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盂蘭盆節(jié)簡介
七月十五也是佛教盂蘭盆節(jié)。盂蘭盆,梵文Ullam-bana的音譯。“盂蘭”,倒懸的意思,倒懸形容苦厄之狀,盆是指盛供品的器皿。佛教認為供此具可解救已逝去父母、亡親的倒懸之苦。盂蘭盆即“解倒懸”之意。佛典《佛說盂蘭盆經(jīng)》中記載了這么一個故事:
釋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目連(亦稱目鍵連),得到六通(六種智慧)后,想報答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即用道眼視察,看到已逝去的母親在餓鬼道中受苦,瘦得皮包骨頭不成人形。目連十分傷心,于是用缽盛飯,想送給母親吃,但是飯剛送到他母親手中,尚未入口即化為灰燼。目連無奈,哭著請求佛祖幫助救救他的母親。佛祖說:“你母親罪孽深重,你一人是救不了的,要靠十方僧眾的道力才行,你要在七月十五日眾僧結夏安居修行圓滿的日子里,敬設盛大的盂蘭盆供,以百味飲食供養(yǎng)十方眾僧,依靠他們的感神道力,才能救出你的母親。”目連照佛祖的指點去做,他的母親真的`脫離了餓鬼道。佛祖還說:“今后凡佛弟子行慈孝時,都可于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日,即佛喜歡日(于佛制每年一夏九十日間,僧眾聚集一處安居,堅持戒律、皎潔其行,于最后一日,僧行自恣法,即請僧眾舉出各自所犯之過失,于大眾中發(fā)露懺悔而得清凈,自生喜悅,稱為自恣。又十方諸佛歡喜其安居圓滿之精進修行,故亦稱佛歡喜日、歡喜日),備辦百味飲食,廣設盂蘭盆供,供養(yǎng)眾僧,這樣做既可為在生父母添福添壽,又可為已逝的父母離開苦海,得到快樂,以報答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
從此,在漢語系佛教地區(qū),根據(jù)《佛說盂蘭盆經(jīng)》而于每年七月十五日便舉行超度歷代宗親佛教儀式,稱為盂蘭盆法會、盂蘭盆齋、盂蘭盆供等。盂蘭盆法會有復雜的儀規(guī),儀潤《百丈清規(guī)證義記》卷八中詳載《蘭盆儀軌摘要》,云全卷見《蘭盆會纂》中。其中有凈壇繞經(jīng)、上蘭盆供、眾僧受食諸儀節(jié)。
傳說,有個叫做目連的人做夢,他夢見自己去世的母親淪落在餓鬼行列中,于是,他送飯給母親,卻屢屢不行。目連將此事告訴佛,佛勸他供養(yǎng)僧眾多行善事,以解脫母親在陰間的罪孽,目連在七月十五這天作盂蘭盆(梵意為“解救倒懸”),于是,僧眾們“皆先為施主家咒愿,愿七世父母行禪定意,然後受食”,目連尊者的母親脫離了苦海。由此可見,佛教的七月十五的盂蘭盆節(jié),有兩層涵義,一是教育人們要供養(yǎng)宗教僧眾,二是教育人們多做善事超脫先人罪孽,并提倡孝道。
【佛教盂蘭盆節(jié)簡介】相關文章:
禪語佛教句子05-11
佛教修行禪語11-23
佛教佛語經(jīng)典句子08-05
佛教經(jīng)典佛語語錄11-09
經(jīng)典的佛教語錄08-06
佛教格言精選語錄08-12
佛教勵志經(jīng)典語句08-05
佛教經(jīng)典靜心語錄08-04
佛教哲學名言10-04
佛教至理名言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