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jié)習俗作文范文(精選10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春節(jié)習俗作文范文(精選10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春節(jié)習俗作文1
春節(jié)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jié)日,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個節(jié)日。在中國千百年的歷史發(fā)展中,還有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相傳至今。比如,掃塵、貼春聯(lián)、貼窗花、倒貼“福”字、畫年畫和守歲等等。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在古書《呂氏春秋》中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jié)掃塵的風俗習慣了,此外,掃塵還有“除陳布新”的含義。
春聯(lián)也叫對聯(lián)、桃符,它以對偶、精巧的文字抒發(fā)美好的愿望,是我們中國獨特的文學形式。春節(jié)貼春聯(lián)這一習俗起源于宋代,春聯(lián)分為上聯(lián)、下聯(lián)和橫批。
“!弊郑傅氖歉、福運,春節(jié)貼“福”字是為了表達對親朋好友的一種祝福。可是為了更充分地體現(xiàn)這種祝福,人們干脆把“!弊值惯^來貼,表示“福‘倒’了”。
現(xiàn)在春節(jié)掛貼年畫在城鄉(xiāng)已很是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家家戶戶帶去了興旺和歡樂的喜慶場面。我國收藏最早的年畫是南宋《隋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的木刻年畫,畫的是王昭君、趙飛燕、班姬和綠珠四位古代美人。
在此我再送大家一副對聯(lián):“焰火耀長空,色彩斑斕歡度除夕度,金龍騰大地,人聲鼎沸喜迎吉祥年”!
春節(jié)習俗作文2
要是說傳統(tǒng)節(jié)日,我最喜歡的就是春節(jié)了!春節(jié)可以吃上香噴噴的餃子,還可以貼上紅紅的對聯(lián),還可以放五彩繽紛的煙花,還可以放鞭炮,拜年時還可以收到很多壓歲錢……下面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春節(jié)吧。
大年三十大家就開始貼春聯(lián)了,貼春聯(lián)時我?guī)桶职帜弥z布,不一會兒,每個門上都被我們貼上了紅紅的對聯(lián)。貼完春聯(lián),我們就上爺爺家,給爺爺奶奶拜年。爺爺笑瞇瞇地拿到一個大紅包給我,里面裝滿了壓歲錢,我高興地拿到手里,喜滋滋的數(shù)著自己的壓歲錢。晚上,媽媽做了一頓很豐盛的年夜飯,饞嘴的我想立刻吃。媽媽說,需要放完鞭炮才能吃。我們放了鞭炮,就開始大吃起來了。晚上我們看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我們還需要守夜,媽媽說,守夜可以使我們在新的一年里更加幸福。早上,我們很早就要起床,給親戚們拜年,我還可以收到許多壓歲錢。當然,我也能遇到很多朋友。我最喜歡的就要數(shù)玩鞭炮了,鞭炮噼里啪啦的響著,我和朋友們每次都玩的很高興。
春節(jié)就是這樣,到處洋溢著幸福。我很喜歡春節(jié),我想你們也一樣吧。
春節(jié)習俗作文3
春節(jié),人們俗稱“過年”。那么,人們過年一般干什么呢?那就要看不同地方的習俗了。
在大城市里,除夕那天,人人都穿起新衣裳,接著清潔自己的房子,貼對聯(lián),購買年貨,然后把買來的新花草擺放好。晚上,家家都做好豐富的團年飯。人們吃完團年飯后,就在規(guī)定的路段上放煙花,或者在家看電視轉(zhuǎn)播的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
春節(jié)習俗作文4
進入農(nóng)歷正月,臨夏山村的大樹間,一架架秋千架起,開始了一年一度的打秋千游戲。打秋千,有兩種基本姿式,一是自己坐在橫板上,由別人在后面送,悠悠晃晃,飛得不太高,這種姿式適合于年幼兒童;二是站立在橫板上,自己用力,使秋千快速飛升,這種姿式最受大人青睞。
整個白天,秋千是娃娃們的陣地,他們忽而如雄鷹展翅,欲飛藍天;忽而閉目橫坐,慢慢晃悠……喧喧鬧鬧、嘻嘻哈哈,一直到萬家燈火燦爛。
到了晚上,秋千又是小媳婦、大姑娘的天下了。她們打秋千,不吵不鬧,全都靜悄悄的。在朦朧的夜色中,只見一個個嬌娜的身影在空中翻飛,留短發(fā)的,如飛揚的馬鬃,飄逸著風采;梳長辮的,猶如一條游魚,來回穿梭,令人神往。待每人輪過一遍后,便開始玩花樣了。她們忽而兩人面對面站在橫板上,飛行中由反方向者用力,一張一弛,配合得非常默契。不一會,秋千就蕩到半空中,像滿弦的弓箭在飛舞;忽而,一人坐在橫板上,一人站在橫板上,這樣,坐者可以毫不用力地盡情享受,而站立者則要花費兩倍的力量使秋干飛升,不一會便氣喘吁吁,香汗淋漓了。不過,這種花樣多是兩人輪流出力,倒也公平合理。
臨夏山村的正月,就這樣飛在了秋千上,天天飛、夜夜飛,直到正月十五。當圓圓的月亮浮上中天,家家門口閃出一把用燁木扎成的火把,一只只匯聚到一塊,形成一條長龍,向山頂移去,各家門口燃起火堆,歡快的人們爭先跳躍。當打火把的人們上山了,跳火堆的人們進門了,秋千的主人便來到秋干邊,慢慢地提起它,抬頭瞅瞅大樹上的橫枝,兩手用力,嗖的一下,把秋千扔上橫枝,架了起來。月光下,樹影斑駁中,秋干在橫枝上靜靜地歇息了。
正月十六,秋千的主人爬到樹上,把秋千卸下來,一年一度的打秋千就結(jié)束了。
春節(jié)習俗作文5
“一方水土養(yǎng)育一方人”,每個地方的文化都具有很強的地域特點,就像北方文化的粗獷,南方文化的細膩。一個地方的文化是該地方的群體在學習積累生活經(jīng)驗、行為特質(zhì)、道德規(guī)范的過程中形成的,它對每個人的成長都具有巨大的影響,每個人身上都會有屬于地方的文化烙印。正如馬林諾夫斯基在《文化論》中認為:“文化是包括一套工具及一套風俗—人體的或心靈的習慣,他們都是直接或者間接地滿足人類的需要!
文化是特殊的而又是普遍的,相比于整個中華文化,家鄉(xiāng)文化是特殊的,但家鄉(xiāng)文化的特殊并不與中華文化相悖,相反二者是相輔相成的,家鄉(xiāng)文化豐富著中華文化,中華文化寓于家鄉(xiāng)文化的洪流中,可以說家鄉(xiāng)文化是樹之本、水之源。習俗是人們在日常的生活中積久而成的,而春節(jié)和中秋節(jié)對于中國人來說,是代表團聚的日子,有關習俗更是難以數(shù)盡。
我的家鄉(xiāng)是在湖南省衡陽市的祁東縣的風石堰鎮(zhèn),現(xiàn)在就讓我來說說我們家鄉(xiāng)關于春節(jié)和中秋節(jié)的一些習俗吧。春節(jié)在中國來說,是最大的一個節(jié)日了,不管身在何處的游子都會想盡辦法回家來和親人團聚。在過年的前一個月,家家戶戶都會早早開始準備年貨,這是因為越靠近除夕,東西越貴。大部分的東西會被儲存起來用作春節(jié)期間拜年時給客人享用,而少部分就是我們小孩子每天的零食。在除夕前
一周,我們這的農(nóng)貿(mào)市場將會連續(xù)一周趕集,而父母就會把除夕夜的東西都準備好。而在這期間,我們?nèi)視阉械奈葑哟驋吒蓛,說是可以把上一年的晦氣全部都清掃出去。春節(jié)中,春聯(lián)是必不可少的,在除夕那天,我們會用漿糊在每個門口天上帶有祝福的對聯(lián),以此來表達對來年的期望。在除夕夜里的飯菜是最豐富的了,許多我們平時不怎么吃的都搬上桌子了,像我家,荷葉煲雞、米粉蒸老鴨、酸辣魚、魷魚、豬肚,泥鰍等,這些是絕對會出現(xiàn)的。在吃飯前,我們會被勒令先不準靠近桌邊,因為大人們會先擺好碗筷放桌上,再添一點米酒,這便是我們的祭祖了。而我們這時便拿著已經(jīng)切好成圓柱狀的白蘿卜和紅蠟燭去門口,把它們擺成一條,然后一一點燃,目的是避免那些“先祖?zhèn)儭泵月,引導它們準確的找到自己的家。一般等天黑了以后,每家都點上了,那時候放眼望去,一排排閃閃的星光,在夜里特別美麗,耀眼。大概要等上半個小時后,“先祖”們吃玩了,我們也就上桌一起吃年夜飯了。打開電視機,調(diào)到中央一臺,看著聯(lián)歡晚會,說說笑笑的,一頓飯在觥籌交錯,歡聲笑語中過去了。然后就是守歲了,除夕守歲是我們很重要的習俗之一,一家人圍坐爐旁閑聊,看著聯(lián)歡晚會,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到來。通宵守夜,象征著把一切邪瘟病疫驅(qū)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唐太宗李世民也寫有“守歲”詩:“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比缓缶褪恰伴_門爆竹”了,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噼啪啪的爆竹聲除舊迎新。一般在除夕那晚的12點50開始就有人開始放爆竹了,就是為了第一個放這開門爆,等這第一聲響了后,便陸陸續(xù)
續(xù)的一聲接著一聲的響起來了。就如在對山歌一樣,這里唱來那里和一樣。接下來就是拜年了,因為奶奶在家里,是長輩,所以一般我家是初一都在自己家,清晨起床,穿上準備好的新衣服,新衣服也是必須的,從里到外都是新的,這是希望新的一年有一個新的、美好的開始。從初二開始,就會一直走親戚了,這是我們小孩子最興奮的時候了,因為可以拿很多的壓歲錢,而我們拿著這些壓歲錢,大部分會給大人,小部分就去買鞭炮。幾個小孩子在一團,看誰扔得遠,誰的又比較響亮。這種日子大概持續(xù)到初十的時候才漸漸減少了,F(xiàn)在再說說中秋節(jié)吧。中秋節(jié),農(nóng)歷八月十五,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關于節(jié)日的神話故事有很多種說法,而被我們所熟知的就是嫦娥奔月、吳剛砍桂樹的故事了。而歷史的記載也有很多,相傳我國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在民間,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風俗!鞍嗽率逶聝簣A,中秋月餅香又甜”,這句名諺道出中秋之夜城鄉(xiāng)人民吃月餅的習俗。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后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作為家人團圓的一大象征,慢慢的,月餅也就成為了節(jié)日的必備禮品。而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人都在外地打工了,中秋節(jié)在家鄉(xiāng)感覺漸漸的淡了,但是基本的還是不會變的。在我們家鄉(xiāng),當一縷縷桂花的香氣從遠處飄來時,我們便知道是中秋節(jié)將要來臨了。家里早早就會準備代表團圓的.月餅,還有各種各樣的圓圓的水果。
月餅的種類很多,有蛋黃的、綠豆的、桂花的、花生的等等,琳瑯滿目。在秋高氣爽的晚上,迎著陣陣的桂花香,一家人吃了熱熱鬧鬧的吃了一頓晚飯以后,就提著孔明燈跑到山上或者空曠的地方去,每個人在燈面上把自己想對家人的祝福的話語都寫在上面,然后一起放到天空,看著它們慢慢的升上了寧靜而深邃的夜空中,好似將要把這些祝愿都帶給遠方的親人之中去。當又圓又亮的月亮已經(jīng)高高的掛在夜空時,我們會搬一張桌子到樓頂上,然后擺著各種各樣味道的月餅,蘋果,鴨梨、葡萄等水果也都擺滿了桌子,都是圓圓的,像極了天上那一輪圓圓的明月。大人們會一人一杯酒,圍坐在桌邊,一邊聊天一邊賞月,而小孩子們便會一邊吃著月餅,一邊互相猜對方的謎語,或者玩著熟悉的游戲。有些人還喜歡在們門口兩邊各掛這一個紅紅的燈籠,徹夜亮著。我喜歡中秋的意境。那既是收獲的積蓄,又是收獲的開端。說她是積蓄,是由于夏收才過不多時候。說她是開端,是因為秋天邁著她碩果累累的腳步迎面而來,融著人內(nèi)心即將收獲的欣喜。我想惟有經(jīng)過過鄉(xiāng)村生活體驗的人,才會有這種情感、心境和內(nèi)心深切的感受。
有人說,年的味道越來越淡了,許多傳統(tǒng)的習俗被我們漸漸地遺忘了,大為傳統(tǒng)文化的遺失而痛心,其實大可不必這樣,仔細觀察一下,真正的體現(xiàn)中華文化精神的習俗都還在,一起吃團圓飯、走親訪友、中秋賞月。吃月餅不都還在嘛,真正流失的只是那些與社會發(fā)展相背的,比如以前帶有迷信色彩的習俗,沒有一成不變的習俗,時代在變,生活在變,我們的需要也在變化,因此習俗也必然會跟著變化,死守著幾千年不變的傳統(tǒng),任何習俗都會失去它的生命力的,如何在新的條件下變化而不失其本或許才是最重要的。
春節(jié)習俗作文6
春節(jié)是我國各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100多年前,民間藝人“百本張”曾在他的曲本中這樣寫道:“正月里家家賀新年,元宵佳節(jié)把燈觀,月正圓,花盒子處處瞅,炮竹陣陣喧,惹得人大街小巷都游串,”這歷史上關于歲首春節(jié)的生動定照。
相傳堯舜時期,我國就有這個節(jié)日,殷商甲骨文的卜辭中,亦有關于春節(jié)的記載。有慶祝風首春節(jié)的風俗,但當時歷法,是靠“觀象授時”,是否準確,尚難確定,到了公元前104年漢武帝太初元年,我國人民創(chuàng)造了“太初歷”,明確規(guī)定以農(nóng)歷正月為歲首,從這時起,農(nóng)歷新年的習俗就流傳了2000多年,直到新中國成立,改用公元以后,這個節(jié)日就改為春節(jié)。
在我國最古的文字記載中,有許多關于歲首的故事,臘月和新春,正是“秋收冬藏”以后的農(nóng)閑季節(jié),漢鄭玄也說過,歲未年初“勞農(nóng)以休息之”。拿我們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勞逸結(jié)合的意思。
那么春節(jié)到底是怎么來的呢?相傳,在很久以前,有一個名叫萬年的青年,看到當時節(jié)令很亂,想把節(jié)令定準,一天,他上山砍柴,坐在樹陰下面休息,樹影的移動啟發(fā)了他。他設計了一個測日影計天時的日晷儀?墒牵礻幱觎F,影響測量,后來,山崖上的滴泉引起他的興趣,他又動手做了五層漏壺,天長日久,他發(fā)現(xiàn)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時的長短就會重復一遍。
那時的國君叫祖乙,天時風云的不測,使他很苦惱,一個名叫阿衡的大臣,為討好皇上,奏稱要設天臺敬祭天神,祖乙認為有理,便帶領百官去祭天,卻無濟于事,萬年知道后,忍不住帶著日晷儀和漏壺去見皇上,對祖乙講清了日月運行的道理。祖乙聽后龍顏大悅,感到有道理。于是把萬年留下,在天壇前修建日月閣,筑起日晷臺和漏壺亭,并派了十二童子服待萬年,祖乙對萬年說:“希望你能測準日月規(guī)律,推算出準確的晨夕時間,創(chuàng)建歷法,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傳旨要阿衡去了解萬年測試歷法的進展情況,當他登上日月壇時看見天壇邊的石壁上寫了一些字,阿衡看見后,知道萬年的歷法已研究成功,怕皇上重用他。于日派人刺殺萬年,結(jié)果刺客被士衛(wèi)抓住了,祖乙知道后,懲處了阿衡,親自登上日月閣看望萬年,萬年指著天象,對祖乙說:“現(xiàn)在正是十二個月滿,舊歲已完,新春復始,祈請國君定個節(jié)吧!弊嬉艺f:“春為歲道,就叫春節(jié)吧!
冬去春來,年復一年,后來,萬年經(jīng)過長期觀察,精心推算,制定了準確的太陽歷,后來為了紀念萬年的功績,便將太陽日命名為“萬年歷”封萬年為日月壽星,以后,人們在過年時掛上壽星圖,據(jù)傳說就是為了紀念萬年的。
春節(jié)習俗作文7
小年,即每年農(nóng)歷臘月23或24,它是慶祝整個春節(jié)活動的開始和伏筆,主要活動有兩項:掃年和祭灶.掃年,即掃塵,實際上就是搞家庭環(huán)境衛(wèi)生。北方人以臘月23為小年,稱“掃房”;南方人以臘月24為小年,稱“撣塵”.這一天每家每戶黎明升起,掃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鍋瓢,實行徹底的衛(wèi)生大掃除.據(jù)《拾遺記》記載這個習俗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當時先民驅(qū)役鬼,祈福安康的宗教儀式.后“塵”與“陳”諧音,故掃塵就是一掃而光陳舊的東西,這既指庭院里的陳年老垢,也指舊歲中碰到的不快。
祭灶,即祭送灶神升天.古代,科技不發(fā)達,人們奉灶神為了控制家庭飲食的神明,認為灶神要在小年晚上向玉帝述職,玉帝對這家的賞罰全在灶神的匯報了.祭灶的祭品中最具民俗的是“糖瓜”,一說糖瓜是甜的,可使灶神在玉帝面前只說甜言蜜語;一說糖瓜是粘的,可以粘灶神的牙,使他的壞話出不了口.祭祀時,將供奉一年的灶神像揭下,焚化,算是送祭升天.至今民間仍有“糖瓜祭灶,新年來到”之說。
除夕,是指每年農(nóng)歷臘月的最后一天(今年公歷二月六日),它與春節(jié)(正月初一)首尾相連!俺Α敝械摹俺弊质恰叭;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舊歲至此而除,新年明晨而始”,故此期間的活動都圍繞著除舊部新,禳災祈福為中心。除夕的主要活動有三項:吃團圓飯,祭祀,守歲。其中最有特點的還是守歲。
守歲,俗稱“熬夜”,即除夕之夜,達旦不眠。傳說,遠古時侯有一種兇猛的怪物叫“年”,它每到臘月的最后一天夜里出來吞食人畜,危害百姓。后來,人們發(fā)現(xiàn)它的弱點是怕火光,怕聲音,于是人們便在除夕之夜,通宵不眠,燃起火堆,焚燒青竹,使其發(fā)出爆響,年這個怪物也就不敢出來為非作歹了。從此就留下了除夕晚上熬夜和放炮的習俗。不過,守歲還有一項重要的工作:包餃子,而且還必須包素餡的餃子,這是為了希望在新的一年里“素素凈凈,平安順利”。還有人在餃子里放糖,花生等物,吃到糖者意味著生活甜蜜,吃到花生者意味著長壽。
注意,守歲還有不少禁忌,如禁掃地,過小年時,平時很難觸及的角落都要打掃干凈,而進入除夕至大年初一早晨,即使地面再亂也不能掃,習慣上認為那樣會“破財”。再如,禁用剪刀,禁說“沒有了”凡此種種,都是人們盼望吉祥的心理反映。
春節(jié)習俗作文8
日落日升,斗轉(zhuǎn)星移,回首往昔,歷史為我們留下了太多的系念和玄想,而這“歲時禮俗”就是其中之一。比如,春節(jié)習俗成了我國最大的傳統(tǒng)民俗節(jié)日。春節(jié)在古都更受到人們普遍重視,由此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春節(jié)習俗。農(nóng)歷的正月初一為春節(jié),俗稱“過年”。春節(jié)原起于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古代的春節(jié)稱:“元日”、“元旦”。辛亥革命后,才把正月初一正式定名為春節(jié)。
就北京地區(qū)來說,從臘月初八家家戶戶要泡臘八醋(蒜),就開始有了“年味”。民謠講:“老太太別心煩,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有一首歌謠唱道:“糖瓜祭灶,新年來到,丫頭要花,小子要炮……”。從這一天開始,北京人更加忙活了,要祭灶,掃房子,蒸饅頭,置辦年貨,貼“!弊郑N年畫,剪窗花,貼對聯(lián)。貼門神,貼掛錢,一直忙活到除夕,開始過大年。
北京人總是把“!钡怪N在門里、衣柜、水缸上,寓意著福到了。貼春聯(lián)也有許多講究,一般百姓家貼紅色春聯(lián),門楣上貼“橫批”,內(nèi)廷、王公府第,一律用白宣紙鑲紅邊;守制者(有父、母喪者)則要用藍紙;廟宇用黃紙。春聯(lián)最早始于五代時的后蜀。據(jù)說當年蜀太子在本宮門上提寫“天垂余慶、地接長春!卑藗大字,這就是中國最早的一副春聯(lián)。北京人在屋內(nèi)廷貼上“抬頭見喜”,屋外貼上“出門見喜”,院內(nèi)貼“全院生輝”等春條。
過去大多數(shù)老北京人家都供有佛龕或神像,到了年三十最講究的要擺上九堂大供;有成堂的蜜供,成堂的套餅、花糕的面鮮,成堂的水果、成堂的干果、花糕大小八件,年糕年飯,素餃子(或蒸食),素炒菜(或炸食)。家境不好的也要擺三堂或五堂供品。北京人過年講得就是吃喝玩樂,以吃為主。這些供品實際上也是為人準備的。
北京人除夕晚上的年夜飯(又稱團圓飯)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全年最豐盛的一次晚餐。除夕的年嬉飯要葷素一起上。有冷葷、大件和清口菜。冷葷有冷燉豬、羊肉、冷燉雞、鴨。大件有:紅燒肉、扣肉、米粉肉、紅白丸子,四喜丸子。清口菜一般都是豆腐、青菜、羅十、咸菜佛手等。主食多以葷素睡覺為主。
北京人除夕和正月初一都要吃餃子,取其“更歲交子之義“。還總是把餃子包成元寶形,在餃子中放進糖、銅錢、花生、棗、栗子等。如吃到糖的,意味著日后生活甜蜜;吃到銅錢意味著有錢花;吃到花生意味著長壽,因花生又名長生果,吃到棗和栗子的意味著早立子……
北京春節(jié)的習俗真有趣!
春節(jié)習俗作文9
“哦!過年嘍!”你猜我為什么這么高興,因為今天是除夕。
我高興地拿出“火箭炮”,迫不及待地點燃,只聽見“砰”的一聲,炮立刻消失的無影無蹤,正當我疑惑不解時,突然頭頂上“噼噼啪啪”的嚇我一大跳。。≡瓉硎潜夼诎。√擉@一場!終于到激動人心的時刻了,只見哥哥拿出一個“大三角”,用打火機一點,那“大三角”噴出了五顏六色的火星,正當我們以為它快熄滅時,突然,天空又出現(xiàn)了五彩斑斕的煙花!巴!好美啊!”姐姐不禁叫了起來。
你們知道這天為什么叫除夕嗎?而且還要放炮嗎?讓我來告訴你們吧!從前,山上有個怪物,叫做“夕”,“夕”無惡不作,每到新年的前夕,就下山吃動物吃人,誰見了它都嚇的魂飛魄散,人們恨之入骨,卻又無能為力。后來,有個神仙告訴人們嚇跑“夕”的方法。第二年,當“夕”再下山時,突然發(fā)現(xiàn)大量的火光,“夕”驚慌失措,這時,到處都響起了爆竹聲,“夕”更是驚恐萬狀,立刻拔腿逃跑,從此,“夕”再也沒有來害人了。
當然,我的家鄉(xiāng)過年還有很多習俗,比如吃餃子,餃子里包硬幣,吃到的就代表新的一年里幸運;還拜年,每拜一次年,我立刻就變成了“大富翁”;還有吃團圓飯......
春節(jié),代表著新的一年的到來,也包含著炎黃子孫濃濃的情感。
教師評語:文中作者介紹了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習俗,著重對除夕進行了詳細的描寫,內(nèi)容充實,表達了作者對春節(jié)的之情。文章結(jié)構(gòu)完整,層次清晰;不足之處在于語言過于口語化,表達不準確。如:“夕無惡不作,每到新年的前夕,就下山吃動物吃人,誰見了它都嚇的魂飛魄散,人們恨之入骨,卻又無能為力!
春節(jié)習俗作文10
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燦爛輝煌的文明中,積淀了豐富多彩的傳統(tǒng)文化。春節(jié)是大家最熟悉最喜愛的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
傳說從前有個怪物叫“年”。它喜歡吃人,某天它又去吃人的時候反而被人們嚇住了,匆忙逃了回去,人們便把這天叫做“過年”。
快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都忙著貼春聯(lián)。春聯(lián)也叫門對、春帖、對聯(lián)、對子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fā)美好愿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字形式。每逢春節(jié),無論城市還是農(nóng)村,各家各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lián)貼于門上,以增加喜慶氣氛。
除夕的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于西晉。除夕之夜,大家終夜不眠,以待明天,稱為“守歲”。
真正過年的前一夜叫團圓夜,離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遠千里萬里趕回家來,全家人要圍坐在一起包餃子過年。餃子因為形似元寶,也帶有招財進寶的吉祥含義。
新年的第一天,也就是大年初一,人們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新衣服,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新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族長帶同族挨家挨戶拜年,有的是同事相約去拜年,還有的是大家伙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為“團拜”。春節(jié)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jù)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
怎么樣,同學們?聽了我的介紹你是否感受到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你是否為身為炎黃子孫而倍感自豪呢?
【春節(jié)習俗作文范文(精選10篇)】相關文章:
精選介紹春節(jié)習俗的作文3篇02-22
春節(jié)習俗的日記12-10
介紹春節(jié)習俗的作文四篇03-09
春節(jié)習俗征文1000字12-10
春節(jié)手抄報資料《臺灣春節(jié)習俗》07-29
關于介紹春節(jié)習俗的作文4篇03-09
【精華】介紹春節(jié)習俗的作文3篇02-22
春節(jié)習俗手抄報內(nèi)容08-06
春節(jié)習俗手抄報資料08-03
春節(jié)習俗的日記10篇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