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只講技巧,不講操作。
新員工或者是一張白紙,或者帶著以前的經驗來到公司。培訓他們,讓他們盡快適應崗位,學會干活,就顯得非常重要了。比如培訓他們公司郵箱的使用,培訓他們復印機的使用,培訓他們機床的使用,培訓他們財務報表的制作,培訓他們文字材料的格式等等。新員工來參加培訓,他們要學會的第一個重要技能,就是怎么能干好工作。
但你看看現(xiàn)在的很多新員工培訓,那些講師都講了些什么?企業(yè)文化之類的,那是必須培訓的,就不說了。很多企業(yè)給新員工上什么“溝通技巧、團隊建設、職業(yè)道德”之類的課程。這些課程是很重要,但對新員工有用嗎?新員工學會了這些,會干活嗎?這些課程都是廢話!學員想聽的不是溝通技巧,不是“要怎樣聽,怎樣說,怎樣理解”等等,而是想聽“面對上司匯報工作的5個步驟、面對4種不同典型下屬安排工作的引導技巧,和同僚合作或競爭要注意的8個要點”。
普通員工沒有強大的舉一反三能力,員工做不到學了“溝通技巧”后,就學會了使用這些原理,學會了和一切人“溝通”。員工有舉一反一的能力就不錯了,講師要按照新員工工作的步驟來講課,而不是像大學教授一樣,系統(tǒng)地來講課。學員聽課是要拿來用的,所以還不如教一些實用的課程,比如“給上司打報告要注意的5個關鍵點,比工作必備的SWOT分析法、比如向上司匯報工作的4個步驟、比如說處理客戶投訴的7個步驟、比如財務報表制作的8個陷阱等等”。這些實用性的課程,學員上午學了,下午到工作崗位上,就能用,這些課程才是新員工培訓的重點。
簡單地來說,在新員工培訓,講師要告訴學員不單單是一些技巧,更多的是結合他工作崗位上的操作。這就需要講師深入到學員的工作現(xiàn)場,發(fā)掘學員工作現(xiàn)場的共通點,或問題點,然后把這些共通點挖掘成課程。讓學員在培訓現(xiàn)場,就學會了這些操作,到了崗位上能迅速上手干活,這就是面向績效的培訓。
2、只講義務,不講權利
現(xiàn)在很多企業(yè)的新員工培訓,只告訴員工有什么義務,要求員工為公司奉獻,甚至要默默無聞地。而很少有人告訴新員工,他們有什么權利,如何行使權利,他們將得到怎樣的保護。我們的講師總是不厭其煩地舉例,告訴員工盡了義務以后,奉獻了以后,可能得到什么職位、金錢等等,甚至舉例來證明,張總當年就是這樣成功的。而很少有講師給學員講,某個下屬面對上司的“暴政”,奮起反抗,采用何種“合法”的手段,比如找“員工公平委員會”投訴,給“員工關系專員”發(fā)郵件,找“工會主席”,找“老總”反饋等,最后成功地合法地維護了自己的權益。某個漂亮女員工,面對上司的性騷擾,使用了法律武器,迫使公司賠償了她100萬。
你要是普通員工,聽了那些全是義務的課程,你會怎么想?你會發(fā)自內心地認同公司的企業(yè)文化嗎?還是會生出一些抵觸情緒呢?結論很清楚。作為講師要站在客觀的角度,全面地分析企業(yè)的狀況,好的要說,不好的也要提到。義務要說,權利更要講。我們要首先讓員工成為自己的主人,讓他在公司有獨立人格,才能真正發(fā)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在馬斯洛的需求層次里,你首先要尊重員工,員工才會在工作上自我實現(xiàn)。
3、只講部門,不講企業(yè)
還有的企業(yè),新員工入職以后,HR直接把新人,丟到各個職能部門,讓職能部門的各級領導,進行入職培訓。有的公司就專人做這個工作,甚至有的工廠,成立新員工培訓部,專門針對新員工設計課程,做得比HR還要好。
其實培訓新員工很簡單,也很復雜。說很簡單是因為新員工,尤其是新大學生,可以說是一張白紙,任憑企業(yè)圖畫。所以只要教授工作的簡單操作,比如教他車床怎么開,他就能馬上上手了,開始干活,給公司出效益了。但說復雜,是因為新員工來源自各個渠道,有不同的背景和經歷,你想把他們全部培養(yǎng)成企業(yè)人,可不容易。
如果把新員工培訓放到部門里去,部門的經理會培訓他們,部門的老人會帶他們。這樣新員工可能會被教育成上司的人,部門的人,而不是公司的人。經過這樣培訓的新員工眼里,可能只有上司,只有部門,而沒有公司。這樣的新員工培訓是公司管理的大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