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常用成語故事
好的成語故事會教會幼兒更多關于生活等的事情,本文為大家整理了幼兒常用成語故事,僅供參考!
幼兒常用成語故事:東坡畫扇
蘇東坡很有同情心。他在杭州作官時,有一次一位綾絹商人告一個制扇匠人欠他兩萬綾絹錢不還。匠人說:“前不久他父親死了,花了一筆錢。今年杭州連日陰雨,天氣寒冷,沒有人買扇子,我一時拿不出錢來還帳!碧K軾想了半天,讓那匠人回家把扇子抱來,挑出二十把折扇,拿起公堂上的毛筆,在扇面上題字、作畫,然后命匠人快拿到外面去賣。匠人剛出衙門,扇子就被搶購一空,每把一千錢,正好夠還帳的。
四十五歲時蘇東坡在監(jiān)獄被關了一百天,幸好皇帝特赦才被放出。后來他在一片雜記中說:“我從小就不喜歡殺生,可是也沒有完全斷絕過。近年來開始不殺豬羊了,可是生性喜歡吃蟹蛤,免不了有時要殺。去年得罪被關進監(jiān)獄,開始以為不能脫身了,不想后來獲得幸免,于是從此不再殺一物。有時買來蟹蛤,都放進江中。雖然知道蛤在江里活不了,可也許有個萬一吧。即使活不了,也比在鍋里受煎熬要好得多。我并沒有什么別的想法,只是因為自己也經(jīng)歷過了患難,和在廚房中的雞鴨沒有區(qū)別,不想再因為口腹之故,使生命受到這無窮無盡的恐懼。只是恨自己不能忘記美味,有時買死的蟹蛤來吃!
東坡畫扇的意思是:“東坡畫扇”比喻關心百姓疾苦。
幼兒常用成語故事:仙人指路
位于云谷寺至皮篷路口。一怪石屹立峰巔,其狀似身著道袍的仙人,他一手舉起,似為游客指引進人皮篷之路,故名“仙人指路石”,又名“仙人指路峰”。它之所以頗負盛名,不僅僅在于外形酷似,而且因為有一段對世人頗有啟發(fā)作用的故事。
相傳很早以前,有一位兩歲能文、四歲會武的神童,只因后來科場失意,擂臺負傷,改行經(jīng)商后又把老本蝕光,在走投無路時就奔赴黃山來尋師訪仙。哪知跑遍了千峰萬壑,連一個藥農(nóng)、樵夫的蹤影也沒見到。干糧吃光了就吞野果,衣服穿爛了就披樹皮、樹葉。漸漸地變得骨瘦如柴,一天終于昏倒路旁,奄奄一息。
不知過了多久,來了一位身背蔑簍,腳著山襪芒鞋的老人,把神童救醒過來,問明情況后,老人哈哈一笑說:“你怎么聰明反被聰明誤呢?哪里有什么神仙,你快回家去找個力氣活干干,免得把一條命丟在這荒山野嶺白白喂了豺狼虎豹!闭f完還送些野果給神童路上吃。神童心想老人的話是對的,就千恩萬謝地辭別了老人。
沒走多遠,猛一下醒悟過來:“我跑遍全山連個人影也沒見過,那老漢分明就是仙人!彼仡^就追,追上老人后就雙膝跪地,苦苦哀求老人給指引一條成仙得道之路。老人說:“我哪里是什么神仙。實不相瞞,我前半生被名利二字害得家破人亡,這才看破紅塵.隱匿在此.”神童半信半疑,但見老漢風度不凡,氣宇若仙,決心拜老人為師,苦苦哀求不止。誰知等他抬頭再看時,這老人卻變成了一塊高大魁偉的“仙人指路”石。神童又在石頭前百拜千叩,忽然石頭人肚里發(fā)出聲音:“踏遍黃山?jīng)]見仙,只怪名利藏心間,勸君改走勤奮路,包你余生賽神仙.”
神童最終還是聽信了仙人的話,后半生不但成家立業(yè),而且日子過得很火紅。難怪清人曹來復以詩記之:“世事多乖錯,投足皆模糊。請君(仙人指路石)出山去,到處指迷途!痹谌藙偻け毙幸还锏氖鍢蜓鲆,仙人指路石的形狀又變成了喜鵲,旁有一棵青松,狀若古梅,松石相配成景,人稱“喜鵲登梅”。
幼兒常用成語故事:不倫不類
《紅樓夢》中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次,薛蟠從江南帶了兩大箱東西,送給母親薛姨媽和妹妹薛寶釵。一箱是綢緞綾羅、洋貨等家常應用之物,另一箱是筆、墨、紙、硯和各種小工藝品。薛姨媽將箱子里的東西取出,一份一份地打點清楚,叫人送給賈母、王夫人等處。
寶釵回到房中,將那些玩意兒一件一件過了目,除了自己留用之外,一份一份配合恰當,分送給賈府的姊妹們,就是賈環(huán)那里,她也沒有忘記。林黛玉的和別人不同,而且又加厚一倍。一一打點完畢,叫人送往各處。
趙姨娘見寶釵送了賈環(huán)如此東西,心里很喜歡,想道:“怪不得別人都說寶丫頭好,會做人,很大方。如今看起來,果然!她哥哥能帶多少東西來?她挨門送,一處也不遺漏,也不露出誰薄誰厚。連我這樣沒時運的,她都想到了。要是那林黛玉,她對我們娘兒們正眼也不瞧,哪里還肯送我們東西?”
趙姨娘一面想,一面擺弄那些東西。忽然,她又想起寶釵是王夫人的親戚,為何不到王夫人那里去賣個好呢?于是她拿了東西走進王夫人的房中,站在旁邊,賠笑說道:“這是寶姑娘才送給環(huán)哥的,難為寶姑娘這么年輕的人,想得這么周到,真是大戶人家的姑娘呢,多大方,怎么不叫人敬奉呢?怪不得老太太和太太成天夸她、疼她。我也不敢自主就收起來,特地拿來給太太瞧瞧,太太也喜歡喜歡!
王夫人聽了,早知道趙姨娘的來意。又見她說得不倫不類,但又不便不理她,就說:“你只管收了去拿給環(huán)哥玩罷!壁w姨娘來時很高興,誰知抹了一鼻子灰,心中生氣,又不敢露出來,只得訕訕地走了。
幼兒常用成語故事:韋編三絕
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儒學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他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先世系宋國貴族,多才多藝,學識淵博。
孔子曾說過他的學問都是通過刻苦鉆研得來的?鬃佑啄陠矢福揖池毢,沒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只能通過自學來獲得知識。他從十五歲開始發(fā)憤讀書,因為沒有人教,在學習上碰到難題就多方請教。他請教過做官的人,也請教過普通老百姓,請教過白發(fā)蒼蒼的老人,也請教過頭上梳著小辮兒的兒童?鬃犹撔暮脤W,學無常師,三十歲時便成為當?shù)剌^有名氣的學者。
那時還沒有紙張,制作書籍的材料主要是竹子。一般是把竹子削成一片一片的竹簽,刮去上面的青皮,用火烘干后在上面刻字,稱為“竹簡”。竹簡有一定的長度和寬度,一根竹簡只能寫一行字,多則幾十個,少則八九個。寫成一部書要許多竹簡,書的內(nèi)容全部寫上去以后,要用牢固的牛皮繩子把這些竹片按順序編聯(lián)起來,就可以閱讀了,這樣的過程就叫做“韋編”。由于一片竹簡只能寫很少的字,所以如果一部書的字數(shù)很多的話,那就需要幾十斤甚至上百斤的竹片。像《易經(jīng)》這樣的.書,當然是由許許多多竹簡編聯(lián)起來的,因此相當沉重。
孔子到了晚年才開始學《易經(jīng)》!兑捉(jīng)》是很難讀懂的一部古書,孔子下了很大的功夫,才把它全部讀了一遍,還只是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內(nèi)容。接著,他又讀了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點。然后,他又讀第三遍,對其中的精神、實質有了比較透徹的理解。此后,為了深入研究這部書,同時也為了給弟子們講解,他不知翻閱了多少遍《易經(jīng)》,這樣讀來讀去,把串聯(lián)竹簡的牛皮帶子也給磨斷了好幾次,不得不換上新的再讀。即使讀到了這樣的地步,孔子還謙虛地說:“假如我能多活幾年,我就可以理解些《易經(jīng)》的文字與內(nèi)容了!
孔子一生中還編著了不少書籍,其中有《詩》《書》等幾部書,還有根據(jù)魯國的歷史材料編成的史書《春秋》。這對古代文化的保存和發(fā)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幼兒常用成語故事】相關文章:
幼兒舞蹈教學常用方法10-04
幼兒英語日常用語11-13
超簡單幼兒園常用謎語大全08-14
幼兒英語日常用語大全09-22
常用的5種幼兒舞蹈教學指導方法11-13
幼兒舞蹈教學常用的5種方法11-10
幼兒日常用語:課堂集體活動11-09
英語成語故事:指鹿為馬11-10
幼兒園大班常用英語句子105句11-12
幼兒英語關于午休的日常用語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