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國學大師王國維介紹
在我們平凡的學生生涯里,說起知識點,應該沒有人不熟悉吧?知識點就是“讓別人看完能理解”或者“通過練習我能掌握”的內(nèi)容。你知道哪些知識點是真正對我們有幫助的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國學大師王國維介紹相關(guān)內(nèi)容,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家世淵源
王氏家族的先世祖籍開封!端问贰酚型跏舷仁劳豕、王光祖?zhèn),遠祖王圭、王光祖、王稟、王荀四世,均以戰(zhàn)功顯赫,其中王圭、王稟及王荀死于國難,尤以王稟于靖康元年,在太原抵抗金兵,守城御敵而殉國,是一位勛績卓著的抗金民族英雄。王稟之孫王沆隨宋高宗南渡,襲安化王爵,賜第鹽官,遂定居于此,已有八百余年的歷史。到王國維的父親王乃譽,已是宋安化郡王三十二世裔孫。海寧舊有安化王祠,始于明弘治年間,嘉靖壬子年毀于火,后又重建,移之邑治之東,今舊祠已不存。王氏家族因抗金名將王稟及襲封前爵、賜第鹽官的王沆,在海寧受到當?shù)厝嗣竦拈L期敬仰。王國維對此也深感自豪,撰有《補家譜忠壯公傳》。
二、生平經(jīng)歷
王國維于1877年12月3日(清光緒三年舊歷丁丑十月二十九日)生于浙江海寧市鹽官鎮(zhèn)雙仁巷,自1877年出生到1899年赴上海就讀農(nóng)學社及東文學社以前,他的童年、青少年時期主要是在海寧故鄉(xiāng)度過的。四歲時,母親凌夫人去世,他和姐姐蘊玉的生活主要由叔祖母照顧,而他的讀書生活,則主要受到其父王乃譽的影響。王乃譽,字與言,號莼齋,早年讀書并習賈于茶漆肆,貿(mào)易之暇,攻書畫、篆刻、詩古文辭,博涉多才,治學精進不窮,尤于書法、畫理用力最勤,著有游目錄八卷,古錢考一卷及其它文稿,題畫詩、畫粕等數(shù)卷。王國維生活在一個富有文化修養(yǎng)的家庭里,從小聰穎好學。1883年,他七歲起,先后入鄰塾從師潘紫貴(綬昌)及陳壽田先生就讀,接受過塾師的啟蒙教育,并在父親王乃譽的指導下博覽群書,涉獵了傳統(tǒng)文化的許多領(lǐng)域,并初步接觸到近代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和維新思想,逐步形成了讀書的志向和興趣。
1892年,王國維入州學,名在第六十余名,同年赴杭應府試未取。1893年,又赴杭應科試不第,1894年赴杭州考人崇文書院。他自從考入州學后,并未用主要精力準備應試,而是從博覽群書中產(chǎn)生了對史學、?、考據(jù)之學及新學的興趣。1894年甲午戰(zhàn)爭以后,大量的西方文化科學向中國輸入,王國維接觸到新的文化和思想,產(chǎn)生了追求新學的強烈愿望。雖然因為家貧而不能以資供其外出游學,他仍關(guān)心時事,研讀外洋政書和《盛世危言》、《時務報》、《格致匯編》等等,至1897年,他在同邑陳枚肅家任塾師時,很不安心在家鄉(xiāng)為人作家庭教師,由其父為之請人推薦留洋學堂,向往出國留學。
1898年正月,王國維由父親王乃譽親自陪送,踏上了赴上海求學的航程,由水路抵滬,入《時務報》館。二月,入羅振玉所辦東文學社。其時在《時務報》社師事維新派人士歐榘甲,在東文學社從師日本教師藤田八豐、四崗佐代治,學習日文之余,兼學英文及數(shù)理等。是年戊戍變法,六君子遇害,王國維深感不平,“頗有扼腕槌胸、搔首問天之慨”(據(jù)王乃譽《日記》)。1900年春,王國維為參加出洋考試及安排赴日留學事奔波,在羅振玉的資助及藤田、田崗兩位日本教師的幫助下,于1900年12月赴日本東京物理學校學習。因病于次年農(nóng)歷四月二十六日由東京返國抵滬,五月返家養(yǎng)病。八月后,赴武昌農(nóng)學校任譯授。王國維的編譯工作,始自王氏在東文學社時期,日本留學后,他又在羅振玉辦的《教育世界》發(fā)表了大量譯作,繼而成為該刊的主筆和代主編,通過編譯,并加以自己的論述,介紹了大量近代西方學人及國外科學、哲學、教育學、美學、文學等領(lǐng)域的先進思想。他從1898年到上海(時年二十二歲),至1906年三十歲其間,除在東文學社、東渡日本留學,還曾任教于南通師范學校、江蘇師范學堂等。此時他以攻哲學為主,研究了康德、叔本華、尼采哲學,兼英法諸家,結(jié)合先秦諸子及宋代理學,又攻西方倫理學、心理學、美學、邏輯學、教育學,所譯心理學、邏輯學名著有開拓之功。他自稱這一時期為,“兼通世界之學術(shù)”之“獨學”時期。代表作有《紅樓夢評論》及《靜庵詩稿》、《人間詞》。此外王國維曾擔任學部總務司行走、學部圖書編譯局編譯。三十歲以后,轉(zhuǎn)治文學。他第一次全面地向國人介紹了俄羅斯文學家托爾斯泰,并對莎士比亞、但丁、歌德等進行介紹和比較,介紹了托爾斯泰的《戰(zhàn)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名著及英國十九世紀浪漫主義詩人拜倫等人。同時,王國維還對美學、詞學進行研究,寫出了著名的《人間詞話》,對中國戲曲史進行研究,撰有《曲錄》等多部著作,為《宋元戲曲考》的完成奠定了基礎(chǔ)。
1911年辛亥革命后,清政府解體,王國維攜全家隨羅振玉東渡日本,僑居四年余。在羅振玉的幫助下,有機會靜下心來做學問,研究方向轉(zhuǎn)向經(jīng)史、小學。他與羅振玉一家相鄰居,平時互相切磋,往返論學,協(xié)助羅氏整理大云書庫藏書,得以盡窺其所藏彝器及其他石器物拓本,并與日本學者廣泛交流,學力乃骎骎日進。他在《國朝金文著錄表序》中說:“東渡后,時從參事(指羅氏)問古文字之學,因得盡閱所藏拓本”。他治甲骨文字,始于此時。由于專力于研究新發(fā)現(xiàn)的史料,并能以古文字學為基礎(chǔ),研究古史,從古器物到古代書冊、服裝、建筑,所涉甚廣,著述甚豐。此外,在戲曲研究方面亦有重大的突破,所著《宋元戲曲考》,被譽之為“戲曲史研究上一部帶有總結(jié)性的巨著”。在日本期間,王國維有感于時局動蕩和清王朝滅亡,結(jié)合人生體驗,有詩作問世,編定詩集《壬癸集》。這一時期,他的生活頗安定,學術(shù)上也更有成就,他自述此間“生活最為簡單,而學問則變化滋甚。成書之多,為一生冠。”只因生計問題,有同鄉(xiāng)鄒安邀其返滬,為英國人哈同編《學術(shù)叢編》雜志,他不愿再以全家生活有累羅振玉,遂于1916年回國。在哈同“廣倉學窘”《學術(shù)叢編》任編輯主任,兼?zhèn)}圣明智大學教授。主要從事申骨文字及商周歷史研究,作出了超越前人的成就,曾參與編摹《浙江通志》,為江南著名藏書家蔣汝藻編《烏程蔣氏密韻樓藏書志》等。并將辛亥以來重要的研究成果,編成《觀堂集林》,其中《藝林)八卷、《史林》十卷、《雜林》二卷,對后世具有很大的影響。
1923年春,當時溥儀小朝廷要選海內(nèi)碩學之士,王國維經(jīng)升允推薦,到北京充任遜帝溥儀的南書房行走。按清代慣例,在南書房工作,大都應是進土、翰林以上學問淵博的著名人物,王國維雖只是布衣出身,以他的學識,與楊鐘羲、景方、溫肅三人同時入南書房工作,有幸得窺大內(nèi)所藏,曾檢理景陽宮藏書。次年冬,馮玉祥發(fā)動“北京政變”,驅(qū)逐溥儀出宮。王國維引為奇恥大辱,憤而與羅振玉等前清遺老相約投金水河殉清,因阻于家人而未果!澳蠒啃凶摺钡墓ぷ饕灿纱私Y(jié)束。
1925年,胡適、顧頡剛等人因崇仰王國維的學問,推薦他擔任新成立的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院長。王國維推而不就院長職,僅任教職,講授《古史新證》及《說文》、《尚書》等課程,從事《水經(jīng)注》?奔懊晒攀贰⒃费芯,與梁啟超、陳寅恪、趙元任、李濟被稱為“五星聚奎”的清華五大導師。他以其精深的學識、篤實的學風、科學的治學方法和樸素的生活影響了清華學人,培養(yǎng)和造就了一批文字學、歷史學、考古學方面的專家學者,桃李門生、私淑弟子遍充幾代中國史學界。同時他自身的學術(shù)也更加精進,學術(shù)成果豐碩,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其論殷周、釋甲骨、釋鐘鼎,處處卓絕,語語精到,皆出自己心得、發(fā)明和獨創(chuàng),對古代歷史古代地理等研究做出重大貢獻,博得海內(nèi)外學人的推崇和尊敬。
1927年6月2日,國民革命軍北上時,王國維留下“經(jīng)此世變,義地再辱”的遺書,自沉于頤和園魚藻軒昆明湖,在其五十歲人生學術(shù)鼎盛之際,為國學史留下了最具悲劇色彩的“謎案”。8月14日葬于清華園東一里西柳村七間房之原。清華大學有王國維紀念碑,至今仍存。1960年1月清華大學因基建遷其棺于北京福田公墓,一九八五年八月樹碑,由著名金文專家、受業(yè)弟子、華東師范大學教授戴家祥撰碑記,著名書法家沙孟海書碑文。
三、學術(shù)貢獻
王國維學識博大精深,著述宏富,通日、英、法諸國文字,先后在哲學、文學、戲曲史、甲骨古文、古器物、殷周史、漢晉木簡、漢魏碑刻、漢唐史、敦煌文獻及西北地理、蒙古史、元史、圖書管理學、版本目錄學等多學科研究中作出了重大貢獻。他治一門,通一門,造詣至深,且能以自己的真知灼見,做出超越前人和時代的成績,王國維學術(shù)思想和成就“在國內(nèi)外學術(shù)界有巨大影響,享有國際盛譽!薄按_是我國近代史上一位以通人之資,成專家之業(yè)的思想家、大學者”,雖然,他“離開我們已半個多世紀了,他在學術(shù)研究方面的各種創(chuàng)作、考釋、校注、跋論、專文等,其中許多論斷,經(jīng)過長期的實踐檢驗,證明是符合歷史實際的‘不易之論’,為中外學術(shù)界所敬仰。”(《王國維學術(shù)研究論集)第一集、第三集前言)。
王國維運用甲骨文治商周史,這在學術(shù)界是前無古人的創(chuàng)舉,他在甲骨學研究方面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他注意用新材料、新方法解決新問題,綜合比勘。將甲骨資料與其他史料相互參證,在歷史地理、古代祀典、制度、古文字辨析、甲骨斷代、甲骨綴合研究諸方面均有創(chuàng)獲,對學術(shù)界有巨大的影響。他在對殷王世系的考訂中取得了卓著成果,所作《殷墟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和《續(xù)考》是研究商代歷史最有貢獻的著作,這不僅是王國維學術(shù)研究中的一個最大成就,亦為近代學術(shù)史上一大盛事。他根據(jù)卜辭中的地名與古文獻相印證,撰成《殷墟卜辭中所見地名考》,運用文獻和金文資料寫成《三代地理小記》、《鬼方昆夷獫狁考》、《說自契至于成湯八遷》、《說商》、《說毫》、《說耿》、《說殷》等論文,進行了包括都邑在內(nèi)的古代方國地理研究,在歷史地理研究方面作出了貢獻。他還對殷代的祀典進行了詳細的探討,著有《殷禮征文》提出的一些重要論點至今仍確切不可易,他對殷代禮制的研究成果,對啟發(fā)后人研究殷代文化制度有很大的幫助。所作《殷代制度論》,則運用甲骨文與古文獻資料互相印證,探討了中國古代社會歷史和政治文化制度的演變。其研究方法為他首創(chuàng)之“二重證據(jù)法”,已成為后人疏通證明古代歷史的科學方法,至今仍不失其重要意義。
王國維在史學研究方面,不僅是我國應用甲骨文、金文研究和解釋中國古代歷史的創(chuàng)始者,而且,他還以“熟于兩漢史事”著稱,他與羅振玉合編《流沙墜簡》,從事兩漢、晉屯戍諸簡的考釋工作,他在秦漢史研究中著重于考訂史事及對漢郡的考釋和西陲古地理的考證,主要著述有《秦郡考》、《漢郡考》、《漢會稽東部都尉治所考》、《后漢會稽東部侯官考》、《流沙墜簡序》、《漢魏博士考》等。他在唐史研究方面,第一個據(jù)唐寫本考證唐史,在職官制度、均田制及其他史事考訂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著名的韋莊《秦婦吟),是我國詩歌史上最長的一首韻文敘事詩,因諱曾長期不傳于世,經(jīng)王國維據(jù)《北夢瑣言》及用殘本互勘,才得以復傳。他還證補唐史,填補了兩《唐書》的空白。
王國維在匈奴史研究方面,根據(jù)古器物和古文字的考釋,研究各族名稱的歷史演變及它們之間的關(guān)系,他是近代國內(nèi)史學界第一個研究匈奴族源的學者,也是第一個就匈奴的族屬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殷代的鬼方是匈奴的族祖,他從古器物、古文字考出其族源來自鬼方、昆夷、獫狁,其考訂論證詳細、精審,為匈奴史研究作出了重大貢獻,其代表作《鬼方昆夷獫狁考》及《西胡考》、《西胡繼考》,廣征博引古文獻及鐘鼎彝器銘文,研究古代北方游牧部族史,對研究匈奴族源、職官、文化制度及其與漢族的關(guān)系,都具有重要的學術(shù)價值。在學術(shù)界至今仍有深遠影響,成為后人借鑒的寶貴文獻。
王國維對蒙古族史和元史的研究,著重于對有關(guān)史料進行考訂,依據(jù)史藉及其他有關(guān)資料進行精審的校勘和分析,并作精辟的考訂,對蒙古族在歷史上的存在及發(fā)展進行研究。他考證蒙古族在歷史上的發(fā)展情況,并未局限于元史,他認為蒙古族的崛起,與契丹、女真興衰有不可分割的關(guān)系,因此將蒙古史與元史、遼史、金史結(jié)合起來進行研究。他研究元史,校錄了唐宋以來古行記七種,每種都搜集了兩種以上版本進行校注,在校注史籍的同時研究蒙古統(tǒng)治者與漢族經(jīng)濟文化的關(guān)系,研究蒙古族的早期發(fā)展及流變。他考察史料,撰寫專著,撰《耶律文正公年譜》、《蒙韃備錄箋證》、《黑韃事略箋證》、《元秘史之主因亦兒堅考》、《蒙古史扎記》、《韃靼考》(附韃靼年表)、《蔭古考》、《黑木子室韋考》、《南宋人所傳蒙古史料考》、《金界壕考》、《西遼都城虎思斡耳朵考》等,還編輯了蒙元重要史料多種,在學術(shù)上作出了突出貢獻。
王國維還長期致力于古代歷史地理名著《水經(jīng)注)的研究校勘,他掌握了《水經(jīng)注》宋刊殘本及明清以來的主要版本和抄本,不僅對《水經(jīng)注》本身進行了精審的?保〉昧司薮蟮某删,而且通過對版本、抄本的因襲、源流、翔實程度的研究,使他在考釋古器物、古地理,研究殷周秦漢歷史,尤其是在西北史地和蒙方、元史研究中對古地理問題,更得心應手,駕輕就熟。
王國維在早期受到西方哲學思想的影響,青年時期研究哲學,他認為康德、叔本華的哲學“可愛者不可信”,是“偉大之形而上學、高嚴之論理學、純粹之美學”,而嚴復介紹的實證論則是“可信者不可愛”的哲學,王國維作為科學家,傾向于實證論,但他又系統(tǒng)地介紹了叔本華的哲學學說。近代兩種哲學思潮的對立也反映在王國維的哲學思想上,這種矛盾體現(xiàn)在他的哲學思想和學術(shù)研究中,表現(xiàn)為既有對思辨哲學(他稱為“純粹之哲學”)的酷嗜,又有尊重客觀的知識的實證精神。他能用實證精神對“概念世界”進行反思,并從哲學高度總結(jié)治學方法。他在分析批判傳統(tǒng)哲學范疇和自覺運用實證方法方面,有其獨特的貢獻。蔡元培曾說:“王氏介紹叔本華與尼采的學說固然很能扼要,他對于哲學的觀察也不是同時人所能及的。”(《五十年來中國之哲學》)王國維攻治哲學的成果,一部分已收入《靜安文集》及《續(xù)編》,另有32篇發(fā)表在(教育世界》的論文,其中哲學總論2篇,中國哲學10篇(皆為論文),西方哲學20篇(論文6,傳記14)(今人譚佛雛先生輯有專集《王國維哲學美學論文輯佚》)。
王國維治美學、文學,與其治哲學并重,他曾說:“生百政治家不如生一文學家!痹谖覈膶W史上,他向國人介紹荷馬、但丁、莎土比亞、拜倫、斯蒂文森、歌德、席勒、黑貝爾、托爾斯泰等外國大文學家。他還研究中國文學,寫了著名的《人間詞話),其“境界說”等美學、文學理論,則將中西美學、文學思想“化合”,影響深遠,他提出的“成大學問、大事業(yè)之三境界”內(nèi)蘊深邃,至今廣為傳誦、膾炙人口。所作《紅樓夢評論》,則是《紅樓夢》研究史上第一篇比較系統(tǒng)、比較全面地論述《紅樓夢》諸問題的重要論文,在紅學研究方面具有開拓性、突破性的重大意義。他的詩詞創(chuàng)作,也頗有獨持風格,其《人間詞》115首,長于抒情,風格多樣,且含哲理,思深感銳,顯現(xiàn)其睿智、敏感之靈光,清邃雋永,是他將其美學、文學理論付諸實踐的結(jié)晶。
王國維研究中國古典戲曲史,達到了前人未有的高度,郭沫若曾指出:“王國維的《宋元戲曲史》(《末元戲曲考》)和魯迅的《中國小說史略),毫無疑問,是中國文藝史研究上的雙壁。不僅是拓荒的工作,前無古人,而且是權(quán)威性的成就,一直領(lǐng)導著后學。”王國維把他深厚的學術(shù)根坻及中國文學的修養(yǎng),同西方先進的戲劇文學理論、科學縝密的研究方法相結(jié)合,第一次揭開了中國戲曲藝術(shù)的起源和形成問題,勾勒出宋元戲曲發(fā)展史的輪廓,為戲曲史研究積累了系統(tǒng)的資料,把戲曲藝術(shù)提高到歷史科學的范疇,在文學史上為元雜劇和南戲爭得了應有的地位。他著有八部關(guān)于中國古典戲曲史的研究專著,其研究成果,令世人矚目。
王國維在教育學研究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他站在維護新學與西學的立場上,提出了一些資產(chǎn)階級的教育觀點,反映了當時中國一批先進的知識分子倡導引進西方思想,通過改革教育來振興中華的熱望。他提出了關(guān)于教育宗旨、知識論、高等教育、學校管理等方面的一系列論述,尤其是在中國教育史上第一個明確提出了培養(yǎng)完全人格的體、智、德、美四育的教育主張,還提出了“完全之知識”的論述及師范教育、高等教育方面的論述,對中國近、現(xiàn)代教育制度的建立及教育思想的發(fā)展,均產(chǎn)生了一定的影響。他的教育學論文及關(guān)于教育學及教科書的譯著,主要發(fā)表在《教育世界)。
王國維在圖書館學、版本學,目錄學方面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早期在學部圖書館任職時,積極介紹了國外新興學科辨學(即邏輯學)、心理學等,編譯英百科全書條目中所收《世界圖書館小史》,此譯作被收入學部檔案珍藏;他在介紹圖書館史的同時,還系統(tǒng)介紹了圖書館學概論及上古、中古、近世期圖書館的發(fā)展演變,尤其介紹了文藝復興時期圖書館,美國、英國的圖書館及世界其它國家和地區(qū)的圖書館、圖書管理法。在晚清時期的中國,王國維積極介紹國外圖書館的概況。其譯作雖然30年代才公開發(fā)表,但譯成后于內(nèi)部流傳,有一定影響,在三十年代,也作為圖書館學的一部重要學術(shù)譯著,對當時的圖書館事業(yè)起到了推動作用。王國維作《庫書樓記》、《查他山文集》、《敬業(yè)堂文集序》、《傳書樓記》,記述清內(nèi)閣藏書概況及北宋、明代至明末私家藏書之演變,是研究中國圖書館史寶貴的文獻資料。王國維對目錄學有深入的研究,曾遍校歷史上重要的目錄學著作,還編撰目錄學著作,親自纂目錄、編索引,撰《五代兩宋監(jiān)本考)、《兩浙古刊本考》、《傳書堂藏善本書志》等,發(fā)前人所未發(fā),填補了版本沿革研究的一大空白,他還勇于革新創(chuàng)造,其所校所勘所撰,言之甚鑿,論說精當,在目錄遺產(chǎn)的整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他?惫偶,所批所校書目190多種,所校諸本,皆成善本,大多為北京圖書館善本特藏部所珍藏,以傳后世學人。
王國維生前著作六十余種,他自編定《靜安文集》、《觀堂集林》刊行于世。逝世后,另有《遺書》、《全集》、《書信集》等出版。更有今人整理出版之遺著、佚著多種。
王國維故居
王國維故居位于海寧市鹽官鎮(zhèn)西門直街周家兜,南隔城墻與錢塘江相望,北臨市河,現(xiàn)為浙江省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886年,王國維的父親王乃譽在此造這座“娛廬”,于是全家從居住的雙仁巷搬來這里。王國維在海寧度過了他的青少年時期,故居座北朝南,木結(jié)構(gòu)庭院式建筑,共二進,前為平屋三楹,大門內(nèi)外分別懸有顧廷龍、朱穆之題“王國維故居”匾額;門廳中央置有王國維先生半身銅像。大廳內(nèi)陳列王氏一生十二幅畫像及其它資料。在門廳之后的寢樓亦為三楹,樓中為廳,有“蒼松萬年春”圖!皩嫎巧蠟橥跏蠈W術(shù)成就、對王國維評論及書籍、文獻、手跡、拓片、照片等展覽。中廳懸有沙孟海先生題“廣業(yè)甄球”匾額,以對王氏博學多才的敬仰。樓后為花園,園內(nèi)植有花草樹木,設有假山古井。
王國維簡介
王國維(1877~1927)歷史學家,語言文字學家,文學家。字伯隅,又字靜安,號觀堂。浙江海寧人。1901年秋赴日留學。不久,以病歸,相繼在南通師范學堂及江蘇師范學堂任教,并編譯《農(nóng)學報》與《教育世界》雜志。1906年隨羅振玉入京。次年,經(jīng)羅舉薦任學部總務司行走。這期間,他對哲學、文學有濃摯的興趣,醉心于叔本華、康德等人的哲學,又潛心詞曲,作有《人間詞話》傳世。辛亥革命后從事甲骨文及漢簡的研究,并與日本學者多有往還。1916年回到上海,編輯整理舊籍,并繼續(xù)致力于甲骨文及考古的研究。他所著《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及《殷周制度論》,是考古學與歷史學結(jié)合的開創(chuàng)性著作。他的二重證據(jù)法,即以地下實物資料與歷史文獻資料互相印證的方法,系統(tǒng)地考明商代的先公先王的名號、世系和稱謂,立論精確,為學者所嘆服。王國維在金文方面,解釋文字極為矜慎,不為穿鑿附會之說。此外,王國維對古音和訓詁也有許多重要論著。1923年,被召為廢帝溥儀充南書房行走。1925年被聘為清華研究院導師。除研究古史外,兼作西北史地和蒙古史料的考訂。1927年6月2日在頤和園投昆明湖而死。王國維一生著述甚豐,其主要著作結(jié)集為《海寧王靜安先生遺書》。
王國維評價
王國維是中國近代最后一位重要的美學和文學思想家,他第一個試圖把西方美學,文學理論融于中國傳統(tǒng)美學和文學理論中,構(gòu)成新的美學和文學理論體系,從某種意義上說,他既集中國古典美學和文學理論之大成,又開中國現(xiàn)代美學和文學理論之先河。在中國美學和文學思想史上,他是從古代向現(xiàn)代過渡的橋梁,起到了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的作用,被譽為“中國近三百年來學術(shù)的結(jié)束人,最近八十年來學術(shù)的開創(chuàng)者”。
【國學大師王國維介紹】相關(guān)文章:
大師經(jīng)驗分享:國學大師林語堂的英語學習要訣02-27
留學德國學位制度介紹03-24
大師是如何練習口才的03-18
《Word字體魔術(shù)大師》說課稿03-04
WiFi共享大師怎么用03-07
演講大師的建議 演講的藝術(shù)03-20
何為國學?03-28
對國學經(jīng)典的感悟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