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和七夕哪天領證的人多
8月9日七夕節(jié),不少新人選在這天領證結婚,火爆程度不比往年差。到底,520和七夕哪天領證的人多呢?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下!
領結婚證看日子七夕沒拼過“520”
近日,記者從各區(qū)婚姻登記處獲悉,截至15:30,市內五區(qū)和高新區(qū)共有681對新人領到了“紅本本”,其中歷下區(qū)121對、歷城區(qū)192對、天橋區(qū)122對、市中區(qū)121對、槐蔭區(qū)93對,高新區(qū) 32 對。不過,這與今年“520”那天1200多對新人領證相比,數量還差了不少。
7點多,記者在槐蔭區(qū)婚姻登記處門口看到,等待領證的新人已排了30多對。“我們7點就過來了,想趕個早,沒想到還是得排隊。”市民王先生表示,選擇這天結婚是想沾沾節(jié)日喜氣,以后七夕和結婚紀念日可以一塊過。9:30,記者在歷下區(qū)婚姻登記處內看到,十幾對新人正在依序排隊辦理登記手續(xù)。歷下區(qū)婚姻登記處主任劉剛告訴記者,到10點已有100多對新人領到了“紅本本”,“我們不到8點就開門,但新人們熱情更高,有5點多就來等著的。”
相戀3年多的小陳和小顧在歷下區(qū)婚姻登記處領證,兩人現場唱起情歌,“拿證時手還發(fā)抖,到手后就覺得全是幸福。”小顧說,愛人小陳是名軍人,常常要出差,有時一年才見一面,“今天領證后覺得以前所有的等待都值得。”
據了解,去年七夕濟南市區(qū)共有580對情侶成為法定夫妻,今年則有681對新人領證。“今天是‘520’之后的又一個結婚登記的'高峰日子。”劉剛介紹,平時歷下區(qū)一天有二三十對新人登記,七夕這天相當于平時的五六倍,但與今年“520”的200對相比,才是一半多。
此外,七夕節(jié)這天,有35對夫妻勞燕分飛,領了離婚證。
拓展閱讀
七夕情人節(jié)起源
婦女乞巧
七夕乞巧,這個節(jié)日起源于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于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于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于乞巧的記載。
自然崇拜
“七夕”最早來源于人們對自然的崇拜。從歷史文獻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隨著人們對天文的認識和紡織技術的產生,有關牽牛星織女星的記載就有了。人們對星星的崇拜遠不止是牽牛星和織女星,他們認為東西南北各有七顆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稱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間辨別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叫魁星,又稱魁首。后來,有了科舉制度,中狀元叫“大魁天下士”,讀書人把七夕叫“魁星節(jié)”,又稱“曬書節(jié)”,保持了最早七夕來源于星宿崇拜的痕跡。
時間崇拜
“七夕”也來源古代人們對時間的崇拜。“七”與“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給人以時間感。古代中國人把日、月與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數在民間表現在時間上階段性,在計算時間時往往以“七七”為終局。舊北京在給亡人做道場時往往以做滿“七七”為完滿。以“七曜”計算的“星期”,在日語中尚有保留。“七”又與“吉”諧音,“七七”又有雙吉之意,是個吉利的日子。在臺灣,七月被稱為“喜中帶吉”月。因為喜字在草書中的形狀好似連寫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歲又稱“喜壽”。
數字崇拜
“七夕”又是一種數字崇拜現象,古代民間把正月正、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再加上預示成雙的二月二和三的倍數六月六這“七重”均列為吉慶日。“七”又是算盤每列的珠數,浪漫而又嚴謹,給人以神秘的美感。“七”與“妻”同音,于是七夕在很大程度上成了與女人相關的節(jié)日
【520和七夕哪天領證的人多】相關文章:
適合人多的團隊游戲02-20
祝福新人領證結婚的短語07-16
形容團結人多的歇后語12-08
女生節(jié)是哪天08-10
今年的圣誕節(jié)是哪天10-23
七夕的由來和習俗詳解11-25
比別人多努力勵志故事08-01
國慶上海旅游人多嗎08-20
新人領證結婚浪漫祝福語10-09
蘇州人才落戶哪天執(zhí)行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