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的“大忽悠”
對“皇城根兒”的“北京大爺”的抱怨,我聽到過好幾次。抱怨的項目通常是:愛吹牛——不經(jīng)意地批露自己認識大官或大企業(yè)家,并暗示或明示自己能夠運用和這些VIP的關系,搞定別人搞不定的事;好攬事卻不負責任——口頭禪是“包在我身上”,然后就不了了之;沒有時間觀念——永遠不要期待他們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交出該交的活兒。之所以抱怨,是因為吃過他們的虧,一不小心把事情真的交給這些不靠譜的主兒了,然后自認倒霉,花九牛二虎之力忙著擦屁股,并發(fā)下毒誓:再也不相信這些不靠譜的人。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加,職場人的面相會隨之變得混濁而復雜,這些不靠譜的“大忽悠”應該為些擔負起部分責任。 當然,“大忽悠”絕對不是“皇城根兒”的特產(chǎn)。在被認為“更具專業(yè)精神”的上海,我也被不靠譜的人“忽悠”過幾次。一位看上去挺誠懇并且宣稱自己有寫作熱情的撰稿人為了不交一篇稿件編了十幾個理由,先是因為在跑步機上摔得小指骨折了,后來則是手機掉在馬桶里,聯(lián)系不到我,再后來是被領導臨時發(fā)到外地出差,再再后來是換了工作……我在最后一兩次致電給她,佯稱“追稿”時,已經(jīng)完全是抱著試驗心態(tài)外加好奇心理——這次又是什么奇遇呢?真是可惜了這個人才,以她編故事的能力,完全能夠成為中國的斯蒂芬·金。 有意思的是,這些不靠譜的職場人,永遠都有辦法找到一份靠譜的工作,并且都活得很滋潤,就算是頻繁地換工作,也常常給人意想不到的驚詫。一位以光說不練聞名的“海歸”在換了幾家公司后,最近又以某歐洲公司駐華代表的`頭銜出現(xiàn)在社交圈,而且又搬了個更貴的公寓。她的“忽悠”經(jīng)典是,面試時被要求寫的“行業(yè)展望與新機會”之類的方案,是委托一個熟人代勞的,而非常不走運的是,她的熟人又是個愛吹牛的大嘴巴。 更有意思的是,就算是明明知道有些人被公認為“忽悠”,總有一些職場高手愿意充當救世主,挽救這些帶有明顯人格缺陷的“人才”。不是說天才都有弱智的一面嗎?同理,被貼上“忽悠”標簽的人很可能都是人才。雖然這個邏輯犯了“天才都有弱智的一面,而弱智未必有天才的一面”的錯誤,但救世主們往往是主觀堅定不容置疑的。最近我聽說一位以行為不檢點——經(jīng)常發(fā)生錯拿公司“樣品”之類的小失誤——著稱的公關廣告界人士,又成功地轉到一家很靠譜的美國公司工作,而且謀到了一個相當不錯的職位。招他進來的人,正是業(yè)界很受尊敬的一位資深人士。怎么你們都覺得他是“忽悠”嗎?告訴你,在我面前,他就偏偏不是。氣死你!工作上被肯定得多了,煩!也想體驗一下感化別人的快樂。就像《辛德勒的名單》里的德國軍官一樣,殺慣了囚犯,就想體驗寬恕囚犯的快樂。 對此我的推測是,也許被貼上標簽的“忽悠”們是選擇性“忽悠”,利害關頭,他還是能夠表現(xiàn)出“靠譜”的言行的;人有很多面,我認識的他只是他“不靠譜”的那面。但也有人認為,是因為中國市場太大,人太多,就算打一槍就跑,也夠“忽悠”們活一輩子的了。哪種原因更靠譜其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眼下的中國職場確實能夠容納得下這么多類型的人,專業(yè)的,靠譜的,不靠譜的,忽悠的,一本正經(jīng)的,不太正經(jīng)的……從而讓職場話題生生不息。 |
【職場的“大忽悠”】相關文章:
創(chuàng)業(yè)人最容易被忽悠的五大方面08-07
意大利留學防忽悠秘籍08-14
莫讓職場小事妨礙大前途的職場勵志01-15
職場升職的三大能力11-30
五大重要的職場禮儀和五大職場禮儀的避忌12-10
職場生存的四大勇氣職場勵志10-02
職場人需學習的四大職場法則01-20
職場女性必須學習的五大職場法則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