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國家生活,就要深度了解當地的文化。一些社會上的禁忌是不可以觸碰的,這是讓你成為一個人見人愛、有著良好社交的人的前提。下面等小編為大家一一介紹!
生活習慣篇
切莫搭便車
也許你在很多旅行書籍中看到很多free ride搭便車的故事,但實際上在當今的美國不是很普遍。至少在東西部的大城市附近隨意搭便車是比較有風險的,這是由于美國現今的社會治安情況造成的,搭便車而被搶去錢財或遭到凌辱之類的案件在美國屢見不鮮,有些歹徒看到路邊步行的女性,就主動停車,殷勤要求送上一程。如果誤以為他是好意,無異于羊送虎口,碰到這種情況,最好還是冷言拒絕,不要多加搭岔。
莫在別人面前脫鞋
在美國,若是在別人面前脫鞋或赤腳,會被視為不知禮節(jié)的野蠻人。只有在臥室里,或是熱戀的男女之間,才能脫下鞋子。女性若在男性面前脫鞋子,那就表示“你愛怎樣就怎樣”;男性脫下鞋子,就會被人當作叢林中赤足的土人一樣受到蔑視。無論男女在別人面前拉下襪子、拉扯襪帶都是不禮貌的。鞋帶松了,也應走到沒人的地方系好。
女性不能單獨喝酒
女性不可單獨喝酒,如果單獨喝酒或幾個女性聚在一起喝酒,都被視為“正在等男士的女人”。不諳此情的婦女可能受到男士“毛遂自薦”式的騷擾。
宴會上切忌喝醉
在宴會上喝酒要適量,始終保持斯文的舉止,這是歐美人士共守的禮節(jié)。在美國人的宴會上,很少看到爛醉如泥的人,即使喝多了,也要堅持到宴會結束,回到自己的房間后才可倒頭不起。如果當場酩酊大醉,惹是生非,會招來眾人的鄙視。
不亂送禮物
送禮必須送得有意義,例如朋友生日、同事結婚可以送上一份禮物,以表心意;但不能動不動就送禮,這樣對方不但不會感激,還會疑心你另有所圖。不知送何禮物為宜時,可以送鮮花,作客或參加宴會,鮮花總是得體的,香水和威土忌等也普遍受到歡迎。
不為別人付帳
中國人的習慣是,幾個好友一道出門時,總是搶著付錢買車票、門票等;但如果對美國人這樣做,卻不會得到他們的感謝。這種作法會使美國人覺得欠了人情帳,心理上很難受。美國人一起外出,總是各付各的費用,車費、飯費、小費無不如此。
學習篇
切忌宅
出國留學可以讓學生學到更純正的英語。學生在剛到美國時,因為語言問題,溝通可能會出現問題。但是,學生不要因此刻意減少或者拒絕與其他人的接觸與交流就未免有些得不償失。過于宅可能會出現在國外留學多年仍對當地文化知之甚少的局面,適應異國文化更無從談起。
切忌造假
美國人非常注重誠信,對學術的要求更加嚴謹。因此,去美國留學的同學們切忌在學術上造假。不僅學位論文,就連平常的課堂報告、課程論文在引用他人內容時都要注明出處,否則放入龐大的論文庫中對比檢索,只要有一個短句抄襲都會被標示出來,受到零分成績、取消學位或者開除學籍的處分。
切忌逃課
美國留學費用不是一筆小數目,因此在出國留學后要珍惜此次學習機會。翹課不僅是一種資金資源的浪費同時也是一種對家人尤其是對自己不負責任的表現。除此之外,國外對于留學生的出勤率是很看重的,如果留學人員的出勤率不能保證并且警告之后仍然不改的話,校方有可能會取消該學生的有效簽證,更有甚者取消留學資格遣送回國。
社交篇
不要稱呼黑人為“Negro”
Negro是英語“黑人”的意思。尤指從非洲販賣到美國為奴的黑人;所以在美國千萬不要把黑人稱作“Negro”,跟白人交談如此,跟黑人交談更如此。否則,黑人會感到你對他的蔑視;說到黑人,最好用“Black”一詞,黑人對這個稱呼會坦然接受。
不能隨便說“I am sorry”
“I am sorry”和“Excuse me”都是“抱歉”、“對不起”的意思,但“I am sorry”語氣較重,表示承認自己有過失或錯誤;如果為了客氣而輕易出口,常會被對方抓住把柄;追究實際不屬于你的責任。到時只有“啞巴吃黃連”,因為一句“對不起”已承認自己有錯,又如何改口呢?
謙虛并非美德
中國人視謙虛為美德,但是美國人卻把過謙視為虛偽的代名詞。如果一個能操流利英語的人自謙說英語講得不好,接著又說出一口流暢的英語,美國人便會認為他撒了謊,是個口是心非、裝腔作勢的人;所以,同美國入交往,應該大膽說出自己的能力,有一是一,有十是十,不必謙虛客氣,否則反而事與愿違。
同性不能一起跳舞
同性不能雙雙起舞,這是美國公認的社交禮儀之一。同性一起跳舞,旁人必定投以責備的目光,或者認為他們是同性戀者。因此,即使找不到異性舞伴,也絕不能與同性跳舞。
不可在別人面前伸舌頭
美國人認為在別人面前伸出舌頭是一件既不雅觀又不禮貌的行為,給人以庸俗、下流的感覺,甚至可以解釋為瞧不起人,小孩子犯了錯,可以吐吐舌頭,顯得天真可愛,成年人千萬不可這樣做。
手勢的含意
美國人介紹自己時,要用手指鼻尖,如果我們按照自己的習慣,指指胸口,常會使他們不明其意,無法理解。叫人過來時,我們的習慣是招招手,這在美國人看來,恰恰是“再見”;他們招呼人過來的手勢是把手指向著自己,然后以中指和食指朝著自己,輕輕搖動兩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