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一本好書寫讀后感2000字(精選5篇)
讀完一本名著以后,你有什么領悟呢?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赡苣悻F(xiàn)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一本好書寫讀后感2000字(精選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讀一本好書寫讀后感1
《弟子規(guī)》這本書是人們的生活規(guī)范,依據(jù)至圣先師孔子的教誨編寫而成,教導學生為人處世的規(guī)范,做到與經典同行為友!暗茏印笔侵敢磺惺ベt人的弟子,“規(guī)”“夫見”意思是大丈夫的見解。所以是每個人,每一個學習圣賢經典,效仿圣賢的人都應該學的!兜茏右(guī)》是儒家的基礎,人性的基礎。仔細閱讀《弟子規(guī)》就會發(fā)現(xiàn)從中得到的東西會使我們受益一生。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須在幼小的時候開始培養(yǎng)!兜茏右(guī)》中要求我們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禮、仁、忠等。在做到這些后,它又教了我們一些學習方法,不但要認真學,還要實踐,這樣才能真正地讀好書,成為有用之才
首先是“入則孝”,這里主要是教育我們要孝順父母、親人。他們所說的,所做的都是為了我們好,所以無論如何,我們都應當聽從他們的教誨。還有就是,不管他們愛不愛我們,我們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愛他們。因為,畢竟是他們生下了我們,養(yǎng)大了我們,我們總不能忘記養(yǎng)育之恩吧?更何況弟子規(guī)里面也有寫到“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彼囊馑际牵翰还芨改、親人愛不愛你,你都要盡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親人。
其次是“出則悌”,它是教我們怎么和別人相處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币馑际牵盒值芘笥岩ハ嘧鹁,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為你們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親的一份擔憂,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們一定要和兄弟姐妹們和諧相處,這樣我們的父母看了才會從心里面為我們感到高興,我們也會因此更快樂的。
“謹”,我們生活中做什么事,時時刻刻都要謹慎。俗話說: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穿衣服要系鈕扣,要整潔,還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適量,不要喝醉了,否則容易被別人“說閑話”。尤其是不應該在背后談論人家的長短,這樣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計較小事,這樣人也會變得很快樂。
“信”即誠信待人,答應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諾,沒有能力做到的事不能隨便答應,至于欺騙或花言巧語,更不能使用。另外任何事情在沒有看到真相之前,不要輕易發(fā)表意見?匆娝说膬(yōu)點或善行義舉,要立刻想到學習看齊,縱然目前能力相差很多,也要下定決心,逐漸趕上?匆妱e人的缺點或不良的行為,要反躬自省,檢討自己是否也有這些缺失,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每一個人都應當重視自己的品德、學問、和才能技藝的培養(yǎng),如果感覺到有不如人的地方,應當自我惕勵奮發(fā)圖強。至于外表穿著,或者飲食不如他人,則不必放在心上,更沒有必要憂慮自卑。
“泛愛眾”即眾人平等,不分族群、人種、宗教信仰,皆須相親相愛。當他人有困難時,應盡自己的全力去幫助他,不要自私自利。另外要尊重他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
“親仁”,代表仁慈、親仁。對外人仁慈,對親人仁慈,對朋友仁慈,對同事仁慈…現(xiàn)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幾個是做到“仁”的?俗話說的好,人無完人嗎!只要我們盡量做好自己應做的,至于別人怎么說,那就是他們的事情了!
最后是“余力學文”,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它值得我們全心全力去研讀,讀書的時候要注重三到,眼到、口到、心到。還要不恥下問,要心平氣和,要溫故知新,如此才能讀好書并從中取得最大收益。
讀完《弟子規(guī)》后,再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確實有一定的差距。單在孝方面就覺得做的遠遠不夠,雖然沒有做過對父母不住的大事,但對他們也沒有盡過多少孝心,反而他們對我千衣百順,照顧到家,我想得到的東西,想方設法地滿足我。父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覺得應該的,有時,父母過于關心自己,哆嗦了幾句,反而責罵他們,討厭他們,那多不應該!作為子女,應按《弟子規(guī)》所講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弊钇鸫a做到這些,才能對得住苦養(yǎng)自己成人的父母。
我想,一個人活著就要講點道德,有點品位,這才贏得別人的賞識。而《弟子規(guī)》中所講的道理,正是教人倫理綱常的最基本的常識!兜茏右(guī)》的實質是孝在先,友愛兄弟姐妹,對己謹信,對人仁愛,有能力在學習知識。至于其中的實際做法,我們能做的,去做,不適應現(xiàn)在社會的方式,我們不求表面,但求心安。因此,《弟子規(guī)》的精髓不是多么的讓我們一般人望塵莫及,而是時時刻刻在我們周圍,時時刻刻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你不按照這個方式做事做人,一定寸步難行。因為這是我們中國人的精神文化,是我們傳統(tǒng)道德觀。
我想,一個人活著就要講點道德有點品位,這才贏得別人的賞識。而《弟子規(guī)》中所講的道理,正是教人倫理綱常的最基本的常識。
讀一本好書寫讀后感2
《魯濱遜漂流記》這本書,讓我的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撼。讓我知道了只要我們像魯濱遜一樣,在困境面前毫不退縮,有他那種不畏困難的精神,在絕境中求生的信念,有什么事情我們不會成功呢?
這部小說講述了魯濱遜出生在約克郡一個富裕的家庭,他從小就渴望冒險,所以他拋棄了家里的地位、錢財,不顧親人的極力反對,在18歲時離家航海。不料,一次航海中,海嘯把他的船打翻,讓他漂流到一個無人的荒島上。魯濱遜在荒島上通過自己的勞動克服了重重困難,最終戰(zhàn)勝了險惡的環(huán)境,與土著人星期五共同回到了家鄉(xiāng),過上了幸福生活的故事。
風暴海嘯,全船除魯濱遜無一幸免,真正的生存挑戰(zhàn)才剛剛開始!
流落孤島,他為了找到合適的住所,在岸上跑了一整天,在一個山巖下找到了一個棲身之所。魯濱遜在小山下搭了一個帳篷,而且盡量大些,里面再打上幾根木樁來掛吊床。第二天,他把所有的箱子以及木板、做木排的材料,堆成一個臨時性圍墻。但只過了十幾天,突然發(fā)生塌方。魯濱孫不但把落下來的松土運出去,還裝了天花板,下面用柱子支撐起來,免得再次出現(xiàn)塌方的災難。永不放棄,魯濱遜奠定了生活的基礎。
一次,魯濱遜無意中掉在墻角的谷殼,竟然長出綠色的莖干,不久,長出了幾十個穗頭,這真是老天的恩惠。從此,魯濱遜一到雨季就撒下半數(shù)種子來試驗,以得到更多的糧食。最糟糕的一次試驗,大麥與稻穗的收成僅獲了半斗而已。但是,經過這次試驗,使魯濱遜成為了種田高手。知道什么時候下種,現(xiàn)在他知道一年四季播種兩次,收獲兩次。永不放棄,魯濱遜有了生活的口糧。
造船回鄉(xiāng),魯濱孫又花費了數(shù)年的時間,無數(shù)的心血。光砍樹就是數(shù)月。但由于事先沒有考慮周全,他怎么也無法讓船下水。這下,數(shù)年的心血白花了,一切希望都破滅了。直到星期五的出現(xiàn),這個希望才重新油然升起!
作者笛福曾這樣點評魯濱遜:形象為不安于現(xiàn)狀,勇于行動,勇于追求,不畏艱險,按照現(xiàn)代文明的模式,開辟新天地的創(chuàng)造者。
讀完小說,我心緒萬千。最為我欣賞的不是魯濱遜的智慧、勤勞與勇敢,而是他那驚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上攵粋孤零零的大活人在荒島上生活了二十幾年,沒有人陪伴他,甚至于最基本的,與一個人簡簡單單地說會兒話都不可能。整個荒蕪的島上沒有房屋,沒有稻田,只能靠他自己,辛辛苦苦地打造出一片新的天地。其實魯濱遜也是一個常人,他沒有什么驚人的本領可以在這環(huán)境中久久地掙扎?墒撬惺芰诉@個打擊,發(fā)揮出超凡人的心理承受能力。為了重新拾起勇氣,魯濱遜寫了一張差異表,把種種可能都分析出來。無論是出于消極還是積極,這使得他能夠冷靜下來,學會從只會空想的日子解脫了出來;學會了從絕望中尋找希望,從而勇敢去面對現(xiàn)實,去改善現(xiàn)狀。
我們也應該向魯濱遜這樣,要敢勇于向世界挑戰(zhàn),不被打垮,壓力越大則能夠越堅強,這才是我們的目標,要勇于斗爭、勇于行動、勇于挑戰(zhàn)、勇于追求,這樣才能創(chuàng)出一個堅強的自我,一個依靠自己的雙手生活的`自我。
比起魯濱遜來,我們這些當代學生似乎太糟糕了。不要說像魯濱遜一樣經歷那樣的磨難,即使是一些不順心的芝麻小事也會輕易把我們打倒。報紙電視也常報道,每年都會有許多學生離家出走甚至自殘生命,其中起因往往只是和父母吵兩句、考試沒取到理想的成績,或者是老師批評嚴厲了些……有的人甚至還抱著“視死如歸”的態(tài)度,其實這正是心理脆弱的表現(xiàn)。這是多么的可笑、可悲呀!就拿我來說,小學時,我有一次因為一件小事而被老師批評。由于我想到自己出發(fā)的意愿是好的,心中有著說不出的委屈。那幾天上學總是走神,恨不得逃離這個深淵般的學校,走得越遠越好,F(xiàn)在回想起來真是可笑之極。
“有時我會發(fā)生疑問,為什么蒼天要這樣作踐他所造出的生靈,害得他這樣不幸,這樣孤立無援,這樣沮喪無聊,以致使人找不出理由對這種生活產生感謝的心情?”從這句描寫中,不難看出魯賓遜初登孤島時的絕望心情。他需要面對的不是兇猛野獸,而是人類最大的弱點—孤獨。他,在這種環(huán)境與可怕情緒的摧殘下,依然活了下來,是什么給了他活下去的勇氣?沒錯,是求生的意志,是生命的本能,是生的動力呀!“我希望世上的人都要從我最不幸的處境中取得一個經驗教訓,這教訓就是:在最不幸的處境之中,我們也可以把好處和壞處對照起來看,從而找到學習的東西!濒斮e遜擁有把逆境轉變?yōu)閷ψ约河欣h(huán)境的能力,他懂得如何總結好與壞、利與弊,并善于利用目前的利扭轉逆境,這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除了強烈的求生意志,還有魯賓遜自己的冒險精神、毅力與冷靜的頭腦在起作用。他與我一樣,與父母有隔閡,有遠大的志向與抱負,為了自己的夢想而奮斗,可是,換作是我能否有他那樣的毅力與勇氣呢?他用雙手為自己建立了一個堡壘似的安全的家,儲備充足的食物和藥,勇敢地抵抗入侵者。真讓我汗顏,若是我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也許會嚇得手足無措,更別提防御工事和建造一個家了。我還在父母的庇護下,家庭的溫床里,做自己的春秋大夢。雖然我與魯賓孫的年齡無法相比,可單單在精神上,我卻是遜于他許多的。幾乎沒有挫折,我的道路是平坦的,可是身在福中不知福的我一直抱怨這抱怨那,懶惰地生活在吃飽穿暖無風無浪的生活中。
魯賓遜會成為青年們崇拜的人物,是因為他是有活力、有創(chuàng)造意識、不怕艱苦、善于團結人的一個發(fā)展、進步人物。不得不承認,任性、嬌氣、依賴性強而動手能力差是我的也是大多數(shù)青少年的缺點。是的,要培養(yǎng)扭轉逆境和在艱苦環(huán)境中生存的能力,我得從現(xiàn)在開始,反思自己,鍛煉自己了。
讀一本好書寫讀后感3
戴爾·卡耐基是20世紀美國最偉大的成功學導師,人際關系之父,人性的優(yōu)點全集,人性的弱點全集以及語言的突破全集收錄在同一本書中,讀后得到的是啟發(fā)和激勵,是可能會改變我一生的感悟。
順應生命的節(jié)奏,當我們處于休息和和平的狀態(tài)時,我們的行為和感覺就不會雜亂無章地發(fā)生,而呈現(xiàn)一種和諧的流動。學習和了解生命中的波濤和節(jié)奏,并順著生命的節(jié)奏表現(xiàn)愛,以期能和大自然和諧共處。
我們處在大自然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情緒,喜怒哀樂,各種情緒往往會讓我們陷入自己設下的陷阱里,就如憤怒代表著無知,只有自己能控制憤怒,學會了如何控制憤怒,便能理智的面對問題。悲傷往往會擋住我們的陽光,再多的抱怨也是徒勞,走出悲傷,讓每一天都有一個愉快的開始,則一天里所有的東西也就變得美好。大多數(shù)人都會愛自己勝于愛別人,愛別人的第一步是要了解自己,學會喜歡自己。憎恨每件事或每個人的人,只是顯示出他們的沮喪和自我厭惡罷了。
我們之中有許多人將精力耗費在記恨上,仿佛需要維持那些使我們感到不好的事情。當我們有許多包袱時,該放掉的就盡快放掉,背著包袱走路總是很辛苦,懂得放棄才有快樂。盡管放棄一段戀情是困難的,尤其是放棄一段刻骨銘心的戀愛,但與其銘記在在心里,傷心的記憶觸動淚花,不如選擇忘記,遺忘了,放下了,新的緣分可能就在不遠的前方。
人生的路可以說是短暫的,也可以說是漫長的,但是在人生路上,我們永遠都不會在同樣的路上再次旅行。我們總是喜歡新鮮的事物,新鮮的視野,在每一次的旅途上,若我們謹記沒有第二次機會,沒有所謂的回頭路可走,那么每個旅途上的精彩瞬間都牢記啦,人生也就變得更多姿多彩了。
艾爾伯特·哈伯特說過:“每個人一天起碼有5分鐘不夠聰明,智慧似乎也有無力感!蔽覀兊闹腔墼从诓粩嗟姆此,源于不斷的從過去的失敗中吸取教訓。跌倒了不算失敗,跌倒了站不起來,才算失敗。試問我們是怎么學會溜冰?跌倒了爬起來,爬起來再跌倒就學會了。當我們在一天快結束的時候記錄下所有不聰明的時刻,將不聰明的行為記住并制定計劃讓自己學著如何變得聰明,日積月累,人將會得到巨大的蛻變。
成功,失敗,其實只是相對的,失敗者失敗的一個原因在于他們在潛意識里把自己當做是一個永遠的失敗者。只有具有積極心態(tài)的人才能抓住機會,甚至從厄運中獲得利益。而人生有許多時刻,你表面上輸了,但其實是真正的贏家。古語云:勝敗乃兵家常事。在現(xiàn)實生活中,各種的比賽有時候表面的輸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比賽的過程中學會了什么,收獲了什么。輸贏,看得淡一點,得到的可能也會多一點。如果以為經過努力,在某一天中就會得到夢寐以求的“成熟之果”,此后就可高枕無憂,慢慢地品嘗和享用它,那實在是一種誤會,成熟者的那些特征只存在于成熟者不斷追求中,同樣的,成功者也只存在于成功者不斷追求中。
我曾說過這么一句話,獨生有獨生的痛苦。但是書本讓我了解到痛苦與快樂從來不曾分別過。不要以痛苦只是痛苦,快樂只是快樂。其實他們如同一對孿生兄弟。如果我在品嘗痛苦的滋味時,也能體味快樂的一面,那人生是多么有趣。在痛苦中自己多數(shù)時間是在掙扎,但是在快樂中,自己卻能享受。偶爾拿自己開開玩笑,自我解嘲,以另一種坦然的心境向著光明,黑暗,永遠只會留在我們的腳后,與其憤世嫉俗地自怨自艾,為何不談笑風生的自我解嘲?讓自己內心能平靜,讓自己快樂,這比什么都重要?鞓肥且环N良藥,它能醫(yī)治百病。痛苦往往只是相對的,換個角度,換種態(tài)度,苦中總會有樂。
一本書雖然只有400余頁,但是它記錄著的句句經典,句句耐人尋味。也許此時我讀《卡耐基勵志經典》收獲的只是人生的感悟,但隨著歲月的流逝,社會閱歷的豐富,再去細細品味,定會有別煩滋味。如今我在生活中遇到的事情,無論是對人還是對己,都能在書中找到恰當?shù)慕鉀Q方法,人生漫漫長路,累積的感悟,是前行的指南,無論憤怒還是悲傷,無論愛還是恨,無論成功還是失敗,腳下的路是自己,選擇了就不后悔,愚蠢了就讓自己變得聰明。
讀一本好書寫讀后感4
僅僅認識到“復命”重要性或者對于執(zhí)行力的培養(yǎng)的意義是不夠的。本書將復命上升到復命的執(zhí)行力、復命精神、復命文化的理論層次,作者認為,為什么很多組織有完善的制度、聰明的員工,天天講忠誠、責任、敬業(yè)、激勵等,但卻在執(zhí)行和完成目標時落空,因為這些組織沒有培育出“復命精神”。復命要成為一種文化,需要全體員工在工作實踐中長期堅持復命的觀念、責任和意識,并養(yǎng)成一種職業(yè)習慣,將各項制度落實到實處,成為全體員工自覺執(zhí)行的行為。
在工作中,我有許多毛病,不負責任、愛找借口、消極怠慢、應付了事、輕率疏忽、虎頭蛇尾、遇事拖延等。十分影響工作效率。復命要到位,不做“差不多先生”。做任何工作都要講究到位,半到位和不到位是不可行的。在電力系統(tǒng)工作,差不多就會造成事故。要主動復命,自覺地復命,并且出色的地做好一切。
我要培養(yǎng)良好的復命習慣,“行動培養(yǎng)習慣,習慣培養(yǎng)性格,性格決定命運。”良好的復命習慣是一種堅定不移的高貴品質,主要是依賴于人的自我約束,或者說是依靠人對自身惰性的否定。壞習慣是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
復命拒絕任何借口,復命時,難免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尤其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時,有一個基本原則可用,這個原則就是永不放棄,永遠不為自己找借口。不要放棄,不要尋找任何借口為自己逃避復命。一個真正的復命者無論從事何種職業(yè),都應該全力以赴,盡自己的最大努力,以求得不斷的進步。
復命要求有一個良好的結果。復命不僅是要做事,更是要做成事。復命不是追求有苦勞,而是要求有功勞。光像老黃牛那樣低頭做事是不夠的,沒有效率的忙是窮忙,瞎忙。
我的工作質量往往決定我的生活質量。在工作中我應該嚴格要求自己,能做到最好,就不能只做到次好;能完成百分之百,就不能完成百分之九十九。不論工資是高還是低,我都應該保持這種良好的工作作風。把自己看成杰出的藝術家,而不是平庸的工匠,應該永遠帶著熱情和信心去工作。
我要把復命精神當作一種常態(tài)、一種習慣乃至于一種素養(yǎng),滲透到我的工作和生活的點點滴滴、方方面面中。
“復命”是對他人的承諾,在限定時間內必須給出的一個結果。這是一個全新的稱謂,但卻不是全新的命題。“復命”應該存在于每個人的心中,而且在工作中時時處處得以體現(xiàn)。通讀全書,會發(fā)現(xiàn)很多地方對自己都頗具啟發(fā)意義。全書的寫作風格集勵志、幽默、深沉和反思于一體,一個個短小精悍的故事通過寓教于樂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很是觸動自己的心靈。
因此,從《復命》一書中,我們可以多多少少看到我們自己的影子,或者是心里羨慕別人的輝煌,或者是身上頑固存在的缺點。作為一名年輕的員工,必須要擁有良好的工作態(tài)度,科學的工作觀念,虛心的工作精神,扎實的工作作風,以及不斷豐富自身的復命意識,才能夠在工作中不斷歷練自己,完善自己。只有這樣,才能夠完成好上級和領導交給的每一項任務,做到優(yōu)質復命。像屈原說過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讀完《復命》一書,我們懂得了復命的本質,了解了如何看待復命,接受復命所具備的基本要素,如何高效、聰明的完成復命及如何向卓越升華等一系列問題,不僅對我們的工作有深刻的指導意義,更對我們人格的培養(yǎng)、素質的全面提高有著不可估量的積極意義。
所以,作為公司員工,在現(xiàn)實的工作中,對我們自己而言,要想實現(xiàn)“像狼一樣復命!”,就必須按照狼的天性來要求自己,塑造自己,提高自己。
1、自我修煉,加強“危機意識”。社會經濟飛速發(fā)展的今天就是“人造叢林”,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水平,才不會被社會所拋棄。復旦大學原校長楊福家教授提出,今天的大學生從大學畢業(yè)剛走出校門那一天起,他4年來所學的知識已經有50%老化掉了。想想自己大學所學的絕大部分東西確實已經無法跟上時代的潮流,突然感到了一種危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不斷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業(yè)務水平,提高自己的復命能力。
2、勇于創(chuàng)新,將失敗做為新起點。復命具有難度,具有挑戰(zhàn)性,在復命過程中沒有創(chuàng)新思維很難完成。但創(chuàng)新不會一帆風順,肯定會遇到挫折與失敗,但是失敗是超越自我的坐標,一旦發(fā)現(xiàn)此路不通,便要去創(chuàng)新,另辟蹊徑。在工作中,我要追求全員創(chuàng)新,不怕失敗,勇于創(chuàng)新地完成復命。
3、堅韌不拔,忠于企業(yè)。世界上沒有比堅持更為重要的。只有堅韌不拔的決心才能戰(zhàn)勝任何困難。一個有決心的人,任何人都會相信他,會對他付以全部的信任;一個有決心的人,到處都會獲得別人的幫助。同時,當公司遇到困難時,我會忠于我的企業(yè),以公司的榮辱為自已的榮辱,盡我的能力去堅持不懈的工作,去復命。
培根說過“書籍是在時代的波濤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貴的貨物運送給一代又一代”。感謝公司領導將《復命》這本推薦給大家,讓我深刻理解了復命的真正內涵。在以后的工作上,我將以“像狼一樣復命!”的要求來開展工作,做一個勇于復命的人,不斷地完善自己,追求卓越。
讀一本好書寫讀后感5
讀《傷逝》最使人悲怒之處就在于:涓生在生活之中“求生活”,在路途之中求“出路”。然前路是渾暗曲險只一條,那么對“新的生路”的無名的、意外的、新的期待,又怎么不是虛空。從“虛空”到虛空,恐怕不能有新生,卻一定失了同路的子君了。
涓生的畏縮、自私甚至是他的幼稚,都在以他為敘事視點的文本中得以全現(xiàn),而充當了“失語者”的子君的隕落又放大了兩人愛情結局之悲。這其中,涓生的變心是重重一擊,然而又可以說,兩人的愛情悲劇從最初之初就是注定了的,這種必定的命運又顯出社會的可怖。
“五四”以來,覺醒的新青年有三個顯著的類型:高級知識分子,知識女性和“女性”(傳統(tǒng)女性)。涓生屬頭一種,他們受到西方進步思潮的直接影響,視愛情為陣地,結愛人為戰(zhàn)友;知識女性,在這里指的是受過教育,有自我意識,懷自由追求的女性群體,她們受知識分子指引,由進步思潮感化,但仍免脫不去落后環(huán)境與自身根底的束縛;而“女性”,(這一屬名實為任性取之),則涵括社會的大多數(shù),她們深處封建傳統(tǒng)禮俗之中,是困境中等待被解救的弱者,也自然成為“被創(chuàng)造”的首選。所謂“越是無路可走越能無畏直前”,“女性”覺醒的力量是最驚人的,她們一步步走向光明,新生為知識女性,但強光晃眼,眼睛適應了之后,所見的又是另一層困境了。
《傷逝》中,涓生屬高級知識分子,而子君正是受了涓生指引的知識女性,絕不能劃為與之同等的高級知識分子。(事實上,新時期鮮少有可視作高級知識分子的知識女性,而知識女性多由“女性”覺醒而來。)涓生、子君的悲劇正是從兩人不同的歸屬開始醞釀。
吸引涓生、子君走向一起的,是浪漫的愛情。對于高級知識分子的涓生而言,愛情是他能攻克的第一道,也是最關鍵的陣地。“我是我自己的,他們誰也沒有干涉我的權利!”當子君分明地,堅決地,沉靜地說出這句話來時,于涓生而言,這是子君完全覺醒的標志,標志了涓生對其指引,甚至是對其創(chuàng)造的成功。所以搬到吉兆胡同以后,涓生眼里的子君應該是更無謂,更堅決,就如同自己一樣。兩人既是彼此的愛人,更是彼此的戰(zhàn)友。然而事實之中令涓生痛心的子君的“沉淪”又確是必然。其中的緣由就在于,愛情不是子君落實斗爭、補充力量的陣地,愛情就是子君的力量本身。子君,這個獲得新生的傳統(tǒng)女性,她的斗爭是選擇愛情而沖出封建枷鎖,她的無畏與決絕來源于拋棄原有生活的徹底。也正是因為盲目的愛,因為代價之重,所以子君視涓生為患難的伴侶,絕非戰(zhàn)友;她所求的是生存與生活,絕非斗爭。
兩人之間因著歸屬(身份)的不同而生了隔膜,這固有的隔膜又隨著兩人的相處轉化成不容忽視的矛盾。矛盾的雙方往往又各自是矛盾的:附在子君身上的矛盾有關生活與愛情,物質生活的狼狽和艱難大大擠壓了時間,抽空了心氣,這對兩人愛情的打擊是致命性的,相處與溝通變得短暫而不能盡心。然而生存又是愛情立足的前提,棄去生活基礎后的愛情只會浮空風散。所以在子君的眼里,唯一能抓住的是回憶。通過反復回憶不存在矛盾的戀愛之初,來留住心存希望的最后一點底氣。而涓生面臨的,卻是生活與“求生”的矛盾。涓生的為爭取新生活、新秩序、新世界而斗爭的理想,受著物質生活環(huán)境的嚴重束縛。為著理想的奮斗,涓生能“忍受著這生活壓迫的苦痛”,是“容易生活”的,但歸根到底是不堅定,做不到堅定。“人必生活著,愛才有所附麗!变干念I悟,于自己是一種對不可解的矛盾的讓步。也正是困于理想與生活矛盾之中的涓生,對子君、對愛情失了望。因為愛情本是涓生自以為能補充力量、助以堅定決心的一種信仰,一種武器,然而當浪漫的愛情力量轉而成為家庭實體,便反而只能消極地“捶著自己的衣角”。處在這樣的矛盾之中,涓生于是選擇了拋棄,也就是他眼中的逃離與解脫。而矛盾中的子君同時失去了生活與愛情,被選擇了消亡。
無論是涓生的拋棄,還是子君的為愛無畏,都是盲目的,幼稚的,都可以歸為盲目的理想主義。而這正是領著兩人一步步走向悲劇的那塊黑布。然而遮人眼目的黑布不會憑空飛來,黑布只是縮影,可怖社會的縮影。這里引來一個話外題:為什么是愛情,從戀愛到婚姻,成為了新時期新青年普遍的主要戰(zhàn)場與主要陣地?自然,婚戀本是封建禮圍困最深的方面,自由戀愛又是新青年最為親近也最迫切要爭取的權利。但一定還有一點,愛情是浪漫的,浪漫的最接近于理想,而理想主義是新青年最易吸收,也唯獨只能接近地到的。正如《傷逝》中可以讀到的,社會困境之深險到了可怖的地步,新青年是孤立無援的,愛情是他們最可能為之斗爭,最可能拿得到的,而婚戀所帶來的結合,又是他們眼中由個成群,充足勇氣的武器。他們似乎只能理想化地首先在愛情這個戰(zhàn)場開戰(zhàn),只能將愛情視作關鍵陣地。然而,即使如此,現(xiàn)實環(huán)境的冷酷依舊讓他們的斗爭走向虛空。于是他們逃脫出來,重新尋找“新的出路”,而“新的出路”恐怕又只是新的虛空。涓生的“拋棄與遺忘”值得憐憫。
【讀一本好書寫讀后感】相關文章:
讀一本好書寫讀后感2000字(精選9篇)07-14
讀一本書寫觀后感(通用9篇)07-07
讀高中好?還是讀中專技校好?04-21
暑假讀好一本書500字讀后感(通用6篇)07-30
德國留學:讀語言在國內讀好還是國外讀好08-22
讀一本書讀后感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