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集錦15篇)
身為一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那么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1
本課是北師大版二年級上冊第七單元“乘法口訣(二)”中的起始課,是在學生學習了2~5的乘法口訣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學生在前一段學習2—5的乘法口訣中,已積累了一定的編寫口訣的經驗。能熟記2—5的乘法口訣并加以運用。經過一年多的學習,學生已初步具有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能力,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但仍存在個體差異,比如說有些學生已經會背九九乘法表了,但不是建立在理解乘法意義的基礎上。
正是基于對教材的理解和學生的分析,我將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定位為。
知識與技能:通過情境的創(chuàng)設,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讓學生在觀察、分析中理解并掌握6的乘法口訣,能應用所學口訣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在活動中進行自主探索,借助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理解編出的6的乘法口訣,培養(yǎng)學生積極主動的思考問題的能力;在鼓勵評價中,讓學生樹立自信,體驗成功,培養(yǎng)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去分析、去運用。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團結協作的意識。
本課的重點是經歷編制口訣的過程,熟記口訣。難點是用6的乘法口訣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我利用青蛙的謎語導入,并將小青蛙貫穿于整堂課之中,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首先,我利用8道口算題對 2到5的乘法口訣進行了復習,然后自然地過渡到對6的乘法口訣的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我利用小青蛙的粘貼畫這一情境圖,注重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自編口訣,并且自己去發(fā)現口訣的規(guī)律,這種教學方法既尊重了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也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主動探究的機會。編完口訣、找完規(guī)律以后,我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記憶口訣,教師再運用拍手背、開火車背、師生對口令、齊背等方式來檢查記憶效果。最后,我利用多媒體課件設計了多種形式的練習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這些練習既有看口訣、寫算式的形式,又有動物藏題這種圖文并茂的形式,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傊,我是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利用生動形象的多媒體課件吸引學生注意力并在游戲中讓學生學會了6的乘法口訣,化解了本課的重難點。
這節(jié)課也存在很多不足之處,比如說在個別環(huán)節(jié)的處理方面還存在許多不當之處,教師的語言、教態(tài)也缺乏感染力,班級管理方面還存在許多尚待改善之處,望各位領導批評指正!不吝賜教!
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2
學生不一定能直接提取有價值的數學信息,對于學生的匯報,教師適當給予肯定的同時,要著重引導學生從數學角度去觀察。如何引導學生從數學的角度觀察情境、提取信息,是本環(huán)節(jié)的關鍵。由此讓學生根據乘法的意義提出數學問題,運用乘法的知識,解決數學問題。讓學生從觀察中感悟到:一向喜歡數學的笑笑,她看得很仔細,她看到了魚,還發(fā)現河里有四群魚,每群都有三條,于是她在想:河里一共有多少條魚?這樣,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全圖,并提出數學問題。
備課時,我考慮到學生在靜態(tài)圖中獲取信息存在難度,上課時告訴學生要按一定的順序進行觀察,然后簡單介紹這個圖的情況。你們看,這幅圖有學校、樹木、花草、小河,從學校走出三群小朋友,每群小朋友都是三個;在他們經過的草地和樹上飛來三群小鳥,每群小鳥各有5 只;他們走到河邊時看到游來四群小魚,每群有三條魚;接著又看到從遠處劃來的四條小船,每條船上有四個小朋友等等。這樣逐個呈現圖中信息,為學生提供了形象的幾個幾的資源。學生根據畫面輕松地互相提出用乘法來解決的問題,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實際上也就是乘法口訣在生活中的應用,從而利用生活經驗有效地理解了抽象的乘法意義。
單一的數學計算和練習不僅使學生感覺枯燥,而且不利于長期記憶。創(chuàng)設豐富有趣的活動情境,能化枯燥為生動,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參與的興趣,使學生在比賽、游戲、模擬生活情境等活動中,自覺主動地運用、鞏固數學知識、提高效率。
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3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是北師大課標版小學數學第三冊第七單元的第一課時,是在學生已學習了2-5的乘法口訣的基礎上學習6的乘法口訣.由于學生已經學習了2-5的乘法口訣,他們已經歷了幾次編寫口訣的過程.因此,對乘法口訣的含義,怎樣編寫乘法口訣,有了初步了解.現在繼續(xù)學習6的乘法口訣,如果不改變教學方法將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所以在上6的乘法口訣時我采用引導的學習方式,由學生獨立探索的學習,讓學生編口訣、記口訣、用口訣,在書上填寫,并進行相互交流來完成本堂課的教學內容.
一、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激趣引入.
通過學校要舉行寫字比賽,引出方格紙,再利用學生喜歡的卡通動物米老鼠和唐老鴨引出課題.這一環(huán)節(jié),遵循二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好奇、好動的特點,從學生生活實際引入,并通過卡通圖,創(chuàng)設具體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營造一種輕松的學習氛圍.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首先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進行估算,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意識.在填寫6的乘法口訣時我采用引導的學習方式,由學生獨立探索的學習、并填寫,讓學生通過自主參與學習活動,獲得親身體驗,逐步形成樂于探究的積極態(tài)度,體驗成功的喜悅.在引導學生發(fā)現6的乘法口訣規(guī)律時,首先讓學生對6的乘法口訣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再努力創(chuàng)造機會,通過探索和交流,從中發(fā)現口訣的一些規(guī)律,突出學生的探索與交流活動,讓學生以學習主人的姿態(tài)展現自我,發(fā)展自我.這樣,為學習后面的乘法口訣由學生獨立發(fā)現規(guī)律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三、鞏固應用,實踐深化.
在組織學生練習時,除了在理解的基礎上,給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熟記口訣外,更重要的是采取學生喜愛的、有趣的練習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指導學生用口訣進行練習,既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通過創(chuàng)編數學故事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發(fā)散思維.
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4
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材設計,力爭創(chuàng)設良好的情境,讓學生始終在情境中進行學習。縱觀這一節(jié)課,在教與學的過程中,突出了以下幾個特點:
一、創(chuàng)設學生熟悉的情境,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認知規(guī)律和生活實際,選取學生最感興趣的,貼近生活的內容,創(chuàng)設參觀博物館這樣一個情境。
二、引導學生由學數學轉向做數學。
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在學生學習新知過程中,學生自主選擇喜歡的學具進行操作,在小組內進行交流,驗證14+28結果到底是三十多,還是四十多。學生動腦想一想,動手擺一擺,動口說一說,切實感悟小棒滿十捆成一捆,木塊滿十排成一排。為了讓學生更好的掌握進位加法,我再組織學生討論:是先從個位加起比較方便,還是先從十位加起比較方便?通過討論交流,班內大部分學生都選擇了先從個位加起,因為學生從比較中已經能明顯感受到從個位加起的優(yōu)越性是不會把個位進的1漏加。如果先加十位的話,就很容易把個位進的1漏加。當然,也有一兩個學生覺得從十位加起比較方便,我認為,只要學生能迅速、正確的計算結果,他們的方法我都予以尊重。因為從與他們的對話中可以明顯感受到他們也認同從個位加起,相信只要有合適的時機,他們也會主動接受的。
學生們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感受到知識的生成過程,從而把“學數學”變?yōu)椤白鰯祵W”。
三、學生容易出錯的地方:
1、個位滿十進一,有的學生雖然進一了,但十位相加時卻忘了加一。
2、學生20以內的加法沒學好,個位相加結果出錯。
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5
我執(zhí)教了《角的初步認識》這節(jié)課。自我感覺這節(jié)課基本達成了教學設想期望的目標,但也有不少值得反思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能夠做到環(huán)節(jié)緊湊,思路清晰。
從而形成一個較好的教學框架:首先是開門見山導入新課,其次是放手讓學生探求新知,拓展延伸,最后是歸納總結。
課堂教學中,我始終站在學生的角度來思考教學方案,考慮課堂結構。注重豐富的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注重對學生開展探究活動的指導,注重引導學生將知識轉化為能力,實現課堂中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使學生生動活波、主動有效的進行學習。讓全體學生自始自終積極地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中,并不斷教給學生學習方法,讓他們學會學習。
二、注重語言表達。
在教學中,我根據學生的好奇心,好勝心等心理特點,引導他們敢想敢說。凡是通過思考能說的我從來不包辦代替,留給學生充分發(fā)言的機會。
但不足之處也有幾點:
1、在時間上分配的不夠好,以至于討論時間稍長,影響了后來學生在談聽故事之后的感想以及如何向大家介紹“我是角”,這部分內容,學生還沒有充分施展,就草草結束了。原訂討論角的大小時為第一個高潮,講完故事之后再出現第二次學生情緒的高潮,但效果不是很好。
2、對學生備的不夠。
比如:在做角過程中,你發(fā)現了什么?老師意在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說出兩邊叉開越大角越大,可是有的學生就只是說,我發(fā)現我做的角象鴨子的嘴,象海鷗在飛┈就就是不說大小。后來我引導說:從大小上看,學生們這才能夠說出來。
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6
本節(jié)課為學生提供了很多自主探索的機會,讓他們經歷編寫6、7的乘法口訣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數學思維,同時讓他們在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課后我對自己的課進行了反思。
成功之處:
1、處理好了數學知識的掌握與靈活應用的問題
就教材而言,顯得很枯燥,以前我會簡單地處理成找規(guī)律,編口訣,背口訣的機械記憶的模式,這次我在教學中給學生提供很多很多的生活中的與6、7有關的話題。
2、處理好了情景創(chuàng)設的問題
本課開始引出小朋友喜歡的逛商店畫面,從學生直接的對圖像的興趣轉移到對數字的興趣,初識6、7的乘法口訣。
3、在本課中體現合作學習
本課在指導學生編寫口訣的時候,采用了合作學習的方式。小組合作,編寫的口訣并讓記錄最快的同學整理下來,每個人都很投入,爭取以小組第一獲勝。在指導學生記憶口訣時,又采用了一種合作學習的方式,這種合作方式就是讓其他的學生分享別人的思維結果,請學生討論如果忘記了其中一句口訣你可以有什么辦法想出來,再請同學說說哪些口訣好記,哪些口訣不好記,可以用什么辦法記住它,讓學生在說明的過程中使其他學生跟著記住了。
不足之處:
1、課堂教學要強調知識之間的聯系,本課是學習6、7的乘法口訣,在學習6、7的乘法口訣之前已經有了2-5的乘法口訣的學習經驗,完全可以將學習2-6的乘法口訣的一些學習方法遷移過來,這堂課上沒有體現出這一點來,下次教學要深入考慮。
2、這節(jié)課的設計運用了很多集體備課中老師的設想,自己創(chuàng)新的地方很少。雖然是善于學習了,但是也要自己嘗試改革創(chuàng)新。
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7
在本課的學 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設施,形象直觀地對物體進行觀察,提高學 培養(yǎng)、發(fā)展人的主體性,是教育改革的一個主題,也是深化當前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突破口;谶@一指導思想,本課的設計始終圍繞著“自主參與──獨立學 本節(jié)課注重為學生營造探究條件,一方面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自己帶自己喜歡的玩具刀課堂上來;另一方面我也參與到學生的探究活動之中,同學生一起觀察,這樣的操作活動既能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又能通過他們的探索逐步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三)實踐性。
對于這節(jié)課,我準確把握了教學要求,每個學生我準備了學具,切實組織好活動,使每個學生都能真正參與進來,學生通過,操作,觀察,比較,強化了視圖與實物的認識,做到不以教師的演示來替代學生的操作,不以對教材中的插圖觀察來替代對實物的觀察。數學是一種工具,一種將自然、社會運動現象法則化、簡約化的工具。
數學學 。
5的乘法口訣是學生第一次接觸乘法口訣。但是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經過暑假的學整理5的乘法口訣時,應該讓學生說說怎么想的,為什么這么編?巧妙地加以引導,啟發(fā)學生從各方面思考,比如“一只手有5個手指”所以一五得五。“2張5元是10元”所以二五一十。讓學生從具體直觀的角度去理解乘法口訣的含義,更加符合學生的心理,不但有利于學生快速地記憶口訣,而且對學生理解乘法問題。解決乘法問題很有幫助。
記憶口訣是本節(jié)課的一個重點,不能只讓學生單純的背,更多的體現在練 學生自己練篇課,教給學法,課堂上讓學生動起來,讓學生在樂中學、趣中學,是我自己從這節(jié)課中獲得的重要啟示。
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8
今天上了《解決同樣多的實際問題》這一課,這是蘇教版二年級新教材中新增加的一個內容,在上課之前我們二年級教研組對這課進行了集體備課,今天拿著我們討論后的教案到班上上課,我運用層層遞進的方法,由實物到數字,讓學生對方法進行感知概括。我出示紅色圓形和藍色圓形,引導孩子思考,用什么辦法使它們變得一樣多?在操作的幫助下孩子能夠說出三種方法,我還暗暗竊喜:這節(jié)課內容簡單啊,可以輕松完成教學任務了。接下來我讓孩子脫離實物,直接出示情境數字,讓他們思考:怎樣做才能使他們同樣多?
孩子對于“添上”和“拿走”兩種方法可以理解,但對于“將多的部分拿一半給少的”這種方法,孩子難于表達完整,我盡量讓孩子多說,讓他們注意表達的完整性。因此這節(jié)課沒能完成教學任務。新教材我們在摸索在探討,希望我們的努力能有一點點收獲!
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9
1、教學設計達到預期的效果
在這節(jié)課的實際教學中,我感到達到了本課的預期教學目標:上課的時候,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學生爭先恐后的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實現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
2、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數學,學會運用數學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數學源于生活而又服務于生活,教師要善于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設計教學活動,激發(fā)他們的興趣,讓學生親身去感受數學,并萌發(fā)一種“數學真有趣,我要學好數學”的心理。課堂教學的開始,我設計用我們北國冬天最常見最美麗的雪花引入,學生通過觀察知道了雪花有6個瓣,學生在學習2~5的乘法口訣的基礎上,借助雪花圖案,積極主動的編制6的乘法口訣。對二年級的學生來說,由于學生之間的智力、生活經驗與環(huán)境都有差異,即使面對同樣的問題,他們的思維方式、采用的手段和方法也是有差異的,教師的講解與細問往往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有時反而會適得其反,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會被扼殺,學習的潛能也從中受到了抑制,更談不上樂于學習。我還安排了智慧屋,介紹奇妙的6,拓展學生的視野,讓學生知道自然界除了雪花有六個瓣以外,還有很多與6有關的自然現象和科學知識。因此,應讓學生感到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增加學生的直接經驗,這不僅有利于學生理解問題情境中的數學問題,而且有利于使學生體驗到生活中的數學是無處不在的,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初步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10
《分桃子》是在學生已經掌握百以內一位數乘除兩位數的口算和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而本節(jié)學習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商是兩(三)位數的筆算除法;本節(jié)是后續(xù)學習的基礎。
回放教學過程:情景引入后,讓學生用不同方法計算482,學生很易口算出結果,但對于豎式卻不能正確理解和正確計算,部分學生在嘗試用豎式計算時,有幾種寫法,而且這些錯誤在后續(xù)的幾節(jié)課的學習中,反復出現,非常頑固,很令我頭疼。
錯誤分析:少數學生對這種豎式的抽象寫法不理解,對其過程和筆算順序也不理解,更不熟悉,是一種機械的模仿。
反思教學。
。1)在教學過程中將具體的操作和抽象的算式聯系起來,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理解算理;另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初步建立解決問題的數學模型。教師要重視在引導學生理解算理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認識筆算除法的順序:我們分桃子的時候,第一次先分 4籃,每個猴子得2籃,在豎式中,也就是先除十位上的4,4個十除以2得2個十,把2寫在商的十位上,用除數2去乘2個十,積是4個十,寫在48的十位的下面,4-4=0表示十位上的數已經分完。再分8個,在豎式中8要落下來繼續(xù)除, 8除以2得4,每個猴子分到4個,在商的個位上寫4,再用除數2去乘4,積是8,表示從被除數里又分掉的數,寫在落下來的被除數8的下面,8減8得0表示全部分完。
。2)在學生解決問題,掌握算法之后,引導他們進行歸納、比較、置疑,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反思能力,同時尋求到解決問題的最佳辦法。教師引導學生認識到在用豎式計算時,就要注意第一次商后,十位上是不是還有余數,就要把這個余數和個位上的數合起來,再計算。余數必須比除數小。 及時歸納:筆算時,從被除數的最高位除起,一位一位地除,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商就寫在哪一位的上面。這里可以用學生喜歡的小歌訣讓學生記住除數是一位數的筆算除法的法則:筆算除法從高位起,除數一位商一位、除到哪位商哪位,每次只能除一位、除數當姐余當妹。并在以后的學習中不斷補充下面的歌訣內容:一位不夠看兩位。不夠商1,0占位。
。3)反復練習,放慢進度。按教材編者的意圖,以上內容在一節(jié)課內完成,而我認為本內容適合兩課時完成,可以這樣劃分內容和目標,第一節(jié)課只研究兩位數除以一位數商兩位數,重難點是讓學生掌握豎式計算的寫法、每一步的意義及過程,以及除法豎式計算與加、減、乘法豎式計算順序的區(qū)別。第二課時再研究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商三位數,重難點是讓學生掌握在豎式計算中第一次商后,十位上還有余數的處理方法,并進一步讓學生熟悉筆算除法的順序和過程。
。4)課前要復習運用乘法口訣口算除法、表內除法豎式的書寫格式及每一步的意義,這些都是本節(jié)課的學習基礎,對理解本節(jié)課豎式計算有幫助。如課前讓學生用豎式計算92 185,讓學生回答每一步表示的意義。 15 這個15怎么來的?表示什么?
這個3怎么來的?表示什么?
。5)這節(jié)課在注重算法優(yōu)化的同時,算法的多樣化究竟要不要突出一下,注重引導學生探究,但課堂40分鐘又顯得少,留給學生練習的時間不多,如何解決這些矛盾,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11
《認識線段》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較抽象,學生不太好理解。對此我將教學過程大體分四個層次來進行。第一個層次,想辦法將一根毛線拉直,兩手之間的這段就是一條線段。引入線段,使學生感知“線段是直的,有兩個端點”這兩個特征;進而呈現線段的圖形,使學生初步建立線段的直觀表象。第二個層次,結合學生熟悉的物體,讓學生明白直尺、黑板、課本的邊以及紙的折痕等都可以看成線段,在此基礎上,通過讓學生折出不同長短的折痕,引導學生體會“線段是有長短的”,從而既使學生豐富了對線段的感知,又使學生進一步完善了對線段的認識。第三個層次,教學用直尺或其它合適的工具畫線段。第四個層次,用學生感興趣的方式來完成課后“想想做做”,進一步鞏固對線段的認識。
這節(jié)課講完,我感覺比較成功,學生掌握的較好,并且每個在課堂上表現非常踴躍,思維不止一次達到升華。
我認為本節(jié)課有三個亮點,
。1)想辦法拉直毛線,體現線段的“直”和“有兩個端點”的特征,
。2)畫線段,用合適的工具畫線段,比比誰畫得對、畫得多。體現線段的特征,還告訴學生線段可以橫著畫、豎著畫、斜著畫;
。3)數線段,這個環(huán)節(jié)是由課堂中的一個“小錯誤”引出的,在比賽完畫線段以后,進行反饋。我發(fā)現在一條線段中間點了一個點,我就和同學一起數他畫的線段,并且了解該同學是不是真的這樣想的,當他說出是自己出錯了,我在表揚他誠實的基礎上,也感謝他給了我們一次探討數線段的機會。即在一條線段上點兩個點、三個點……一共有幾條線段?接著繼續(xù)探討平面上的三點、四點、五點,每兩個點連起來,一共有幾條線段?這時學生興趣積極性高漲,很輕易地得出數線段的規(guī)律——一個奧數中問題。
課堂教學就是這樣一個靈動的、讓師生共同進步的過程。
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12
在本課的學習活動中,多次讓學生參與觀察活動,鼓勵學生能根據指定的視圖要求進行擺物體的活動,發(fā)揮各自的想象力,探索不同的拼擺方法,從而使學生的直觀思考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得到更為充分的鍛煉。在觀察、比較、實踐中,幫助學生進一步積累經驗,從而深化對實物與視圖關系的認識,發(fā)展空間觀念。
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設施,形象直觀地對物體進行觀察,提高學習效率,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興趣。在本課教學中,學生的主體意識得到了充分的張揚,創(chuàng)新的思維火花、熱烈的氣氛都有利于學生全面和諧的發(fā)展。具體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主體性、探究性、實踐性。
(一)主體性。
培養(yǎng)、發(fā)展人的主體性,是教育改革的一個主題,也是深化當前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突破口。基于這一指導思想,本課的設計始終圍繞著“自主參與──獨立學習──深刻體驗”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增強自主意識,從而主動去獲取和領悟感性材料中的簡單數學問題。如創(chuàng)設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讓學生不由自主地進入學習活動中,繼而讓學生獨立沉浸在豐富的學習材料之中,有玩具,也有生活用品,鼓勵學生自己選擇觀察的方向,再畫一畫,畫好后又讓他們離開自己的座位,從不同的方向去觀察所畫的物體,最后,通過小組合作交流,互相啟迪,體會到在實際的生活中,幾乎所有的物體都是立體的,而觀察的方向不同,看到的形狀也就不一樣。
(二)探究性。
本節(jié)課注重為學生營造探究條件,一方面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自己帶自己喜歡的玩具刀課堂上來;另一方面我也參與到學生的探究活動之中,同學生一起觀察,這樣的操作活動既能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又能通過他們的探索逐步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三)實踐性。
對于這節(jié)課,我準確把握了教學要求,每個學生我準備了學具,切實組織好活動,使每個學生都能真正參與進來,學生通過,操作,觀察,比較,強化了視圖與實物的認識,做到不以教師的演示來替代學生的操作,不以對教材中的插圖觀察來替代對實物的觀察。數學是一種工具,一種將自然、社會運動現象法則化、簡約化的工具。
數學學習的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學會建立數學模型,用以解決實際問題。因此,在這節(jié)課中,大量地創(chuàng)設條件,讓學生把課堂中所學的知識和方法應用于生活實際之中,“學以致用”,讓學生切實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如課中觀察玩具、用品等,都采用了貼近學生生活的材料,旨在聯系生活,開闊視野,同時延伸學習,使學生能從看到的物體的某一個面,聯想到整個物體的形狀,培養(yǎng)其觀察立體實物的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fā)展形象思維。
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13
《100以內加減混合》本節(jié)課是學生在20以內加減混合運算和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用已有的知識能夠解決問題。
通過學生熟悉的公共汽車上下車人數的變化這一情景導入新課。公共汽車上原來有67人,到南山站后,下來了25人,又上去了28人,F在有多少人? 學生都有乘公交車的經歷,所以理解起來非常容易。學生可以很快的列出算式:67-25+28= 解決現在有多少人。對于計算,這類加減混合式題是在連加、連減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由于運算順序與連加、連減的順序相同,所以教學時讓學生進行類推,學生可以自主的應用前面所學習的筆算的方法列兩個豎式解決,然后讓學生自己想簡便寫法的豎式,最后老師再強調這個簡便寫法要注意的地方。這里很容易忽視引導學生67-25這一步求的是到站下車25人后,車上還剩多少人,42+28這一步求的是上來28人后,車上現在有多少人。我發(fā)現學生對于單純的計算可以模仿老師或者例題可以學會,算理學生也能理解,但是計算是為了解決問題的,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經常會把計算跟解決問題分開了,或者列出算式就開始教怎么算,其實每步計算的時候,我們都該引導孩子這步是解決的什么問題。這點是我要反思的地方。我們不能為了計算而教計算,現在的孩子剛剛開始接觸解決問題,可以先把這個問題分析清楚,計算可以慢慢的教,我們還是要培養(yǎng)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
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14
教材方面,《8的乘法口訣》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教科書蘇教版二年級(上冊)第71~72頁的內容。在學生已有1—7的乘法口訣經驗的基礎上學習。重點是使學生理解8的乘法口訣的來源和意義,掌握8的乘法口訣,能運用8的乘法口訣求積。難點在于編制8的乘法口訣并記憶、發(fā)現口訣的規(guī)律以及記憶口訣。
在教學過程中,我注意讓學生自主的經歷8的乘法口訣的編制過程,尋找8的乘法口訣的規(guī)律,能熟練的運用8的口訣進行計算。并讓學生體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會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其次,談一談我的教法設計
根據教學要求,結合教材的特點,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完成教學任務。我采用了:
1、情景教學法。通過大家熟悉并且關心的奧運內容引入,不僅學生激情昂揚,而且也滲透了愛國主義思想。在教授過程中讓學生在情景里親自動手操作、探索,感受知識的形成過程不過如此簡單,享受成功的喜悅,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
2、游戲教學法。即是新課改的教學理念“做中學、玩中學”的體現。因為小學生學習活動不再是教師的“說教”,應該更多的時間是在學生自主探索的過程中。在這節(jié)課中,我采取了玩對口令的游戲幫助學生強化記憶口訣。孩子不但不會覺得枯燥,反而對他們更有挑戰(zhàn)性。在練習中,我也相應的加入了摘蘋果的游戲。傳統的口算教學一般是枯燥乏味的,對于低年級的學生很容易失去興趣,采用游戲的形式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他們很樂意參與其中。這樣的教學,更能體現了“學生是學習數學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功能。
3、以小組合作的形式來組織教學。體現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實踐創(chuàng)新”的數學學習方式,培養(yǎng)了學生互相合作交流的意識,在共同討論中完成學習任務。并以“掌聲表揚”的方式激勵學生多思考、多發(fā)表意見。
第三,說學法
通過這節(jié)課的教學,主我要培養(yǎng)了學生以下學習方法:
1、指導學生觀察,共同討論,在自主探索中把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戲中運用學習成果,把數學知識利用到現實生活中。
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15
關注學生的實踐活動和直接經驗,關注學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關注學生的數學情感和情緒體驗,使學生投入到豐富多采、充滿活力的數學學習過程中去,使學生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促使學生逐步從“學會”到“會學”,最后達到“好學”的美好境界。我就《角的初步認識》這節(jié)課談談:
教學設計體現新課程理念
新大綱提出“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依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設計探索性和開放性的問題,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在課堂伊始,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出角,并從觀察實物中抽象出角,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抽象的過程,感受到數學是與我們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也藉此引導學生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和解釋生活。在學生形成正確表象后,如何感知角的特征并提高到理性認知成為本節(jié)課的教學難點。在課堂上,我讓學生互相交流,探究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使學生的感官參與經歷“具體”到“抽象”的過程,促成他們豐富了對角的認識。這樣,以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為出發(fā)點,把數學知識的傳授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起來,體現“數學來源于生活并服務生活”的原則,學生在產生濃厚興趣的同時,形成強烈的成就動機,并藉此內驅力開始探究,從而創(chuàng)造成功的心理體驗。
能處理好教師的角色
教師擺正了自己的位置,為學生提供了自由發(fā)揮的空間,教學中教師是以一名引導者,合作者的身份出現。學生自己能學會的,教師引而不發(fā);學生難以理解或不易接受的,組織動手操作;學生個別學習有困難的,小組合作學習等,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意識。如有學生指出扇子圖中弧線與線段組成的圖形是角時,我沒有否定,而是引導學生通過折、摸、畫、自學課本等辦法,自己去辨別、
理解角,領悟角。學生畫角時,又為學生提供了自由嘗試的空間,學生想怎樣畫就怎樣畫,使他們擺脫了來自教師和教材的束縛,對教師和教材的依賴,自己去實踐,自己去發(fā)現,自己去感悟,在此基礎上教師再進行引導。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盡情表達、合作探究、自主思考,以求得問題的解決。
課堂訓練扎實張弛有度
即體現邊講邊練,講練結合。做到練有目的,練有重點,練有層次,形式多樣,針對性強,并注意反饋及時、準確、高效。思維拓展題的教學,不僅是知識獲得的過程,更是學生綜合能力得到提高,思維得到發(fā)展的過程。本節(jié)課多處設計思維拓展題,如用所給的材料做角,“在一些組合圖形中你能找到幾個角?”“思考一張圓形紙可以折出多少個角?”等問題。不僅是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更拓展了學生的發(fā)散思維、求異思維,讓一些同學個性飛揚,同時也體現課標所要實現的“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的理念。
現代化教學手段應用恰到好處
現代教育技術是信息傳播的載體,在傳播的過程中具有放大信息,增強信息強度的功能,本課例依據小學生好奇、好動、好勝的心理特點,采用多媒體技術中圖形的移動、定格、閃爍、同步解說、色彩變化等手段表達教學內容,圖文聲像并茂,多角度激發(fā)學生興趣。如動態(tài)演示角的形成和比較角的大小等,這樣能吸引學生注意力,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使靜態(tài)的知識動態(tài)化,而動態(tài)的畫面與學生的思維活動緊密相連,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得到發(fā)揮,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力得到發(fā)展。有效的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課堂氣氛更加活躍,學生學得實在。
在教學中還有需要學習改進的地方,比如注意細節(jié)問題,傾聽同學的發(fā)言等。
【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集錦15篇)】相關文章: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04-18
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04-02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15篇)04-18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15篇04-18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11-19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集錦15篇)04-02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集錦15篇08-26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合集15篇04-18
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15篇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