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教育調查報告范文(精選10篇)
在某些事情不明真相時,我們有必要仔細地調查清楚,最后基于取得的調查材料匯成調查報告。在寫之前,要先考慮好內容和結構喔!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農村教育調查報告范文(精選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農村教育調查報告1
一、調查內容及目的
伴隨新世紀的到來,人類正在邁向一個嶄新的知識經濟時代。可以預言,人類經濟發(fā)展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依賴于知識的生產、傳播和應用,知識將成為我們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驅動力?茖W技術尤其是高新技術將成為社會生活的重要內容,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教育是一個國家持續(xù)發(fā)展的關鍵,近年來國家提出了一項強國戰(zhàn)略——“科教興國”,就是說要用科學、教育的快速發(fā)展,達到富民強國之目的。
在中國這樣一個發(fā)展中國家,再加之我國是農業(yè)大國,農村人口占據8.8億人,因而農村教育更應改受到國家的重視,國家更應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和投資。為更好地了解農村教育現狀,我利用課余時間對家鄉(xiāng)的農村的教育狀況進行了相關的調查。
目前,在我國農村普遍實施了根本意義上的九年義務教育免費機制,不僅鞏固和加強了農村義務教育“普九”成果,同時還促進了社會主義新農村與和諧社會的創(chuàng)建進程。然而,由于受傳統教育的束縛和影響,長期以來,我國農村教育結構單一,職業(yè)教育和成人教育薄弱,應試教育積重難返,一些地方往往把升學率作為評價教育工作近乎唯一的目標,致使農村教育與當地生產和群眾生活脫節(jié),忽略了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長此以往,必將影響國民整體素質的提高。
二、調查方式及對象
我選擇了實地調查和問卷調查相結合的調查方式。通過調查,得到豐富的、個性化的信息。然后經過歸納、分析、綜合、整理,得出帶有規(guī)律性的結論。本次調查我重點采用實地訪問法,正是想通過這種面對面的交談的方式,了解當地農村義務教育的現狀。在訪談對象選擇上,依據典型性、廣泛性原則,分別和一部分學生、教師、家長等進行了訪談。
三、調查時間:
20xx年3月
四、調查結果:
對農村中小學教育現狀的分析
現狀一:教育經費嚴重短缺
農村中小學教育教學資源的嚴重短缺首先體現在教育經費的嚴重不足。最近幾年,國家對教育的投入很不足的,20xx年教育投入僅占GDP3.32%的比例,20xx年為3.28%,2004年是2.79%,20xx年是2.16%。而絕大部分的經費主要投入到到高等教育上,從擴招、學校擴建、廣招名師教授、“爭創(chuàng)一流高!钡鹊龋淮送獬鞘兄行W教育也是投入的重點,城市人口的教育需要被優(yōu)先滿足,農村人口得到的教育資源就非常有限,遠遠無法滿足農村人口接受教育的需要。本來就十分有限的經費等到了區(qū)、縣、鎮(zhèn)一級教育行政部門手中,在城里興辦“示范!薄ⅰ按翱谛!,不遺余力地將大部分的財政投入到已經很好的學校里。經過層層克扣,最后才輪得到農村的中小學受蠅利的恩惠,到達農村中小學的財政撥款幾乎是微乎其微。由于教育經費的嚴重短缺,更加劇了農村中小學受教育情況的基礎教育教學設施缺乏、落后,造成正常的教學活動無法開展,音體美勞等不少課程都因教學設施的缺乏而無法保證教學任務的完成,所謂現代化的教育設施都是農村學校師生所不敢想的,遠程教育資源的共享成為了夢想。
現狀二:教育資源分配不公平
學校還需要在教育設施上支出一筆巨大的費用,有的學校為達到“普九標準”向私人借貸修建設施,等到新學年開始就從學雜費中提取一部分支付債務。有些地方主管教育部門不顧農村的現狀而要求一些小學、中學一定要達到"普九標準",這無異是在讓學校背負沉重的債務。導致農村教育的發(fā)展變得越來越艱難,有很多農村少年兒童無法得到公平的受教育機會,造成很多農村少年兒童“望學興嘆”,以致不得不輟學回家。農村學校的負債累累將嚴重阻礙農村教育的發(fā)展。
在一所農村中學中我看到一種現象:教設陳舊、師資匱乏、教學設備陳舊。而城鎮(zhèn)的中小學,教學活動豐富多彩,教學設施和活動場地可以說是配備完善。為什么會有如此的差距呢?是資源的分配不公平。教育資源分配不公平,使農村少年兒童處在教育資源非常短缺的環(huán)境中,而無法接受良好的教育,這不僅嚴重阻礙農村少年的發(fā)展而且使農村青年就業(yè)更難。學?倳M麑W生盡量得到更好的教育,因此,不得不花費一些本就不多的經費,來盡量滿足學生的需要。這樣,本就貧困的學校就更加貧困。
現狀三:師資力量薄弱,優(yōu)秀資源的流失
農村的中小學除了中心小學師資力量相對較為好一點以外,其他村小學沒有幾個是個正規(guī)師范學校畢業(yè)的,幾乎是“民轉公”的教師。他們中只有極少數受過專業(yè)培訓,大部分是憑借自己日積月累的教學經驗開展工作的,相當一部分教師教法陳舊、觀念落后。教師隊伍整體存在著年齡偏大、知識結構老化、知識面窄的問題。且教師整體素養(yǎng)不高,普遍缺乏現代教育知識與理念。與城市教師相比,農村教師學歷不高,創(chuàng)新意識不強,科研能力較差,教學方法、教學理念停滯不前,沿用長時間來逐漸形成的一些習以為常的觀念、思想和方法,嚴重影響了當前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的推行。
其次,教師專業(yè)結構不合理,課程單一。由于部分學科教師不足,許多老師不得不身兼數科教學。語文老師教數學,數學老師兼勞衛(wèi),非英語專業(yè)的老師在參加短期培訓或“自我鉆研”后就走上了英語教學講臺。另外像體、音、美等“副科”在缺少教師的情況下不得不由“主科”教師兼代。農村許多學校的體音美老師都是如此半路出家的。而且這些“副課”往往流于形式,有時上,有時不上,有時“理所當然”地被挪用來上主課。另外身兼數科教學的老師往往會因超負荷工作而影響本學科的教學質量。致使農村小學的素質教育在起跑線上就遠遠落后于城區(qū)小學。
另外,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教師樂進城,難下鄉(xiāng)。首先鄉(xiāng)村居住、交通等諸方面條件不如城區(qū),另外在教學上缺少外出學習、交流和晉升的機會,許多師范院校的畢業(yè)生不愿下鄉(xiāng)工作,勉強去的也不安于現狀,隨時想調入城區(qū)!敖潭鴥(yōu)則入城”,在鄉(xiāng)村小學中教學上取得成績的骨干教師更紛紛要調入城區(qū)學校以尋求更廣闊的發(fā)展空間。農村學校成了培養(yǎng)老師的地方,成為向上走的踏腳石。高素質人才不愿下鄉(xiāng),鄉(xiāng)下也無法長期留住人才。這是一直阻礙和困擾農村小學教育的實質性難題。骨干教師流失使本來已處于弱勢的農村學校猶如釜底抽薪,嚴重影響了農村教育的發(fā)展,拉大了城鄉(xiāng)間的距離。要想提高農村教學質量可謂是舉步艱難。
農村教師發(fā)展正面臨著嚴峻的形勢和困難,這一系列狀況如不及時改變,會嚴重影響農村教育的普及與提高。如何使農村教師跟上教育與時代發(fā)展的需要是我們必須思考并解決的問題。農村教師素質亟待提高農村孩子對優(yōu)秀教師的需要迫在眉睫。
現狀四:應試色彩濃郁,師生不堪重負
中國的教育一直都是應試教育,“考試是教師的法寶,分數是學生的命根”。農村中小學教師更是無法走出應試教育,每到期中、期末考試區(qū)、縣、鎮(zhèn)級教育管理部門拿中考升學率、非畢業(yè)班優(yōu)秀率、合格率進行統一排位,排位的名次、學生成績的好壞,直接關系到老師的晉級加薪。本來就沒有師資、教學環(huán)境、教學設備方面優(yōu)勢的農村中小學面臨更大的壓力,師生都是苦不堪言。
現狀五:德育教育令人堪憂
智育方面都成問題的農村學校怎還顧得重視德育的教育,因而重智育輕德育是農村中小學教育教學中存在的普遍現象。在一些學校,有的老師可以公開容忍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犯錯誤,少數學生家長在自己孩子與同齡孩子發(fā)生沖突時,竟然給予縱容和支持。學校缺乏對學生德智體美勞的教育使得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缺失,造成一些農村中小學生法制觀念淡薄,道德品質敗壞的主要原因是學校、家庭、社會都沒有對之引起足夠的重視。
現狀六:進城求學,造成農村學校生源緊張
近幾年,隨著農村經濟發(fā)展,部分農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雖然農村一些中心學校條件也相應有所改善與提高。但是一些思想進步且有經濟條件的農村學生的父母對孩子都寄予厚望,舍得教育投資。農村家長往往為了讓孩子能夠得到高質量的教育,學更多的知識,走出農村,許多家長紛紛送孩子進城求學,只為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農村中小學的生源開始減少、好的生源也被城市吸收了,農村中小學面臨很大的辦學壓力。與鄉(xiāng)村小學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一些城區(qū)小學人滿為患,。“學生少,課堂氣氛弱,學生競爭意識差,同時也引發(fā)了教育資源閑置和浪費的現象!绷硗膺有一個原因是由于農村學校的公用經費撥付不夠及時到位,致使很多農村學校向學生家長等私人借款維持學校的正常運作。農村學校尤其是“國有民辦”學校的負債累累,將嚴重阻礙農村教育的又好又快科學發(fā)展。
面對兩種性質的學校,面對兩種相差懸殊的教育質量,面對掌上明珠的兒女和捉襟見肘的家庭境況,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們處于兩難境地。那就是,如果讀免費的公辦學校,家長將無經濟負擔,但由于優(yōu)質的師資被抽調到城里實驗學校,因此孩子要付出自己的前程;如果進城求學,孩子得到較為優(yōu)質的教育,但家長得承擔巨大的經濟負擔。這種兩難境地,正是目前農村教育的困境。隨著
義務教育保障機制的逐步完善,隨著基礎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農村學校面臨的沖擊與日俱增。
五、改變農村教育現狀的策略
根據調查的情況,為改變農村教育現狀,應當采取以下策略:
對策一:加大農村教育的資金投入,提高農村學校教師的待遇。
據調查,政府拿出的有限資金來辦鄉(xiāng)村教育,是不能滿足廣大農村青少年對教育的需求。因而需要政府重視農村人口的教育,解決農村學校出現的問題,最大限度地改變農村教育資源不足的狀況。首先要把教育經費的挪用作為重點抓,把有限的教育資源用到實處。通過財政撥款支付修建教學需求的硬件設施,提高農村教師的工資待遇,鼓勵廣大的師范畢業(yè)生下鄉(xiāng)服務農村基層,完善相關的管理機制。
對策二:全面提升農村中小學教師整體的綜合素質。
加大師資培訓力度,促進教師專業(yè)素質的形成。清退或分流不合格教師,招收、鼓勵大專學歷的師范院校畢業(yè)生回鄉(xiāng)任教,同時對教師的福利等問題要根據實際給予改善。完善農村教育資源尤其師資資源配置,促進農村教育的公平正義。
對策三:重視德育,促進學生健康個性和諧發(fā)展。
加強和改進農村中小學學生德育工作,首先要把握好中小學教育階段青少年身心成長發(fā)育的特點,把握好不同學生個體的個性心理特征和思想、學業(yè)基礎,從而有的放矢的對他們進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質和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幫助他們樹立科學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確立健康向上的人生目標。抓緊這時期的德育工作,將對他們一生的發(fā)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的德育教育必須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并有機結合傳統美德,把握新時代特點,把德育工作擺在素質教育的首要位置,貫穿于教育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要把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作為思想道德建設極為重要的任務,納入教育的全過程。要把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中華傳統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有機統一于教材之中,積極改進教育教學方法和形式,把傳授知識、訓練技能、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結合起來。努力營造出寬松、和諧、愉悅的“三位一體”德育教育環(huán)境,為培育德、智、體、美、勞等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事業(yè)接班人奠定良好的基礎。
對策四:深化教育改革,徹底改變農村學生“升學無望,就業(yè)無路,致富無術”的局面。
農村中小學教育要與農村實際相結合。國家要著力改革農村中小學課程,設置一些體現農村教育特點的實用性課程,使之在提高農村人口整體素質的同時還能更好地為農村經濟、社會發(fā)展服務。
對策五:有力實施減負控輟措施。
針對農村學生輟學的現象,一方面要加大義務教育宣傳和實施力度,確保困難學生不會因貧失學;另一方面要推進教育教學改革,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樂學善學,確保學生不會因厭學而輟學。同時,要完善學校辦學水平評估機制,切實把“減負控輟”工作納入教育督導評估序列并不斷提高評價指數。從而把“減負控輟”工作納入政府、學校、家庭、社會四位一體的工程中,最大限度的控制學生流失,最大限度的促進農村教育的發(fā)展。
六、調查體會
農村教育是中國教育最為基礎和龐大的部分,直接關系8億多農民的切身利益,如何改變農村教育的薄弱現狀,應引起國家、社會及每個人的積極關注。農村教育任重而道遠,國家需要對農村教育加大重視程度、投入資金建設、推進切實可行的措施。辦好農村教育這件大實事,必須每個人攜手努力,讓我們期待農村教育取得很好的成績,期待未來的農村教育能促進國家的發(fā)展。
通過這次考察活動,我不僅對農村中小學教育的現狀有了較為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同時,還增強了對教師事業(yè)的熱愛和向往,增強了發(fā)奮學習、努力完善自己,為報效祖國、促進教育發(fā)展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礎。
農村教育調查報告2
序言
本次社會實踐調查從20xx年1月6日到1月19日,調查前后共歷時15天,調查的內容是關于農村的教育問題。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是世界各個國家共同關注的話題,也是不同歷史階段的共同話題之一,在現代文明社會和知識經濟的語境中,教育更成為了決定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得以繁榮昌盛、立足于世界之林的根本保證。而農村教育作為建設新農村的奠基性工程,肩負著科教興農、提高農村人口整體文化素質、培養(yǎng)新型農民、縮小社會差距、構建和諧新農村的歷史使命。如何讓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視野中,在城市化進程日益加快的大背景下來重新審視農村教育,認識農村教育,發(fā)展農村教育,以充分發(fā)揮其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的基礎性和先導性作用,是當前的一個重大課題。因此,我利用寒假的時間對農村教育進行社會實踐,了解目前農村教育現狀。
一、調查背景
革命可以救國,教育則可以興國。這是經過歷史論證的真理。從這一意義上來說,教育的好壞,直接決定了一個國家的命運。人的智慧和才能,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從小到大一點一滴積累和培養(yǎng)的。而小學階段正是培養(yǎng)思想品德最佳時期。所以,小學教育可謂是整個教育體系中最基礎,也是最根本的一部分?呻S著新一輪課程改革和教學改革的普遍推行,農村小學的教育在發(fā)展的同時,問題也隨之地暴露出來了。因此希望通過這次對碟子夠村小學教育的調查,初步了
解農村小學存在的問題,以便能夠提出相應的建議和措施來改變當前農村教育現狀,促進農村教育事業(yè)更好更快的發(fā)展
二、調查基本情況
調查主題:延安市安塞縣碟子溝村小學教育情況
調查時間:20xx年1月6日-20xx年1月19日
調查目的:通過對碟子溝村小學教育的調查,初步了解農村小學教育情況調查對象:碟子溝村村民、當地小學生、當地教師調查方法:走訪,訪談,,收集相關數據資料
。ㄒ唬┱{查目的
。1)確定農村教育的目前發(fā)展形式
通過了解和調查,在20xx年對安塞縣碟子溝村小學以及周圍村子的小學發(fā)展情況進行了初步的了解,得知農村小學的發(fā)展狀況并不是很好,由于2003年國家開始逐步的實施將農村小學等學校進行按點撤并,導致了農村的有些小學被迫停止教學,把那學原來致力于教學的學校改用為村上的黨員支部或者是村上領導的辦公處所這不僅造成了當地村民子女上學不方便,而且致使農村的小學生要去較遠的鎮(zhèn)子上去上學,并且還有一些年紀尚小的小孩子因為村子附近沒有幼兒園所以都會被迫要去鎮(zhèn)子上就讀,這也無形中給孩子和家長帶來了一些壓力。最后在本村的學校僅僅留有一二年級的學生繼續(xù)在這里上學。
在2012年國家針對這些政策的弊端又出臺了一項政策,一項叫作“停盲目撤并農村學!钡恼,雖然說這樣的改變使農村(鎮(zhèn)區(qū)+鄉(xiāng)村)的教學點數量有所回升,由2011年的66602個增加到68984個,增加了2382個,但是一年間鄉(xiāng)村小學又減少了14037所,而鎮(zhèn)區(qū)則增加了1454所。農村小學寄宿生比例也由2010年的10.58%增加到2012年的13.13%。鄉(xiāng)村的小學數量減少,這不僅僅會導致農村教育的發(fā)展不能很好的進行,也會導致國家教育的失衡,這也正如國家經濟發(fā)展一樣,城鄉(xiāng)的比例的各種方面不斷的被拉大。也會為城鎮(zhèn)的發(fā)展帶來諸多的不便。
(2)了解當今在當今社會的發(fā)展趨勢下農村教育的處境就我國當前的農村教育的整體現狀來看基本還算是處于相對落后的狀態(tài),國家在教育方面的投入不足、學校的硬件設備相對比較落后、師資隊伍整體素質不高等等矛盾問題依然較為突出;教學方式和手段單一,填鴨式的現象還普遍存在的尤其是農村教育;所以說農村中小學教師專業(yè)化的整體狀況令人十分擔憂,如果說國家的基礎教育現狀與國家未來的發(fā)展總體不相適應。那么國家的發(fā)展又該如果進行?在我看來我覺得應該改變傳統的評價方式,現在不少學校的評價還是比較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就像我們的小學升初中,中考和高中,似乎永遠都是學生的“一考定終身”,這樣的結論也給學生中帶來了壓力。不少學校領導眼里,不管白貓黑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所以在他們的觀念里:學生只要是成績好,就一好百好;只要教出的班級成績好,就是好老師。相反的是,其實他們都忽視了教育的重要功能。
農村教育調查報告3
一、引言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所必須面臨的一項重大歷史任務,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新中國成立半個世紀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國家相繼作出了《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等一系列法律和法規(guī),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促使我國農村義務教育事業(yè)長足發(fā)展,為農村培養(yǎng)了一大批有文化的勞動者。自從提出了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上提出了“建設新農村”的口號后,國家就在農村這一塊實行了一系列的支農惠農政策,努力促進農村的和諧發(fā)展。在新農村建設中探索更好的道路,貢獻自我的力量是我們的職責。
三農問題,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大問題,沒有農村廣大地區(qū)的現代化,也就不可能實現整個國家的現代化。在農村普及就能義務教育,關系到廣大農村中小學健康成長的基礎,關系到億萬農民素質的提高,關系到整個農業(yè),農村的發(fā)展。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實現了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的歷史性任務,應當說這是很了不起的成就。可是,義務教育尤其是農村義務教育還面臨著很多的困難。
毋庸諱言,作為實現"兩基"目標"重中之重"的農村教育是不容樂觀。很多典型調查證明,農村學生的實際輟學率比上述國家統計數字高得多。這種狀況與《中國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綱要》規(guī)定的到xx年全國農村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標準,初等教育和初級中等教育的輟學率、完成率,分別控制在1%和3%左右,尚有必須差距。此外,一些交通不便、書籍報刊難以到達的邊遠山區(qū),小學、初中甚至高中生因為無書報閱讀,逐漸又變?yōu)樾碌奈拿せ虬胛拿ぁ?/p>
科教興國是中國的基本國策,沒有農業(yè)、農村的現代化,國家的現代化就是一句空話,而實現農業(yè)、農村現代化的關鍵在科技,基礎是教育。任何一個取消絕對平均主義政策的社會,人口素質的差異都將直接導致效率的差異,進而導致收入結果的差異。
為進一步促進《義務教育法》在大塘鎮(zhèn)的貫徹實施,為了更好的了解韶關市大塘鎮(zhèn)農村義務教育情景,作為在校的大學生我們進取響應校團委組織的2011年大學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衛(wèi)生“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促進農村兩個禮貌建設的發(fā)展。今年暑假根據學院安排與大塘鎮(zhèn)政府的協助下,基于對家鄉(xiāng)的熱愛,懷著期望家鄉(xiāng)辛勤勞作的人們過上完美生活的愿望,于2011年7月份對我市大塘鎮(zhèn)貫徹實施《義務教育法》情景進行為期三天的專題調研。我們期望以次促進家鄉(xiāng)的教育事業(yè)的良好發(fā)展,推動家鄉(xiāng)的全面小康社會建設。
二、項目設計與運作
、表椖拷M成人員
區(qū)順鉆、陳熙慧、劉杏梅、李濤
、舱{查方式
我們選擇了問卷式與訪談式相結合的調查方式,問卷式調查用于收集標準化的定量資料,訪談式調查用于收集非標準化的無結構的定性資料,兩種方式相互補充,相互驗證,以克服單一方法的局限性,使我們的調查活動從深度和廣度兩個方面得以體現。
、艈柧硎秸{查
調查問卷共發(fā)放30份
問卷調查中問卷設計是最為重要的工作環(huán)節(jié)。我們將問卷資料按這樣的順序排列:被調查者家庭和個人基本情景,被調查者所在學;厩榫,被調查者學習心理及學習行為。
、圃L談式調查
問卷式調查法固然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對統計數字的量化分析,保證了它的廣泛性、客觀性,但也有所局限。例如,有些被調查者很有想法、有觀點,在調查問卷中難以體現出來,而這些想法、觀點對于我們的分析具有重要價值;有的調查資料很難經過問卷得到答案,異常是有關心理動機、認知度、價值觀等深層次的資料,機械的問卷形式和簡單概括的選項回答的問題,限制了我們得到豐富的、個性化的信息,彌補單線用問卷式調查的不足。以往的調查員經過寫調查員手記將一些認為有價值的談話記錄下來。本次調查我們采用訪談法,正式想經過這種應對面的交談的方式,配合調查問卷,力爭從廣度和深度兩個方面,探詢武漢市黃陂區(qū)部分鄉(xiāng)村義務教育現狀。
在訪談人群選擇上,我們以教育主體中心,主要對學校教師進行了訪談。
3、調查地點
本次調查活動是在韶關市大塘針的大塘中學展開的。為了進一步獲得真實數據,我們還派組員前往韶關市馬壩鎮(zhèn)教育局了解學校情景。
三、實踐活動的有關情景報告
1、基本情景
大塘中學現有理解義務教育在校生xx人,住宿生800人,教師80人,其中80%以上大專學歷,10多名本科學歷。xx年,全鎮(zhèn)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為100%,九年義務教育完成率99.7%。近年來,縣政府高度重視義務教育工作,認真貫徹實施《義務教育法》,在加強組織領導、加大投入力度、完善經費保障機制、推進城鄉(xiāng)均衡發(fā)展、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升素質教育水平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h政府進取貫徹教育方針,更新教育理念,實施素質教育。一是加強和改善學校的德育工作,圍繞愛國主義、誠信教育等主題,增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二是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yè)負擔,組織開展各種興趣小組活動,注重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本事、創(chuàng)新本事和實踐本事。三是改革教育教學評價機制和考試招生制度,進取探索公開公正公平的學業(yè)考試、推薦選拔與綜合素質評價相結合的招生考試制度改革,全面推進新課程改革,使素質教育的導向地位更為突顯。
(二)加強師資建設,教師隊伍整體水平明顯提高。教育發(fā)展,教師為本。近年來,縣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不斷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一是改革教師調配制度。對畢業(yè)生分配、教師進城等實行按需考錄,把好教師進口關。二是加強教師職業(yè)道德建設,經過實施“青藍工程”、“名師名校長工程”和“教師素質提升工程”,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三是加強教師職業(yè)培訓,隨著教材的改革,政府部門也對教師進行相應的培訓上崗,使教師適應教材與社會形式的發(fā)展。
(三)學生學習環(huán)境有所提高,學校近幾年新建宿舍、實驗樓與綜合樓,這都使學生的學習環(huán)境有所改善,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到政策給他們帶來的一系列好處。
(四)社會、政府、學校都給予學生莫大的幫忙,在學校內設立助學金,幫忙貧困生完成學業(yè),對于輟學的學生,教師也會其家長行進勸解,作思想工作。使學校切實落實學生們的義務教育。
2、存在的主要問題
大塘中學義務教育事業(yè)發(fā)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離人民群眾對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需求還有較大差距,面臨著許多困難,存在著以下幾個主要問題。
(一)城鄉(xiāng)義務教育發(fā)展不夠均衡。近年來,各級政府致力于改善農村辦學條件,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城鄉(xiāng)教育均衡發(fā)展的趨勢日益明朗,但差距依舊較大。一是教學設施不均衡。城鄉(xiāng)學校在硬件設施建設、現代教學設備等方面存在較大差距。二是師資配備不均衡。名師名校長多集中在城區(qū)學校,農村學校比較缺乏。三是生源配置不均衡。城區(qū)學校班額過大,“消化不了”,而農村學校班額偏小,部分村小還存在“復式教學”現象。
(二)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水平仍然較低。各級政府不斷加大義務教育經費保障力度,但教育經費供給與需求之間的矛盾依舊突出。一是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不足,如學校生物園,只能供學生觀看而沒太大實質用途,操場過于簡陋,在黃土平地上用簡單的用粉筆勾出跑道,等等。二是現代教學設備嚴重缺乏。三是公用經費和培訓經費緊張。部分農村中小學辦學規(guī)模小,學生數少,生均公用經費難以維持學校正常運轉。由于教師培訓經費沒有列入財政預算,學校普遍缺乏教師培訓經費。
(三)學校周邊環(huán)境仍然存在隱患。據了解,在大塘中學附近有一間生產碳酸鈣的廠,在工廠開工時時常會產生些粉末狀的顆粒,這對學生與教師的健康都造成必須的危險。
四、幾點提議
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是最大的民生工程。為了進一步推進《義務教育法》的貫徹實施,不斷提升教育現代化水平,全面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特提出如下提議:
(一)進一步加大《義務教育法》宣傳力度,依法推進義務教育工作?h政府要進一步加大對《義務教育法》的宣傳力度,各級干部不僅僅要學法知法,還要學深學透,充分把握義務教育的強制性、公益性、公平性等特點,用法律規(guī)范辦學行為,自覺履行工作職責,進一步強化政府對義務教育的保障職責和依法治教意識,真正把教育事業(yè)擺在優(yōu)先發(fā)展的戰(zhàn)略地位,構成全社會關心、支持義務教育發(fā)展的良好氛圍。
(二)進一步加大經費投入力度,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義務教育實行國務院領導,省政府統籌規(guī)劃實施,縣政府為主管理的體制,所以縣政府要切實負起管理職責。根據義務教育經費投入精神,一要進取包裝項目爭取省撥資金,進取爭取省財政一般性轉移支付規(guī)模,確保學生人均公用經費到達市定基本標準(小學、初中分別不低于500元和800元),滿足教育教學基本需要;縣政府用于實施義務教育財政撥款的增長比例應當高于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加比例。二要加大現代化教學設備投入力度。要從過去重點保障硬件設施建設轉入現代化教學設備的投入上來,不斷加強學校信息化和教學現代化建設。四要適當向農村傾斜經費。縣政府編制預算,應向農村學校和薄弱學校傾斜,特殊教育學校生均公用經費標準應當高于普通學校。
(三)進一步整合和優(yōu)化教育資源,促進城鄉(xiāng)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是教育公平的本質要求,是構建和諧社會的一項基礎性工作。縣政府應當合理配置教育資源,改善薄弱學校的辦學條件。一要重視義務教育發(fā)展規(guī)劃編制,合理布局校網,確保教育設施建設與居住人口和經濟社會發(fā)展相協調。二要提高鄉(xiāng)鎮(zhèn)學校辦學水平,經過政策傾斜、城鄉(xiāng)學校結對幫扶等措施,加快農村學校標準化建設,努力使每個鄉(xiāng)鎮(zhèn)都有一所貼合當地實際的示范性學校。三要關注弱勢群體受教育問題?h政府要研究解決民工子女享受免費義務教育問題,進一步改善民工子女就學環(huán)境;要按有關文件精神解決特教學生護理費問題;要建立健全留守兒童寄宿的各項管理制度,妥善解決留守兒童的教育和生活問題。四要成立教育督導機構,對義務教育工作執(zhí)行法律法規(guī)情景、教育教學質量以及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狀況等進行督導,督導報告要向社會公布。
(四)進一步建立健全激勵機制,切實加強教師隊伍建設!读x務教育法》規(guī)定,縣政府應當加強教師培養(yǎng)工作,采取措施發(fā)展教師教育,制定教師培訓規(guī)劃,積極組織校長、教師的培訓和流動。
(五)進一步更新教育理念,提升素質教育水平。推進素質教育是提高義務教育質量和水平的關鍵和必然要求?h政府要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為學校開展素質教育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同時要督促教育主管部門進一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更新教育理念,創(chuàng)新教育模式,探索教育規(guī)律,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本事為重點,努力構筑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教育教學機制和平臺,提升素質教育水平,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五、回首實踐效果,細心體會收獲
雖然這次調研時間短暫,但我們認真落實學校關于社會實踐的要求和規(guī)定,努力開展各項工作。為每次準備要進行的活動就進行計劃。此次時間給我們帶來的很大的影響,它使我們走出學校,走出課堂,走向社會,走上了與實踐相結合的道路,到社會的大課堂上去經受風雨,見識世面,增長才干,以實際行動去實踐。社會實踐雖然比較辛苦,是慶幸還是依戀回想起來,才發(fā)覺,原先乏味中充滿著期望,苦澀中流露出甘甜。學校里學生們純真、可愛的笑臉給我們留下了完美的回憶。
經過本次社會實踐活動,一方面,我們鍛煉了自我的本事,在實踐中成長;另一方面,我們服務當地百姓,造福當地人民;更重要的是我們獲得了在課本里與學校內學不到的知識。但在實踐過程中,我們也表現出了經驗不足,認識問題不夠全面等問題,使我們回到學校后更加要珍惜在校學習的時光,努力掌握更多的知識,并不斷深入到實踐中,檢驗自我的知識,鍛煉自我的本事,為今后更好地服務于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我們將在不斷的學習與實踐中,站在一個新的起點,以我們所擁有的理論知識和拼搏精神,去展示新世紀大學生開拓創(chuàng)新、不斷進取的風采。這一次社會實踐活動將牢記在我們的腦海里,它讓我們理解了很多有關人生的價值和意義。
農村教育調查報告4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fā)展,城鄉(xiāng)教育發(fā)展極不平衡。農村教育明顯落后于城市教育。我國農村有著9億人口,其教育的發(fā)展直接關系到農村經濟的發(fā)展和整個國家的提高。為了了解當前農村教育現狀,四川農業(yè)大學文法學院的同學深入大邑縣金星鄉(xiāng),進行了實地調查。調查以問卷和訪談的形式進行,并得出如下調查結論。
一、調查中農村教育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農村經濟比較落后,教育與城市相比有著較大差距
農村的經濟發(fā)展相對緩慢,農村財政比較緊張,各種經費異常是教育經費是嚴重的不足,從而導致農村學校的可持續(xù)發(fā)展難以實現。農村學校的環(huán)境相當艱難,農村學校教學和辦公環(huán)境、教學儀器、試驗設備、圖書資料與城市學校相比有著天壤之別。就拿英語來說,城市學校的英語教育遠遠強于農村,很多農村小學的孩子根本沒有上過英語課,這就在起點上落后于城市。
2、農村師資力量不夠
農村教師的工資待遇普遍偏低,很多師范學校畢業(yè)的人不愿意到農村教書,農村教師素質明顯低于城市,加之人事制度和管理制度限制著農村師資力量的調整。農村學校有相當一部分教師是民辦轉公辦或村聘教師,學歷不合格,沒有經過正規(guī)的師范教育。憑經驗施教,觀念落后、教法陳舊。加之學校給教師供給外出學習培訓、交流的機會少,多數教師不能進行教育科研和教學改革。教師隊伍年齡結構不合理。教師隊伍整體存在著年齡偏大、知識結構老化、缺乏創(chuàng)新意識等問題。應對新形勢下的素質教育,應對新課程改革,他們往往顯得力不從心。
3、農村家庭因素影響子女教育問題
首先在于農村,家庭條件本來就有限,他們的父母文化水平也不高,僅有學校在教育著孩子們,一回到家中就是無人管教了,孩子們只在學校里學習而到了家中基本上就是玩了,這樣一來就影響了孩子們的學習成績。
同時也受傳統愚昧的影響家長們都認為讀書無用而排斥教育,一些貧困地區(qū)地理位置僻遠,與外界社會聯系甚少,世代相傳的生活方式和風俗習慣依然盛行。不少人思想觀念陳腐,認為孩子在家勞動是天經地義的事,而送孩子去上學是一大損失;而又受市場經濟的影響,在大學生就業(yè)整體不樂觀的大背景下,那些背負著很大債務學習的農村孩子,一旦畢業(yè)就無法找到一個適宜的工作,相對而言對于他們較高的教育風險投資就得不到回報。而農村教育的出口又被堵死或不暢,即升入高一級學校的出口有限職業(yè)教育極不發(fā)達,導致學了知識在農村基本沒有什么用處,使得農村“讀書無用”重新回潮,尤其是那些家庭比較困難而成績又不好的孩子,受家庭財力的制約對教育的需求也很微弱,很少孩子連小學都沒有畢業(yè)。
其次,由于受市場經濟發(fā)展的不平衡,很多的農民涌進城市務工,成為我們所說的“農民工”。于是并出現了很多的“留守生”和“代理家長”。由于子女和家長長期的分離,在生活、學習等方面都受到影響,尤其是親情缺失和隔代教育,使得留守子女的這一群體存在著巨大的心理創(chuàng)傷,性格也變得較為孤僻,學習成績下降。
隔代撫養(yǎng)有一個最大的缺點是:老人力不從心。這主要在于上一代的文化程度普遍較低,并且年老多病,通常都不能有效輔導孩子的功課。還有就是老年人往往更容易縱容、溺愛孩子,管教不嚴,這使得孩子不良學習和行為習慣較為突出;再加上與長輩的溝通不足,使得老年人不易了解孩子的內心思想,不易察覺孩子的不良思想苗頭,難以盡到對孩子的教育管理,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綜合素質的養(yǎng)成和提高。
其次,就是學校和家長的溝通,這使教育嚴重的脫節(jié)。由于家長外出打工,學校不能與家長溝通,甚至學生的作業(yè)都沒有家長簽字,不了解學生動態(tài),缺乏互動,不利于共同教育培養(yǎng)下一代。也導致學生不愛參加學校組織的文體活動,也很少主動回答教師提問,他們的性格內向,社交意識和本事較弱。在學習、生活中遇到困難時,不愿與教師交流、溝通;由于缺少家庭的約束,很多孩子學習成績不好,厭學、逃學、甚至綴學,學生們的學習成績也普遍偏低。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這些學生也就成為了犯罪和受侵害的高危群體了。在缺乏約束下,學生易養(yǎng)成自由散漫的習氣,時間觀念差,愛遲到、曠課,喜歡進網吧和游戲廳。父母的行為也對子女造成了不良的影響,一些農民進城務工后改變了職業(yè)和生活方式,從而價值觀發(fā)生了變化,在對金錢、家庭的態(tài)度上畸變,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成長。
二、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
1、農村經濟發(fā)展落后是農村義務教育問題出現的根本原因
中國這幾十年的發(fā)展,在某種程度上說,是以犧牲農業(yè)和農民的利益為代價的。長期以來工農業(yè)之間的“剪刀叉”嚴重制約了農村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成為影響農業(yè)效益和農民富裕的主要制度性因素。由于農業(yè)發(fā)展緩慢,農民社會地位低下,農村教育自然也處于弱勢的地位。
實行市場經濟以來,稍微有頭腦和本事的農民又都去打工,農村基本上是老弱病殘和文化素質不高的村民留下來,這樣的結果只能是導致農村積貧積弱的惡性循環(huán)。雖然打工者能夠賺些錢回到農村來補貼,可是他們給城市所作的貢獻更大,進一步拉大了工農業(yè)之間的差距。農村的發(fā)展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和政策扶持的力度。發(fā)達國家一般是在工業(yè)化10年左右就已經開始反哺農業(yè),我國已經進行了20多年,反哺農業(yè)已經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當然國家這幾年對于“三農”的問題已經開始高度重視了。
2、農村教育目標錯位,升學教育、離農教育占據了主導地位
現行農村教育的最大問題,是教育目標的錯位。長期以來,農村教育“克隆”城市普通教育的模式,這與農村的實際情景相距甚遠,在國家實行高校全國統一招生考試制度下,由于在學校硬件、師資水平和資訊等方面的天然劣勢,農村大學入學率,僅有城市學生的十幾分之一乃至幾十分之一。絕大多數的農村學生,苦讀九年只能回鄉(xiāng)務農,因為缺乏生活技能,進城打工沒門,搞二三產業(yè)無路,只好在家里閑著。畢業(yè)后的農村青年不能很快融入當地的經濟活動,造成農村勞動力的巨大浪費和盲目流動。
同時教育支出是農民最大的負擔,很多家庭為此負債累累,陷入惡性循環(huán)。農村教育的辦學方向不改變,這一現狀也很難改變。但農村職業(yè)學校和繼續(xù)教育受體制和農村產業(yè)化還不發(fā)達等多重條件的影響,還沒有發(fā)展起來,導致“有校無生”的狀況。
三、促進農村教育發(fā)展的幾點提議
1、促進農村經濟發(fā)展是解決農村義務教育的關鍵
解決農村義務教育的關鍵是要發(fā)展經濟。政府要轉變解決農民、農村問題的指導思想,制定各項有利于農村經濟和社會全面發(fā)展的制度,讓農民有其利、有其權、有其教。要廢除一切與民奪利的政策,建立支持和保護農民、農業(yè)的法律政策體系,經過補農、助農、護農,讓農民擁有財富,享受不斷提高的現代物質文化生活,堅持發(fā)展經濟的活力。要提高農村的社會地位,這既要清除來自社會的障礙,又要清除農民自身的障礙,培養(yǎng)農民維權、用權的權力觀。要提高農民自身素質,增強農民自身發(fā)展經濟的本事。要改革城鄉(xiāng)失衡的教育制度,教育投入要向農村有所傾斜。
2、深化農村教育改革是推動農村教育發(fā)展的強大動力
深化農村教育改革,是推動農村教育發(fā)展的強大動力,它與農村經濟發(fā)展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總理提出了深化農村教育改革的途徑:
一要推進教學改革。農村中小學在實現國家規(guī)定的基礎教育基本要求時,要緊密聯系農村實際,突出農村特色。職業(yè)教育以就業(yè)為導向,成人教育以農民技能培訓為重點,兩者都要實行多樣、靈活、開放的辦學模式和培訓方式,切實培養(yǎng)能真正服務于農村的各類人才,促進農業(yè)增效、農民增收,推動農村富余勞動力向二、三產業(yè)轉移。要充分利用現代遠程教育手段,促進城鄉(xiāng)優(yōu)質教育資源共享;
二要推進辦學體制改革。在我國廣大農村,教育資源不足同農民群眾教育需求日益增長的矛盾越來越突出,并將長期存在。各級政府要加大投入,進取發(fā)展公辦教育,同時要鼓勵和吸引社會力量參與農村辦學。辦好農村義務教育,是各級政府義不容辭的職責;農村高中階段教育和幼兒教育,以政府投入為主、多渠道籌措資金,努力構成公辦學校和民辦學校共同發(fā)展的多元辦學格局。
三要推進農村中小學人事制度改革。辦好農村學校,關鍵是要有好校長、好教師。要采取有效政策措施,吸引優(yōu)秀人才到西部任教,鼓勵城鎮(zhèn)教師到鄉(xiāng)村任教,經過定向招生等方式培養(yǎng)鄉(xiāng)村教師,切實解決“老少邊窮”地區(qū)鄉(xiāng)村學校缺少合格教師和骨干教師不穩(wěn)定的問題。四是推進“農科教結合”和“三教統籌”的綜合改革。要進一步建立和完善農業(yè)、科技、教育等部門的合作機制,有效統籌基礎教育、職業(yè)教育和成人教育的資源,構建相互溝通、協調發(fā)展的農村教育培訓網絡和科技推廣網絡。要徹底轉變鄙薄職業(yè)教育的傳統觀念,使農村職業(yè)教育在今后幾年有一個較大發(fā)展。
3、要建立部分城市教育資源為農村服務的體制
在很多場合強調了城市教育資源要為農村服務的問題。目前農村經濟還不發(fā)達,尤其是中西部地區(qū),所以還沒有出現象沿海和國外高度重視農村教育的情景。在這樣的條件下,需要政府加以政策的引導,需要先發(fā)展起來的城市教育資源來帶動農村的發(fā)展。
各級政府要充分發(fā)揮城市教育資源的優(yōu)勢,更進取、更有效地為農村和農民供給服務,異常是要向他們培養(yǎng)輸送合格教師。要擴大城市各類職業(yè)學校面向農村的招生,開展進城務工農民的職業(yè)技能培訓。必須要讓進城務工農民的子女有書讀、有學上,和城里孩子同在藍天下共同成長提高。發(fā)達地區(qū)城市應進一步做好對貧困地區(qū)教育的對口支援工作。
要廣泛動員高校和科研所參與。對于農村的扶貧不能局限于項目和基礎設施的建設,要逐漸轉移到知識和技術的扶貧上來,由高校出技術,由農民出勞力,資金由幾方共同投資解決,城市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經過參與農村教育改革,發(fā)揮自我的優(yōu)勢,使自我的科研成果盡快轉化為生產力,促進農村的現代化。同時高校要經過培養(yǎng)農村職業(yè)技術人員,經過農村職業(yè)學校逐漸構成規(guī)模和效益,把農村職業(yè)教育辦起來,使得當地農民能夠就在當地打工,促使當地企業(yè)和產業(yè)的發(fā)展。
要建立為農村經濟和教育發(fā)展服務的科研體制,如建立農村教育研究所、農村科技推廣培訓中心、農村教育學院等。借鑒美國、日本、德國、韓國重視職業(yè)教育、繼續(xù)教育和農村教育的經驗,加強對農村發(fā)展的政策、科技、信息等各方面的理論研究。
以上是我們根據實踐調查和查找資料得出的一些提議,期望對于當前農村教育的發(fā)展有所幫忙。
農村教育調查報告5
在今年的暑假我參與了我市遵義師范學院組織的以“勇擔強國使命共建和諧家園”為主題的暑期“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其間,我們深入遵義市道真縣棕坪鄉(xiāng)進行了為期15天的社會實踐,活動的主要資料有:支教掃盲、文化宣傳、法律普及、義務勞動、開展農技知識培訓、社會調查、濟困助學、走訪老黨員和重走長征路等。其中,我重點參與了義務支教和社會調查兩項。
此次活動使我們當代大學生能夠深入農村,了解農業(yè)生產,近距離和農民接觸,了解當下農民的生活現狀。對中國部分地區(qū)的農村、農業(yè)、農民問題有了整體的感性認識,得到了寶貴的第一手資料。同時,經過此次活動,也使我們當代大學生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鍛煉了本事,磨礪了意志。對繼承和發(fā)揚“五四”愛國、提高、xx、科學的光榮傳統,把愛國熱情和成長成才的強烈愿望轉化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實際行動具有重要意義。
此次活動以支教為主,故所得成果也是與教育有關,F將活動成果匯報如下:
此次“三下鄉(xiāng)”活動重點針對棕坪鄉(xiāng)的小學、初中學生進行假期補課。授課資料以中學階段的主科為主,兼辦有興趣特長班。我在這當中擔任七年級和九年級的數學教師,支教為期十天,共授課21課時,教授學生一百余人。其間利用休息時間,對部分學生進行了家訪。經過當堂授課、家訪以及同當地學校領導座談,對農村的教育狀況有了大略的認識,并為之作了相應的整理和思考,從而得出了一些初步分析結論和提議。
1、存在的的問題:
經過這么多年的新農村建設,且加上近來大搞農村寄宿制學校工程,就目前而言,農村教育的基礎設施建設已日趨完善,供水供電不成問題,教室教具給配充足(比如也能實現多媒體教學),學生食宿很有保障。所以,此刻限制農村教育發(fā)展的瓶頸已不再是硬件設備跟不上的問題,而是出此刻軟件上。具體而言,教師隊伍的數量和質量在這種鄉(xiāng)鎮(zhèn)中學是嚴重不足的。首先是優(yōu)秀教師不愿意進來,再者是進來了留不住。這是農村教育長期緩慢發(fā)的展的關鍵因素。
其次,教育往往是雙向的,一方面需要學校的管理,但家庭的管理會起更大的作用。但就調查下來的結果來看,家庭這一塊基本上沒能對學生的教育作多大的貢獻。其中的原因有兩方面,一是家長大多是農民,平時忙于生計,無暇顧及子女教育。如果是留守兒童則祖父母輩就更沒有閑暇也無精力對其進行教育和管理。另一方面,家長大多文化水平不高,對于此刻子女所學的課程,基本上是沒有本事進行專業(yè)的指導的,所謂心有余而力不足。
在采訪過程中了解到,多數農村學生并不一樣城市的學生一樣用很多的課余時間來學習,相反,農村的學生自律本事普遍不強,這主要是觀念差異所致。所以談及如何提高成績這個問題上,學生和家長由切身體會而得出統一的結論是,教師嚴則成績高,反之則低。這也合乎眼下應試教育的規(guī)律,這種教育體制下,并不要求學生有多么高的自主發(fā)揮,而是看誰肯下功夫,肯花時間,只要拼命做、背,就會成效顯著。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應試教育在維系城鄉(xiāng)升學公平上還是起了相當大的作用。當然,農村學生的基礎不牢固早已是路人皆知的,但經過調查下來的情景來看,基礎不厚可是是疥癬之疾,勁頭不足才是心腹大患。因為基礎不足尚能夠亡羊補牢,勁頭喪失、銳氣大減則是釜底抽薪。以往想當然地以為農村的生活條件大不如城市,人言:困于心,橫于慮,而后作。農村的孩子為改善改變這種狀況而奮發(fā)讀書。但實際考察下來與夢想大相徑庭。具體是何種原因造成今日之農村學生思想之貧大于物質之貧尚待查明;蛟S是今日農村的物質生活相對提高,也或許是電視網絡的輿論作用。總之,擺在眼前的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此外,地方保護主義也是阻礙農村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一支力量。據了解,當地的初中學生一般不會在中考時填報遵義市的重點中學,其原因并不是沒人有那個實力,而是填本縣以外的高中,萬一落榜,即便是上了本縣高中的分數線也不必須能上該中學。所以多數的學生為求穩(wěn)妥不得不填報本縣的一般高中。學生水平有限固然是事實,但當地教育部門為維護自我的利益不鼓勵也就算了,還如此設置障礙對學生就太了。升學管道不暢通,也是一個棘手的問題。
2、針對上述問題,結合地方特色和整體優(yōu)勢,提出以下改善意見:
首先是在學生方面,雖然大多學生基礎薄弱且學習進取性不高,但其資質還是相當不錯的。山村雖然物質條件不甚豐裕,但基本的能保證青少年健康發(fā)育成長的物質所需還是有的。學生大多淳樸可愛,反應敏捷,可塑性強。所以,基于這個還算不錯的客觀條件,只要教師在學生身上多花心思,嚴格要求,并且善于引導,進取鼓勵,學生的學習成績是能夠也是必須能夠提高的。
另外,在支教過程中,我們也發(fā)現有不少專業(yè)知識強,敬業(yè)程度高的優(yōu)秀教師。不光如此,也有教師放棄了外調升遷的大好機會,甘愿扎根留在這窮鄉(xiāng)僻壤,十幾年如一日,從未止息。對于此種難得的教學資源,當地教育部門,當地政府應當加大扶持,重點關照。對這類安心扎根農村的教師一方面提高待遇,另一方面可遣至外地進行培訓,促成其更好地為本地教育事業(yè)服務。
然而以上兩點所能解決問題的范圍和程度畢竟有限,這個長期構成的差距必然要用長效的機制才得以徹底解決。在這當中,唱主角的正是國家的相關政策傾向和重點幫扶。農村問題說到底是一個窮字,但核心并不是窮經濟,而在于窮知識、窮技術、窮觀念,歸根到底是窮人才。僅有想辦法讓無數的知識人才前赴后繼不斷地投身到中國的農村建設隊伍當中,這個問題才有可能從根本上得以解決。但目前就全國范圍的大學生就業(yè)去向來看,基本上沒有主動進取研究去到農村就業(yè)的。其中職責并不在于大學生,而是在于國家的政策性導引不夠。并沒有足夠的鼓勵來彌補其物質條件的匱乏所留下的空白,大學畢業(yè)生不愿意投身農村的建設也是在情理之中的。好在近年來我國對于這方面的重視程度和投入力度正在不斷地加強,相信隨著城市就業(yè)的飽和和相關政策措施的到位,將會不斷有大學生到農村去就業(yè)、生活,而城鄉(xiāng)教育的差距屆時將會逐漸縮小。
現總結如下,農村教育問題的成因是多樣的,其中最關鍵的因素是師資配備不足,留不住人才;最嚴峻的現狀是學生學習漸成不夠積極主動的氛圍。解決這一系列問題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在這期間能夠嘗試加強嚴看硬管式的應當教育的傳統方法,著重要給學生樹立起進取拼搏的意識。其根本的和實質性的改善則必須舉全國之力而為之,且要堅持下去。
農村教育調查報告6
就當今社會而言,中國教育問題是深受國家領導及各界人士的關注,它不僅關系著學生們的前途與未來,更關系著國家的發(fā)展與復興。但是,中國的教育還存在許許多多的問題,特別是在農村。為了做進一步了解,現就農村教育問題做了相關調查。
調查時間:
20xx年5月11日調查地點:調查對象:調查人:
調查方法:
抽樣問卷調查
調查分工:
問卷由xxx共同設計,小組討論確定;由小組三人在不同地點發(fā)放問卷;數據統計處理由小組三人共同完成,小組全體成員對結果進行討論,并由小組三人共同擬稿,經討論修改后成文。
本次調查共發(fā)放問卷(見附件)102份,回收100份,回收率98%。其中大一學生49份,大二學生53份;男生占72%,女生占28%;理工類學生占79%,文科類學生占21%;提及中國的教育問題,這不僅是國家領導的關心的問題,更是全國人民關心的問題。大學生作為當今比較普遍且文化素質較高的社會群體,其中也有不少來自農村的學生,大學生對農村教育現狀的了解能反映出一些社會問題。為此,我們在學校做了一個關于農村教育現狀的調查。
我們本次設計的調查問卷共有十九個問題,大致上可以分為以下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關于調查對象的情況;第二部分是調查對象對農村教育現狀的了解及他們農村教育現狀的看法與建議;第三部分是調查對象對農村教育奉獻的看法。對每個部分,我們將調查對象按來自農村與非農村分為兩類,選取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幾個問題進行總結分析,其后在對每個部分進行總結分析。
一、調查情況
(一)對農村教育現狀的了解
問題:你覺得對大多農村孩子來說,上學方便嗎?
a.學校離家近,很方便b.不太方便,要坐一段路的車
問題:你覺得鄉(xiāng)鎮(zhèn)學校硬件設施和校舍咋樣?
a.很好,硬件設施完備,校舍寬敞明亮
b.不是很好,硬件設施破舊,校舍陳舊
問題:一些農村學生升入城市中學后有些課程跟不上,比如就英語而言,大部分來自農村的學生就不如來自城市的學生,你認為主要原因是?
a.工作環(huán)境簡陋
b.經濟待遇較低
c.教師教學任務繁重
d.問題;
大部分城市學生的家長有精力和能力輔導他們功課,你覺得農村小孩的家長有精力和能力輔導他們功課嗎?
a.大部分家長有精力和能力輔導孩子功課
b.大部分家長有精力而無能力輔導孩子功課
c.少數家長有精力和能力輔導孩子功課
d.其他
總結:就上學條件問題,大多來自農村的同學認為上學很不方便,大部分農村學生的家離學校較遠,上學不僅要坐車,還要走很長的一段路。只有少部分學生離學校近。雖然非農村的同學不太了解農村,但大多非農村的同學認為農村學生上學不太方便。就校舍與學校設施設備問題,無論是農村的同學還是城里的同學都認為鄉(xiāng)鎮(zhèn)學校的校舍破舊,硬件設施不完善。
就農村學生課程跟不上問題,農村與非農村學生看法差不多,大部分同學認為鄉(xiāng)鎮(zhèn)中學的教學質量跟不上是影響農村學生升入城鎮(zhèn)中學后學習主要原因。就鄉(xiāng)鎮(zhèn)優(yōu)秀教師流失問題,無論農村還是非農村學生,大部分認為工作環(huán)境簡陋、經濟待遇較低等問題是大量鄉(xiāng)鎮(zhèn)優(yōu)秀教師流失嚴重的主要原因。就家長輔導問題,認為大部分家長有精力而無能力輔導孩子功課和少數家長有精力和能力輔導孩子功課占的比重相當。
農村教育調查報告7
調查時間:
20xx年8月15日到20xx年8月25日
調查地點:
河北省昌黎縣荒佃莊鎮(zhèn)
調查對象:
荒佃莊中心小學,周慶恩中學,昌黎縣第九中學調查目的:教育在我國現代化建設中有著不可動搖的重要地位,我們黨和政府也十分重視,最近又提出了要在20xx年之前把我國建設成為教育大國的計劃。我國是一個農業(yè)大國,農村人口較多。據統計:我國有80%的學生是在農村接受中小學教育的,這些學生的素質會影響到我國整體學生的素質,而農村的教育條件、教學水平等在總體上都低于城鎮(zhèn)學校,因此,農村的中小學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我的家鄉(xiāng)河北省昌黎縣荒佃莊鎮(zhèn)(村)與省內其他農村地區(qū)相比,經濟條件相對較好,地區(qū)的發(fā)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當地的教育狀況即人才狀況。為了了解家鄉(xiāng)中小學的教育狀況,暑假期間,我來到坐落于荒佃莊鎮(zhèn)的一所小學——荒佃莊中心小學、一所初級中學——周慶恩中學,以及一所高級中學——昌黎縣第九中學進行了實地調查,現將此次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農村中小學教育狀況
隨著九年義務教育實施,國家對農村中小學投資力度加大,農村中小學教育現狀比以前有所改善,農村中小學的整體面貌已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首先是在校舍上,基本上改為教學樓,寬敞明亮,為學生提供了更為優(yōu)良的學習環(huán)境;其次是教學的硬件設施上,擁有配套的全新桌椅,圖書、文體器材、各種教學儀器也有相應的配備;第三是在學校的師資隊伍有所壯大。但是,仍然存在不少問題,比如教育經費短缺,師資水平不高,應試教育制度依舊,學生自身素質低以及生源不斷流失等,情況令人擔憂。
。ㄒ唬┙逃涃M短缺、教育設施短缺老舊
國家投入到教育事業(yè)的經費,大部分還是用于城市重點學校的發(fā)展上,農村學校的教育經費很是不足。在調查過程中,這三所學校的校長們表示,由于資金不足,學校基礎設施情況不是十分樂觀。
1、雖然基本上都有相應的教學樓,但廁所也是一個不可忽略的問題。由于農村衛(wèi)生條件制約,廁所大部分置于樓外,且距離教學樓較遠,蹲位又很少(基本在十個左右),對全校那么多師生來說,上廁所也是一種困難。
2、體育設施總體不夠,最好的學校所有的也只是籃球架四副,乒乓球臺二張,單、雙杠幾幅而已,部分體育設施存在著安全隱患。而根據調查知,各學校操場也沒有綠化。
3、實驗設施較少,只有一到兩個實驗室;緵]有音樂教學設施。
4、雖然學校配置上了電腦和多媒體設備(每所學校有一到兩個多媒體教室),卻因無法滿足教師準備課件所需的資金而使那些電腦基本閑置,這和城市學校里每個教室配置多媒體設備,每位老師配置一臺電腦的水平相差甚遠。
5、圖書量為1000冊左右,大部分是一些較為破舊、久未更新的書刊、過期的雜志等。
。ǘ┙處煹臉I(yè)務水平不高,工作負擔重
1、師資水平低
都說一個好學校不能沒有好老師。而農村中小學的教師隊伍中,根本沒有所謂的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等優(yōu)秀教師,而剛畢業(yè)分配來的年輕老師,在鍛煉一兩年后馬上被較大的學校挖走,農村學校成為了新教師的“練兵場”。在這種情況下,面對目前的教育改革,老師們顯得力不從心。試想,這樣的一支隊伍承擔著培養(yǎng)新型人才的艱巨任務,談何容易,而為了緩解老師的壓力,學校不得不聘請代課教師,然而最終結果就是導致教學質量變得較差。
2、教師負擔重
在我們農村中小學中,多數教師依然是用“一支粉筆+一張嘴+一本書”的傳統方法來完成教學,而學生的“學法”仍是“聽、寫、讀、背、考”。這種原始落后的教學方式,不但不能適應當代教學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師生負擔,消耗了他們大量時間和精力,取得的卻是事倍功半的教學效果。
3、教師培訓落后
農村中小學教師仍是以“經驗型”、“辛苦型”為主,缺乏“研究型”、“創(chuàng)造型”的教師。新課程強調學科教學內容要具有開放性、交叉性、整合性、綜合性,教師傳統的專業(yè)知識儲備已經不能滿足實施新課程教學的需要,教師必須加強培訓、自學自研,不斷豐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由于學校學習資源的限制,教師外出培訓成果在校內得不到鞏固練習和及時消化理解,不能內化和深化,久而久之,出現培訓成果的流失。教師自學自研的落后嚴重影響了教師專業(yè)的發(fā)展和素質的提高。
。ㄈ┛陬^的素質教育,實質的應試教育
在所調查的三所學校的老師、學生中,有80%的人對當前的應試教育制度提出強烈不滿:學生要考得高,而老師更要教得出色,雙方壓力非常大!現行的素質教育只限于口頭上喊喊,而實際行動仍是應試教育。應試教育的思想以深深的禁錮著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行為,但家長和社會則過分看重于學生的成績和學校的教學結果,導致縣鎮(zhèn)教育部門對學校和老師們定指標、下任務,根據期末統考、會考的成績來對學校和老師進行考核,排名次,考得不好的學校的校長和老師會受到通報批評,影響獎金發(fā)放、評模,晉級等。
學生們每天不僅要完成應有的作業(yè),還得去死記硬背那些乏味的課本知識,這種情況下,學校就成了個“讀死書”的場所,學生的思維能力、觀察能力限于一個狹窄的范圍內,得不到充分的鍛煉,導致大部分人高分低能,無法適應社會的發(fā)展。
(四)學生自身素質低,生源不斷流失
在調查中我了解到,在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中存在著諸多因素影響農村教育的發(fā)展。農村孩子由于受地域條件的制約,普遍存在著接受學前教育很不規(guī)范的現象,絕大多數幼兒只接受一年的學前教育就進入小學,錯過了幼兒智力發(fā)展的最佳期,造成學生發(fā)展很不均衡。農村家庭教育的不到位導致學生較為任性,在學校里表現得自由散漫,不遵守學校的制度,不尊重老師;許多中小學生,迷戀于網吧,一些染上網癮的學生經常逃學,甚至夜不歸宿,長此以往只好退學回家。農村的優(yōu)秀學生都流失到城市重點中小學,在生源上,農村的學生要比較差些。
隨著人們收入水平提高,家庭條件較好的家長為了使孩子得到良好的教育,不惜花大價錢送孩子進城讀書,而家庭條件較差的家長也因看到上學沒有好出路,讓孩子初中畢業(yè)就回家勞動,更有甚者,小學便輟學回家。農村學校的生源嚴重流失,這給學校的教學帶來很大影響,制約其發(fā)展。
二、改變農村中小學教育現狀的策略
這次調查中,我主要了解了以上四個問題,就此,我提出以下的解決建議:
。ㄒ唬┍WC教育經費,改善辦學條件
每年國家在教育事業(yè)上的投入都相當可觀,但不難得知,這些資金中絕大多數被用在了城市重點學校的建設上,農村學校少之又少。所以為改變這種現象,各級教育部門應該成立專門機構,對資金的流向、用途進行專門監(jiān)督管理,堅決杜絕發(fā)放過程中的克扣、偏流現象,確保經費合理分配。同時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并且政策盡可能向薄弱、偏遠的農村中小學地區(qū)傾斜。定額、定時、定量地通過銀行將鄉(xiāng)村教育的經費劃撥給鄉(xiāng)鎮(zhèn)學校,這樣可避免教育經費在多個中間環(huán)節(jié)的截留現象,又可保證鄉(xiāng)村教育經費的穩(wěn)定性、均等性、可靠性。同時,購置必需的教育儀器設備和圖書資料,使村辦中小學辦學條件、管理水平、教育教學質量有明顯提高。只有這樣,農村的教育事業(yè)才會有資金的保障,才會慢慢發(fā)展起來!
。ǘp輕師生壓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老師應該盡力減輕學生的課業(yè)負擔,在最少的考試訓練下發(fā)揮學生的最大潛力。學校要開展形式多樣的德育課程,恢復音體美課程,使學生得到全面發(fā)展,不至于成為“書呆子”。讓學生的包袱減輕,老師的壓力減小,這樣才能更好的完成教與學的工作,為以后素質教育的實施鋪平道路。
只有教師隊伍強大了,學校的教學水平才能提高,農村的教育狀況才能改善。上級教育部門應統籌下級教師分配情況,對需要老師的學校及時補充,而且要確保他們在學校任職的時限,不能中途轉校。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應注重教師培訓的經常性,創(chuàng)造條件和機會使農村中小學教師能夠參加繼續(xù)教育。通過學習和培訓,掌握現代化教學手段,在知識的廣度和深度上不斷有所完善,從而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另一方面,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技能和教育責任感,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和素質教育的要求,不斷改進教學方法。
。ㄈ└陆逃^念,開展素質教育
素質教育是一種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梢允箤W生認識到具有真才實學、一技之長的重要意義,要求課堂教學更多地聯系生活實際和生產實踐,并自發(fā)地抵觸以考試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教學方式。保證音樂美術體育等課程的課時,重視課外活動的開展,拓寬學生的視野,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同時,也要注重提高農村教育管理者的素質教育管理水平。打破學校之間的嚴格界限,實行跨校兼課,體、音、美教師到不同學校授課,讓校校有歌聲、校校有球聲、校校有繪畫。激勵優(yōu)秀教師到薄弱學校任教。
。ㄋ模⿵膶W校本身去改變,解決生源問題
對于學生流失輟學嚴重的問題,學校必須改善自身的教學環(huán)境和教育成果,以好的成績讓學生家長信服。同時學校加強宣傳力度,對自己進行全方面的宣傳,和其他學校對比,講清利弊,使那些盲目擇校的家長們有更清楚的認識。對家庭條件差的學生,校方應盡力呼吁社會力量去幫助他們,老師應經常到學生家中走訪,對留守兒童、隔代撫養(yǎng)所產生的問題應進行相應的心理輔導,打消學生家長因缺錢讓孩子輟學的念頭。只有學校提高自身的實力,才能保住生源,使農村中小學更加健康發(fā)展!
三、本次調查的體會和感悟
鄧小平同志曾說過:“忽視教育的領導者,是缺乏遠見的不成熟的領導者,就領導不了現代化建設,各級領導要像抓好經濟工作那樣抓好教育工作”;A教育是面向未來的事業(yè),今天的學生到了將來就是建設現代化的中堅力量。不要“偏心”,抓好義務教育,尤其是農村義務教育刻不容緩!
感謝學校給了我一個了解農村中小學教育狀況機會,感謝家鄉(xiāng)中小學校的配合,我對家鄉(xiāng)農村中小學教育狀況有了一個深層次的了解,農村教育狀況不容樂觀,必須抓緊解決資金問題和提高教師隊伍的水平,這樣,其他問題才會迎刃而解,農村教育才會走上素質教育之路。
農村教育調查報告8
一、XX市義務教育發(fā)展現狀
(一)基本概況
我市現有義務教育學校208所,其中:小學168所(含教學點51個),初中40所(含九年一貫制學校6所,十二年一貫制學校4所,完全中學7所)。20XX—20XX學年度,全市小學師生比1:14·7,其中:城區(qū)小學師生比1:18·2,農村小學師生比1:12·7;全市初中師生比1:10·6,其中:城區(qū)初中師生比1:15·4,農村初中1:7·3。
。ǘ┌l(fā)展狀況
1、義務教育經費投入逐年增長。市委、市政府始終將教育擺在優(yōu)先發(fā)展戰(zhàn)略地位,認真落實“以縣為主”的義務教育管理體制,財政教育投入保持穩(wěn)定增長。20XX年,全市義務教育經費預算內撥款59438·1萬元,比20XX年53060·6萬元增長了12%,20XX年義務教育生均預算內教育事業(yè)費6878元,比20XX年5886元增長了16·9%。城鄉(xiāng)義務教育學校公用經費(農村小學585元/生、年,初中785元/生、年;城市小學384元/生、年,初中530元/生、年)按時足額撥付到位!皟擅庖谎a”范圍不斷擴大,城鄉(xiāng)義務教育學生同等享受免除學雜費、課本費。全市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全部享有生活補助并及時打卡發(fā)放到人。
2、義務教育辦學條件不斷改善。全市義務教育校安工程建設于20XX年基本結束,義務教育公辦學校的校舍,分別進行了加固或拆除新建,義務教育學校校舍安全有了切實保障。自20XX年起,我市計劃用5年左右時間,全面推進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從圖書(初中每生20冊,小學每生15冊)、多媒體教學設備(班班通)、中小學實驗室設備儀器及中小學教學器材(音樂、體育、美術、衛(wèi)生、數學、地理)等4個項目,對全市義務教育學校進行教育教學技術裝備。目前,已完成115所中小學裝備任務,完成率達73·72%,余下學校將于20XX年底前全部完成。
在不斷改善辦學條件,全面推進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的同時,多措并舉,著力加強優(yōu)質教育資源建設。結合城市發(fā)展建設,城區(qū)相繼新建了11所設施優(yōu)良、功能比較完善的標準化小學,6所初中實施了擴容和配套設施建設;結合新農村建設,全市12個鄉(xiāng)鎮(zhèn)所在地的中心小學,分別建設了集學習、健身、娛樂等多功能為一體的“鄉(xiāng)村少年宮”;結合義務教育標準化建設項目,在配齊配足常規(guī)教學設備、器材的前提下,努力加強中小學現代教育設施設備配置,“寬帶網絡校校通”和“優(yōu)質資源班班通”的普及率逐步提高,40所中小學更新了計算機教室,37所中小學的教室安裝了教學電子“白板”,全市義務教育優(yōu)質資源不斷擴大。
3、義務教育師資隊伍得到加強。認真貫徹落實《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強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按照新的標準,重新核定了全市中小學教師編制;建立教師正常補充機制,努力優(yōu)化教師結構。2011年以來,全市在師范類高校畢業(yè)生中,共招錄156名中小學教師,重點向農村義務教育缺科教師學校傾斜,使中小學開齊課程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緩解;充分發(fā)揮政策導向和激勵作用,鼓勵教師在農村中小學任教。
對在農村中小學工作的教師,分別給予每月70元、100元的崗位補貼,堅持教師職務評聘須有農村學校1年以上工作經歷,堅持城區(qū)補充教師從農村中小學公開選調;扎實開展師資培訓,提高師資隊伍整體素質。健全完善了市、鄉(xiāng)、校三級培訓網絡,XX市教師培訓基地通過了省級考評驗收。僅20XX—20XX學年度,各層次、各類別教師培訓達9000人次,中小學教師的綜合素質和業(yè)務能力進一步提升;推進學校結對合作,以強幫弱共同發(fā)展。
建立了城鄉(xiāng)間和跨區(qū)域中小學結對合作機制,城鄉(xiāng)學校結對合作數量進一步擴大,首批12所義務教育學校與廬陽區(qū)相應學校順利對接。結對學校圍繞教育理念、學校管理、教學實踐、學生活動、質量提升等方面,進行全面交流幫扶,不斷豐富學校內涵,提升辦學水平。加強中青年教師培養(yǎng),打造一支骨干教師隊伍。全市擁有省級以上各類稱號優(yōu)秀教師33人,市級學科帶頭人100人,骨干教師330人,師德先進個人12人。一支由優(yōu)秀教師、學科帶頭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師等組成的優(yōu)質教師隊伍已基本形成。
4、素質教育質量提升成效明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根本任務,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堅持德育為首的教育理念,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德育工作網絡初步形成,以愛國主義讀書教育、弘揚雷鋒精神、傳承中華優(yōu)秀文化等活動為載體的德育工作效果明顯。中小學體育、藝術教育進一步加強,青少年科技活動有效開展。僅20XX年,我市中小學在參加省及合肥市舉辦的各項競賽中,有近100項獲獎。烔煬中學的機器人足球參賽隊,榮獲省一等獎并代表我省參加全國比賽,獲得三等獎。人民路小學的書法選手,榮獲全國中小學生書法大賽二等獎;A教育課程改革深入推進,體育列入中考科目并得到加強,適應學生全面發(fā)展而富有個性成長的新課程體系基本形成。中招制度改革不斷深化,將省示范高中招生計劃的80%分解到全市初中學校,城區(qū)3所省級示范高中順利實行聯合招生,進一步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和素質教育深入實施。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必須清醒認識到我市義務教育與先進縣區(qū)相比,與新形勢下人民群眾對優(yōu)質教育的`期盼,還有相當差距。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ㄒ唬┲行W現有布局不夠合理
隨著城鎮(zhèn)化進程加快,XX市區(qū)規(guī)模不斷擴大,入住人口日益增多,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逐年增加,城區(qū)學齡人口不斷上升。同時,受此影響農村學齡人口下降。全市義務教育學,F有布局與適齡兒童少年就學不相適應問題比較突出。
1、主城區(qū)公辦初中布點不夠,容量不足,大班額嚴重。城區(qū)現有公辦初中8所,位于主城區(qū)6所,城鄉(xiāng)結合區(qū)2所。近年來,城區(qū)義務教育公辦學校就學人數逐年增加,2011至20XX年平均每年遞增4%,每年增加在校生約700人,其中:初中學校每年增加200人。20XX年,城區(qū)公辦初中在校生7564人。從學生分布情況看,主城區(qū)二、三、四、七中四所學校在校生6673人,占城區(qū)公辦初中在校生總數88·22%。就其規(guī)模容量而言,二、三、四、七中四所學校初中總規(guī)模為108個班,標準容量5400人,而實際在校生已超標準容量1273人,導致各校班學額都在58人以上,均超過了省定50人以下的班額標準,三中和七中甚至存在60人以上的過大班額問題。就主城區(qū)初中現有布局來說,城東區(qū)域僅有油泵廠學校且為單班規(guī)模、辦學條件又相對較差,已不能適應該區(qū)域適齡兒童少年上學需求。同時,隨著城東區(qū)域的建設發(fā)展,就學供需矛盾將更加突出。
2、農村小學布點多,生源少,教育資源分散。由于進城入住人口和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不斷增加,農村學齡人數逐年減少,2011至20XX年平均每年遞減4·6%,每年減少在校生約1500人(小學800人,初中700人)。農村中小學布局雖然作了不斷調整,但就目前現狀而言,布點多、生源少、教育資源分散的問題依然明顯,尤其在小學表現突出。20XX年,全市農村完全小學97所,小學教學點51個,僅完全小學數則占全市完全小學總數82·9%,而農村小學在校生22640人,卻只占全市小學在校生總數53·98%。
從農村小學學生分布情況看,全市17所鄉(xiāng)鎮(zhèn)中心小學在校生11771人,而另外80所村級完小和51個教學點的在校生只有10721人。據調查,在80所村級完小中,50名學生以下學校有18所;在51個小學教學點中,20名學生以下教學點有35個,其中10名學生以下的還有24個。這些規(guī)模過小的完全小學和教學點,不僅占有了相當的教育資源,也成了我市推進義務教育發(fā)展的瓶頸。
。ǘ┏青l(xiāng)間、校際間辦學條件差距仍然較大
一是城鄉(xiāng)間學校辦學條件差距較大。近年來,城區(qū)中小學辦學條件有了很大改善。20所小學有11所為新建的標準化小學,8所初中有6所實施了改造工程,具有良好辦學條件的中小學已達到了61%。農村中小學的辦學條件雖然也得到一定改善,但與省頒辦學標準要求,與主城區(qū)學校相比,依然落后。據統計,農村現有113所義務教育學校中,55所農村中小學教輔用房不足,須設置的實驗室、電腦室、圖書室、音樂室、美術室、語音室等沒有配齊,其中:38所學校僅有教室和辦公室,相應功能室嚴重缺失;所有學校運動場地沒有達到標準要求,相當一部分學校的運動場僅僅是一塊圈地,體育教學和學生健身運動難以正常開展;38個農村中小學食堂,有27個沒有達到標準要求,未能取得餐飲許可證。
二是區(qū)域內學校辦學條件差距較大。城區(qū)仍有11所義務教育公辦學校的辦學條件相對薄弱,尤其是油泵廠學校和亞父初中,僅有一幢教學樓,缺乏基本的配套設施。農村大多數村級完小在教學輔助用房、功能室配置,校園道路、運動場地等基礎設施方面也都相對較差,明顯落后于中心小學。
(三)義務教育學校教師結構失衡
目前,我市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教師隊伍主要存在結構性不合理。
一是學科教師結構不夠合理。表現在音樂、體育、美術、信息技術學科專任教師嚴重不足。據統計,全市義務教育階段音樂教師50人,體育教師157人,美術教師93人,信息技術教師19人。從這些教師任教學?矗饕性诔菂^(qū)中小學和部分鄉(xiāng)鎮(zhèn)中心學校。農村絕大多數學校缺乏音、體、美、信息技術等學科教師,開齊開足規(guī)定的課程難以有效落實。按照部頒課程計劃測算,須增配音樂教師73人、體育教師15人、美術教師38人、信息技術教師74人。
二是教師年齡結構不夠合理。據統計,全市初中、小學51歲以上的教師占義務教育階段教師總數的23·5%,而30歲以下的教師只占7·6%。農村中小學51歲以上的教師,大部分是七、八十年代教育規(guī)模擴張時吸收的民辦轉正教師,普遍存在教育觀念更新不夠、使用現代教育設備能力較差、教學質量相對較低等問題,也對教育創(chuàng)新、增強教育活力產生直接影響。
(四)義務教育信息化建設滯后
一是校園網絡連通不足。我市中小學寬帶網絡接入161所中小學,還有37所小學及教學點寬帶沒有接入,寬帶開通率只有80%;再根據省定標準,義務教育6—12班級的學校要配備1—2個計算機教室進行計算,我市義務教育學校計算機教室缺少近90間。
二是計算機數量生機比偏低。目前,我市計算機生機比為15·2:1,師機比為3·9:1,與省定生機比12:1,和師機比1:1標準相比,缺少學生用機1000臺,缺少教師用機2730臺。
三是信息化設施缺乏。我市現有學校廣播系統98套,監(jiān)控系統54套,對照省定基本標準,校園廣播系統缺48套,監(jiān)控系統缺92套。對于其他語音教室、課堂教學錄播系統、電子閱覽室、在線課堂教室、校園電視系統、一卡通系統和移動學習終端等選配標準我市基本沒有配備,缺口更大。
(五)教育教學目標管理缺位
一是教育主管部門自身指導、監(jiān)管缺乏精細。在義務教育改革和發(fā)展上,按照上級規(guī)定動作部署多,創(chuàng)新超前舉措少;在教育教學管理建設上,宏觀條款要求多,出臺細化辦法少;在中小學辦學行為規(guī)范監(jiān)管上,以文轉文、以會貫徹多,具體檢查督促督辦少。
二是一些學校辦學質量目標和競爭意識淡薄。一些學校校長辦學思想模糊,沒有清晰的辦學理念和明確的發(fā)展目標,自以為學校設施落后,師資力量弱,只求平安無事,不求提高辦學質量和推進學校內涵發(fā)展,教育教學管理粗放,工作缺乏計劃性、統籌性,只應付主要科目教學,不能開齊開足全部課程,藝體和實踐活動不正常,學生素質教育要求難以落實,教育教學質量低下。
三是少數學校執(zhí)行辦學行為規(guī)范不嚴。少數學校貫徹落實辦學行為規(guī)范自覺性和主動性不足,應有管理制度未建立,已有規(guī)章制度執(zhí)行不到位,學校管理松散,對教師教育教學放任自流,缺少檢查、督促、考核等監(jiān)管機制,違規(guī)辦學行為時有發(fā)生。
。┬@安全保障比較薄弱
校園安全是教育管理的第一要務,發(fā)展教育的同時更要全力維護廣大師生的生命安全。我市校園安全形勢基本良好,但仍存在影響校園安全的薄弱方面,主要表現在:
一是校園安全管理隊伍不完善。校園及學生安全管理涉及面廣,范圍大,頭緒多,任務繁雜。我市校園及學生安全工作任務主要由學校的政教處、總務處或德育處承擔,有的學校涉及到幾個部門,管理人員也都是處室負責人兼任,容易造成主次不分,職責不明,多頭管理,相互推逶的混亂局面。因此市教育局和各校成立專門的校園及學生安全管理機構,配備專職的管理人員,是做好校園及學生安全工作的保障。
二是校園安全防范設施不到位。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共有學生食堂48個,由于硬件設施不達標,32個食堂不具備辦理餐飲許可證條件,食品安全存在隱患。多數學校未安裝視頻監(jiān)控設備,少數學校視頻監(jiān)控數量不足,所有學校視頻監(jiān)控未接入公安網,未安裝一鍵式報警設施。校園專職保安配備率雖然達到了100%,但仍有92所學校專職保安只配備1名,達不到校園安全防范要求。少數農村偏遠地區(qū)學校仍不能達到全封閉管理,安全防范存在隱患。全市規(guī)模較大的學校沒有編制配備具有從業(yè)資格的專職醫(yī)務人員,達不到國家十部委局頒布的《中小學幼兒園安全管理辦法》的要求。
三是校園安全隱患整改不徹底。全市多數學校門前存在無證經營食品和流動攤點現象,雖然經過整治,但反彈現象嚴重,極易造成學生群體性食物中毒事件。少數接送學生車輛存在超員現象,學生上下學乘坐“三無”車輛時有發(fā)生,城區(qū)部分學校上下學時段門前交通秩序比較混亂,公路沿線少數學校門前警示標志、減速帶等交通安全設施不完整。未成年人進入網吧現象經常發(fā)生,“黑網吧”屢禁不止。
四是校園安全事故處置困難。近年來,校園安全事故偶有發(fā)生,但一旦發(fā)生后學校處理起來難度很大,家長和社會總是將學校推上事故的風口浪尖,并且很少有家長愿意走司法途徑,導致調解過程漫長,容易激起家長和學校的矛盾,影響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同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經費受使用權限的制約,無法支付因校園安全事故而需要支付的補償款,增加了調解難度,增長了調解時限,易引發(fā)校園傷害事故。
三、推進我市義務教育加快發(fā)展的建議
當前和今后幾年,我們要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有關深化教育改革發(fā)展的精神,認真落實《合肥市人民政府關于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的實施意見》,明確工作目標,強化落實措施,加快推進步伐,整改薄弱環(huán)節(jié),努力實現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優(yōu)質發(fā)展。
一要進一步加強達標建設,確保通過省和國家評估認定。按照省及合肥市統一規(guī)劃和要求,我市20XX年要實現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fā)展目標,20XX年要接受安徽省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達標督導評估,20XX年要完成國家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達標認定。深刻把握省與國家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各項指標要求,認真分析、判定我市每項指標的達標程度和薄弱環(huán)節(jié),攻堅克難,切實加強薄弱環(huán)節(jié)建設,進一步提升達標水平,確保如期通過省和國家的達標認定。
二要科學規(guī)劃學校布局,促進教育資源有效整合。根據城鄉(xiāng)地理環(huán)境、年度出生人數、學齡人口分布與流動以及“三中全會”啟動一方是獨生子女可生二孩政策產生出生人口變化趨勢,科學合理制定我市義務教育學校布局規(guī)劃。我局建議,按照每1萬人口布點1所小學,每3萬人口布點1所初中的原則,到20XX年全市小學布局83所,教學點29個,其中:城區(qū)完小16所,農村完小67所,教學點29個;全市初中布局27所,分校3個,其中:城區(qū)初中5所,分校3個,農村初中22所。制定XX市義務教育布局調整實施方案,結合《XX市義務教育布局專項規(guī)劃》(巢政〔20XX〕50號)文件精神,依據《XX市城市總體規(guī)劃2009—2030》為上位規(guī)劃,計劃于20XX年11月底前完成專項規(guī)劃報審稿報送市政府審批,充分優(yōu)化義務教育學校布局和辦學規(guī)模,促進教育資源有效整合。
對城區(qū)要重點解決初中布點不夠、容量不足的問題。
一是加快實施三中、七中擴容工程建設,使三中達到36個教學班級規(guī)模,七中達到60個教學班級規(guī)模。
二是要從20XX年起,停止市三中高中招生,擴大初中辦學規(guī)模。
三是結合撤并油泵廠學校和亞父初中,盡快落實在城東區(qū)域擇址新建一所24個班級規(guī)模的初中。
四是認真落實有關省示范高中實行高、初中分離辦學要求,盡早將市四中的初中分離辦學列入建設項目,努力促進城區(qū)初中布局規(guī)模與區(qū)域居住人口、學齡人數相適應。
對農村要重點解決學校布點多、生源少、占有大量教育資源的問題,通過推進校車運行,加強鄉(xiāng)鎮(zhèn)初中寄宿制建設等積極措施,有效解決部分學生上學路途遠的問題,實行布局調整與校車運行以及寄宿制學校建設同步推進,有計劃地逐步撤并小學教學點、初中分部及規(guī)模小的完小和初中,不斷優(yōu)化整合教育資源。到20XX年,基本實現城鄉(xiāng)布局合理、規(guī)模適度、又便于適齡兒童就學的辦學目標。20XX年6月份,我市已經啟動了黃麓鎮(zhèn)、壩鎮(zhèn)校車試運行,在秋季學期正式投入運行。20XX年起,每年擴大3—4個鄉(xiāng)鎮(zhèn),力爭到20XX年基本實現我市農村義務教育校車運行全覆蓋。
三要進一步提升標準化水平,努力推進信息化建設。在全面完成義務教育學校教育技術配置的基礎上,制定XX市進一步改善義務教育辦學條件三年行動計劃,進一步加大投入,切實解決農村部分義務教育學校教學輔助用房不足、功能設施不全的問題,逐步完善農村學校的校園道路、運動場地、綠化和校園文化建設等基礎設施。著力加強寄宿制學校建設,到20XX年,通過新建或利用停招的普通高中、職業(yè)高中進行改擴建成義務教育階段寄宿制學校,使我市12個鄉(xiāng)鎮(zhèn)每個鄉(xiāng)鎮(zhèn)都有1所功能完備辦學條件標準化公辦寄宿制學校,基本滿足當地學生住校學習需求。力爭到20XX年,全市義務教育學校的辦學標準水平進一步提升,并有40%的學校達到優(yōu)質學校的辦學條件標準,促進義務教育優(yōu)質均衡發(fā)展。
努力加強中小學信息化建設,充分運用網絡課堂、網絡教研、課堂錄播等現代教育措施,實現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推進農村中小學寬帶接入與校園網絡建設,加強農村小學計算機教室、多媒體教室、電子備課室建設,建設學校門戶網站,配備教師計算機,推進網絡學習空間應用與研究,使優(yōu)質教學資源得到廣泛共享,促進教育質量進一步提升。到20XX年,基本完成“三通兩平臺”,即:網絡校校通、優(yōu)質資源班班通、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任務,生機比達到9:1,師機比達1:1。在信息化和標準化建設同時,加強項目招投標管理,根據合肥市公共資源交易管理條例要求,按照安徽省中小學校信息化基本標準要求對我市中小學教學設備進行配備,從項目采購要求、技術參數的設置、招投標書的審核,都明確責任人,相關資料及責任人在網站上進行公示,確保所需設備質量過硬,價格合理,充分發(fā)揮教育裝備在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推進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促進教育公平中起到應有的作用。
四要進一步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全面提升整體素質。義務教育發(fā)展,師資隊伍建設水平是關鍵。一是加大教師補充數量,加強結構性富余教師轉崗培訓。自20XX年起,我市教育系統教職工已進入退休高峰期,每年自然減員160—180人,到20XX年“民轉公”教師將退休800人,屆時,師資力量將嚴重不足。因此,從現在起必須加大教師招聘力度,每年應保證100—120人的招聘規(guī)模,來滿足教學工作的正常運轉需要。與此同時,要針對我市農村中小學音、體、美、信息技術教師結構性偏缺這一現狀,以加強農村中小學音、體、美、信息技術教師轉崗培訓為重點,結合新課程改革的需要,從教育理論、教學教法、專業(yè)技能、職業(yè)能力等方面有計劃組織專項培訓。逐步解決好目前中小學音、體、美、信息技術等緊缺教師問題,促進師資隊伍學科教師合理配備,基本保障學校按照部頒課程計劃,開齊課程、開足課時。不斷優(yōu)化師資隊伍年齡結構,提升教育傳承和教育創(chuàng)新能力。
二是把師德師風建設貫穿于教師使用、培養(yǎng)、管理的全過程,切實加強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yè)道德操守。制定師德規(guī)范標準,強化師德考評制度,對教師實行師德表現一票否決制。
三是建立中小學教師5年一周期的全員培訓制度,以“立足本校、全員參與、專家引領、自主研修”為原則,鼓勵教師通過開展教科研實踐、課題研究等多種方式全面提升素質,提高實施素質教育能力。四是著力壯大優(yōu)質教師隊伍。切實加強中青年教師培訓、培養(yǎng),通過設立名師工作室、選拔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等辦法,激勵優(yōu)秀教師脫穎而出,培養(yǎng)一批在市內外、省內外有較大影響的專家型教師,形成一支師德高尚、業(yè)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專業(yè)化教師隊伍,到20XX年省級學科帶頭人達到5人,合肥市級學科帶頭人達到100人,XX市級以上骨干教師達到義務教育專任教師總數4%。五是設立“XX市人民教育獎勵資金”,對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成績顯著的優(yōu)秀教育工作者給予獎勵。
五要完善義務教育管理體制,建立鄉(xiāng)鎮(zhèn)學區(qū)管理機制。認真貫徹落實安徽省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領導小組《關于印發(fā)推進安徽省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等三項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皖教改[20XX]1號)精神,進一步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在“以縣為主”的義務教育管理體制下,以鄉(xiāng)鎮(zhèn)所在地中心學校為依托,建立學區(qū)管理委員會,實行農村義務教育學區(qū)管理?朔F行鄉(xiāng)鎮(zhèn)中心學校只負有一定區(qū)域內教育教學業(yè)務管理,不具有統籌配置教育資源職能的局限性;解決部分鄉(xiāng)鎮(zhèn)存在兩個中心學校分塊管理不統一的問題。學區(qū)管理委員會在市教育行政部門的指導監(jiān)督下,對學區(qū)內義務教育學校的師資隊伍、教育經費、教育資源、教育教學、考核評價等實行統一管理。負責貫徹執(zhí)行黨和國家的教育法律法規(guī)和方針政策,落實各級黨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有關教育的規(guī)定和意見;負責學區(qū)內義務教育工作,保證適齡兒童少年的入學率和鞏固率,組織開展德、智、體、美、勞及教研、培訓等各項教育活動,認真履行學區(qū)內學校安全管理職責;統籌學區(qū)內教育資源,積極改善辦學條件,提高教育裝備水平,加強學校管理和教師隊伍建設,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推進學區(qū)內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學區(qū)內學校的師資、經費、教育教學等重大事項,由學區(qū)內的學校共同參加、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jiān)督。
六要加強學校教育管理,推進學校內涵發(fā)展。
一是進一步加強中小學校長隊伍建設。探索建立適應新形勢下的中小學校長培養(yǎng)機制,引導校長確立先進的辦學思想和現代學校管理理念,規(guī)范校長的專業(yè)標準和任職資格標準,確立校長任期管理目標。
二是進一步建立和完善學校內部管理制度。出臺《XX市中小學校長管理辦法》和《XX市中小學教師管理辦法》,進一步指導學校建立完善管理制度,對現有制度進行梳理、健全和完善,提高制度的執(zhí)行力。
三是進一步加強學校教育管理。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根本任務,樹立德育為首教育理念,按照教育部《中小學生守則》要求,出臺《XX市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細則》和《XX市中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細則》,將中小學生良好習慣養(yǎng)成教育,貫穿于生活、學習、活動之中,努力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質。
四是進一步提高義務教育質量。全面實施素質教育,開齊開足國家課程,鼓勵學校特色辦學,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和特長發(fā)展。修訂完善《XX市義務教育教育教學質量評價方案》,加強中小學辦學水平評估,促進學校堅持正確辦學理念,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五是全面規(guī)范辦學行為。以《安徽省中小學辦學行為規(guī)范》為準則,加強對存在問題的整改、督導、檢查。遵循“積極鼓勵、大力支持、正確引導、依法管理”的方針,保障民辦學校在師資培訓、教研科研、文體活動、評先評優(yōu)、升學就業(yè)、社會優(yōu)待等方面,與同級同類公辦學校享有同等權利,進一步做好民辦學校的服務和管理工作,規(guī)范其辦學行為,促進公、民辦學校協調發(fā)展。
六是積極開展各種校園創(chuàng)建活動。以開展創(chuàng)建活動為抓手,促進學校積極創(chuàng)建平安校園、綠色校園、語言文字規(guī)范化示范校、體育藝術2+1示范校、數字化校園及特色學校、新優(yōu)質學校,提升學校辦學品質。到20XX年,創(chuàng)建XX市級新優(yōu)質學校48所,素質教育示范校達到30所;創(chuàng)建合肥市級新優(yōu)質學校24所,素質教育示范校達到15所。
七是著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貫徹“以人為本、德育為先”的素質教育理念,落實素質教育提升“三化兩結合”要求,即:“校本課程特色化、實踐活動常態(tài)化、素質培養(yǎng)全面化,學科學習與實踐活動相結合、學校教育與校外教育相結合”,著力推進學生社會責任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七要強化校園安全管理,提升安全防范能力。為了有效地保障校園及學生的安全,我們必須制定行之有效的保障措施。
一是牢固樹立“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理念。堅持“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的原則,健全并落實XX市校園及學生安全管理規(guī)范和管理制度,健全并演練校園及學生安全應急預案,構建校園及學生安全工作保障體系,制定校園及學生安全工作考核目標,積極開展校園及學生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建立和完善校園周邊整治協調工作機制,加強師生安全宣傳教育、培訓、心理健康教育、咨詢、尊重生命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提升師生安全防范意識和能力,落實校園及學生安全工作責任制和事故責任追究制,加大校園及學生安全指導和督查力度,建立健全全社會各方力量共同做好校園及學生安全工作的群防群治管理體系。
二是加大校園及學生安全“人防、物防、技防”建設投入。建立校園及學生安全管理機構和隊伍。市教育局成立安全管理科,學校成立安全保衛(wèi)處,專職從事校園及學生安全管理,配備專職衛(wèi)生保健醫(yī)生,配齊校園專職保安。
做到校園重點部位視頻監(jiān)控全覆蓋,校園報警設施和視頻監(jiān)控接入公安網。按照《XX市學校食堂安全管理導則》的要求,積極改善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食堂硬件設施,堅持學生食堂自辦自管,盡快實現大宗原材料統招、統購、統配、統送,落實食堂工作人員工資待遇。全面推進初中寄宿制學校建設,解決寄宿制學校宿舍管理人員經費,穩(wěn)步推進鄉(xiāng)鎮(zhèn)義務教育階段小學校車運營,全面消除學生上下學交通安全隱患。逐步完善校園心理咨詢室建設,力爭到20XX年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都有達標的心理咨詢室。
三是有效化解校園安全事故可能引發(fā)的社會矛盾,引入第三方調解機制。成立校園及學生安全事故調處中心,建立校園及學生安全事故管理制度和處置辦法,設立不低于100萬元的校園及學生安全事故風險基金,積極化解家校矛盾,限度地消除校園不安定因素。
八要創(chuàng)新辦學模式,以強帶弱共同發(fā)展。積極探索形式多樣辦學模式,推進優(yōu)質教育學校幫扶帶動薄弱學校共同發(fā)展。
一是進一步推進名校辦分校。在認真總結市七中碧桂園分校辦學效果的基礎上,再將市八中作為市七中分校進行辦學;城東區(qū)域初中建成后,則作為市三中分校辦學,形成教育資源互補,將薄弱學校建設成新優(yōu)質教育學校。
二是深入開展城鄉(xiāng)學校結對合作。以我市與合肥廬陽區(qū)學校結對合作為范例,深入開展城鄉(xiāng)中小學結對合作,采取派員掛職、支教幫扶、交流研討等方式,促進結對學校在辦學理念、學校管理、教育教學、學生活動等方面進行充分合作,形成相互促進、資源共享、同步發(fā)展。20XX年,推進城區(qū)中小學分別和農村各完(高)中、鄉(xiāng)鎮(zhèn)初中、中心小學進行結對合作;20XX年全市70%學校實現結對合作;20xx年全市中小學結對合作率達100%。
九要加大財政投入,為義務教育發(fā)展提供保障。繼續(xù)落實好教育經費“兩個比例”(財政教育經費支出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教育經費的支出占財政總支出的比例)和“三個增長”(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財政教育撥款有所增長,且高于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生均教育經費有所增長;教師工資和生均公用經費有所增長)的法定要求,不斷加強財政對教育的投入,為義務教育學校發(fā)展提供資金保障。
農村教育調查報告9
按照《關于開展xx活動的通知》,我采取個別走訪、問卷調查相結合的方式,作了深入細致的調研,現將有關情景報告如下:
一、農村各小學課程開設齊全,執(zhí)行從簡。
各學校雖然都能按照國際教育部及省、市、區(qū)級要求開齊,開足科目,可是能夠真正貫徹落實的除語數英以外的課程微乎其微。體育、音樂、美術、科學、信息技術、綜合實踐、班會等等,很多課程既缺乏專職的教師也沒有專門的教室,沒有落到實處的必要條件。如信息技術,各學校微機室的電腦早已廢棄、淘汰,有的學校甚至沒有微機室,怎樣將信息技術課上好科學課,雖然有些學校實驗室的設備異常齊全,可是根本沒有能夠領著孩子們去做實驗的教師,每一次科學課都在教室進行,在這樣的教育中,孩子們的科學素養(yǎng)能夠得到多大程度的提高音樂、美術既無專職教師也無獨立的教室,樂器、素材更是少之又少,即使有,也會被長期束之高閣。
二、學校道德教育虛浮,片面追求升學率,忽視、輕視道德教育。
各學校的德育時間僅停留在周一升旗儀式、思想品德課及班會課中,還常常要除去被代課教師占用的課時,并且即使是上課,也僅停留在說教、灌輸層面。沒有學生自我的活動,沒有道德教育的陣地,沒有保證活動開展的必要措施。學校、班級幾乎不組織德育活動,更談不上持課內外結合,形式要靈活多樣。這種缺乏體驗,閉門造車的道德教育,效果微乎其微。
三、撤點并校,安全隱患增多。
學生上放學路途遙遠,學校沒有校車,很多小學生因無人接送,自我騎自行車上學;更有甚者,路上攔車上學;還有一部分由老年人負責接送,這部分人群的安全問題不容小覷。
另外,上放學期間道路擁堵,汽車、電動車、自行車,老人、年輕人、小學生瞬間擠滿街道,同樣存在安全隱患。
四、留守子女問題突出。
農村各小學留守兒童所占比例逐年攀升。因為產業(yè)結構的調整,家長們紛紛出外打工,將孩子留給家中老人照顧。因為觀念和意識的局限,老人一方面存在溺愛心理,另一方面只關注孩子是否吃飽穿暖,對于孩子的道德品質、心理健康、學習習慣、生活習慣等方面的培養(yǎng)著實有限。留守兒童在校打架、上網、違反紀律、不完成作業(yè)現象極為普遍。
五、校長素質堪憂。
校長是一方教育的引路人,很多校長沒有自我的辦學方向,缺乏最基本的教育理念,眉毛胡子一把抓,漫無目的。如此辦學,貽誤子孫后代。
六、教師工作缺乏活力。
這是長久以來的痼疾因為地理位置的關系,農村學校條件艱苦,待遇缺乏優(yōu)勢,要求不斷提高。長久以來,到相橋的教師有條件的選擇機會進城,沒條件的尋找機會進城,留下來的教師工作進取性不高。
七、學校教育與社會脫節(jié)。
學校、家庭、社會三方育人網絡的構成僅限于最多每學期一次的家長會。學校教育脫離時代,脫離社會,閉門造車。
綜上所述,隨著時間的推移,因為社會、家庭、學校、教師等各方面的原因,相橋教育將不僅僅僅輸在文化課上,學生的道德品質、創(chuàng)新本事、動手及社會實踐本事的缺憾也會日益增多,如不及時改良現狀,相橋將有更多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農村教育調查報告10
一、調研背景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人均GDP的增長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然而,隨著人均GDP的增長,城鄉(xiāng)收入差距也在急劇加大。20XX年全國城鎮(zhèn)居民可支配收入為10493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為3255元,兩者的收入比為3.22:1。隨著我國社會發(fā)展的加速和不一樣地區(qū)之間、社會階層之間的差距拉大,教育公平問題進一步凸顯,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新命題。和諧社會的基礎是公平、公正,而教育公平則是實現社會公平的重要資料,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基礎和核心,沒有教育的公平公正,就不可能實現真正的社會和諧。教育作為推動社會變革與發(fā)展的重要力量,既能夠影響經濟與社會發(fā)展的效率目標,又能夠影響經濟與社會發(fā)展的公平目標。社會的教育在社會流動、社會分化中具有“篩選器”的功能,又具有穩(wěn)定器、平衡器的功能,被視為實現社會平等“最偉大的工具”。按照現階段提出的新要求,我們應當以和諧理念來引領教育發(fā)展,經過推進教育的公平、公正,來促進社會的公平、公正,經過構建和諧教育,來推動構建和諧社會的步伐。我國是一個農業(yè)大國,僅有農村得以發(fā)展,才能真正實現社會的和諧發(fā)展。農村發(fā)展的基礎是搞好農村的基礎教育;A教育是地方事業(yè),擔負著為地方培養(yǎng)人才的重要任務。基礎教育辦得好壞,直接關系到地方經濟和社會的發(fā)展與提高。然而,農村基礎教育現狀卻不容樂觀。
二、調研對象
此次我調查的對象就是針對農村的基礎教育現狀展開的;A教育,就是人們在成長中為了獲取更多學問而在先期要掌握的知識;A教育,作為造就人才和提高國民素質的奠基工程,在世界各國面向21世紀的教育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國的基礎教育包括幼兒教育、小學教育、普通中等教育。本報告的研究范圍主要是有關我國農村地區(qū)基礎教育的現狀
三、調研目的
1、經過進行實地調查和網上搜集資料,活的農村基礎教育現狀的信息
2、分析農村基礎教育所存在的問題,并找出出現問題的原因
3、經過分析具體農村地區(qū)的基礎教育現狀的案例,切實掌握農村基礎教育問題出現的原因和解決的途徑
4、對本地區(qū)的農村基礎教育問題進行調研,掌握第一手資料
5、探索解決農村基礎教育問題的途徑,共同探究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方法
四、中國農村基礎教育現狀分析
自1986年國家義務教育法出臺以來,異常是《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實施以來,我國的農村基礎教育事業(yè)有了很大發(fā)展。但由于農村教育先天不足,再加上后天失調,所以農村教育狀況并沒有實現質的飛躍,依然存在諸多問題。
。ㄒ唬┱度胗邢,農村基礎教育經費嚴重不足,辦學條件差
教育的發(fā)展離不開必須的財政支持。農業(yè)經濟發(fā)展緩慢,農村財政緊張,各種經費異常是義務教育經費嚴重不足,導致農村學校的持續(xù)發(fā)展難以實現。中國是個農業(yè)大國,義務教育階段農村在校生占全國在校生的絕大多數。目前,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合計約1、93億人,按農村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70%算,農村在校生約1、3億人。
然而,長期以來,我國各級各類學校教育經費總投入中義務教育階段所占比例過低,義務教育經費投入占總投入的比例始終低于60%,而農村義務教育投入占總投入的比重近年還不足30%。并且,在農村義務教育總投人中,財政撥款所占比例也不高。盡管近年中央教育財政轉移支付向農村義務教育傾斜有所增加,但最高也只到達64、9%。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縣鄉(xiāng)財政與農民負擔”課題組2001年發(fā)表的調查報告顯示,在農村義務教育的投人中,鄉(xiāng)鎮(zhèn)一級的負擔竟高達78%左右,縣財政負擔約9%,省地負擔約11%,中央財政只負擔了2%。而在國外,中央政府是義務教育資金來源的主渠道,有的國家中央政府投入占整個基礎教育投入的比重高達80%。
長期以來,農村義務教育主要以農民投入為主。尤其是農村稅費改革以前,農村義務教育事實上主要由農民承擔。稅費改革后,農村基礎教育的經費來源基本是以鄉(xiāng)鎮(zhèn)財政撥款為主,輔之以農村教育費附加以及收取學雜費、教育集資等。鄉(xiāng)級財政在農村義務教育中承擔了全部職責。農民的“合理”負擔成為農村義務教育的重要支柱。農村稅費改革之后,在農民減負的同時,教育也大幅度減收,一些地方農村義務教育財政狀況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由于經費不足,農村中小學的教學設施十分落后,一些中小學的基本辦學條件得不到保障。2004年,我國農村地區(qū)危房比例仍然較高,全國小學和初中共有4542、3萬平方米的D級危房。此外,每年新增危房約1750萬平方米,因自然災害受損的校舍約200萬平方米,小學和初中校舍危房率分別為5、6%和3、7%。雖然2006年,國家實行了九年義務教育新的保障機制,許多學校新修了教學樓、辦公樓、學生宿舍,但在教學儀器、實驗設備、圖書資料、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等方面,農村中小學與城市相比都有很大差距,其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技術水平更低,從而最終導致農村學生流失。
。ǘ⿴熧Y力量嚴重不足,教師教學水平低,教學質量堪憂
教師隊伍的建設,在整個教育環(huán)節(jié)中至關重要。師資力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學校的教育質量。調查發(fā)現,農村教師隊伍的現狀不盡如人意。
1、師資力量匱乏,農村師資“缺血”
由于農村教師待遇低,生活條件差,拖欠教師工資的現象嚴重,很多人不愿到農村任教。一些剛畢業(yè)的大學生,寧愿在家待崗,也不愿當鄉(xiāng)村教師。同時,家里有門路的、教學水平稍高的教師也想辦法擠入城市。再加上這幾年城市學校擴招,一些學校的師資力量不足,也開始從農村招聘教師。隨著進城教師的擇優(yōu)錄取,越來越多的優(yōu)秀教師流向了城市。由于師資的流失,貧困農村的中小學校里一個教師跨年級、包班上課的現象司空見慣。在農村許多學校,、機、、、美術等方面的教師嚴重缺乏,無法適應新課改后的需求。另外,造成農村教育師資力量不足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教師的單向流動,即優(yōu)秀教師只具有向上的流動性。如果村里的教師教得好,則入編進入鎮(zhèn)里的學校,鎮(zhèn)里的教師如果教得好,則進入縣城里的學校。依此類推。這種帶有剛性的評選機制導致農村基礎教育系統只能得到較差的師資來源。農村師資原本“先天”不足,無奈又遭流失之痛,農村師資嚴重“缺血”。
2、教師素質參差不齊,教師專業(yè)化程度偏低
農村中小學教師學歷普遍偏低,學歷達標與本事達標存在較大落差,教師素質參差不齊。以湖南省為例,農村小學專任教師中本科以上學歷占的比例不到城鎮(zhèn)的20%,初中也只相當于城鎮(zhèn)的一半,如衡陽市農村學校教師第一學歷合格率為22、7%。盡管經過大規(guī)模的學歷補償教育和在職培訓,農村教師學歷達標率得到極大提高,但教師素質仍然不能滿足義務教育快速發(fā)展的需要。農村一些學校的大部分教師是本鎮(zhèn)(縣)未考上大學的高中畢業(yè)生,甚至一些初中畢業(yè)生也當起了教師,很多貧困縣還有一部分教師小學畢業(yè)。另外,相當一部分農村教師教育觀念陳舊,知識老化,教學方法落后,難以適應教育改革發(fā)展的需要。尤其是在信息化迅速發(fā)展的今日,他們無法趕上時代前進的步伐,使得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構成不了梯隊,專業(yè)化程度不高。教師的低素質直接影響、限制了學生素質的提高。由于教學質量不高,農村一些學校的生源逐漸流失。在一些地區(qū),“村小學到中心小學,中心小學到縣城小學,優(yōu)生不斷流向縣城”已成了趨勢。長此以往,學校將陷入一種惡性循環(huán)并將隨著這種惡性循環(huán)而趨于萎縮。
。ㄈ┘彝ヘ毨В霈F了新的“讀書無用論”
在農村,尤其是貧困地區(qū),由于教育投資少,本應由財政支付的教育經費負擔轉移到農民家庭,義務教育已無義務之實,老百姓需要自我負擔學費。農民一年的收入本來就很少,大部分用來支出子女的學費,一些多子女的家庭出現了教育致貧現象。農民不堪教育費用的重負,導致其子女失學、輟學。另外,近年就業(yè)形勢不太樂觀,職業(yè)教育極不發(fā)達,導致學生在大學學的知識在農村派不上用場,使得農村出現了新的“讀書無用論”。一些家長認為,與其讓孩子讀書,還不如讓孩子早點出去打工掙錢以貼補家用。尤其是那些家庭比較困難而成績又不好的孩子,受家庭財力的制約,對教育的需求也很微弱,甚至連小學都沒有畢業(yè)。貧困人口失去學習機會,也就限制了他們獲得個人發(fā)展的機會。
五、營勝村基礎教育案例分析
此次調研我來到了遼寧省丹東市五龍背鎮(zhèn)的一個普通的鄉(xiāng)村—營勝村,調研結果如下
。ㄒ唬┙逃F狀
據2009年數據顯示該村約有人口1500多,學齡兒童接近200多,全村僅有一所小學,六個年級共有教師9名,9名教師中無本科以上學歷者,7名專科學歷,2名初中學歷,中級職稱4人,初級職稱5人。調查發(fā)現,該村基礎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一方面,師資力量缺乏教師不配套和跨年級上課現象嚴重,很多教師都是上了這門課再上那門,由于照顧可是來,只能讓一些班級學生自習或做作業(yè)。我們還了解到由于農村教師的待遇低,辦公條件差,農村基礎教育崗位難留人,教師調動頻繁。另一方面,教師隊伍普遍存在學歷低、職稱低、素質低的“三低”現象。大部分教師為“民轉公”教師,由于他們的年齡偏大,業(yè)務素質在短期內不可能有很大的提高。
。ǘ┟媾R的主要問題
1、教師隊伍數量不足、分配不均、素質偏低。由于受政策因素的制約,該村近3年未補充過教師,導致教師嚴重不足和失衡。而鎮(zhèn)上的中心學校和交通條件較好的學校教師普遍超編教師隊伍數量不足、分配不均、素質偏低。同時由于一批學歷低、素質不全面的人員進入教師隊伍,再加上“民轉公”教師,
使得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不高,年齡結構也不合理。農村課程改革對目前的農村教師提出了巨大的挑戰(zhàn),它要求教師的教育理念、教學主角行為必須實行全
方位的轉變。由于農村教師隊伍年齡資歷、學識水平、身心狀況差異較大,所以轉變過程困難很多。
2、學校管理方面有待改善。一是校長結構欠合理,老的老了,工作精力有限;年輕的又過于年輕,沒有什么工作經歷,更談不上有較好的工作經驗。二是部分校長對學校的管理工作較為片面,只注重學
校教學管理,對教學管理以外的,如學校安全管理,學生的德育工作、疾病防治、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等,管理的力度不夠。
3、學校經費困難。實施“一費制”和“兩免一補”后,人民群眾的負擔的確減輕了,但學校的辦公經費受到必須影響,由于政府財力有限,上頭的撥款也難以及時足額到位,使學校日常工作的正常運轉受到必須的影響,一些基礎設施建設無法實施,如校舍建設、綠化學校的創(chuàng)立等。
六、關于農村基礎教育問題的對策思考
針對農村基礎教育出現的困難,今年我國提出了實施教育救助。教育救助是國家、社會團體和個人為保障適齡人口獲得理解教育的機會,從政策、物質和資金上對貧困地區(qū)和貧困學生所供給的援助。限于農村的基礎,農村地區(qū)難以實現教育的自救,所以,進取發(fā)揮政府的調節(jié)功能,及時實施農村地區(qū)的教育救助就成為促進農村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必然選擇。
。ㄒ唬┙逃涃M方面
1、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資力度,同時建立農村教育財政保障機制
緩解基礎教育投入問題的關鍵是解決財政乏力的問題。教育是一種公共產品,應當由政府承擔職責。提議國家增加對教育的投入,并嚴格規(guī)定農村教育投入的恰當比例。我國許多省在農村稅費改革后,農村教育費附加和農村教育集資被取消,縣鄉(xiāng)財政收入減少,為了保證縣鄉(xiāng)對基礎教育的投入,中央應確定必須比例的稅收進行轉移支付,專門用于農村基礎教育。切實發(fā)揮國家公共財政資金在配置農村義務教育資源中的絕對主體作用,構建基礎教育投入主要由中央財政、省級財政承擔的財政轉移支付體制,最終實現農村義務教育和保障農民子女平等享受教育機會的長效機制。
2、拓寬籌資渠道,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
由于我國的經濟發(fā)展水平和綜合國力還沒有到達完全支付農村義務教育經費的水平,所以從長遠發(fā)展來看,農村教育經費完全靠國家長久支付的可能性并不大。要想使農村義務教育得到更好的發(fā)展,除了國家對農村義務教育經費的保證外,還應當經過其他渠道盡可能多地籌措經費。比如能夠建立“義務教育基金會”理解來自社會各界的捐助;發(fā)行教育彩票,讓全社會都來關注和支持義務教育。所得的資金由政府根據有關政策統一進行調配,切實定向用于農村教育。同時提議國家出臺農村教育救助法,以保證農村教育的優(yōu)先發(fā)展。
。ǘ⿴熧Y方面
1、加強對農村教師的培訓,不斷提高農村教師的專業(yè)水平
農村教師信息閉塞,理解培訓的機會少之又少,其教育理念、教學方式都與城市的教師有很大差距。所以,各級政府要大力開發(fā)并充分利用國內外教育援助項目,加強對農村校長和教師的培訓。同時在教師繼續(xù)教育政策方應對農村教師要有所傾斜,比如為農村教師供給免費的培訓,適當增強教師培訓名額等。對農村教師進行培訓,要增加一些新的理念方面的資料,同時還要結合農村的實際情景,注重教師實際教育教學素質的提高和教師的實際教學效果,以切實提高農村學校教育教學質量。
2、建立合理的教師流動機制
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實現教師的雙向流動。實施“教師交流機制”,把城里的教師交流到農村支教半年或一年,帶動農村的教育;農村教師則到城市學校去實習,充實提高,以解決農村教師單向流動的問題,切實提高農村教育質量。從根本上解決教育公平問題,從而有效控制輟學率。比如河南省在1995年就硬性規(guī)定,剛畢業(yè)的大學生必須到農村支教一年,并把支教作為將來評職稱的一項條件。同時給予支教大學生提前半年轉正的優(yōu)惠條件。2006年,鄭州市又出臺了新的教育救助政策,從20XX年起,鄭州市將在5年內實現所有城市教師到農村學校支教1年。鄭州市教育局文件規(guī)定:從2006年起,市直學校每年下鄉(xiāng)交流人數應不低于全體教職工的10%。另外,政府也能夠在政策方應對農村有所傾斜,比如鼓勵優(yōu)秀教師到農村巡回授課,鼓勵緊缺學科教師的流動等。
3、制定可行的措施吸引師范院校畢業(yè)生到農村任教
由于農村學校條件差,工資待遇低,大部分大學畢業(yè)生不愿到農村去。他們一是害怕無機會再進城市的學校,二是擔心自我到農村會被同化。因為農村教師教育觀念落后,教師專業(yè)化水平不高,再加上農村學校硬件設施嚴重不足,新教師難以進行教學改革。為吸引師范院校畢業(yè)生到農村任教,政府就要給予到農村任教的師范畢業(yè)生必須的優(yōu)惠政策。
4、充分利用農村的現有資源與條件開發(fā)本土的教育教學模式,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農村學校和城市學校在硬件上相差甚遠,在短期內不能改變現狀的情景下,農村學校的教師也不能總是一味的抱怨,要充分利用農村一切可用的現有教育資源,揚長避短,發(fā)揮自身的優(yōu)勢,彌補不足,開發(fā)適合本土的教育教學模式,提高農村的教育教學水平。
。ㄈ┴毨Ъ彝シ矫
教育是改變一個人命運的重要途徑。貧困家庭在社會資源尤其是教育資源的享有方面,處于不利的地位,如果沒有輔助性的機制保證他們得到教育的公平,那么貧困本身則有可能成為“世襲”的不幸命運。這種個人命運的惡性循環(huán)。最終使整個社會受到危害。所以政府要采取措施,把對貧困學生的教育救助作為農村教育救助的重中之重。
1、建立穩(wěn)定的教育救助機制
各級政府要成立貧困家庭學生救助工作領導小組,建立貧困學生救助聯席會議制度,成立“中小學救助受援捐贈中心”,同時還要增配全額撥款事業(yè)編制,設立中小學貧困學生救助專項資金,并將助學工作列人政府年度工作目標管理,明確各部門職責,整合各方面力量,統籌協調和指導本地區(qū)的經常性助學活動,推進救助貧困學生工作。
2、加大教育救助力度
對貧困學生的救助要以政府資金為主,繼續(xù)執(zhí)行“兩免一補”政策并要落到實處。同時要以經常性捐贈活動為載體,組織和發(fā)動各界人士捐款助學,對口幫扶。目前,無論是政府的救助、社會的捐助,還是學校的獎勵與減免,總體來看教育救助覆蓋面不大,平均到人的額度較低,救助力度偏小。所以,各級財政要每年安排貧困學生專項救助金,加大救助力度。
3、努力擴大教育救助范圍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fā)展,國民收入不斷提高,我國逐步實行免費的義務教育已成為可能。20XX年11月10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京舉行記者招待會,教育部首次發(fā)布《全民教育國家報告》。該報告列出了我國實施免費義務教育的時間表:到20XX年,使全國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都能享受到“兩免一補”(免雜費、免書本費、補助寄宿費),保證不讓一個孩子因為家庭困難而失學。到20XX年,全國農村地區(qū)將全部實行免費的九年義務教育,到20XX年,全國將普遍實行免費義務教育。然而,政府、社會對高中教育的貧困救助問題,相對來說關注不夠,雖然有一些相關政策,但執(zhí)行中存在若干問題。從全國范圍看,多數地區(qū)至今缺少剛性的制度和措施。所以,在進行教育救助時,要把救助的范圍擴大到高中。
總之,逐步建立起以政府為主導、多管齊下的教育救助體系,制定合理的教育救助政策,是農村教育救助及時性、長效性的重要保證。
七、啟示與結語
經過幾天時間的調研,我對農村基礎教育的現狀有了初步的認識,以上就是這次實踐活動所獲得的一些具體情景,但光了解情景并不夠,既然是調研報告,就要在調查的基礎上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下頭我將結合我校在09級學生中開設的《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這門課程的具體資料,來簡單闡述和總結下關于這次對農村基礎教育現狀的調研活動,以便更好的到達“關注民生,和諧發(fā)展”的主題實踐活動的目的。
從調研的對象——營勝村以及參考整個中國的農村基礎教育來看,我認為,中國農村的基礎教育之所以令人堪憂的原因有:一是國家對教育的投資力度不夠。農村本身的經濟水平十分有限,而教育是促進經濟發(fā)展的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中國是個農業(yè)大國,對教育的投資力度不夠,教育對經濟的促進就體現不出,長此以往,便構成了惡性循環(huán)。這是中國農村基礎教育面臨的最嚴重的問題。二是師資力量的嚴重缺乏和不精。廣大農村地區(qū)師資稀少并且專業(yè)度相比之下嚴重不足,這對農村教育是嚴重不利的。三是農村家庭本身的貧困問題致使農村基礎教育始終得不到提高,“沒錢上學”是廣大農村孩子受教育的一個嚴重的障礙。
中國是農業(yè)大國,農村的問題是中國的重要問題,而農村的教育問題更是解決農村問題的重中之重,就本次調研的是營勝村而言,他們就亟待靠經濟去幫忙教育、靠教育去反哺經濟、推動經濟增長,以此來實現民生的發(fā)展和社會的和諧,才能讓營勝村變得富有,和諧,完美,才能讓中國更加強大,富強,和諧,穩(wěn)定!
【農村教育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農村教育調查報告12-06
農村教育調查報告05-09
關于農村教育調查報告04-30
農村教育情況調查報告04-22
我國農村教育調查報告11-09
農村教育調查報告推薦12-28
農村教育現狀的調查報告08-15
農村教育現狀調查報告12-13
農村教育現狀調查報告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