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无码精品,四川省少妇一级毛片,老老熟妇xxxxhd,人妻无码少妇一区二区

非洲部落偷妻節(jié)

時間:2020-09-12 16:31:54 其他節(jié)日 我要投稿

非洲部落偷妻節(jié)

  偷妻節(jié)一般指格萊沃爾節(jié)

  旨在于慶祝和感恩上蒼對西非平原短暫綠色、肥沃雨季的給予 。

  格萊沃爾節(jié)也是西非游牧民族一年一度的求偶節(jié),年輕的男子為了取悅女性,需要畫復雜的妝容、帶上沉重的飾品、穿著傳統(tǒng)的禮儀服飾,然后跳起傳統(tǒng)舞蹈來博得姑娘們的好感。幸運者可以在這個節(jié)日里得到愛人或者妻子。而女子可隨意挑選多名丈夫,因為在一妻多夫制的部落里,女性擁有絕對的性自由。故又稱“偷妻節(jié)”[2] 。

  格萊沃爾節(jié)(Gerewol )是西非沃大貝族的求偶節(jié),年輕的小伙子們濃妝艷抹,身著正式服裝,跳起古老的yaake舞以此來獲得姑娘們的好感。比賽的贏家將獲得優(yōu)先選擇姑娘的權利。

  1節(jié)日背景

  族群背景

  沃達貝族群是個神奇的存在,他們被稱為世界上最“自負”的族群;就連他們的男性都會十分注重自己的外表且隨身攜帶小鏡子;他們也是世界上為數(shù)不多的女性地位高于男性的一妻多夫制民族;還不夠?他們一年一度的選美大賽會讓你目瞪口呆,參賽男人如果運氣好被女觀眾相中,不論女子未婚已婚都能將其順利領回家[2] 。

  審美標準

  沃達貝人有自己的'審美標準,通常高挑的身材、明亮的眼睛、光亮 的皮膚、窄長的臉形、長而筆直的鼻子、薄薄的嘴唇、潔亮的牙齒、高隆的額頭、大大的眼睛、修長的脖子、纖細的雙手會是一個男人的加分項,為了達到這些,他們特意在頭上佩戴鴕鳥羽毛增加高度、在臉上涂滿厚厚的紅粘土、描上又粗又黑的眼線用以突顯自己明亮的眼睛、甚至還會涂唇膏炫耀潔白的牙齒[3] 。

  2節(jié)日含義

  這是一個從南撒哈拉沙漠一直延伸到廣袤而干旱的薩赫勒地區(qū)的世界。他們作為游牧民族生養(yǎng)于斯,不斷地為牛群尋找水源與草原。每年成百的沃達貝人都會聚集一次。

  格萊沃爾節(jié)會在每年雨季剛剛結束的9月如期上演、持續(xù)7天7夜,它是西非游牧民族——沃達貝部落最重要的節(jié)日,主旨在于慶祝和感恩上蒼對西非平原短暫綠色、肥沃雨季的給予[4] 。

  3節(jié)日活動

  格萊沃爾節(jié)中最吸引人的就是被稱為Yaake的傳統(tǒng)舞蹈。男性在3名女性評委面前表演舞蹈,獲勝者將贏得選擇妻子的權利。為了迎接大賽,部落男子需要6個小時化妝[5] 。

  對于參賽的男人們來說,6個小時的裝扮時間雖然不短,但他們在得到了圍觀女人的曖昧眼神以及得到專家評委的肯定時,就知道一切都是值得的!最重要的是,這個比賽很可能為他們偷得美人歸贏得機會。

  節(jié)日的高潮是年輕的沃達貝男子的選美比賽。想要接受女人目光審視的人,就必須充分打扮和修飾自己,以符合沃達貝人的審美標準。

  在格萊沃爾節(jié)期間,沃達貝部落的兩支有幾百名成員的龐大 氏族會聚集在一起。其中一支是主人,在客人按傳統(tǒng)方式從西面騎駱駝到來之前,他們已經(jīng)將營地建好。接下來的幾天,是慶祝過去一年里的生育、結婚和訂婚,并締結新的關系。

  第一個傍晚,人們點起篝火,客人中的跳舞者準備跳第一個舞蹈,即格萊沃爾舞。如同每一次美男比賽,他們的穿戴都是一樣的:裹身外套和腰巾、橫掛在裸胸上的珍珠絳帶、飾有山羊和鴕鳥毛的貝殼頭帶。不同的只是腰帶和首飾。

  跳舞者分成小組,圍著篝火載歌載舞。所有人的小腿上都系一根皮帶,可以使舞步小而急促。

  最重要的是面部表情:男人們呲著牙齒,瞪著眼睛,盡力給正待婚嫁的姑娘們留下深刻的印象。舞蹈持續(xù)數(shù)小時之久:跳舞者不僅舞姿要美,而且還要有耐力[6] 。

  跳舞期間,三個少女低聲交談著。她們從眾多的同齡人中被挑出來擔任評委,因為她們“像水和乳汁一樣甜美,像樹一樣苗條,她們那羚羊般的眼睛像太陽一樣照射著比賽”。姑娘們跪在地上,按照規(guī)則用手遮住一只眼睛。當跳舞者全身投入,幾乎達到心醉神迷的狀態(tài)時,她們的臉上始終沒有一點表情。最后,三個姑娘站立起來,以一個優(yōu)美的姿態(tài)將手臂揮向最美的男子。獲勝者便確定下來[7] 。

【非洲部落偷妻節(jié)】相關文章:

非洲旅游攻略03-19

非洲航線知識詳解11-13

非洲蜂的勵志故事10-22

非洲禮儀文化英語介紹08-07

非洲土人穿鞋子勵志故事07-20

非洲旅游要注意的要點10-27

非洲著名的旅游勝地12-10

非洲航線的主要港口08-07

偷天陷阱拓展項目11-22

吐蕃統(tǒng)治敦煌時期的“行人”、“行人部落”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