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左忠毅公逸事原文及翻譯范文
《左忠毅公逸事》記述了左光斗不為世人所知的幾件逸事,贊美了左光斗知人的卓見和以國事為重、不計較個人生死榮辱的品格。文章通過簡練的語言,塑造了左光斗這一動人的形象,體現(xiàn)了方文“雅潔”的特點。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左忠毅公逸事原文及翻譯,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原文
先君子嘗言,鄉(xiāng)先輩左忠毅公視學京畿,一日,風雪嚴寒,從數(shù)騎出微行,入古寺,廡下一生伏案臥,文方成草;公閱畢,即解貂覆生,為掩戶。叩之寺僧,則史公可法也。及試,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視,呈卷,即面署第一。召入,使拜夫人,曰:“吾諸兒碌碌,他日繼吾志者,惟此生耳!奔白蠊聫S獄,史朝夕獄門外;逆閹防伺甚嚴,雖家仆不得近。久之,聞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持五十金,涕泣謀于禁卒,卒感焉。一日,使史更敝衣草屨,背筐,手長镵,為除不潔者,引入,微指左公處。則席地倚墻而坐,面額焦爛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盡脫矣。史前跪,抱公膝而嗚咽。公辨其聲而目不可開,乃奮臂以指撥眥;目光如炬,怒日:“庸奴,此何地也?而汝來前!國家之事,糜爛至此。老夫已矣,汝復輕身而昧大義,天下事誰可支拄者!不速去,無俟奸人構(gòu)陷,吾今即撲殺汝!”因摸地上刑械,作投擊勢。史噤不敢發(fā)聲,趨而出。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語人,曰:“吾師肺肝,皆鐵石所鑄造也!”
崇禎末,流賊張獻忠出沒蘄、黃、潛、桐間。史公以鳳廬道奉檄守御。每有警,輒數(shù)月不就寢,使壯士更休,而自坐幄幕外。擇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則番代。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鏗然有聲。或勸以少休,公日:“吾上恐負朝廷,下恐愧吾師也!
史公治兵,往來桐城,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拜夫人于堂上。
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與先君子善,謂獄中語,乃親得之于史公云。
翻譯
先父曾經(jīng)說過:同鄉(xiāng)前輩左忠毅公任京城地區(qū)學政時,有一天,刮風下雪,天氣特別冷,他帶著幾個騎馬的隨從,改裝出行,走進一座古寺。廂房里有個書生伏在桌上睡著了,(桌上的一篇)文章剛寫好草稿。左公看完了,就脫下貂皮外衣給他蓋上,并替他關(guān)上門。左公向寺里的和尚詢問,卻原來是史可法。等到考試時,差役喊到史可法的名字,左公驚喜地注視著他,等到他呈上考卷,左公就當面批為第一名,還召他進入內(nèi)室,讓他拜見夫人,說:“我的幾個兒子平庸無能,將來能繼承我的志向和事業(yè)的,只有這個學生啊!钡阶蠊魂P(guān)進東廠監(jiān)獄時,史可法整天守候在獄門外。逆閹魏忠賢對監(jiān)獄防備監(jiān)視很嚴,即使左家的仆人也不能近邊。過了很久,史可法聽說左公遭了炮烙酷刑,早晚將要死去,便拿了五十兩銀子,哭泣著跟獄卒商量探監(jiān)的辦法,獄卒被他感動了。有一天,獄卒讓史可法換上破舊衣服和草鞋,背了個竹筐,手拿著長鑱,裝作打掃垃圾的人,把他領(lǐng)進監(jiān)獄。(獄卒)悄悄地指著左公所在的地方。只見左公坐在地上,身子靠著墻,臉龐、額頭都燒得焦爛,辨認不出(原來的面貌),從左膝蓋以下,筋骨全都脫落了。史可法上前跪下,抱著左公的膝蓋低聲哭泣。左公辨出史可法的聲音,可是眼睛睜不開,就使勁地抬起手臂,用指頭撥開眼皮,目光像火炬一樣明亮,生氣地說:“沒用的奴才!這是什么地方,你卻到這里來!國事敗壞到這個地步,我老頭子已經(jīng)完了,你又輕身而不明大義,國家大事誰能支撐呢?還不快走,不要等奸賊們構(gòu)成罪名來陷害你,我現(xiàn)在就打死你!”說著就摸起地上的刑具作出投擊的樣子。史可法閉口不敢出聲,快步走了出來。后來他常常流著眼淚對別人講述這件事,說:“我老師的肺肝,都是鐵石鑄造的啊!”
崇禎末年,“流賊”張獻忠在蘄州、黃州、潛山、桐城一帶出沒,史公以鳳廬道員的身份奉命守御風陽、廬州一帶。每逢有警報,他總是一連幾個月不進寢室睡覺,讓將士們輪換休息,自己卻坐在帳幕外。他選擇十個身強力壯的兵士,(每次)叫兩個蹲坐著,自己背靠著他們,每過一更,就(讓他們)輪換一次。每當嚴寒的夜晚,他一站起來,抖抖衣裳,鎧甲上的冰霜散落下來,發(fā)出清脆的響聲。有人勸他稍微休息一下,史公說:“我對上怕辜負了朝廷,對下怕對不起我的老師啊!
史公領(lǐng)兵作戰(zhàn)期間,往來經(jīng)過桐城,一定親自到左公府上,問候太公、太母安好,到堂上拜見夫人。
我的同族老前輩涂山,是左公的女婿,與先父友好,他說(左公在)監(jiān)獄中講的話,是親自從史公那里聽到的。
注釋
先君子:作者對其已過世的父親方仲舒的稱呼。
京畿:國都及其附近的地方。
從數(shù)騎:幾個騎馬的隨從跟著。
微行:穿著平民衣服出行。
廡:廊下小屋。
生:指書生。
解貂:脫下貂皮裘。
史可法:字憲之,祥符(今河南省開封市)人。崇禎迸士,南明時任兵部尚書大學士,清軍入關(guān)時鎮(zhèn)守揚州,公元1645年4月25日城破,殉難。
瞿然:驚視的樣子。
面署第一:當面批為第一名。
廠獄:明代特務機關(guān)東廠所設(shè)的監(jiān)獄。
逆閹:叛逆的太監(jiān),這里指魏忠賢。
防伺:防范看守。
炮烙:用燒紅的鐵來炙燒犯人的一種酷刑。
長鑊:一種長柄的掘土工具。
眥:眼眶。
昧:不明事理。
構(gòu)陷:誹謗陷害。
崇禎:明思宗年號(1628—1644)。
流賊:舊時對農(nóng)民起義軍的蔑稱。張獻忠(1606—1647),明末農(nóng)民起義領(lǐng)袖。1644年在成都稱帝,建大西國,1646年被清兵殺害。蘄(qi)、黃、潛、
桐:今湖北蘄春縣、黃岡縣,安徽潛山縣、桐城縣一帶。
鳳廬道:管轄鳳陽府、廬州府一帶的長官。道,道員,是一道的長官。
更休:輪流休息。
漏鼓移:指過了一段時間。漏,古時用滴水計時的器具。鼓,打更的鼓。
番代:輪流代替。
躬造:親臨。
第:府第,住宅。
侯起居:請問安好。
宗老:同一宗族的老前輩。
涂山:方苞族祖父的號,名文。
鑒賞
文章的開篇就充滿傳奇色彩溫情脈脈作者從記述左光斗與年輕書生史可法的偶遇寫起:時任京畿學政的左光斗,風雪嚴寒之日,微服出行進入一座古寺,看見一個書生正在廂房伏案睡覺;左光斗閱讀了書生的文章草稿,就脫下自己的貂皮外衣給書生蓋上,又給關(guān)上門……既形象表現(xiàn)了左光斗的“伯樂”精神:求賢若渴,善于發(fā)現(xiàn)人才,賞識人才,愛護人才,又為下文史可法不忘師恩,不違師訓作伏筆。
第二段是全文的重點,寫得驚心動魄,感人至深!凹白蠊聫S獄”,一筆帶過左光斗因彈劾魏忠賢而蒙冤入東廠獄,“史朝夕獄門外”,道出史可法對老師的深切關(guān)注,這一短句,墨如金,剪裁得當!熬弥,聞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史可法再也無法忍耐,只得“持五十金,涕泣謀于禁卒”,對獄卒啖之以金,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才得以喬裝成“除不潔者”潛入門禁森嚴的監(jiān)牢。突出表現(xiàn)左光斗的舍生命、為大義、剛強不屈的崇高品格,則是濃墨重彩,活靈活現(xiàn):只見左光斗“席地倚墻而坐,面額焦爛,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盡脫”,令人不難想象左光斗在東廠獄中遭受何等非人的酷刑!一個“倚”,一個“坐”兩個動詞,活現(xiàn)了左光斗的“一息尚存,決不屈服”的精神。左光斗被折磨得“面額焦爛不可辨”,“目不可開”,但當他聽出史可法的聲音時,竟然奮臂用手指撥開眼眶,目光如炬:這一事跡,典型地表現(xiàn)了左光斗的堅強毅力和頑強斗志!對前來探監(jiān)的史可法的不僅有一番“怒曰”:“不識大體的奴才!這是什么地方,而你還到這里來!國家之事糜爛到如此地步,老夫此身已經(jīng)罷了,你要還這樣輕身而昧大義,天下事誰可支柱者?還不趕快離去,難道等著奸人編造罪名來陷害你?我現(xiàn)在就撲殺你!”,而且有“過激舉動”:“因摸地上刑械作投擊勢!比绱松袂榧,言辭嚴厲,慷慨激昂既體現(xiàn)了對逆閹的仇恨,更體現(xiàn)了對寄予殷切厚望的學生的摯愛——愛之深,責之切!左光斗的良苦用心是通過這樣的“當頭棒喝”,讓史可法不要感情用事,要清醒地認識目前國家的形勢和自己的處境,要以天下為己任、當國家的“中流砥柱”!一位受盡酷刑、生命危在旦夕的人,念念不忘的仍然是“天下事誰可支柱者?”讀此,如聞其聲,如見其人,真真催人潸然淚下!大義凜然的人物形象,頂天立地!史可法的切身感受凝聚為一句“吾師肺肝皆鐵石所鑄造也!弊肿智рx,擲地有聲,有力地彰顯了左光斗的耿耿丹心、錚錚鐵骨!這里,既與第一段中“他日繼吾志事,惟此生耳”相呼應,又為第三段表現(xiàn)史可法忠于國事職守作鋪墊。
第三段主要以一個細節(jié)——”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鏗然有聲。”——表現(xiàn)史可法治軍的勤于職守和身先士卒。這正是得益于左光斗老師的言傳身教!拔嵘峡重摮,下恐愧吾師也”史可法的這句心里話就是明證。第四段簡敘史可法在帶兵期間,凡到桐城,必定親自到左公第,問候太公、太母起居,拜夫人于堂上。表明史可法尊師如父、對恩師永志不忘的深情厚誼。這些,不僅表現(xiàn)了史可法的愛國精神和尊師情操,更是從側(cè)面襯托他的恩師左光斗的人物形象。左公確有知人之明,對史可法確實是沒有“看走眼”;有其師必有其弟子,學生的所作所為,正是恩師言傳身教的結(jié)果!
創(chuàng)作背景
《左忠毅公逸事》所處時期魏忠賢設(shè)東廠,假借皇帝命令逮捕朝廷官員,排除異己,左光斗當時就站在反閹黨斗爭的最前列,并因此被害下獄而死。《左忠毅公逸事》的“逸事”寫的是為正史書所不記載的事,也就是散失了的事跡。這些事跡一般比較瑣碎,但能說明被記者的品質(zhì)、性格等。
作者簡介
方苞(1668年5月25日—1749年9月29日),字靈皋,亦字鳳九,晚年號望溪,亦號南山牧叟,漢族,江南桐城(今安徽省桐城市鳳儀里)人,生于江寧府(今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qū)),清代文學家。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方苞考取江南鄉(xiāng)試第一名?滴跛氖迥辏1706年)考中進士,因母親生病而歸家,未出仕?滴跷迨辏1711年)因戴名世《南山集》案被牽連入獄。赦出后隸屬漢軍旗籍,入值南書房?滴趿荒辏1722年),充任武英殿修書總裁。雍正時期,赦出旗籍,重歸漢籍。累官翰林院侍講學士、內(nèi)閣學士兼禮部侍郎。乾隆時期,再入南書房,任禮部右侍郎、經(jīng)史館總裁等職。乾隆七年(1742年),辭官歸家。乾隆十四年(1749年),方苞病逝,年八十二歲。
方苞為學以程、朱為宗,提倡寫古文要重“義法”,追求道與文并重。他以簡嚴精實的文風,在“義法”理論指導下,把古文寫得清新雅潔、自然流暢,并富有極強的感染力,在清初文壇獨樹一幟。[方苞的思想在后世發(fā)展出了“桐城派”散文,方苞也因此與姚鼐、劉大櫆合稱桐城三祖。
【左忠毅公逸事原文及翻譯】相關(guān)文章: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原文及翻譯02-13
離騷原文翻譯「對照翻譯」09-05
飲酒原文及翻譯08-02
國殤原文及翻譯04-13
水調(diào)歌頭原文及翻譯07-12
《童趣》原文及對照翻譯03-22
許行原文及翻譯09-02
周處原文及翻譯10-18
漢江臨眺原文及翻譯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