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虎年的成語故事 推薦度:
- 《成語故事》讀后感 推薦度:
- 100個歷史典故成語故事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戰(zhàn)國時期成語故事
成語是歷史的積淀,每一個成語的背后都有一個含義深遠的故事。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戰(zhàn)國時期成語故事,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戰(zhàn)國時期成語故事1
一、愛媵賤女
出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昔日秦穆公嫁女兒懷贏給晉公子,準備了非常豐厚的嫁妝,光穿著有華麗衣裳的婄嫁女妾就有70人之多。新嫁到晉國時,晉國人看到陪嫁的女子都那么漂亮,于是都想找個陪嫁的女妾搶回家去,卻認為秦國的國主還不如女妾漂亮,而輕賤秦國的國主。
這是則故事是韓非借齊國傳墨子學說的田鳩之口回答楚王所提出的問題時講的一則故事。所舉的“秦伯嫁女”一例與“買櫝還珠”一起說明一種辦事的道理,即切勿懷文忘用,甚至以文害用。后世常以此比喻辦事情舍本逐末,本末倒置。
二、白虹貫日
出自《戰(zhàn)國策之魏策四》:
聶政是戰(zhàn)國時韓國軹人,因為殺人避仇,逃到齊國,以屠宰為生。韓卿嚴遂與韓相韓傀有隙,想要報仇,聽說聶政俠義勇為,便送黃金百鎰做為聶政母親的壽禮,并說明欲請聶政刺殺仇人之意。聶政以母親尚在需要人奉養(yǎng)為由沒有答應。后來聶政的母親死后,聶政獨行仗劍刺殺韓傀,碰上了白虹貫日的現(xiàn)象,刺中了韓哀侯,他自己也自殺身死。
白虹貫日是一種大氣光學現(xiàn)象,就是現(xiàn)在所說的日暈。古人迷信,常把此做為是危害君王的天象異兆,也附會為精誠上感天道。
三、畢萬昌大
出自《左傳 閔公元年》:
春秋時,晉獻公滅掉魏,把魏地賜給大臣畢萬。管占卜的大夫卜偃說:“畢萬之后必大。萬,盈數(shù)也;魏,大名也(魏同巍,故云),現(xiàn)在把魏地賞給畢萬,是天意要啟發(fā)他的后代,使其昌大!焙髞恚吶f的后代果然建立了戰(zhàn)國時的魏國。
其實這些都是古人附會之說。后世就常以“畢萬昌大”的典故指人后輩發(fā)揚,繁盛昌大。
四、抱冰握火
出自《吳越春秋 勾踐歸國外傳》:
越王勾踐為了滅吳復國,常常以艱苦的生活條件來磨礪自己的意志。他寒冬抱冰,炎夏握火,臥薪嘗膽,夜以繼日,內(nèi)修軍政,外結(jié)諸侯,經(jīng)過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終于轉(zhuǎn)弱為強,滅亡了吳國。
后人以“抱冰握火”比喻刻苦自厲,也用指生活艱辛。
五、抱柱信
出自《莊子 盜跖》
屋生與自己心愛的女子相約于河橋之下,女子一直到河水漲潮時都沒有來,而尾生則寧愿抱梁柱而死都不愿失約。尾生忠于愛情,信守約誓,但頭腦僵化,不知變故,故抱柱而死。
后以此為堅守信約的典故,特別多用于男女間的愛情信誓方面。
戰(zhàn)國時期成語故事2
按圖索驥
秦國有個人叫孫陽,他一眼就能認出好馬和壞馬,人們把他叫“伯樂”。伯樂把自己認馬的本領(lǐng)都寫到叫《相馬經(jīng)》的書里,畫上了各種馬的圖。伯樂的兒子很笨,卻希望自己也能像父親那么厲害。伯樂的兒子把《相馬經(jīng)》背得很熟,以為自己也有了認馬的本領(lǐng)。一天,伯樂的兒子在路邊看見了一只癩蛤蟆。他想起書上說額頭隆起、眼睛明亮、有四個大蹄子的就是好馬!斑@家伙的額頭隆起來,眼睛又大又亮,不正是一匹千里馬么?”他想。他非常高興,把癩蛤蟆抓回了家,對伯樂說:“快看,我找到了一匹好馬!”伯樂哭笑不得,只好說:“你抓的馬太愛跳了,不好騎啊!”
把癩蛤蟆誤認為千里馬,這是寓言作者的夸張。但是,在學習和工作中,死板教條,生搬硬套,以致鬧出笑話,招致?lián)p失的事例,確實是經(jīng)常見到的。前人傳下來的書本知識,應該努力學習,虛心繼承,但是,一定要注重實踐,在實踐中切實驗證、牢固掌握,并加以發(fā)展,這才是正確的態(tài)度。”按圖索驥”這句成語一般既用來比喻辦事機械、死板,廣泛用于貶義詞,也用來比喻按照線索尋找。后一種用法不含貶義。
戰(zhàn)國時期成語故事3
臥薪嘗膽
公元前496年,吳王闔閭派兵攻打越國,被越王勾踐打得大敗,闔閭也受了重傷,臨死前,囑咐兒子夫差要替他報仇。夫差牢記父親的話,日夜加緊練兵,準備攻打越國。 過了兩年,夫差率兵把勾踐打得大敗,勾踐被包圍,無路可走,準備自殺。這時謀臣文種勸住了他,說:“吳國大臣伯嚭貪財好色,可以派人去賄賂他。”勾踐聽從了文種的建議,就派他帶著珍寶賄賂伯嚭,伯嚭答應和文種去見吳王。
文種見了吳王,獻上珍寶,說:“越王愿意投降,做您的臣下伺候您,請您能饒恕他!辈畤阂苍谝慌詭臀姆N說話。伍子胥站出來大聲反對道:“人常說‘治病要除根’,勾踐深謀遠慮,文種、范蠡精明強干,這次放了他們,他們回去后就會想辦法報仇的!”這時的夫差以為越國已經(jīng)不足為患,就不聽伍子胥的勸告,答應了越國的投降,把軍隊撤回了吳國。
吳國撤兵后,勾踐帶著妻子和大夫范蠡到吳國伺候吳王,放牛牧羊,終于贏得了吳王的歡心和信任。三年后,他們被釋放回國了。
勾踐回國后,立志發(fā)憤圖強,準備復仇。他怕自己貪圖舒適的生活,消磨了報仇的志氣,晚上就枕著兵器,睡在稻草堆上,他還在房子里掛上一只苦膽,每天早上起來后就嘗嘗苦膽,門外的士兵問他:“你忘了三年的恥辱了嗎?”他派文種管理國家政事,范蠡管理軍事,他親自到田里與農(nóng)夫一起干活,妻子也紡線織布。勾踐的這些舉動感動了越國上下官民,經(jīng)過十年的艱苦奮斗,越國終于兵精糧足,轉(zhuǎn)弱為強。
而吳王夫差盲目力圖爭霸,絲毫不考慮民生疾苦。他還聽信伯嚭的壞話,殺了忠臣伍子胥。最終夫差爭霸成功,稱霸于諸侯。但是這時的吳國,貌似強大,實際上已經(jīng)是走下坡路了。
公元前482年,夫差親自帶領(lǐng)大軍北上,與晉國爭奪諸侯盟主,越王勾踐趁吳國精兵在外,突然襲擊,一舉打敗吳兵,殺了太子友。夫差聽到這個消息后,急忙帶兵回國,并派人向勾踐求和。勾踐估計一下子滅不了吳國,就同意了。公元前473年,勾踐第二次親自帶兵攻打吳國。這時的吳國已經(jīng)是強弩之末,根本抵擋不住越國軍隊的強勢猛攻,屢戰(zhàn)屢敗。最后,夫差又派人向勾踐求和,范蠡堅決主張要滅掉吳國。夫差見求和不成,才后悔沒有聽伍子胥的忠告,非常羞愧,就拔劍自殺了。
歷史考證:《吳越春秋》中記載說:王歸國后,磨礪身心,日夜操勞。困極之時,“攻之蓼”。蓼是非常苦的菜,蓼菜多了,就是蓼薪。勾踐困了,就用苦菜刺激眼睛鼻子,打消睡意!皣L膽”是嘴體味苦滋味,“臥薪”則是“目臥則攻之以蓼薪”,不讓眼睛閉上睡覺。后人把“臥薪”說成是臥倒在柴草上,是《吳越春秋》的誤解,誤傳。
戰(zhàn)國時期成語故事4
驚弓之鳥
戰(zhàn)國時,魏國有一個叫更羸的射箭能手。有一天,更羸與魏王在京臺之下,看見有一只鳥從頭頂上飛過。更羸對魏王說:“大王,我可以不用箭,只要把弓拉一下,就能把天上飛著的`鳥射下來。”“射箭能達到這樣的功夫?”魏王問。更羸說道:“可以!
說話間,有雁從東方飛來。當雁飛近時,只見更羸舉起弓,不用箭,拉了一下弦,隨著“咚”的一聲響,正飛著的大雁就從半空中掉了下來。魏王看到后大吃一驚,連聲說:“真有這樣的事情!”便問更羸不用箭怎么將空中飛著的雁射下來的。更羸對魏王講:“沒什么,這是一只受過箭傷的大雁!薄澳阍趺粗肋@只大雁受過箭傷呢?”魏王更加奇怪了。更羸繼續(xù)對魏王說:“這只大雁飛得慢,叫得悲!备又v:“飛得慢是因為它身上的箭傷在作痛,叫得悲是因為它離開同伴已很久了。傷口在作痛,還沒有好,它心里又害怕。當聽到弓弦聲響后,害怕再次被箭射中,于是就拼命往高處飛。一使勁,本來未愈的傷口又裂開了,疼痛難忍,再也飛不動了,就從空中掉了下來!
后來用“驚弓之鳥”比喻受過驚嚇的人遇到類似的情況就惶恐不安。
戰(zhàn)國時期成語故事5
1、完璧歸趙--戰(zhàn)國
戰(zhàn)國時候,趙王得到了一塊楚國原先丟失的一塊名貴寶玉——“和氏璧”。這件事情讓秦王知道了,他就派使者對趙王說,自己愿意用十五座城池來換"和氏璧"。
趙王看了信,心里想:秦王一向是只想占便宜,不肯吃虧的人。這一次怎么這么大方?要是不答應他的請求吧,怕秦國興兵來進攻;要是答應吧,又怕上當。他想來想去,拿不定主意,就和大臣們商量,但大臣們也想不出什么好辦法來。
藺相如知道了這件事,便對趙王說:“大王,讓我?guī)е?#39;和氏璧'去見秦王吧。到那里我見機行事。如果秦王不肯用十五座城池來交換,我一定把'和氏璧'完整地帶回來。”趙王知道藺相如是個既勇敢又機智的人,就同意他去了。
藺相如到了秦國,秦王在王宮里接見了他。藺相如雙手把“和氏璧”獻給秦王。秦王接過來左看右看,非常喜愛。他看完了,又傳給大臣們一個一個地看,然后又交給后宮的妃子們?nèi)タ础?/p>
藺相如一個人站在旁邊,等了很久,也不見秦王提起割讓十五座城的事情,他便知道秦王根本沒有用十五座城池換取寶玉的誠意?墒菍氂褚呀(jīng)到了秦王手里,怎么才能拿回來呢?他想來想去,想出了一個計策。只見藺相如走上前去,對秦王說:“這塊‘和氏璧’雖然看著挺好,可是有一點小瑕疵,讓我指給大王看!鼻赝跻宦"和氏璧"有瑕疵,趕緊叫人把寶玉從后宮拿來交給藺相如,讓他指出來。
藺相如拿著“和氏璧”往后退了幾步,身體靠在柱子上,氣沖沖地對秦王說:“當初大王差人送信給趙王,說情愿拿十五座城來換趙國的'和氏璧'。趙國大臣都說,千萬別相信秦國騙人的話,我可不這么想,我說老百姓還講信義吶,何況秦國的大王哩!趙王聽了我的勸告,這才派我把"和氏璧"送來。沒想到方才大王把寶玉接了過去,隨便交給下面的人傳看,卻不提起換十五座城的事情來。這樣看來,大王確實沒有用城換璧的誠心,F(xiàn)在寶玉在我的手里,如果大王硬要逼迫我,我情愿把自己的腦袋和這塊寶玉一塊兒撞碎在這根柱子上!”說著,藺相如舉起“和氏璧”,面對柱子,就要摔過去。
秦王本來想叫武士去搶,可是又怕藺相如真的把寶玉撞碎,連忙向藺相如賠不是,說:“大夫不要著急,我說的話怎么能不算數(shù)哩!”說著叫人把地圖拿來,假惺惺地指著地圖說:“從這兒到那兒,一共十五座城,都劃給趙國!碧A相如心想,秦王常常會耍鬼把戲,可別再上他的當!他就跟秦王說:“這塊‘和氏璧’是天下有名的寶貝。趙王送它到秦國來的時候,齋戒了五天,還在朝廷上舉行了隆重的贈送寶玉的儀式,F(xiàn)在大王要接受這塊寶玉,也應該齋戒五天,在朝廷上舉行接受寶玉的儀式,我這才能把寶玉獻上!鼻赝醣静幌脒@樣做,但見藺相如態(tài)度堅決,只得無奈地說:“好!就這么辦吧!”說完,他就派人送藺相如到旅店去休息。
藺相如拿著那塊寶玉到了公館里。叫一個手下人打扮成一個買賣人的樣兒,把那塊寶玉包著,藏在身上,偷偷地從小道跑回到趙國去了。至于秦王會把他怎么樣,他一點也沒有考慮。
后來秦王發(fā)覺這件事,后悔已經(jīng)來不及了.想發(fā)兵攻打趙國吧,趙國在軍事上作了準備,恐怕打不贏。最后,秦王十分惱怒,可又見藺相如機智勇敢,是位難得的人才,也沒有為難他,便放他回到趙國去了。
這件事情在歷史上就叫作“完璧歸趙”。
2、圍魏救趙--戰(zhàn)國
公元前354年,趙國進攻衛(wèi)國,迫使衛(wèi)國屈服于它。魏惠王十分惱火(因衛(wèi)國原來是魏國的屬國),于是撥五百戰(zhàn)車以龐涓為將,直奔趙國都城邯鄲。趙國本就小國,根本抵擋不利啊魏國的進攻,只得向齊國求救。
齊國大臣鄒忌主張不救,因為這樣會消耗本國的實力。但大臣段干綸認為,如果魏國打敗趙國,魏國的勢力會更加強大,進而對齊國造成威脅,因此極力主張支援趙國。齊王采納了段干綸的建議,以田忌為大將、孫臏為軍師,出兵八萬救趙。
孫臏在分析形勢后,認為魏國軍隊很強大,如果與魏軍正面交鋒會造成齊國的較大損失,所以應該避實就虛,趁著魏國精銳部隊在外,魏國國都大梁防務空虛的機會,攻打它的國都,迫使魏軍回救大梁,趙國的危險就會自然消解。
田忌采納了軍師孫臏的建議,為給敵軍制造齊國部隊弱小的假象,故意派無能的軍官帶兵進攻魏國的軍事重鎮(zhèn)平陵,結(jié)果齊軍大敗。魏國大將龐涓以為齊軍不堪一擊,于是加緊對趙國的進攻,絲毫沒有想到齊軍會攻打魏國的國都大梁。
與此同時,孫臏親自率領(lǐng)精銳部隊進逼魏國國都大梁。龐涓聞訊,迅猛從攻打趙國的前線往回撤軍,長途跋涉去保衛(wèi)國都。因為兵困馬乏,又陷入孫臏的包圍圈中,結(jié)果魏軍被打得落花流水。
成語“圍魏救趙”由此而來,亦是《孫子兵法》三十六計之一。
3、毛遂自薦--戰(zhàn)國
戰(zhàn)國時,秦國出兵攻打趙國,包圍了趙都邯鄲,情況十分危急,于是趙王派平原君前往楚國,請求援救。平原君打算在其門下食客挑選出二十個文武人才一同前往,但只挑選出十九個,剩下的都不符合條件。
這時,有一個名叫毛遂的人,主動向平原君自我推薦,請求加入前往楚國的行列。平原君問:"你在我門下多久了?"毛遂回答:“三年了!逼皆f:“一個真正有才能的人,就好像一把放在袋子里的錐子一樣,立刻就會顯露出鋒利的錐尖。而你在我門下三年了,我卻沒聽說過你有什么表現(xiàn),你還是留下吧!”毛遂說:“我現(xiàn)在自我推薦,就是請求你把我放進袋子里,如果早點有這樣的機會,那我就不只是露出錐尖而已,而是早就顯露出才能,鋒芒畢露了!”平原君覺得毛遂說得有道理,就答應讓他一同前往。
到了楚國,平原君和楚王會談,從早上到中午,都還沒有結(jié)果。毛遂于是持劍走到楚王面前,極力說明趙、楚聯(lián)合抗秦的利害關(guān)系。楚王終于被說服,答應趙國愿意出兵援救。于是兩國當場歃血為盟,誓守聯(lián)合抗秦的盟約。毛遂這次不僅幫平原君完成任務,也為國家立下了功勞,讓大家對他刮目相看,平原君因此待他為上賓。
后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毛遂自薦”這個成語,比喻自告奮勇,自我推薦。
4、退避三舍--春秋
春秋時候,晉獻公聽信讒言,殺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聞訊,逃出了晉國,在外流亡十幾年。
經(jīng)過千幸萬苦,重耳來到楚國。楚成王認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為,就以國群之禮相迎,待他如上賓。
一天,楚王設宴招待重耳,兩人飲酒敘話,氣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問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晉國當上國君,該怎么報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說:“美女待從、珍寶絲綢,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獸皮,更是楚地的盛產(chǎn),晉國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獻給大王呢?”楚王說:“公子過謙了,話雖然這么說,可總該對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國當政的話,我愿與貴國友好。假如有一天,晉楚國之間發(fā)生戰(zhàn)爭,我一定命令軍隊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還不能得到您的原諒,我再與您交戰(zhàn)!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晉文公。晉國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強大。
公元前633年,楚國和晉國的軍隊在作戰(zhàn)時相遇。晉文公為了實現(xiàn)他許下的諾言,下令軍隊后退九十里,駐扎在城濮。楚軍見晉軍后退,以為對方害怕了,馬上追擊。晉軍利用楚軍驕傲輕敵的弱點,集中兵力,大破楚軍,取得了城濮之戰(zhàn)的勝利。
5、澠池之會--戰(zhàn)國
“完璧歸趙”讓藺相如立了功,趙王封他做上大夫。
過了幾年,秦王約趙王在澠池會見。趙王和大臣們商議說∶“去吧,怕有危險;不去吧,又顯得太膽怯!碧A相如認為對秦王不能示弱,還是去的好,趙王才決定動身,讓藺相如隨行。大將軍廉頗帶著軍隊送他們到邊界上,做好了抵御秦兵的準備。
趙王到了澠池,會見了秦王。秦王要趙王鼓瑟,趙王不好推辭,鼓了一段。秦王就叫人記錄下來,說在澠池會上,趙王為秦王鼓瑟。
藺相如看秦王這樣侮辱趙王,生氣極了。他走到秦王面前,說∶“請您為趙王擊缶!鼻赝蹙芙^了。藺相如再要求,秦王還是拒絕。藺相如說∶“您現(xiàn)在離我只有五步遠,您不答應,我就跟您拼了!”秦王被逼得沒法,只好敲了一下缶。藺相如也叫人記錄下來,說在澠池會上,秦王為趙王擊缶。
秦王沒占到便宜。他知道廉頗已經(jīng)在邊境上做好了準備,不敢拿趙王怎么樣,只好讓趙王回去。
藺相如隨處弱國,但不懼強國,機敏過人,是一個很好的外交人才。
6、負荊請罪--戰(zhàn)國
藺相如在澠池會上又立了功。趙王封藺相如為上卿,職位比廉頗高。
廉頗很不服氣,他對別人說∶“我廉頗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立下許多大功。他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我碰見他,得給他個下不了臺!”這話傳到了藺相如耳朵里,藺相如就請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頗見面。
有一天,藺相如坐車出去,遠遠看見廉頗騎著高頭大馬過來了,他趕緊叫車夫把車往回趕。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順眼了。他們說,藺相如怕廉頗像老鼠見了貓似的,為什么要怕他呢!藺相如對他們說∶“諸位請想一想,廉將軍和秦王比,誰厲害?”他們說∶“當然秦王厲害!”藺相如說∶“秦王我都不怕,會怕廉將軍嗎?大家知道,秦王不敢進攻我們趙國,就因為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如果我們倆鬧不和,就會削弱趙國的力量,秦國必然乘機來打我們。我所以避著廉將軍,為的是我們趙國啊!”
藺相如的話傳到了廉頗的耳朵里。廉頗靜下心來想了想,覺得自己為了爭一口氣,就不顧國家的利益,真不應該。于是,他脫下戰(zhàn)袍,背上荊條,到藺相如門上請罪。藺相如見廉頗來負荊請罪,連忙熱情地出來迎接。從此以后,他們倆成了好朋友,同心協(xié)力保衛(wèi)趙國。
負荊請罪:形容主動向人認錯、道歉,給自己嚴厲責罰。
7、紙上談兵--戰(zhàn)國
戰(zhàn)國時期,趙國大將趙奢曾以少勝多,大敗入侵的秦軍,被趙惠文王提拔為上卿。他有一個兒子叫趙括,從小熟讀兵書,張口愛談軍事,別人往往說不過他。因此很驕傲,自以為天下無敵。然而趙奢卻很替他擔憂,認為他不過是紙上談兵,并且說:“將來趙國不用他為將罷、如果用他為將,他一定會使趙軍遭受失敗!
果然,公元前259年,秦軍又來犯,趙軍在長平(今山西高平附近)堅持抗敵。那時趙奢已經(jīng)去世。廉頗負責指揮全軍,他年紀雖高,打仗仍然很有辦法,叫兵士們修筑堡壘,深挖壕溝,跟遠來的秦軍對峙,使得秦軍無法取勝。秦國知道拖下去于己不利,自己遠道而來,長期作戰(zhàn)一旦糧草供給不上,就麻煩了。于是,就施行了反間計,派人到趙國散布“秦軍最害怕趙奢的兒子趙括將軍”的話。趙王上當受騙,不聽大臣勸阻,派趙括替代了廉頗。趙括自認為很會打仗,死搬兵書上的條文,他到長平后把廉頗規(guī)定的一套制度全部廢除,完全改變了廉頗的作戰(zhàn)方案,并下了命令說:“秦國再來挑戰(zhàn),必須迎頭打回去。敵人打敗了,就得追下去,非殺得他們片甲不留不算完。”
秦國知道自己的反間計成功,就秘密派白起為上將軍,去指揮秦軍。白起一到長平,布置好埋伏,故意打了幾陣敗仗。趙括不知是計,拼命追趕。白起把趙軍引到預先埋伏好的地區(qū),派出精兵二萬五千人,切斷趙軍的后路;另派五千騎兵,直沖趙軍大營,把四十萬趙軍切成兩段。趙括這才知道秦軍的厲害,只好筑起營壘堅守,等待救兵。秦國又發(fā)兵把趙國救兵和運糧的道路切斷了。
趙括的軍隊,內(nèi)無糧草,外無救兵,守了四十多天,兵士都叫苦連天,無心作戰(zhàn)。趙括帶兵想沖出重圍,秦軍萬箭齊發(fā),把趙括射死了。趙軍聽到主將被殺,也紛紛扔了武器投降。四十萬趙軍,就在紙上談兵的主帥趙括手里全部覆沒了。
紙上談兵:在紙面上談論打仗。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也比喻空談不能成為現(xiàn)實。典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戰(zhàn)國時趙國名將趙奢之子趙括,年輕時學兵法,談起兵事來父親也難不倒他。后來他接替廉頗為趙將,在長平之戰(zhàn)中。只知道根據(jù)兵書辦,不知道變通,結(jié)果被秦軍大敗。
8、曹劌論戰(zhàn)--春秋
魯莊公十年春天,齊國軍隊攻打魯國。當時齊國強大,魯國弱小,雙方實力懸殊?墒墙Y(jié)果魯國卻以弱勝強,把齊軍打得大敗。據(jù)《左傳》載,這次魯國的勝利,與曹劌的精明策劃有很大關(guān)系。
曹劌既非武將,也非文臣,但深通兵法。他得悉齊國發(fā)兵來犯,魯莊公準備抵抗,便主動要求面見莊公。曹劌問魯莊公:“您憑什么應戰(zhàn)呢?”莊公說 :“衣服、食品這些養(yǎng)生的東西,我不敢獨自專有,一定拿它來分給一些臣子!辈軇セ卮鹫f:“小恩小惠沒有遍及于老百姓,老百姓是不會聽從的!鼻f公說:“用來祭祀的牛、羊、豬、玉器和絲織品,我不敢虛報,一定憑著一片至誠,告訴神!辈軇セ卮鹫f:“這點兒小誠意,不能被神信任,神不會賜福的。”莊公說:“輕重不同的案件,我即使不善于明察詳審,一定依據(jù)實情處理。”曹劌回答說:“這是盡了本職取信于民的事情,是戰(zhàn)前重要的政治準備,也是獲勝的保證?梢詰{借這個條件打一仗。要打仗,請允許我跟隨著去!
莊公同他共坐一輛戰(zhàn)車。魯國齊國的軍隊在長勺相遇,雙方列成陣勢,戰(zhàn)斗即將開始。只見齊軍大擂戰(zhàn)鼓,準備進兵。莊公也準備擂鼓迎擊。曹劌阻止道:“等一等。”齊軍見魯軍沒有反應,又擂了一通鼓。這樣齊軍擂鼓三通,魯軍總是按兵不動。直到齊軍三通鼓罷,曹劌才說:“現(xiàn)在可以進兵了!”魯軍戰(zhàn)鼓一響,下令沖殺,士兵們一聲吶喊,直撲敵陣,猛不可當。齊軍大敗,狼狽而逃。
莊公正想下令追擊,曹劌卻又阻止,并下車細看地面齊軍兵車輪跡,又攀上車前橫木,注意暸望敵軍退走的情形,然后說:“現(xiàn)在可以追擊了!”莊公當即下令追擊。魯軍乘勝前進,把齊軍全部趕出國境。
戰(zhàn)勝了齊國軍隊后,莊公問曹劌這樣做的原因。曹劌說:“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戰(zhàn)斗,主要是靠勇氣。第一通鼓時,士兵們勇氣最足,到再擂鼓時,勇氣有些衰落;到第三通鼓,勇氣更全部消失了。敵軍勇氣消失,我們則一鼓作氣,斗志昂揚,所以打敗了他們)”。曹劌又說:“齊國軍力不能低估,說不定會設下伏兵,詐敗引誘我們。我‘視其轍亂,望其旗靡’,這才放心追擊 ”。(“轍亂”,輪跡混亂;“旗靡”,旗幟倒掩,說明倉皇逃竄。)
“一鼓作氣”、“再衰三竭”和“轍亂旗靡”,出處即《左傳》所載“曹劌論戰(zhàn)”的故事。做任何事情,趁一開始情緒高漲、干勁旺盛時全力以赴,這叫“一鼓作氣”。如果事情老干不好,原有的勇氣和力量逐漸衰退而盡,就叫“再衰三竭”。
9、千金買骨--春秋
公元前314年,燕國發(fā)生了內(nèi)亂,臨近的齊國乘機出兵,侵占了燕國的部分領(lǐng)土。
燕昭王當了國君以后,他消除了內(nèi)亂,決心招納天下有才能的人,振興燕國,奪回失去的土地。雖然燕昭王有這樣的號召,但并沒有多少人投奔他。于是,燕昭王就去向一個叫郭隗的人請教,怎樣才能得到賢良的人。
郭隗給燕昭王講了一個故事說:從前有一位國君,愿意用千金買一匹千里馬?墒3年過去了,千里馬也沒有買到。這位國君手下有一位不出名的人,自告奮勇請求去買千里馬,國君同意了。這個人用了3個月的時間,打聽到某處人家有一匹良馬?墒,等他趕到這一家時,馬已經(jīng)死了。于是,他就用500金買了馬的骨頭,回去獻給國君。國君看了用很貴的價錢買的馬骨頭,很不高興,說我所尋求的是活著的千里馬,你怎么用五百金買了一匹死千里馬?買馬骨的人卻說,我這樣做,是為了讓天下人都知道,大王您是真心實意地想出高價錢買馬,并不是欺騙別人。果然,不到一年時間,就有人送來了很多匹千里馬。
郭隗講完上面的故事,又對燕昭王說:“大王要是真心想得人才,也要像買千里馬的國君那樣,讓天下人知道你是真心求賢。你可以先從我開始,人們看到像我這樣的人都能得到重用,比我更有才能的人就會來投奔你!毖嗾淹跽J為有理,就拜郭隗為師,還給他優(yōu)厚的俸祿。并讓他修筑了“黃金臺”,作為招納天下賢士人才的地方。消息傳出去不久,就有一些有才干的名人賢士紛紛前來,表示愿意幫助燕昭王治理國家。經(jīng)過20多年的努力,燕國終于強盛起來,終于打敗了齊國,奪回了被占領(lǐng)的土地。
明代蔣一葵的《長安客話》記載:"黃金臺有二,故燕昭王所為樂、郭筑而禮之者,其勝跡皆在定興。今都城亦有二,是后人所筑。"
【戰(zhàn)國時期成語故事】相關(guān)文章:
戰(zhàn)國時期誕生的成語故事12-20
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成語故事10個11-22
戰(zhàn)國時期各國名人11-25
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成語08-02
戰(zhàn)國時期的名人名言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