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蘇祠導游詞
三蘇祠是中國著名文學家蘇洵,蘇軾,蘇轍父子的故居。下面小編收集了眉山三蘇祠導游詞,供大家參考。
從成都前往樂山的高速公路上,大約經80公里的行程路經一個名叫“眉山”的城市,這里曾是北宋時期的著名文學家、大文豪蘇洵、蘇軾、蘇轍的故居,即今天的四川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三蘇祠。 三蘇祠位于眉山市城西南隅的一條街巷中。不寬的街道卻是來往不斷的各種車輛,使這里的交通較為擁擠。這里的“三蘇”故居,由明代洪武元年改宅為祠。占地約56800平方米,整座建筑紅墻環(huán)抱,是一座富有四川特色的古典式園林庭院。
蘇氏父子是北宋人,但他們家在眉山定居,卻還要早上二三百年。據說唐代有名的詩人蘇味道做眉州地方官時曾遺下子孫,傳到蘇氏父子時,已是眉山城里的世家了。不過三蘇故居建成祠堂,則是直到明開國洪武年間才得以完成的。
三蘇祠門口有大家熟知的門聯(lián)“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四大家”。聯(lián)意氣魄很大,但符合蘇氏父子的文學地位,并不讓人覺得是吹噓不實之詞。
三蘇祠的大門,資料記載:建于民國十七年(1928)。門外是紗彀行,大門為三檐歇山式屋頂,面闊三間13.11米,進深一間5.1米,房通高7.51米。素面臺基高0.4米,前飾三級垂帶式踏道,后飾三級如意式踏道。筒瓦屋面,正脊兩端飾鴟吻,垂脊、戧脊飾龍頭和卷草式圖雜。門楣上懸掛朱底金字橫匾,上鐫清代大書法家何紹基所書“三蘇祠”三個金色大字。檐柱上對聯(lián)為“克紹箕裘一代文章三蘇父子;堪稱楷模千秋萬代永馨香”,為遼東人姜書閣撰書。門柱支聯(lián)為“北宋高文名父子;南州勝跡古祠堂”,為已故川大國學院院長,著名教授向楚撰文,四川省文史館副館長劉孟伉手書。
走進三蘇祠的大門,相繼映入游客眼簾的是正殿堂、啟賢堂、木假山堂、濟美堂為中軸線荷花池岸亭閣徐徐向外展開,顯得疏而不散,緊而不促,布局自然流暢。正殿有蘇洵、蘇軾、蘇轍的塑像;啟賢堂是蘇氏父子的文物陳列室;木假山堂是游人們參觀文物后極為理想的休憩場所。東側有一方水池,池中池水清清,石山峻峭,游魚飄忽。由池水將綠洲亭、抱月亭、云嶼樓連成一組園林。亭小水闊,樹密樓奇;西側一泓池水為“百坡亭”廊橋橫斷,向北望,透過“披風榭”可見隱于竹林中的東坡臥塑像。
披風榭的建筑造型獨特,飛檐沖天,座南朝北。一樓一底,重檐歇山式,四周置飛來椅,北面留7米寬門道。面闊、進深均為9米,房高10米。房面為筒瓦覆蓋,正脊有壽字形寶頂飾物,有卷草式圖案。據史料記載,詩人陸游來眉州,曾游環(huán)湖,登披風榭,瞻仰東坡遺像,寫下了《眉州披風榭拜東坡遺像》的詩作。但隨著時代更替,滄桑橫移,眉州環(huán)湖和披風榭都不復存在了。目前的披風榭,是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眉州人為紀念蘇軾、魏了翁、陸游,在三蘇祠內修建的,因原披風榭規(guī)模式樣已不可考,故未繪東坡像。 在披風榭對面約二十米處,既是一九八二年由四川省著名雕塑家趙樹同塑的蘇東坡盤陀塑像。它不僅愿了披風榭繪有東坡像之說,而且從園林景觀看,瑞蓮池南端往北觀賞,依次為瑞蓮亭、百坡亭、披風榭,透視焦點為東坡盤陀塑像。
三蘇祠庭院內綠水縈繞,荷池相通,小橋頻架,曲徑通幽,堂館亭榭掩映在翠竹濃蔭之中,錯落有致,有“三分水,二分竹”的“島居”之稱。徜徉于三蘇祠庭院,是一種極為愜意的享受,獨特的環(huán)境氛圍不由得不使人遐想連篇。朦朧中,好像看見蘇洵、蘇軾、蘇轍父子三人在曲徑通幽的亭臺樓榭中緩緩而行;又好似在水岸邊父子三人吟詞作賦…… 在三蘇祠內,不僅能得到身心的享受,而且一代大文豪的眾多作品更是令人大開眼界。祠內擁有“豐樂亭記”、“醉翁亭記”、“表忠觀碑”和“羅池廟碑”四大名碑的金石碑文或碑拓本;陳列有數以千計的匾聯(lián)書畫等文物。這些寶貴的.收藏可堪稱為舉世無雙的無價之寶。
蘇洵(1009——1066),字明允,號老泉。他青少年時,獨愛交游,二十七歲始發(fā)憤讀書作文,他胸懷熾烈的報國熱忱,閉門刻苦攻讀,不僅精通“六經”百家之說,而且下筆能寫出秘千字的好文章。嘉右元年(1056),他帶著兒子軾、轍赴京應考,將其所作《權書》、《衡論》、《機策》等二十二篇文章,呈獻給翰林院,深得翰林學士歐陽修和宰相韓琦的稱賞,并上奏皇帝,被任命為霸州文安縣主簿,又授任秘書省校書郎,與陳州項城令姚辟同修宋代開國以來的禮書《太常因革禮》一百卷,著有《嘉佑集》、《易傳》三卷,成了宋代的著名文學家。治平三年(1066)病逝京師,英宗贈其為光祿寺丞,并敕官府派船將其喪運回四川,葬于眉山眉安鎮(zhèn)鄉(xiāng)可龍里,后追贈為“文安公”。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蘇洵之子。他自幼聰慧,七歲知書,十歲能文。其父游學四方,由母程氏教授他詩書。蘇軾“奮厲有當世志”,準備為國建功立業(yè)。嘉右二年(1057),進士及第,后又同弟轍參加工了秘閣的制科考試,入三等,(宋王朝建國以來制策入三等的,連蘇軾僅二人),從此,蘇軾文章名揚天下,學者多從講問,皇帝還自 為子孫得了兩個宰相。他官至翰林學士、端明殿侍讀學士,專為朝庭起草文告,給皇帝講學,還做過兵部和禮部尚書,并先后出任鳳 、杭州、密州、湖州、徐州、穎州等地方官。他在長期的地方官任上,做了不少好事,如救災治水、發(fā)展生產、抑制豪強、整頓軍紀等。他曾一度反對王安石議行新法,受到打擊,元豐二年(1079)年因“烏臺詩案”被捕入獄,后貶為黃州團練副使,筑室于東坡,自號東坡居士。晚年又因統(tǒng)治集團內部互相傾軋,又遭迫害,從惠州再貶儋州(今海南島)。元符三年(1100),被赦北還,提舉成都玉局觀,次年街至常州病逝,葬于河南郟縣小峨眉山,追謚為“文忠公”。蘇軾 一生,道路坎坷,但他胸懷寬廣,愛國愛民,倔強豪放,至死不衰.他既善于詩、記、文、賦;又長于書法、繪畫,而且造詣很高,成績卓著,譽貫古今。
蘇轍(1039——1112),字子由,號穎濱,蘇軾之弟。十九歲時與兄同登進士,又同試制策,因直言入四等。他初為商州、大名推官,后做翰林學士、尚書右丞、門下侍郎。他的仕途崎嶇曲折,因與王安石下放政見不合,貶為河南推官;其兄以詩得罪,他亦遭株連,貶為監(jiān)筠州鹽酒稅;后又因統(tǒng)治集團內部爭權奪利的傾軋,再度受到打擊,謫貶汝州、循州;兆谮w佶即位,后為大中大夫致仕,筑室于許州,自號穎濱遺老,終日默坐,不與人相見近十年。逝世后與兄同葬一地,追謚“文定公”。他學識淵博,著作頗多有《欒城集》、《欒城續(xù)集》、《欒城后集》等。
【三蘇祠導游詞】相關文章:
山西晉祠導游詞(6篇)02-28
山西晉祠導游詞6篇01-30
蘇寧面試經驗三篇11-22
5篇有關山西晉祠的導游詞范文02-26
包公祠大學英語作文08-04
蘇寧頂崗實習報告07-31
村官蘇奎的故事12-05
2021蘇惠保報銷條件03-19
蘇寧筆試經驗筆試寫作08-31
蘇里格旅游自由行介紹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