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初中語文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寫教學反思能總結(jié)我們的教學經(jīng)驗,那要怎么寫好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初中語文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1
文為敘事抒情散文,描寫了1958年中國人民志愿軍最后一批官兵離朝回國時,在車站上同朝鮮人民依依惜別的動人情景,表現(xiàn)了志愿軍和朝鮮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摯情誼,贊揚了中朝兩國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課文感情真摯強烈,敘事抒情相互交織,語言親切感人,構(gòu)思精巧別致。作者是以志愿軍對前來送別的朝鮮人民談話的口氣寫的,前3個自然段的寫法大體相同。
首先,都是用滿含懇求意愿的祈使句開頭,志愿軍對朝鮮人民的關心體貼之情都飽含在這一聲聲的懇求中,表達了志愿軍戰(zhàn)士與朝鮮人民密不可分的親情。同時,這3個自然段還以具有充分肯定語意的反問句結(jié)尾,這樣的表達避免了平鋪直敘,將中朝人民的深厚感情表達得淋漓盡致。這3個自然段中間敘述的內(nèi)容又主要是由送別時的情景和追憶那些令人難忘的往事所組成,把現(xiàn)實的情景和往事結(jié)合起來,寫得情真意切。課文的最后3個自然段以呼喚的方式,抒發(fā)了志愿軍戰(zhàn)士的心聲,表達了志愿軍戰(zhàn)士與朝鮮人民“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感情。
教學本課,我主要圍繞以下思路展開教學。
一、抓住“親人”,理解課文。
上課伊始,從題目入手,請學生談一談對“親人”的理解和認識。然后初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寫到了哪些“親人”,為什么要稱為“親人”。細讀課文,進一步思考,從哪些事情中可以感受到他們是“親人”。
在引導學生理解“朝鮮人民和志愿軍戰(zhàn)士不是親人勝似親人”之時,我讓學生先根據(jù)課文說一說朝鮮人民為志愿軍做了哪些事。如,大娘幾夜沒合眼給志愿軍洗補衣服;在一次阻擊戰(zhàn)中,冒著炮火,不顧生命危險給志愿軍送打糕,回去時昏倒在路旁;在敵機轟炸時,為了救護在她家里休養(yǎng)的志愿軍傷員,失去了唯一的親人小孫孫。小金花的媽媽為了救出偵察員老王,犧牲了自己寶貴的生命。大嫂為了讓志愿軍吃到蔬菜,跑到前沿陣地去挖野菜,被敵人的炮彈炸傷,成了殘疾。之后,引導學生結(jié)合課文和課前搜集的資料,談一談志愿軍為朝鮮人民做了哪些事。例如,大娘冒著炮火送打糕,大嫂到前沿陣地挖野菜,固然說明朝鮮人民對志愿軍的關心和愛護,同時也說明志愿軍在朝鮮戰(zhàn)場上浴血奮戰(zhàn)條件是多么艱苦,常?罩亲哟蛘,常常連蔬菜也吃不上。
再如,大娘為搶救傷員失去了小孫孫,小金花的媽媽在救偵察員時獻出了自己的生命,講的雖然是朝鮮人民為志愿軍付出的代價,但從中也可以看出,為了幫助朝鮮人民打敗美國侵略者,志愿軍隨時都有流血犧牲的可能。這樣做,不僅有利于引導學生了解朝鮮人民為志愿軍戰(zhàn)士付出的代價,體會到朝鮮人民對志愿軍戰(zhàn)士的親情、真情、深情,而且還能夠體會到志愿軍為了幫助朝鮮抗擊美國侵略者,在朝鮮的土地上浴血戰(zhàn)斗、流血犧牲的崇高的國際主義精神。
二、品讀課文,讀出感情。
入情入境地朗讀課文是本課的教學重點。要通過有感情的朗讀把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對中朝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的感受表達出來。對于學生的朗讀指導,教師可以結(jié)合學生的交流匯報進行。要讓學生先談一談哪些段落或語句最令自己感動,原因是什么,然后再讀一讀令自己感動的段落或語句,講一講為什么要這樣讀,使學生逐步深入到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體會中朝人民的偉大情懷,對用鮮血和生命培育的中朝友誼引起心靈上的震撼。課文最后3個自然段表達了志愿軍戰(zhàn)士與朝鮮人民的難舍難分,也表達了他們對曾經(jīng)灑過鮮血的土地的眷戀之情,應讓學生反復朗讀體會。教師可示范朗讀。
三、研讀課文,體會寫法。
在學生準確地理解和體會到課文表達的內(nèi)容和感情后,問:想一想課文在表達方法上有哪些突出的特點,你認為這樣寫有什么好處。把你的發(fā)現(xiàn)告訴小組內(nèi)的.同學們,然后小組派代表在全班公布“新發(fā)現(xiàn)”。學生匯報交流時,能說一點說一點,教師引導學生歸納總結(jié)。重點是指導學生體會課文的前3個自然段敘事與抒情相結(jié)合的寫法。每段都是以請求的語句開頭,以反問的語句結(jié)尾,以回憶的形式進行敘述。
四、大膽想象,學習表達。
課文通篇都是志愿軍說的話。在依依惜別之時,在志愿軍戰(zhàn)士追述往事的時候,朝鮮人民一定也會回憶起志愿軍的許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例,講述起志愿軍對朝鮮人民那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情意。請同學們大膽想象,然后仿照課文的表達方式,以大娘、小金花或大嫂的口氣描寫送別的場面。
在學生完成仿寫練習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把自己所寫的內(nèi)容穿插在課文中,與相關的段落連起來讀一讀,然后組織全班學生進行賞評;還可以從學生描寫大娘、小金花、大嫂與志愿軍話別的內(nèi)容中分別挑選出一篇較好的,與課文組合起來,分角色再讀一讀。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2
“經(jīng)驗+反思=成長”教學反思是一種有益的思維和再學習活動,教師可以通過教學反思不斷地豐富和完善自我。下面是21世紀教育網(wǎng)為大家整理提供的最新20xx初中語文教學反思集錦,供廣大教師參考,更多初中教師教學反思內(nèi)容,請關注21世紀教育網(wǎng)教學反思欄目!
語文在考試中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更為重要。但是,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有些學生,讀書的時間越久,語文學習的熱情越低,尤其是到了初中,更是輕視語文學習,表現(xiàn)出種種消極心理,F(xiàn)在我結(jié)合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對學生學習語文的消極心理及成因作一些分析,并試圖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一、表現(xiàn)
1、漠視語文
漠視語文的學生表現(xiàn)為對語文的學習抱無所謂態(tài)度,常常是上課想聽就聽,不想聽就不聽;課后作業(yè)有時間就做,沒時間就不做甚或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特別是語文基本功較好的學生,認為語文過去學得不錯,可以先放一放,臨上陣前再搞突擊,于是,語文就被他們打入了“冷宮”。他們認為語文可學可不學,因為學得再認真,在高考中也考不到數(shù)理化那樣的高分,不認真學,分數(shù)也低不到哪兒去。
2、應付老師,平衡自己
這些學生迫于高考和老師的壓力,對語文的態(tài)度比冷漠型要積極些,但也只是應付,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只是滿足于上課聽講,課后完成老師布置的書面作業(yè),滿足于老師問起時,有“我已認真學過了”的回答;捫心自問時,也可以“我已努力過了”聊以。他們從不對學習中出現(xiàn)的問題作積極的思考,從不對學過的知識進行系統(tǒng)的歸納和總結(jié),更談不上讀一些課外書籍,學習始終處于被動狀態(tài)。
3、擔憂焦慮卻不知所措
這類學生對學習語文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認識,但由于基本功差和學習方法不當?shù)仍颍M管在語文學習上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考試成績不見提高甚至出現(xiàn)倒退,于是,他們便對語文學習失去了信心,怕上語文課,怕碰語文書,對能否學好語文存在憂慮。隨著考試的臨近,心情極度緊張;考試時不能集中注意力,知覺范圍變窄,思維刻板,情緒慌亂,時刻擔心失敗,并想象失敗后的情境,無法發(fā)揮正常水平。這樣幾個輪回之后,他們有種一籌莫展的感覺,不知道該怎么辦才好。
4、投機取巧
有些學生不是不能學好語文,也不是不知道語文重要,而是認為高考語文不考課本,試題全部來自課外,抱著投機取巧的心理,大搞題海戰(zhàn)術(shù),今天一套資料,明天一套試題,見題就做,企圖能夠“碰”上高考試題,對老師提出的緊扣課本、多讀文章、培養(yǎng)語感的要求充耳不聞。還有一些學生,題目也不做。他們抱著“我聰明”、“我運氣”的心理,等到考場“超常發(fā)揮”。這是一批最典型的投機取巧者。
二、成因
1、認識的偏差
有的學生不能正確認識語文學科的特點。語文學科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而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我們一個一個詞語的積累、一篇一篇文章的閱讀、一次一次說話的練習、一個一個片斷的寫作,就像砌房子一樣,一塊石頭、一個磚頭、一抹水泥、一張瓦片、一顆釘子、一根木條,你就得一點一滴的壘和砌,嫌麻煩就不行。而有些學生對語文學科的這一特點缺乏充分的認識,認為上課聽聽、課后做做練習就可以提高,從不注意觀察生活,從不讀課外讀物,從不多寫一篇文章。抱著這樣的認識學習語文,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語文學習》雜志有一句醒目的標題語:“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边@句話含義是豐富的,但它至少說明一點:生活中處處有“語文”,把語文學習僅局限于課內(nèi)是不行的。有的學生不能認識語文成績提高的漸進性。較之其它學科,高考語文更側(cè)重于能力的考查,而能力的高下是綜合素質(zhì)的表現(xiàn),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奏效的,這就是所說的“漸進性”。語文學習往往會出現(xiàn)花了一些時間而看不出成效的現(xiàn)象,但是只要能堅持不懈,付出定有回報。有些學生的功利心太強,一旦努力沒有效果,馬上就打退堂鼓,破罐子破摔,自暴自棄,殊不知一旦拋開語文不學,或不能堅持不懈地學習,很快就會看出退步來,所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就是這個道理。還有的學生不能認識課內(nèi)和課外的關系。近幾年來,為有利于對考生能力的測試和人才的選拔,高考命題材料幾乎全部取自課外,有些教師和學生便產(chǎn)生了一種錯覺,課本對高考已經(jīng)沒有作用,于是,本來就有投機心理的學生對復習資料倍加青睞,卻把語文課本束之高閣。殊不知,“教材是個例子”(葉圣陶先生語),高考試題與教材的關系是“流”與“源”的關系,正所謂“題目在課外,答案在課內(nèi)”。
2、學生自我調(diào)適能力不強。學生偏科,因素很多。進入初中,尤其是高三,還偏科,重理輕文,則主要是因為理科的題目透明度高,答案標準,成就感強,而文科的題目透明度低,答案模糊,就是花了時間做了,也不知對否。特別是寫作類題目,有時是絞盡腦汁、搜腸刮肚寫出來的,自認為不錯,常常因偏題等原因被老師判為不及格。與其這樣吃力不討好,還不如去解理科題目,“解題目多帶勁,解出一道難題多夠刺激”。就是喜歡文科的同學也寧可花時間在政治、歷史上,因為這些學科投入少,見效快,在這種心態(tài)下,一些本來對語文感興趣、語文學得較好的學生對語文學習也失去了熱情。再加上高三復習階段,各科老師都感到課時緊,任務重,往往通過發(fā)資料、做作業(yè)的方式擠學生的課余時間,真是“無邊作業(yè)蕭蕭下,不盡資料滾滾來”,學生的課外時間都忙于完成這些需要上交的書面作業(yè),不知不覺就把“語文學習要多讀書”這些無需上交的“軟作業(yè)”拋到九霄云外了。
三、調(diào)控措施
1、變語文教學目標為學生的主體需要。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需要能生成目的,目的能推動行動,行動能優(yōu)化心態(tài)。初中學生學習語文之所以出現(xiàn)種種消極心理,很大程度上是部分同學認為憑著十多年積累的老底夠了,“我不需要學了”,如果能讓他們自己發(fā)現(xiàn)知識上的“空洞”,產(chǎn)生“我想學,我要學”的心理,他們就能付諸行動。筆者曾在學生高二時搞過一個試驗,讓學生分析、提煉、積累課本中的作文素材。每個班分成6個組。一個小組負責一冊課本和讀本的內(nèi)容。每個小組指定一個組長。組長負責把本書里的重要課文分配到 人。然后收集整理的.資料,并加工處理,如修改、裝訂等。準備工作做好后,班上組織交流。最后教師收齊,裝訂成冊,作為一個學生課題來處置。這樣,原來不夠重視課本的人,懂得了課本的價值;原來感到作文無料可寫的人,也大有收獲。因而,他們再也不小看課本,高三時候,還有一些學生在自覺梳理所有課本里的知識材料。他們再也不認為課本無用了。
因此,教者要善于把教學目標轉(zhuǎn)化為學生的需求,因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離開了主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效果當然不會很理想。
2、在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誘人的情境?鬃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睈垡蛩固挂舱f:“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可見,愛好和興趣在學習活動中是非常重要的,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者要善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實踐中,雖然我不善于創(chuàng)設誘人的情境,但我感到應該朝這方面努力。因為這樣做,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學習興趣,激活課堂氣氛。如復習古典詩歌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手法時,《詩經(jīng)》里“賦”與“興”手法的運用往往成為學生理解的難點。朱熹關于“賦”“比”“興”的定義雖然準確簡潔,但老師如果照本宣科,學生會感到既難以理解,又枯燥無味。怎樣才能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形象,化枯燥為生動?我在講“賦”和“興”時引入了同學們喜歡和熟悉的流行歌曲。講“賦”時,在解釋了“賦”的含義實際上就是直接進行敘述或描寫后,我引了《小芳》的歌詞:“村里有個姑娘叫小芳,長得美麗又善良,一雙美麗的大眼睛,辮子粗又長??”指明這種從多方面進行描寫的方法實際上就是古代所說的“賦”。講“興”時,我引了《纖夫的愛》的歌詞:“天不刮風天不下雨天上有太陽,妹不開口妹不說話妹心怎么想”,講清了“先言它物以引起所詠之辭”的含義。這種以俗解雅的方法,在教學中顯得輕松風趣,極大地調(diào)動了學生復習語文的興趣。盧梭說:“教育的藝術(shù)是使學生喜歡你教的東西!蔽蚁耄Z文老師在課堂教學中真的能化“壓力”為“魅力”,讓“學生喜歡你教的東西”,學生學習語文的消極心理就可逐漸消除,而走向積極。
3、分解大目標,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俗話說,“信心是成功之舟”。自信心是人們完成任何一項工作的重要心理因素。一件很容易完成的工作,往往只是因為缺乏足夠的自信心而導致失敗,這在生活中司空見慣。自信心對于高三學生更為重要。高三學生考試頻繁,情緒波動大,一旦哪門學科有兩次考試“滑坡”,馬上就自暴自棄,這時,幫助他們樹立信心、改善學生作為學習者的自我概念是非常有必要的,不妨搞一些小的專題性的競賽,如注音、改錯別字、找反義成語、名句默寫等,對高分獲得者及時表揚和獎勵,因為教師的“表揚和獎勵”代表著一種“權(quán)威”的認可,它能夠使學生的自尊心得到極大的滿足,使學生的自信心得到極大的增強。學生學語文,最怕的有作文、現(xiàn)代文閱讀和詩歌鑒賞。在開始進入詩歌鑒賞復習階段,我采用了分解法教學:了解詩歌的常識——鑒賞詩歌的形象——灌輸詩歌的表達方式和表現(xiàn)手法,訓練答題步驟——品味詩歌語言——最后,每人上交一篇關于談詩歌鑒賞技巧的小論文。經(jīng)過幾周的訓練,學生覺得“詩歌鑒賞也就這么回事情嘛,沒有什么好怕的”。但是,有一個普遍現(xiàn)象值得重視——他們的閱讀量有限,他們的鑒賞水平太低,必須強調(diào)他們多做練習。否則,理論并不能很好地指導他們的實踐——準確鑒賞詩歌,這才是真正的難點。但無論怎樣,我通過做這樣的分解工作,使大部分學生排除了畏懼心理,這一點,仍然是有效的。心理學研究也表明,“獎勵可以提高學習效果,至少不會降低其效果”,“獎勵是人的一種本能性的追求”。這樣學生在階段學習中有了收獲感、成就感,嘗到了學習的甜頭,他們學習語文的胃口就會增加。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3
新課程語文教學標準要求老師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而學生則處于教學的主體地位。于是,教師在課堂中恰到好處的運用點撥教學,優(yōu)化教學效果顯得尤為重要。通過幾年的課改教學實踐,我總結(jié)出點撥教學的三個方面。
一、適量點撥
課堂上緊扣教學目標篩選有價值的,又容易被忽視的詞句、重點語段進行點撥。因為這些詞句“不僅有顯隱題旨之功,更有聚光、凝神之能,而且能起到制約全文各部分的作用”。學生搞懂了這些詞句,對理解文章有重要作用。如教小說《孔乙己》,我就從課文中找出可以把學生引到深處的東西,選擇“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這個句子進行點撥,立片言以居要,使學生深刻認識到孔乙己是一個可憐可笑可悲,迂腐寒酸而又正直善良的舊時代的小知識分子。
另外,我會在每一課選擇一個重點段進行點撥教學,引導學生反復閱讀、多方訓練綜合分析。這樣做意義很多,抓住了重點段落,就抓住了主題,就突出了重點,就突破了難點,也就能帶來牽一發(fā)動全身,以少勝多的效果。
二、適度點撥
課堂點撥力求點撥出語文味來,即真正使學生嚼出一點味道來或者把學生引向語文審美閱讀的軌道,使學生得到美的享受。
教朱自清的《春》,老師推敲那句“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咬文嚼字,深究一番,嚼出了一些味道來:春天來了,春日融融,春水渙渙,山也變得明朗潤澤了。還有的老師緊扣“太陽的臉紅起來了”一句設疑點析:春天來了,太陽給人什么感覺?“紅”字變動詞有何含義?這句話的弦外之音是什么?由生活經(jīng)驗入手,啟動學生的審美想象,比較自如地把學聯(lián)想到春天的色彩,欣賞了桃杏艷紅、百花爭妍的美,產(chǎn)生了明媚春光的那種溫暖、欣悅的感受。
三、適時點撥
課堂點撥關鍵是教師能明察學生思維的火花,及時加一把火。適時點撥一方面是在學生遇到疑難時,采用藝術(shù)化的點撥,及時解決學生的疑難問題。另一方面是學生在遇到疑難、把握不準時,教師及時指點思考分析的途徑,撥通知識理解上的關卡,撥繁為簡,化難為易,使學生的研討活動得以繼續(xù)進行。適時點撥還包括在學生思維誤入歧途時,教師迅速捕捉,作為新的教學內(nèi)容,憑機智的點撥把學生的思維引導到正確的軌道上來。
總之,實施點撥教學的經(jīng)驗告訴我:點撥是一把火,促使學生的思維放出火花。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藝術(shù)化點撥,能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去創(chuàng)造,從而達到教學效果的最優(yōu)化。
此外,還感到另一條原則較重要,即讓賞識走進語文教學,可以提高教學質(zhì)量,讓學生愛學語文。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教師和學生的'關系是平等的
在賞識教育中,老師和學生的關系是平等的,教師在學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權(quán)威,
學生也不是唯命是從的卑微者。師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關系,學生才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滿信心,思維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于提出問題,敢于質(zhì)疑。這樣,就為學生的積極主動參與,創(chuàng)設了一個輕松愉悅、民主和諧的環(huán)境氣氛,促使學生產(chǎn)生了強烈的求知愿望,即親其師,學其道。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這種氣氛的建立需借助一些手段,如溫柔的目光,親切的撫摸,殷切地希望,加強師生間的情感交流,使學生更加依賴老師,從而激起學生更大的學習熱情,這是學生學好語文的關鍵所在。
二、相信每個學生都能成功
羅森塔爾效應實驗,說教師給學生自信,學生就會有高成就。教師對學生的相信是一種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這樣忠告我們:“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饑笑中有愛迪生!弊鳛槔蠋,應該相信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個學生都具備成功的潛能,而教師的作用,就要喚醒學生的自信。
三、閱讀教學,讓學生多一點自我感覺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更新觀念,還學生以學習和發(fā)展的地位,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對于學生五花八門的答案,教師要充分肯定。即使學生回答的幼稚,膚淺,甚至片面、錯誤,教師也切忌“一棒子”打下去,而應當熱情鼓勵、引導、用心呵護熠熠生輝的思想火苗,這對學生的影響將是巨大的。讓學生發(fā)展自己的思維,獲得審美的體驗,從而提高語文閱讀的質(zhì)量。
四、作文教學中,讓學生學會體現(xiàn)自己
在應試教育的制約下,學生在作文中的個性和創(chuàng)造性已消失殆盡。作文中總是干干巴巴的幾段空話,套話、假話連篇,文章脫離了自己真實內(nèi)心的感受,使作文失去了鮮活的生命和色彩。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鼓勵學生寫隨筆,觀察日記,讀后感,觀后感、周記。此類作文往往有學生真實情感的流露,鮮明個性的跳躍、獨特詞語的運用,許多優(yōu)秀之作常常涌現(xiàn),時間久了,學生就能發(fā)現(xiàn)自己的寫作個性。
教師可以允許學生有不同層次的發(fā)展,并抓住學生作文中的優(yōu)點,加以鼓勵:如好的句子,使用準確的詞語,好的開頭或結(jié)尾等,喚起學生寫作的熱情和自信。作文評語以鼓勵為主,當然作文中存在的主要毛病還需用委婉的、學生可以接受的方式指出,那么以后作文,學生會更主動熱情,并能更好的展現(xiàn)或表現(xiàn)自己了。以賞識的方式改變學生作文中的一些缺點,效果明顯,并能很快提高寫作水平。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4
一目前的現(xiàn)狀:
近年來,關于語文教學中教師講得過多、學生讀得太少的呼聲較多。語文教學本身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一個人的語文素質(zhì)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這個人的語文積累,如何積累?主要還是讀書,尤其是要誦讀。眾所周知,誦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至關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但是在我們的教學中,誦讀教學的地位未得到應有的重視,其作用也未得到充分的發(fā)揮。
教師在課堂上講得太多,分析得太細,忽略了誦讀,課堂上誦讀的頻率很低,朗讀沒有情感,粗略的讀課文。大多數(shù)學生課堂內(nèi)外都習慣了默讀或略讀等其他閱讀方式,長期的不出聲的讀書使學生的情思無法投入,最終學習語文的興趣難以形成,學生把誦讀看成是一種累贅,一種負擔,生怕感情投入了會遭到別人的嘲笑。
久而久之,誦讀這一閱讀方式便被遺忘了。學生誦讀的熱情受到壓抑,天性被扼殺,學習語文的興趣受到了抑制。如果有了誦讀這個閱讀習慣之后,學生在誦讀的過程中,成了一個充滿熱情的、獨立的、反思的閱讀主體,就會多了許多自我發(fā)現(xiàn)、自我充實的閱讀機會。
誦讀教學漸漸被淡化,閱讀過程被簡化,不進行有效的誦讀訓練,學生對優(yōu)美語言的口頭感知能力就低了,口頭表達能力很難提高,寫作能力更難提高。只有當進行了有感情的誦讀之后,學生的頭腦里才會有豐富的、鮮活的語言和事理材料,才能提高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試想一下,思維枯竭,寫出的東西肯定干巴巴、空洞洞。
基于誦讀教學令人堪憂的現(xiàn)狀,為使語文教學中誦讀教學的地位和作用落到實處,現(xiàn)就此進行實施方案設計。
二本方案選題的意義
本方案力求對當前加強誦讀教學提出一定的方法,為誦讀教學健康、良性的發(fā)展提出具體的方案。旨在實現(xiàn)以下三個方面的目標:
第一:誦讀教學的加強,有助于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和愛國主義情感。在反復誦讀的過程中,學生尋找語言文字所表達出來的思想、情感、意志,體味其中的精神內(nèi)涵,怡情養(yǎng)性,增長見識。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語言是文化的根。誦讀是吸收這種“民族之根”營養(yǎng)的重要手段和方法。誦讀教學實施得到位,質(zhì)量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zhì)與思想道德素質(zhì)均能得到有效的培養(yǎng)。
第二,通過加強誦讀教學,提高學生靈敏的、高層次的語感,對學生進行素質(zhì)教育。漢語音樂性強,便于誦讀,名篇佳句朗朗上口,虛詞、實詞都有表達語氣的作用。,俗語言“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也只有通過誦讀,才能提高對語言的感悟力,心、眼、口、耳并用,親切地體會,不知不覺之間,內(nèi)容和理法都能為自己所用,達到最可貴的一種境界。學生對語言的感受力在不斷誦讀的過程中逐漸增強,感悟到文字的魅力,展現(xiàn)了語言的生命力,語言文字流淌到學生的心中,哺育學生健康成長,提高學生素質(zhì)。
第三,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在多積累的基礎之上,達到由量到質(zhì)的成功轉(zhuǎn)變,從而提高語言能力和寫作能力。語文是一種素養(yǎng),也是一種修養(yǎng)。大量的誦讀,大量的積累,耳濡目染之下,語言的能力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寫作能力也會提高。
誦讀面越廣,量越大,知識積累的層次就越高,沒有感性的積累就沒有理性的提高,沒有量的積累就不能實現(xiàn)質(zhì)的飛躍。智力的發(fā)展有賴于記憶的發(fā)展,大量的誦讀積累之后,語文素養(yǎng)在日積月累的情況下,會有新的發(fā)展面貌。
三、本設計方案的主要內(nèi)容,主要思路和重要觀念
首先,從語文教材入手,精選誦讀內(nèi)容,增加背誦的容量。課本要精選文質(zhì)兼美的文章作為學生誦讀的內(nèi)容,或語言優(yōu)美,瑯瑯上口的文章,或形象生動,動人心弦的文章,或哲理深刻,發(fā)人深思的文章。通過注意從整體上體味不同語境中如何運用語言,從具體的語言材料中領悟運用規(guī)律,放寬眼界,最終解決學生誦讀的內(nèi)容脫離社會生活和社會實際的問題。
第二,從教師入手,加強教師的誦讀示范,強化誦讀的指導和督促。聆聽出色的誦讀,猶如聽一首優(yōu)美的歌曲,這就要求教師要有過硬的誦讀基本功,有熟練的朗讀技巧,傳授給學生一定的朗讀知識和朗讀技巧,教師的誦讀示范對學生影響很大。聲情并茂的誦讀能給學生一種強烈的美感享受,幫助學生直觀地感知課文,激發(fā)學生的'誦讀的欲望。從這個角度入手,解決在誦讀教學中缺乏科學的指導,缺乏系統(tǒng)有序,不合乎教學規(guī)律的問題。
第三,從學生入手,通過誦讀教學,張揚學生的個性發(fā)展,鼓勵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學生興趣廣泛,思想活躍、敏感,喜歡進行豐富的奇特的幻想,喜歡別出新裁,標新立異,他們在許多方面都表現(xiàn)出強烈的創(chuàng)造欲望。為加強誦讀教學,我們可以對他們加強口頭訓練,開展多樣化的語文活動。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多鼓勵學生加強誦讀訓練,在多樣化語文活動開展的過程中,不斷鍛煉學生的語言能力,調(diào)動學生對誦讀的興趣。這樣就能解決誦讀教學中學生積極性不高的問題。
第四,我們還要引導學生廣泛接觸社會,向生活學習語文。目前語文學習提倡大語文教育,大語文教育的外延涉及到讀書、看報,看電影、電視,聽歌曲、賞音樂,甚至茶余飯后、道聽途說、標語廣告都包括在內(nèi),我們提倡學習生活中的規(guī)范漢語,多讀、多記范的精當?shù)臅嬲Z言,通過誦讀準確、生動、鮮明的精彩詩文,并把這些語言材料消化成自己的語言,從讀入手,帶動說寫,養(yǎng)成用規(guī)范語言進行思維和表達的習慣。
語文課堂上可以充分利用各種語言媒體,大量閱讀,可以讓學生看電視散文。欣賞優(yōu)美散文的經(jīng)典片段、優(yōu)秀影片中的經(jīng)典臺詞,讓學生在認真聆聽的過程中感悟誦讀的魅力。
四、本方案的設計價值
創(chuàng)新程度、可行性認識和應用價值
誦讀教學的創(chuàng)新首先應該是教學方式、教學手段的創(chuàng)新,也就是課堂的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是中學語文教學的主陣地。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的作用,教師教給學生科學的閱讀方法,學生在符合語音、詞匯、語法的基礎上,更準確、更恰當?shù)乇砬檫_意。教師積極參與閱讀過程,以自己成功的誦讀來激發(fā)學生的內(nèi)在的誦讀潛能。實踐證明,誦讀可以讓學生領悟到文章的豐富的內(nèi)涵,體味到其韻外之致,得到言有盡而意無窮的美感。
在讀的基礎之上,可以采用讀寫想結(jié)合的方法,以寫代讀,以寫促讀,以寫促思。聽、說、讀、寫、思在語文的學習中位置同等重要,聽讀是語言的輸入,說寫是語言的輸出,寫是讓學生的知識、能力、技能得到創(chuàng)新性的展示,表現(xiàn)出獨立的、自主的、個性的東西來。
在語文課堂上,我們還可以利用多每體輔助教學,制作課件,利用音樂來暗示課堂。聲、色、圖、畫可以讓學生五官開放,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憤,提高教學效率。
這樣的語文課堂不再是沉悶的課堂,學生學語文的方式豐富起來,誦讀的興趣提高了,整個課堂充滿了瑯瑯的悅耳的讀書聲,在誦讀中語文的生命和活力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
五、本方案的設計基礎
語文的根本任務是學習語言,學習語言的根本任務在于獲得語感,而語感獲得的方法就是讀。在誦讀的過程中,學生形成了一定的語感。能更好地感受和理解語言文字,積累語言文字的豐富的理法知識。葉圣陶說過:“文字語言的訓練,最緊要的是訓練語感”,“多讀作品,多訓練語感,必將能駕馭文字!闭b讀是感知教材內(nèi)容的一種手段,也是學習語文的一扇重要的窗口,加強誦讀必將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增進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和感悟。朱自清說:“吟誦,對于探究所得的,不僅能理智地了解,而且能親切地體會,不知不覺之間,內(nèi)容和理法就能化為自己的東西!
誦讀教學是中國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方法,大凡有建樹成材者都有驚人的誦讀功夫,更多地將經(jīng)典作品背誦、積累。提倡誦讀,重視誦讀,加強誦讀,也是不可避免的話題。在誦讀教學不盡如人意的今天,提出這一話題,希望能給我們的語文教學添加新鮮的營養(yǎng)和血液,讓語文課堂充滿生命和活力。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5
曾經(jīng)聽過一堂課,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感知并研討了課文內(nèi)容,在“體驗與反思”中,許多學生談起了自己與父母親之間的故事,談著談著,竟然有好多學生哭了,教師本人也說了自己的親情故事,她自己竟也忍不住淚流滿面。佩服之余,不禁充滿疑惑,課堂教學怎么可以這么動情?可是,這個學期,在教學《爸爸的花兒落了》一文時,我自己也經(jīng)歷了這樣感人的一幕——許多學生在課堂上流淚了。我終于明白,學生的內(nèi)心確實是一片洶涌的大海,他們渴望豐富的情感體驗,強烈的感情共鳴,適時的情感發(fā)泄。只要老師引導得當,學生的情感就能引起共鳴!案腥诵恼,莫先乎情”,抓住“情”這一主線,以情導情,就能激起學生內(nèi)心的感情波瀾,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
(一)意外驚喜
在引導學生初步感知了課文內(nèi)容后,我又引導學生分析了“爸爸”這一人物形象,并讓學生分析了英子對爸爸的感情。教學順利過渡到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這時,意外出現(xiàn)了。當時,我用了一個過渡句:“英子的爸爸在英子的成長過程中給了英子很大的影響,他既給了英子許多的關愛,也給英子提出了嚴格的要求,他讓英子學會了嚴格要求自己,學會了負責任,學會了堅強。英子感激父親,深深地愛自己的父親。在她的父親離開入世之際,她感覺到自己已經(jīng)長大了,她知道了自己肩上的責任,用自己的行動表達了自己對父親的愛。同學們,我們每一個人都承受著父親那偉大深沉的愛,你感受到了嗎?讓我們也來說說自己的父親。”然后,我播放歌曲《父親》—感謝你,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實際靜靜聆聽歌曲。并且利用多媒體展示歌詞:“那是我小時候,常坐在父親肩頭,父親是兒那登天的梯,父親是那拉車的牛,忘不了粗茶淡飯,將我養(yǎng)大,忘不了一聲長嘆,半壺老酒。等我長大以后,山里孩子往外走,想兒是一封家書,千里寫叮囑,盼兒歸一袋悶煙,滿天數(shù)星斗。都說養(yǎng)兒能防老,可兒山高水遠他鄉(xiāng)留。都說養(yǎng)兒能防老,可你再苦再累不張口。兒只有親歌一曲,合淚唱,愿天下父母,平安度春秋。(學生邊聽歌曲,邊看歌詞,竟然鴉雀無聲。我知道,學了《爸爸的花兒落了》一文,學生了解了一個父親對女兒的深沉的愛,了解了小英子的懂事,再加上這首歌曲,學生的情感已被喚起)
以下是學生情感被喚起后所作的發(fā)言:
生一:我想起了我爸爸愛我的一幕幕……我的爸爸非常希望我能成材,可是我很不爭氣,經(jīng)常拿著不理想的試卷灰溜溜地回家?墒,爸爸并沒有批評我,而是鼓勵我:“我相信你,只要努力,你一定會好起來,千萬別灰心!”在爸爸的鼓勵下,我重新有了信心,漸漸地,我的成績進步了。我感謝我的爸爸!
教師點評:鼓勵是最好的教育方法,你爸爸鼓勵你,讓你有了自信,讓你有了現(xiàn)在的成績。你有一個好爸爸,好好珍惜吧,別辜負了爸爸對你的期望!
生二:記得在小的時候,爸爸常常帶我去爬山。兩三歲時,爸爸便背著我上山,邊走邊說:“女兒,你要勇敢,你看到那個山頂了嗎?那兒就是你的目標!”到了四五歲,爸爸便不再背我上山了,而是牽著我,讓我自己一步一步地爬上去。爸爸對我說:“女兒,人生之路要自己走,要一步一步地走好了,走穩(wěn)了,要當心,不然一不小心,就要掉進萬丈深淵。”我時刻牢記爸爸的教育,一步一步地走好!現(xiàn)在,我依然每天要去爬山,不同的是,爸爸不再牽著我、背著我了,而是每天站在山腳下望著我向上爬,等到我爬上山頂后,他就會悄然地走開。后來,干脆不陪我去了。我以為爸爸不再愛我了,我好傷心好傷心,常常一個人躲在被窩里哭。(學生聲音哽咽,極為入情),后來我才知道,爸爸不陪我,是因為他希望我能獨自克服困難,學會承受,學會自立!我正是在爸爸的教育下,學會了堅強,我感謝我的爸爸。▽W生眼中淚光閃動。其他學生報以熱烈的掌聲)
教師點評:你有一個善于教育子女的好爸爸!他對你的教育,讓你具有了良好的品質(zhì),它將會促成你的成功!誤解,曾經(jīng)讓你難過傷心,但誤解過后,你理解了父親深沉的愛!你更愛你的父親了!是嗎?老師也為你父親深沉的愛感動!
生三:我的爸爸是一個農(nóng)民,沒有魁梧的身體,也沒多少文化。他平時對我很好,可是,如果我在學習上有一點馬虎,他就對我非常嚴厲。記得有一次,我一邊做作業(yè),一邊聽歌。爸爸回來看到了,舉起手重重地打了我一頓……(學生語聲哽咽,說不下去了)
教師點評:知道你的爸爸為什么打你嗎?(學生點點頭),你說你的爸爸沒多少文化,他是一個農(nóng)民,他深知當農(nóng)民的辛苦。他希望你能學好文化知識,希望你能有出息,希望你能過上幸福的生活,他才這樣做的,知道嗎?(學生開始啜泣,點頭)其實,打在你身上,痛在他心里呀!這正體現(xiàn)了你父親對你最深的愛。ㄔ搶W生伏在桌上哭,周圍許多同學眼圈微紅,我知道,學生的情感已引起共鳴)
……
最后,教師再放歌曲《父親》—感謝你。在學生情感被激起時,再次播放歌曲,讓學生的心靈再一次涌起對父親的愛。這一次效果特別好,很多學生都忍不住哭了,連班中最調(diào)皮的學生也伏在桌上,似乎在想些什么。其實,我自己此時也想起了我的父親,感到鼻子酸酸的。我知道,學生精彩的回答、教師精當?shù)狞c評,再一次掀起了課堂教學的高潮。師生互相啟發(fā)和感染,喚醒并激活原有的體驗與認識,實現(xiàn)了新的認知建構(gòu)。
于是,我布置了課后作業(yè):讓我們以《我的爸爸》為題,把自己父親的故事寫下來,讓我們也用行動表達自己對父親的愛吧。
(二)教學反思
課后,我想了很多。從教十多年來,我還是第一次經(jīng)歷到這種情況。作者情、學生情、教師情和諧統(tǒng)一,這才是語文教學的最高境界!可是,我們卻未能常常創(chuàng)造這樣的境界,作為一個從教多年的語文老師,在感動之余,更多的是遺憾。我的腦海里始終徘徊著一個念頭:教師該怎樣做才能調(diào)動學生的情感呢?認真反思這一堂課,我感覺到了以下幾點:
首先,研讀教材“入情”。劉勰在《文心雕龍》中有言:“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fā),觀文者披文以入情!闭Z文教材是情感傳播的載體,凝聚著人類情感的方方面面。每一部作品、文章都有其特定的情境,如《最后一課》中那悲壯濃郁的愛國情,《風箏》中那感人至深的手足情、父子情,《鄉(xiāng)愁》中那強烈憂郁的思鄉(xiāng)情等等。教師必須以教材為主線,充分挖掘課文內(nèi)在的情感內(nèi)容,使德育以情感為引導,智育以形象為先導,在保證落實知識技能目標的前提下,調(diào)動各種手段,利用多種形式,對學生進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教育。要真正落實這一情感目標,教師在上課前應該認真鉆研教材,走進文本,走進作者,體會并把握作者寄寓于文中的思想感情。為了教好這一課,我在課前認真閱讀了教材、教參,并閱讀了林海英的原著《城南舊事》,把握了作品的主題,也真切感受到了英子的懂事,并被英子的`故事深深感動了。于是,我充分利用文章的情感因素,構(gòu)思了這一堂課。事實證明,只有教師自己把握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才能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運用課文中生動美好的形象,把作者寄寓于文中的思想情感淋漓盡致地傳送到學生的心田之中,激起學生內(nèi)心的感情波瀾。
其次,閱讀對話“悟情”。語文是感性學科,成功的教學應把學生調(diào)入作品營造的意境中,讓學生入情入境。為了讓學生入情入境,語文教師應該組織學生反復朗讀課文,引導學生把心放進去,與文本進行親切地交談。抓住人物的語言和人物的思想,體會人物的情感。教師還應引導學生在讀中思,在讀中悟,在自主的閱讀體驗中走進課文所創(chuàng)造的意境,走進作者的心靈,與作者進行對話。在交流對話的基礎上結(jié)合文本語言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氛圍,組織學生把真切的閱讀感悟或美好的心愿說出來。教學《爸爸的花兒落了》一文,我組織學生讀了四遍:第一次朗讀課文,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第二次精讀課文,理解爸爸對英子的深情及爸爸對“我”的成長的影響;第三次跳讀課文,明白英子對爸爸的感情;最后結(jié)合歌曲,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再次默讀全文,走進自己的情感生活。通過這樣反復朗讀,學生真正走進課本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讀出了作品所表達的情和意,對作品中人物形象和情感意義有了自己的體驗,最終獲得了超越文本的、多元的、獨特的情感體驗。
為了讓學生“悟情”,教師應善于營造寬松、和諧與安全的閱讀對話情境,在教學設計中為學生自主閱讀和體驗感悟搭建寬闊的活動舞臺,真正把閱讀對話交流碰撞的時間和權(quán)利還給學生,放手讓學生獨立自主地與課文進行對話。教師應設計開放的問題引導學生獨立閱讀,組織大家進行入情入境的閱讀交流和體驗感悟,在讀出作品所表達的情和意的同時,引導學生敞開心扉,進行多種維度、各種層面的閱讀對話與智慧互動。教師還應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寬容學生的不成熟、不完美,贊賞學生的反思意識和批判性閱讀,努力使課堂閱讀和對話活動成為主要的語文實踐,使師生共同沐浴于一種至愛至誠、至真至美、和諧溫馨的人文光輝之中。
第三、教學評價“導情”。在學生和學生、學生和教師對話的過程中,教師精當?shù)狞c評——課堂評價非常重要。教學評價正是教師作為“促進者”的體現(xiàn)。教師對學生的發(fā)言給予及時、恰當?shù)脑u價,對學生精彩的發(fā)言給予最大的鼓勵,對理解不是很到位或觀點出錯的學生加以引導,讓學生的思維向正確的方向探索,激發(fā)學生思維的火花。讓那些表面的、膚淺的、幼稚的思想向縱深處發(fā)展。課堂評價運用得精妙,對于創(chuàng)造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習興趣、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思維、深化學生對問題的思考、升華學生的思維、拓展學生的思路等方面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本堂課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學生聯(lián)系自己實際談自己的情感生活時,有不少學生不能理解自己親人對他的嚴格要求,教師適時的加以引導,讓學生對親情有了正確的認識。如學生三,他在說起自己的父親打他時,語氣中帶有埋怨,帶有不解。但老師對他提的問題:“你知道你爸爸為什么打你嗎?”引起了他的思考。在教師啟發(fā)下,他正確理解了爸爸對他的愛。相信他通過這一節(jié)課,對父愛、對親情會有更深刻的認識。
第四、情境渲染“動情”。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借助多種手段,創(chuàng)設一種藝術(shù)情境和情感氣氛,讓學生置身其中,受到感染,促使學生實現(xiàn)良好的情感體驗。各種新興媒體為現(xiàn)代化的教育教學此文轉(zhuǎn)自提供了更豐富、更形象、更直觀的手段,利用這些媒體,我們可以更好地詮釋文章內(nèi)容和作者的情感,可以更自然地進行情感的滲透,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此文轉(zhuǎn)自效果。我的學生在《爸爸的花兒落了》一文的學習中,能夠如此“動情”,和背景音樂的恰當運用有分不開的關系。音樂是一種特殊而富有表達力的語言。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恰當?shù)剡\用音樂,可以為課堂教學創(chuàng)設一定的氛圍,調(diào)節(jié)學生情緒,增強教學的感染力和表達力。但是,背景音樂或歌曲的運用要適時、適量,因為我們使用的音樂是輔助性的,不能沖淡主題。在使用之中,還要特別注意:(1)恰當選擇音樂。只有對教材的思想內(nèi)容和樂曲的思想內(nèi)容作深入的分析,才能選擇出與教材思想內(nèi)容緊密相關的樂曲、歌曲,才能顯示出兩者結(jié)合的威力,才能達到極佳的教學效果。相信我的學生通過這一課,他們對父母親,甚至對其他親人的感情都會有全新的認識,他們會更理解親人對他們的深沉的愛。(2)要針對教材本身,針對教學重點,把課文與樂曲、歌曲的內(nèi)涵,有機地、科學對聯(lián)系在一起,(如《爸爸的花兒落了》與歌曲《父親》就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才能獲得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3)恰當運用音樂。在什么時候使用,使用的次數(shù),都要恰當。只要運用得好,就能獲得極大的效果。
白居易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边@句話道出了情感教育的真諦。我們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純化學生的情感,就必須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抓住“情”這一主線,以情導情,運用各種不同的教學方法,去激起學生相應的情感體驗,從而把教材中的“此情此景”變成學生的“我情我景”,讓學生受到強烈的藝術(shù)感染,陶冶高尚的情操,創(chuàng)造“作者情、學生情、教師情和諧統(tǒng)一”的教學境界。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6
在初中語文課程中,古典詩詞教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學好古典詩詞,不但能提升初中生語文素養(yǎng),而且還有利于豐富學生思想內(nèi)涵,陶冶學生道德情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審美能力。然而,目前受制于應試教育的影響,束縛在僵化的教學模式下,初中古典詩詞教學長期處于一種不佳的狀態(tài)。對此,語文教師應不斷嘗試先進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重視并尋找到一條提升詩詞鑒賞能力的道路,從而更好地感悟與理解詩詞,為語文學習奠定扎實的基礎。
一、反復誦讀,感受韻律節(jié)奏
誦讀是理解詩詞的重要手段,詩不但有畫面感,更有韻律節(jié)奏感,在誦讀的過程中,學生能夠感受到一種詩情畫意的情味。只要反復吟誦,古典詩詞獨特的音樂美便會被學生捕捉到,從而提高學生自身的審美鑒賞能力。如在講授《過零丁洋》時,因為整首詩詞鏗鏘有力、情感飽滿,是誦讀的經(jīng)典之作。這是押ing韻的七言律詩,韻腳是“經(jīng)、星、萍、丁、青”等字。此外根據(jù)音韻來看,平仄有規(guī)律的交錯,有一種抑揚頓挫之感。在理解的基礎上,讓學生反復誦讀,不斷加深對詩詞情感意味的理解,從而真正內(nèi)化詩詞魅力,從而充分激活口耳等感覺器官,配合學生的大腦,將音樂美充分地展示出來,古典詩詞教學也就能夠取得很好的效果。
二、創(chuàng)設情境,體會詩詞意境
王國維在《人間詞語》中說:“文章之妙,言之蔽之,曰:有意境而已矣!痹娫~是語言的藝術(shù),更是依靠意境表達情感的重要文學形式。在初中古典詩詞教學中,由于古典詩詞語言比較生澀,學生聯(lián)想、想象力不足,使得初中生不易感知到詩詞獨特的意境之美。初中生喜歡形象可感的事物,古詩如果不能生成一種具體可感的畫面,那么即使教師講授得再精彩,也很難打動學生的心,更別說讓學生去鑒賞了。
教師應創(chuàng)設有效的教學情境,促使學生在頭腦中產(chǎn)生一定的畫面,使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產(chǎn)生情感的共鳴,積極投入到古典詩詞學習之中。如在講授元曲《天凈沙?秋思》的時候,由于年代久遠,整體意境是由很多個意象所組成的,對于初中生來說,很難想象到底是怎樣的意境,也不易感受那種哀愁的情調(diào),對此,教師可通過播放“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古道”“瘦馬”“夕陽”等幻燈片,促使學生在充分閱讀并分析詩詞內(nèi)容的同時,借助圖片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感受深深的意境之美。在多媒體輔助之下,古典詩詞情境會真實地映入學生眼簾,融入學生的心靈世界,這樣學生就也有景可說,有境可品了。
三、賞析意象,分析詩詞情感
意象是解讀古典詩詞的鑰匙,對于出現(xiàn)頻率較高的意象進行梳理和識記,有利于初中生更好地鑒賞詩詞,領會其中所表達的思想情感。如果說意境是一座大廈,那么意象就是構(gòu)成意境的磚和瓦,通過分析詩詞意象,可以準確把握詩詞意蘊。在鑒賞過程中,教師應抓住意象相對固定的意涵,將其分類總結(jié)闡述,然后再具體運用到詩詞鑒賞過程之中。如“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中的“梅”象征堅韌、傲雪、不屈不撓等意涵,“客舍青青柳色新”中的“柳”不但表現(xiàn)了美好的春景,更暗含了送別、留戀、憂傷等意蘊,“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中的大雁象征著音信和思鄉(xiāng)思親、思歸意涵等。教師應充分借助意象,分析詩詞所表達的情感,這也是詩詞教學的側(cè)重點之一,是引導學生更好地鑒賞詩詞的重要手段。
四、把握細節(jié),深挖關鍵考點
古典詩詞在大處講求意境意向點染,在小處注重細節(jié)把握,這種細微之處往往是詩詞教學的關鍵考點,也是詩詞鑒賞的重難點。古典詩詞往往一字千金,造語煉字,成為傳世經(jīng)典,為后人津津樂道。教師應多引導學生對古典詩詞細節(jié)進行把握,鼓勵學生去捕捉詩句中的關鍵詞,以此為突破口來解讀詩詞,顯著提升學生的'鑒賞能力。如《望岳》的“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中的“鐘”與“割”運用得很精妙,能夠?qū)⑻┥叫忝、遮天蔽日的景貌表現(xiàn)出來,促使學生更好地感受泰山那雄渾巍峨的姿態(tài),那高聳入云、居高臨下、云霧繚繞的泰山畫面,體驗到登臨絕頂?shù)拈_闊視野,還有詩人博大胸懷所抒發(fā)的對泰山無限的贊美之情。在教學中,教師要帶領學生深入分析細節(jié)描寫,從而達到由一字窺全詩的目的。
修辭是詩詞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同時也是中考易考內(nèi)容,教師應重視修辭教學,解決這個學生學習中的重難點知識,促使學生能夠以此為突破口揣摩詩詞豐富的意蘊,感悟詩詞超凡的藝術(shù)魅力。如在講授杜甫《春望》一詩時,教師可鼓勵學生找出頷聯(lián)“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毙揶o手法的運用,在師生共同努力下解開迷題,掌握詩句中所運用的擬人修辭手法,理解修辭所達到的效果:渲染詩人感于戰(zhàn)敗的時局,內(nèi)心的痛苦,遇到樂景,反而引發(fā)更多痛苦的情感。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7
這周的例會,王老師就自己在教學工作中的一些心得和體會做了公開的發(fā)言。聽了王老師的發(fā)言,我收獲頗多。
首先要擺正課堂教學中教師角色,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這一點對現(xiàn)在學為主體的教學觀念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我們都知道應該放手給學生,可如何放手,往往無從下手。聽了王老師介紹的.他在教學工作中的具體做法,我深受啟發(fā)。
其次要有效的備課,平時我的備課無非是課本和教參,可是王老師一堂課分幾個步驟,每個步驟又分那幾個環(huán)節(jié),哪些環(huán)節(jié)比較重要,一定做到心中有數(shù)。一定要搞好二次備課,有些環(huán)節(jié)可能是效率很低或根本沒有實效的環(huán)節(jié)及時刪去,在上課過程中,特別是處理問題的一些細節(jié)上,有時會有一些非常好的靈感,但是這樣的靈感有時又是可遇不可求的,對這樣一些的好的方法,這時要及時做好記錄,有時等上完課就會想不起來了。王老師的做法我深感佩服,課本我們教了很多遍,可是我們注意吸取教訓了嗎?教學經(jīng)驗從哪兒來,可能更多的是來源于課堂。
總之,教無定法,但必有法,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還有許多問題值得研究和探索。但是我們都能像王老師那樣善于用先進的教學理念武裝自己,積極總結(jié)教學中的經(jīng)驗和教訓,我們一定也會像王老師那樣,成為一代名師。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8
這篇課文是魯迅寫的一篇小說,魯迅的文章是晦澀難懂的。對于現(xiàn)在的初中生來說,理解他的文章是有一定難度的。怎么選擇切入點是教學成敗的關鍵。為了便于學生的理解,我慎重的選擇切入點。
記得最初教這篇課文的時候我用了一周時間,但是效果卻不理想,我很累但是學生卻沒有收獲。我在反思我的教學思路。我是一個勤快的老師,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思考。時間長了,把學生教得沒有靈性了,不會思考,語言貧乏,感情冷漠。
為了不重蹈覆轍。在學這篇這課文之前,我查閱了一些資料。我的教學思路的設計是以這兩句話為指導的:“小疑有小近,大疑有大近”;把課堂還給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激活學生思維。
因為這是一篇小說,我從小說的三要素中的人物入手。這篇小說中作者主要刻畫的就是兩個人物:閏土、楊二嫂。我以此為切入點。通過對這兩個人物形象的分析探究小說的主題。讓學生找文中對這兩個人物描寫的句子,然后分析人物形象。讓學生自己去探究造成人物性格發(fā)生巨大變化的深層原因。其實也就是在探究小說的主題。學生從不同角度去分析。就會得出不同的結(jié)論。這是引導學生個性化的閱讀最好的素材,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的最好的材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分析,學生們探究的結(jié)果還是很不錯的,其實放開學生的手腳,他們有時真的會給你一個驚喜。我趁熱打鐵,把文章最難理解的一部分拿出來讓學生去質(zhì)疑。然后大家討論,分析。雖然學生有時提出問題沒有任何價值,但是這也證明他們是在思考,只是他們思考的深度不同。有好多學生不理解文中“高墻”、三個辛苦的含義。以及對文章的結(jié)尾句的理解,這些問題的提出 說明孩子們真的在思考。而且經(jīng)過老師的引導學生們
探究出答案來了。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我還是沒有給學生太多的時間去思考。這是我這些年來在教學中犯的最嚴重的錯誤。因為他剝奪了學生的思考時間,久而久之就扼殺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
第二步就是引導學生分析寫作特色,有幾點學生自己是能說出來的,例如:對比手法的運用、(對人物的描寫)對自然環(huán)境的的描寫。有些則需要老師的引導。
學習這篇課文我覺得我的教學切入點選擇的較好,但是沒有引導進入深一層的分析,就是對主題的探究。這一塊在教學上我浪費了寶貴的時間。第二課時我才引導學生去探究。現(xiàn)在我發(fā)現(xiàn)我在上課時,有時教學時間調(diào)控的不好,一節(jié)課下來,我覺得沒有教給學生什么,上課講的內(nèi)容 隨意性太強了。而且,有時講課時,控制不好拓展的范圍。拓展的內(nèi)容雖然對學生的'成長很重要,但是與課文內(nèi)容又沒有多大 的聯(lián)系。就拿今天的第一節(jié)課來說,我在對楊二嫂進行分析時,突然聯(lián)想到我在昨天下班時對家中的曬衣繩的所產(chǎn)生的感慨對學生一通講。學生們聽得津津有味,最后送給我熱烈的掌聲。但細想下來,我的感慨對學生能有多大的影響呢?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會因我的感慨而改變嗎?
對于現(xiàn)代文的教學,我越來越感覺到很亂,可能是我的問題的設計缺乏層次性與科學性。我的教學仍然是沒有以學生為主。仍然是以老師的講解為主,F(xiàn)在的教學怎么是越來越倒退了呢。也許自己對教材挖掘的不夠深,還是不能超越教案,還是真正的不能實現(xiàn)老師個性化的閱讀。我仍是教案的木偶。這種現(xiàn)狀我一定要有改變。否則我的業(yè)務是難以提高的。
路漫漫其修遠兮,我將上下而求索。以后的教學必需要嚴格要求自己,否則永遠在重復著昨天。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9
工作這幾年,我一向擔任語文教學工作。對于有效教學,談不上經(jīng)驗,只是在教學過程中的一些感受。
作為低年級段的語文老師,我認為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中,我采用多種方法吸引學生,讓學生更好地融入到課堂中。低年級語文主要以識字與朗讀為重點。
在識字環(huán)節(jié)中,我嘗試采用多種識字方法幫忙學生快樂識字。如:用講故事識字法、拆分認記法、比較識字法、偏旁識字法、猜謎識字法、熟字加偏旁減偏旁識字法、透過畫畫教學識字法、借助實物識字法、動作演示識字法等方法,不同生字能夠靈活運用不同的方法來教。運用這些方法教授完生字,還能夠用游戲的形式或兒歌生字再現(xiàn)法來幫忙孩子鞏固練習。這樣孩子們在游戲中,在挑戰(zhàn)中就簡單的掌握了文中的生字。
因為應對的是低年級的孩子,所以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孩子們的'語感尤其重要。所以在朗讀環(huán)節(jié)中,我鼓勵學生自讀自悟,避免老師講的多,提問多,大力提倡“以讀為主,以讀代講,以講帶動讀、以問促進讀”。讓學生在自讀自悟、邊讀邊思、相互討論、邊讀邊演中去學習朗讀,去理解詞語,去培養(yǎng)語感,去理解潛移默化的語言熏陶。因此“入境悟情”是我始終追求的教學境界。圍繞一個“讀”字,把學生的自讀、教師的范讀、師生的合作讀、賽讀等形式有機地安排在初讀、細讀、精讀等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之中。精心設計課堂設問,每次讓學生讀書時,都務必帶著問題去讀。讓學生真正的感受到語言文字的魅力。
我會盡心盡力做好自己的教學工作,不斷嚴格要求自己,努力汲取他人的長處,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并運用到自己的教學的實踐中,使每一節(jié)課都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使每一位學生都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yǎng)。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10
為了迎接上級領導對學校的視導工作,我們語文學科安排了兩節(jié)公開課,他們上的都很成功。
第一節(jié)是胡凡勇老師的九年級復習課。我們學校倡導的小組合作學習,在這節(jié)課上得到充分的展示,開課形式多樣,激昂的歌曲振奮人心,接著是古詩的經(jīng)典誦讀,讓學生的積累得到充分的展示。
整個課堂分為三大塊:我來寫,我來做,我來結(jié)。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第二節(jié)是胡乃美老師的七年級新授課。主要是以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為主。課前學生把能自己解決的內(nèi)容展示在黑板上,絕大多數(shù)的學生已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習慣。并且針對學生的感悟能力,誦讀能力,進行了充分的引導練習。
課后,來視導聽課的張校長對兩位老師的課進行了精彩的點評。并且對語文課上應該注意的地方,跟我校老師進行了研討,讓我們受益匪淺。
通過這次視導聽課,我感覺對小組合作學習的認識又得到了提高,只有讓學生自己動起來,才會讓知識變成學生自己的東西。并且我們要在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上再下功夫。真正讓學生做到愿學,樂學。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11
語文課程標準力糾時弊,強調(diào)了閱讀的重要作用:閱讀能夠溝通人與外部世界的聯(lián)系,獲取外部的信息和知識,認識豐富多彩的世界,拓展人的視野,幫助人融入廣闊的社會空間;閱讀能夠溝通人與人類的心靈,使人得以與高深的心靈對話,吸取人類精神文明的營養(yǎng),豐富文化的積累,發(fā)展思維和智慧,接受美的陶冶,豐富精神世界,提高人的修養(yǎng)和品位;閱讀能夠發(fā)展人的語言,發(fā)展人的感受、理解、欣賞、評價等閱讀能力、表達與交流的能力、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思維能力和審美能力。
這樣的閱讀教學就不能靠灌輸和機械訓練來實現(xiàn),學生必須成為真正的閱讀主體,教師是學生閱讀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師生之間是平等的對話關系。那么,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我們應該如何來開展語文閱讀教學活動呢?
一、培養(yǎng)學生濃厚的閱讀興趣
激發(fā)學生的讀書閃趣是提高閱讀效益的基礎,正如于漪老師所說:“興趣是學習的先導,有興趣就會入迷,入迷就會鉆得進去,學習就會有成效。”
在閱讀教學中,要讓學生明確讀書是每一個人心靈內(nèi)在的需求,也是心與心的交匯,更是靈魂的壯游。教師應向?qū)W生展示寬闊的讀書視野,向?qū)W生展示文本和書籍的思想和藝術(shù)精華,還應該揭示作品中的藝術(shù)技巧;用高品位的書籍和文章,以崇高的人生境界來震撼學生
的心靈,從而引起學生閱讀經(jīng)典著作的強烈興趣。
只要有興趣,學生在閱讀時,即使遭遇一定的困難,也往往自然生發(fā)出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毅力,從而不斷地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我們應做到:
1、鼓勵閱讀。堅持閱讀的無錯原則,鼓勵學生閱讀自己感興趣的材料。
2、啟發(fā)引導。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而不是蠻橫地規(guī)定閱讀任務。
3、保證閱讀自由。給予學生選擇合理的時間、恰當?shù)臅、可行的閱讀方式和自己表達閱讀效果的自由。
4、堅持多樣化。堅持閱讀材料的選擇、閱讀觀點的表達等多樣化,允許學生在閱讀內(nèi)容和方法上有較大的選擇余地和自由度,改變統(tǒng)一答案的弊端。
二、重視閱讀感受的體驗
注重情感體驗是語文課程標準關于閱讀的基本要求,這一要求遵循了語文學習的規(guī)律。語文是人文性很強的'學科,大多數(shù)的閱讀文章都包含著濃厚的感情色彩。如果我們在閱讀中不去引導學生體驗這種感情,閱讀的功能就減少了許多;如果沒有受到感情的熏陶、感染,學生就不可能對文章描寫的景物、人物形象、故事情節(jié)留下深刻的印象,更不會對表現(xiàn)這些內(nèi)容的文字留下深刻的印象。
《課程標準》要求:“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lián)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
作品中富于表現(xiàn)力的語言!
為落實這一要求,《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特別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求學生“能夠理解主要內(nèi)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huán)境中的意義和作用”,這對改變先前閱讀教學繁瑣的分析弊端,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要指出的是,閱讀目標特別強調(diào)閱讀者的個性體驗,比如,帶有“自己”一詞的表述就多達九處:“拓展自己的視野”、“有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作出自己的評價”、“說出自己的體驗”、“通過自己的思考”、“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收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資料”、“制定自己的閱讀計劃”等。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12
一、突出人文性,但不能淡化工具性。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边@是對語文課程性質(zhì)的最新認識。過去語文課上,教師把課文條分縷析,弄得支離破碎,把語文課上成純粹的工具訓練課。語文課上沒有思想的碰撞、心靈的觸動、情感的陶冶、審美的熏陶。語文教學的人文教育功能遠遠沒有得到充分的發(fā)揮,所以,語文課不受學生的歡迎。新的課程標準把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學目標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語文教育應有的豐富內(nèi)涵,充分展示語文自身的無窮魅力,還語文以本來的面目。
但要注意的是在教學中我們在突出體現(xiàn)語文人文性的同時,不能忽視其工具性,應當使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水融。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輔相成的,是高度統(tǒng)一的。葉圣陶先生說過:語文教學的根在在聽說讀寫,是聽說讀寫之內(nèi)的挖掘與創(chuàng)新,而不是游離于聽說讀寫之外的花樣翻新。
可時下語文課堂中的有些做法就值得反思了,有不少老師認為,新一輪語文課程改革是在削弱基礎,淡化知識。課堂上個性重視對語文人文精神的挖掘,但對字詞句等基礎知識教學,幾乎沒有提及,有的教師甚至認為搞這些教學就顯得落后、過時,平時教學不重視了,上公開課更是不教這些不能“出彩”的“添頭”。課堂教學熱熱鬧鬧,教學形式變化多樣,可就是聽不到朗朗讀書聲,看不到對語言文字的揣摩品味,欣賞不到對優(yōu)美精彩文段的必要的獨到分析見解,沒有了必要的訓練,缺少了必要的積累,短短的課文學生讀起來結(jié)結(jié)巴巴。試想,如果一個學生連一些極常用的字詞也不會讀,不會寫,一寫作文就是錯別字、病句連篇,那么即使他文學感悟力很強,也是難以表達出來的。如果我們的語文課堂長期如此,少了聽說讀寫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訓練,那么可想而知其他的一切活動也都將成會空中樓閣。
因此,我們強調(diào)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決不能以削弱學生的基本語文訓練為代價。應在兼顧語文教學人文性的同時,扎扎實實抓好語文基礎知識的傳授和語文基本潛力的培養(yǎng)。只有在教學中真正做到了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tǒng)一,把提升人文素養(yǎng)滲透于扎實的語言文字的訓練之中,語文教學的理想境界才有可能實現(xiàn)。
二、強調(diào)自主性,但不能放任自流
新課程下的教學設計注重生成與建構(gòu),淡化預設與講授。課程改革要求課堂教學要體現(xiàn)以學定教,因需施教,增加靈活度。教師的主要任務是組織課堂教學,把主要的時光讓給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把語文課堂交給學生”,許多教師經(jīng)過短暫的困惑后立刻理解下來并付諸實踐:既然要把課堂上的時光交給學生,豈不正好解放了自我嗎?于是出現(xiàn)了一種我們不愿意看到的現(xiàn)象:老師講授少了,課堂上亂烘烘的討論看似熱烈卻沒有主題,學生海闊天空胡言亂語還受表揚說有創(chuàng)新。課堂上教師淡化出場,一切讓學生自我說了算。如在文本的誦讀與理解中,在沒有充分引導虛設情境的狀況下讓學生“想讀哪一段就讀哪一段”,“想和誰交流就和誰交流”,“用自我喜歡的方式來交流讀書感受”,而教師又不能及時發(fā)揮主導作用,一堂課給學生超多的時光自讀,終結(jié)是:甲也正確,乙也不錯,丙很好,丁真棒。整堂課學生跑野馬,想說啥就說啥。一節(jié)課上完了還弄不明白老師想在這節(jié)課上完成什么任務,到達什么目標。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13
我們的語文老師歷來推崇推行的周記(或者日記)可以理解為是它的一種變式,我們似乎也需要這樣的理論支撐。我始終認為周記(或者日記)應該成為學生嘗試各種敘述的一個平臺:在內(nèi)容上,可無所不寫;在形式上,敘述描寫抒情議論隨意選用。這種沒有精神壓力和文法顧忌的寫作一旦養(yǎng)成習慣,在量的不斷積累下,定會有質(zhì)的飛躍。許多大文學家就都有寫日札的習慣,不但增強了筆力,還以此為素材創(chuàng)作了許多文學作品。
哈佛有句名言:思想決定行為,行為形成習慣,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在我們的作文教學中,應該大力提倡和督導學生不間斷地寫周記(或者日記)。進行這種自由地寫作,學生會養(yǎng)成一種用文字來表情達意的習慣,并將有利于他們?nèi)グl(fā)現(xiàn)和捕捉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可能引起思索或爭議的事件。有話可說,就有了寫作的沖動。剛開始嘗試著用文字表情達意時,也許不能很準確地把所想所說都準確地表達出來,這種詞不達意的現(xiàn)象只是因為對文字的陌生。堅持下去,待對文字熟悉了,駕輕就熟了,作文實在是一件小事。我們對作家的欽佩,很大一部分源于他們說出了或者說著我們想說的話。當表達成為一種需要,成為一種意識,如果我們、我們學生,能用自己的激情去寫作,一定也能彈奏出時代的'強音。當然,這肯定需要一個艱苦卓絕的過程的蛻變,就像蛹化蝶一樣,但我們應該去期盼那些美麗的蝶的出現(xiàn),那將給我們一個繽紛的世界。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14
閱讀與寫作是不可割裂的語文教學活動閱讀和寫作是語文教學中必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也是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語文素養(yǎng)提高的重要途徑,可是往往我們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把二者單獨作為兩個部分來進行教學,甚至有一些教師會對二者會厚此薄彼,其實閱讀和寫作完全可以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
我們現(xiàn)在的語文教材是指導學生進行語文學習的最主要的內(nèi)容,語文教師往往花費大量的教學時間去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和分析,其實如果想要使學生廣泛而有效的閱讀,只依靠課本教材是遠遠不夠的,閱讀教學應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這首先要求我們的語文教師必須在學生的`閱讀量上有一個具體的要求。首先是泛讀,要求每個學生每學期閱讀的書籍不少于20本,這在閱讀量上對學生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從內(nèi)容上來說閱讀內(nèi)容包括了詩歌散文,名人傳記,科普讀物等等。其次,要求學生精讀,指導學生一學期需要精讀的作品控制到3—4本,精讀的時間學生可以利用假期進行。再次,每學期向?qū)W生指定一本研讀的書目,這個數(shù)目就是我們課本上要求學生必讀的課外名著,當然閱讀的量是一個必須要求,閱讀的時間上也必須有保障,學生在校期間一周要保證有六節(jié)閱讀課的時間,學生周末回家的時間也要達到4個課時的閱讀時間,這樣一來,學生閱讀的時間一周當中至少有十個課時。
在對學生的閱讀有了具體的要求之后,教師會專門制作閱讀成果檢測,并相應的跟進名著讀后感的寫作指導,比如初一上學期讀《西游記》時,教師會安排學生先讀部分章回,然后從人物設定、情節(jié)安排等方面安排學生進行閱讀后的寫作,《我和<西游>有個約會》《西游之路之我見》等相關的寫作安排,不僅進一步的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同時也讓學生用筆記錄了自己閱讀名著的心路歷程,然后從每個班的習作中推選好的作品,進行年級里學校中的評選,把這些優(yōu)秀習作編訂成書,在學校召開家長會的時候發(fā)給家長,這樣的讀書成果不僅得到了家長的一致贊許和支持,也促進了學生語文閱讀和寫作素養(yǎng)的雙向生成。
閱讀是學生對于生活、社會及客觀現(xiàn)象的認識,寫作是學生們認識自我,進行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表現(xiàn)過程,只有將二者巧妙的結(jié)合才能真正引導學生從最真的心靈體驗出發(fā),給予學生一個自由的空間,讓他們自由自在地想,揮灑自如地寫,有創(chuàng)意地表達自我個性。也只有這樣,學生的心情將會更快樂,語文的學習過程中思維才會更活躍,真正的體現(xiàn)我們的語文教育是滋養(yǎng)學生心靈的學科!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15
一提起作文,不僅讓學生頭疼,也會讓老師頭疼。特別是在我們這樣偏遠的農(nóng)村中學,許多優(yōu)秀學生有時見了寫作文也會“一聲嘆息”,就更不用提那些“學困生”了,他們要么簡簡單單三言兩語應付了事,更有的學生干脆不寫。問其原因,他們都是振振有詞,不會寫或者是無事可寫,無話可說,要想讓他們說愛寫作文還真是不容易?吹竭@種情況,我不禁思索起來:“是啊,他們本身寫一兩句話都不容易,要他們流暢地寫出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何其難!”但是有沒有可能激發(fā)他們的寫作興趣,讓他們也有話可說呢?通過平時在寫作教學中有意無意的嘗試,我摸索出了幾點激發(fā)“學困生”寫作興趣的方法:一、選取貼近生活的“學困生”關注的素材。“學困生”總是一副事不關已,高高掛起的態(tài)度,不聞不問甚至睡大覺?墒且淮斡柧殹叭毕菀材茏兂砷L處”這一作文時,我問同學們有哪些材料可選,前面的同學紛紛舉了貝多芬等經(jīng)典名人事例后,我又問還有沒有其他一些熱點的素材呢?正在班上鴉雀無聲時,坐在最后的最調(diào)皮的'大個子韓清同學扯起嗓子喊了起來:“火箭隊的布魯克斯,他在nba里算個子小的,本不適合打籃球,但他作為得分后衛(wèi)身體靈活,速度快,帶領火箭隊打敗了強大的湖人隊!”我一聽,感覺眼前一亮,這不正是像他這樣的學生關注的適合寫作的素材么?于是我馬上對他加以肯定和表揚,并鼓勵他在自己的作文中就可以運用這些材料。在以后進行作文選材時,因為這些“學困生”對熱點事件比那些“優(yōu)秀生”更關注,我就經(jīng)常讓他們說一說有關熱點,這樣既激發(fā)了他們對作文的興趣,又為其他同學要提供了很好的平時沒有關注的熱點素材,真可謂一舉兩得。由此我們也感受到了這些“學困生”并不是無話可說,而是老師沒有挖掘出他們感興趣的話題和素材來發(fā)揮他們的潛力呀! 二、引進多媒體等“學困生”感興趣的教學手段 針對許多“學困生”喜歡上網(wǎng)這一特點,我嘗試著把多媒體教學適當引入作文課堂,使“黑白”世界變得有聲有色,特別是在我們這樣的農(nóng)村學校,多媒體對學生而言還是新鮮事物,更具新鮮感,自然懷有一種獵奇心,進而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
如我在教授《熱點素材在作文中的運用》這一內(nèi)容時,針對08年很多省市的中高考作文出現(xiàn)了汶川地震有關的內(nèi)容,我就結(jié)合這次地震中感人的人物和事跡,從網(wǎng)絡上找到了一些相關文字,圖片,詩歌等,通過分類組合,配上音樂,利用多媒體展示給學生,連那些平時上課就無精打采,左顧右盼的一些“學困生”看到這些畫面后也都鴉雀無聲,有的甚至開始抽泣,學生對這些人和事的印象非常深刻,不僅這些寫作上的“學困生”也能在作文中自如運用,更讓學生在思想上深切感受到人間大愛和真情,激發(fā)了學生的凝聚力和愛國熱情。這樣真正做到了教書育人,特別是讓那些“學困生”也能主動參與到寫作中來。
三、尊重“學困生”個性,引導他們講真話,抒真情
在平時的寫作時,我們總是習慣于讓學生根據(jù)教師的要求寫作。作文一旦布置下去,學生就沒有再選擇的余地,甚至連表達的思路、立意都無法選擇。這樣的作文,學習優(yōu)秀的學生可能會按照老師要求的模式寫下去,而“學困生”們總是要么寫一些停留在小學生水平的假大空話,要么干脆不寫。可是我在一次作文訓練《老師,請你__》時,一位平時一寫作文就睡大覺的學生寫了一篇《老師,請你也多關注我》,針對教師只關注前面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而不管他們這些所謂的“差生”這一現(xiàn)象,發(fā)表了自己的觀點和看法,表達自己的不滿,希望老師的眼光能多看他們一眼。整篇作文可謂情詞懇切,表達流暢,寫的全是自己和所感、所想。我覺得這篇文章相比來說有創(chuàng)造性,真正做到了“以我手寫我心”。原來,這些“學困生”并不是完全不會寫作文,而是教師為了應對考試,要求學生為了高分跟著一些套話轉(zhuǎn),按照固定模式寫。而“學困生”往往都有自己的個性,不愿跟著轉(zhuǎn)。我就想,對于這些學困生,為什么不讓他們?nèi)ミx擇自己寫作呢?為什么不能劃出更多的自由寫作空間呢?他們也需要更多心靈表白,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寫出來。于是,我在以后的作文教學中,對于那些“學困生”,引導他們自由寫作,甚至可以讓他們自己命題,盡可能讓他們選擇感興趣的話題,讓他們在自由狀態(tài)下表達內(nèi)心的想法,然后加以適當?shù)囊龑,讓作文成為他們表現(xiàn)自己,張揚個性的一面鏡子。這樣作文竟然也成了他們感興趣的一課了。
以上幾點只是我在作文教學中慢慢嘗試、總結(jié)出來的,對于“學困生”來說,這些方法確實能起到一定作用。我相信只要教師在教學中用心去發(fā)現(xiàn)、嘗試,作文課對于“學困生”來說也不會再是一潭吹不起漣漪的死水,讓他們也能夠容易地對作文說一聲“我愛你”!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教學反思初中語文07-11
初中語文的教學反思07-06
初中語文的教學反思05-20
初中語文的教學反思06-27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02-11
初中語文月考教學反思07-14
初中語文背影教學反思07-16
初中語文《故鄉(xiāng)》教學反思07-16
初中語文《匆匆》教學反思07-15
淺談初中語文的教學反思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