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為掏萬元找個留學中介,就能一勞永逸了嗎?以為和中介簽署個協(xié)議,就能得到保障了嗎?
殊不知,稍不留神,踩到大坑,千辛萬苦為兒女存到的中介費成了一些不良中介機構投資理財的“一桶金”。
這是怎么回事呢?
很難想象,一家普通的留學教育咨詢公司高比例的營收竟然是來自金融投資和現金產生的利息。最高的一年,現金的投資收益會占到它的凈利的三分之一。賬面上有近億元人民幣的現金投資在地產股票及其它金融理財產品上。
一家留學教育機構如何能如此依賴投資收益呢?他又是如何有如此龐大的一筆現金去做投資呢?
答案就在某些留學中介行業(yè)的潛規(guī)則上。
不難發(fā)現,很多中國的主流留學機構在于客戶簽約時都會簽署一份退款協(xié)議,明確承諾如果孩子申請失敗,則會全部或者部分返還申請費用。
以上海的留學市場為例,通常情況下申請費在3-5萬元之間。而申請失敗的退款金額在100%-40%不等。一般情況,這些中介每年處理全國案例近萬個,其中需要退款的案例占到20%左右。每一年光退款這一項現金流就超過5000萬元。
那么問題來了,如果申請失敗了,這筆錢什么時候能還回來呢?
即便是和中介簽署了協(xié)議,但退款時間部分故意寫得模凌兩可,只是一句“雙方商議決定”和“不超過6個月”來限定。而從什么時候開始算申請失敗,成了這家機構大耍無賴的關鍵點。
事件回放
第一例
2013年的11月,宋阿姨交了5萬8千元給一家留學機構,并且得到承諾如果申請季結束時,沒有任何一家美國排名前50的學校錄取宋阿姨的孩子,那么機構返還給她50%的申請費用。
但直到2014年的5月,所有美國大學offer發(fā)放完畢時,宋阿姨的孩子拿到的最好的offer是一所排名70多名的學校,嚴格意義上講,機構構成違約,需要賠付50%的申請費。
但此時這家機構開始玩起拖延戰(zhàn)術,而宋阿姨則忙著給自己孩子做赴美留學的行前準備,最終他們還是選擇了上這所70多名的學校,不然就要再等一年的時間。但直到孩子已經飛到了美國開始新了大學生活,這筆退款仍然沒有打到賬上。
宋阿姨到機構去理論,咨詢顧問則跟她玩起文字游戲。關鍵點便在這個申請季三個字上。如何定義申請季開始和結束的時間,根本沒有一個靠譜的依據。美國大學最晚到6月還在發(fā)放2014秋季入學的offer。而協(xié)議上規(guī)定在申請季結束后6個月內返還退款,則理論上要等到2014年的12月才能拿到退款。
這一理論解釋徹底激怒了宋阿姨和其他幾名同樣情況的家長。在幾番理論和施壓下,機構最終于2014年12月10日將退款打到了家長的賬戶上。然而這距離宋阿姨將5萬8千元現金交給這家機構已經過去一年的時間。
回顧事件的整個過程,宋阿姨發(fā)現自己可能應證了坊間的傳言,既有些留學中介機構以超低的門檻接納顧客并且許諾一個不太實際的結果收取高額申請費。但拿到錢之后就拿去做資金池做投資,而孩子的申請根本就不用心去做。
以宋阿姨孩子的托福和SAT成績,本來就符合大多數排名前50學校的要求,但咨詢顧問依然承諾她可以申請到,并且很慷慨地闡明了退款政策,而當時家長根本就想不到機構的真實目的。
第二例
宋阿姨把他的疑慮在當地的一個留學家長群里提出來了,結果發(fā)現很多人也碰見了同樣的情況。
同一個城市的另一位家長李先生也遇到了同樣地問題,而且涉及金額更大。
李先生的孩子是要沖擊前20名校的高材生。他找到了一家小有名氣的機構。機構十分慷慨且毫無保留地向他解釋了收費政策:申請費18萬元起,保證前35的學校,如果出了35名,則退款一半;如果進入前20,則追加收取8萬元做為機構獎金,如果申請進入常青藤則加收12萬。
這種明碼標價梯度收費按績效收費的標準很符合李先生胃口。當即就拍下18萬元。但申請季結束后,孩子只申請到了排名38名的一所學校。而退款部分也是苦苦地等到8月份才拿到。從支付收款到拿到退款,整整經歷了一年的時間。
據初步計算,每年因為像宋阿姨和李先生這樣的案例被截留的申請費退費金額保守估計可以高達數億元人民幣。大部分的截留資金都會被持有超過6個月以上。很多機構以不切實際的申請目標和“十分透明”的退費標準吸引家長去購買最高規(guī)格的申請服務。而機構截留下來的資金多數投資進了房地產和一切穩(wěn)健的理財產品,少數也有投資到股市中,獲取巨大收益。
“錢生錢的生意總比實際的服務好做” 一名曾經任職于某知名大留學機構的員工小J透露:“整個申請季會長達6個月甚至一年之久,我們都用各種辦法勸家長早點交錢。而且不論是收費還是退費都是按照最終結果說話,家長也覺得ok。很少有人會詢問這筆錢在這期間去哪里了。 ”
小J說,最高一年他們公司利用申請費截留資金池投資獲利千萬元,幾乎相當于當年凈利的30%,已經成為長期穩(wěn)定運轉的模式。
“其實這個還算好的,并非會像有些機構那樣故意圈錢。“他說,如果孩子資質不夠,不會給他們設立不切實際的目標,套取更高額的申請費。而有些機構就不一樣了,故意打出托福不過100分也能上前多少名名校這類招牌,明擺著就是去套錢的。一些機構甚至內部成立了投資部,來處理過剩的申請截留資金。而這一切,普通學生和家長都不曾知曉。
“只要一聽到自己孩子有希望上名校,他們(家長)就什么都不顧了;只要你跟他說能保證結果,他們就會乖乖掏錢。有的家長工作上特別精明,但一到自己孩子的事情上,就容易沖昏頭腦”。小J吐槽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