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迦那格西洛桑嘉措經(jīng)典禪語
四無量心并非生起菩提心之法,而是增上菩提心之法。小編為大家?guī)礤饶歉裎髀迳<未虢?jīng)典禪語,喜歡就收藏起來吧。
迦那格西洛桑嘉措經(jīng)典禪語推薦
1. 具備諸多資具可作供品時,不可選取質量低下或自己不喜者作為供品,此舉與盲人妄圖欺騙常人毫無差別,應挑選其中最為優(yōu)質者供養(yǎng)。陳設供品時,應盡量整潔美觀,此為成佛時具足相好之因。
2. 所謂“智慧”或“天分”均取決于習氣,若于所學內容在往昔曾留植習氣,學習則相對容易。
3. 皈依方式有二,一為只將希望寄托于三寶,個人并不精進;二是以信心皈依三寶,修持彼所示離苦得樂之法。二者中以后者為勝,應依之而行。
4. 結生第一剎那為生有,從此第二剎那乃至死有最后剎那之前為本有,臨終最后剎那感受死光明時為死有,死有至生有間為中有。我等如今已得暇滿人身,且值遇顯密雙運之大寶圣教,理應念及無常迅速,善加修習以期自利利他。
5. 修持密法需結合道次第所緣而修,所謂“結合而修”,并非指念誦二種經(jīng)函。應知密續(xù)修法儀軌中實已包含道次第全部所緣,如儀軌起首部分需修歸依,若于共道基礎堅實,即刻可結合道次第相關所緣觀修;儀軌中復又提及出離心.菩提心等內容,亦需如此而行。
6. 隨喜甚為重要,依靠修習隨喜,可在短時間內積累眾多資糧。如能對善業(yè)至心隨喜,必定能獲相應功德。不需勞動身口,只要隨喜便能攝集無量資糧。但切記不可隨喜惡業(yè),如果隨喜他人造作惡業(yè),也等同自身造下了相同的惡業(yè)。
7. 上師及與其弟子,同等失壞于誓句,勤勇軌范及弟子,最初應互相觀察。 具慧弟子不應從,無有悲愍而忿毒,貢高貪著不守護,自矜而伐為上師。堅牢調伏具足慧,具忍正直無諂曲,了知咒與續(xù)加行,具足悲愍解諸論。畢竟曉了十真性,善巧繪造中圍業(yè),了知宣說咒加行,其心專一根調伏。
8. 于密法具信,希望通過修持密法獲得成就者,在獲得灌頂后,保持灌頂加持不退極為關要。若加持退失,獲得成就則如無本求利,無種求苗。保持灌頂加持不退根本在于清凈守護三昧耶,密續(xù)相關修法有多種,如自入.每日以三摩地受取四灌等。
9. 四無量心并非生起菩提心之法,而是增上菩提心之法。無量是指由所緣無量能得無量果。
10. 若內心于三寶無皈依敬信,奉行十善也僅止是一種善法而已,并非修持佛法。因此佛教徒不可好高騖遠,應當重視凈修皈依。
11. 格魯派關于“凈相法”判定標準有二:其一為獲得凈相之師長需具備師長之德相,二為所獲取之凈相需符合正法。
12. 頂禮藏文發(fā)音為“恰策”,意為“在掌中”,也就是將自他眾生今生來世一切苦樂托付于上師三寶之意。頂禮分為身語意三種,身作頂禮動作,口誦相應偈頌,意念皈依于彼。
13. 對于皈依.發(fā)心.業(yè)果取舍.七支.供養(yǎng)曼荼羅等相對容易理解的教授,應在系統(tǒng)了解后盡力付諸修持;對于空性.生圓次第等較為深奧的法要,即便暫時難以通達.修持,也應發(fā)愿于未來際證得。
14. 修法動機十分重要,其中以菩提心為最勝。初業(yè)行人僅僅依靠念誦“為利有情愿成佛”等偈頌難以真實生起菩提心,因此必須依照道次第教授的`順序,依次思惟“暇滿利大.難得”等所緣而逐漸生起造作菩提心。
15. 陳設三所依有一定之規(guī),不可任意為之。于佛龕中央位置擺放身所依—佛像,在佛像右側擺放語所依—佛經(jīng),在佛像左側擺放意所依—佛塔。依格魯派供奉佛像方式而論,中間以供奉宗喀巴大師像,以此代表一切上師;宗大師像右側供奉釋迦牟尼佛像,代表一切諸佛;宗大師像左側供奉綠度母像,代表一切本尊。
迦那格西洛桑嘉措經(jīng)典禪語欣賞
1. 密續(xù)修法中與空性相關者甚夥,需結合道次第中所說空性內容修持。此為“結合而修”之真義。因此若于共同道毫無了解,修持密法實屬困難。
2. 在師長前接受灌頂時,需對灌頂內容善加聽受獲得了解,尤其在接受無上瑜伽續(xù)四灌頂時,若對其內容不甚了了,則是否獲得灌頂還有待觀察。雖然往昔色舉傳承諸師傳授灌頂時不做念誦儀軌.介紹四灌等,而于定中傳授灌頂,但應了知此為針對利根弟子而行,與眾不同。
3. 世間之長壽無病.事業(yè)順遂,乃至出世間之解脫.佛果,無不需依福報成辦,倘福報淺薄且不諳積資之理,宏圖大志恐終為泡影。佛陀所示積資之法眾多,皆需秉持純善而行,以下略舉數(shù)端:斷除損惱有情,救護他者命難;供養(yǎng)殊勝對境;惠施貧苦有情。
4. 修誦儀軌時應隨文入觀,以思惟文意配合口誦,若僅止念誦未作少分思惟,則意義甚微。
5. 成就佛果需要集資凈障,顯密二乘中集資凈障最勝修法為奉獻七支。
6. 菩提心分二,一為愿菩提心,指為利益一切眾生而愿成佛的心愿;一為行菩提心,是指依此愿而決心步入六度四攝的修持。
7. 上師”分為了.不了義二種,了義上師是指成就佛位時所證智慧法身,不了義上師是指教授佛法的`師長。
8. 初業(yè)行人修持懺悔尤為切要。由于惡業(yè)深重,長時流轉生死,難獲善趣身;即便僥幸一次獲取暇滿人身,也因惡業(yè)障礙,難以聽聞正法;即便常聞佛法,卻難以了達其意;即便了達其意,也難以獲得證悟。包括世間事業(yè).家庭等種種不順遂,皆為惡業(yè)障礙之故。因此需要凈除惡業(yè),勵力懺悔。
9. 修持之命脈厥為依止善知識,務須精勤謹慎如理行持。簡言之,希求今生無病無災.諸事順遂,或欲脫輪回,乃至速疾成就佛位,端賴如理依師。于依師諸要需盡力而為,力所不逮之處應發(fā)愿于未來際成辦。
10.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是諸佛教。
11. 一切有情乃至螻蟻,無不希求離苦得樂。獲得安樂方法有二,一為世間法,一為出世間法即佛法。依世間法雖可能獲得稍許暫時安樂,但要獲得究竟安樂還需修持佛法。
12. 在家居士若能如理依止善知識,概略學習《宗義》.《八事七十義》,對于法相有所了解;繼而深入學習《入行論》.菩提道次第引導,對于道次第諸所緣尤其出離心.菩提心.正見作細致了解;并依個人因緣好樂從具德師長前聽受無上瑜伽部本尊大灌頂,聞學該本尊生圓二次第教授。
13. 回向極為重要,若不作回向,善根易為嗔恚所毀。我等善根如同滴水,將滴水置于大海,則大海未涸之前其必將存續(xù)。
14. 所謂灌頂,是指授予修持密法本尊及其教授法的權力,并且于行者相續(xù)留置成就四身之種。灌頂通于四續(xù)部,然而四灌頂只在無上瑜伽部中方才具備,依序為寶瓶灌頂.秘密灌頂.智慧灌頂.語句灌頂。
15. 皈依需具備皈依因,皈依因總體來說就是畏懼與信心,然依三士道而有所分別:于下士道為畏懼三惡趣苦,對三寶能救此苦生起信心;于中士道為畏懼輪回苦,對依三寶可脫輪回具備信心;于上士道為畏懼輪涅一切苦,堅信三寶有能力救拔自己出于輪涅,且生起不忍他者受輪涅之苦的大悲心。
16. 于作敬事一切行,其心應離于我慢,慚羞怖畏善防護,住于初適嫁女相。 一切輕佻等所作,開演師前應遠離,所余類此諸所作,自內觀察應遣除。善住中圍及護摩,攝收弟子及講說,其處若與師同住,未得許可不應作。若開眼等隨所得,一切皆當獻上師,師于所獻取受已,有所余者隨所喜。
17. 日常應以取舍業(yè)果為本,盡力結合所學行持,將所學法義結合在生活中,令自身行為盡量與法相應。倘能如此,應不至荒廢暇滿,成辦二利亦有希望。
18. 即便學習世間微末技藝,也需師長教授。獲得從未證得的佛果,更需一位善知識加以引導。從皈依至成佛間一切功德皆依如理依止善知識而生,并且佛陀的加持.本尊的悉地以及護法的事業(yè)也需依靠如理依止善知識方能顯現(xiàn)。
19. 相續(xù)中若無有承許三寶為清凈皈依處的皈依心,所做善法則不屬佛法;若無出離心,所做善法則非解脫輪回之因;若無菩提心,所做善法則非成佛之因。
20. 個人修行之處每天至少需要都打掃一遍,這樣做有極大必要,會產(chǎn)生五種利益:(1)令自心清凈;(2);令他心清凈;(3)眾天神喜歡;(4)造集美麗業(yè);(5)死后往生天界。
迦那格西洛桑嘉措經(jīng)典禪語
1. 世人如能凈罪積資,奉行十善,斷除十惡,此世間可趨向和平美滿。若背棄道德規(guī)范,僅依賴科技沉淪物欲,無異于飲鴆止渴,戒之慎之。
2. 上師弟子非弟子,弟子亦非上師前,隨行所有諸敬事,及作禮等當屏退。 隨于軌范有所獻,或軌范師有所賜,具慧于彼應鞠躬,以其二手而持取。能以正念無忘失,于自遍行皆精進,同法違越自所行,以歡喜心相勸阻。有病恭敬師事業(yè),亦未得師賜許可,于諸遮制雖現(xiàn)行,具善心故不成罪。
3. 回向時應將自他三世善根回向于十方諸佛菩薩善業(yè)大海之中,祈愿正法久住,一切具恩師長法體安康.常轉法輪.事業(yè)廣大,一切眾生尤與自己有緣之眾生現(xiàn)時痛苦息滅.速疾成佛,為利一切如母有情自亦速速成就佛位。
4. 入座之初應口誦心念宗喀巴大師所造《道次第攝頌》中“暇身勝過如意寶……”等八句偈結合調整動機,自暇滿難得起思惟,至生起造作菩提心,此中含攝三士道法類。于此作意:為利眾生需速疾成佛,應于一生中成辦佛果,為此于此生.今年.當月.本日,尤其此刻修持如是善法。
5. 陳設身語意所依后,應對其起真佛想,時常恭敬瞻視頂禮。時間充裕時,可奉獻七堆曼荼羅。朝圣時亦應如是而行,此舉可集資凈障,令朝圣更具意義。即便不具備信心,僅以好奇心等心態(tài)觀視佛像,也可累積相應福報。
6. 修持密法目的為獲得共與不共成就,成就根本在于善護三昧耶,因此需護戒如目。
7. 我等實為從無始以來患有無明煩惱大病卻不自知的'病人,能夠診斷病情.給予治療的良醫(yī)就是佛寶,能夠對治無明煩惱大病的妙藥就是法寶,而從旁協(xié)助看護的護士的就是僧寶。
8. 凈罪須具備四力,其一為破壞力,意為于所造惡業(yè)生起恐懼.追悔之心;其二為依止力。我等造罪對象不出佛與有情二種,因此也需依靠此二者凈罪,此即皈依與發(fā)心;第三為遍行對治力,即由追悔之門正作凈罪之法;第四遮止罪惡力。防護心需極為堅固,應當認真修持,不要聽聞懺罪功德后便不加檢點,令防護罪惡之心松懈。
9. 障礙分為外.內.密三種。外障指種種不如意事,如疾病.災難等;內障指三毒煩惱;密障指雖具足外在順緣,也并未生起明顯煩惱,但在修行上卻無能為力.難以自主。三種障礙中,以密障最為嚴重。
10. 修持佛法凈罪十分切要,所謂“凈罪”,即是依止四力懺除自身往昔所造諸罪。
11. 對于佛法不應只求多聞,應當在聽聞教授后盡力善加修習,以求調伏乃至滅除自相續(xù)中煩惱。若僅聞而不行,會成為所謂“法油子”,令佛法難以利益自心。因此,對于能夠成辦世出世間一切利益的佛法,應勵力勤修持,不可令光陰空過。
12. 各宗教關于善惡取舍均有相關標準,但范圍大小.程度深淺方面則差別極大。
13. 時下有一類人,自稱密續(xù)行者,而以守持別戒脫戒意義微小,行止甚為放逸。此類人顯然是于密續(xù)三昧耶毫無所知,即便修持密法恐亦難得其門而入。
14. 依日沃甘丹派總體而論,所修本尊以密.勝.怖三大本尊,尤其吉祥怖畏金剛為主。利根行者若能夠完全舍棄此世間,以上師瑜伽為命脈,結合三大本尊無別而修,則于三年三月佛果可成。
15. “物無諂誑”是指供品不應以不正當手段獲得。對于出家人而言,是指不應以“五邪命”的方法取得供品,所謂五邪命是指諂媚奉承.旁敲側擊.贈微博濃.巧取訛索和詐現(xiàn)威儀;對于在家人而言,是指不應以惡劣手段如欺詐.殺戮等獲取品。“動機無諂誑”是指在奉獻供養(yǎng)時不應攙雜有下劣的動機,例如求名利等。
【迦那格西洛桑嘉措經(jīng)典禪語】相關文章:
倉央嘉措經(jīng)典句子02-27
倉央嘉措的經(jīng)典句子03-05
倉央嘉措詩集經(jīng)典句子07-30
倉央嘉措經(jīng)典語錄11-07
倉央嘉措佛語經(jīng)典語錄09-03
精倉央嘉措詩集經(jīng)典句子04-18
倉央嘉措最美的語錄08-23
倉央嘉措詩集經(jīng)典句子15篇09-22
倉央嘉措詩集經(jīng)典句子7篇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