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析地方高;鶎訉W術組織改革實踐研究
論文摘要:我國地方高校的基層學術組織存在形式趨同、結構單一、職能褊狹、運行不暢、缺乏自主權、缺乏活力等主要問題。需要加快高水平大學的建設步伐,實現(xiàn)管理重心的下移,激發(fā)基層組織的學術活力,建立與科技創(chuàng)新和高水平人才培養(yǎng)目標相適應的管理機制。
論文關鍵詞:基層學術組織;改革;實踐
高;鶎訉W術組織是高校學術組織縱向結構中承擔教學、科研和咨詢服務職能的最低層次的正式和非正式組織。隨著我國經濟、社會、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傳統(tǒng)的高校基層學術組織形式已無法適應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需要,也無法適應大學學科建設和科學研究快速發(fā)展的需要。于是改革、創(chuàng)新大學基層學術組織以適應高教改革和大學自身發(fā)展需要,成為近年來高教各界特別是各所大學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的熱點領域,并取得了明顯成效。但就目前地方高;鶎訉W術組織的生存狀況而言,與國家重點院校相比,普遍存在形式趨同、結構單一、職能褊狹、運行不暢、缺乏自主權、缺乏活力等主要問題,需要地方高校加快高水平大學的建設步伐,實現(xiàn)管理重心的下移,激發(fā)基層組織的學術活力,建立與科技創(chuàng)新和高水平人才培養(yǎng)目標相適應的管理機制。
一、地方高;鶎訉W術組織改革的主要目的、總體思路與基本原則
1.主要目的
通過改革建設改變我國地方高校基層學術組織存在組織形式單一、功能弱化、運行不暢等問題,建立與地方高校辦學現(xiàn)狀與發(fā)展目標相適應的基層學術組織形式,進一步激發(fā)廣大教師在教學、科研工作中的創(chuàng)新活力,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和科技創(chuàng)新水平。
2.總體思路
對原有的以教研室為主要形式的基層學術組織進行優(yōu)化重組、改革建設,建立以學科(專業(yè))為基礎、以教學或研究為主導、以學術為核心的系或研究所,形成相對體制性、結構性的優(yōu)勢,實現(xiàn)學科專業(yè)、教學科研、人才培養(yǎng)、團隊建設、平臺建設進一步優(yōu)化。
3.基本原則
基層學術組織的設置要有利于凝練學科方向、充實學科內涵,有利于培育創(chuàng)新團隊、增強創(chuàng)新能力,有利于提高教育質量、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鶎訉W術組織的設置要分類指導、分步實施。各學院(部)的辦學基礎不同,學科性質各異,不以統(tǒng)一模式設置基層學術組織,立足學院(部)實際,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穩(wěn)步推進,同時也鼓勵創(chuàng)新、先行先試。
二、地方高;鶎訉W術組織改革實踐
1.基層學術組織的形式和任務
。1)基層學術組織是在二級教學單位下設立的組織教學、科研等業(yè)務的基層機構。包括系(教學中心)、研究所(研究中心)等形式。根據教學單位實際需要可以只設系(教學中心)、研究所(研究中心)或同設系和所,或暫時保留教研室。
(2)系(教學中心)的任務是主要承擔學科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實驗平臺建設,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承擔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學任務,研究生的培養(yǎng)和指導工作。研究所(研究中心)的任務是主要承擔科學研究和技術創(chuàng)新任務,同時也承擔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學任務、研究生的培養(yǎng)和指導工作。實行基層學術組織改革后,教學工作由系(教學中心)或研究所(研究中心)承擔或者系(教學中心)和研究所(研究中心)共同分擔,因此要進一步加強課程建設和青年教師培養(yǎng),改革教育教學方法,加強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形成與社會需求相適應的人才培養(yǎng)機制。完成基層學術組織改革的二級教學單位,教學的組織、管理以及專業(yè)建設等工作主要由高校統(tǒng)一領導、規(guī)劃和設計,二級單位負責具體實施。二級教學單位組建系(所)要特別注意與組建創(chuàng)新學術團隊和教學團隊結合起來,相近或互補的二級學科應盡可能安排在一個系(所)內,必要時在系(所)內成立教研組或研究室;相近或互補的本科專業(yè)一般應安排在一個系內。
2.基層學術組織的設置條件
以本科生培養(yǎng)為主且依托學科實力較弱的專業(yè)設為系,系一般按學科目錄的一級學科設置,基礎學科可按學科目錄的二級學科設置。研究所(研究中心)一般按學科目錄的二級以上學科設置,人數較多的研究所(研究中心)可以分設為若干課題組或研究室(研究所)。系的設置條件為:有正式批準的本科專業(yè)(基礎學科可無),有較好的教學條件,有結構比較合理、數量基本充足的教師隊伍。研究所(研究中心)的設置條件為:有明確的研究領域和科研方向,有5名以上在職在崗研究人員,構成相對穩(wěn)定、結構比較合理的研究隊伍,具有承擔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的能力。一般不能重復設置研究所。同一個研究所可以實行雙重領導。承擔基礎課的教學部、教學中心、實驗中心要利用此次基層組織建設的契機,以有利于整合現(xiàn)有物資和人力資源為目標,進行優(yōu)化重組。一般不允許將擔任同一門課程的教師分散在多個基層組織當中。
3.基層學術組織的成員構成
基層學術組織的成員有本院教師、實驗技術人員構成。每位成員的人事關系只能隸屬于一個系(教學中心)或研究所(研究中心)。系(教學中心)中的人員應以專業(yè)方向組成若干教學團隊(教研組),以團隊為單位承擔教學任務。研究所(研究中心)的人員原則上應組成一個整體學術團隊,人數較多的也可以分為2~3個團隊,研究所(研究中心)是組織申報和承擔科研課題的基本單位。教師可在不同的基層組織兼職工作,但其管理關系必須明確隸屬于某一個系(教學中心)或研究所;其他研究人員和秘書、實驗技術人員以及在讀研究生、進修人員等都只能屬于一個基層組織。
4.基層學術組織負責人的選聘
系(教學中心)和研究所(研究中心)設主任(所長)1名,研究所規(guī)模較大,可由所長提名、經所在院系同意,聘任副主任(副所長)1名,報學校人事處備案。主任(所長)選聘的基本條件是:在本系(教學中心)或研究所(研究中心)的學科領域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或教學水平;原則上具有正高級專業(yè)技術職務,其中45歲以下的應具有博士學位。本研究所或系暫無正高職人員,也可選聘副高職人員擔任所長或主任職務;具有較高的學術威信和較強的領導能力與組織協(xié)調能力;主持過省部級以上教學或科研課題或者獲得過省部級以上教學科研成果獎勵;學風嚴謹,具有強烈的教書育人責任感。
主任(所長)可在本系(教學中心)或本研究所(研究中心)的教師中推舉產生,也可以面向校內外公開招聘。管理崗位的人員可以兼任基層學術組織的負責人。不能同時兼任數個基層學術組織負責人。主任(所長)由學院聘任;副主任(副所長)由主任(所長)提名,學院聘任,人事處備案。主任(所長)、副所長(副主任)任期2年,可以連任。
5.基層學術組織的設置程序
條件成熟的二級教學單位根據自身學科特色和辦學實際,提出基層學術組織設置方案;學校對設置方案進行論證,提出修改意見,二級單位根據修改意見修改后確定設置方案,報學校審批;學校教務處和科技處提出意見后,由人事處審批、發(fā)文,二級教學單位組織實施。
6.基層學術組織的管理體制
系(教學中心)和研究所(研究中心)屬于學校的三級辦學實體機構,接受所在教學單位的統(tǒng)一領導。系(教學中心)和研究所(研究中心)實行主任(所長)負責制,全面負責系(教學中心)、研究所(研究中心)的各項工作。主任(所長)既是行政領導,也是本單位學術負責人,享有學校與學院賦予的相關管理職權。主任(所長)參加學院的工作例會。進入系(教學中心)、研究所(研究中心)的教師都需要進行教學和科研考核。研究所可設置一名研究所秘書(專兼職均可),協(xié)助所長處理所內日常事務。
7.基層學術組織的工作制度
基層學術組織要建立合理、規(guī)范的內部管理制度,以保證各項任務的完成。教學科研基層組織負責人要在學校定期召開的座談會上匯報情況,提出建議。教學科研基層組織負責人應參加由院(部)主要負責人召集的工作例會,及時協(xié)調解決有關問題。教學科研基層組織負責人應就學科發(fā)展的相關問題,及時向學校、院(部)領導和職能部門提出意見和建議。
8.基層學術組織的評估與評價
地方高校應制訂教學科研基層組織評估辦法,獲評估優(yōu)秀的基層組織在校內各類資源分配中優(yōu)先考慮,獲評估獎勵的負責人,在選優(yōu)、出國等方面享受相應的優(yōu)惠政策。探索適應于團隊發(fā)展的評價體系,建立適應學術研究規(guī)律的寬松的學術環(huán)境,保護團隊凝練的學科新方向。在薪酬制度改革上,要探索適應于新型組織結構的多種薪酬制度,要建立結構工資制和年薪相結合、外部激勵與內部激勵相結合的報酬體系。
上一頁 [1] [2]
【簡析地方高校基層學術組織改革實踐研究】相關文章:
簡析高校設備維修經費預算03-04
簡析學校實行英語分級教學的實踐11-19
簡析“營運管理”課程實踐設計12-01
簡析英漢翻譯中的詞性轉換研究06-04
簡析漢俄語言對比研究的意義02-26
簡析高校人力資源管理的不足與對策12-04
簡析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yè)教學改革12-11
簡析西方經濟學素質教學改革12-11
簡析文化營銷06-10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