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國古代禮儀常識
中國是一個禮儀之邦,自古“尚禮”,禮在中國古代成為一種社會約束力量,這種禮儀制度在古代官僚中尤為嚴格。下面小編為您帶來中國古代禮儀常識!
中國古代禮儀常識 1
一、吉禮
即祭祀之禮,為敬奉神與鬼的典禮,主要有祭天地、祭社稷、祭宗廟等禮儀活動。
二、兇禮
即有關哀憫、吊唁、憂患的典禮。包括喪禮、遇到饑荒時的荒禮、遇到嚴重自然災害事的吊禮、國內發(fā)生動亂時的恤禮、有外敵入侵時的禬禮等。兇禮都是在發(fā)生不幸事件之后,祈求和平和減輕災禍的禮儀。
三、軍禮
有關軍事活動的禮儀。包括用兵征伐、均土地和征賦稅、田獵、營建土木工程、定疆封土等活動中的禮儀。
四、賓禮
賓禮即為天子接見諸侯、賓客,以及各諸侯國之間相互交往時的禮儀。后代則將皇帝遣使藩邦,外來使者朝貢、覲見及相見之禮等都歸入賓禮。
五、嘉禮
古代禮儀中內容最豐富的`部分,上至王位承襲,下至鄉(xiāng)飲酒禮,無所不包,最重要的內容有婚禮、冠禮、射禮、饗禮、宴禮、賀慶禮等。其中,婚冠禮是嘉禮的核心。
六、婚冠之禮
婚禮可分為祭服婚禮、朝服婚禮、公服婚禮。唐宋制度,男方四品以上以冕服婚,九品以上以爵弁服婚,庶人以絳公服婚。女方以禮衣或連裳嫁。
七、冠禮
冠禮是成人禮,是給跨入成年人行列的男子加冠的禮儀。在氏族社會,男女青年發(fā)育成熟時要參加一種「成丁禮」,冠禮應當是從這種「成丁禮」演變而來。
八、笄禮
笄禮,即漢民族女孩成人禮。自周代起,女子在訂婚(許嫁)以后出嫁之前行笄禮。一般在十五歲舉行,如果一直待嫁未許人,則年至二十也行笄禮。笄禮由主婦為笄者結發(fā)著笄,由女賓以醴酒禮之。笄禮至明代即廢而不用。民間女子婚嫁時將頭發(fā)挽束成髻,用簪子固定,與婚前發(fā)式明顯不同。這也算保留了些許笄禮遺風。
中國古代禮儀常識 2
1、春節(jié):此節(jié)乃一歲之首。古人又稱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春節(jié)習俗一方面是慶賀過去的一年,另一方面又祈祝新年快樂、五谷豐登、人畜興旺,多與農事有關。
2、元宵節(jié):又稱正月半、上元節(jié)、燈節(jié)。元宵習俗有賞花燈、鬧年鼓、迎廁神、猜燈謎等。宋代始有吃元宵的習俗。
3、寒食:嚴禁煙火,只能吃寒食。
4、清明:其習俗有掃墓、踏青、蕩秋千、放風箏、插柳戴花等。
5、端午:又稱端陽、重午、重五一般認為,該節(jié)與紀念屈原有關。端午習俗有喝雄黃酒、掛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斗百草、驅“五毒”等。
6、乞巧:又稱少女節(jié)或七夕。每年七月初七晚上,婦女們擺設香案,穿針引線,向天上的織女乞求織布繡花的技巧。
7、中秋:又稱團圓節(jié)。有賞月與祭月之俗。
8、重陽:有登高望遠、賞菊賦詩、喝菊花酒、插茱萸等習俗。
9、除夕:農歷十二月三十日晚,全家團聚吃“年飯”。此夜大家通宵不眠,謂之“守歲”。零點時,在庭前攏火燃燒,并在這“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的“三元”之時搶先放出三個“沖天炮”,以求首先發(fā)達,大吉大利。
10、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輩中長幼排行的次序。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11、十二生肖:又稱屬相。古代術數(shù)家拿十二種動物來配十二地支,子為鼠,丑為牛,寅為虎,卯為兔,辰為龍,巳為蛇,午為馬,未為羊,申為猴,酉為雞,戌為狗,亥為豬。
12、生辰八字:個人出生的年、月、日、時,各有天干、地支相配,每項兩個字,四項共八個字。根據(jù)這八個字,可推算出一個人的'命運。遇有大事,都需推算八字。
13、頓首:古時一種拜禮,為“九拜”之一,俗稱叩頭。通常用于下對上及平輩間的敬禮。
14、稽首:古代的拜禮,為“九拜”之一。這是九拜中隆重的拜禮,常為臣子拜見君王時所用。
15、冠禮:古代男子成年時(二十歲)加冠的禮節(jié)。因為男子二十歲行冠禮,所以后世將二十歲稱作“弱冠”。
16、秦晉之好:春秋時,秦、晉兩國國君幾代都互相通婚,后稱兩姓聯(lián)姻為“秦晉之好”。
17、諱稱:古人對“死”有許多諱稱,主要的有:
(1)天子、太后、公卿王侯之死稱:薨、崩、百歲、千秋、晏駕、山陵崩等。
。2)父母之死稱:見背、孤露、棄養(yǎng)等。
(3)佛道徒之死稱:涅槃、圓寂、坐化、羽化、仙游、仙逝等!跋墒拧爆F(xiàn)也用于稱被人尊敬的人物的死。
。4)一般人的死稱:亡故、長眠、長逝、過世、謝世、壽終、殞命、捐生、就木、溘逝、老、故、逝、終等。
中國古代禮儀常識 3
【元旦】
我國傳統(tǒng)習俗中最隆重的節(jié)日。此節(jié)乃一歲之首。古人又稱元日、元正、新春、新正等,而今人稱春節(jié),是在采用公歷紀元后。古代“春節(jié)”與“春季”為同義詞。春節(jié)習俗一方面是慶賀過去的一年,一方面又祈祝新年快樂、五谷豐登、人畜興旺,多與農事有關。迎龍舞龍為取悅龍神保佑,風調雨順;舞獅源于鎮(zhèn)懾糟蹋莊稼、殘害人畜之怪獸的傳說。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接神、敬天等活動已逐漸淘汰,燃鞭炮、貼春聯(lián)、掛年畫、耍龍燈、舞獅子、拜年賀喜等習俗至今仍廣為流行。
【元宵】
我國民間傳統(tǒng)節(jié)日。又稱正月半、上元節(jié)、燈節(jié)。元宵習俗有賞花燈、包餃子、鬧年鼓、迎廁神、猜燈謎等。宋代始有吃元宵的習俗。元宵即圓子,用糯米粉做成實心的或帶餡的圓子,可帶湯吃,也可炒吃、蒸吃。宋朱淑真《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社日】
農家祭土地神的日子。漢以前只有春社,漢以后開始有秋社。春社在春分前后,秋社在秋分前后。社日這一天,鄉(xiāng)鄰們在土地廟集會,準備酒肉祭神,然后宴飲。王家《社日詩》“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
【上巳】
原定于三月上旬的一個巳日,所以叫上巳。曹魏以后,這個節(jié)日固定在三月三日。早先,人們到水邊去游玩采蘭,以驅除邪氣。后來,演變成水邊宴飲,郊外春游的節(jié)日。杜甫有《麗人行》詩:“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
【寒食】
我國民間傳統(tǒng)節(jié)日。節(jié)日里嚴禁煙火,只能吃寒食。在冬至后的一百零五天或一百零六天,在清明前一、二日。相傳,春秋時晉公子重耳流亡在外,大臣介子推曾割股啖之。重耳做國君后,大封功臣,獨未賞介子推。子推便隱居山中。重耳聞之甚愧,為逼他出山受賞,放火燒山。子推抱木不出而被燒死。重耳遂令每年此日不得生火做飯,追念子推,表示對自己過失的譴責。因寒食與清明時間相近,后人便將寒食的風俗視為清明習俗之一。元鎮(zhèn)《連昌宮詞》:“初過寒食一百六,店社無煙宮柳綠!
【清明】
我國民間傳統(tǒng)節(jié)日。按農歷算在三月上半月,按陽歷算則在每年四月五日或六日。此時天氣轉暖,風和日麗,“萬物至此皆潔齊而清明”,清明節(jié)由此得名。其習俗有掃墓、踏青、蕩秋千、放風箏、插柳戴花等。歷代文人都有以清明為題材入詩的。
【端午】
我國民間傳統(tǒng)節(jié)日。又稱端陽、重午、重五。端午原是月初午日的`儀式,因“五”與“午”同音,農歷五月初五遂成端午節(jié)。一般認為,該節(jié)與紀念屈原有關。屈原忠而被黜,投水自盡,于是人們以吃粽子、賽龍舟等來悼念他。端午習俗有喝雄黃酒、掛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斗百草、驅“五毒”等。杜甫有《端午日賜衣》:“端午被恩榮!
【乞巧】
我國民間傳統(tǒng)節(jié)日。又稱少女節(jié)或七夕。相傳,天河東岸的織女嫁給河西的牛郎后,云錦織作稍慢,天帝大怒,將織女逐回,只許兩人每年農歷七月初七夜晚在鵲鳥搭成的橋上相會;蛘f:天上的織女嫁給了地上的牛郎,王母娘娘將織女抓回天庭,只許兩人一年一度鵲橋相會。每年七月初七晚上,婦女們趁織女與牛郎團圓之際,擺設香案,穿針引線,向她乞求織布繡花的技巧。在葡萄架下,靜聽牛郎織女的談話,也是七月七的一大趣事。和凝《宮詞》:“闌珊星斗綴朱光,七夕宮嬪乞巧忙!
【中秋】
我國民間傳統(tǒng)節(jié)日。又稱團圓節(jié)。農歷八月在秋季之中,八月十五又在八月之中,故稱中秋。秋高氣爽,明月當空,故有賞月與祭月之俗。圓月帶來的團圓的聯(lián)想,使中秋節(jié)更加深入人心。唐代將嫦娥奔月與中秋賞月聯(lián)系起來后,更富浪漫色彩。歷代詩人以中秋為題材作詩的很多。中秋節(jié)的主要習俗有賞月、祭月、觀潮、吃月餅等。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韋莊《送秀才歸荊溪》:“八月中秋月正圓,送君吟上木蘭船!
【重陽】
我國民間傳統(tǒng)節(jié)日!兑捉洝穼ⅰ熬拧倍殛枖(shù),兩九相重,故農歷九月初九為“重陽”。重陽時節(jié),秋高氣爽,風清月潔,故有登高望遠、賞菊賦詩、喝菊花酒、插茱萸等習俗。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中國古代禮儀常識 4
出發(fā):由男方攜帶六或十二件禮品,鳴炮出發(fā)前往女家,將至女家時再鳴炮,女家亦鳴炮回應,表示準備妥當。
迎賓:媒人先下車,其余的'人接著下車,新郎由女家幼輩請出。
介紹:男方親友依序入女家,媒人正式介紹雙方親友認識,先介紹男方給女家。
納征:男方抬禮物進入女家,女方接受后并給予紅包;將禮物陳列大廳,媒人將大小聘、金飾、禮單點交女方家長,女方親友將禮物收好,並在神明桌上陳列供品。
奉甜茶:女方長輩請男方親屬依長幼入座,新郎居末。準新娘由一好命婦人引導出堂,捧著甜茶向男方來賓敬茶。
壓茶杯:片刻后新娘出堂收茶杯,男方親友需以紅包壓茶杯。
戴戒指:在雙方家長親友的注視下,準新娘面向屋外坐在自家正廳中央(若招贅則面向內)的高椅上,低椅翹腳;戴戒指于中指(男左女右)。準新郎將紅包交給準新娘。
改稱呼:媒人引導雙方改換稱呼。
祭祖:舅父點燭燃香,媒人在旁念吉祥語,隨之由女方父母祭拜神明祖先,稟告婚事已定,祈求保佑。
回禮:女家對男方所送來的禮物和聘金接受一部份。并給男方回禮六或十二件。
訂婚宴:訂婚儀式完成后,女方備茶點開宴席來招待男方(座位男右女左)女方備雞腿并附上紅包一份給男方幼輩,男方除備壓桌禮外并贈給所有幫忙的人紅包答謝。
送客:宴畢,男方賓客起程回家,女方幼輩捧面桶給男方客人洗手,如在外面餐廳則免此禮,送客時不說再見
【中國古代禮儀常識】相關文章:
模特禮儀常識03-18
基本禮儀常識11-23
交通禮儀常識03-09
基本的禮儀常識03-04
中華禮儀常識06-08
喝茶的禮儀常識03-18
泡茶禮儀常識03-30
敬酒禮儀常識03-25
禮儀常識之引導禮儀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