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德國博士培養(yǎng)和學位論文管理對我國的啟示
摘要:隨著我國博士培養(yǎng)數(shù)量的不斷增加,學位論文的產出量也逐年攀升,如何對學位論文進行有效的統(tǒng)一管理,如何建立高效率的學位論文數(shù)據庫,對于最大化地利用學位論文的成果資源,發(fā)揮學位論文在科研領域的先鋒作用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德國的學位制度由來已久,在管理學位方面已經形成從高校圖書館到國家圖書館再到學位論文數(shù)據庫的完善體系,文章在介紹德國學位論文管理現(xiàn)狀的基礎上,對德中兩國論文管理和利用的模式進行比較分析,并針對我國學位論文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我國的學位論文管理應強調公開原則,細化管理利用的規(guī)定并逐步建立一體化的學位論文數(shù)據庫。
關鍵詞:德國;管理利用;數(shù)據庫;學位論文
一、引言
我國每年招收50多萬碩士研究生,6萬多博士研究生,這些研究生最終成果――學位論文在我國社會發(fā)展、科技興國、科學研究中究竟發(fā)揮了多大作用,一直是教育界、科技界十分關心的問題。有研究表明,我國學位論文在科學研究論文的引文中所占比例不到1%[1],試想,國家花費了大量的財力、物力和人力培養(yǎng)了研究生,他們的學位論文在學術研究中的作用卻如此之小。是什么原因導致這樣的狀況,是我們的學位論文質量問題,還是學位論文的交流渠道不暢,亦或是我們的學位論文在管理上存在問題,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深思。由于筆者曾在德國學習交流工作過,德國的學位論文管理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為此,本文將通過中德兩國學位論文管理和利用的對比,提出我國學位論文管理中應注意的問題。
眾所周知,德國是現(xiàn)代學位制度的起源地,自1810年德國著名學者威廉馮洪堡按照新人文主義的思想創(chuàng)建了柏林大學起,德國學術界就將“學術自由”和“教學與科研統(tǒng)一”確立為德國大學的辦學指導思想,強調大學應著眼于專門知識的研究和科學學術水平的提高[2]。德國高校明確規(guī)定所有獲得博士學位者必須提交一篇對科學發(fā)展有貢獻的學位論文作為獲得學位的必要條件,嚴格的學位制度促進了德國高校向科研型機構的轉變。同時,要求學位論文選題須涉及國內外研究前沿,要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和應用價值,因此這樣的規(guī)定推動了德國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領域的快速發(fā)展。
當前,學位論文作為我國學術資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已受到學術資源建設商、研究生培養(yǎng)機構的廣泛重視,如何促進學位論文的科學管理和共享利用也成為我國學者十分關心的問題。賀德方等[3]對2006年以前的國家學位論文管理狀況進行了分析,并針對狀況給出了相應對策;胡沈秋等[4]分析了美國杜克大學的學位論文管理,并從得到了對我國學位論文管理與利用的啟示;陳傳夫等[5]對歐美學位論文的版權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和分析;王林軍[6]介紹了德國的電子學位論文圖書館;龔芙蓉[7]對高校涉密學位論文的保存管理進行了探析;尤利方[8]對中日兩國學位論文收藏情況作了對比分析等等。
從上述研究可以看出,學者們從不同的角度對學位論文的管理和利用進行了探索,但這些研究普遍較早,對當前學位論文的管理與利用存在問題尚無針對性的研究,尤其是大數(shù)據時代,如何更有效地管理、利用學位論文這一學術資源,這是我們應當重新提起的課題。本文將借鑒德國學位培養(yǎng)機制中對學位論文的管理模式,探討我國學位論文在管理與利用方面應當如何改進。
二、德國學位論文的管理現(xiàn)狀
2.1 博士學位培養(yǎng)與博士論文呈繳機制
在德國,獲得博士學位是獨立進行科學研究的入門條件。申請攻讀博士學位有兩種途徑,一是導師制:在與導師進行溝通時申請人就必須提交自己的博士論文課題,此課題如能獲得導師認可,申請人方才有機會開始博士學位的學習和科研,因此,學位論文是導師的研究課題或博士自主申請的科研課題;二是研究院制,研究院是綜合大學為了培養(yǎng)科研后備力量而設立的機構。它為博士生提供機會,將個人的博士論文與一個科研項目結合在一起。這個科研項目可能有多位科研工作者共同承擔,通常涉及到多個學科。研究生院設立的課程,其目標之一就是培養(yǎng)博士獨立的開展科研能力,并促進他們之間的學術交流?梢钥闯觯聡牟┦繉W位論文均受到相關科研基金的資助,奠定了博士學位論文的前沿性和應用價值。
德國博士學位授予規(guī)定:申請博士學位的學生必須在德國公開出版其博士論文才能被授予相應學位。目前,公開出版的形式有多種多樣,除了由德國出版社出版紙質論文并獲得統(tǒng)一的ISBN號以外,學位申請人還可以在網絡上以電子出版物的形式出版其論文。這種公開出版受到來自全社會和整個學界的監(jiān)督,促使著每一位申請者必須注重水平和質量;另一方面,學位論文必須嚴格按照規(guī)定呈繳。德國的學位論文必須要向大學圖書館提交,同時也必須向國家圖書館呈繳。
獲得發(fā)表的學位論文根據不同學校的要求,必須呈繳一定數(shù)量的紙質版或電子版出版物給大學圖書館。2006年,《德國國家圖書館法》的頒布賦予了國家圖書館對于出版物(包括網絡電子出版物)的法定呈繳權利,進一步推動了其對于學位論文的收藏和利用[9]。德國國家圖書館由萊比錫國家圖書館、法蘭克福國家圖書館和德國國家音樂檔案館組成,自1912年起就開始進行德國學位論文的采集、編目、存儲與流通工作。相關統(tǒng)計顯示,2006年以前德國國家圖書館萊比錫館區(qū)共收藏學位論文940712篇,法蘭克福館區(qū)共收藏學位論文666040篇[10]。目前,1913年以來所有的博士學位論文都可在德國國家圖書館進行檢索。
隨著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學位申請人選擇向大學圖書館提交電子版學位論文,大學圖書館則作為繳送方為德國國家圖書館傳送學位論文及元數(shù)據,這種由點匯集的采集形式確保了德國國家圖書館對博士論文的統(tǒng)一管理,也為學位論文的開發(fā)利用打下了很好的基礎。從德國國家圖書館收藏的博士學位論文數(shù)量的統(tǒng)計(見圖1)可以發(fā)現(xiàn),德國國家圖書館各年博士學位論文電子版的收藏量仍在逐步增加,說明該圖書館始終在不斷地將呈繳上來的紙質博士論文加工成數(shù)字化學位論文。
2.2 學位論文的推廣
德國在學位論文的開發(fā)利用上奉行透明原則,研究生的學位論文作為公開記錄,被視為可以獲取,也就是說,任一篇學位論文都可以在德國國家圖書館或本校圖書館獲取到,這樣的原則促進了學位論文在高校內部、高校之間乃至全社會的流通。
一方面,德國是全世界最早的大學圖書館誕生地,大學圖書館不僅對本校學生也對其他公民開放,已經發(fā)表的學位論文作為圖書館的藏書供大家借閱。同時,圖書館內設有復印室和照相室,所需材料可以當場免費復印或拍照帶走。更為重要的是德國圖書館之間的館際互借系統(tǒng)非常完善,借閱人可以通過電腦遠程查閱其他圖書館的書目并提出借閱申請,這種互借系統(tǒng)大大提升了學位論文的利用效率,也使得學位論文資源在全國范圍最大化的流通。
另一方面,博士論文一旦由出版社正式出版,就不僅可以在授予學位的大學圖書館得以利用,也通過書店、網上商城等進入流通領域。博士論文出版后,除了一部分呈交大學圖書館用于收藏以外,還需要向國家圖書館呈繳,其余由出版社發(fā)行推廣。德國以主辦大型圖書博覽會而聞名于世,每年春秋兩季,萊比錫圖書博覽會、法蘭克福圖書博覽會成為新出版的博士論文的推介會,博士論文會按照其學科分類與其他相關書籍在展會上進行宣傳,擴大博士論文的學術影響。這樣不僅增強了博士論文的社會流通性,也提高了其商業(yè)價值。
2.3 學位論文的數(shù)字化
德國從1998年開始探尋電子學位論文規(guī)范管理應用模式,并啟動了多個學位論文電子化項目,具有代表性的是Dissonline方案、Opus系統(tǒng)和法蘭克福圖書館方案。其中最有成效的是Dissonline方案,該項目以建立德國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為目標,依托德國國家圖書館專門成立博士學位論文在線協(xié)調中心(Co-ordination Agency Dissonline),先后邀請到全國73 家大學的參與,大大促進了德國學位論文電子化的發(fā)展。截止到2015年7月,德國國家圖書館已經收錄了逾 159928篇電子版本博士學位論文,為全歐洲之最。德國電子學位論文數(shù)據庫的優(yōu)勢在于它主要依靠高校建立電子學位論文圖書館,通過學位授予必要條件將電子學位論文傳輸?shù)娜蝿战唤o學位申請者,同時高校對學位論文作者采取有利措施,促使作者自發(fā)按照國際標準格式向電子圖書館傳輸論文,高校圖書館則負責對電子學位論文進行數(shù)字簽名以確保其不得更改,再向德國國家圖書館傳輸元數(shù)據。國家圖書館利用專門的代碼確認學位論文正文的真實存在并存入Dissonline系統(tǒng)同時在互聯(lián)網上提供學位論文服務。
三、我國學位論文管理與利用現(xiàn)狀分析
3.1 學位論文呈繳
我國學位論文的收藏單位主要有中國國家圖書館、中國科技信息所與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其中國家圖書館收藏所有的學位論文,中國科技信息所和中國社會科學科學院分別收藏理工和社會科學學位論文。近幾年開始要求學位獲得者必須同時呈繳紙質和電子版學位論文。以國家圖書館收藏為例(見圖2),可以發(fā)現(xiàn)博士學位論文呈繳量在逐年增加,這與我國博士招收規(guī)模不斷擴大相吻合的,同時我們也注意到,培養(yǎng)機構呈繳上來的學位論文數(shù)量與國務院學位辦公布的每年的學位批準數(shù)量還是有一定差距,說明學位論文的呈繳機制還需要完善,需要通過一種機制確保所有學位論文都能夠呈繳到相應收藏單位。需要關注的是,產生這個現(xiàn)象的原因除了編目加工的時滯或耽擱以外,更多的是因為許多學位論文涉及到科技保密。
3.2 學位論文版權
歐美高校雖然承認學位論文是作者的版權作品,但一般會對作者的專有權進行限制。很多高校規(guī)定:“所有博碩士學位論文都必須是開放文檔。在論文提交給研究生院并符合無限制獲取條件之前,研究生院委員不會推薦授予博碩士學位!盵5]這就意味著作為授予學位的條件,學生必須授權學?梢詫φ撐倪M行免除版稅的復制和公開發(fā)布。德國高校為學位論文作者和開發(fā)機構或出版社搭建平臺,通過制定相關版權政策,鼓勵或要求作者與學位論文開發(fā)機構簽訂授權協(xié)議,在與出版社簽訂論文出版合同時,也明確規(guī)定出版社享有對該論文進行發(fā)布、宣傳、復制的權利。
我國學位論文在版權使用授權過程中存在學位論文版權協(xié)議簽訂標準不一和不規(guī)范的現(xiàn)象,往往對學位論文的著作權人以及轉授權沒有做出明確規(guī)定,學位授權機構單方指定的條款造成不同培養(yǎng)機構對學位論文的版權規(guī)定各不相同,進而無法明確學位論文收藏單位對學位論文的服務范圍和開發(fā)利用模式。
3.3 學位論文利用
我國在學位論文的管理中一直重藏輕用,各高校圖書館主要以對學位論文進行存檔為主要工作,學位論文公開傳播的意識偏弱[12]。雖然近幾年高校開始要求研究生簽署學位論文電子版使用授權書,然而在論文提交的當年,授權發(fā)布全文比例相對國外大學還是較低,學位論文在本校以及全國范圍內全文利用的比例也遠遠低于國外大學。而圖書館在收集到學位論文后,由于只有少數(shù)學生許可進行網絡傳播,那么可全文利用的學位論文就無法形成規(guī)模,也阻礙了學位論文數(shù)據庫的建設和應用。近些年,有幾家學術資源建設商(如萬方數(shù)據、中國知網)對學位論文提供數(shù)字化全文服務,但由于版權等問題,各家的收錄都受到一定限制,影響了學位論文的整體學術影響力。
如,在CNKI中以“認知語言學”為關鍵詞對學術論文進行檢索時我們發(fā)現(xiàn),在命中的49883篇學術論文中,碩博士學位論文為14720篇,占30%左右,但如果我們按被引次數(shù)排序顯示的話,前240名中竟然沒有一篇是學位論文。如此之低的學術影響力,使我們不得不發(fā)出這樣的疑問,究竟是我們的學位論文質量出了問題,還是學位論文的交流渠道出現(xiàn)了問題。
四、德國學位論文管理模式對我國的啟發(fā)
4.1 嚴格執(zhí)行學位論文呈繳機制
針對我國目前學位論文的提交現(xiàn)狀,應從根本上制定公開化原則,將學位的獲取與學位論文的公開化結合起來,規(guī)定學位論文在提交過程中和完成后不僅應對本專業(yè)、本校公開,也對全社會公開[13]。將學位論文的公開出版作為授予學位的前提條件,學生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選擇紙質版本或電子版本發(fā)表論文,在出版的同時必須以電子文檔的方式將學術論文呈繳給統(tǒng)一的管理部門。
大學圖書館接收電子版學位論文時,必須進行數(shù)字簽名,以保證學位論文在系統(tǒng)中未經批準不能更改,確保學位論文的真實性[14]。同時還要完整保存學位論文的相關信息以及作者資料,再向國家圖書館發(fā)送學位論文元數(shù)據和電子版學位論文全文。
4.2 制定統(tǒng)一的學位論文開發(fā)利用細則
學位論文由于涉及到國家、培養(yǎng)機構、導師和學生四個主體,常常因為其版權使用和授權過程的不規(guī)范導致開發(fā)利用的效率低下,在對學位論文進行電子采集時應明確版權轉移的細則,確保允許高校圖書館、出版社和數(shù)據庫對學位論文進行審核、復制、推廣等服務工作。高校圖書館作為采集學位論文的基礎機構,應在對學位論文行使管理職能的同時促進學位論文的流通和被利用,尤其應構建跨區(qū)域、跨領域的高校圖書館資料互通模式,使學位論文快速有效地進入可查閱、可利用的流程。
4.3 建立一體化學位論文數(shù)據庫
我國學位論文數(shù)據庫尚處于各自為陣的局面,至今仍未形成一個在國際具有影響力的專屬性的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建立學位論文數(shù)據庫應從全局入手,由國家圖書館統(tǒng)一規(guī)劃并協(xié)調,以各高校圖書館作為電子學位論文的采集和傳輸單位,將出版學位論文和呈繳電子論文作為獲取學位的條件之一,并由圖書館負責對采集的論文進行數(shù)字簽名和收集作者信息,最后完成向國家圖書館數(shù)據庫傳輸元數(shù)據的工作。國家圖書館接受電子論文并審核通過后,繼續(xù)推進論文的文獻資源服務利用工作,通過學位論文專有的門戶網站推廣資源,使得學位論文的利用可以完全實現(xiàn)在線獲取。這種由“分-總-分”的模式可以確保學位論文采集工作的全面,同時又能有效提高學位論文的利用率。
五、結語
學位論文表示著各科研領域學術研究的前沿成果,對于學術發(fā)展有著重大的影響力。我們在對學術論文的管理中應該明確管理不僅僅是起保管作用,而是為論文資源的利用提供服務。學習德國學位論文管理利用的模式,可以很好地幫助我們明確管理細則、合理分配各管理方的任務、協(xié)調學術論文從采集到發(fā)布過程的各項工作,最終將其應用到一體化的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中,從而最大化地發(fā)揮學位論文的學術創(chuàng)新作用,也帶動高校各領域的科研工作進入良性循環(huán)模式。
參考文獻:
[1] 蘇新寧.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學術影響力報告(2011版)(上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9-11.
[2] Rudolf Stichweh. 德國大學的制度結構[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10(7):40-49.
[3] 賀德方,姜愛蓉,曾建勛,等.國家學位論文資源管理現(xiàn)狀及其對策研究[J].情報學報,2006(5):531-539.
[4] 胡沈秋,卿蔚,方春燕.杜克大學的學位論文管理――與我國學位論文管理的比較分析[J].情報雜志,2011(7):41-44.
[5] 陳傳夫,吳鋼,唐瓊.歐美高校學位論文開發(fā)利用版權政策調研及啟示[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8(12): 63-64.
[6] 王林軍.德國的電子學位論文圖書館探析[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07(6):100-101.
[7] 龔芙蓉.高校圖書館涉密研究生學位論文管理初探[J].圖書館學研究,2006(11):53-56.
[8] 尤利方.中日學位論文收藏比較研究[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3(3):73-75.
[9] 羅博,吳丹.德國電子學位論文元數(shù)據XMetaDiss及對我國的啟示[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0(3):85-90
[10] 辛欣.德國國家圖書館學位論文資源建設及對我國的啟示[J].圖書館學刊,2014(2):137-138.
[11] DEUTSCHE NATIONAL BIBLIOTHEK.ANGABEN ZUR STATISTIK[EB/OL].[2014-12-30].http://www.dnb.de/DE/Wir/Kooperation/dissonline/dissonlineStatistik.html;jsessionid=04CC99364EC3920A2C1030EEA56D25ED.prod-worker3.
[12] 陳淑云. 美國學位論文開發(fā)利用的做法及對我國的啟示[J].圖書館建設,2006(8):81-85.
[13] Statistisches Bundesamt.Studierende an Hochschulen[R].Wintersemester,2009/2010:1-75.
[14] BASE[EB/OL].[2014-12-30].http://base.ub.uni-bielefeld.de/en/about_sources_date_dn.php?menu=2.
【德國博士培養(yǎng)和學位論文管理對我國的啟示】相關文章:
博士學位論文致謝詞09-15
博士學位論文致謝(精選17篇)08-01
博士學位論文致謝詞(精選12篇)09-15
學位論文和學術論文寫作的格式標準05-18
我國酒店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論文05-04
我國物流成本管理探討論文06-05
學位論文的結構要件04-26
我國旅行社經營管理的論文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