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清明節(jié)吃什么傳統(tǒng)食物
清明節(jié)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那么在溫州,清明節(jié)吃什么傳統(tǒng)食物呢?下面放假網(wǎng)小編為大家科普溫州清明節(jié)吃什么傳統(tǒng)食物哦!
溫州清明節(jié)吃什么傳統(tǒng)食物
清明扁兒
“清明扁兒”是溫州土話。在溫州周邊一些地區(qū),它也被稱作“綿菜餅”,而在江南其他地區(qū),與一種稱呼為“青團”的類似,不過原料、做法似乎也有所不同。
清明果
溫州清明前戶戶磨糯米粉、采清明草或艾葉做清明果。艾葉我們都見過,清明草俗稱綿菜、米菜、佛耳草、鼠曲草,在清明時節(jié)萌生出綿綿白毛細(xì)葉。人們采摘葉頂,洗凈搗爛和以糯米粉。白色的米粉遇到綠綠的艾葉汁或綿菜汁頓時變得通體碧綠,鮮嫩欲滴。餡兒有豆腐干和著韭菜的,有熏肥腸拌芥菜末的。有包成團子的,有做成圓餅的,也有包成餃子樣但更精致些的',那皺褶的花邊一個個碧綠剔透,美麗極了。
青團子
清明時節(jié),江南一帶有吃青團子的風(fēng)俗習(xí)慣。青團子是用一種名叫“漿麥草”的野生植物搗爛后擠壓出汁,接著取用這種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純糯米粉拌勻揉和,然后開始制作團子。團子的餡心是用細(xì)膩的糖豆沙制成,在包餡時,另放入一小塊糖豬油。團坯制好后,將它們?nèi)牖\蒸熟,出籠時用毛刷將熟菜油均勻地刷在團子的表面,這便大功告成了。青團子油綠如玉,糯韌綿軟,清香撲鼻,吃起來甜而不膩,肥而不腴。青團子還是江南一帶人用來祭祀祖先必備食品,正因為如此,青團子在江南一帶的民間食俗中顯得格外重要。
溫州清明習(xí)俗
做清明餅
在清明節(jié)前,溫州城鄉(xiāng)家家磨糯米做粉,餡以豬肉、筍絲之類,或者嵌以甜糖,俗稱“清明餅”。有的人家,還向田塍采來綿菜,馬蘭頭、苧麻嫩腦等野菜或青草,先炊熟,曬干,磨細(xì)作為餅餡,和上米面或面粉,制餅,俗叫“蒿餅”。在泰順,先一日以鼠曲葉(俗曰綿菜)或蓬蒿和米粉餡糖為饅頭,謂之“蒸糍”。清明日這天不舉火,以冷食為果腹之物,這即古代為紀(jì)念介子推自焚綿山以采取寒食之遺意。
插柳和踏青
這天家家門上插上柳枝,兒童頭上也戴著綴有花朵的柳枝圈兒,祖先墓上也要插柳枝。婦女則采柳葉簪髻,潔服出游,名曰“踏青”。《東甌見聞錄》中有《踏青詞》一首:“踏青侶伴過南塘,二月春風(fēng)夾路香。蜂蝶緊隨衣袖舞,吳田十里菜花黃。”
掃墓
在溫州一帶祭奠先人墳?zāi)箷r,墳頭栽木,用紅綠紙剪成錢形,編成長串,約一尺五六寸,叫做“掛柳錢”。祭畢,要向墳外空地上掘點泥來,加于墳上,叫做“加土”。同時,還要分清明餅給山上墓邊的牧童。祭余物品,要帶會去,宴享親族,叫做“享馂”。掃墓歸來,還要折幾支松樹和映山紅花帶回家去作為吉祥之兆。前者表示長壽,后者表示子孫滿堂。這天,還要祭拜祖宗。
掛紙
“掛紙”在臺灣的習(xí)俗中稱為“壓墓紙”。溫州有些地方也有這個習(xí)俗,掛紙時,先要將生長在祖先墳?zāi)股系囊安,用鋤頭或鐮刀整理清除,在用小石頭或磚塊將墓紙壓在墳上,表示這個墳是有后嗣的,否則很容易被人誤以為是無主的孤墳,而受到破壞。墓紙分為白色、紅色、黃色的古仔紙以及五色紙(紅黃藍(lán)白黑)兩類,現(xiàn)在則多用五色紙,其用意是蓋厝瓦或表示子孫已祭拜過。至于傳統(tǒng)的客家人掛紙時比較慎重,先用鋤頭挖一塊綠色的草皮,并把帶來一迭滴有雞血的黃紙,用草皮壓在墳上,然后在墳地四周擺上十二張銀紙,除了掛墓紙的目的外,還有血祭的象征。
【溫州清明節(jié)吃什么傳統(tǒng)食物】相關(guān)文章:
小年以及立春吃什么傳統(tǒng)食物02-10
清明節(jié)要吃什么食物10-30
清明節(jié)吃什么食物「匯總篇」10-30
小暑吃什么食物07-07
小年吃什么食物02-03
南方冬至吃什么食物12-26
重慶冬至吃什么食物12-26
夏季吃什么食物養(yǎng)生08-10
秋季吃什么食物可以護發(fā)08-17
頭發(fā)干枯毛躁吃什么食物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