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无码精品,四川省少妇一级毛片,老老熟妇xxxxhd,人妻无码少妇一区二区

人類簡史讀書筆記

時間:2022-08-03 15:37:22 讀書筆記 我要投稿

人類簡史讀書筆記(通用16篇)

  讀完某一作品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讓我們好好寫份讀書筆記,把你的收獲和感想記錄下來吧。那要怎么寫好讀書筆記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人類簡史讀書筆記,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人類簡史讀書筆記(通用16篇)

  人類簡史讀書筆記 篇1

  西塞羅有句名言:一個不懂自己出生前的歷史的人,永遠是個孩子。工作繁忙,但是堅持每天讀書,不是為了讀書而讀書。在這個信息爆炸的年代,僅手機版信息就讓人應接不暇,看了頭昏眼花。讀一本好書最大的收獲就是讓我學會系統(tǒng)性地認識和思考一些問題,釋疑解惑,感知未來。

  《人類簡史》的作者—以色列歷史學家尤瓦爾。赫拉利,按時間順序梳理了從智人出現到當今,又到未來人類發(fā)展全過程。書中確定了人類歷史的三個關鍵節(jié)點:認知革命、農業(yè)革命和科技革命。

  認知革命是指距今7萬到3萬年,人類出現新的思維和溝通方式,能夠通過語言傳遞事實和信息。認知革命以前,人類是靈長類動物的一種,認知革命以后,傳說、神話、神及宗教出現,人與人之間通過這些虛擬的想象形成了共同的文化紐帶,協(xié)作和活動范圍大幅擴張。認知革命以前,人類只有生物學上的特征,認知革命后,便產生了歷史學,有了文化意義上人類歷史。

  農業(yè)革命指大約1萬年前,人類通過種植、馴養(yǎng)等方式,由狩獵游牧生活轉向定居。通過發(fā)展農業(yè),人類獲取食物來源更有保障,為養(yǎng)活更多的人創(chuàng)造條件。人口大量增加,人類開始定居,農業(yè)社會形成,出現了商品交換,出現了統(tǒng)治階層,進而出現了村鎮(zhèn)、城市、王國。關于農業(yè)社會有兩個值得思考和討論的問題。第一,到底是小麥利用了人類還是人類利用了小麥?從生物角度看,一個物種繁衍的速度加快,規(guī)模擴大,則意味著這種物種在物競天擇中取得了成功;反之,瀕臨滅絕的物種則意味著物種失敗。因此,人類大規(guī)模的小麥種植活動對人類繁衍和發(fā)展的確有很大作用,但同時,小麥自身也因此獲得物種的大發(fā)展。這樣看來,人類利用小麥加快繁衍生息,但從小麥角度來看,卻是小麥利用人類擴張到全球,是共生的結果。第二,人類大規(guī)模耕種到底是增加了幸福還是減少了幸福?一方面,大規(guī)模農業(yè)耕種使得人類擁有更多糧食免于饑餓和痛苦,也使人類得以定居并發(fā)展出商業(yè)和文化,無疑是好事。另一方面,大規(guī)模的農業(yè)耕種使得人類牢牢地被土地和作物束縛,不得不日復一日“面朝黃土背朝天”進行農業(yè)生產,比游牧采集為生的辛勞程度有過之無不及。這樣,原本為了增加幸福而進行的農業(yè)活動,反而使得農民勞累不堪,難言幸福。

  科技革命是近代以來,尤其是17、18世紀以來,伴隨著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兩大引擎,科技取得了翻天覆地的進步,使得人類逐漸發(fā)現世界、認識世界并征服世界。如今,科技不僅是價值創(chuàng)造的源泉,也極大改變了人類生活方式。

  《人類簡史》不是簡單地把人類歷史此般概述一遍。書中闡述“想象的世界”這一獨特視角,是構成本書獨特魅力的絕妙之處!度祟惡喪贰逢U述了人類文化、方方面面都是想象的產物。想象構建民族、社會和國家;想象構建了社會秩序、政治秩序、經濟規(guī)則;想象構建了公司、貨幣和金融;想象構建了政治、經濟、文化;想象構建了昨天、今天和明天,想象讓人類從動物變成了主宰世界的上帝。

  人類簡史讀書筆記 篇2

  《人類簡史》這本書閱讀的時間有幾個月,這本書給我感受就是全篇重點都很多,接而引發(fā)很多考慮。讓我眼前一亮的發(fā)出慨嘆“哦,原來是這樣的!敝虚g休息著看了些小說,由于覺得有點心累。

  看完很多天了,不斷再想要留下些什么。但是能總結的太多,真實讓我尷尬了一會兒,向一同工作的同事強推這本書時,她問了我一個當時朋友向我引薦,我也問過的一個問題“講的是什么?”,

  想了想分離朋友給我引薦時的引見“這是一本讓人茅塞頓開的書”,答復她“這就是一本歷史書、不是故事書所以沒有講的是什么,就是講的歷史,然后從一種我們平常沒有留意的角度論述了這個歷史”。

  歷史留給了我們什么?為什么有些集團、國度衰敗了以至消逝?有些還依然在開展?西方的科學是注重采集、調查、實驗、數據的整合發(fā)現其中的規(guī)律,而我們習氣用經歷。這種認知在我看“心理學”方面的書籍時了解尤為深入,其實那些讓我們覺得很神奇的心理剖析、微表情剖析背后是有無數學者、學術團體的實驗,數據研討整理。并停止嚴厲的考證再發(fā)表。同一個課題不同的實驗、目的得到的結論也不相同,所以運用范圍較廣。而我們就是“經歷”、“指導說”,做得事也不論總結不總結反正我做了這個事就是有經歷了,也不論這個“經歷”是對是錯。或者指導說得一切就是謬誤。

  人類簡史讀書筆記 篇3

  從資本誕生以來可能我們就一直在對抗市場和經濟還有社會,其實我們應該感謝他們,因為社會和市場才是造就了我們最終如此繁榮和發(fā)展的原因。因為有社會,有市場,所以我們才能夠工作才能夠掙錢才能去拿到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且自己的生活才能有保障,自己的安全也同樣有保障。很多浪漫主義者會說一個人對抗全世界,其實,結果呢?

  因為這個世界是在正常運轉著,所以我們每個人是不可能脫離于這個世界而存在的。

  這一點讓我想到了我們的家庭,家庭和世界的關系,家庭就相當于我們剛出生的世界,大多數人前半生從剛出生依賴父母到叛逆期和父母對抗,也差不多,父母的生養(yǎng)之恩是我們每個人都要銘記的,我們最應該感恩的是父母。

  這本書最后的章節(jié)是有些壓抑的,講了一些幸福和生命的意義,而且是從智人發(fā)展到我們現在,從一個個冷冰冰的數據,分析我們現在人的生存狀況,雖然我們的生活是慢慢變好的,但是發(fā)展到現在,當生活物質富足之后,人們不再為了果腹而活,就開始暴露出精神上的缺乏了,那些冷冰冰的數據統(tǒng)計著我們現如今社會當中自殺的人數,還有心理不健康的人數的時候,那么的可怕。

  由此我想到了一些事情,人一定要為了一個價值觀和使命而活,其實生存不成問題的時候,就應該想著下一步要干嘛,自己存在的意義。

  尤其是到書的后半部,最后我甚至已經看不下去了,他們在說著基因改造再說著世界大戰(zhàn)在說著智人的末日。

  其實現在最后我腦海里思考的是一副棋局,就是阿爾法狗和世界第一棋手李世石下棋。4:1強勢碾壓,后來又和世界最頂級的十位棋手下期,戰(zhàn)績60勝0負,這說明智能的發(fā)展是非常可怕的。

  他們能夠自我進化自我反省自我改正錯誤,在這一速度上是我們人類的好幾萬倍,我們人類是很難發(fā)現自己的錯誤,然后即使是發(fā)現了也是很難去做出改變。

  最終智能生命能否滅絕智人尚不可知,但是我們常常說的一句話就是,這個世界淘汰你,連招呼都不會打。在企業(yè)發(fā)展中,有時候連對手是誰都不知道,誰能想到競爭方便面市場的竟然是美團外賣和餓了嗎。

  還有一點就是失敗,其實失敗算不上什么,挫折也算不上什么,即使是古代最繁榮,最昌盛的古羅馬帝國,在擴張的路途上也不是一帆風順的,都會有許許多多的戰(zhàn)役,甚至戰(zhàn)爭,都會失敗。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挫折也不是只會有一個。如果想做一份事業(yè),或者是打拼出一份令人驕傲的成就的話,這些成就的達成是必須要經歷挫折的。

  也沒見羅馬因為一次戰(zhàn)役的失敗就放棄整個戰(zhàn)爭,人生哪能不經歷幾次失敗和挫折,因此放棄整個奮斗過程也是十分不明智的。

  再有就是格局,全球視野,對于商人,全球就是一個市場,對于信徒,全球只有一個聲音那就是自己的神的聲音,站高一線,換位思考。格局就是你心里能裝下多少人。

  人類簡史讀書筆記 篇4

  在閱讀這本書后,我發(fā)現本書和以前讀過的歷史書籍有很大的不同。作者很有自己的思想,如胡適先生所說的“大膽假設,小心求證”。他的想法有些天馬行空,想常人之未能想之事,可是他的假設又是在現有的證據上做出來的,也不能說他不對,能將歷史寫得別有一番風味,這樣的書難怪可以獲得好評和眾人推薦。

  本書最大的意義和價值不是給我們簡單介紹人類的歷史,而是作者從各類事件中得出的自己的觀念和深切的人文關懷以及對哲學和人類的基本思考。

  首先,作者認為過去的人類并不比現在的人類過得差,他們比現在的人類可選擇的食物種類更加豐盛,人也更為自由,平時通過采集和狩獵可獲得鍛煉,也不易于感染群體性疾病。當人的負擔過少,欲望較少,人也會更加的快樂和容易滿足。

  其次,他提出這樣的一個觀點:農業(yè)革命是歷史上的最大騙局。表面上看,人類通過大面積耕種,大規(guī)模的生產,使得人口激增,并不斷發(fā)展壯大,實際上各種問題也隨之而來,資源環(huán)境的破壞,各種政治權術以及殘酷的戰(zhàn)爭,最主要的是人類的自由被大大束縛于土地之上,蕓蕓眾生耗盡心血產出的糧食也提供給某些精英分子,而他們卻史上無名,為他人做嫁衣。

  最后是他對于人類的未來之思考。人類無論處于哪個時代,都應該思考最基本的問題,就是人之為人的基本問題。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到哪里去。如果我們不能認清人之為人的特點,人類的獨特性,一旦我們發(fā)明出比我們更聰明的物種,我們該何去何從?

  人類簡史讀書筆記 篇5

  此書的部分以前上學時大致也熟悉了些,小時候懵懂好奇的關注點是自己的由來,我們的祖先長什么樣,而如今考慮的確是我們如何與這個社會友好生存的問題,自己的前途在哪?怎么在這個進步的社會上生存發(fā)展?不同的年齡段讀此書會有不同的看法。此時我的想法也只某段稚氣未干年紀的看法。

  從人類認知革命的開始,殘殺、搶掠、爭領土,以及人類私心對權利的迷戀慢慢開始進化,這些都是自然演化的產物,同時也是人類進步的結果,工業(yè)革命到現今社會,人類的領導權也在不斷擴大。

  以前針對鬼神論的看法都會有莫名的恐懼并且無知的相信它的存在,現在才明白宗教的大肆宣揚只不過是政治權利下的產物,來教導人類棄惡揚善,倡導文明社會,改變以前從祖先輩們留下來的那點兇殘習性。

  自工業(yè)革命開始,人類的行為模式慢慢開始被束縛,兩點一線的生活慢慢演變成新的問題,以致于現在的人類開始思考怎么能讓自己快樂,亦徒生自己行為下只對自然一味索取卻無所回報的悔悟。但慶幸某些人的覺悟,有時候城市呆久了就想去自然界里舒展下祖輩們留下來的這點沒被磨滅掉的自由自在,不愿被框縛的習性,好好珍惜還未我們破壞的自然,人類終將依賴它的存在,F在的人類,下至每個人都需學會和自然和平共處,我也將善待我所擁有的一切。

  人類簡史讀書筆記 篇6

  之前一直有聽說這本書,但一直沒時間拜讀,直到去年年底羅胖在新年演講中宣傳此書的作者即將出版姊妹篇《未來簡史》時,我終于意識到應該去看看這本奇書了。

  花了一周時間看完,真的改變了我太多的認知,讓我對世界、對人類的起源及發(fā)展有了全新的認識。作者學識淵博,從歷史學、人類學、生物學、物理學、化學、倫理學、心理學、文化學等多個方面,用言簡意賅、故事性極強的文筆,思維縝密且有條理地敘述了人類從250萬年開始出現,歷經認知革命、農業(yè)革命,以及科學革命,一直到現在的物種和文明演變過程,視角之廣闊,想象之豐富,論證之詳盡都讓我耳目一新,受益良多。

  雖然我們從初中開始都在學習歷史,但對真正的人類和世界歷史卻只是管中窺豹,略知一二而已,F代人起源于東非,被稱為智人,但實際上卻只是人屬中的一個物種,與我們同屬的還有其他人種,例如生活在歐洲和西亞的尼安德特人,生活在東亞的直立人、還有生活的東南亞和太平洋島上的很多人種,可以說現代人在幾百萬年前并不只是地球上唯一的人類,只是后來逐漸由東非向外遷移才逐漸取代了其他人種,開始獨霸地球。

  但為何智人可以獵取大型動物,甚至取代其他人種,而導致每到一個地方就造成史前巨獸和其他人種的滅亡呢?究其原因是因為智人內部產生了認知革命,這種革命使智人掌握了一種全新的語言。這種語言的特別之處在于不僅能傳達自然環(huán)境的信息,還能傳達關于一些根本不存在的事物的信息。討論虛構事物讓智人學會了如何協(xié)作,如何交流,以及建立自己部族的圖騰等特征,由此逐漸孵化了宗教、秩序、文明……

  可以說人類目前的社會文明全部都建立在虛構的想象框架中,大家約定俗成地生活在地球上,社會更有序也更和平,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扼殺了人類天性。因為人的基因里還有動物的遺傳因子,渴望自由和奔跑是動物的天性,但現在大家都像是被一種巨大的慣性裹挾著生存,一旦偏離既定的生存路徑,便會認為是異類。這種看法從古至今摧殘了無數的自由靈魂。

  在人類歷史的進程中,農業(yè)革命讓人類開始學會定居,逐漸形成了村落、城市、國家,但是同時這種看似穩(wěn)定的生活卻讓人口劇增,農民的收入不再僅僅只為了養(yǎng)活自己的一家人,還養(yǎng)活著中上層所謂精英,由此這些精英脫離了繁重的工作,有了更多的時間去思考,去創(chuàng)建更多的道德準則、法律規(guī)定、哲學體系、繪畫音樂藝術,人類的思想得到了解放和提升,但告別采集狩獵的生活方式,便宣告著人類從此將自己禁錮,不再自由。

  金錢概念造就了經濟秩序,帝國的產生造就了政治秩序,而宗教的活躍則造就了思想秩序,可以說人類發(fā)展的進程就是在不斷完善整個社會機器穩(wěn)定運轉的秩序規(guī)則。隨之而來的科學革命,不斷改變著整個地球秩序,地球中心開始由亞洲轉移到歐洲,地球上越來越多的未知區(qū)域開始被帶入不屬于他們的文化洪流中,歐洲人發(fā)現了美洲,摧毀了瑪雅等南美洲文明,發(fā)現了大洋洲,摧毀了地球僅剩的獨立生態(tài)圈;也逐漸發(fā)現了遺落在文明之外的各個島嶼,摧毀了所謂的異類文明,從此,地球開始進入一個大文明時代,所有人類開始生活在一套秩序規(guī)則下,只因各自的民族而異。但隨著經濟和文化的緊密聯系,未來極有可能實現地球一體化。從探索、征服、奴役、到最后的融合,這個過程起源于所謂的叢林法則,一個叢林的生物在知道存在另一個叢林后,便會產生好奇、恐懼、敵對各種心理,由此帶來的要么是毀滅,要么是征服。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fā)展,人類還會遇見各種問題。

  自然選擇的法則開始被打破,智慧設計可以讓人類參與甚至是決定未來生物體的特征組合。無論是生命體,還是非生命的智能機器體,由此所帶來的道德和秩序又該如何界定和補充?

  人類追求的無非是快樂幸福,真正影響人類快樂的是物質生活的豐裕,還是達到期望的滿足,亦或是本身追求快樂這個行為?由此帶來的生存及生活方式的轉變,想必這也足夠讓我們去思索了。

  真正的和平不是現在沒有戰(zhàn)爭,而是不可能發(fā)生戰(zhàn)爭,那么對于依然民族林立、國家眾多、文化分歧的如今,我們該如何處理那些可能帶來毀滅的矛盾?

  在7萬年前人類還只是一種微不足道的動物,經歷了短短5000年的文明發(fā)展,時至今日,人類已經主宰地球,甚至開始進軍宇宙,似乎擁有創(chuàng)造和毀滅一切的神力。固然人類的生存條件有了飛躍進步,但與之而來的代價是除人類以外的地球生物的生存條件卻是前所未有的惡劣,我們擁有了看似無與倫比的力量,卻不知道如何控制和使用,似乎除了物理法則外,我們不再臣服于任何法則?如果在未來,這種不負責任的自我主義主宰者姿態(tài)不加以改變,長此以往,帶來的估計只有自我毀滅了。

  或許,我們該問自己的不是“我們究竟想要變成什么”,而是“我們究竟想要什么”。

  這的確是一本值得去看的書,看后你就會發(fā)現自己原來是多么的淺薄和無知。固然我們無法去左右或者決定什么,但至少我們可以自己活得很明白。

  人類簡史讀書筆記 篇7

  古人說,月亮上住著嫦娥。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溜達了半天,他會告訴你:不但沒有嫦娥姐姐,連風都沒有。那年是1969。

  1969年,神州大地發(fā)生了什么。大家在搞運動,文斗武斗,巧克力豆。

  這教、那教,各種教,教教有神又有經,來湊一桌麻將,猜猜誰會贏?

  你是唯物主義,不信這一套。什么都不信,精神會不會更空虛寂寞冷?

  忘記上面的胡說八道,以下是本書精華內容的摘錄:

  無論是現代國家、中世紀的教堂、古老的城市,或者古老的部落,任何大規(guī)模人類合作的根基,都在于某種只存在于集體想象中的虛構故事。

  除了存在于人類共同的想象之外,這個宇宙中根本沒有神、沒有國家、沒有錢、沒有人權、沒有法律,也沒有正義。

  人類和黑猩猩之間真正不同的地方就在于那些虛構的故事,它像膠水一樣把千千萬萬的個人、家庭和群體結合在一起。這種膠水,讓我們成了萬物的主宰。

  自然界的秩序是穩(wěn)定不變的,就算人類不再相信世界上有重力,重力也不會一夜之間就消失。但相反的。是,想象所構建出來的秩序總有一夕崩潰的風險,因為這些秩序背后靠的都是虛構的故事,只要人們不再相信,一切就風云變色。

  這三種全球秩序:

  1、經濟上的貨幣秩序;

  2、政治上的帝國秩序;

  3、宗教上的全球宗教。

  宗教信仰的重點是自己相信,但金錢信仰的重點是“別人相信”。

  佛陀的教誨一言以蔽之:痛苦來自欲望;要從痛苦中解脫,就要放下欲望;而要放下欲望,就必須訓練心智,體驗事物的本質。

  從許多小文化到少數大文化,再到全球單一文化,應該是人類歷史無法避免的結果。

  歷史的鐵則:事后看來無可避免的事,在當時看來總是毫不明顯。

  混沌系統(tǒng)分兩級:一級混沌指的是“不會因為預測而改變”;二級混沌,指的是“會受到預測的影響而改變”,因此就永遠無法準確預測。

  佛教認為,快樂既不是主觀感受到愉悅,也不是主觀覺得生命有意義,反而是在于放下追求主觀感受這件事。

  人類簡史讀書筆記 篇8

  從未在一本科普書里獲得如此流暢的閱讀體驗,簡直恨不得馬上再讀一遍……無論是原文的謀篇布局還是翻譯的文筆都稱得上及其優(yōu)秀,論述自然、接地氣,完全不會有不知所云的長句子這種外國學術讀物常見的問題,讀這樣的書獲取信息之外本身也是一種審美享受。

  全書的幾大論題都算不上多么具有顛覆性,但作者講得條理清晰,且格局極大,一直能站在全球乃至更高的視角去看待人類發(fā)展史上的一系列問題。概括一下全書的幾大主要觀點:

  一、人類在地球進化史的諸多物種中算不上特殊的那種。數萬年前曾出現過與現代智人極其相似的另一類人物種,且控制了世界大半部分的土地。現代智能能夠統(tǒng)治全球,更多的是因為巧合下進化出了相對有利的某些特質,從而將另一類人物種趕盡殺絕。智人的全球擴張在物種范圍內對地球上的其他生命造成了毀滅性的影響,智人出現后物種滅絕的速度遠超以往。這里不列具體數據,但文中是有清晰的數據表明智人在登陸一片未知大陸后當地物種滅絕的速度會有多么驚人。

  二、農業(yè)革命本身是一場騙局。目前通行的說法是人類“馴化”了小麥作為主要農作物,實質則是小麥“馴化”了人類來傳播自己的基因。從物種的角度出發(fā),最重要的目標就是盡可能多地復制本物種的DNA,增加本物種的數量。由此看來,在智人出現之前,小麥不過是地球上完全不起眼的一種植物,在智人統(tǒng)治世界后小麥也跟著遍布了整個世界,成為了世界上種植范圍最廣的農作物,可稱是“馴化”了人類。且從個體的角度而言,農業(yè)革命的發(fā)生并未使人過上更好的生活,只是帶來了人口的爆炸式增長。傳統(tǒng)自給自足的狩獵生活被農耕生活所替代,農民不僅要養(yǎng)活自己,還要養(yǎng)活越來越多的手工業(yè)者和統(tǒng)治階級,生活只會變得比以前更遭。

  三、帝國的擴張具有典型的兩重性。一方面統(tǒng)一了國家之間的差異、促進了文化的交流,另一方面也帶來了殺戮和死亡。帝國的存在催生了宗教、金錢、乃至資本主義的出現,從人類史的角度回看來說,總體而言還是促進了人類社會的發(fā)展。

  四、和帝國一樣,科技進步同樣具有兩重性,這也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不做贅述。不過作者提出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例子:小男孩和胖子在廣島長崎造成了數百萬人的死亡,從這個角度來說,奧本海默和他的團隊都應該被送上絞刑架。但換個角度來看,正是核武器的出現阻止了超級大國之間的戰(zhàn)爭,因為一旦打起來就是地球毀滅大家一起下地獄的后果,這樣說來,奧本海默才是最應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人。

  五、科技的進步并未帶來更多的快樂。從個體角度來看,快樂和他的生活水平沒有太直接的關聯,主要是在于對是否感到幸福的“閾值”的管理。每個人的閾值不同,感到幸福的條件就不同。乞丐中獎10萬就樂開花,百萬富翁中10萬完全無感。而科技的進步至少到目前為止,無法調整個體自身對幸福的閾值。

  最后還是想說,作者27歲就能如此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社會學、經濟學、人類學無一不通,真是人比人氣死人……

  人類簡史讀書筆記 篇9

  不管是從語言還是從內容上,都是非常有意思的一本書。不枯燥,腦洞大開,想法不一定正確,卻非常有啟發(fā)性,感覺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至今,想得最多的,應該還是存在的意義這件事。還記得二三年級的時候,問老師,我們存在的意義是什么,老師驚呆了,然后笑笑不語。這確實是個不好回答,且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每個人,最應該去問的,或許都是自己,也只有自己才能給出答案,可能窮極一生,我們都沒有辦法找到這個意義;蛟S沒有意義就是生命本身。我們只是這歷史長河里,不起眼的一粒塵埃,來去都是那么悄無聲息,無足輕重,就像一朵花的開謝在我們眼里的樣子,我們不會去想,這多花有沒有找到自己存在的與自己而言的意義。

  當用更宏觀的角度和長度去看待生命,忽覺一切都是那么的不重要。意義這個課題,這么多年來,糾結不出答案,答案出現的必要性,似乎也失去了,不再像以往那樣揪著我的心,我只愿細水長流,靜靜的看著時光滴答滴答流逝,等待著生命的盡頭,期待著那個盡頭是不是另一個新的起點。

  人類簡史讀書筆記 篇10

  首先這是一本能引人思考的好書。

  讀這本書,最好有一些歷史和宗教的背景知識,讀起來會有更多共鳴。從我的角度,作者講了這么幾件事,第一,智人并沒有比其他人種或者動物高貴或者特殊,我們只是遵循進化規(guī)律產生的產物,第二,我們社會進化過程中所篤信的上帝,君權神授,馬克思主義或者經濟學原理,都是人類自身想象出來的產物,它們都有適應生產力,促進生產力和社會穩(wěn)定的一面,同時作者告訴我們,并非只有它們不可,如果我是一個中世紀的人,信仰上帝還是信儒家,只取決于我出生在哪里,第三,消費主義和市場經濟消耗過多資源的同時,會造成邊際效應,市場經濟的痛點在于它的短視,無法對長期市場所發(fā)生的事情做合理預測,尤其是當大眾掌握投票權的時候,這導致了一輪又一輪的經濟危機。第四,對于人類的未來,基因改造將起到決定性的作用,第一對改造人已經在中國誕生,這種改造能否讓人類生物到達一種新的進化速度,能否適應更嚴酷的環(huán)境,我們拭目以待。

  對我的啟發(fā):對于社會上已經形成的風氣和習慣,想一想它的來源,它是不是還適應當前社會,下一個生產關系模式又會誕生在什么國家,是什么樣的模式,以什么事情為契機?從這本書發(fā)散出去,有很多有趣的事可以做,有趣的題目可以想。

  人類簡史讀書筆記 篇11

  一口氣讀完余下的三百頁,心中如釋重擔。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讀完一本書變得如此艱難,尤其是行間距小,艱澀的,大部頭的書。但是,又偏偏,非要選擇大部頭的書,給自己過不去。能看書的時間很寶貴,因此總想讀些有意義的`書,不要辜負自己的時光。《人類簡史》這本書,大16開,400頁的正文,30萬字,基本沒有插圖,全是文字,很枯燥,但是確實很有意思。

  本來想再分兩次跟大家分享感想,但還是決定合在一起推送,因為我要騰出時間去閱讀新書。那就簡短地分享幾點對我啟發(fā)最大的內容吧。

  第一,這個世界被人類的想象力所左右。

  我們活在人類集體的想象中。比如,黃金本來只是一種金屬,色澤金黃,比較稀有。為什么大家會選擇黃金作為貨幣呢?人類用過貝殼之類的東西作為貨幣,后來有人選擇黃金。假如A地區(qū)的人把黃金視為珍寶,B地區(qū)的人把黃金視為一般物,那么A地區(qū)的人會跑去B地區(qū)大量收購黃金,要不了多久,B地區(qū)的人開始提高黃金售價,逐漸地B地區(qū)黃金的價值就和A地區(qū)持平。A地區(qū)對黃金的集體幻想成功地影響了B地區(qū),使黃金成為A地區(qū)和B地區(qū)的集體想象。

  大學時期,我開始反感應付考試。一般的課,我會去聽老師講,我會一字不落地閱讀教材,對于比較討厭的課,例如英語課,我拒絕去聽課,我決定自學,看原版書。考試前,我也不會去突擊背書,我仍舊我行我素地看自己認為重要的書。所以大學期間我的成績排名一般。當時我就是拒絕把別人認為重要的東西,也視為重要。看到《人類簡史》,我才豁然開朗,原來我是拒絕別人把他們的想象強加給我。

  第二,為什么近代西方的科學遠遠超越東方?

  作者認為,東方的帝國,比如中國,在文化里早早地就埋下了“自我封閉”的種子。中國古代文人講究苦讀圣賢書,似乎孔子和老子已經把世界的原理都已探究完畢,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反復地琢磨圣人的思想,這樣我們就能解決眼下的問題。

  而西方的帝國,近代出于侵略和殖民的目的,常常會派人出海歷險探寶,尋找未知的世界,把當地的財富掠奪回來,以及把自己的產品賣出去。而為了更好地占領并管理殖民地,西方帝國需要研究當地的文化,因地制宜地制定政策。

  作者認為,西方人會承認世界存在很多未知的領域,而不是像東方人那樣,認為自己已經掌握了世界的原理。西方人承認自己的無知,然后開始進行探索。雖然很多科學研究是為了服務帝國的侵略。

  第三,人類歷史發(fā)展的進程就是不斷更新利用能源的過程。

  最初人類進行采摘的生活,采摘的果蔬的能量來自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陽光里的能量。即便是狩獵到的動物,能量也是來自光合作用,因為動物需要吃草。概括起來,植物利用葉綠體的光合作用固定太陽光,動物通過使用植物轉化能量,人類食用動植物獲取能量。

  人類學會利用火,這樣可以通過燃燒木頭來轉化能量。后來又學會了燃燒煤炭,這時的能量轉化就更加可控,我們還發(fā)明了蒸汽機,人類開始了第一次工業(yè)革命。

  當人類發(fā)現石油也可以燃燒后,發(fā)明了內燃機,使得汽車迅速發(fā)展。后來人類還學會了發(fā)電,水力發(fā)電,火力發(fā)電,風力發(fā)電,太陽能發(fā)電,都是在更高效地轉化能量。

  核反應的發(fā)明,使得我們可以更加高效高速地發(fā)電。近年來頁巖氣,頁巖油開采技術的發(fā)展,還有海底可燃冰的開采技術,都在證明人類發(fā)現新能源的能力。作者認為,人類的每次技術革命,基本都是新的轉化能量的技術革命。

  第四,人類的未來在哪里?

  作者認為智人的崛起,嚴重傷害了地球的自然生態(tài),不斷有物種滅絕,環(huán)境在惡化。但是作者并不悲觀,作者認為每當預言家認為地球的自然資源即將耗竭的時候,我們的科學家總能發(fā)明新的技術,利用新的資源獲取能量。

  作者認為,人類不僅在影響現在的地球自然生態(tài),人類還在改變物種。生物學家在進行轉基因技術,不僅在改造農作物,還在改在動物,甚至是想改造人類。我自己就是學習生物的,人類的確是可以對包括自己在內的很多生物進行基因改造,甚至是隨意地改造,但是人類現在改造基因很多時候都還是無意識的,低效的。因為人類對于生物學法則還知之甚少。

  作者認為,地球的歷史最初是物理學的,宇宙大爆炸,地殼運動等,接著地球是化學的,元素之間開始進行化學變化,再產生有機物,最后才是生物學的,有機物產生有機的生命,開始進化,生命體開始逐漸變的高級。

  我個人認為,物理學和化學現在發(fā)展的都已經比較徹底了,甚至是老態(tài)龍鐘了,但是生物學卻剛剛起步。二十年前的物理學和化學和現在基本沒有太大的變化,但是生物學這二十年卻是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很多革命性的技術和發(fā)現層出不窮。

  人類會如何操縱基因?如何改變生命體?這充滿了變數。而我卻越來越懷疑生物進化論,越來越覺得人類乃至自然界的生命體是上帝造的,畢竟生命的法則太過復雜,太過精細。

  這本書值得一讀,強力推薦。2014年的一本書,如果現在還有人在議論,說明它具有傳世的可能,有其價值和意義。有多少書如網紅一般,歲歲年年人不同。

  人類簡史讀書筆記 篇12

  《人類簡史》是一部不長的書,卻按時間順序梳理了從智人出現到當今又到未來的人類發(fā)展全過程。書中確定了人類歷史的三個關鍵節(jié)點,認知革命、農業(yè)革命和科學革命。

  認知革命是指在距今7萬到3萬年間,人類出現新的思維和溝通方式,能夠通過語言傳遞事實和信息。認知革命以前,人類是靈長類動物的一種,與其它動物并無太大區(qū)別,風餐露宿,捕獵、采集為生,要躲避其它猛獸的襲擊。認知革命以后,傳說、神話、神及宗教出現,人與人之間通過這些虛擬的想象形成了共同的文化紐帶,協(xié)作和活動的范圍大幅擴張,部落的規(guī)模擴大、能力提升,開始成為自然界的主導力量,甚至具有滅絕其它物種的能力。認知革命以前人類只有生物學上的特征,之后便產生了歷史學,有了文化意義上的人類歷史。

  農業(yè)革命是指大約1萬年前,人類通過種植、馴養(yǎng)等方式,由捕獵、采集的游牧生活轉向在定居在永久聚落里。通過發(fā)展農業(yè),人類獲取食物的來源更有保障,為養(yǎng)活更多的人創(chuàng)造了條件。人口大量增加,人類開始定居,農業(yè)社會形成。在這過程中,由于農業(yè)產品的差異,出現了商品交換;為了維護社會秩序,出現了統(tǒng)治階層;進而出現了村鎮(zhèn)、城市和王國,也創(chuàng)造了更多充滿智慧的文化產物,金字塔、漢莫拉比法典、百家爭鳴……人類活動越來越復雜多樣,文字在記錄這些歷史活動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使后人得以了解農業(yè)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方面面,留下了寶貴的財富。

  關于農業(yè)社會,書中提出了兩個有趣的悖論。第一個是到底是小麥利用了人類,還是人類利用了小麥?農業(yè)社會以前,人類居無定所,小麥只是一種普通的野草。在小麥作為糧食的價值被發(fā)現后,人類開始大規(guī)模種植小麥,人類數量才得以大量增加。伴隨這一過程的是小麥從普通作物一舉成為遍布全球的主要作物,約占據225萬平方公里。從生物角度看,一個物種繁衍的速度加快、規(guī)模擴大,則意味著這種物種在物競天擇中取得了成功;反之,則瀕臨滅絕的物種則意味著物種的失敗。因此,人類大規(guī)模的小麥種植活動對人類的繁衍和發(fā)展的確有很大作用,但同時小麥自身也因此獲得了物種的大發(fā)展。我們可以說是人類利用小麥加快繁衍生息,但從小麥的角度來看,卻是小麥利用人類擴張到全球。這是個很新穎而有趣的角度。

  第二個是人類大規(guī)模耕種到底增加了幸福,還是減少了幸福?一方面,大規(guī)模農業(yè)耕種使得人類擁有更多的糧食,免于饑餓的痛苦,也使人類得以定居并發(fā)展出商業(yè)和文化,無疑是一件好事。另一方面,大規(guī)模的農業(yè)耕種使得人類牢牢地被土地和作物束縛了,不得不日復一日地面朝黃土背朝天進行農業(yè)生產,比游牧采集為生的辛勞程度有過之而無不及。這樣看來,人類原本為了增加幸福而進行的農業(yè)活動,反而使得農民勞累不堪,難言幸福。這確是件吊詭的事情。

  科學革命是近代以來,尤其是17、18世紀以來,伴隨著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這兩大引擎,科學技術也取得了翻天覆地的進步,使得人類逐漸發(fā)現世界、認識世界并征服世界?萍嫉陌l(fā)展尤其是基礎科學的發(fā)展,依賴于政府的大量投入。近代歐洲資本主義經濟迅猛發(fā)展,為科技的進步奠定了經濟基礎。對黃金的需求直接促成了新大陸的發(fā)現和航海技術的發(fā)展,帝國的支持和擴張需求為科技快速發(fā)展插上了翅膀,而國家間的戰(zhàn)爭尤其是兩次世界大戰(zhàn)更是猛烈地推動科技前進。科學、產業(yè)和軍事科技水乳交融,從此世界急速發(fā)生改觀。讀書筆記,科技如今不僅是價值創(chuàng)造的源泉,也極大地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人類甚至可以通過生物工程等手段扭轉自然的力量。核武器的研制,原本是為了摧毀,如今卻因為對其的忌憚反而促成了各國間形成整體和平的良好局面,這也是科技帶來意料之外的一大好處。當然,科技的負面作用也不容忽視:高強度快節(jié)奏的生活降低了人們的幸福感和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聯系,信息的泛濫增加了人們的焦慮和壓力,生態(tài)和環(huán)境日益脆弱,等等。無論如何,人類發(fā)展已經與科技發(fā)展息息相關,人工智能、無人駕駛、生物工程、量子通信……未來世界的模樣必然是由科技所塑造的,也必然是值得期待的。

  如果單單是把人類歷史此般概述一遍,這本小書遠不能在2012年出版后的短短幾年內風靡全球,為人津津樂道。書中闡述想象的世界的獨特視角,則是構成本書獨特魅力的另一絕妙之處。

  本書關于想象構建人類活動的描述并非獨一無二。安德森早在1984年出版的《想象的共同體》中就闡述過最初民族和國家的形成過程中,由于地域的隔絕和交通的不便,跨地區(qū)的溝通聯系很少,民族和國家的概念更多地存在于人類的想象之中。

  《人類簡史》對此進一步延伸,闡述了人類文化的方方面面都是想象的產物,并以此作為貫穿人類歷史的一條主線。

  最初的想象源于人類對大自然的無知,形成了諸如宗教、神靈和圖騰等信仰,這種存在于大腦中的意識恰恰是區(qū)別一個族群與另一個族群的標志,族群就這樣被想象出來了。隨著一個地區(qū)或族群人口的增長,規(guī)范人際活動的秩序和規(guī)則逐漸形成,如殺人償命、欠債還錢、尊卑貴賤。這種人們最初想象形成規(guī)則經由國家政權確立,就成為了必須共同遵守的政治秩序、法律制度。

  再來看經濟,經濟活動最基本的元素是貨幣。早期貨幣的形態(tài)千差萬別,金銀、珠寶、貝殼等很多東西都能充當貨幣的功能,而賦予這些物品商品交換媒介功能的正是人們的觀念——對貝殼貨幣價值的一致認可。例如在監(jiān)獄里,由于大家的認同,香煙也能成為通用的貨幣。當今的貨幣的想象成分更甚。原本毫無價值的紙張,政權聲稱以國家實力為支撐確認其具有其面值所代表的購買力,便成為全國通用的貨幣,美鈔甚至在全球范圍內為人所接受,背后的原因就在于每個人都想象他人同樣能認可這一貨幣所代表的購買力。所以說貨幣作為交換媒介的功能是基于人們的想象而形成的。經濟活動的規(guī)則也并非是天然存在的,而是由商人們長期交易逐漸達成的共識。到底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還是先交錢或先交貨?買到的貨物質量不合格,能否退貨或退款?企業(yè)破產了,企業(yè)負責人是不是要自己掏錢抵償公司債務?要進行交易,雙方必須想象對方會遵守同一套規(guī)則;成立公司,必須要想象其他人會認可公司背后所代表的一套制度體系和規(guī)則設定。圍繞在大家周邊的每一個品牌實際上也是一種想象。大家看到iPhone,立馬想到時尚和品質;看到Nike和Adidas,就聯想到運動;看到勞斯勞斯,就想到奢華……我們不需要親身使用這些品牌,它們所代表的內容就留存在腦海里了。離開了這些規(guī)則、公司、品牌的經濟注定是無法進行的。

  金融體系也是建立在想象基礎之上,最典型的就是銀行的賬戶金額。銀行具有貨幣乘數的放大效應,存100元在銀行,在保留一定比率的準備金后,比如說10%,剩下的90元又被銀行貸給其它人,這樣原本的存在銀行的100元就變成190元。如此進行無限次數的存貸,最終銀行賬戶的金額合計是1000元。這1000元只是賬面上的數字,如果大家都去取錢的話,銀行是給不出的。所以說儲戶賬戶里擁有的資金有一部分是想象出來的,銀行必須依賴于儲戶的這一想象,才不至于出現擠兌的情況。

  至于文化,本身就有許多是純想象構成的,而那些基于事實的描述也一定是帶著想象的成分,因為文字本身就是一種想象的結果!白雷印币辉~很容易為大家理解,可能最先印入腦海的是一張四方的八仙桌,但它代表的物體本身的形態(tài)可能是各式各樣的,或許是石頭材質的,或許是缺了腿的,或許桌面上擺了一束花……但我們在描述的時候,人為略去了一些信息,這種重塑的過程就是一種想象。

  想象構建了民族、社會、國家,想象構建了社會秩序、政治秩序、經濟規(guī)則,想象構建了公司、品牌、金融……想象構建了政治、經濟、文化,構建了昨天、今天和明天,構建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人類簡史》的確是一本簡史,它簡單不是因為對人類歷史浮光掠影,而是因為它以想象這一新穎的視角貫穿了人類發(fā)展的三個階段,層層推進、邏輯一致,撥開歷史迷霧、化繁為簡,令人讀后思路為之開闊、耳目一新。

  人類簡史讀書筆記 篇13

  花了兩天時間拜讀了最近超熱的一本書《人類簡史》。很久以前就聽說過這本書,當時我是比較排斥的,用這么薄的一本書來描述人類的歷史,有點異想天開?赐陼,我路轉粉了,不由得為作者宏大的思維所拜服。

  這本書整體來說,是緊緊抓住了一點,就是"趨勢"。

  人類由動物發(fā)展為上帝,一共是經歷了三次大的趨勢浪潮:

  第一次趨勢是"認識革命",使得人從食物鏈的最底層走向了最高層。

  第二次趨勢是"農業(yè)革命",使得人口極大的提升,占領了全世界。

  第三次趨勢是"科技革命",正是我們現在所在經歷的這個時代。

  這里想著重談一下科技革命的時代,也是最具有現實意義的。書中指出,科技革命時代的趨勢是資本和科技的循環(huán),資本投入科技,產生超額產出之后,再循環(huán)投入科技,從而產生了指數級爆炸式的增長速度。這個循環(huán)成立的關鍵就是不斷涌現的科技發(fā)現,500年來,科技也從來都沒有辜負過我們。今天看到一則新聞,列舉了現今世界十大最有影響力的品牌,我細細一數,居然發(fā)現一大半是科技公司。我也看到了身邊很多的例子,越來越多的企業(yè)在加大科技方面的投入,因為這個已經不是個可選項,而是一個剛需。

  書中還提到了銀行的重要作用。在傳統(tǒng)社會關系中,如果A看到了一個非常好的機會,然后拿著計劃向B去借錢,B是不會借的。但在科技革命的時代里這個關系發(fā)生了變化,科技資本的高速循環(huán),推動整個社會產生了非常強烈的對未來的樂觀心理,在這種樂觀心理的驅動下,B就有可能借錢給A,無數的機會就從不可能變成了可能,社會也因此進一步加速發(fā)展。這個角色B往往就是銀行。作為一名銀行科技員工,我突然產生了一種很強的使命和責任感,原來我們日常一點一滴的工作,是可以和時代的發(fā)展聯系起來的,而且這個基礎的使命也能給職業(yè)發(fā)展以指引。

  聽說目前《人類簡史》這本書的閱讀主力是創(chuàng)業(yè)者們,因為創(chuàng)業(yè)本質上就是一個追趕趨勢的過程,而這本書可以幫助大家更清晰的理清這一點。我覺得對趨勢的了解對每個人都是有重要的作用,可以一部分解答為何而工作這個關鍵的命題,也希望能有越來越多的人看到這本書,得到成長。

  人類簡史讀書筆記 篇14

  前兩個月,我看過吳軍的《文明之光》,《人類簡史》不僅是站在某個民族(國家)或者人類的角度,而是也站在動物植物、整個世界的角度來看待人類發(fā)展歷史;視角不一樣,看到的東西也比較新穎,蠻有收獲的。

  人類和黑猩猩之間真正不同的地方就在于那些虛構的故事,它像膠水一樣把千千萬萬的個人、家庭和群體結合在一起。

  物種演化上的成功并不代表個體的幸福。對于玉米、小麥,純粹的演化觀點還有道理;但對于牛、羊、之人這些有著復雜情感的動物,必須想演化上的成功會對個體的生活有什么影響。

  想象構建的秩序深深與真實的世界結合;想象構建的秩序塑造了我們的欲望;想象構建的秩序存在于人和人之間思想的連接。

  “客觀”:不受人類意識及信念的影響;“主觀”:靠的是某個單一個人的意識和信念;“主體間”:靠的是許多個人主觀意識之間的連接網絡。

  歷史上許多重要的驅動因素,都是這種存在于主體之間的概念想法:法律、金錢、神、國家。

  金錢幾乎能跨越所有的文化鴻溝,不會因為宗教、性別、種族、年齡或性取向而有所歧視;也多虧了金錢制度,才讓人就算互不認識、不清楚對方的人品,也能攜手合作。

  我們用金錢來促進陌生人之間的合作,但又害怕這回破壞人類的價值和親密的關系。一方面,我們想打破那些限制金錢和商業(yè)流動的社會大壩;但另一方面,我們又不斷筑起新的大壩,希望保護社會、宗教和環(huán)境免受市場力量的奴役。

  混沌系統(tǒng)分成兩級,一級混沌指的是“不會因為預測而改變”,天氣就屬于一級混沌系統(tǒng);二級混沌系統(tǒng),指的是“會受到預測的影響而改變”,因此永遠無法準確預測,例如市場、政治就屬于二級混沌系統(tǒng)。

  物理學家認為宇宙大爆炸就是一個奇異點。在奇異點之前,所有我們認知的自然法則都還不存在,就連時間也不存在。所以要說宇宙大爆炸“之前”如何如何,對我們來說是沒有意義、無法理解的。而我們可能正在接近下一個奇異點,所有我們現在這個世界的意義(不論你我、男女、愛恨)都將變得無關緊要。而在那個點之后的任何事,都還超出我們現在所能想象的。

  人類簡史讀書筆記 篇15

  每晚睡覺之前都會讀上一會兒書,這已經形成了一個習慣,姑且不管好壞,至少這是一種能讓我快速入眠的方式。讀上大概45分鐘左右,眼睛就已經不聽使喚了!

  最近在讀《人類簡史》,本書又給我打開了知識認知上的又一扇門。我一直認為,所讀的書不見得會對自己以后的生活有怎樣的促進作用,但是有很多書可以增加自己的知識面,認知這個世界,人類的過往,經歷,以至于未來,這是多么神奇的事情。

  初拿到《人類簡史》&《未來簡史》這兩本書,第一感覺上———“厚”,太厚了。而且粗略一翻,每一頁文字都非常多,很少插圖。便知道,這兩本書肯定會花很長的時間來看!但是從這兩本書的思維導圖讓我感受到,作者尤瓦爾·赫拉利將會用這兩本書為我開啟認知的一扇大門,這兩本書將會為我構造多么宏大的人類認知觀!

  看書的速度實在是比較慢的!最近剛看到,有關智人的歷史,內容太多;其中有一段文字是這樣寫的:數10萬年前的智人,由于沒有掌握火,不能煮熟食,而且食物短缺,能夠為智人提供能量的高熱量的甜食,少之又少,那時候唯有熟透了的水果。在這樣的前提下,當一個智人女子在空曠的大草原上搜尋實物,發(fā)現一顆已經熟透了的蘋果樹,那么這個時候,她的第一選擇肯定會先吃,吃到吃不下為止,因為如果被其他的大型動物發(fā)現,那么她就再也沒有機會了!而這種對高熱量甜食的喜愛,乃至于吃到吃不下的習慣,恐怕已經深深刻入了我們人類的DNA當中,這也就是為什么,我們現代人無法抗拒甜食的原因,肥胖也成為現代社會特別嚴重的健康問題!

  但是,數十萬年前的智人卻沒有肥胖這樣的健康問題,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比如:他們?yōu)榱硕惚艽笮瞳C物的追殺,必須讓自己跑的更快,更靈活;也比如他們因為食物短缺,不會固定的進一種類型的食物,而是多種雜食,也就不會因為食物不均衡而引起健康問題;也比如他們在生存過程中需要不斷的搬遷,如果因為肥胖等健康問題導致行動緩慢,那么這部分人注定會被部落遺棄;等等!而我們現代人的生活習慣就注定了我們的健康會出問題,這是DNA遺傳無法控制的!

  我們現代人能夠控制的東西太多,食物方面,可以做到針對自己的喜好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而不會因為我們身體需要各種元素而進食各種不同的食物,對甜食的喜愛也是深深的刻入了我們人類的DNA;現代人也不用躲避大型動物的殘害,也不用把自己鍛煉得異常靈活去跟其他捕食者競爭;現代醫(yī)療的發(fā)達,也不會讓我們因為一些小疾病而被家人或者社會遺棄。總之,現代社會的安逸,確實讓我們在某方面已經比不上我們的祖先:智人;DNA的遺傳變異也在慢慢發(fā)生!但是,人類是在不斷進化的,我們也在不斷的意識到種種問題;

  關于,現代人的很多喜好,也許我們并未意識到為什么會這樣,也許很多行為都是從我們遠古的祖先:智人身上遺留下來的,這樣的行為或者喜好,都是刻入了我們的DNA的。

  讀書,確實讓我認識到了以前毫無意識的一些事情、行為或者習慣!也許下次,有人問題我為什么這么喜歡吃甜食,我就可以回答他:這是我們遠古祖先:智人遺留在我們DNA里面的!

  這次的分享就到這里,謝謝大家的觀看!以上均為個人拙見,同有《人類簡史》的愛好者,歡迎你們留言討論!

  人類簡史讀書筆記 篇16

  《人類簡史》是以色列歷史學赫拉利寫的一本人類發(fā)展歷程的歷史著作,講的是人類如何經過認知革命、農業(yè)革命和科學革命這三大變革,從遠古人類走到今天的信息時代的能夠創(chuàng)造生命的“神”過程。

  赫拉利通過這本書,描述了他觀察人類發(fā)展的獨特視角,告訴了讀者許多知識點,并試圖通過這本書,引起讀者思考人生?戳诉@本書后我非常認同中文版序的作者的說法,赫拉利將人類發(fā)展的歷史上升到了哲學高度。

  這本書在以下幾個方面給了我新的認知:

  1、吃東西的時候要盡可能多樣性,并每一種都不能吃的太多,這樣對個人身體有利,我們常說的不挑食就是這個意思。

  2、要理解人的欲望,很多東西都是人自己的感覺,比如他說,現代的人為了讓自己的愛人快樂,就給他買大房子,讓他出國旅游,而古代的法老為了讓心愛的王后開心,就給她造個大金字塔。

  3、要保持好奇心。作者認為到了近代歐洲人比亞洲能發(fā)展的更好,就是因為他們的好奇心,他們認為世界上還有很多他們未知的東西需要探索,所以歐洲人發(fā)現了美洲,而不是我們中國人,盡管中國鄭和七下西洋遠比西方的麥哲倫和哥倫布早得多,船也大得多。

  4、國家和民族都是想象,是統(tǒng)治者為了更大范圍的合作而編的故事。這一點直接顛覆了我以前所了解的世界觀,但赫拉利說的又非常有道理,讓你不得不信服。

  5、要正視歷史,人類的進步和擴張,總是伴隨著其它動物甚至其它人種的滅絕,這里沒有什么溫情可言,也無對錯可言。本書通過大量的考古發(fā)現反駁了許多大型動物的滅絕比如猛犸象是由于氣候變化造成的觀點,其實歷史最好就是事實,沒有必要藏著掖著,是非功過留給后人評說。

  6、最后,作者從哲學的角度,思考了現代技術革命可能給人類和自然帶來的風險。這些技術包括當前最前沿的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等。

  總之,本書作為羅胖的《得到》上的鎮(zhèn)殿之寶,信息量巨大,許多觀點都令人耳目一新,是一本絕對值得一看的好書。

【人類簡史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人類簡史》讀書筆記08-21

讀《人類簡史》讀書筆記09-14

《人類簡史》讀書筆記950字11-15

《人類簡史》讀書筆記3篇08-29

《人類簡史》讀書筆記(精選10篇)01-06

《人類簡史》讀書筆記4篇09-05

人類簡史讀書筆記2000字01-15

《人類簡史》讀書筆記范文(精選5篇)03-21

人類簡史讀書筆記(通用8篇)06-27

人類簡史讀書筆記(通用20篇)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