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中秋節(jié)飲食習俗介紹
每年的中秋節(jié),我們?nèi)珖鞯囟紩匈p月、吃月餅的習俗,家家都要隆重的置辦一桌佳肴美酒,家人團圓慶祝的同時表達對中秋時節(jié)豐收的喜悅,我國地大物博,不同的地方會有不同的中秋慶祝方式,各地中秋飲食習俗也不盡相同,下面就為大家介紹我國各地中秋節(jié)飲食習俗,一起去看看各個地方的人們中秋節(jié)都怎么吃的。
全國各地——吃月餅成中秋普遍習俗
中秋節(jié)賞月賞月和吃月餅是中國各地過中秋節(jié)的必備習俗,俗話說:“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一詞,源于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那時僅是一種點心食品。到后來人們逐漸把賞月與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寄托思念。同時,月餅也是中秋時節(jié)朋友間用來聯(lián)絡感情的重要禮物。
我國城鄉(xiāng)群眾過中秋都有吃月餅的習俗,俗話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餅”一詞,最早見于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中,那時,它也只是象菱花餅一樣的餅形食品。后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的象征。
月餅最初是在家庭制作的,清袁枚在《隋園食單》中就記載有月餅的做法。到了近代,有了專門制作月餅的作坊,月餅的制作越越來越精細,餡料考究,外型美觀,在月餅的外面還印有各種精美的圖案,如“嫦娥奔月”、“銀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以餅之圓兆人之常生,用月餅寄托思念故鄉(xiāng),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都成為天下人們的心愿,月餅還被用來當做禮品送親贈友,聯(lián)絡感情。
全國各地——喝桂花酒
人們經(jīng)常在中秋時吃月餅賞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種食品,以糕點、糖果最為多見。中秋之夜,仰望著月中丹桂,聞著陣陣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歡慶合家甜甜蜜蜜,已成為節(jié)日一種美的享受。到了現(xiàn)代,人們多是拿紅酒代替。
中秋傳統(tǒng)美食——糍粑
八月中秋吃糍粑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是人們?yōu)榧o念楚國大將軍伍子胥而流傳至今的傳統(tǒng)習俗。糍粑是一種信物,圣潔的食品,八月中秋舂糍粑,吃糍粑賞月活動即喻示家家團結幸福、吉祥如意。糍粑的黏結成團,喻示著全家和睦團結;糍粑的香甜,喻示著生活甜蜜幸福;就連清早打糍粑,起得越早也代表來年豐收越大;糍粑成大小圓形,喻示著人們“有緣”、喜慶、吉祥和團圓;當然吃著圓圓的糍粑就自然象征全家和和氣氣、團團圓圓、平平安安了。
糍粑是圓的凝聚,它始終與圓相伴。蒸糯米的蒸籠,打糍粑的碓窩,放糍粑的簸箕,做餡的黃豆、花生、芝麻等等無不與圓同在,在四川民間一些地方,在糍粑中加入桂花搗制成月桂糍粑,蘸上炒黃豆面和白糖吃,味道清幽淡雅、甘甜爽口,別具一番風味。
中秋傳統(tǒng)美食——石榴
中秋正是石榴成熟時。因其紅似瑪瑙,白若水晶,入口如晶粒玉漿,石榴便成為桌上供品之一,象征長壽、團圓和吉祥。這個東西沒剝開的時候可玩性大于可看性,摸在手里涼涼圓圓滑滑的,剝開之后可看性又大于可吃性,像一粒粒小寶石攢在一起,好看。也是取個團圓的意思
北京——自來紅、自來白和提漿月餅
老北京的傳統(tǒng)月餅有自來紅、自來白和提漿月餅。提漿月餅是指月餅皮面的一種制作方法,說通俗點“提漿”就是熬糖漿,另外在皮面中還要加入一定比例的大油,以起到酥松的作用。有回民購買時,就把大油換成黃油。這種月餅的特點是皮酥、餡香,“老北京”中秋特愛吃。菜式上,八月秋高蟹正肥,中秋正是品嘗螃蟹的時節(jié),北京尤其講究品嘗醉蟹。
江浙一帶——吃藕盒子
中秋食藕,也是寄團圓之意也,尤其是吃“藕盒子”。江浙人多將藕切片,每兩片間下端相連,中間夾肉、文蛤等調(diào)制而成的餡,外拖面煎至金黃,此又稱藕餅,與月餅有異曲同工之妙。目前市場上藕的品種主要有兩種,即七孔藕與九孔藕。江浙一帶較多栽培七孔藕,該品種質(zhì)地優(yōu)良,肉質(zhì)細嫩,鮮脆甘甜,潔白無瑕。中醫(yī)認為,藕經(jīng)過煮熟以后,性由涼變溫,對脾胃有益,有養(yǎng)胃滋陰,益血的功效。
浙江地區(qū)——必吃莼菜鱸魚燴
杭州的莼菜鱸魚燴之所以成為中秋家宴上的菜肴,不僅僅是因為這一時節(jié)的莼菜鱸魚好吃,更是因為晉代張翰借思鄉(xiāng)的“莼菜、鱸魚”,棄官返回故里的史實,這一故事不僅成為千古美談,并使莼菜成為思鄉(xiāng)的象征。莼菜是中秋家宴和八月時令菜羹。莼菜又稱馬蹄草、水菜,是水生宿根生葉草植物。莼菜的根、莖、葉不僅碧綠清香,鮮嫩可口,而且營養(yǎng)豐富。
廣州——吃田螺
至于中秋食田螺,則在清咸豐年間的《順德縣志》有記:“八月望日,尚芋食螺!泵耖g認為,中秋吃田螺,可以明目。但為什么一定要在中秋節(jié)特別熱衷于食之呢?中秋前后,是田螺空懷的時候,腹內(nèi)無小螺,肉質(zhì)特別肥美,因此是食田螺的最佳時節(jié)。如今在廣州民間,不少家庭在中秋期間,都有炒田螺的習慣。
廣東潮汕各地——中秋吃芋頭
廣東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習俗,主要是婦女和小孩,有“男不圓月,女不祭灶”的俗諺。當?shù)剡有中秋吃芋頭的習慣,潮汕有俗諺:“河溪對嘴,芋仔食到”。八月間,正是芋的收成時節(jié),農(nóng)民都習慣以芋頭來祭拜祖先。這固然與農(nóng)事有關,但民間還有一則流傳廣泛的傳說:1279年,蒙古貴族滅了南宋,建立元朝,對漢人進行了殘酷的統(tǒng)治。馬發(fā)據(jù)守潮州抗元,城破后,百姓慘遭屠殺。為了不忘胡人統(tǒng)治之苦,后人就取芋頭與“胡頭”諧音,且形似人頭,以此來祭奠祖先,歷代相傳,至今猶存。中秋夜燒塔在一些地方也很盛行。
四川人——煙熏鴨子、打粑、吃麻餅、蜜餅等
四川人過中秋除了吃月餅外,還要打粑、吃麻餅、蜜餅等,四川人也在中秋節(jié)殺鴨子。在川西地區(qū),煙熏鴨子是中秋節(jié)必備佳品,因那時當年生鴨已長大,肥瘦適宜。師傅選當年生的仔鴨,宰殺后褪盡羽毛,開膛取出內(nèi)臟,洗凈后,去翅尖、鴨腳,加鹽碼味腌漬一夜后,入沸水中略燙至皮緊,撈出抹干水分,置熏爐中,用稻草煙熏至呈茶色,出爐放入鹵鍋中鹵熟,食時改刀裝盤,色澤金紅、肉質(zhì)細嫩、煙香濃郁的煙熏鴨即成。
吃麻餅
四川人過中秋除了吃月餅外,還要打粑、殺鴨子、吃麻餅、蜜餅等。有的地方也點桔燈,懸于門口,以示慶祝。也有兒童在柚子上插滿香,沿街舞動,叫做“舞流星香球”。嘉定縣中秋節(jié)祭土地神、扮演雜劇、聲樂、文物,稱為“看會”。
江南一帶——吃桂花鴨
江南一帶的民間在中秋節(jié)人習俗也是多種多樣。南京人中秋愛吃月餅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鴨!肮鸹啞庇诠鹱语h香之時應市,肥而不膩,味美可口。酒后必食一小糖芋頭,澆以桂漿,美不待言!肮饾{”,取名自屈原《楚辭·少司命》“援北方閉兮酌桂漿”。桂漿,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后采摘,用糖及酸梅腌制而成。江南婦女手巧,把詩中的詠物,變?yōu)樽郎霞央取?南京人合家賞月稱“慶團圓”,團坐聚飲叫“圓月”,出游街市稱“走月”。
江浙一帶——吃蟹
大閘蟹是江浙地區(qū)人們中秋必不可少的助興菜肴,每人一只,伴著姜醋,拆分食之,是最好的消磨時間的方式。不過,大閘蟹屬涼性,吃的時候要配一些黃酒暖胃,食后再飲一杯姜茶,對健康有益。
江浙一帶——毛豆
在江浙一帶中秋節(jié)除了芋艿外還會特地蒸些毛豆。毛豆在當?shù)赜址Q毛豆莢,而莢又與“佳”、“吉”等字諧音。所以吃毛豆是希望能夠吉祥如意,萬事順心。
山西——月牙餅
山西三晉的月牙月餅。山西月餅多以油和面,餡子有紅棗、核桃、豆類、柿子、果脯、紅糖等種類。其中,繁峙縣有一種特殊的球形月餅,是當?shù)剞r(nóng)家的獨特創(chuàng)造。一般農(nóng)家打月餅時,還專門為孩子們打制一些兔形小月餅,希望他們將來能夠“蟾宮折桂”,步入仕途。
江南地區(qū)——吃南瓜
江南各地過中秋節(jié),有錢人家吃月餅,窮苦人家有吃南瓜的風俗!鞍嗽掳氤阅瞎稀钡娘L俗是怎樣來的呢?傳說很久很久以前,南山腳下住著一戶窮苦人家,雙親年老,膝下只有一女,名叫黃花。那時連年災荒,黃花的父母病在床上,八月十五那天,黃花在南山雜草叢中,發(fā)現(xiàn)兩只扁圓形野瓜。她采了回來,煮給父母吃。兩老吃了后食欲大增,病體也好了。黃花姑娘就把瓜子種在地里,第二年果然生根發(fā)芽,長出許多圓圓的瓜來,因為這是從南山采來的,就叫南瓜。從此,每年八月十五這一天,江南家家戶戶流傳著八月半吃老南瓜燒糯米飯的風俗。
山東地區(qū)——麥箭
山東慶云縣農(nóng)家八月十五日祭土谷神,稱“青苗社”。諸城、臨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也得上墳祭祖。冠縣、萊陽、廣饒及郵城等地的地主也於中秋節(jié)宴請佃戶。即墨中秋節(jié)吃一種應節(jié)食品叫“麥箭”。麥箭乃是即墨中秋節(jié)吃的一種應節(jié)食品。它先用白面攤成煎餅,再加上肉餡或素餡,然后用秫秸卷成筒狀蒸熟,吃時加上調(diào)料,味道十分鮮美。
陜西——吃西瓜、團圓饃
陜西西安一帶,每到中秋節(jié),當?shù)孛考易鲳x,全家共吃一饃,稱“團圓饃”。饃有頂、底兩層,中間加芝麻。饃上層用大碗拓一個圓圈,象征中秋之夜,圓中刻“石頭”一塊,上站一個吃蟠桃的“小猴子”。饃在鍋里烙熟后,切成尖牙狀,全家每人一牙,家人短期外出,則留下一牙。出嫁的姑娘,娘家則送饃上門,以示全家團圓不忘。
中秋佳節(jié),陜西人不論貧富,必食西瓜,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它作為解暑良品,性寒涼,糖多,能清熱瀉火,具有寬中下氣、利尿、治血痢、解酒毒的功效。在中秋月圓之時,一邊乘涼賞月,一邊吃著解暑的西瓜,涼意宜人,更增一家團聚的天倫之樂。而且,吃月餅之余吃上塊西瓜,清熱解膩。久而久之,吃西瓜成為了陜西人過中秋的習慣,所以當今陜西人中秋都會吃西瓜。而西瓜切成蓮花狀,只是為了配合中秋的節(jié)日氣氛,增加喜慶吉祥。
廣東——中秋飲食習俗
潮汕中秋美食品種頗多,主要可分為三大類:一是糕餅類,潮汕各地月餅,甜的、咸的、葷的、什料的、多味的各式各樣種類繁多。還有面餅、軟糕、云片糕均為中秋節(jié)糕餅,為潮人送親戚之佳品,可說潮人送月餅是睦親的習俗;二是潮地中秋節(jié)季,天高氣爽正是水果成熟之時,柚、柿、楊桃、菠蘿、石榴、橄欖、香蕉等也是潮人中秋的另一類美食;三是農(nóng)產(chǎn)的芋頭、南瓜,潮人用其制作芋泥、瓜漿也是潮人喜歡的。芋頭、糍粑等也是潮人中秋必吃的。
臺灣
高雄縣飼養(yǎng)水鴨的風氣很盛。中秋節(jié)前后正是水鴨公初長最嫩的.時候,美濃地區(qū)的客家人往往于中秋節(jié)宰食水鴨公加菜,成為當?shù)刂星锏奶厣。宜蘭地區(qū)中秋節(jié)除了吃月餅外,還吃一種叫“菜餅”的食物。菜餅以面粉為材料,中間抹上黑糖烘焙而成。臺南地區(qū)則有在中秋節(jié)吃麻薯的習俗。
中秋節(jié)其他飲食習俗
中秋節(jié)吃毛芋
五華縣轉(zhuǎn)水鎮(zhèn)有一個奇特的傳統(tǒng)。每年中秋節(jié)晚上,鄉(xiāng)親們每家每戶都要蒸一鍋帶皮的芋頭,在賞月時,全家人先吃芋頭后吃月餅,并在剝芋皮時說“剝鬼皮”。據(jù)說這樣一能“避邪”,二是為了紀念人民起義。
傳說元朝末期,統(tǒng)治者對漢人進行殘酷的統(tǒng)治和壓迫,因害怕廣大勞動人民起來造反,在每十戶勞動人民中就駐一個朝廷的爪牙。這些兇惡的家伙專門監(jiān)視民眾的生活起居,肆意搜刮民脂民膏殘害百姓。他們還規(guī)定每十戶人家共用一把菜刀,誰要用刀都要從爪牙手里借出。
為了反抗這些壞事做絕的爪牙,推翻統(tǒng)治階級,有個聰明的人想了一個聯(lián)絡大眾的辦法,他扮成賣芋頭的商人,在熟芋頭皮下藏著字條送到每家每戶,要求人民在中秋之夜賞月時統(tǒng)一行動,把這些爪牙全部殺掉。最后,全國各地的人民起義推翻了元朝的統(tǒng)治。
后來人們?yōu)榱思o念這次起義行動,每逢中秋節(jié)晚上就擺著熟芋頭和細茶、老酒、月餅等,一邊賞月一邊談論著家事國事,并講述那久遠而傳奇的故事。
我國有二十多個少數(shù)民族也過中秋節(jié),但節(jié)俗各異。
壯族習慣于在河中的竹排房上用米餅拜月,少女在水面放花燈,以測一生的幸福,并演唱優(yōu)美的《請月姑》民歌。仡佬族在節(jié)前的“虎日”,全寨合宰一頭公牛,將牛心留到中秋夜祭祖靈,迎新谷,他們稱為“八月節(jié)”。
黎族稱中秋節(jié)為“八月會”或“調(diào)聲節(jié)”。屆時各集鎮(zhèn)舉行歌舞聚會,每村由一“調(diào)聲頭”(即領隊)率領男女青年參加。人員到齊后,大家互贈月餅、香糕、甜粑、花巾、彩扇和背心,成群結隊,川流不息。入夜便聚集在火旁,烤食野味,痛飲米酒,開展盛大的調(diào)聲對歌演唱,未婚青年趁機挑尋未來的伴侶。
此外,安徽婺源地區(qū)中秋必食塘魚;云南昆明在中秋節(jié)時每戶必做“合家大月餅”,然后一人一塊分而食之;山東泰安要吃小包子;仡佬族人在中秋前全寨合伙宰一頭公牛,取出牛心留到中秋節(jié)晚祭祀祖先,然后分吃牛肉。
拓展內(nèi)容
中秋節(jié)習俗
文人賞月
賞月的風俗來源于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松的歡娛。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約始魏晉時期,但未成習。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
民間拜月
明清之后,因時代的關系,社會生活中的現(xiàn)實功利因素突出,歲時節(jié)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濃厚,以“賞月”為中心的抒情性與神話性的文人傳統(tǒng)減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與世俗的情感、愿望構成普通民眾中秋節(jié)俗的主要形態(tài)。
月光馬兒
明清時期月神形象發(fā)生了重要變化,由早期純道教色彩的以嫦娥為主的月宮圖景演變?yōu)榉鸬澜蝗诘脑鹿馄兴_與搗藥玉兔并在的世俗形象。
兔爺兒
兔兒爺?shù)钠鹪醇s在明末。明人紀坤(約一六三六年前后在世)的《花王閣剩稿》:“京中秋節(jié)多以泥摶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狀,兒女祀而拜之!
“每屆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黃土摶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謂之兔兒爺!迸f時北京東四牌樓一帶,常有兔兒爺攤子,專售中秋祭月用的兔兒爺。此外,南紙店,香燭也有出售的。這兔兒爺,經(jīng)過民間藝人的大膽創(chuàng)造,已經(jīng)人格化了。
在幾十年前的北京街頭,大約六十多歲以上老北京都還能記得。一過七月十五,兔兒爺攤子就擺出來了。前門五牌樓、后門鼓樓前、西單、東四等處,到處都是兔兒爺攤子,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擺的極為熱鬧。
玩花燈
中秋節(jié),有許多的游戲活動,首先是玩花燈。中秋是我國三大燈節(jié)之一,過節(jié)要玩燈。當然,中秋沒有像元宵節(jié)那樣的大型燈會,玩燈主要只是在家庭、兒童之間進行的。
在廣州、香港等地,中秋夜要進行樹中秋活動,樹亦作豎,即將燈彩高豎起來之意。小孩子們在家長協(xié)助下用竹紙扎成兔仔燈、楊桃燈或正方形的燈,橫掛在短竿中,再豎起于高桿上,高技起來,彩光閃耀,為中秋再添一景。孩子們多互相比賽,看誰豎得高,豎得多,燈彩最精巧。另外還有放天燈的,即孔明燈,用紙扎成大形的燈,燈下燃燭,熱氣上騰,使燈飛揚在空中,引人次笑追逐。另外還有兒童手提的各式花燈在月下游嬉玩賞。
舞火龍
舞火龍,是香港中秋節(jié)最富傳統(tǒng)特色的習俗。從每年農(nóng)歷八月十四晚起,銅鑼灣大坑地區(qū)就一連三晚舉行盛大的舞火龍活動。這火龍長達70多米,用珍珠草扎成32節(jié)的龍身,插滿了長壽香。盛會之夜,這個區(qū)的大街小巷,一條條蜿蜒起伏的火龍在燈光與龍鼓音樂下歡騰起舞,熱鬧非凡。
香港中秋舞火龍的起源還有過一段傳說:很早以前,大坑區(qū)在一次風災襲擊后,出現(xiàn)了一條蟒蛇,四處作惡,村民們四出搜捕,終于把它擊斃。不料次日蟒蛇不翼而飛。數(shù)天后,大坑便發(fā)生瘟疫。這時,村中父老忽獲菩薩托夢,說是只要在中秋佳節(jié)舞動火龍,便可將瘟疫驅(qū)除。事有巧合,此舉竟然奏效。從此,舞火龍就流傳至今。
少數(shù)民族的祭月拜月習俗
在少數(shù)民族中同樣盛行這祭月、拜月的風習。云南傣族在中秋之夜,盛行“拜月”風俗。傣族傳說,月亮是天皇第三個兒子巖尖變的。巖尖是個英勇剛強的青年,他曾率領傣族人民打敗過敵人,贏得了傣族鄉(xiāng)親的愛戴。后來,他不幸死后,變成了月亮,升向天空,繼續(xù)發(fā)出柔和的月光,在黑暗中給傣族人民帶來光明。
【各地中秋節(jié)飲食習俗介紹】相關文章:
中秋節(jié)各地飲食習俗10-31
春節(jié)各地飲食習俗簡單介紹11-06
中國各地春節(jié)飲食習俗09-29
盤點各地春節(jié)的飲食習俗11-03
各地是中秋節(jié)的習俗介紹04-17
盤點各地大寒飲食習俗10-30
中國各地春節(jié)飲食習俗大全11-06
重陽節(jié)各地的飲食習俗09-15
關于中秋節(jié)各地的習俗介紹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