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玉見之美》讀后感800字范文
在一次或許是偶然的機會吧,我接觸到了一本書,是當代藝術家李玉剛沉淀十年來首次出版的文字作品,名曰《玉見之美》。書中以李玉剛歷時一年時間,遍及西雙版納、蘇州、南京、宣城、敦煌、武夷山等地,尋找中國傳統文化之美的旅程為主線記錄發(fā)自內心的感悟,其間李玉剛和他的尋美團隊走遍名山大川,拜謁各界文化名人,探訪傳統手工藝民間作坊、非物質文化遺產,用賦有禪意而又優(yōu)美的文字講述著他一路上的藝術過往與美學感悟;此行共分為六章。他行前曾言,一只盞、一杯茶、一尊佛像、一段緙絲……是美的展現、是藝術的呈現,也是歷史回旋的句讀與感嘆,他將當以一顆朝圣之心用文字與圖片記錄這一路感受的與沉淀。
李玉剛作為一名知名的藝術家,各種演出,活動是常有的事,他屢屢為籌備、彩排演出而徹夜工作,時間安排十分緊密,卻在各種繁忙的演出工作之余抽出時間,推去許多活動邀請,踏上尋找大美中國之路。這讓作為讀者的我十分欽敬,可見中國這樣的一個文明古國所擁有的的各項傳統文化在李玉剛的眼里,甚至比自己所表現的藝術還重要。
中華上下五千年,留下了太多深厚如海,博大如川的文化精髓;而在互聯網橫行霸道的今天,我們每天的所思所想在與世界同步的時候,卻也同時迷失了自我。如何能讓更多人了解到中國傳統文化之美?《玉見之美》給今天不斷在了解世界,但漸漸忘卻屬于自己的文明的我們提交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世間的事情就是那么奇妙,充滿各種因緣際會。李玉剛之所以會發(fā)心去進行這一次文化之行,竟是因為一只建盞的緣故。正如佛家所講: “了卻紅塵,皈依佛門。”弘一法師俗名李叔同,三十九歲時在杭州虎跑寺出家,每次聽到那首“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的經典旋律時,離別的愁緒和漂泊的過往便會涌上心頭,令人不能自已。弘一法師圓寂時留下的那句“悲欣交集”,更是讓閱讀中的我時常感嘆生命的無常和人世的變幻。
作者李玉剛作為一位“傳統文化當代表達”的踐行者,故對于各項中國傳統文化均十分有造詣,就如書中所講述的《尋茶云水間》章節(jié):
“ ’云浮山際掩禪院,月涌天心透客居。幽徑不寒林影下,紅袍味里夜可無!枋且环N飲品,更是一種精神,它代表一種內向的、安靜的精神。酒會讓人越喝越躁,茶卻會讓人越喝越靜。當一個人能夠靜下來的時候,才會有智慧生成。就像諸葛孔明所云,’非寧靜無以致遠!狈◣煼畔乱槐爸屐F的茶,感嘆道:’人生就是這樣,什么都是拿起來容易,放下難;做加法容易,做減法難;尋找熱鬧容易,求個安靜,卻難........’ ”
在作者看來,在這浮躁的時代里,茶是一個精神的載體,飲茶更是與自己心靈的對話。時常飲茶可以讓人保持一種能量平衡的狀態(tài),從而去做更多的東西。在這個過程中,你的內在能量便被大量消耗,你的能量一直處在向外釋放的狀態(tài),你需要屏蔽掉一些事情,就像關掉一扇門那樣。當你飲茶時,你的心便靜下來,你的能量便開始補給。
確如前文所述,若是人生能像佛家所講的那樣“放下一切”,或許,這一生,會活得相對自在。
我對李玉剛筆下的蘇州特別有感,有一種言語表達不出的喜愛,充滿吸引力;這或許是在他的筆下,傳統文化描繪得像是出神入化般罷。我讀完此章,便對其念念不忘,便在假期動身去蘇州著名的平江路,尋找絲錦,聆聽昆曲,探訪緙絲;感受傳統的中國之美。在蘇州之行看到這一項項精湛的工藝后,不禁發(fā)自內心地贊嘆,那些一直從事傳統行業(yè)的人,那些真正的匠人,從他們身上,我們方才能感受到何為真正的工匠精神。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作者對傳統文化的尋訪傳承,確實通過這本書作用到了如我這樣的一個個小小的個體;這也是文章題目“一見、一念、一尋”的含義。作者不僅想通過這部十年沉淀下來的文化作品,來告訴我們這樣的讀者,大美中國還有太多優(yōu)秀的東西值得我們去探尋,還想用他自己微薄的影響力告訴我們,應該借這部作品,去用自己的一份力量,探尋、傳承、保護這一項項文化,將它們薪火相傳。
【《玉見之美》讀后感800字】相關文章:
簡歷封面之-簡約之美07-26
勵志作文:品之信我見07-18
人文之美征文01-06
淺談漆畫之美05-03
“大美校園·自然之美”活動總結10-15
2022大美校園·人文之美征文09-21
品味中秋之美隨筆10-21
淺談體育教學之美06-10
英語新聞的翻譯之美08-13
創(chuàng)素質之美心得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