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事不忘后事之師的成語故事
【成語名字】前事不忘后事之師
【漢語拼音】qián shì bù wàng hòu shì zhī shī
【成語解釋】
記取過去的經(jīng)驗教訓(xùn),可作為今后行事的鑒鏡。語出《戰(zhàn)國策.趙策一》。
【成語典故】
《戰(zhàn)國策.趙策一》
張孟談既固趙宗,廣封疆,發(fā)五百,乃稱簡之涂以告襄子曰:“昔者,前國地君之御有之曰:『五百之所以致天下者,約兩主勢能制臣,無令臣能制主。故貴為列侯者,不令在相位,自將軍以上,不為近大夫!唤癯贾@而身尊,權(quán)重而眾服,臣愿捐功名去權(quán)勢以離眾!毕遄雍奕辉唬骸昂卧?吾聞輔主者名顯,功大者身尊,任國者權(quán)重,信忠在己而眾服焉。此先圣之所以集國家,安社稷乎!子何為然?”張孟談對曰:“君之所言,成功之美也。臣之所謂,持國之道也。臣觀成事,聞往古,天下之美同,臣主之權(quán)均之能美,未之有也。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師。君若弗圖,則臣力不足!睈砣挥袥Q色。
【成語注解】
1、典故或見于漢.賈誼《新書.卷一.過秦下》。
2、成事:已成的事。指過往的事。
3、美同:有美而同。
4、圖:謀劃、打算。
〔參考數(shù)據(jù)〕
漢.賈誼《新書.卷一.過秦下》
鄙諺曰:“前事之不忘,后之師也!笔且跃訛閲,觀之上古,驗之當(dāng)世,參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審權(quán)勢之宜,去就有序,變化應(yīng)時,故曠日長久而社稷安矣。
【成語出處】
1、《戰(zhàn)國策.趙策一》:“臣觀成事,聞往古,天下之美同,臣主之權(quán)均之能美,未之有也。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師!保ㄔ矗
2、《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jì)》:“野諺曰:『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師也!皇且跃訛閲,觀之上古,驗之當(dāng)世,參以人事,察盛衰之理,審權(quán)勢之宜!
3、《后漢書.卷五九.張衡列傳》:“天道雖遠(yuǎn),吉兇可見,近世鄭、蔡、江、樊、周廣、王圣,皆為效矣。故恭儉畏忌,必蒙祉祚,奢淫諂慢,鮮不夷戮,前事不忘后事之師也。”
4、《舊唐書.卷五○.刑法志》:“古人云:『前事不忘后事之師!环副菹履钪!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
【成語用法】
語義說明 記取過去的經(jīng)驗教訓(xùn),可作為今后行事的鑒鏡。
使用類別 用在“記取教訓(xùn)”的表述上。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造句】
1、我們應(yīng)該要秉持“前事不忘后事之師”的精神,從過去的經(jīng)驗中吸取教訓(xùn)。
2、前事不忘后事之師。前人是非功過都值得我們好好察考,作為明鑒,以免一錯再錯。
3、俗話說:“前事不忘后事之師。”你應(yīng)該要記取這次失敗的教訓(xùn),以免將來重蹈覆轍。
4、前事不忘后事之師,經(jīng)過這次火災(zāi)的慘痛教訓(xùn),政府相關(guān)部門應(yīng)該痛定思痛,澈底做好事前的預(yù)防措施。
5、如果我們能從過去的經(jīng)驗中吸取教訓(xùn),就可以把日后的工作做得更好,這正是所謂“前事不忘后事之師”。
【近義詞】前車之覆,后車之鑒,懲前毖后
【反義詞】重蹈覆轍
【參考詞語】:去事之戒,來事之師
【漢語拼音】:qù shì zhī jiè lái shì zhī shī
【成語解釋】:往事的警戒,可作今后行事的鑒鏡。見“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條。
1、漢.陸賈《新語.至德》:“是三君皆強其盛而失國,急其刑而自賊,斯乃去事之戒,來事之師也!
【參考詞語】:前事不忘,來事之師
【漢語拼音】:qián shì bù wàng lái shì zhī shī
【成語解釋】:即“前事不忘后事之師”。見“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條。
1、《后漢書.卷四二.光武十王列傳.東平憲王》:“昔象封有鼻,不任以政,誠由愛深,不忍揚其過惡。前事之不忘,來事之師也!
【參考詞語】:前事不忘,后代之元龜
【漢語拼音】:qián shì bù wàng hòu dài zhī yuán guī
【成語解釋】:元龜,大龜。比喻可資借鑒的事物!扒笆虏煌,后代之元龜”指不忘過去的經(jīng)驗教訓(xùn),后世子孫可以用作行事的借鑒。見“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條。
1、晉.劉琨〈勸進(jìn)表〉:“昔惠公虜秦,晉國震駭,呂郄之謀,欲立子圉,外以絕敵人之志,內(nèi)以固闔境之情,……前事之不忘,后代之元龜也!
【參考詞語】:前事不忘,后事之戒
【漢語拼音】:qián shì bù wàng hòu shì zhī jiè
【成語解釋】:不忘記過去的`經(jīng)驗教訓(xùn),可以作為今后行事的警戒。見“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條。
1、《晉書.卷四八.閻纘列傳》:“漢高皇帝數(shù)置酒于庭,欲廢太子,后四皓為師,子房為傅,竟復(fù)成就。前事不忘,后事之戒!
【參考詞語】:前事之師
【漢語拼音】:qián shì zhī shī
【成語解釋】:以過去的經(jīng)驗教訓(xùn)為借鑒!扒笆虏煌笫轮畮煛敝疂饪s。見“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條。
1、清.趙翼《廿二史札記.卷三.兩帝捕盜法不同》:“同一捕盜也,一則法愈嚴(yán)而盜愈多,一則法稍疏而盜易散,此亦前事之師也!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的成語故事】
戰(zhàn)國時,晉國王室政權(quán)旁落到智伯、趙襄子、韓康子、魏桓子四家。其中智伯勢力最強、野心也最大,他為削弱其它三家勢力,假借晉君名義向各家索求一大筆土地,韓康子和魏桓子都依要求交出土地,只有趙襄子拒絕。智伯被拒絕后十分生氣,便聯(lián)合韓、魏兩家出兵攻打趙氏。趙襄子雖然在武力上處于劣勢,但靠著張孟談所獻(xiàn)的計策,讓智伯陷入苦戰(zhàn),最后張孟談還說服韓、魏兩家改與趙氏合作,滅了智氏。在此役中,張孟談立下大功,趙襄子封給他許多土地和極高的官爵,不料張孟談卻因而要求辭官歸隱,襄子驚訝地問:“為君主立下大功的人,理應(yīng)受此禮遇,這樣才能服眾。∵@也是先圣先賢們安定國家的方法,你為什么要這樣呢?”張孟談答道:“我察看古往今來的歷史事件,知道君臣永遠(yuǎn)無法共享權(quán)勢,真這樣做的,未曾有過好結(jié)局。前人的教訓(xùn),正可作為我們的借鏡!”趙襄子在他的堅持下也只好答應(yīng)。張孟談于是辭掉官職,并把名下所有封地獻(xiàn)還,然后就在負(fù)親這個地方耕作自足。在此事中,張孟談表現(xiàn)出的智慧與趙襄子表現(xiàn)出的英明,正因為他們能如張孟談所說:“前事之不忘,后世之師!卑褮v史的教訓(xùn)轉(zhuǎn)化成自己的借鏡。后來“前事不忘后事之師”被用來指記取過去的經(jīng)驗教訓(xùn),可作為今后行事的鑒鏡。
以上是小編為你分享的關(guān)于前事不忘后事之師的意思_成語故事,希望對你有幫助哦。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的成語故事】相關(guān)文章:
魚目混珠的成語故事01-01
才疏意廣的成語故事12-29
食少事繁的成語故事12-28
呵壁問天的成語故事12-28
彈冠相慶的成語故事12-26
誠惶誠恐的成語故事12-26
坐享其成的成語故事12-19
強弩之末的成語故事12-19
成語故事的成語12-14
成語的成語故事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