學來說,就是價值自覺,就是克服受本能支配,受非理性思維支配,被表面現(xiàn)象所迷惑的傾向,從嚴肅的理性思維出發(fā),從實踐的結(jié)果出發(fā),正確認識價值的本質(zhì),堅持邏輯一貫性,確立科學的遠大的價值追求。[4]271西方價值哲學崇拜自發(fā)性,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受本能支配,受非理性思維支配,被表面現(xiàn)象所迷惑。在價值哲學中崇拜自發(fā)性,首先表現(xiàn)在受本能支配,受非理性思維支配,從情感出發(fā)去理解價值,從是否使自己快樂去理解價值。大家知道,趨樂避苦,趨利避害,是人的本能。人的本能總是自發(fā)地傾向于認為使自己快樂的東西就有價值,使自己痛苦的東西就是負價值。人們饑餓了需要吃東西,渴了需要喝水,這種需要是人的本能,滿足人們的需要能使人快樂或產(chǎn)生快感,所以人們總是自發(fā)地傾向于認為滿足需要就有價值。能滿足欲望,滿足興趣,也能使人產(chǎn)生快感,人們也自發(fā)地認為滿足欲望和興趣就有價值。人的本能自發(fā)地傾向于認為能使人情感快樂就有價值,自發(fā)地認為價值是人的情感和態(tài)度的表達,這些都是人們的自發(fā)性的表現(xiàn)。這種自發(fā)的觀點表現(xiàn)在價值本質(zhì)問題上,就是情感愉快論、滿足需要論、滿足欲望論、滿足興趣論、情感主義價值論等。而價值本質(zhì)理論中的評價結(jié)果論、心靈賦予論,則是人們?nèi)粘I钪械囊环N錯覺,即日常生活中人們往往認為某物有價值就是對某物評價的結(jié)果,物的價值是人的評價賦予的,是人的心靈賦予的。這是人們?nèi)粘I钪械囊环N習慣性的認識基礎上形式的錯覺;習慣成自然,這也是一種自發(fā)性的表現(xiàn),即受自發(fā)性支配的結(jié)果。所以,當代西方各國居于主導地位的價值哲學基本理論,如情感愉快論、滿足需要論、滿足欲望論、滿足興趣論、評價結(jié)果論、心靈賦予論、情感主義價值論等理論,都是受人的本能支配、受非理性思維支配,都是價值哲學中崇拜自發(fā)性的表現(xiàn)。
例如,德國新康德主義者文德爾班認為,價值是相對于一個估價的心靈而言的,抽開意志與情感,就不會有價值這個東西。他把價值理解為情感意志的產(chǎn)物,認為價值是人們心靈對事物的評價,或是人們心靈賦予的。他的這種觀點,是人們?nèi)粘I钪辛曇詾槌5膹谋砻娆F(xiàn)象出發(fā)去理解價值形成的錯覺,是一種崇拜自發(fā)性的表現(xiàn)。
奧地利價值學派的哲學家邁農(nóng)認為,凡是使我們喜歡的東西,就是有價值的。他從是否使人產(chǎn)生情感快樂去理解價值。這種情感愉快論是人們趨樂避苦的本能的表現(xiàn),是一種典型的崇拜自發(fā)性的表現(xiàn)。
奧地利價值學派的另一位哲學家艾倫菲爾斯與邁農(nóng)的看法不同。他認為,價值的基礎是欲望或欲求。我們所欲望的東西,都是有價值的;而且它們之所以有價值,正是因為我們欲求它們。每個人都有欲望或欲求,有各種各樣的'欲望或欲求,人的欲望總是傾向于趨樂避苦,趨利避害,棄小利逐大利。人的欲望是人的本能,以欲望或欲求為基礎去理解價值,也是價值哲學中崇拜自發(fā)性的表現(xiàn)。
美國哲學家培里認為,有興趣的東西就有價值,無興趣的東西就無價值。他說:“當一件事物(或任何事物)是某種興趣(任何興趣)的對象時,這件事物在原初的和一般的意義上便具有價值,或是有價值的,或者說,是興趣對象的任何東西事實上都是有價值的!盵5]44興趣作為一種心理現(xiàn)象,其基礎是有趣。有趣,就是有樂趣,就是能使人獲得某種快樂與情趣。當某事物能使人獲得持久的樂趣時,人們就會產(chǎn)生一種持久的注意,一種主導傾向,一種排他性傾向,一種偏好,這就是興趣?梢娕d趣的基礎,仍然是人的趨樂避苦的本能,這種本能自發(fā)地傾向于偏好有趣的東西。興趣往往是某物經(jīng)多次反射后形成的,是帶習慣性的。所以培里說興趣是人的本能或習慣。培里認為,價值所涉及的是以情感為動力的生活,即本能、欲望、情感、意志及它們的狀態(tài)、行為和態(tài)度的家族。他是從本能、欲望、情感、意志出發(fā)理解價值,所以培里自己也承認,他的興趣價值論是從本能出發(fā)的。這說明這種理論正是自發(fā)性的突出表現(xiàn)。
美國哲學家詹姆士認為,善的本質(zhì)簡單說來就是滿足需要。也就是說,他認為價值的本質(zhì)就是滿足需要。德國哲學家文德爾班進一步說,每種價值首先意味著滿足某種需要或引起某種快感的東西。文德爾班的論述表明,滿足某種需要之所以被認為有價值,根本原因就在于能使人產(chǎn)生某種快感。所以,滿足需要論的基礎是情感愉快論,滿足需要論實際上是情感愉快論的表現(xiàn)。也就是說,滿足需要論也是人們趨樂避苦的本能決定的,是自發(fā)性的典型表現(xiàn)。杜威也看到了這一點。他說,當代經(jīng)驗主義價值論的根本缺點在于,它只是把社會所流行的,把實際經(jīng)驗到的享受當作就是價值本身的這種習慣,加以陳述和合理化而已。杜威指出,把享受當作價值,是社會上流行的一種習慣,而享受就是滿足欲望、需要。習慣也是一種自發(fā)傾向,可見,把滿足欲望或需要當作價值,是社會上流行的自發(fā)傾向。
西方價值哲學中的情感主義價值論,認為價值是人們情感、態(tài)度的表達,而不是客觀存在的事實。這種觀點,反映了價值的一個特點,就是它往往與人們的利益相聯(lián)系,往往牽動人們的情感。說某物有價值,包含著對某物的贊揚的情感與肯定的態(tài)度;說某物無價值,則包含著對它的厭惡的情感與否定的態(tài)度。價值作為一種存在,它是一種客觀事實,即價值事實;作為一種陳述,它又表達了人們的情感與態(tài)度。西方情感主義者看到不同的人對同一事物的意見不一,便認為價值是不存在的,認為價值不是事實,僅僅是人們的情感,態(tài)度的表達。他們的這個看法是片面的,也是人們自發(fā)性的表現(xiàn)。在日常生活中,不同的人對同一事物的價值有不同的評價,甚至同一個人在不同時間、地點、條件下,對同一事物也有不同的評價。這種現(xiàn)象往往使人產(chǎn)生迷惑,以為價值完全是主觀的,是隨著人們的情感的變化而變化的,是人們情感的表達,這是人們被表面現(xiàn)象迷惑產(chǎn)生的一種假象,是人們自發(fā)性的表現(xiàn)。西方情感主義價值論認為價值不是事實,而是情感的表達,正是這種自發(fā)性的表現(xiàn)。由此可見,當代西方價值哲學中居于統(tǒng)治地位的評價結(jié)果論、心靈賦予論、情感愉快論、欲望對象論、興趣價值論、滿足需要論、情感主義等各種觀點,都是從本能出發(fā),受非理性思維支配,或受表面現(xiàn)象的迷惑而產(chǎn)生的,是崇拜自發(fā)性的產(chǎn)物。是人們不假思索自發(fā)產(chǎn)生的對價值的理解,而不是經(jīng)過深思熟慮,經(jīng)過深入的、科學的理性分析和邏輯論證的結(jié)論,因而不能正確認識價值的本質(zhì)。
(2)忽視邏輯一貫性。崇拜自發(fā)性,受本能支配,受非理性思維支配,被表面現(xiàn)象所述惑,必然忽視邏輯一貫性。西方價值哲學中居統(tǒng)治地位的主觀主義價值論特別是情感主義價值論,正是由于崇拜自發(fā)性,忽視邏輯一貫性,導致理論混亂,使西方價值哲學陷于困境的。
一種理論要有生命力,必須要有嚴謹?shù)睦碚撝危仨氁袊乐數(shù)倪壿嬻w系,必須堅持邏輯一貫性。在理論上要無懈可擊,經(jīng)得起推敲、辯駁,經(jīng)得起時間和歷史的考驗,經(jīng)得起實踐的檢驗。
一門學科要有嚴謹?shù)倪壿嬻w系,必須堅持邏輯一貫性,堅持真理。為此,必須進行嚴謹?shù)目茖W研究,從客觀實際出發(fā),搜集大量的客觀事實,對大量客觀事實進行分析、綜合、對比、抽象、概括。以科學的理性思維為指導,進行嚴密的分析研究,努力認識事物的本質(zhì)和規(guī)律,形成自己的理論;并對這種理論進行邏輯分析,邏輯檢驗,包括將基礎理論的論證和將理論運用于應用理論研究,在運用中接受檢驗。然后讓經(jīng)受邏輯檢驗的理論運用于實踐中,讓其接受實踐檢驗。實踐是一個過程,實踐檢驗是長期的,只有經(jīng)過邏輯的嚴謹檢驗和長期實踐檢驗的理論,才是真正科學的嚴謹?shù)睦碚,才有生命力。要使一門科學的理論具有嚴謹?shù)捏w系,關鍵是要堅持邏輯一貫性。而要堅持邏輯一貫性,首先必須克服崇拜自發(fā)性的傾向。
西方占統(tǒng)治地位的主觀主義價值論特別是情感主義價值論,由于崇拜自發(fā)性,受本能支配,受非理性思維支配,被表面現(xiàn)象迷惑,從根本上放棄了科學的理性思維,忽視邏輯一貫性,甚至連最基礎的事實與邏輯都不顧,因而,陷于理論上的混亂。忽視邏輯一貫性是當代世界各國居主導的價值哲學的致命的缺陷。
例如,西方價值哲學中的情感愉快論認為,能使人快樂的東西就是有價值的;而西方功利主義者早已承認,存在著“頂下流的快樂”,怎么能說使人快樂的東西就有價值呢?
西方主觀主義價值論中的欲望論認為,價值是人們欲望決定的,能滿足人們的欲望就有價值。但人的欲望是多種多樣的,有高尚的、健康的欲望,也有卑劣甚至罪惡的欲望。所以,認為滿足欲望就有價值,這種理論在邏輯上必然陷于混亂。
西方主觀主義價值論中的興趣論認為,有興趣的東西,就有價值;或者是興趣對象的東西,就有價值。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不僅有健康有益的興趣,也有邪惡有害的興趣,并非任何興趣的對象都有價值。從興趣出發(fā)去理解價值必然導致內(nèi)在的邏輯矛盾。
西方主觀價值論中的滿足需要論認為,能滿足需要,就有價值。但需要很復雜,有健康的、有益的、合理的需要,也有不健康的、有害的、不合理的需要,并非滿足任何需要都有價值。以滿足需要去理解價值,必然導致內(nèi)在的邏輯矛盾。
西方價值哲學中的評價結(jié)果論,認為價值是自己認為重要的東西,即認為價值是評價的結(jié)果,把價值等同于評價。實際上就是認為價值是人的心靈賦予的,把價值視為純主觀的東西。價值是客觀存在,評價是對價值的反映,是主觀的。如果客觀上不存價值,我們怎么能進行評價?這種觀點顛倒了價值與評價的關系,是嚴重的理論上的混亂。
西方價值哲學中的情感主義認為,價值判斷是情感、態(tài)度的表達,把價值視為主觀偏好。這種理解使價值理論成為隨心所欲的東西,必然導致理論上的極端混亂,根本無內(nèi)在邏輯可言。
當代西方價值哲學中居統(tǒng)治地位的各種主觀主義價值論,之所以無視邏輯一貫性,在理論上陷于混亂,從理論上說,主要是因為它們都把事實混同于價值。價值哲學的誕生,是從區(qū)分事實與價值開始的;不區(qū)分事實與價值,就會導致混亂。事實是實然,而價值是應然。事實是不因人而異的客觀存在;而價值則是因人而異的。事實本身無所謂善惡;而價值必定是善的。例如,一事物能使自己情感快樂,這是一種客觀事實,是一種實然,而不是應然,不是價值,因為情感快樂有健康的快樂與頂下流的快樂之分,并非都是善的。所以認為凡能使自己情感快樂就有價值,就是把事實當作價值,就會產(chǎn)生邏輯矛盾,在理論上陷于混亂。同樣,主體興趣、欲望、需要的滿足與否對相關主體來說,也是一種事實、一種實然,而不是應然,不是價值,因為主體興趣、欲望、需要也有健康與否,合理與否之分,并非滿足任何興趣、欲望、需要都對主體有價值。所以,認為凡能滿足興趣、欲望、需要就有價值,同樣是把實事混同于價值,必然導致邏輯矛盾,在理論上陷入混亂。
當代西方居主導的價值哲學在理論上陷于混亂,是由其唯主體論的單極思維決定的。價值是主體與客體相互作用的產(chǎn)物。價值既離不開主體,也離不開客體;既決定于主體,又決定于客體;既不存在于主體中,也不存在于客體中。價值存在于主體與客體的相互作用中,并隨著主體或客體每一方的變化而變化。必須從主客體相互作用出發(fā),才能正確理解價值。當代西方價值哲學中居主導地位的主觀主義價值論特別是情感主義卻認為,價值是使人情感愉快的東西,是興趣的對象,是能滿足人們欲望、滿足人們需要的東西,是人們評價的結(jié)果,即人們認為重要的東西,是人們心靈賦予的,價值是人們情感、態(tài)度的表達,把價值視為人們的主觀偏好。這些觀點,認為價值是情感意志的產(chǎn)物,是純主觀的,忽視了客體的作用,否定價值的客觀性,是一種唯主體論的單極思維,是片面的。這種觀點把價值視為人們的主觀偏好,使價值理論失去了基本的邏輯準則,必然失去邏輯一貫性,使西方價值理論陷于混亂。
西方價值哲學中居統(tǒng)治地位的主觀主義價值論特別是情感主義價值論,在理論上違背邏輯一貫性,陷于混亂,西方一些學者自己也承認其理論的混亂。如前所述,培里承認他的興趣價值論存在著內(nèi)在矛盾,羅素也承認自己的價值理論自相矛盾。大家知道,羅素是著名的邏輯實證主義哲學家,他以邏輯分析而享譽哲壇。但他在價值理論上卻背離邏輯一貫性,根本的原因在于,羅素所持的價值哲學觀點,是主觀主義價值論特別是情感主義價值論。這種理論崇拜自發(fā)性,受本能支配,受非理性思維支配,因而拋棄了邏輯一貫性,使自己在價值理論上陷入內(nèi)在的矛盾之中。人的本能是一種內(nèi)在的自發(fā)力量,一種內(nèi)在定勢。在認識過程中,人們往往一開始總是從本能出發(fā),受本能支配,受非理性思維支配,受情感驅(qū)動,而置客觀事實和理論的內(nèi)在邏輯于不顧,這樣必然忽視邏輯一貫性。培里和羅素的失誤,其原因正在于此。
(3)崇尚工具理性,忽視價值理性。西方價值哲學崇拜自發(fā)性,受本能支配,受非理性支配,被表面現(xiàn)象所迷惑,在趨樂避苦、趨利避害的本能的驅(qū)動下,必然會自發(fā)地傾向于追求感官快樂,而忽視思想道德價值,追求眼前直接現(xiàn)實緊迫價值,而忽視長遠的根本的價值,急功近利,追求功利價值,忽視真善美的價值,必然會崇尚工具理性,而忽視價值理性。崇尚工具理性而忽視價值理性,是西方價值哲學崇拜自發(fā)性的重要表現(xiàn)。
工具理性與價值理性這兩個命題,是德國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Max Weber 1864-1920)提出來的。韋伯把人們的社會行為分為合理性與非理性兩類;合理性又分為工具合理性與價值合理性。所謂工具合理性行為是指能夠計算和預測后果為條件來實現(xiàn)目的的行動;而價值合理性行為則是由對價值的絕對性的確認所驅(qū)動的,不顧后果如何,條件如何都要完成的行動。現(xiàn)在人們把這兩個命題通常稱為工具理性(或技術(shù)理性)和價值理性。人們對這兩個命題用得很多,對兩個命題的理解各不相同,其內(nèi)涵還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從價值哲學來說,工具理性與價值理性是兩個層次的價值理念,表現(xiàn)了人們對價值本質(zhì)的理解的兩個層次和價值追求的兩種境界。
當代西方價值哲學受主觀主義價值論特別是受情感主義統(tǒng)治,從情感、興趣、欲望、需要出發(fā)去理解價值,這是對價值本質(zhì)的主觀、片面、表面的理解。實際上是對價值本質(zhì)的一種歪曲理解。從這種理解出發(fā),在價值追求上,往往把感官快樂,把直接的物質(zhì)功利,如金錢、財富、名利、享受,現(xiàn)實的技術(shù)、效率等為主要目標,忽視遠大理想,缺乏終極價值,忽視長遠價值,忽視根本價值,缺乏遠大理想,忽視對真善美的追求。西方價值哲學在價值追求上的這種特點,就是崇拜工具理性,忽視價值理性。
西方價值哲學在價值追求上的這種特點,就是工具理性至上,就是實用主義。平常我們說實用主義,一般指的是美國的實用主義哲學,即詹姆士、杜威為代表的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從崇拜工具理性,忽視價值理性來說,實用主義哲學最為典型。但這種價值追求不僅是美國實用主義哲學的特點,而且是整個西方價值哲學的特點。我在《追尋價值:重讀杜威》一書中曾指出:“不僅杜威哲學本質(zhì)上是一種價值理論,而且整個實用主義哲學,都是一種‘兌現(xiàn)價值’的理論,是一種世俗價值哲學、庸俗價值哲學”[6]3杜威的哲學的特點是把理論的價值哲學與世俗的價值哲學相結(jié)合,使之具有理論色彩而已。實用主義哲學,實質(zhì)上是一種以“兌現(xiàn)價值”為特點的世俗價值哲學,庸俗價值哲學,把價值哲學俗庸化了。所以,實用主義的名聲很不好。
其實,搞實用主義,急功近利,追求工具價值,忽視長遠價值追求,追求眼前價值,忽視人類遠大理想與根本價值的現(xiàn)象,并非美國實用主義哲學所特有,而是當代西方居統(tǒng)治地位的各種價值哲學所共有。
從價值追求上說,當代整個西方居統(tǒng)治地位的價值哲學,即主觀主義價值論特別是情感主義價值論,從根本上說都是庸俗的價值哲學。只不過實用主義哲學更為突出,最為典型罷了。
實用主義著名的哲學家杜威說:“如果在手頭上的一只鳥的價值抵得過在鄰樹上的兩只鳥,那么在手頭上的一樁現(xiàn)實的事情的價值,便抵得過許多遙遠而不可看見和不可接近的理想!盵7]284在杜威看來,理想太遙遠,看不見,也不可接近,所以理想沒有實際重要性;而那些看得見的、直接的、迫切的、現(xiàn)實的事情則是重要的。也就是說,在他看來,現(xiàn)實的、迫切的事情最重要,而理想則沒有多少價值。杜威強調(diào),“我們必須真正關心手段的問題,否則我們決不會取得任何進步。”他公然說:“必須忘卻各種終極目的!盵8]30而把最近的手段當作最重要的目的。他說:“只有當人把居間行動認真地當作目的來看待時,他才不至于在改變習慣的任何努力中白白浪費時間。在一切居間的行動中,下一個行動是最重要的。第一個或者說最近的手段就是要發(fā)現(xiàn)的最重要的目的!盵8]30杜威主張,忘卻終極目的,必須真正關心手段,把最近的手段作為重要的目的。在他看來,理想是沒有多少價值的,最重要的是直接的、現(xiàn)實的、迫切的事情。人們常說美國人的求實精神,也許這就是“美國人的求實精神”吧!這種精神就是重視直接的現(xiàn)實價值而忘卻終極價值,忽視遠大價值目標與人類崇高理想,也就是崇尚工具理性而忽視價值理性。這種價值追求,是庸俗價值哲學的典型表現(xiàn)。
美國哲學家賓克萊對實用主義的這種特點曾作過深刻的論述。他說:“美國人常常被稱為注重實際的人民。他們希望把事情做成,他們關心一樣東西或一種理論有無用處的問題勝似關心有關人生終極意義的比較理論性的問題!盵8]19賓克萊說,實用主義思想所關心的是一種主意行得通嗎?能否“兌現(xiàn)價值”?這反映出人們對現(xiàn)代技術(shù)社會中所面臨的實際問題的切實關心。人們的生活是根據(jù)眼前必須解決的具體問題來考慮的,而不是根據(jù)會被要求為之獻身的終極價值來考慮的。人們對有關人性的“終極目標”的思考毫無興趣,“他要解決迫在眉睫的問題!倍谖覀兘鉀Q了最重要的眼前的問題之后,又會發(fā)現(xiàn)某些新問題需要解決。就這樣,人們始終都是關心眼前最重要的問題!吧罹拖癯嘶疖囎鞑婚g斷的旅行一樣,永遠也到不了目的地!盵8]19
賓克萊評述說:“20世紀初期,實用主義是一種哲學運動,它給現(xiàn)代人提供一個令人心悅的行動方案。實用主義的方法,如威廉·詹姆士和約翰·杜威所發(fā)展的那樣,給美國人之關心實際行動而不關心崇高理想提供一個哲學根據(jù)!盵8]20“關心實際行動而不關心崇高理想”是美國人的價值追求的特點,而實用主義哲學則為美國人的這種價值追求提供了哲學根據(jù)。
實用主義哲學是怎樣給美國人之“關心實際行動而不關心崇高理想”提供哲學根據(jù)的呢?實用主義是用它的價值理論為美國人的這種價值追求提供哲學根據(jù)的。大家知道,詹姆士認為:“善的本質(zhì),簡單說來就是滿足需要!盵9]詹姆士是根據(jù)是否滿足需要去理解價值的。實用主義的特點,是強調(diào)實際效果或?qū)嶋H結(jié)果。賓克萊說:“詹姆士在他的一些著作中主張,人人都可以自由地判斷任何信念的正確性,判斷的根據(jù)只是對他本人產(chǎn)生滿意的實際結(jié)果!盵8]23“滿意”是人們對實際結(jié)果感到“滿足”的表現(xiàn),是對實際結(jié)果感到滿足的評價,是滿足需要的表現(xiàn)。也就是說,詹姆士認為,人們根據(jù)產(chǎn)生滿足他本人需要的實際結(jié)果,就可以判斷任何信念的的正確性,即認為只要產(chǎn)生滿足本人需要的實際結(jié)果,就是有價值的。這就是以是否滿足需要去確定價值。從滿足自己或“本人”需要的實際效果出發(fā),自然首先就會想到的是本人的眼前的現(xiàn)實利益,而忽視長遠的根本價值。這就是實用主義為美國人之關心實際行動而不關心崇高理想提供的哲學根據(jù)。
不僅從滿足需要論出發(fā),必然會只關心實際行動而不關心崇高理想,從西方價值哲學中其他各種主觀主義價值論特別是情感主義出發(fā),也會作出同樣的結(jié)論。對此,我們前面已作了分析。所以,當代西方居統(tǒng)治地位的主觀主義價值論,特別是情感主義價值論,在價值追求上只關心實際行動而不關心崇高理想,崇尚工具理性而忽視價值理性。這是西方價值哲學崇拜自發(fā)性的必然結(jié)果,也是西方價值哲學崇拜自發(fā)性的突出表現(xiàn)。
西方價值哲學崇拜自發(fā)性,還表現(xiàn)了脫離實踐,單純從理論出發(fā)而不是從實踐出發(fā)去理解價值問題。這一方面,我們將另文專門論述。
【深層原因分析當代西方價值哲學理論困境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