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學反思【推薦】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么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初中地理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初中地理教學反思1
大家知道,只有不斷學習、實踐、總結,才能提高。一學年又將過去了,我又認真研讀地理課程標準和教材,重新回顧這一學年,我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能積極創(chuàng)設符合教學內容的問題情境,教學內容的組織以學生的活動為要形式,啟發(fā)學生在觀察、分析、思考、討論中靈活運用地理知識。但是如何進一步發(fā)揮教學中學生的主體作用,改進課堂教學,是擺在我面前現(xiàn)實而又急需解決的問題。面對這些情況,自己有了一些體會和思考:
一、發(fā)揮學科優(yōu)勢,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課堂教學中,只有學生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積極主動學習,才能學得好。由此可見,學習興趣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條件,它與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密不可分。從地理知識來看,趣味性是其一大特點。它為學生獲得直接興趣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教學中可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的圖片美、文字美、動畫美、語言美,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喚起學生學習的欲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使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可讓課堂動起來,活起來,以興趣帶動學生的學習。
在地理教學過程中,我注意發(fā)揮地理知識趣味性的學科優(yōu)勢,充分利用現(xiàn)有的趣味知識加以渲染,深入挖掘潛在的趣味知識并進行合理的加工,努力尋求趣味知識的切入點進行有目的的導入,使之融入課堂教學,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講大陸漂移假說時,先讓學生講一個小故事,不但使學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課堂上,而且對本課的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而產生了主動學習的心理,積極性被調動起來。這樣易使課堂更生動,同時調動學生的思考和學習的主動性。在講季風氣候的形成時,我先讓學生回子顧一下自己身邊的風向變化的規(guī)律,再進行教學,不僅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且讓學生聯(lián)系實際生活探究地理問題。
二、充分挖掘教材,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作用
地理教材中有許多地理圖像,包括分布圖、統(tǒng)計圖、示意圖、景觀圖,以及一些帶有啟發(fā)性、思考性的漫畫,而地理圖像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生動、形象、直觀的特點,它對于學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規(guī)律及各要素間的內在聯(lián)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學中,我注意發(fā)揮圖像作用,運用圖像引導學生“動起來”,使學生充分參與教學活動,從而有利于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例如,在學習世界地震和火山的分布特點時,首先引導學生閱讀《六大板塊示意圖》,注意六大板塊的范圍及其邊界,然后閱讀《世界地震帶和火山分布圖》,引導學生觀察地震帶和火山的位置,再與前圖對照,學生相互討論得出結論:火山和地震多集中在兩個板塊的交界處。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地理圖像來設計教學,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眼、耳、口、手、腦等感覺器官和思維器官,同時,又培養(yǎng)了學生讀圖、分析圖的能力和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
充分利用課本中設計的“活動”,涉及讀圖或繪圖技能的訓練、材料收集和處理,需要動手做試驗、開展社會調查,進行合作討論等各個方面,從不同角度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例如在《多變的天氣》教學時,我利用“活動”中提供的天氣圖,讓學生像氣象預報員一樣播報城市天氣,這樣不僅使學生鞏固了本課所學的天氣符號,還鍛煉了學生讀圖、語言表達能力和應用能力。
三、加強學法指導,教會學生學習
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要讓學生學會求知,學會自我發(fā)展,使他們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成為學習的主人。要教會學生學習地理的方法,我充分利用地理教學的特點,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使學生學會思考地理環(huán)境問題,學會解決問題,學會創(chuàng)新和自我發(fā)展。針對地理學的特點,在地理教學中常用的方法有:(1)歌訣法:如記我國的主要山脈分布可用此方法:東西走向有三橫,北天陰,中昆秦。湘桂粵贛夾南嶺。東北一西南有三撇,興安太行巫雪峰,長白武夷中間橫,臺灣山脈東分布。喜馬拉雅弧形山,珠峰傲立中尼境,八八四四第一峰。地理歌訣簡潔而明了,方便記憶,在地理學習中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2)圖像法:地圖是地理知識的重要載體,但平時許多學生對地圖心存畏懼,地圖應用能力較薄弱,指導學生多看圖、識圖、繪圖、用圖,并盡可能使地理知識圖像化,做到以文析圖、圖文結合,尤其像地球的公轉,中國的行政區(qū)劃等知識難點。(3)觀察法:日常生活中注意觀察地理事物,聯(lián)系課本上所講授的地理知識,分析地理現(xiàn)象的成因和規(guī)律等,要使學生掌握正確學習的方法,就要在課堂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地理”,不斷向學生“授之以漁”,減輕學生學習負擔,使學生好學地理。積極鼓勵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并努力創(chuàng)造“民主、和諧、平等”的課堂教學氛圍,這是學生發(fā)揮學習主體性的重要保障。只有在輕松、愉悅的課堂環(huán)境中,學生學習地理的熱情被激發(fā),思維的火花被點燃。為此,我在向學生傳授地理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有意識地對學生施以情感教育,給予必要的關心、激勵、尊重和理解,培養(yǎng)學生積極參與的信心和熱情,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發(fā)揮學習的主體作用。
四、不足之處
(1)過程與方法的結合有待提高。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角色的分工應細化,特別是組內的弱者應真正在其他同學的帶動下有所提高,課堂不應總是尖子生唱主角,應使教學真正面向學生。
(2)師生的交流的平等性應加強。在提出問題時,應站在學生的角度,從學生的身心特點和實際出發(fā),而不是一味把學生的思路往自己設計的路上引,問題的設計不宜太大,應站在學生的認知角度剖析。
總之,在課程改革的今天,對老師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師只有在實踐中不斷學習和探索,運用符合學生自身發(fā)展特點的教育教學方法,才能取得較好的教育教學效果,才能適應當今教育的要求。
初中地理教學反思2
(一)知識與技能
1.運用地圖和數(shù)據(jù)說出全球海陸面積的比例,海洋和陸地分布的特點。
2.通過讀圖掌握世界七大洲、四大洋名稱及空間分布。
3.初步學會用簡單的幾何圖形繪制七大洲、四大洋的輪廓及相互位置關系。
4.通過學習七大洲、四大洋,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和空間思維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自主學習,合作討論,探究互助,游戲激趣等學習方法,讓學生主動參
與課堂教學與經歷整理、分析、歸納、總結的學習過程,領悟合作、互助、討
論、交流的意義,積極主動地獲得知識。
2.教學過程:采用直觀教學原則,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3.讓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動眼、動腦、動手、主動配合教師的教學。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到今天正確反映在地圖上的海陸面貌,是無數(shù)人科學
研究的結果。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
教學重點
1.運用地圖和數(shù)據(jù)說出全球海陸面積的比例,海洋和陸地分布的特點。
2.通過讀圖掌握世界七大洲、四大洋名稱及·空間分布
教學難點
1.通過讀圖掌握世界七大洲、四大洋名稱及空間分布。
2.通過學習七大洲、四大洋,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和空間思維能力。
教學準備
1.地球儀、世界地形圖、自制各大洲輪廓剪紙圖片。
2.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
教學方法:探究活動法、直觀教學法、讀圖分析法
教學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導人新課』:同學們,我國航天英雄楊利偉是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人嗎? (不是)那么你們是否知道世界上第一位乘宇宙飛船進入太空的宇航員是誰嗎? (加加林)他說: “我們給地球起錯了名字,它應該叫作‘水球’,而不應叫‘地球’!边@是為什么?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世界的海陸分布》。
設計意圖:通過設疑,引起學生探索的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
『講授新課』: 第二節(jié)世界的海陸分布(板書)
「活動一」:創(chuàng)設情境組織辯論:是“地球還是水球?”這是一個開放性的討論,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表自己的觀點。1.提出問題:觀點A:應該繼續(xù)稱我們居住的家園為“地球”;觀點B:應該把地球改為“水球”更為準確?
2.學生辯論:把全班分兩大組,雙方展開辯論,并讓學生說出證明各自觀點的理由。
3.印證觀點:教師對雙方的辯論給予評價鼓勵后印證雙方的觀點。 ①出示地球儀:藍色表示什么?(海洋)
②投影展示東西半球,東西半球分界·線是什么?地球表面大部分是什么顏色?說明了什么?
、壅故荆 “南北半球”圖觀察是否藍色面積大?
小結:通過以上的觀察和印證,無論怎樣平分半球,在地球的任何一個半球上,都是海洋的面積大于陸地面積。地球正如宇航員看到的,確實是個水球,但是人類生存在這個水球的陸地上,所以人們還是習慣把我們的家園叫“地球”。
設疑:那么,地球表面陸地和海洋分布有什么特點?
讀教材“世界海陸面積比較圖”看看地球表面海陸的面積比例各占多少? 學生總結:海洋占71%,陸地占29%,即“三分海洋、七分陸地”。(板書)
(拓展延伸)同學們,今天我們了解的地球表面海陸分布情況,是無數(shù)的科
學家及像楊利偉這樣的航天英雄拼搏奮斗和科學探究的結果,地球還有很多未被人類認識的領域,需要你們不斷努力學習,為將來去發(fā)現(xiàn)和探究打下基礎。
設計意圖:承上啟下對所學知識形成系統(tǒng)印象,將孤立的知識點穿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引起學生興趣,直觀、形象。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能力;指導學生讀圖總結地球上水多于陸。提出疑問,調動學生好奇心;鍛煉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活動二」:采用“分組搶答”的形式,理解有關概念。
1.學生閱讀課文,了解有關大陸、大洲、島嶼、大洋、海以及海峽的有關概念。
2.課件展示:大陸、半島、島嶼、海洋的景觀圖,并讓學生在世界地形圖上找出相應的位置。(看誰找的又快又準)
3.各組代表提問本組成員進行搶答: (1)說出大陸、島嶼、半島和大洲區(qū)別。 (2)說出大洋、海和海峽的區(qū)別。
4.各組選一名代表,將上課前剪好的大洲輪廓,在組內進行辨別加深學生對大洲輪廓的印象。
設計意圖:文字與圖結合,分組搶答辨認。加深對概念的認識。并做到生生互動。
「活動三」:以游戲的方式完成:
1.選五組代表,分別演示將課件中的大洲和大洋名字,用鼠標拖動到相應的
位置上。規(guī)定當某一組代表演示時,其他代表轉身不看?茨膫組完成得
好。
。ù饘Γ阏姘5分。答錯了,要認真。
2、拼圖游戲:用大洲輪廓圖各組進行七大洲的位置排序。(評出最快的組獎勵)
設計意圖:訓練學生靈活運用地圖掌握各大洲大洋的相對位置關系。通過游戲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與探索精神。
「活動四」:以“分組討論”形式完成下列問題。
1.讀世界地形圖,找一找,想一想,不同的大洲一般以什么作為分界線?
2.分別說出亞歐、亞非以及南北美洲的分界線?
3.學生看世界地形圖回答下列問題。(討論后各組代表訂正答案,并選出優(yōu)秀小組)
、俪嗟罊M穿哪幾個大洲?
②分別說出太平洲、北冰洋沿岸各有哪些大洲?
、鄯謩e說出北美洲和南美洲主要位于哪個半球?亞洲、歐洲、非洲主要位于哪個半球?
、苷f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大小順序排列。
「活動五」:組織全體學生動手參與,用“簡單幾何圖形”在一張白紙上進行“一筆畫世界”的繪圖比賽。(可選幾幅畫的較好的讓學生傳閱,給予鼓勵)教師巡視查閱后,并引導學生對照找出自己圖中的問題進行校正。 『達標練習』:(練習題三)
『課堂小結』:有付出就有收獲。通過這一節(jié)課的學習,使我們了解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概況,有關地球的知識還很多,需要我們今后不斷學習和探索。(板書提綱鞏固)
『作業(yè)』:(略)
『板書設計』
第二節(jié)世界的海陸分布
一、海洋與陸地
1.海陸比例:三分陸地(占29%),七分海洋(占71%)
2.海陸分布:陸地主要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在南半球。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1.有關概念 大陸、島嶼、半島、大洲
海洋、海、洋、海峽
2.主要洲界:亞歐: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脈 亞非:蘇伊士運河
南北美洲:巴拿馬運河
3.七大洲大小順序——“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
4.四大洋大小順序——“太大印北”
5.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稱及空間分布
教學總結與反思
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tǒng)一,是師生互動、師生交往、師生合作的過程。課堂上教師應成為學生們學習的助手,學生應成為學習的主人。在我的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能積極創(chuàng)設符合教學內容的問題情境,教學內容的組織以學生的活動為主要形式,啟發(fā)學生在觀察、分析、思考、討論中靈活運用地理知識。但經過我的教學實踐證明:要想真正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就要一、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中,只有學生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積極主動學習,才能學得好。由此可見,學習興趣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條件,它與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密不可分。從地理知識來看,趣味性是其一大特點,它為學生獲得直接興趣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教學中可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的圖片美、文字美、動畫美、語言美,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喚起學生學習的欲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使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可讓課堂動起來,活起來,以興趣帶動學生的學習。
一、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作用
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地理教材中有許多地理圖像,包括分布圖、示意圖、景觀圖,以及一些帶有啟發(fā)性、思考性的漫畫,而地理圖像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生動、形象、直觀的特點,它對于學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規(guī)律及各要素間的內在聯(lián)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學中,我注意發(fā)揮圖像作用,運用圖像引導學生“動起來”,使學生充分參與教學活動,從而有利于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二、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要讓學生學會求知學會自我發(fā)展使他們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成為學習的主人。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就要教會學生學習地理的方法,我充分利用地理教學的特點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使學生學會思考地理環(huán)境問題學會解決問題學會創(chuàng)新和自我發(fā)展。針對地理學的特點,在地理教學中常用的方法有:(1)歌訣法:如記我國的七大洲與四大洋。 (2)圖像法:地圖是地理知識的重要載體,但平時許多學生對地圖心存畏懼,地圖應用能力較薄弱,指導學生多看圖、識圖、繪圖、用圖,并盡可能使地理知識圖像化,做到以文析圖、圖文結合。(3)觀察法:日常生活中注意觀察地理事物聯(lián)系課本上所講授的地理知識,分析地理現(xiàn)象的成因和規(guī)律等,要使學生掌握正確學習的方法,就要在課堂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地理”,不斷向學生“授之以漁”,減輕學生學習負擔,使學生好學地理。學生只有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就能充分地發(fā)展自我,不斷的成長。
改進;1、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2、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以上是我的一些認識,在課程改革的今天,對老師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師只有在實踐中不斷學習和探索運用符合學生自身發(fā)展特點的教育教學方法,才能取得較好的教育教學效果,才能適應當今教育的要求。
教學目標:
1、運用地圖和數(shù)據(jù)說出全球海陸面積比例,描述全球海陸分布的特點。
2、能運用地圖判別大洲、大陸、半島、島嶼、海、大洋和海峽。
3、能運用地圖說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稱、位置、洲和洋的分界線、輪廓圖和分布特征、比較它們的大小深淺關系。
4、能夠在空白地圖上準確標出七大洲、四大洋,并初步學會用簡單的幾何圖形表示出七大洲的輪廓及其相對位置,建立世界海陸分布的空間概念。
5、能準確掌握五條主要緯線同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關系。
教學重點:
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教學難點:
七大洲的輪廓、位置、洲的分界線
教具準備:
PPT課件,主要包括各大洲輪廓圖、世界地圖投影圖、東西半球投影圖、各大洲分界線投影圖等。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設計:
[導入] 我們都知道,我們人類居住在地球上,地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地方,它就像一個聚寶盆一樣養(yǎng)育著我們,但我們對它的認識有多少呢?它的地表和地下又是由什么來構成的呢?它在宇宙中又是什么樣子呢? 進行課的內容部分:
一、概念內容
1、請大家看圖(PPT托勒密在2世紀的地球地圖)當時的人們受科學技術的制約,才會得出這樣的結果,慢慢的人們認識到地球其實嚴格來說,不應該叫地球,而應該叫“水球”。經過科學測量(數(shù)據(jù))得出結論:三分陸地、七分海洋。(附陸半球和水半球PPT圖)
2、建立起初步印象之后呢,我們來了解一下,(提問)地球的地表都有些什么?(學生一起回答),我們先來認識一下大陸、半島、島嶼、大洲、洋、海、海峽
大陸:陸地面積較大的(比格陵蘭島大);半島:一面與陸地相連,三面被水包圍的陸地;島嶼:面積較小的陸地;大洲:大陸的附近島嶼合起來(全球分七個大洲);海洋:洋是海洋的主體,洋的邊緣部分叫海,溝通兩個海域之間的狹窄水道叫海峽。
。ㄊ澜绲貓DPPT展示)請學生找一找格陵蘭島、阿拉伯半島(世界最大的)
過渡 我們了解了大陸、半島、島嶼、大洲、洋、海、海峽這幾個基本概念后,我們現(xiàn)在來認識一下七大洲。
二、七大洲
、糯笾廾Q: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平均海拔最高)、歐洲(平均海拔最低)、大洋洲
。▓D)讀P8各大洲面積輪廓圖,比較一下誰最大、誰最。▉喼拮畲,大洋洲最。?學生回答。找出它們面積次序規(guī)律: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
那么七大洲的形狀是不是一樣的呢?
教師提問:請同學們觀察七大洲的輪廓有什么特征?請大家展開想像,用自己的想像來認識大洲的輪廓。(就近四位同學相互討論并記憶)
。≒PT分別展示各大洲輪廓圖,要求學生按所給圖形次序說出大洲名稱) ⑵大洲的的分布及位置
教師提問 請同學們回憶一下南北半球和東西半球的分界線,請同學回答。
既然我們回憶起了半球的分界線,那么我們剛才我認識的大洲它們分別處于什么半球呢?
教師提問 主要位于東半球的大洲有哪些?(亞洲、歐洲、非洲和大洋洲)
主要位于西半球的大洲有哪些?(南北美洲)(南美洲全部) 主要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有哪些?(北美洲、亞洲、歐洲)(歐洲北美洲是全部)
主要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有哪些?(南美洲 南極洲 大洋洲 非洲有一部分在南半球)(南極洲全部)
那么如圖上我們所看到的,大洲與大洲之間是相連的還是不相連呢?它們以什么為界線分開的呢?
⑶大洲的分界線(PPT展示,同學生一起找出大洲的分界線)
亞洲與歐洲:烏拉爾山、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脈、土耳其海峽 亞洲與非洲:蘇伊士運河
亞洲與北美洲:白令海峽
歐洲與非洲:直布羅陀海峽
南北美洲:巴拿馬運河
南美洲與南極洲:德雷克海峽
歐洲與北美洲:丹麥海峽
請同學們在圖中找出穿過大洲的特殊緯線:
主要緯線穿過的大洲:
北回歸線:非洲、亞洲、北美洲
南回歸線:非洲、大洋州、南美洲
北極圈:歐洲、亞洲、北美洲
南極圈:南極洲
根據(jù)特殊緯線與各大洲的關系判斷各大洲所處溫度帶
歐洲:北溫帶、北寒帶
亞洲:熱帶、北溫帶、北寒帶
北美洲;熱帶、北溫帶、北寒帶
非洲:熱帶(大部分位于熱帶)、北溫帶、南溫帶
南美洲:熱帶、南溫帶
大洋州:熱帶、南溫帶
南極洲:主要位于南寒帶
上面我們學習了七大洲的名稱、輪廓、分布、分界線以及在地圖上標出各大洲位置,那么接下來,我們看一看世界地圖,我們發(fā)現(xiàn)各大洲之間除
被它們的人為分界線分開之外,還有大量的海洋分布,它們又是什么呢?(PPT展示)
三、四大洋
同學習大洲一樣,我們先了解一下各大洋的名稱(學生回答分別有哪四個大洋)
教師引導 我們知道四大洋的名稱后,我們還應了解大洋的什么呢?(位置)教師追問 我們用什么方法才能比較直觀的描述大洋的位置呢?(學生討論回答)(相對位置)
教師講解 我們要看某一大洋的位置,應該看某大洋位于哪些大洲之間,就是我們常說的相對位置,例如(指示PPT北極地圖)北冰洋位于亞洲、歐洲、北美洲之間。
、糯笱蟮奈恢
那么太平洋位于哪些大洲之間呢?大西洋呢?印度洋呢?(學生看圖回答)
教師點評正誤
太平洋:亞洲,大洋洲,南極洲,南美洲,北美洲
大西洋: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非洲,歐洲,{亞洲(地中海東岸就是亞洲,地中海是屬于大西洋的海)網絡爭論部分,用海和洋的關系先給學生講解} 印度洋:亞洲,非洲,大洋洲,南極洲
北冰洋:亞洲,北美洲,歐洲
教師啟發(fā) 我們除了用相對位置描述各大洋的位置之外,還能用什么方法來描述大洋的位置呢?(方位描述)比如說北冰洋位于亞洲、歐洲、北美洲以北,那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又如何描述呢?
教師啟發(fā) 反之,我們也可以這樣描述,如:亞洲東臨太平洋、北監(jiān)北冰洋、南臨印度洋。
那么我們能不能在剛才我用的主要緯線所穿過的大洲輪廓圖中標注出各大洋的位置和名稱呢?
、拼笱蟮拿娣e、水深關系
2太平洋:18000萬km 平均水深:超過4000米,最深處馬里亞納海溝
深達11034米,是世界上最低的地方。
2印度洋:7500萬km 平均水深:3897米
2大西洋:9300萬km 平均深度:3575.4米,最大深度9218米
2北冰洋:1300萬km 平均水深:約1200米
、侵饕暰穿過的大洋:(學生看圖找出結果)
1、北極圈:北冰洋、大西洋、太平洋
2、北回歸線、南回歸線、赤道: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引導學生利用簡單的幾何圖形描繪出各大洲和大洋(如簡單的三角形)
四、教師小結本次課的內容:
A、世界地表海陸分布情況:三分陸地、七分海洋
B、(PPT圖)學生看圖讀:各大洲、大洋的位置和名稱、面積大小深淺次序。
C、主要位于東半球的大洲有哪些?西半球?南半球?北半球?
D、大洲之間的分界線及其作用
E、[南北回歸線、赤道]在世界輪廓地圖中的位置。
我們習慣了傳統(tǒng)世界地圖,那么我們這幅地圖的認識有多少呢?是不是只有在深化記憶了各大洲大洋位置后,才能對這幅圖有所了解(附PPT)
五、鞏固練習:
我們習慣了傳統(tǒng)世界地圖,那么我們這幅地圖的認識有多少呢?是不是只有在深化記憶了各大洲大洋位置后,才能對這幅圖有所了解(附PPT) (另附)
六、總結性講解
教師啟發(fā) 今天的我們一起學習了世界的海陸分布,知道了三分陸地、七分海洋;知道了各大洲、大洋的名稱、位置、分界線等一些知識,希望他
們下來以后呢,要抽時間去復習一下,那第,今天我們所見的大洲和大洋它們的位置是不是由古至今都是這樣的呢?或者說它們的位置是不是永遠都是這樣的呢?請大家抽空預習后面一節(jié)《海陸變遷》
教學設計反思
1.本節(jié)知識是學生學好世界地理的關鍵,是世界地理的基礎知識。
2.在本節(jié)的教學中,充分運用地圖,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基本完成了教學目標。
3.存在的問題:知識量太多,學生自由活動的空間較少,沒考慮學法如許多問題應該有學生分組討論,而由于內容多,時間少,沒進行分組討論,以后在教學中應該加強嘗試更新學生的學法這方面的教學,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在講授《世界的海陸分布》這一節(jié)時,我就深有體會。在備學生這一環(huán)節(jié)上,我對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讀圖、析圖能力估計過高。盡管平時學生在生活中也接觸過一些地理方面的知識,但對一些專業(yè)的地理概念如:大陸、島嶼、半島、大洲等知之甚少,自然理解起來就會存在困難。還有就是對各大洲在東西半球的分布不能通過讀圖精確地分析歸納。這時為了便于學生理解和分析,就要改變教學方法,調整教學思路。因為只有一開始就為學生掃除學習障礙,學生才能在以后的學習中學懂并學好。
地圖與地球儀終于學完了,本以為難點已過去,海陸分布應該很容易被學生接受。誰知讓學生看地圖,又沒有了方位感,大西洋周圍的五個大洲圖
上找到,卻沒法理解大西洋的西側是南北美洲,從地球儀到地圖的轉化——從球體到平面的思維轉化卻也這么難,這是以前我沒注意到的。我突然意識到我讓學生以后不用拿帶地球儀上課是錯誤的,我手中的地球儀他們根本看不清楚,如果自己手中有,就可以很直觀的說出大西洋東臨美洲,西臨亞洲與大洋洲。再看地圖就明白了。我給學生出的當堂測試中的題目;圍繞南極洲的大洋自西向東依次是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學生理解也費了個勁。不能對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讀圖、析圖能力估計過高。
在備教材這一環(huán)節(jié)上,我對教材內容的處理欠考慮。雖然教材是經過科學合理地編排來確定內容的,可這種安排并不是對水平不同的學生都適用。當學生的認知過程與教材內容安排不同步時,就必須隨時迎合學生的認知習慣,適當?shù)卣{整內容的先后順序。但又不能讓學生感到無頭緒,越學越糊涂。在這一節(jié)里,就可以將各洲分界線調整到前面講,然后再讓學生了解各大洲的分布,學生就能明白、準確地判斷和歸納了。
初中地理教學反思3
進入21世紀,中華大地課程改革如火如荼。隨著改革步伐的逐漸深入,一些問題也相繼出現(xiàn),特別是課堂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尤為突出。新舊觀念發(fā)生劇烈碰撞,教師的教學行為與學生的學習方式也期待著新的模式的出現(xiàn)。在這種形勢下,不僅學生,甚至連許多教師都明顯感到不適應,課堂教學中自然也就暴露出一些問題。如教師沒有真正樹立起服務學生、服務學習的思想,對組織學生學習的本質理解不到位;教學中缺乏師生互動,不能靈活變動;不能展示學生的學習過程,特別是思維過程;學生學習活動中探究性學習時間安排偏少;對合作學習的本質——高度結構化的學習缺乏深刻的認識,只簡單停留在課堂分組討論上;教師收集、制作資源能力低下,導致地理課程資源相對缺乏;對地理課程標準把握不準確,等同于過去的教學大綱。
為此,我認為在初中階段地理課堂教學中應著重處理好以下幾種關系:
一、處理好新教學理念與傳統(tǒng)教學觀的關系
新課程強調課堂教學的本質是教師組織學生學習,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在課堂上要努力營造適合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環(huán)境,發(fā)揮平等中首席的作用。從以教材為主走向以學生發(fā)展為主;從以講授為主走向以指導學習、回答疑問為主;從統(tǒng)一走向分散,這是一種全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因此,地理教師在課堂上要屏棄陳舊的教學模式,努力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把握每一個學生發(fā)展的契機。要參透新課程理念,挖掘新教材內蘊涵的深層次的功能,不能就事論事,按部就班,錯失“動態(tài)生成”的施教良機。
二、處理好教師和學生角色轉換的關系
新課程、新教材實施的核心是學生的主體參與,上課是師生一起分享理解、體驗生命的價值和自我實現(xiàn)的過程,而再不僅僅是傳授知識。這必然使得教師的角色從傳統(tǒng)的知識傳授者,轉變?yōu)閷W生學習和發(fā)展的組織者、促進者和指導者。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學中要屏棄強制性的統(tǒng)一思想、統(tǒng)一語言、統(tǒng)一行動,淡化教師權威,允許多元思想并存。與學生真正建立一種彼此接納、彼此敞開、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有著精神交流與人格碰撞的新型師生關系——師生平等的民主關系。
三、處理好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的關系
新課程課堂教學以學生為本,突出學生的自主學習。即讓有閱讀能力的學生充分利用教材、書刊、網絡等,實現(xiàn)自主學習,實現(xiàn)在教師指導下的自我學習。在設計教學活動中,縮減統(tǒng)一講解,增加學生的討論、實驗、觀察及自主探究等等,培養(yǎng)學生個性發(fā)展。合作教學強調過程比結果更重要,合作交流是新課程課堂教學的本質觀。因此,初中地理教師要為學生營造民主平等的合作才能完成學習任務的情境,營造民主平等的合作教學氛圍,創(chuàng)設通過合作才能完成學習任務的情境,以幫助學生樹立起合作學習小組,為學生提供多種合作學習的方式方法,增加學生間的互動時間和形式等;或給學生充分的自主權,讓學生主動提出課堂合作學習的形式,自由選擇合作學習的方法和手段,在“共生共進”的合作觀念下,實現(xiàn)師——生、生——生的共同成長。
四、處理好學習活動與地理雙基的關系
新課程倡導讓學生從自己的直接經驗中學習,讓學生在活動中、在實驗操作或深入生活實際的過程中學習,或者是從他人的經驗中通過再發(fā)現(xiàn)來學習。實踐證明,只有在夯實“雙基”的基礎上,學生才能有條件地進行自主學習、探究學習、自由發(fā)展。因此,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地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和掌握融于有趣的活動中,真正實現(xiàn)在“做”中學,在“樂”中學。
五、處理好研究性學習與接受性學習的關系
傳統(tǒng)的初中地理課堂教學,學生們主要是在“聽”中學和在“看”中學。即學生聽教師講解,看教師提供的教具、圖片或音像,在聽或看后思考、記憶,這是接受性學習。新課程倡導研究性學習,即教師暫不把現(xiàn)成的結論給學生,而是組織、引導學生通過合作、探討;進而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自我思考問題、自行解決問題。和以前相比,更加注重過程。實踐證明,不管是重結論輕過程,還是重過程輕結論都是不正確的;只有將兩者有機地統(tǒng)一起來才合乎課改的觀念。在學生經歷了研究性學習這一學習方式,還沒有得出規(guī)律性認識時,需要教師在此基礎上進行性必要的演示和講授。兩種學習方式缺一不可,不能走極端。
六、處理好創(chuàng)設寬松氛圍與學生自律的關系
新課程要求教師給學生創(chuàng)設民主、平等、和諧、寬松的教學氛圍,但所謂的“寬松”是心理上的、精神上的,而不是無組織無紀律的。課堂上既要體現(xiàn)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能有效地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這就需要地理教師在開放性的課堂教學中做到收放有度,成分利用自己的調控能力,將課堂調控藝術與學生自律有機地結合起來,把課堂教學演繹到最佳狀態(tài)。教師應深入到學生中去,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對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針對性指導。隨時監(jiān)控合作學習的進程和質量,幫助學生掌握相互合作、交流的方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律作用,及時提醒學生自覺遵守學習紀律,調整學習狀態(tài),以飽和的學習熱情投入到合作學習中。讓學生多交流、討論有價值的或有意義的話題,達到“控而不死,放而不亂”的效果。
七、處理好教學設計與課堂教學的關系
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興趣及學習能力,是初中地理教師備課時設計教學的主要出發(fā)點。從這個角度說,所謂的備課,實際上就是備學生,就是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所謂的教學設計,就是為不同的學生設計出符合他們需要的學習計劃、學習方式和學習進度。教學設計應該只是一個教學構想,而不是一份施工藍圖。即使教師深入調查,也無法完全弄清所有學生的情況。所以,新課程的教案應該是動態(tài)性的,靈活多變的。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改變甚至完全拋開事先寫好的教學設計,根據(jù)學生的實際問題,憑借已有的經驗,在構想的基礎上展開教學活動。課后要及時反思和總結,進而修訂和完善教案。
八、處理好教材與教學的關系
新課程認為教材是引導學生認知發(fā)展、人格構建的文化中介,亦即“教材是范例”、“教材不是唯一的課程資源”、“教材是師生發(fā)展的平臺”。要求教師應主動參與對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設計,由“教教材”轉向“用教材”。用教材促進學生發(fā)展,教會學會學習,發(fā)展情感,培養(yǎng)良好習慣,提高學習能力。因此,初中地理教師可以從學校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著眼,整合教材、教具、圖書、資料、網絡、教師自身、學生等各種教學資源,以及教師的創(chuàng)造性和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對地理教材做出富有針對性的`設計,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實施。從周圍地理環(huán)境和教材中優(yōu)選整合教學策略,優(yōu)選整合教學資源,從激發(fā)學生超越于知識之上的智慧、靈感、激情和創(chuàng)造性發(fā)面,來改善和優(yōu)化整個教學流程。
總之,“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在教學體制發(fā)生重大變革的今天,要求我們每一位教師盡快轉變教學觀念,以適應時代的要求。
初中地理教學反思4
1、講究學習方法,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
教材倡導對學生探究式學習方法的培養(yǎng)和訓練,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根據(jù)教學的內容特點及學生年齡特征,開展探究學習法,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具有研究性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動腦、動口、動手,在形象感知、自主感悟、合作討論、相互評價、自由表達、創(chuàng)造想象等探索性活動中,體驗解決問題的過程和創(chuàng)新的情感,逐步學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并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
2、學習對生活有用的知識,增強學生的生存能力
“學習對生活有用的知識”是新課程標準中非常重要的理念。人總是生活在特定的自然環(huán)境和人文背景中。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經說過“生活即教育”!吧钪刑幪幱械乩,地理知識就在我們的身邊”。從根本上說,學習生物、地理等文化科目,是為了更好地了解我們的生存環(huán)境,并在改造利用環(huán)境的同時,協(xié)調與它的關系,達到“天人合一”,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上冊地理教學中,有許多“生活地理”的內容。由于生活中的地理問題,學生看得到、摸得著,學生容易接受,便于理解。例如,夏季的白天,站在海灘上的人感覺地面“好燙”而水中的人則感覺“水里還是涼的”,晚上情況相反;冬季感受與夏季相反這些老師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因此在學習“海陸因素”對氣候的影響內容時,聯(lián)系生活實際借助于學生的生活體驗,引導學生運用“水陸受熱散熱的差異”原理解釋生活現(xiàn)象與問題,從生活中理解地理知識,學生易于接受“同緯度地帶,夏季陸地氣溫高于海洋,冬季相反”。
初一學生年齡較小,缺乏生活經驗和生活技能,因此結合教材資源,如“野外迷路怎么辦?”“地圖定位與估算距離”等,對學生進行有關地理技能的訓練,幫助學生應對生活中的困難,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增強生活能力,提高對未來生活的適應能力,更大程度地滿足生存的需要
初中地理教學反思5
一、設計思路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是《第六章 認識省級區(qū)域》的最后一節(jié),前面幾節(jié)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一個區(qū)域學習的基本方法。但是,《新疆》的自然、人文現(xiàn)象復雜多樣,教學內容非常龐雜,如何用一條主線將復雜的自然地理現(xiàn)象和人文特色貫穿其中,同時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本節(jié)內容的關鍵。旅游是現(xiàn)階段的一個熱門話題,也是學生比較感興趣的事情,同時與旅游活動相關聯(lián)的事件往往蘊含著豐富的地理知識。因此,以旅游為主線進行新疆的教學是我的設計初衷。
“學習生活中的地理、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地理學科新課程理念的核心內容,通過旅行交通工具的選擇、旅行時間的選擇、物品的準備、旅游點和線路等的設計使學生通過本節(jié)內容的學習對地理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得到提高。
運用數(shù)據(jù)、資料、地圖,分析得出某些地理事物特點及分布規(guī)律是新課程標準在基本技能方面的要求,通過一些數(shù)據(jù)、地圖資料的展示,由學生從其中找出新疆氣候、人口、城鎮(zhèn)、交通的分布規(guī)律是這節(jié)課關注的另一個重要內容。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有著豐富的自然景觀,通過對這些自然美景的展示,使學生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懂得珍愛自然、敬畏自然。
二、幾點收獲
1.選擇一個合適的線索
本節(jié)課以旅游為線索由西安至烏魯木齊的航空和列車時刻表入手,引出新疆的地理位置特征;進一步引導出新疆的旅游景點和美麗的自然風光,由美景的分布圖引導學生分析新疆地形的特點,從而引出新疆的氣候;通過新疆降水量分布圖和各月氣溫曲線圖、西安與烏魯木齊各月日照時數(shù)統(tǒng)計表對比、西安與吐魯番日氣溫最高最低值的對比等數(shù)據(jù)資料引導學生分析新疆的氣候特點,進而分析氣候對植被、河流、旅游活動的影響;通過旅行線路圖的演示,引導學生分析新疆的人口、城鎮(zhèn)和交通的分布特點,從而引出新疆農業(yè)生產的基本情況,最后歸納總結新疆各種自然和人文現(xiàn)象之間的關系。以旅游為線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的地理位置、地形、氣候、人口、城市、交通、農業(yè)特點等知識內容有機地串聯(lián),形成一個互相影響的知識體系,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將地理知識貫穿其間,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有了進一步的提高。
需要注意的是:首先,選取的線索要有代表性,每個區(qū)域都有其獨到的特點,這個特點不僅要突出,而且要能夠與其它地理事物的聯(lián)系要緊密,否則,就難以引出其它內容或者過于牽強。其次,設計問題要環(huán)環(huán)相扣,邏輯關系嚴密而且過渡自然。一個個緊密聯(lián)系的問題或者活動使知識內容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既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學習,又對學生的邏輯思維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
2.設計一個需要解決的任務
本節(jié)課一上課首先提出了設計新疆旅游計劃的任務,學生一下子就來了精神,興奮、激動,從表情上都不一樣了。在這個任務的帶領下開始了后面的學習。
上課的一開始先提出一個需要解決的“大”任務或者問題,對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自主學習起著重要的作用。這個任務一定要新穎或者貼近學生的實際,最好是和學生平時的已有經驗形成沖突,造成懸念。隨后的一個個“小”問題或者“小”任務引導學生完成每一個具體內容的學習。
在平時的教學中和本節(jié)課的設計中,這個“任務”都不盡相同!侗本芬还(jié)是為什么西安以一票之差落選首都?《香港》一節(jié)是旅游購物買什么?《臺灣》一節(jié)是為什么美國把臺灣稱為永不沉沒的航空的母艦?
3.數(shù)據(jù)分析和讀圖分析能力不能少
地理課程標準對基本技能的要求定位于“根據(jù)資料得出地理事物的特點”、“讀圖分析地理事物的分布規(guī)律”。因此,數(shù)據(jù)分析和讀圖分析能力的培養(yǎng)應該貫穿整個教學過程。本節(jié)課通過西安與烏魯木齊各月日照時數(shù)統(tǒng)計表對比、西安與吐魯番日氣溫最高最低值的對比等數(shù)據(jù)資料引導學生分析新疆的氣候特點;由美景的分布圖引導學生分析新疆地形的特點;通過旅行線路圖的演示,引導學生分析新疆的人口、城鎮(zhèn)和交通的分布特點。
通過這些內容的學習,既關注實際應用又使得學生的基本技能得到了提高。
三、一點思考
課余時間資料的搜集、整理工作對于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升是很重要的,但是,以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對于大多數(shù)學生是不現(xiàn)實的。目前的情況是:如果有查資料的任務,要么是家長代勞,要么是學生在網上忙到深夜,要么是應付差事草草了事。作為教師,與其差資料的工作落不到實處,還不如代勞查好一些數(shù)據(jù)或者地圖,由學生分析得出相應的結論或者規(guī)律。因此,在今后的教學中,如何解決這一矛盾是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的問題。
初中地理教學反思6
農村教育有兩個“極端現(xiàn)象”:其一是教育基礎普遍薄弱,其二教學力量不均衡導致的教學質量(此文來自優(yōu)秀)兩極分化。有鑒于這個客觀因素,在進行教學時,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劃分為三個層次,在習題練習上有不同程度的傾斜。
。1)將題目仔細分析難易程度,劃分為基礎題、提高題和綜合題,大膽的跳出習題冊的拘泥,重視自主命題和交流命題,根據(jù)中考的命題動態(tài)進行試題研究,同時利用互聯(lián)網優(yōu)勢進行交流命題,借鑒吸收其他教師的命題經驗和成果,將這些習題應用在教學訓練過程中。
。2)對學生進行習題練習“標準化作業(yè)”教育,具體而言,就是根據(jù)教學、練習、講評的各環(huán)節(jié)的需要,制定出“答題五步驟”,讓學生再做練習時,按照五步驟依次完成,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如“第一步閱讀題干,找出關鍵詞語”可有效防止學生看錯題目和漏題現(xiàn)象;“第二步閱讀題支,作答并說明理由或解答過程”可以有效鍛煉學生的細節(jié)意識和對課本知識點分布的熟稔程度,同時有助于教師分析學生的思路偏差以作為講評的依據(jù),例如在批改中,發(fā)現(xiàn)學生在比例尺換算和錯別字等方面的問題,在講評中有的放矢,極大的節(jié)約了教學課時,減輕了學生的負擔。使節(jié)余下來的時間充分地用在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地理課外知識的拓展上面。
初中地理教學反思7
新課標強調的是地理與生活的聯(lián)系,這一點我們在實際的教學中有比較深的體會。讓學生在學習中,更好的體驗生活,體驗地理與生活的關系。學地理為了什么?可能很多老師都曾經考慮過這個問題。可是在平時的教學中,卻沒有很好的解決?偸且晃兜奶铠喪降淖寣W生掌握我們要他們掌握的知識,而這些知識在生活中卻沒有很好的體現(xiàn)。更加離譜的是,學生掌握的知識,很多在我們教師的指導下,只是成為記憶的,感性的。并沒有上升到理性的知識。所以,學生學地理是為了升學,為了以后有好的工作。這樣就違背了地理的生活性。
我們覺得在教學中,多讓我們的學生探討一些問題會更好。因為,在平常的教學中,學生有時會覺得地理的學習非常的枯燥無味,對學生的興趣有很大的打擊。如果我們能多思考我們的教學內容。多想一些適合學生探討的地理問題。那么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就會增加。并且,我們還可以將一節(jié)課的內容轉化為若干個問題。然后讓學生去研究和解決。這樣學生有了這些課堂的點綴,就會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我們的地理課堂也就不會那么枯燥了。我們的差生面也不會提高的很快。地理的學習,在某些時候總有一些人會退出學習。
地理教學的現(xiàn)狀表明,退出的人就很可能回不來我們的地理學習中。而興趣的再現(xiàn)讓放棄的學生就會重新回到我們的前進的隊伍中來。我們希望走的學生越來越少,回來的學生越來越多。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反思,希望能帶給大家一些思考。
初中地理教學反思8
新課程標準要求課堂的教學必須立足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傳統(tǒng)的地理教學偏重地理知識的傳授而忽視學生的地理學習過程。這就要求我們及時變革傳統(tǒng)的"知識本位"、"學科中心"的地理教學,努力創(chuàng)設貼近現(xiàn)實生活,切合學生實際,注重人文關懷的全新地理教學。在教學中著眼于提高學習興趣,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
一:解放學生認知習慣,培養(yǎng)學習興趣。
對于初中階段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識能力,可以讓他們聯(lián)系身邊的事物來認識、獲取地理知識。例如結合生活中南方民居多用尖頂,而西北民居多用平頂?shù)氖聦崄砑由罾斫馕覈邓臻g分布的特點。
二:解放學生的頭腦,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
在具體學習過程中,應以學生為主體,教師不越俎代皰,不包辦代替,鼓勵學生大膽動腦,大膽創(chuàng)造。不怕出錯,不怕重復,讓學生在不斷總結經驗教訓過程中增知長智。
三:解放學生的嘴,培養(yǎng)表達能力。
“發(fā)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課堂上讓學生大膽發(fā)言,表達自己的看法、體會,得到能說會道的鍛煉,并能和老師、同學經常性交流。例如在地理教學中,通過激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也能獨立提出問題。
四:解放學生的雙手,培養(yǎng)動手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充分動手,開展小論文、小制作、小調查、小發(fā)明等活動,讓學生得到勞動成果的樂趣。初步養(yǎng)成求真、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和深入細致的作風。
五:解放學生的眼睛,塑造美的情操。
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組織學生參觀訪問,讓學生到大自然、大社會中開辟智能活動空間,增大手腦活動頻率。從中增長見識,陶冶情操,得到美的感受。
六:學習對生活有用的知識,增強學生的生存能力
“學習對生活有用的知識”是新課程標準中非常重要的理念。人總是生活在特定的自然環(huán)境和人文背景中。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經說過“生活即教育”。“生活中處處有地理,地理知識就在我們的身邊”。從根本上說,學習生物、地理等文化科目,是為了更好地了解我們的生存環(huán)境,并在改造利用環(huán)境的同時,協(xié)調與它的關系,達到“天人合一”,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
初一學生年齡較小,缺乏生活經驗和生活技能,因此結合教材資源,如“野外迷路怎么辦?”“地圖定位與估算距離”等,對學生進行有關地理技能的訓練,幫助學生應對生活中的困難,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增強生活能力,提高對未來生活的適應能力,更大程度地滿足生存的需要。
初中地理教學反思9
【摘要】高效課堂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關注教學的有效性,注重教與學的統(tǒng)一,提倡教學方式的多樣化和教學方法的靈活性。新課程背景下“高效課堂的創(chuàng)建”就是要充分發(fā)揮課堂教學的功能與作用,在單位時間里完成教學任務,優(yōu)質高效地達到育人目標。
【關鍵詞】課堂改革 高效課堂 創(chuàng)新能力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最大的特點就是要以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代替過去陳舊落后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全面進行課堂教學改革,這對于每一位教師而言都是一次全新的挑戰(zhàn)。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是教學質量的生命線,在地理課中,如何將過去固有的課堂升級為創(chuàng)設“高效課堂”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素養(yǎng)、提高教學質量至關重要。要想創(chuàng)設“高效課堂”,就要轉變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行為。那么,作為一名教學一線的教師,如何努力構建高效課堂,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呢?下面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幾點體會。
一、以有效的課前準備保障高效的課堂教學
要多角度、多層次、多視角做好課前準備,寫出適合學生的優(yōu)秀教案,這是上好一節(jié)課的前提。備課可以分三個步驟:精心選材;精心設計教學程序;精心設計課堂語言。課前準備過程中,教案不僅要體現(xiàn)知識的傳授,還應包括教學過程的設計和教學方法的選擇,使教師做到啟發(fā)式的“教”,引導學生主動地去“學”,為學生提供思維空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沒有備課的全面考慮和周密
預設,就沒有課堂上的有效引導與動態(tài)生成。在教學過程中,要實施“學案導學,雙案并舉”的教學策略,一方面按照“導疑-導學-導思-導練-導創(chuàng)”的指導思想設計常規(guī)教學的“教案”,另一方面按照“自主、主動、探究、合作”的新課程教學理念設計“學案”,堅持“雙案并舉,教學合一”。對于每一堂課,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教學難點、重點。教學目標要明確、具體、可操作性強;強化重點要有落實方案,難點要有突破策略。在落實知識點的同時要關注提升能力點、非智力因素點。要通過精心的課前準備,精選習題,編制學案,精講精練,減輕學生負擔。
二、優(yōu)化時間安排,努力創(chuàng)建學習型課堂
時間就是效率,抓緊時間,用好時間才能保證課堂的高效率。一堂課一般由學習、講解和練習三部分構成,講的時間不宜超過15分鐘,練的時間不宜少于15分鐘。這里的練包括教學過程中的訓練。課堂上要少講精講,多學多練。教師要精心安排學、講、練的內容,以保證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時間。例如像一些課本上舊的識記內容可以不講,讓學生自讀,以練習的形式出現(xiàn),一方面檢查了學生自學的效率,另一方面也節(jié)約了時間。當然,對一些理解難度較大的難點知識,教師可以直接講述分析,讓學生在短時間內掌握知識,在練習過程中精心設計有針對性的練習,加強鞏固難點知識。
教師要在課堂上惜時如金,同時還要學會節(jié)約時間。教師要以自己的時間觀念影響學生的時間觀念,幫助學生安排時間,反思時間利用情況,讓學生學會經營課堂40分鐘,讓它產生最大的效益。
例如把上課反應快、勤快的學生與反應慢、手慢的學生搭配成一組,互相起帶動和促進作用。對個別上課懶惰、不勤快的學生,教師可直接監(jiān)督,時刻提醒督促其努力完成學習任務。另外,課堂上要保證每個學生都高效參與,必須有約束的機制。在小組學習中,每位學生都必須參與。課堂上各項活動必須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不得拖沓。寫錯的作業(yè)必須更正,更正時要分析錯誤原因。對缺課、不交作業(yè)的學生,任課教師要及時了解情況,找學生談話,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決不讓一個學生掉隊。
三、注重有針對性的練習
練是對所學知識內容的運用。通過面對具體多變的實際問題情境,學生會充分運用所學及感知,在運用過程中知道哪些自己學會了,哪些還沒有學會,找到自身的薄弱之處,以便及時查漏補缺。為了達到這個效果,教師特別要研究一下學生所做題目本身的練習價值和意義。就學生學習水平來考慮,既要考慮能適應學習水平較低的學生,讓他們通過練習在基礎方面有所提高,又要考慮學習水平較優(yōu)的學生能通過練習得到實質性的提高。就完成時間來說,要使他們既能愉快地接受完成,又要達到一定的訓練效果。像地理這門學科,一些純屬鞏固性的和基礎性的內容,能在課堂上當堂處理的應讓他們有時間在課堂上處理。就教學內容方面的考慮,首先要保證新課程標準中提到的保底要求,這是基本標準,是每一位有學習能力的學生應達到的最低限度。例如認識我國氣溫的分布規(guī)律是人人必須達到的,至于成因分析與認識,學習基礎差的同學只要知道有
哪些方面的因素就算是達標了。在這個基礎上,可以充分根據(jù)學生的學習差異特點,精心為他們選擇或制作一些拓展度較高的問題,讓他們既達到了雙基標準,又開發(fā)了潛能。
總之,初中地理高效課堂教學,主要是指教師在先進教育理念指導下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后,使學生獲得具體的進步或發(fā)展。然而,面對地理課堂教學改革遇到的種種困惑,教師們個個感慨萬千,有成功的喜悅,有失敗的懊惱,而更多的是在新舊兩種教育思想的激烈碰撞中動蕩徘徊。實際上,高效課堂是一種現(xiàn)代教學理念,它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強調以素質教育理論為指導,關注教學的有效性,注重教與學的統(tǒng)一,提倡教學方式的多樣化和教學方法的靈活性。課堂教學中充滿了辯證法,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揚長避短,趨利避害,努力打造高效課堂。
初中地理教學反思10
我們的課堂教學讓學生滿意最重要,其實學生滿意了,家長就滿意;家長了滿意,領導就滿意;領導滿意了,政府就滿意。其實,大家目標是一致的,那就是讓學生樂學,好學,學有所成,學以致用,成人成才。這個目標的實現(xiàn),很大程度上依靠我們的課堂教學。課堂教學不能讓學生滿意,那么怎么能提高學生積極性,主動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一方面,我們的課堂教學改革首先要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參入到課堂教學中來,成為學習的主人。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吸引力,通過各種教學方法,激勵機制,吸引和凝注學生注意力。就像古時說書的每說罷一回,總要留一個包袱,讓聽眾期待故事結局,期盼繼續(xù)講下去,說書人恰恰利用故事的連環(huán)相扣,每到精彩之處嘎然而止,吊足了聽眾的胃口。
第二方面,我們要給學生減負,要在課堂上給學生減負。能不講的就不要講了,比如,有些章節(jié)學生一看就懂,老師又何必喋喋不休呢。再就是,我們要吃準教材,吃透教材,把握好重點難點,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搞清知識脈絡,教給學生系統(tǒng)的知識,而不是將散亂無章的知識碎片一包袱丟給學生。教給學生梳理知識的方法,減輕學生負擔。三是課堂處理的必是學生不會的,不理解的,需要探討的,需要明確的。除此之外,多做無益。
第三方面,我們教師本身要加強自身修養(yǎng),提高自身業(yè)務水平。要以良好的心態(tài)面對學生,時刻明確我是老師,為人師表,學生是要向我學習的,他們其實都是些孩子。作為老師,要和藹可親,講課要生動、幽默、風趣,拉近師生見距離。讓學生相信你,聽你的沒有錯,不騙學生,不歧視學生,要公平的對待每一個學生。最重要的一點,要時常鼓勵學生,給學生樹立自信,讓學生懂得自尊。我們當老師的也要多學習,多看書,讓自己的知識跟上時代的步伐,站在時代的前沿。當然,如果你有足夠的魅力讓學生崇拜,那就更好了,這樣你上課更是事半功倍了。
一年之計在于春,新學期開始了,我們已經踏上了新的征程,有效的課堂教學改革必將是一股和煦的春風,助推我們新學期教育教學此文轉自工作邁上更高的臺階。
初中地理教學反思11
一、反思是否具備新課程的教教育教學理念
近幾年,初中地理與其它課程一樣實施了新教材,我作為一名從教近20年的地理教師非常關心新教材的內容,拿到教材后,深感教材的難度明顯降低,但趣味性和實用性明顯提高,從而要求體現(xiàn)學生的主動學習,而新課標要求教師不僅要關注那些理性的共同的知識,更要關注學生個性的差異,關注學生能力的發(fā)展。為此,我經過認真地反思,認為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這就要求在地理教學中應從有利于學生“生活再現(xiàn)”和“終身發(fā)展”入手,建立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發(fā)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在教師的指導下,促進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作為一名教師應與時俱進,放棄以“灌輸”為主的教學方式,為學生改變學習方式創(chuàng)造條件。以“34個省級行政區(qū)”(《地理》人教版八年級上冊)教學為例,該教材如果采用傳統(tǒng)教學法中的講述法組織教學則效果不佳,為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我嘗試以“快樂教學”中的巧用游戲法,采用多媒體技術制成“中國政區(qū)拼圖”,引導學生開展拼圖競賽活動,寓教于樂,既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活化了課堂教學。同時,在教學中鼓勵學生通過網絡、報刊雜志及其它媒體獲取地理信息,并適時的交流,給學生以施展才華的機會,同時在交流信息的過程中,給予及時的指導和表揚,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體現(xiàn)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二、反思教學中如何進一步強化地圖教學
翻開地理新教材,我們會發(fā)現(xiàn)文字篇幅有所減少,各種地理圖表去占了近一半的篇幅,如地形圖、政區(qū)圖、氣候圖、人口分布圖、照片等,還有各種統(tǒng)計圖表,不僅具有形象、直觀、信息量大、空間性突出等特點,還可以形象、直觀、準確、趣味的表現(xiàn)地理事物及其相互之間的關系。課堂上面對課本里種類繁多的地圖,作為一名地理教師,我經常反思在地理教學中應怎樣充分發(fā)揮這些地圖的作用?又如何循序漸進地指導學生讀圖、析圖、描圖、繪圖?怎樣將地圖變成學生學習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怎樣培養(yǎng)學生查閱地圖、獲取地理信息分析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等等。
鑒于這種情況,我主要通過現(xiàn)代教學手段(如多媒體等)和傳統(tǒng)教學方法(如掛圖等)相結合的方式,有意識地將地圖展示給學生,從地圖的三要素入手,教他們認識地圖信息,幫助學生掌握觀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使他們提高看圖的興趣,從而養(yǎng)成看圖的習慣。例如,在“中國的疆域和行政區(qū)劃”的教學時,首先出示“中國的地理位置圖”然后提出問題:“從東西半球或南北半球看,我國分別位于哪個半球,從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看,中國的疆域對我國發(fā)展的作用?”并要求學生在圖中找出答案,然后讓學生再看教材,看一看自己的分析與教材是否一致。在教學俄羅斯時,請同學看一看俄羅斯地跨哪兩個大洲、以什么地形為主、有什么特點,緯度位置怎樣,什么是影響俄羅斯農業(yè)的主要原因......,使學生通過看圖感受到俄羅斯人口少卻要進口糧食的原因。從而養(yǎng)成讀圖的良好習慣。
在教學中,作為地理教師在上課時,常常提醒自己一定要有用圖的意識,用圖導入深入,用圖突破教材重點,解析教材難點,給學生以直觀易懂的印象。
初中地理教學反思12
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tǒng)一,是師生互動、師生交往、師生合作的過程。課堂上教師應成為學生們學習的助手,學生應成為學習的主人。在我的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能積極創(chuàng)設符合教學內容的問題情境,教學內容的組織以學生的活動為主要形式,啟發(fā)學生在觀察、分析、思考、討論中靈活運用地理知識。但經過我的教學實踐證明:要想真正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就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課堂教學中,只有學生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積極主動學習,才能學得好。由此可見,學習興趣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條件,它與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密不可分。從地理知識來看,趣味性是其一大特點,它為學生獲得直接興趣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教學中可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的圖片美、文字美、動畫美、語言美,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喚起學生學習的欲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使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可讓課堂動起來,活起來,以興趣帶動學生的學習。
二、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作用
地理教材中有許多地理圖像,包括分布圖、統(tǒng)計圖、示意圖、景觀圖,以及一些帶有啟發(fā)性、思考性的漫畫,而地理圖像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生動、形象、直觀的特點,它對于學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規(guī)律及各要素間的內在聯(lián)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學中,我注意發(fā)揮圖像作用,運用圖像引導學生“動起來”,使學生充分參與教學活動,從而有利于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例如,在學習世界地震和火山的分布特點時,首先引導學生閱讀《六大板塊示意圖》,注意六大板塊的范圍及其邊界,然后閱讀《世界地震帶和火山分布圖》,引導學生觀察地震帶和火山的位置,再與前圖對照,學生相互討論得出結論:火山和地震多集中在兩個板塊的交界處。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地理圖像來設計教學,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眼、耳、口、手、腦等感覺器官和思維器官,同時,又培養(yǎng)了學生讀圖、分析圖的能力和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
三、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要讓學生學會求知,學會自我發(fā)展,使他們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成為學習的主人。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就要教會學生學習地理的方法,我充分利用地理教學的特點,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使學生學會思考地理環(huán)境問題,學會解決問題,學會創(chuàng)新和自我發(fā)展。針對地理學的特點,在地理教學中常用的方法有:
(1)歌訣法:如記我國的行政區(qū)劃和簡稱,利用歌訣記憶,學生學起來就很容易了。
(2)圖像法:地圖是地理知識的重要載體,但平時許多學生對地圖心存畏懼,地圖應用能力較薄弱。指導學生多看圖、識圖、繪圖、用圖,并盡可能使地理知識圖像化,做到以文析圖、圖文結合,尤其像地球的公轉,中國的行政區(qū)劃等知識難點。
(3)觀察法:日常生活中注意觀察地理事物,聯(lián)系課本上所講授的地理知識,分析地理現(xiàn)象的成因和規(guī)律等,要使學生掌握正確學習的方法,就要在課堂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地理”,不斷向學生“授之以漁”,減輕學生學習負擔,使學生好學地理。學生只有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就能充分地發(fā)展自我,不斷的成長。
以上是我的一些認識,在課程改革的今天,對老師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師只有在實踐中不斷學習和探索,運用符合學生自身發(fā)展特點的教育教學方法,才能取得較好的教育教學效果,才能適應當今教育的要求。
初中地理教學反思13
臨近中考,很多同學思想出現(xiàn)一些問題,有的同學感覺自己已經勝券在握,放松了對自己的高標準要求,影響了自己的成績進一步提高;相反有些同學感覺中考無望,已經有想放棄的意思,破罐破摔。這兩種思想都會影響中考的正常發(fā)揮,所以在最后的幾周時間里,要做好這些同學的思想工作。
要給前一種同學潑點冷水,讓他們明白驕兵必敗的道理。中考是證明他們自身價值的機會,只有扎扎實實地專注于復習,在最后的關頭再努一把力,才能保證他們中考中將自身價值體現(xiàn)到最大。而后一種同學也要做思想工作,其實有些同學并不是所有的科目都很差,只是個別科目相對相差,甚至有些同學還有一兩科優(yōu)勢科目,所以要以此為契機,加強他們的自信心培養(yǎng),每個人掌握知識的程度不一樣,只要能夠踏實復習,中考就不要計較什么結果。
在設計練習題上,不要漫無目的的做一些高難度練習,那樣只會讓更多的同學失去信心,得不償失,而應該再次回顧三年來所學的基礎知識,課堂上以小組為單位,多設計一些小活動,喚醒同學們對于基礎知識的記憶,提高他們的自信心。
初中地理教學反思14
教材分析
1、本章是從教學的整體出發(fā),介紹了我國地形的總體特點和宏觀分布情況,我國的主要地形區(qū),地形對地理環(huán)境和經濟發(fā)展的影響。
2、本節(jié)教材主要包括3個內容:地勢西高東低,山脈縱橫交錯,地形復雜多樣。
3、地形是組成地理環(huán)境的主要要素,它既受其他地理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同時有嚴重的影響著別的要素,如氣候、水文、植被、農業(yè)生產、交通運輸?shù),因此,認識我國的地形特征,將為學習以后各章節(jié)知識奠定基礎。
學情分析
1、 學生特點分析:
對中學生的心理研究表明,初中階段是智力發(fā)展的關鍵年齡,同時學生的觀察力、記憶力、和想象力也在迅速發(fā)展。從年齡特點上來看,初中學生好動、好奇、好表現(xiàn);從生理上看,青少年好動,注意力易分散,愛發(fā)表見解,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所以在教學中應抓住學生的這一生理特點,一方面要運用直觀生動的形象,引發(fā)學生的興趣,使他們的注意力始終集中在課堂上;另一方面要創(chuàng)造條件和機會,讓學生發(fā)表見解,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2、學習方法:
觀察法、討論法、綜合分析法 ,列表比較法,空白圖指認法等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運用地形圖,總結出我國地勢特征以及各級階梯的主要特征,并能識記各級階梯分界線的名稱。
。2)理解山脈走向的概念,能確認幾條重要的山脈走向和位置。
(3)知道中國的名山。
能力目標:
通過學習,初步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讀圖分析、收集處理信息、團結協(xié)作、語言表達的能力,以及通過師生雙邊活動,培養(yǎng)學生加強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學生討論地勢特征對氣候、河流、交通以及對生產生活的影響。使學生初步掌握評價地理事物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通過對本節(jié)的學習,引導學生從現(xiàn)實生活的經歷和體驗出發(fā),激發(fā)學生對地理問題的興趣,使學生了解地理知識的功能與價值,形成主動學習的態(tài)度,同時滲透愛國主義思想教育,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決心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而學習的思想。
教學重點和難點
本節(jié)課的核心是讓學生認清中國地形的整體特征和我國的主要山脈,因此中國地形的特點和山脈分布是本課的重點。
而中國地勢西高東低這樣一個特點對氣候、河流、交通等的影響是本課的難點,因為學生年齡偏小,對一些日常生活和所經歷的現(xiàn)象不能很好的與理論知識相連接,因此對于這些問題需要老師進行指導,從而讓學生能夠總結出來。
初中地理教學反思15
教材分析
1.本節(jié)要求掌握降水的季節(jié)變化規(guī)律以及地區(qū)分布規(guī)律。降水的的測定、變化及分布,是天氣預報的兩大主要指標之一,也是研究氣候的兩大要素之一。本節(jié)內容承上啟下,上一節(jié)探究氣溫和氣溫的分布,本節(jié)通過探究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最后歸納出氣候的主要影響因素。
2.降水與人們的生活、生產有密切的聯(lián)系,降水量的多少直接影響交通是否順暢,影響農作物的生長。
學情分析
本節(jié)課規(guī)律多、知識容量大,對七年級學生來說,難度較大。但是該節(jié)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lián)系密切,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聯(lián)系身邊的地理事物或現(xiàn)象,激活書本知識,讓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充分利用多媒體等現(xiàn)代化教具,讓學生身臨其境,感悟所學知識。
學生認知障礙點:影響降水量多少的因素。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掌握降水的概念及降水的主要形式。能舉例說出降水對人類生產和生活的影響。掌握世界降水的地區(qū)分布規(guī)律。
過程與方法:
獨立思考,小組合作,探究世界降水的地區(qū)分布規(guī)律。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激情參與,了解降水,了解人類的生存條件,了解自然環(huán)境對人類生活生產的影響。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降水的多少對人類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降水的季節(jié)變化。
全球降水的地區(qū)分布規(guī)律。
難點: 繪制降水柱狀圖,總結各地降水的變化規(guī)律。
閱讀“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圖”,找出全球降水的分布規(guī)律。
教學過程
【初中地理教學反思【推薦】】相關文章:
【推薦】初中地理教學反思10-15
【熱】初中地理教學反思12-16
初中地理教學反思【精】11-06
初中地理教學反思【熱】10-14
【精】初中地理教學反思10-14
初中地理教學反思【薦】10-14
【薦】初中地理教學反思10-09
初中地理教學反思【熱門】10-09
初中地理教學反思(1400字)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