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科學《凝結(jié)》的教學反思
《凝結(jié)》是四年級《水循環(huán)》單元的第三課,是在學習了《蒸發(fā)》《沸騰》之后,對水變化的又一重要認識。這次“同課異構(gòu)”式的課堂教學同研,我們便從此開始,在同研的基礎(chǔ)上,向?qū)W生家長開放,請家長走進科學課堂,參與孩子們的探究活動。
翻開教材,只有兩頁,去掉四幅插圖,只有十句話,其中三句是問題——物體表面的小水珠是怎么來的呢?對著小鏡子哈氣,會有什么現(xiàn)象?小水珠是怎樣形成的?三句是提示性的語言——瓷盤加熱后蓋在杯子上試一試、現(xiàn)在我們知道小水珠是怎么來的啦!原來小水珠……,只有一句“水蒸氣遇冷可以變成液態(tài)的水,這種現(xiàn)象叫做凝結(jié)。”算是本課要掌握的科學知識?雌饋砗唵蔚膬(nèi)容,怎樣才能讓學生清楚、明白,并且有所收獲呢?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我決定還是從鉆研教材入手。對著兩頁教材,我反復地看,仔細地讀,用心分析每一個問題的目的——為什么要提這個問題?每一句提示語的指向——這句提示語要告訴我們什么?每一句話的用意——為什么要這么說?然后,根據(jù)自己的理解,閱讀教學用書,再上網(wǎng)查閱大量的資料,來充實自己,努力做到:要教給學生《凝結(jié)》這一滴水,自己要擁有關(guān)于水循環(huán)知識的浩瀚大海。比如:對于云、霧、露、霜、雨、雪等這些常見的自然現(xiàn)象,是不是都屬于凝結(jié)呢?按照我們的習慣,都是水蒸氣從氣態(tài)變成了液態(tài)或固態(tài),一般都認為是凝結(jié)。但我就是較真:科學概念是這樣的“水蒸氣遇冷可以變成液態(tài)的水,這種現(xiàn)象叫做凝結(jié)!敝徽f變成液態(tài)的水叫凝結(jié),并沒有說變成固態(tài)的冰叫做凝結(jié),這種習慣說法肯定不準確,不準確的知識就不能教給學生。我又根據(jù)自己的理解,查閱相關(guān)的資料,終于找到了答案:水蒸氣直接變成冰或小冰晶,叫做凝華不叫凝結(jié)。因此,在進行“自然界中的凝結(jié)現(xiàn)象”這一環(huán)節(jié)時,只出示了云、霧、露、雨四幅圖片,沒有出現(xiàn)霜、雪的圖片,給學生一個正確的科學認識。
在實驗教學的設計上,我從學生剛剛接觸到的對比實驗入手,讓學生發(fā)現(xiàn)對比實驗的相同和不同的條件,自己設計對比實驗,并運用自己選擇的實驗條件進行實驗。有的小組選擇水的溫度作對比,有的同學選擇玻璃片的溫度作對比,也有的`選擇水量的多少作對比,在互相交流之后,大部分學生確定將玻璃片的溫度作對比。這個實驗,如果找到了對比實驗的方法,就比較簡單,但如果老師把方法告訴學生,就失去了設計對比實驗的意義,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并沒有掌握對比實驗的設計方法,教給學生自己學會對比實驗,是這課實驗設計的目的所在吧。
這個對比實驗操作起來比較簡單,如果只安排一個實驗,課堂容量是不是太少?聽了岳華老師的課之后,感覺一節(jié)課也是挺充實的,但我還是想試一試,將雨的形成的模擬實驗也提到這節(jié)課來做,一來雨的模擬實驗現(xiàn)象較明顯,操作方法是在沸騰的實驗基礎(chǔ)上進行,學生剛剛做過,也有一定的基礎(chǔ)。于是我將實驗材料放在實驗桌旁,準備學生隨時取用。我還想為學生的實驗再提醒幾點,大家就已經(jīng)急不可待地開始了,我只好壓下要說的話,讓孩子們在家長的幫助下完成實驗。操作中我發(fā)現(xiàn),沒有我的具體要求,學生的實驗操作得很規(guī)范,觀察得很到位,沒想到,由于學生的急性子,造成了我大膽放手讓學生實驗的局面。當學生為自己造出的雨而歡呼時,我肯定了自己的設計思路。
這節(jié)課大約延長了六七分鐘,如果制造小水珠的活動再簡短一些,在實驗方法的指導上語言再簡練一些,也許還可以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去實踐、去交流,去表達、去展示。
【小學科學《凝結(jié)》的教學反思】相關(guān)文章:
《點亮小燈泡》小學科學教學反思06-16
小學科學課教學反思(15篇)10-06
小學科學課教學反思15篇10-06
2021小學科學教學反思(精選8篇)07-20
小學科學課教學反思(通用15篇)10-07
小學科學課教學反思(合集15篇)10-07
小學科學課教學反思(精選15篇)10-07
小學科學課教學反思(通用6篇)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