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經(jīng)典誦讀培訓總結(jié)
總結(jié)是在一段時間內(nèi)對學習和工作生活等表現(xiàn)加以總結(jié)和概括的一種書面材料,它是增長才干的一種好辦法,讓我們來為自己寫一份總結(jié)吧。你想知道總結(jié)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國學經(jīng)典誦讀培訓總結(jié),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國學經(jīng)典誦讀培訓總結(jié)1
國學課程實驗將近一年時間,對于國學課程的課堂教學怎么教,有什么教學原則,怎樣準確把握好實驗目標和教學策略?帶著問題和困惑,3月9日參加了是小學教研室組織的“《中華頌,國學經(jīng)典誦讀》教師培訓活動!蓖ㄟ^聽課,專家與培訓者的互動等活動,受益匪淺,感受頗深。
文城中心小學許小麗老師利用多媒體課件上的《敕勒歌》,課上許老師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真實有效的教學情景,畫面精美,調(diào)動學生的視覺、聽覺感官,提交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一節(jié)國學課堂教學的示范課。
印象最深的是王琴玉老師的課。教學目標學生自主選擇,“能學多少學多少”“讀好,能背誦”。學生沒有壓力,沒有負擔,輕輕松松進入課堂。課上,教師面帶微笑,態(tài)度親切,語氣溫和,一下子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在教學過程中,老師通過帶讀、個別讀、齊讀、接讀、變換角色讀、師生同讀、生生互讀,以讀為主線的教學形式。整節(jié)課,教師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呵護學生熱情,教學容量大,教學效率高,是一節(jié)常態(tài)下的國學課堂教學的樣板課。
“一本課本,一張嘴,就能上好國學課”王老師做到了。“不求甚解,”熟讀成誦,這是國學課堂教學的最基本原則。“素讀”是經(jīng)典誦讀的基本方法。
通過聽課及專家的講評活動,心結(jié)以解開,明確了目標,把握好策略,更堅定了自己上好國學課的決心與自信心。
第一屆經(jīng)典誦讀時,我和教研室的幾位同志深入各所學校驗收節(jié)目。但對我來說,只是偏愛文學,喜歡朗誦,前來只想踏踏實實有所收獲。觀看完所有的`節(jié)目不免心生疑惑:為什么有些學校把誦讀經(jīng)典變成了藝術(shù)表演?有所不解,但也不便闡述自己的觀點。在我的意識里,經(jīng)典朗誦應以“誦”為主,在古典音樂的伴奏下,猶如在聆聽一位德高望重的長者、智者講述生活的經(jīng)驗、生命的真諦、生存的哲理,讓人們仿佛徜徉于知識的黃金海岸。這是第一次經(jīng)典誦讀給我的印象。
時值一年,第二屆國學經(jīng)典誦讀又拉開了帷幕。這次的小學組在市二小舉行。那天原本想早點去,由于陪同王宜振老師去得太晚了。急匆匆來到二小,早已燈火輝煌,霓虹閃爍,人群攢動。舞臺兩邊大屏幕上的字滾動著。找了一個位置站在那里認真觀看起來。
朗誦、著裝無可挑剔,比去年的整體水平明顯提高很多。家長也來得不少。這樣的陣勢足以讓聽眾從國學經(jīng)典中找回中國人曾經(jīng)珍惜過而現(xiàn)代卻缺失了的國魂。通過這種渠道對中國典籍的宣傳,喚起了人們對傳統(tǒng)的親近感,激起了人們了解傳統(tǒng)的興趣。我邊看邊想:如果把這項活動堅持下去,孩子們從文化素養(yǎng)到精神氣質(zhì)肯定會發(fā)生巨大的變化。無論是在課堂上還是在家里,孩子們的語言一定變得豐富靈動,也一定會妙語連珠,出口成章;寫作文也會引經(jīng)據(jù)典,信手拈來。
說到這里,我為自己的選擇而高興。今年暑假我正是懷著對國學的熱愛踏上了去北京學習的征程。6天6000元的培訓費讓人吃驚。“育賢國學”培訓中心在我心里萌生很久。靈寶許多文人墨客、教育專家對我的舉措很是贊同。不知道這一愿望能否在人杰地靈,物華天寶的土地上實現(xiàn),但我的雄心壯志是讓孩子接受國學經(jīng)典誦讀教育,接受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是要他們長遠地,默默地變化其氣質(zhì),使他們的生命陶溶出某種深度,以維護人性光輝,以提升人格品質(zhì),以造就人才,以陶鑄大器。這是人類天經(jīng)地義的期盼,這是我們所有教師、所有家長的責任! 她具有時代意義和現(xiàn)實價值。
國學經(jīng)典誦讀培訓總結(jié)2
94年我和同學雅宏慕名來到清華校園里轉(zhuǎn)游,心想如果能在這里學習該是人生一大幸事,那時只是幻想而已,然而時光流轉(zhuǎn)到XX年9月25日,已過不惑之年的我有幸參加了山西省人大國學智慧與領導力提升高級研修班的學習,讓我有緣實現(xiàn)心中的夙愿。夢想如愿以償。
步入清華課堂,感受人文圣地,汲取國學精粹。
崔國文教授的《易經(jīng)智慧》讓我從多方面了解了《易經(jīng)》的博大精深,從《易》學的科學思維:“一陰一陽謂之道也,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到《易》學的執(zhí)政思維:“天地交而萬物能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君子以教思無窮,容保民無疆!痹俚健兑住穼W修身思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讓我深刻理解了清華的校訓。六十四卦與宇宙間無窮奧妙緊密的聯(lián)系。讓我驚嘆我們祖先的超窮智慧,《易經(jīng)》中華科技、文化、哲學之源。
彭向剛教授的《領導科學藝術(shù)》讓我們對“領導”與“管理”兩個概念有了明確的區(qū)分:領導的本質(zhì),就是通過發(fā)揮影響力,讓別人把該辦的事辦成。職能是謀劃和決斷,把人與人的關(guān)系協(xié)調(diào)好,讓下屬心甘情愿地,滿懷信心地為目標而努力完成任務,為下屬決定哪些事能干。要站得高看得遠,選好才用好人,善于發(fā)揮自己權(quán)力的影響力和人格影響力。最壞的領導就是把好人在不知不覺中扼殺。領導的本質(zhì)不是攬權(quán)而是授權(quán),授權(quán)使領導可以謀大事;使部下各司其責,授權(quán)能培養(yǎng)人才,使部屬獲得信任感,鼓舞士氣。反之,事必躬親,使下級產(chǎn)生依賴心里。管理是通過執(zhí)行制度來完成任務,把事情做對。在提高執(zhí)行上下功夫。無論做領導還是搞管理,提高自身素養(yǎng)至關(guān)重要。要用佛家的慈悲去普渡眾生,儒家的思維去齊家從業(yè),法家的謀略成就功名,道家的思想去修身養(yǎng)性。
李真順教授的《領導者語言藝術(shù)》讓我們清楚口才是一切才能的先行官,有口才讓你更有風采,是人才不見得有口才,有口才的一定是人才,并教誨我們?nèi)绾稳ソ涣鳒贤ā?/p>
呂建強教授的《音樂欣賞》通過播放,對古今中外的名曲講解,從戲曲,美聲,流行,通俗,民歌中,由放棄一切思考的聽覺感受與利用一切思考的聽覺感受去欣賞音樂所傳遞的不同的文化信息,使我們理解了音樂與時代脈搏的緊密聯(lián)系及不同的表達所傳遞的文化內(nèi)涵。開啟了怎樣欣賞音樂的大門。
趙琛教授的,《復命精神》從全新的視角,以獨特的思維,闡述了復命的本質(zhì):復命就是對他人的承諾,在限定的時間內(nèi)必須給出一個結(jié)果。“復命”不僅應該存在于每個人的心中,而是在工作中時時處處得以體現(xiàn)。“復命”單純的講,就是對工作任務的無條件接受,無條件完成和兌現(xiàn),并在第一時間內(nèi)答復和回饋。也應將它滲透到生活中去對朋友他人甚至是陌生人的幫助和需求,也是展現(xiàn)我們的人格魅力的最好體現(xiàn)。
中國研究《人物志》第一人的王曉毅教授為我們傳授了古代人的人才鑒識術(shù)———識人、知人、用人之千古智慧。通過解析“主德”與學說:主德就是君主(領導者)之才,就是臣民(執(zhí)行者)之才,的性格有突出特點的,應安置在與其才能一致的崗位上,發(fā)揮性格優(yōu)勢!爸鞯隆笔抢硐氲木,其管理才能無突出特長,君主的職能就是選拔和使用人才,“主德者,聰明平淡,總達眾材而不以事自任。是故主道立,則其材各得其任也!舻啦黄降,與一材同好,則一材處權(quán),而重材失任矣”。透視古代偉人的功績,以鑒公司治理,管理之道,審時度勢真正做到量才使用,人盡其才,才盡其用。
王勇教授的《博弈論》告訴我們博弈在不同的信息條件下如何進行互動決策的經(jīng)濟理論。小到下棋,大到外交中的六國會談都是在博弈。而在“納會均衡原理”則是研究解決合作關(guān)系的,內(nèi)涵是互為最優(yōu),合作是有利的“利已策略”,在博弈中如何利用信息傳遞。從囚徒被困的例子看:張三和李四共同犯罪,被警察抓住,隔離審訊。如是一個人坦白而另一個人抗拒,則坦白一方判2年,抗拒一方判7年,如果倆個人都抗拒則判3年,如果倆個人都坦白則判5年,那么張三和李四怎么辦呢?他們面臨著兩難選擇,要么坦白或抗拒。顯然最好的策略是雙方都抗拒,結(jié)果是倆個人都判3年,但倆人都處于隔離的情況下無法串供,他倆都會想如果我抗拒對方坦白,則會判我7年,判對方2年,結(jié)果是都坦白判5年,也就是對每個人而言都是理性的選擇。從這則案例也可看到信息傳遞的重要性,在信息不完全的情況下讓別人知道或者認為自己是一個值得信賴的愿意合作的人。如果是合作的博弈就要傳遞信息,不合作博弈就要模糊信息。
張國剛教授《儒家思想》讓我進一步理解了國學精粹:國學是以儒家為代表,儒家的主體經(jīng)典是四書五經(jīng)。國學就是如何管理的學問。《論語》“學而優(yōu)則仕,仕而優(yōu)則學”;《大學》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孟子》“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之”;《中庸》“唯天下至誠,為能經(jīng)倫天下之大經(jīng)”。領導就是治國,平天下。做領導者的素質(zhì)首先是“仁者境界,仁愛愛人。仁的基礎是孝悌,仁的主旨是忠恕,夫人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成就別人就是成就自己,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其次領導者的藝術(shù)是君子風范,“君子”?鬃釉唬骸靶抟岩跃矗ㄐ摒B(yǎng)自己,保持敬畏)”中組部部長李源朝說過當領導的要有敬畏心,第一敬畏歷史,你不敬畏怎么能提升自己呢?第二要敬畏百姓,不能太狂妄,第三要敬畏人生,不要游戲人生,對自己的人生要負責。
君子的思想是修齊治平。儒家的經(jīng)典綱領是《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德。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為人君,止于仁;為人臣,止于敬;為人子,止于孝;為人父,止于慈;與國人交,止于信”。
君子不器的領導藝術(shù):劉邦當皇帝時對部下提出一個問題就是三不如:運籌帷幄不如子房、治理國家不如蕭何、打仗不如韓信。人固有自知之明。他的本事在于讓那些有本事的人至情至信地為他工作,不但你用他,你還讓他至情至信地為你工作,這就是領導的本事。領導的本事不是你自己有多大本事,關(guān)鍵是能不能把那些有本事的人用好。
君子不器,就是你不說自己有多大本事,關(guān)鍵是用的人有多大本事,你未必有這個本事,但你的本事是用人。一個高明的領導是教練員,不是運動員。領導是用人之人不是做事之人,是追求組織績效不是個人績效,是提升領導能力不是業(yè)務能力。領導是怎么善于籠絡人心,能夠鼓舞他們至情至信的為你做事。劉邦為什么項羽贏,劉邦是教練,一大堆英雄在為他做事情。“賢主勞于求賢,而逸于治事”。領導的用人方法就是使人如器!懊髦髦稳,如巧匠之制本”,“智者取其謀,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怯者取其慎,無智、愚、勇、怯兼而用之。故良匠無棄才,明主無棄士!比硕际怯腥秉c的,沒有缺點的人未必能做成大事,工作方法是中庸之道:“度、權(quán)、和”在錯綜復雜的工作中如何把握好這三個字。過猶不及,“度”。就是分寸,恰到好處就是度!皺(quán)”是權(quán)變!白幽獔(zhí)中,執(zhí)中為近之”。是通變,要與時俱進。“和”是剛?cè)峒鏉。“和”也叫“和而不同”。和不是一樣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p>
無為而治:《老子》“無為”,不要以為是什么都不干,“無為”是如何干,怎么干!盁o為”是不要妄為,是順應物與事的規(guī)律去做事。關(guān)鍵是用好人把好方向。
圓融人生的般若智慧:佛教是圓融的智慧,佛學的'目的是擺脫痛苦、煩惱,終極關(guān)懷即擺脫輪回。當面對不好的事情,要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
淡泊(看空):空間上的世界宇宙是無邊無際的。時間上是無始無終的,這樣的無始無終與我們的生命相比,確實太渺小了,我們?nèi)松稽c悲歡離合,成敗得失算得了什么?事業(yè)的成敗得失不影響到我的心境,以平常心來看待。平常心:一是寵辱不驚;二是得失不嗟;三是心平直。在奉獻中求幸福,在無我中求進取,在生活中透禪機,在工作中掙解脫。學習佛教的般若智慧,有利于使現(xiàn)代人逐漸深刻地認識和領悟到超然一切。寵辱不驚、淡泊名利,該干什么就干什么,以至于最終能培養(yǎng)出世之道,精進勤勉地去做入世的事業(yè)的人生態(tài)度。把自己的角色做好,在任何挫折和磨難的境遇中都能保持積極樂觀、充實而和諧寧靜的心態(tài),進而達到一種健全而完備的人生境地。
圓夢時間雖然是短暫的,但心得也是有限的,在中國第一流的學府深切感悟了“以愛國奉獻、追求卓越”為核心的清華精神,真切體會了清華園“嚴謹、勤奮、求實創(chuàng)新”的學風,恭耳聆聽了各位專家講授得浩如煙海的國學經(jīng)典,仔細品味“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雖然走出了山林俊秀,中西兼容、貫通古今、清雅怡人的清華園,卻帶走了清華魂,“行勝于言”的校風,時時激勵著每一位清華人。清華以其博大的胸懷,渾厚的學養(yǎng)接納著每一位前來學習的人。培訓時間雖然只有五天,但清華大學獨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蘊,讓我受益匪淺,感受頗深。每位專家們觀點鮮明,言辭犀利,風格詼諧,旁征博引,引經(jīng)據(jù)典精彩的講授,讓我終身受益。水木清華,歷史悠久,永遠教誨著我“行勝于言”
國學經(jīng)典誦讀培訓總結(jié)3
“國學經(jīng)典誦讀”早已成為我校的校本課程,我們年級的學生學習已有四年了,學生對我國的經(jīng)典文化已有了初步了解,收到了啟蒙教育,開創(chuàng)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誦讀實踐活動:每天一次固定時間的誦讀,師生共同進步;每學期一次成果展示;每學期評選一次“國學小標兵”。讓老師、學生在經(jīng)典傳統(tǒng)文化中去體驗、去感悟、去內(nèi)化,用經(jīng)典的精華來滋養(yǎng)自己的精神世界、人生根基。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眰鹘y(tǒng)文化教育猶如一道風景,帶來勃勃生機,它時時喚起學生創(chuàng)造的靈性,奏響學生心中詩文的琴弦,激活學生的好奇心和充滿激情的.美好情懷,提高了師生的文化品味、審美情操與文化底蘊!懊糠昙压(jié)倍思親”成了師生的口頭禪,“李杜詩篇萬口傳”成了班級良好的學詩風氣,校園傳統(tǒng)文化的教育氛圍日益濃厚。
1、方法趣味化。小學生學習“興趣是第一位的”,所以在經(jīng)典誦讀課教學方法力求趣味化,千方百計調(diào)動學生投入激情,以興趣作為原動力。如:故事法:把經(jīng)典誦讀的內(nèi)容改編成一個個生動的小故事,用故事吸引學生探究經(jīng)典、記誦經(jīng)典,鍛煉自己的表達能力。畫畫法:有些詩形象深邃、意境悠久,可以畫下來,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幫助記憶,效果突出,讓學生通過繪畫來表現(xiàn)自己腦海中詩的畫面,從而謀求一種與眾不同的理解。巧用法:讓經(jīng)典走進生活,在平時生活中、在作文中時不時把經(jīng)典名句用出來,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更讓學生知道生活中處處是“經(jīng)典”,感覺到誦讀經(jīng)典的重要性。
2、內(nèi)容“不求甚解”化。書要慢慢讀、細細品,把書讀進去了,越讀越有興趣,自然就會了解書中的道理。在閱讀教學中要力求甚解,但古代經(jīng)典的學習意在提高文化底蘊,是遠離功利的一種精神修養(yǎng)。因此它不需要學生字字會解釋,句句能分析。教學目標單一,讓學生開心地學,有趣地讀,多多地記;學習的特點是化整為零、刪繁就簡,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學習的目的在于引導學生去“觸摸”語言。
3、誦讀形式多樣化。重視朗讀,強調(diào)背誦,形式靈活多樣:可以讀出節(jié)奏、音律,可以集體讀、分組讀,也可以個人讀。多樣的誦讀延續(xù)了學生的誦讀熱情,使得他們深深地喜愛上了誦讀詩詞,F(xiàn)在,每到開學初,孩子們總會迫不及待地問:老師,這學期我們背哪些詩。渴裁磿r候?qū)W。俊笨粗⒆觽兊膹垙埿δ,我感到異常欣慰。
經(jīng)典誦讀活動的開展提高了學生的語文能力,有效提高了他們的語文素養(yǎng)。語言快速積累。“背書,就如練字、練拳、練舞,熟能生巧,巧必由爛熟而出”。到目前為止,四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能夠背誦上百首經(jīng)典詩詞。經(jīng)典誦讀增強了學生的語言積累,大量誦讀豐富了語言積累,增強了語感,獲得了審美體驗。說寫能力不斷提高。多樣的誦讀活動不僅豐富了學生的積累,而且大大提高了學生的書面和口頭表達能力。
四年來,我們與孩子們一起行走在這開滿鮮花的誦讀之路上,體驗著誦讀的快樂,欣賞著經(jīng)典的魅力,收獲著成功的喜悅。只要行動就會有收獲,學生在經(jīng)典誦讀的過程中,思維開闊了,興趣廣泛了,聽、說、讀、寫各方面都有了明顯提高。四年的時間轉(zhuǎn)瞬即逝,期間不乏有許多困惑,有幾許收獲。時間在變,但我們的信念不變,我們的行動不變,期待收獲更多!
【國學經(jīng)典誦讀培訓總結(jié)】相關(guān)文章:
國學誦讀培訓總結(jié)10-28
國學誦讀活動總結(jié)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