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最新無錫工資扣稅標準
工資扣稅等問題關系到我們的切身利益,下面是yjbys小編收集整理的無錫工資扣稅標準,歡迎閱讀。
一、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
工資個稅的計算公式為:應納稅額=(工資薪金所得-“五險一金”-扣除數)×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個稅起征點是3500,使用超額累進稅率的計算方法如下:
繳稅=全月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
實發(fā)工資=應發(fā)工資-四金-繳稅。
全月應納稅所得額=(應發(fā)工資-四金)-3500
【舉例】
扣除標準:個稅按3500元/月的起征標準算
如果某人的工資收入為5000元,他應納個人所得稅為:(5000—3500)×3%—0=45(元)。
二、征收方法
個人所得稅實行源泉扣繳和自行申報兩種征收方式,支付所得的單位或個人為個人所得稅的扣繳義務人;在兩處以上取得工資薪金所得和沒有扣繳義務人的,以及有扣繳義務人,但扣繳義務人沒有依照稅法規(guī)定代扣代繳稅款的,納稅義務人應當自行申報納稅。
2016年最新工資扣稅標準(扣稅率表)
稅率表一:工資、薪金所得適用個人所得稅累進稅率表
級數 | 全月應納稅所得額 | 稅率(%) | 速算扣除數 | |
含稅級距 | 不含稅級距 | |||
1 | 不超過1500元的 | 不超過1455元的 | 3 | 0 |
2 | 超過1500元至4500元的部分 | 超過1455元至4155元的部分 | 10 | 105 |
3 | 超過4500元至9000元的部分 | 超過4155元至7755元的部分 | 20 | 555 |
4 | 超過9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 | 超過7755元至27255元的部分 | 25 | 1005 |
5 | 超過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 | 超過27255元至41255元的部分 | 30 | 2755 |
6 | 超過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 | 超過41255元至57505元的部分 | 35 | 5505 |
7 | 超過80000元的部分 | 超過57505元的部分 | 45 | 13505 |
注:
1、本表所列含稅級距與不含稅級距,均為按照稅法規(guī)定減除有關費用后的所得額;
2、含稅級距適用于由納稅人負擔稅款的工資、薪金所得;不含稅級距適用于由他人(單位)代付稅款的工資、薪金所得。
稅率表二: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對企事業(yè)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適用
級數 | 全月應納稅所得額 | 稅率(%) | 速算扣除數 | |
含稅級距 | 不含稅級距 | |||
1 | 不超過15000元的 | 不超過14250元的 | 5 | 0 |
2 | 超過15000元至30000元的部分 | 超過14250元至27750元的部分 | 10 | 750 |
3 | 超過3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 | 超過27750元至51750元的部分 | 20 | 3750 |
4 | 超過6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 | 超過51750元至79750元的部分 | 30 | 9750 |
5 | 超過100000元的部分 | 超過79750元的部分 | 35 | 14750 |
注:
1、本表所列含稅級距與不含稅級距,均為按照稅法規(guī)定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成本、費用以及損失后的所得額;
2、含稅級距適用于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和由納稅人負擔稅款的對企事業(yè)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不含稅級距適用于由他人(單位)代付稅款的對企事業(yè)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
稅率表三:(勞務報酬所得適用)
級數 | 全月應納稅所得額 | 稅率(%) | 速算扣除數 | |
含稅級距 | 不含稅級距 | |||
1 | 不超過20000元的 | 21000元以下的部分 | 20 | 0 |
2 | 超過20000元至50000元的部分 | 超過21000元至49500元的部分 | 30 | 2000 |
3 | 超過50000的部分 | 超過49500元的部分 | 40 | 7000 |
注:1、表中含稅級距為按照稅法規(guī)定減除有關費用后的所得額。
2、含稅級距適用于由納稅人負擔稅款的勞務報酬所得;不含稅勞務報酬收入額適用于由他人(單位)代付稅款的勞務報酬所得。(國稅發(fā)[2000]192號)
拓展閱讀:如何提高勞動者工資?
全國總工會的負責人最近透露,中國工資性收入占GDP的比重,已連續(xù)22年下降,言下之意是必須提高勞動者的工資水平。而財政部有關研究人員則反駁說,此種說法是誤解,中國工資性收入占GDP的比重與發(fā)達國家相當,且高于金磚四國的平均水平,暫時沒有提高的空間。 從收入角
全國總工會的負責人最近透露,中國工資性收入占GDP的比重,已連續(xù)22年下降,言下之意是必須提高勞動者的工資水平。而財政部有關研究人員則反駁說,此種說法是誤解,中國工資性收入占GDP的比重與發(fā)達國家相當,且高于“金磚四國”的平均水平,暫時沒有提高的空間。
從收入角度統(tǒng)計GDP,是很復雜的技術問題。理論上,按照收入法統(tǒng)計,GDP包括勞動者報酬、租金和凈利息收入、企業(yè)利潤、政府的間接稅以及折舊。其中勞動者報酬,包括勞動者工資、來自政府的各種補貼(減去個人需要交納的所得稅)。在美國,雇員獲得的這部分收入,還包括社會保障工薪稅和養(yǎng)老基金。其他各項,也都有各自的內容。所以,GDP中最后有多少是工資性收入,沒有專門的統(tǒng)計,難以得出可靠的結論,說連續(xù)下降,可能符合人們的感覺,但卻不一定準確。同樣,中國的勞動者收入占GDP的比重與美國等國家相當,也值得懷疑,因為美國的這一比例大約是60%,中國的這一比例從現有的資料看,遠遠沒有達到。當然,說這一比例只有20%至30%,也有低估之嫌。我們需要看到權威的統(tǒng)計,才能得出結論。
提高居民收入,以增加消費,把拉動經濟增長的'力量,從投資,特別是政府投資,轉到居民消費,把經濟增長建立在更穩(wěn)妥的基礎上,是中國經濟需要完成的結構性轉變的重要方面。在這個意義上,提高勞動者收入,增加工資,當然是必要的。但是,單是主張?zhí)岣吖べY,卻是把問題簡單化,甚至模糊了問題的性質了。
需要弄清楚,政府的收入或者居民的總體稅負是否適當。因為政府收入與居民收入是此消彼長的,在總收入一定時,提高居民收入,包括工資收入,就要降低稅負。一個流行的說法是,發(fā)達國家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一般不低于50%,而中國則遠低于這一水平。但是,中國和發(fā)達國家財政收入的統(tǒng)計口徑很不一樣,中國的財政收入僅僅指預算內收入,而人家則包括所有的政府收入,按照國際可比口徑,中國的政府收入,除了預算收入,還有數量與預算內收入相當的預算外收入,以及預算外的預算外收入,即各種收費、基金、罰款等,這樣,中國的財政收入,早超過了50%。而且,發(fā)達國家的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也很少有長期達到50%的。無論何種標準,中國的稅負都屬于高水平,確實有降低的必要。
即使我們假定,中國總的工資水平不低于國際平均水平,也就是工資總額沒有出現連續(xù)多年下降,國和民的收入比例大體合理,也還須考慮工資報酬的所有者結構問題。有研究報告指出,中國當前的居民收入差距已達0.47,接近社會忍耐的極限。即便不降低總體稅負,也需要遏制收入差距過大的趨勢。比如,壟斷行業(yè)的工資水平過高,是造成全社會收入差距過大的核心因素,也與國企和央企存在的宗旨相背離。所以,并不是所有人的工資都低,都需要提高,而是應有漲有落。
不能一概反對稅負高,如果稅負雖然高,但是,通過財政支出,稅收能夠惠及低收入者,就可以抑制居民間的收入差距。中國的稅收以間接稅為主,個人所得稅規(guī)模有限,也就是說,中國的財政收入,主要來自普通收入階層,特別是工薪階層。但因為支出結構不合理,諸如行政管理費支出過高,而社會保障支出卻過低,作為納稅主體的勞動者,沒有獲得相應的補償。財政支出不僅沒能縮小收入差距,反而助長了這個趨勢,這也與公共財政的目標相悖。
所以,不能籠統(tǒng)說,工資性收入低,這不是問題的所在,真正的問題是結構。工資與GDP一樣,也是不患寡而患不均,籠統(tǒng)說工資收入下降,是遮蔽了工資不均的本質。
如何提高低收入勞動者的工資收入?目前的流行說法是,讓工人參與工資決定過程,不再由雇主一方說了算。這當然是有道理的,這也許是今后的一個方向。但是,至少目前看,沒有可能性。國外的經驗是,工人是分散的,不可能,也沒有能力與雇主討價還價,代表工人談判工資的,是工會。美國三大汽車公司,競爭力下降,根本原因是人工成本過高,但是,真要降低,卻困難重重,因為背后有行業(yè)工會的談判力量。而中國的現實情況是,工會顯然還沒有準備好在新歷史條件下的角色與擔當。
以筆者之見,首先,我們需要權威的統(tǒng)計數據,弄清各行業(yè)和地區(qū)的勞動者工資水平,究竟如何,這個工資,并非職工工資條上所列的收入,而是包括各種單位福利。其次,壟斷行業(yè)的工資,并不是由勞動力市場決定,沒有反映員工的貢獻和人力資本的真實水平,壟斷行業(yè)有通過行政手段,整體減薪的必要。最后,老調重彈,讓普惠型的社會保障體系,加緊覆蓋到全體勞動者。
【2016最新無錫工資扣稅標準】相關文章:
最新工資扣稅標準08-21
最新深圳工資扣稅標準10-23
上海工資扣稅標準「最新」08-07
最新廣州工資扣稅標準08-21
深圳工資扣稅標準201609-29
2017無錫工資扣稅標準是多少11-04
2017工資扣稅最新標準08-22
最新2017年工資扣稅標準08-21
2017最新工資扣稅標準08-21
最新工資扣稅標準2017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