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无码精品,四川省少妇一级毛片,老老熟妇xxxxhd,人妻无码少妇一区二区

錢文忠優(yōu)秀解讀三字經文字版

時間:2021-09-15 09:07:31 三字經 我要投稿

錢文忠優(yōu)秀解讀三字經文字版

  蘇老泉,二十七,始發(fā)憤,讀書籍。彼既老,猶悔遲,爾小生,宜早思;若梁灝,八十二,對大廷,魁多士。彼既成,眾稱異,爾小生,宜立志;瑩八歲,能詠詩;泌七歲,能賦棋。彼穎悟,人稱奇,爾幼學,當效之;蔡文姬,能辨琴;謝道韞,能吟詠。彼女子,且聰敏,爾男子,當自警。

錢文忠優(yōu)秀解讀三字經文字版

  《畫外音》“蘇老泉,二十七,始發(fā)憤,讀書籍”,蘇老泉就是著名詩人蘇軾的父親,但他為什么到二十七歲才開始讀書呢?“若梁灝,八十二,對大廷,魁多士”,而梁灝八十二歲中狀元是真的嗎?“瑩八歲,能詠詩,泌七歲,能賦棋”,七八歲就才華橫溢的瑩和泌又是怎樣的神童?“蔡文姬,能辨琴,謝道韞,能吟詠”,蔡文姬才華卓越,但命運坎坷,一生三嫁,那么她最終的結局又是怎樣的呢?《三字經》為什么要特別提到這些人?從他們身上我們又能夠學到什么呢?請繼續(xù)關注復旦大學教授錢文忠解讀《三字經》第四十二集。

  《正文》我們大家都知道,人最好是從歲數(shù)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循序漸進地學習、就開始勤奮地學習、就開始接受良師的指導。但是我們也知道,人世間的很多事情是難以預料的。很多人或者說更多的人,因為種種的原因,錯過了最佳的讀書和受教育的年齡。那么,年歲大的人還應不應該學習?年歲大的人學習了還能不能夠取得成就?《三字經》給我們的答案是肯定的。

  “蘇老泉,二十七。始發(fā)憤,讀書籍。彼既老,猶悔遲。爾小生,宜早思”,蘇老泉就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蘇洵,是名氣更大的蘇轍、蘇軾的父親。歷史上稱他們父子三人為“三蘇”。蘇洵年輕的時候,家累很重,整天必須在外奔波,要維持這個家庭的生計。因此根本沒有時間讀書,一晃到了二十七歲。二十七歲,在古人是個成年人,不光成年人,類似于中年人的年齡。

  他覺得不能再這樣下去,就對自己的妻子講,我覺得自己在文學上,還應該可以有所作為。現(xiàn)在恐怕必須開始發(fā)奮,開始讀書、開始往這方面努力。但是我又放心不下自己的家里,你說我該怎么辦?而蘇老泉的妻子程氏,是一個非常賢惠的女性,非常理解他,非常支持他。從此接過了整個家庭生活的重擔,蘇洵也就由此開始起步。

  他起步雖晚,但是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努力,進步飛快。他進京去赴考,馬上就受到了當時文壇前輩、當時一些大官顯宦的一致贊賞,成了有學問的大家。我們要知道,“唐宋八大家”,唐宋是中國兩大盛世,兩個文化高峰期,一共才總結出八位、八大家。蘇氏一門占了三個,這是了不起的成就。

  其實在中國歷史上,晚年求學的例子非常多。在西漢劉向編的《說苑》里面記載了一個非常著名的故事,晉平公問師曠,我現(xiàn)在已經年過七十了,但是我現(xiàn)在想要讀書,是不是太晚了,我恐怕太晚。

  師曠的回答非常有意思,你為什么不秉燭而學呢?就你為什么不點上蠟燭來讀書呢?我聽古人說過,少年時喜歡學習好像是太陽,剛剛升起時候的陽光;壯年的時候喜歡學習,好像是正午的陽光;而老年時候喜歡學習,好像是點燃蠟燭照明的燭光。

  點燃蠟燭照明雖然沒有像剛剛升起的太陽,也沒有像正午的太陽那么明亮,但是請問國君,點蠟燭走路和摸黑走路哪個更好一些?晉平公一下明白了。所以在中國傳統(tǒng)當中一貫有這樣的一種傳統(tǒng)思想,只要堅持不懈,就算年齡很大開始學習也為始末晚。

  《畫外音》蘇老泉二十七歲開始求學,由此可見,只要想學習,什么時候開始都不算晚,但是梁灝八十二歲中狀元的事是真的嗎?

  《正文》在講完二十七歲蘇老泉的故事以后,《三字經》講了一個歲數(shù)更大的人的故事!叭袅簽耸,對大廷,魁多士。彼既成,眾稱異,爾小生,宜立志!敝v一個八十二歲取得最后成功的人。

  這個故事一定是驚心動魄的,一定非常吸引人,但是《三字經》在這里錯了,《三字經》的作者在這里犯了一個和歷史事實不相符的一個錯誤,也許《三字經》在這里沒有經過太嚴格的考察,就用了一個民間的傳說,而忘了這個故事實際上是見于史籍的。

  梁灝,公元963-1004年,字太素,東平州城人?偣苍谶@個世界上才活了四十一年,怎么可能八十二,那比他在人世間活的年齡還要翻一番,所以這一定是錯的。梁灝這個人在歷史上確實是有的,而且是個很著名的人,出生在官臣之家,他的曾祖、祖父、父親都是當官的,但是梁灝少年喪父,由他的叔父撫養(yǎng)成人,從小好學。梁灝初次考進士沒有考中,就留居在京城,而到了雍熙二年也就是公元的985年再度赴考,經過了廷試和宋太宗的御試,考取了第一名,時年二十三歲。“若梁灝,八十二,對大廷,魁多士”,所以魁多士是指在很多讀書人中間獨占魁首獨占鰲頭。

  《畫外音》《三字經》是儒家思想的啟蒙教材,在長期的流傳中,經多人修改補充,這也可能就是出現(xiàn)誤差的原因。梁灝八十二歲中狀元可能就是民間的一個誤傳,但歷史上有那么多的文人學士,梁灝為什么會被民間傳頌?他還有什么其他的獨特之處嗎?

  《正文》梁灝有三個兒子,為什么我們在談到別的《三字經》里面的人物的時候,一般不講他有幾個兒子,為什么在講到這位梁灝的時候要講他的三個兒子?因為梁家父子在歷史上留下了一個美談。

  他的長子梁固公元985年出生,也正好是他的父親考取狀元的那一年生了這么個兒子,這個兒子叫梁固,公元1017年去世。這個人也是少有在志,而且非常崇尚節(jié)操,是一個人品非常高尚的人。他在父親去世以后,因為他的父親是一個官,所以受到了所謂被蔭賜,就是受到祖輩的福蔭受到父輩的福蔭,以蔭賜被賜為進士出身。喪期滿了以后,他辭去賜進士出身。

  一般有人不用考試,賜了我一個進士,那高興得不得了,但是他非常有志氣,把這個賜進士出身給辭掉,自己主動參加科舉考試。在公元1008年又考取狀元。在父親考中狀元當年生的兒子,后來又考中狀元,這樣的父子兩狀元在中國歷史上,就我所知道,在我有限的知識范圍里,我知道的就這么一對。而他的兒子為人爽直,才調俊雅,善與人交,慷慨好施,尚義氣,有吏才。

  宋朝的這一對父子狀元舉世罕見,宋金以來,就已經為他們修建過父子狀元的牌坊,這個牌坊原來還一直在的,是個木質結構,到了清朝的康熙五十八年,兗州太守奉旨重修牌坊,上面有一對對聯(lián)也是比較有名的,“是父是子同作狀頭千載少,為卿為相流傳歷代一門多”,這個對聯(lián)就很說明問題了。

  《畫外音》像梁灝、梁固這樣的父子狀元,在中國歷史上確實罕見,也許正是因為此,梁灝才被收入《三字經》中。雖然年齡上弄錯了,但也讓我們了解到一對父子狀元的故事。雖然《三字經》認為,學習不分年齡,但年幼而聰明好學的就更加被稱贊了,那么《三字經》當中所提到的瑩和泌又是怎樣的兩個神童呢?

  《正文》中國的傳統(tǒng)畢竟是長久以來都很羨慕那些少年神童的,而確實按照教育學的一般原理,人確實應該在小時候就開始學習。人的每一個人生經歷,都有他應該做的事情,而在少年時代,首當其沖的肯定是學習,所以《三字經》接下來又給我們講述了兩個幼年開始就學有所成的人物。“瑩八歲,能詠詩;泌七歲,能賦棋。彼穎悟,人稱奇,爾幼學,當效之。"兩個人,一個八歲,這個八歲能夠吟詩了,一個七歲,七歲就能夠根據(jù)一盤棋來賦詩,有機智,講了歷史上兩個神童。

  瑩八歲的瑩就是北魏的祖瑩。祖瑩,字元珍,范陽人,他的父親是中書侍郎,鉅鹿太守,所以他應該是出身一個官臣家庭。祖瑩八歲的時候,能夠背誦《詩》《書》,所以大家對祖瑩就格外的器重,覺得這個孩子不得了,當時大家都叫他什么?圣小兒。

  他特別喜歡寫文章,當時有一些官員就經常感嘆,說這個孩子的才華很多大人都達不到,最終一定會大有所為。他后來也憑借著自己的勤學,他一路還走得比較順,到后來成為了一名學士。而”泌七歲,能賦棋“,這個泌就是唐代的一代名臣李泌(公元722-789年)。他在幼年的時候就聰明非常,又能寫文章,還能寫賦,同時還非常擅于下棋,當時就有神童之號。

  而所謂《三字經》里面能賦棋的故事就發(fā)生在李泌七歲的時候。這個事情說起來和唐玄宗李隆基有關。唐玄宗是一個多才多藝的風流天子,有一夜,他突然發(fā)出一個奇想,要遍觀天下的賢士,就親自坐在一個高樓上,下令在下面擺了好幾桌酒席,廣設座位,召集了儒道釋三教的各種高人共同辯論講論學問,來比較三教的優(yōu)劣。李泌有一個表哥,這個表哥當時也只有九歲,就穿上了大人的衣服,穿上了儒生的衣服,混在人群當中。

  開講以后這個九歲的孩子十分敏銳,辯論精微,滿座皆驚。大家一看,怎么一個才九歲的小孩,大家驚呼神童,唐玄宗在上面看到了,也很高興,就把他召到樓上來,就問他:你太聰明了,才九歲,那么你的家人和你的親戚當中是不是還有你這樣的人,是不是還有像你這樣博通經義讀書很多的人?這個表哥回答:我在我家不算什么,我還有個表弟叫李泌,才七歲,比我還小兩歲,但是已經遍觀經史,而且心思敏捷,比我強多了。

  唐玄宗一聽,這太好玩兒了,居然還有一個小神童,一心想見見李泌,就命令宮里的宦官,你要想辦法把李泌帶到宮中來,但是唐玄宗很有意思,怕走露這個消息,讓家里人惡補給李泌惡補。如果李泌沒有說的那么神,一聽說皇帝要召見,那么家人不要給這個神童惡補一番,所以他就叮囑這個宦官,你把李泌接來,但是你別讓李泌家人知道。第二天早晨,太監(jiān)說來到李泌家門口,像做賊一樣,找一個角落先貓起來,過了一會兒,李泌出來玩兒了,這個太監(jiān)就撲上去,把李泌一把抱住扛起來就跑。

  《畫外音》只有七歲的李泌,突然被一個陌生人抱住,還被扛起來跑離家門,他會有什么反應呢?而小李泌見到唐玄宗之后,又是如何以棋為詩,表現(xiàn)出他的不同凡響這處呢?

  《正文》這個李泌不聲不響,一般的孩子都叫救命啊,他不叫,悄悄地看看這個太監(jiān)到底想干嘛?他在跟太監(jiān)斗心眼。到了宮中,唐玄宗正好跟宰相在下棋,李泌被扛進來了。玄宗一看李泌,唇紅齒白,很可愛,當時就非常喜歡,就命令李泌:你不是看到我和宰相在下棋嗎?你就吟詩一首,而且要在這個詩里面詠出四個關鍵的概念——方圓動靜。

  這道題很難啊,一個棋當然有動靜有方圓,你要即興賦詩要把它吟出來,而那個宰相一看這個李泌一小毛孩,但也很喜歡他,那個時候怕孩子一下子賦不出詩來,這不皇上也不高興,對孩子也不好,所以他就帶頭做了一首示范,叫什么呢?方如棋盤圓如棋子動如棋生靜如棋死。宰相做了一首,他覺得自己做得很牛,然后對李泌講:詩就是這種做法,要扣住方圓動靜的這個意思,而不是以物詠物,你不要去描寫這個棋盤是一塊方的棋子是一個圓的棋盤木頭做的棋子玉石做的,這個不行。

  李泌聽了,歪著頭看看宰相,雙手叉腰,不慌不忙,也吟了一首:方如行義圓如用智動若聘才靜若得意。明顯比宰相高。方如行義,你就是在仗義直行的時候,應該什么,堂堂正正。我們原來講智圓行方,就是人的智慧要很周全,要進退舒緩,人的智慧不能是直來直去,直來直去這是憨,不是智慧,但是你的行為要堂堂正正方方正正,所以古人叫智圓行方,所以他講方如行義圓如用智。

  動的時候就像你的才華橫溢,才華橫溢的時候你要動,飛揚;靜若得意,當你一旦領悟到意思的時候,當然你也可以把它理解成得意洋洋的得意,但在這里不是,你一旦真的看透了真正的含義的時候,你要很靜,因為你到了另外一種境界。這兩首詩倒過來還差不多,就這首詩如果是丞相做的,丞相的詩是這個七歲孩子做的,還差不多,所以玄宗一聽大喜,馬上就稱贊李泌才思敏捷,而以皇帝之尊,把李泌攬在懷里愛撫,喜歡這個孩子,因為他本身是個風流天子。

  然后命令太監(jiān)中使賞了很多果子給這個小孩子,讓這個中使帶著這個小孩子在皇宮里邊隨便地玩兒。李泌在皇宮一玩兒,不回去了,家里的人急了,誰把我們家的神童給拐走了,整天在大街小巷里找李泌,只有李泌的爸爸毫不在意。李泌的爸爸講:如果別的小孩走丟了,那得找,但是如果是泌兒,根本不妨事,他?s到什么事情都會隨機應變,安然歸來的。

  果然過了兩個月,唐良善宗突然想起來,這李泌我再喜歡,也不能不讓他回家,所以就命令中使,把李泌送回家,而且傳達了自己的旨意,什么旨意?這個孩子太了不起了,但是年齡太小,我不能難他官職,但是我相信這個孩子長大了以后,一定是國家的棟梁。唐玄宗是一個長壽天子,他終于等到這個孩子后來成為他的重要謀臣。在安史之亂當中,在唐朝性命交關的時候,正是這位李泌,為唐玄宗出謀劃策,制定方略,為平叛立下了大功,所以這個李泌,后來被封為鄴侯。

  《畫外音》《三字經》在講完兩個神童之后,又列舉了蔡文姬和謝道韞兩個女子的故事。蔡文姬和謝道韞雖然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才女,但是在中國傳統(tǒng)觀念中女子無才便是德,那么代表著中國傳統(tǒng)思想的《三字經》為什么要收入兩個女子的故事呢?

  《正文》《三字經》是傳統(tǒng)文化的產物,但是《三字經》之所以能流傳那么久,除了它符合我們傳統(tǒng)文化的.基本要求和經義以外,它一定還有傳統(tǒng)文化當中突出的特殊的這樣一種部分,也就是說,它符合我們的傳統(tǒng),但是在某種意義上,又高出我們的傳統(tǒng),只有這樣的著作,才會流傳百世。

  接下來《三字經》用寶貴的篇幅,贊揚了勤奮好學的女子,在中國傳統(tǒng)當中我們知道,一直講女子無才便是德,一般來講,不是全部,好多官臣世家的小姐也是不讀書的。而《三字經》不這么看,《三字經》在這里贊揚了好幾位女子。

  “蔡文姬,能辨琴;謝道韞,能吟詠。彼女子,且聰敏,爾男子,當自警。”蔡文姬(公元177年—?),漢末著名琴家。蔡文姬撫琴這是最有名的,史書說她博學而有才辯又妙于韻律。蔡文姬一生三嫁,命運坎坷,但是博學多才,音樂天賦自小過人。

  她六歲聽父親在大廳中演奏,隔著墻壁聽,因為女孩子不能到大庭廣眾,隔著墻聽出父親的琴有一根弦斷了。蔡文姬的父親蔡邕是曹操很少見的幾位摯友,曹操朋友不太多,但是蔡邕是他的朋友。蔡文姬十六歲的時候嫁給了河東世族,河東的一個大家族衛(wèi)氏,她的丈夫叫衛(wèi)仲道。衛(wèi)仲道是一個出色的大才子,夫妻兩個非常的恩愛,但是這就是命運,好景不長,不到一年,衛(wèi)仲道吐血身亡,暴病身亡,蔡文姬還沒來得及生下一男半女,丈夫就死了,那么蔡文姬那時候實際上還十七十八歲。而衛(wèi)家人又嫌這個兒媳婦,克死了自己家的兒子,所以當時,才高氣傲的蔡文姬,不顧自己父親的反對,毅然回到娘家。

  這在當時是不多見的,一個女性有這樣的自尊是不多見的。后來她的父親死于獄中,而蔡文姬經歷了喪夫喪父的苦難以后,居然在二十三歲那一年被匈奴掠奪而去。但是她被掠奪到匈奴以后,被匈奴的一個王,左賢王納為王妃。

  她在匈奴居住了十二年,為這個左賢王生下了兩個兒子。建安十三年也就公元208年,曹操想起自己的好友蔡邕,得知蔡文姬流落在南匈奴,立即派人,有一個叫周近的做使者,攜帶黃金千兩,白璧一雙,把蔡文姬贖了回來,而這一年蔡文姬三十五歲。在當時來講這是女性蠻大的一個年齡,而由曹操做主,把她嫁給了校尉董祀。

  《畫外音》蔡文姬博學多藝,但卻命運坎坷,在經歷過喪夫喪父,又被匈奴掠走的悲劇遭遇之后,她的第三次婚姻是否能夠美滿幸福呢?而蔡文姬一生所經歷的離亂憂傷對于她的文學藝術創(chuàng)作又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正文》蔡文姬嫁給董祀,起初的時候,她的婚姻生活不幸福。蔡文姬飽經離亂憂傷,經常神思恍惚,就蔡文姬可能被曹操贖回來以后,當時的精神狀態(tài)是有一些問題的,而董祀正值鼎盛年華一表人才,董祀也是博通經史,非常擅長音律,自視甚高,對蔡文姬自然有一種不滿意,因為按照古人來講,她已經是二嫁之身,嫁給他是第三個,但是由于是丞相曹操指定的婚姻,曹操是媒人,所以只好接納了蔡文姬,所以兩個人的婚姻生活不幸福。

  然而第二年,董祀犯罪當死,董祀一不小心犯了個死罪,而蔡文姬在那個時候,蓬首跣足。就按照當時這個風俗去求情,實際上蓬首跣足還有一個意思,愿意代丈夫而死。當蔡文姬為董祀求情的時候,曹操看到蔡文姬在嚴冬時節(jié)蓬首跣足,心中大為不忍,命人取過頭巾鞋襪為她換上,讓蔡文姬在董祀還沒有釋放之前,留居在自己家中。曹操把蔡文姬留在自己家中。

  在一次閑談當中,曹操表示很羨慕,曹操也是個讀書人大家別小看,曹操表示很羨慕蔡文姬家里的藏書,蔡文姬告訴曹操,自己家里原來藏了四千卷書,幾經戰(zhàn)亂已經遺失,曹操流露出深深失望的表情,但是蔡文姬又接著告訴曹操,這四千卷里面,我能背出四百篇。曹操大喜過望,蔡文姬在住在曹操家里的時候,憑著記憶默寫出這個被戰(zhàn)火毀壞掉的四百篇文章,可見蔡文姬的才氣是多么高。

  她在匈奴胡地日夜思念故土,回到漢朝以后,就參照胡人的聲調,結合自己悲慘的經歷,創(chuàng)作了哀怨惆悵令人心腸為之斷的《胡笳十八拍》,并且她嫁董祀以后又感傷亂離,做了《悲憤詩》,而且是中國詩歌史上第一首自傳體的五言長篇敘事詩。當然也有學者認為這個《悲憤詩》是偽作,我不知道這個偽作有什么證據(jù),可能在中國傳統(tǒng)當中認為一個女子能做出那么好的一首詩,心里想想實在是不平,所以說它是偽作。我到現(xiàn)在還是愿意相信這是蔡文姬的作品。

  《畫外音》蔡文姬不僅才藝卓越,而且心地善良,丈夫董祀雖然對她并不好,但是當董祀遭遇殺身之禍時,蔡文姬不顧嫌隙,蓬頭跣足來向曹操求情,那么曹操是否能夠放過董祀呢?

  《正文》曹操看在和蔡邕的交情上,又想到了自己的這位侄女,朋友的女兒,蔡文姬的悲慘身世,赦免了董祀。從此以后,董祀感念妻子的恩德,對蔡文姬刮目相看,覺得這個女性不一般,夫妻雙雙也都看透了世間的這種世俗,看透了,所以溯洛水而上,居住在風景秀麗,林木茂盛的山區(qū)。

  若干年以后,曹操打獵經過這個山區(qū),還曾經去探望過這對夫妻。以曹操這樣一種性格,如此念一個人的舊情,真的是罕見。董祀和蔡文姬還生了一兒一女,而這個女兒很厲害,女兒嫁給了司馬懿的兒子司馬師。

【錢文忠優(yōu)秀解讀三字經文字版】相關文章:

錢文忠解讀三字經06-03

錢文忠解讀《三字經》第一講人之初,性本善08-14

《錢文忠解讀弟子規(guī)》讀后感作文600字06-23

錢文忠百家姓張氏來源07-15

錢文忠講座談及的梵文錯誤及其他06-20

解讀錢鐘書《圍城》中的文化底蘊10-10

GMAT優(yōu)秀作文精選解讀09-26

論錢鐘書與朱光潛對《拉奧孔》的解讀異同10-10

錢文韜:創(chuàng)業(yè)四年從無到有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