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早年故事
牛頓小時候的故事
少年時代的牛頓不像高斯、維納那樣,從小就顯露出引人注目的科學天才;也不像莫扎特那樣表現(xiàn)了令人驚嘆的藝術稟賦。他跟普通人一樣,輕松愉快地度過了中學時代。
如果說他和別的孩子有什么不同的話,那就是他的動手能力相當強。他做過會活動的水車;做過能測出準確時間的水鐘;還做過一種水車風車聯(lián)動裝置,它使風車可以在無風時借助水力驅動。
15歲那年,一場罕見的暴風雨侵襲英格蘭。狂風怒吼,牛頓家的房子直晃悠,就像要倒了似的。牛頓為大自然的威力迷住了,不禁想測驗颶風的力量。他冒著狂風暴雨來到后院,一會兒逆風跑,一會兒順風跳。為了接受更多的風力,他索性敞開斗篷向上跳躍,認準起落點,仔細量距離,看狂風把他吹出多遠。
1661年牛頓考上了劍橋大學,盡管在中學里是個優(yōu)等生,可是劍橋大學集中了各地的尖子學生,他的學習成績趕不上別人,特別是數(shù)學的差距更大。但是他并不氣餒,就像他少年時代喜歡思考問題一樣,踏踏實實地學習,直到透徹地理解為止。
在大學的頭兩年里,他除學習算術、代數(shù)、三角外,還認真學習了歐幾里得《幾何原本》,彌補了過去的不足。他又鉆研笛卡兒的《幾何學》,熟練地掌握了坐標法。這些數(shù)學知識,為牛頓后來的科學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四年后,他從劍橋大學畢業(yè)了。1666年的一天,牛頓請母親和弟妹到自己房間里來。房間里黑洞洞的,只從窗子的一個小孔中透過一線陽光,在墻上照出一個白色的光點。牛頓讓他們注意看墻上的光點。他手里拿著自制的三棱鏡,放在光線入口處,使光折射到對面墻上,光點附近突然映出一條瑰麗的彩帶。這條彩帶同雨后晴空中出現(xiàn)的彩虹一樣,由紅、橙、黃、綠、青、藍、紫等七種顏色組成。牛頓和自己的親人共同觀賞了人工復現(xiàn)的自然景象。后來,牛頓又用第二個三棱鏡把七種單色光合成白光。他用白光分解實驗宣告了光譜學的誕生。
牛頓在探索光色之謎的同時,還在探索引力之謎。他從蘋果從樹上掉了下來的事實發(fā)現(xiàn)萬有引力定律,而且從數(shù)學上論證了萬有引力定律,并且把力學確立為完整、嚴密、系統(tǒng)的學科。他在概括和總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通過自己的觀察和實驗,提出了“運動三定律”。這三條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共同構成了宏偉壯麗的力學大廈的主要支柱。這座力學大廈是近代天文學和力學發(fā)展的基地,是機械、建筑等工程技術發(fā)展的基地,也是機械唯物論統(tǒng)治自然科學領域的基地。構造了宏偉壯麗的力學大廈。
我國數(shù)學家華羅庚童年的故事
華羅庚,出生在江蘇省金壇縣一個貧困家庭。這是當時一個非常閉塞的縣城。
童年時代,他最想騎馬。他將一個小木凳拴上繩子,牽著當馬騎,邊騎邊喊“馬嘟嘟,馬嘟嘟。”現(xiàn)在這個小凳子還陳列在金壇的“華羅庚紀念館”里呢。稍大以后,他就把家中小雜貨店的柜臺當馬騎,跳上跳下,并且還不時學著大人騎馬的樣子,感覺十分得意。
華羅庚特別愛動腦,對于一些別人看來司空見慣的事,往往也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提出一些似乎希奇的問題。有一次,他同別人一塊去城郊玩耍,見一座荒墳旁有石人石馬,就問比他大的同伴:“這些石人石馬有多重?”同伴回答說:“這怎么能知道呢!比A羅庚卻不甘心,沉思片刻,說:“以后總會有方法知道的!
在當年的金壇,華羅庚最喜歡去的地方,還是燈節(jié)、船會、廟會等場所,凡是這些熱鬧的地方都少不了他的身影。城東有座青龍山,山上有個廟。每逢廟會,廟中的“菩薩:”便頭插羽毛,打扮得花花綠綠,騎著高頭大馬進城來。一路上,人們見到“菩薩”就磕頭行禮,祈求幸福。華羅庚伸直脖子,望著雙手合十的“菩薩”,心里暗自琢磨:“‘菩薩’果真萬能嗎?”當廟會散了,人們也陸續(xù)回家,華羅庚卻跟著“菩薩”去了青龍山,想探個究竟,看一看“菩薩”的真面目。
來到廟里,“菩薩”卸了裝,華羅庚一看“菩薩”是人扮的,就立刻往家跑;氐郊,他便興高采烈地對媽媽說:“媽,你往后不要給‘菩薩’磕頭了,‘菩薩’是騙人的1父親馬上訓斥道:“唉呀,罪過,小孩子懂什么?”他卻認真反駁道:“我到青龍山的廟里去了,‘菩薩’原來是假的,是人裝扮的1
華羅庚的數(shù)學作業(yè),經(jīng)常有涂改的痕跡,很不整潔,老師開始時非常不滿意。后來經(jīng)過仔細辨別,老師發(fā)現(xiàn)華羅庚是在不斷改進和簡化自己的解題方法。
華羅庚在中學讀書時,曾對傳統(tǒng)的珠算方法進行了認真思考。他經(jīng)過分析認為:珠算的加減法難以再簡化,但乘法還可以簡化。乘法傳統(tǒng)打法是“留頭法”或“留尾法”,即先將乘法打上算盤,再用被乘數(shù)去乘;每用乘數(shù)的一位數(shù)乘被乘數(shù),則在乘數(shù)中將該位數(shù)去掉;將乘數(shù)用完了,即得最后答案。華羅庚覺得:何不干脆將每次乘出的答數(shù)逐次加到算盤上去呢?這樣就省掉了乘數(shù)打上算盤的時間例如:28×6,先在算盤上打上2×6=12,再退一位,加上8×6=48,立即得168,只用兩步就能得出結果。對于除法,也可以同樣化為逐步相減來做節(jié)省的時間就更多的。
憑著這一點改進,再加上他擅長心算,華羅庚在當時上海的珠算比賽中獲得了冠軍。 華羅庚不僅對數(shù)學肯動腦筋,對語文也很用心。有一次,老師把自己收藏的文學大師胡適的書分給學生,讓每人看完后寫一篇讀后感。華羅庚分得的是《嘗試集》,書中流露出作者提倡白話文的得意,認為自己是一次成功的嘗試,于是在扉頁上寫了一首《序詩》:“嘗試成功自古無,放翁這話未必是。我今為下一轉語,自古成功在嘗試。”
華羅庚在讀后感中,并未表達出老師所期望的對胡適的.贊美之詞,而是尖銳地指出:胡適的這首詩概念混亂,第一句中的“嘗試”與第四句中的“嘗試”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第一句中的“嘗試”是指初次嘗試,當然一試就成功是比較罕見的;第四句中的“嘗試”則是指經(jīng)過多次嘗試或失敗之后的一次成功嘗試,所以它們具有不同的含意。
單獨來看兩個“嘗試”都是有道理的,但胡適將二者放在一起,則是拿自己的概念隨意否定別人(陸放翁)的概念,真是豈有此理!他說:“胡適序詩邏輯混亂,不堪卒讀。”
雖然語文老師當時十分不悅,但20年后還是對已成名的華羅庚說:“我早就看了你的文章不落窠臼!
華羅庚正是由于勤思考,愛創(chuàng)新,不迷信權威,才最終靠刻苦自學成為一名大數(shù)學家的。
著名作家巴金的童年故事
巴金出生在一個封建大家庭里,父親和祖父都做過官。那時候.社會的習俗、儀式特別多。有一次,祖父生日,家里非常熱鬧。大大小小的屋子被客人擠滿了,院子更是被圍得水泄不通。什么堂哥堂弟、表姐表妹、姨媽嬸嬸,還有許多他從沒見過的遠房親戚都來了。一時間.大人們的說話聲、孩子們的嬉笑聲.還有敲鑼打鼓的聲音夾雜在一起.大老遠就可以聽得清清楚楚。小巴金喜歡安靜,家里是不好待了,只好和鄰居家的小伙伴躲起來玩了。
可是沒多久就被人發(fā)現(xiàn)了,帶到了宴會上。因為按照當時的習俗,父母要為祖父設個虛座,點上紅蠟燭,然后讓子女們向那配有紅椅套的空椅子叩頭拜壽,以此來祈求祖父的健康長壽。其他同齡的孩子都叩拜了,父母突然發(fā)現(xiàn)巴金不在,就派人四處搜索,好不容易才把他找回來。在眾目睽睽之下,巴金就是不肯拜,這讓在場的大人們很著急,有的說,只要你拜了,就給你零花錢;也有的說,給你買最喜歡的書。小巴金還是無動于衷,氣得母親打了他一頓,結果還是沒用??
用他自己的話說:“我從小就害怕出席大場面,害怕任何儀式,害怕任何禮節(jié)!钡且坏┳约赫J定了是正確的事,他就會很勇敢、很堅定地堅持自己的主張。正是因為這種倔強,讓他在以后碰到的許多困難面前。毫不退縮。
【名人早年故事】相關文章:
名人勵志故事:首富李嘉誠早年的成長經(jīng)歷10-08
徐悲鴻早年學畫的故事11-09
徐悲鴻早年艱苦學畫的故事01-15
名人教子的名人故事01-05
經(jīng)典名人故事10-26
名人故事的12-13
名人故事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