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魯迅作品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魯迅作品的讀后感
我想應該很多人都看過魯迅先生的作品吧,那么你們喜歡他的那些作品呢?下面小編整理了魯迅作品的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希望采納。
魯迅作品的讀后感
狂人日記讀后感
我依稀記得當年是學過狂人日記這篇課文的,但是印象全無了,又或許是一貫的刪減版吧,這次重讀之后心里的震撼程度不亞于知道原來小時候學的馬克思在大英博物館磨出腳印的事情是假的。
最重要的一點發(fā)現(xiàn),那個人似乎是得了精神病,當然其實是千百年來少數(shù)沒有的病的.人,魯迅假借這個精神病的口說了很多話,例如吃人、兇狠、趙家的狗,于是大家都說他瘋了?墒恰犊袢巳沼洝返拈_頭是這樣說的,那人得了病后來好了,還補了道臺也就是當了不小的官,所謂狂人日記是得病期間寫的,于是我被徹底震驚了,原來這個人曾經(jīng)醒來過后來居然又昏沉沉的睡去了——魯迅萬難毀壞的鐵屋子里又多了一個沉睡的人。他一定是故意睡去的,因為他發(fā)現(xiàn)醒著很累睡著卻很舒服,他發(fā)現(xiàn)的一切都被別人說成是精神病于是他干脆就把自己變得跟大家一樣有病,于是乎這個人居然就能去補了個道臺。
吃人不可怕,不要說這是比喻就算是真的吃人我們也做過不少,易子而食居然是出現(xiàn)在中國最古來的典籍上,黃巢大軍隨時把隨行的農(nóng)民舂成肉泥當軍糧,李自成也曾把了明朝的福王和鹿一起煮了吃,名曰福祿宴。這些雖可怕但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狂人自己說也許自己也吃過妹妹的肉,讀到這里我算是真正領略的魯迅拿筆做鋼槍,他這話真的是戳到了每個人心里。吃人者也被吃,自己不經(jīng)意的時候或許也吃過人,只是自己沒有仔細去想過。
狂人的下場是最好的,不但沒死還做了官,很多人都死了,孔乙己死了阿Q也死了,連那個吃了血饅頭的也死了,魯迅從不畏懼死亡,他直面的是最血淋淋的人性和最丑陋的劣根性。也許這世上本該有很多狂人,只是后來那些狂人的病竟一一都被治好了。
秋有肅殺之氣,人類的許多病都被治好了,尤其是矯情這病,我竟許多年沒見過矯情這病了。林黛玉有擇席之病葬花之行焚稿之心命斷之淚,恐怕這矯情也算是冠絕古今了。歐陽修也矯情,聽到刮風于是寫了《秋聲賦》。我的矯情病早被窮這種更強大的病給以毒攻毒給治好了,不過秋風瑟瑟我雖不會寫秋聲賦,寫點讀后感還是可以的。
《吶喊•彷徨》讀后感
讀錢鐘書時,感覺自己像一汪清水,被看個透徹;讀魯迅時,又覺得自己像一尾死魚,任他宰割。
細細數(shù)來,魯迅的作品在初中高中的語文課本里篇幅不少,《狂人日記》、《孔乙己》、《故鄉(xiāng)》、《社戲》、《祝福》、《記念劉和珍君》等等,而像《藥》、《阿Q正傳》等雖沒有出現(xiàn)在課本里,但也出現(xiàn)在語文老師的必讀清單上。高中時代,每次學到魯迅總是頭疼不已,大有古人搖頭晃腦吟誦“大學之道,在明明德”之感,明明全篇不通,還要聽老師口干舌燥的講解,更要記住此處“鉛灰色的天空”是渲染的修辭手法,意在說明作者悲涼的心境,那處“圓規(guī)似的腿”比喻形象,將豆腐西施的形象刻畫的靈活生動,更兼通篇講述了封建禮教壓迫下祥林嫂的悲劇,諷刺了舊社會對女性的壓迫云云,宛如八股文,我雖能對答如流,但并不能領會其意。有時厭煩他這個“刺頭”,專寫些憤世嫉俗的文章為難我們這些苦命的莘莘學子。
然而人總是要長大的,F(xiàn)在的社會消息靈通,各種聞所未聞的事?lián)涿娑鴣恚巳瞬蝗憋埡笳勝Y,且花樣日日翻新,層出不窮,再大的新聞也如丟入池中的石子,撲騰兩下便悄無聲息,轉瞬便被新的新聞覆蓋,杳無蹤影。吐槽是人人都要會的,可若要一針見血,語驚四座還必得向魯迅先生學習,于是我決定重讀魯迅,好好體味下當年老師贊不絕口的辛辣諷刺究竟何如。
這次終于明白了自己往槍口上撞是何滋味。歷史總是不斷重演,生而為小民,現(xiàn)在的我們和當時的他們并無太大的不同。生活的重擔壓得人麻木而自私,有的人眼巴巴地盼著同類死去,好拿他的鮮血來救自己的孩子,好比華老栓;有的人為了活下去拋棄自己當初的信念,只用揮霍無度來彌補自己日漸空虛的內(nèi)心,比如魏連殳;有的`人承受了失去丈夫孩子的雙重打擊,卻還被認為是不祥之人,備受冷落,以致生無可戀,比如祥林嫂;有人以為自己和愛人沖破了世俗的牢籠擁有了自由的愛情,最后卻因自己的自私懦弱,害得伊人離世,比如涓生。而我有時感覺自己也像是那些蒙昧的小民中的一個,懵懵懂懂看不清世事,只尋樂似的咀嚼著他人的痛楚,一面擺著悲憫的架子,然而聽多了覺得無趣,總是事不關己,便毋自走開,有時也利齒如刀,隨意評論一番,細細想來,倒像自己也是血盆大口,嚼過新鮮血肉。而他的筆只是緩緩地刻著眾生世相,從未說過苛責誰的話,可又仿佛該說的已經(jīng)說盡,可是彀中的人往往都不明白。他燒著自己的脂膏,化一點瑩瑩燭火,渴盼有一兩雙混沌無神的眼睛能恢復清明和他同道而行,可謂用心良苦,只是這樣嘔心瀝血地踽踽獨行,總是孤獨徹骨。
我使勁裹裹,被他戳出幾個窟窿的遮羞布還可用,書看完了,孔乙己自排他的大錢,阿Q自有他精神的勝利,撲面而來的新聞依舊熱鬧,我仍可看戲似的指指點點,隨意興闌珊的人們一哄而散,便是讀書時有過片刻自省的清明,也在闔上書的剎那,像狡黠的猹,從少年胯下鉆出去,逃的遠了。
讀《吶喊》有感
第一次讀《吶喊》,初識那些文字與段落,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形象就躍立于眼前。隨著情節(jié)的變化,一幕幕血淋淋的場景,亳無遮掩的,赤裸裸的拋在面前時,我不禁胸口悶疼,陣陣惡心。
但在老師的引導下我繼續(xù)去讀這《吶喊》,再次的深入,我才真正讀懂了作者的意圖。他要用這毫無遮掩的現(xiàn)實去喚醒當時愚昩世人的覺醒。這吶喊是替當時底層未覺醒民眾的“吶喊”;這“吶喊”是喚醒當時社會良知的“吶喊”。無論是《貓與兔》中的黑貓與小兔;還是《孔乙己》中的孔乙己;更或是《阿Q正傳》中的阿Q,他們都是弱小與當時社會底層民眾的代表,魯迅先生在用他們的故事吶喊,那是世人皆醉我獨醒的吶喊。
《吶喊》中《藥》這一篇,更是把當時的社會現(xiàn)狀和民眾狀態(tài)展現(xiàn)的淋漓盡致。文中夏瑜是唯一清醒的人,卻被一群愚昧無知之人所殺。茶館里的“看客”更是麻木無知,把夏瑜的死,做為茶余飯后打趣的話題;當聞到小栓兒他娘華大媽,為小栓燒的人血饅頭的氣味時,還不斷贊到“香”,這所謂的“香”就是他們善惡不分,黑白不辨的最好佐證。 有人要被殺害了(夏瑜)有來圍觀稱快的`民眾;有想從中獲利的劊子手;有好似看到救命稻草般的老栓兒,一個冷漠的早晨,一個“劊子手”受到歡迎的城填,愚昧至極。
魯迅先生在用自己的筆來革命,他要用文字來揭露當時統(tǒng)治階級的丑惡和民眾的無知,《藥》一文中主要人物,一家姓華,一家姓夏,連在一起就是“華夏”,魯迅先生用心之良苦,喚醒民眾心之切可見非同一般。
魯迅先生曾說:“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這即是魯迅魯迅先生的志向,也是魯迅先生的立場。
當我們面對深陷苦難和戰(zhàn)火的人們時,我們不但要有悲憫和同情,更要有責任和行動。魯迅先生用他的文筆,在舊中國的年代里踐行著這一哲理。
讀《吶喊》我讀到了一代文人的,悲憫之心,大智之舉,家國情懷。
《藥》讀后感
你們相信蘸了人血的饅頭可以治病嗎?我想現(xiàn)在提出這樣的問題簡直是太荒唐了。但在舊社會這樣的事情卻時有發(fā)生,當時的人們是多么的愚昧和無知啊!真是令人心痛。
最近一段時間,我讀了魯迅先生的作品《藥》。文中向我們講述一個重病將死的華小栓,他的爸爸華老栓用自己的血汗錢買了蘸過烈士鮮血的饅頭,用來治療小栓的病,結果小栓卻不治而亡的`悲慘故事。
故事的發(fā)生,我感受到了那個時代人們對生命的輕視與不在乎,令人覺得恐懼。一刀砍下去,一個生命就此消失在這個世界中。生命猶如青煙一樣,來的也快,去的也快。
生活在黑暗舊社會中的人們,他們仿佛失去了自己的靈魂,沒有自己的思想,缺失了自身的判斷,而那些革命者為了喚醒這些麻木的國人,不惜犧牲他們珍貴的生命,卻被認為是瘋子,傻子。烈士的熱血白白流淌,換來的只是國人的冷漠。縱觀古今,這些時代的先覺者,有多少經(jīng)歷了與夏瑜相似的命運。
讀《藥》這篇文章,這讓我想起了前不久的一則新聞。一個男子因經(jīng)濟情況不好準備跳樓,結果吸引了大量的群眾圍觀,他們有的拿手機拍照,有的發(fā)微博,有的給朋友打電話邀請朋友一起來看跳樓,更有甚者,對著上面準備跳樓的人大喊,“快下來啊!”“有本事就跳下來!”……
麻木和冷漠,在現(xiàn)實生活里被活生生的演繹,此刻,我方才明白,為何魯迅先生,會做如此絕望而又悲憤的吶喊。
追古思今,我不禁為國人的素質(zhì)而感到深深的擔憂,也希望通過自己微弱的聲音,表達內(nèi)心的吶喊。
【魯迅作品的讀后感】相關文章:
魯迅作品中的名言名句12-13
魯迅作品中名言和名句08-06
魯迅的作品讀書筆記(精選11篇)12-15
魯迅作品《朝花夕拾》讀后感08-03
職務作品與法人作品的理解與辨析12-11
魯迅的名言11-04
魯迅的名言11-27
魯迅的經(jīng)典名言08-04
魯迅的語錄03-03
如何擺放插花作品-插花作品擺放技巧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