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无码精品,四川省少妇一级毛片,老老熟妇xxxxhd,人妻无码少妇一区二区

公平理論與平均主義的比較分析

時間:2024-08-16 06:55:11 MBA論文 我要投稿

公平理論與平均主義的比較分析

  【摘要】本文從理論淵源、實質等方面分析了公平理論和平均主義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指出二者相輔相成才能實現(xiàn)社會的真正和諧。

  【關鍵詞】公平理論 平均主義 比較 分析

  公平與平均常常聯(lián)系在一起,是否公平就是平均,或者平均就是公平呢,其實不然。我們舉一個例子:有一塊蛋糕,你和我吃;應該一人一半才公平。如果是我出的錢,應該我多吃;如果是你去買的,應該你多吃;如果你是女孩,我應該讓著你,于是你多吃;如果我是男孩,本來飯量大,于是我多吃;如果你一天沒吃飯了,應該你多吃;如果我缺營養(yǎng),應該我多吃;如果我是你哥哥,你得尊敬長者,于是我多吃;如果你是弟弟,我得愛護幼小,于是你多吃;如果今天是我生日,應該我多吃;如果今天是你第一次吃蛋糕,應該你多吃。從這個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出,平均有時公平,有時不公平,所以厘清公平理論與平均主義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十分必要。

  1、理論淵源不同

  對公平的研究,從哲學意義上可以追溯到柏拉圖和蘇格拉底,但組織行為學中對組織公平感的探討始于亞當斯的公平理論。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心理學教授斯塔西·亞當斯通過對工資報酬分配的合理性、公平性等給職工積極性帶來的影響進行了長期的調研,從認識失調論出發(fā),于1965年提出了公平理論。公平理論是研究人的動機和知覺關系的一種激勵理論,它的心理學依據就是人的知覺對于人的動機的影響關系很大。公平理論認為:一個人不僅關心自己的所得和所失,還關心與別人所得所失的關系。人們是以相對付出和相對報酬來全面衡量自己的得失。如果得失比例和他人的相比大致相當,人們的心理就會平靜,他會認為這是公平合理的;比別人高會興奮,會產生有效的激勵,但有時過高會帶來心虛和不安全感;低于別人,人就會產生不平靜的心理,甚至怨氣,不努力工作,消極怠工。

  亞當斯的公平理論提出之后,在西方企業(yè)界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對于調動工人勞動積極性、提高勞動效率起到了積極作用。但是該理論存在一定的缺陷,使其實際應用只是停留在一般的分析上。1977年,美國組織行為學家約翰·B·邁納博士進一步研究了公平理論的“效度和實用性”。1975年,瑟堡特和沃爾克研究了法律程序中的公平問題。1980年,萊溫瑟爾等人把程序公平的觀點應用到組織情境中。1986年,畢斯和牟格研究分配結果反饋執(zhí)行時人際互動方式對公平感的影響。

  平均主義的思想淵源,通常認為始于孔子的“不患寡而患不均”以及儒家的“大同”理想。《論語·季氏》中有“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但有學者[2]認為中國平均主義思想淵源應是道家學說創(chuàng)始人老子。老子尊道貴德,主張道法自然,無為而治。“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不為也。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也。上禮為之而莫之應也,則攘臂而扔之。故失德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義,失義而后禮。夫禮者,忠信之薄也,而亂之首也。”認為以仁義為核心的道德教化以及以等級名分為主要特征的禮制規(guī)范是有為的表現(xiàn),它只會帶來人心迷失嗎,貧富不均與社會動亂。有為即有欲,因而必須以道制欲,撥亂返正、“道恒無名,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吾將鎮(zhèn)之以無名之樸。鎮(zhèn)之以無名之樸,夫將不辱。不辱以靜,天地將自正。”在老子看來只要返樸歸真,萬事萬物就能自化自正;谶@種認識,在經濟上老子否定社會等級占有制度與孔子及儒家的等級分配觀,主張實行平均主義。老子及道家的無為思想及平均主義主張是對春秋戰(zhàn)國時期征戰(zhàn)不息,社會動蕩,賦役繁重,民不聊生狀況的一種反思。

  2、實質不同

  公平理論認為,人能否受到激勵,不但由他們得到了什么而定,還要由他們所得的與別人所得的相比是否公平而定。即一個人不僅關心自己收入的絕對值(自己的實際收入),而且也關心自己收入的相對值(自己收入與他人收入的比例)。每個人會不自覺地把自己付出的勞動和所得報酬與他人付出的勞動和所得報酬進行社會比較,也會把自己現(xiàn)在付出的勞動和所得報酬與過去的勞動和所得報酬進行個人歷史的比較。

  公平理論的方程式:

  式中:QP代表一個人對他所得報酬的感覺;

  IP代表一個人對他所做投入的感覺;

  QO代表這個人對某比較對象所獲得報酬的感覺;

  IO代表這個人對比較對象所做投入的感覺;

  當等式成立時,人就會覺得公平,否則,就會覺得不公平。如果左邊小于右邊,會產生比別人吃虧或今不如昔的情緒。如果左邊大于右邊,則會因為投入少、得到多而產生負疚感。

  公平具有道德原則,具有相對性。在階級社會里,人們對財產占有的不同,是人們不公平的基礎。在資本主義社會里商品等價交換,要求交易雙方進行平等的交易,公平交易充斥整個社會。商品交易原則為資本主義的自由、平等、民主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如此看來,資本主義社會是以往最公平的社會,但共產主義要推翻的恰恰是資本主義。公平屬于歷史范疇,絕對的公平只是一種理想,在不同是社會背景下,公平的形式是有差異的,而且受個人感受、價值取向等多方面因素影響。

  中國傳統(tǒng)的平均主義思想明顯地體現(xiàn)在歷代農民起義中。東漢末年黃巾起義打著太平道的旗號,北宋王小波起義提出“吾疾貧富不均,今為汝輩均之”,南宋鐘相起義主張“等貴賤,均貧富”,明代李自成起義以“均田免糧”號召民眾,近代太平天國起義倡導“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 無人不飽暖”。他們都是把平均主義作為組織和發(fā)動農民起義的有效手段以及改造社會的基本目標。中國封建社會農民起義此起彼伏,平均主義思想在下層人民中流傳甚廣,有著十分深厚的群眾基礎。當然,由于農民階級的局限性以及平均主義固有的缺陷,在農民起義隊伍中不能貫徹到底,最終只能流于空想。因為他們在取得一定的權力后,就逐漸把平均主義忘在腦后。平均主義只能是農民階級反抗封建剝削與壓迫的思想武器,不可能成為農民起義的最終目標。平均主義的主要價值在于它對封建剝削與壓迫的否定與反抗,而不在于它所帶來的社會實踐成果。平均主義在我國的影響十分深遠,它更多強調的是人人均等。而往往有時打著公平旗號的平均,是最大的不公平。

  3、二者相輔相成

  公平分配是市場經濟的主要法則,平均分配是計劃經濟的重要特征。建立在公平基礎上的分配,能夠促進生產力的進步,但由此也會引發(fā)貧富差距而產生社會動蕩。而平均分配對于發(fā)展生產力有一定的負面影響,但對于社會穩(wěn)定有著一定的作用。解決現(xiàn)階段貧富差距過大的問題,必須依托公平,適當的平均可以緩和社會矛盾。依靠公平來發(fā)展生產,依托平均來維護穩(wěn)定,社會才會不斷向前發(fā)展。公平是人類千百年來追求的目標,人們研究公平理論、平均主義,究其根本,是實現(xiàn)人類的和諧發(fā)展。公平與平均二者相輔相成,才能實現(xiàn)社會的真正和諧。

  參考文獻:

  [1] 孫偉 黃培倫,公平理論研究評述[J].科技管理研究,2004年第4期:102-104.

  [2] 傅允生,平均主義的思想淵源及其影響[J].中國經濟史研究,2000年第3期:113-116.

  [3] 田淑梅,王壽萍,公平理論及其在企業(yè)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林業(yè)企業(yè),1999年第1期:8-10.

【公平理論與平均主義的比較分析】相關文章:

英漢被動結構比較分析論文03-11

中日市場營銷比較分析03-29

我國常用股權激勵方式比較分析12-11

城市與農村兒童鉛暴露的比較分析03-26

淺談高職的 ESP 課程開發(fā)比較分析03-27

淺析公平理論在薪酬管理中的應用12-08

高考“作用題”答題方法分析和比較06-14

孔子和柏拉圖思想涵義比較分析論文02-27

訴權理論研究的現(xiàn)代與傳統(tǒng)比較分析12-04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