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nóng)村三下鄉(xiāng)大學生寒假社會實踐報告
x月xx日至x月xx日,我隨廣西玉林仁東寒假志愿團仁東分團來到玉林仁東鎮(zhèn)大棚村社會實踐。對于從小就比較嬌生慣養(yǎng)的我來說,是一次難得的經(jīng)歷。短短的9天時間,感受了濃厚的鄉(xiāng)村生活氣息,也產(chǎn)生了很多感想。
大棚村是遠近聞名的文明村,全村耕地面積1550畝,住戶面積200畝,230戶人家,800口人,其中黨員19名。村固定資產(chǎn)50萬,村民每年平均收入1200元左右。生活在附近鄉(xiāng)村中屬富裕水平。甘村長自XX年上任以來,為村里的工作耗盡心血,給村里帶來了大量收益,村子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提起周村長,村里的老少爺們兒們都直豎大拇指。
進村后,首先引起我注意的就是有序的道路和整齊的房舍,以及道路兩旁一望無際的大蒜田,與我想象中的農(nóng)村有著相當大的區(qū)別。待融入到村中去以后,可以深切的感受到村里的治安情況相當好。經(jīng)濟上的寬裕和生活上的安寧,使我毫不夸張的用了安居樂業(yè)來作為周家村給我的第一印象。
聽村里的領導介紹,村里的主要收入于種植業(yè),其中200畝潮菜收益可達每畝1000元左右,而大蒜更是達到了每畝XX元。但當我們問到村中是否有自己的企業(yè)和項目時,村里領導向我們道出了苦衷:數(shù)年前曾有一罐頭廠,在村里投入生產(chǎn),但不到3年,罐頭廠就因接連虧損而在村中消失,而其后的幾次上項目的想法,都因缺資金少技術(尤其是少技術少人才)而夭折。
人才、教育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在其后幾天給村民上課的過程中,這個烙印日漸加深。
下鄉(xiāng)過程中所見所聞很多,但我認為最重要的還是教育問題?萍际堑谝簧a(chǎn)力!新時期農(nóng)村的教育事業(yè)依然面臨很多的問題,解決好這些問題將極大的促進農(nóng)村的發(fā)展.
這次社會實踐的時間為9天,參加隊員有20名。在這短短的幾天里,我們主要開展了四項較大的活動,下面我就簡要的進行一下匯報。
一、“放飛孩子的夢想,托起明天的太陽”主題班會。
在關愛留守兒童的活動上,我們組主持的專題叫“關愛花朵,精彩大棚”,做這個活動我們的初衷是想借我們的行動展示給這些缺乏關愛的山村孩子們的父母一個感性的認識,那些禮都是村委出錢資助給我們活動的。我們這個活動是在這期志愿活動里的一部分。當我們給孩子們送去一些糖果和書本文具時,孩子們那種渴望愛的眼神深深的打動著我、震撼著我,缺愛、純真、努力、上進是在場的每一個孩子都具備的,從他們那雙充滿求淚水的眼睛里,我可以清清楚楚的看到。
和孩子們一起的幾個小時里,我過得快樂而充實,仿佛又回到了自己的童年,當一個小孩子代表給我們佩帶紅領巾的時候,我真的很激動,激動的程度不比我第一次帶紅領巾的時候差;當孩子們用洪亮的聲音唱著《春天在哪里》時,我不知為什么,也許是一種沖動。我的眼睛開始模糊了,我想我真的是被他們感動了,被他們的純真、活潑、樸實感動了。
在這些孩子的身上,我真正體會到了“我們社會對留守孩子的關愛是重要的”這句話的深刻含義,讓我感覺到我的做法是對的,如果這次活動能增強他們對未來美好的憧憬,那我們的這個活動就算是成功了!
我們的這次活動得到了當?shù)仡I導、村委、村民的一致好評。
范文二
彎下的脊梁擔起的歲月
“叮咚,叮咚……”老牛脖子里的鐘聲,日復一日地在那遙遠的山村里響著,好像是期待著,期待著有一個人能夠聽懂它滄桑歲月里的訴說。也許,這樣的訴說,是一段故事,也是一種傳說——
旱煙袋里冒起的縷縷青煙,在那山谷里結成了煙霧,把整個山村裝扮得猶如蓬萊仙境,寧靜,清幽,飄渺,脫俗。老農(nóng)額頭上橫流的汗水,澆灌著那板結的紅土地,渴望著秋后的好收成。在山路上佝僂著的身軀,邁著蹣跚的腳步,找尋著明天的生計。扁擔兩頭的水桶中,流淌著清冽的山泉,灌溉著山村里的清貧與渴望。
這樣的故事里,沒有讓人過目不忘的主人公,卻有一個讓大家無法忘懷的主題:貧窮壓彎了山村的脊梁,山村卻用彎下的脊梁擔起了歲月。沒有人為他們寫歷史,但他們的故事卻在時光里流傳,牛郎織女,李娃傳,沉香救母,姜太公封神等被繁華拋棄的傳說,卻在那沒有文化的人群里口耳相傳。就在這赤裸裸的貧窮背后,卻有著赤裸裸的赤誠。在那沒有車水馬龍的擁擠,沒有琳瑯滿目的商品的.地方,一直都被繁華以往的角落,卻有著人性里所有的真善美,知足,感恩,互助,樂觀,吃苦耐勞……
一、寒假“三進三同”社會實踐綜述
此次寒假,我來到云南省宣威市海岱鎮(zhèn)德來村委會,深入農(nóng)村,開展了我的個人社會實踐活動。此次社會實踐,從一月十三號開始,持續(xù)到二月十號,歷時將近一個月。在實踐過程中,我深入農(nóng)戶,與他們同吃同住同勞動,體驗了農(nóng)民的多種勞動,參與了山村修公路的施工,農(nóng)民殺年豬慶豐收,為死者立碑紀念,過年給祖先拜年,到山林砍柴等勞動。此外,還走訪了當?shù)氐牟糠至羰貎和。從多個角度理解了農(nóng)民的生活情況,鍛煉了我吃苦耐勞的品質,堅定了我到邊疆從教的信念。
二、實踐過程概要
(一)公路何時到我家
在我開展社會實踐的地方,有個村子,叫半坡村。村子坐落在半山腰,里原來修通的公路大概十公里左右,村子前青竹含脆,村后蒼松迎客,可謂是山清水秀,風光秀麗。但是,自從光緒年間開始有人煙以來,那個山村里從來沒有開進過一輛汽車,或許連摩托進村都可能是奢望。在那里的人,祖祖輩輩靠著人背馬馱搬運東西已經(jīng)經(jīng)歷了上百年。到現(xiàn)在,趕上了國家的好政策,要在農(nóng)村實現(xiàn)電通,水通,路通的三通政策,那里的村民才開始想,是不是村里也該修條公路呢?于是在零七年過年的時候,幾個老百姓一商量,說要自力更生,自己給自己修條公路。于是那一年的春天,村里的所有人,上到八十老嫗,下到六歲童子,還有些拖兒帶女,修起了公路。大概修了半個月,施工遇到難題了,因為修路得占別人土地,而那些土地卻是別村人的。他們一無錢財買地,而無政府批文修路,因此,修路的美好愿望擱淺,只把靠近自己村子一小段修得像馬路。但是由于沒有相應的技術設施,一切都只靠人力,所以那路冶金只是有點馬路的樣子。雖然遇到這樣的困難,村里人并沒有氣餒,他們沒有放棄要修一條路的愿望。于是在這幾年間,每年過年前后,他們都會聚到一起去修路,一年修一段,買一塊地就休一塊地的面積。雖然那樣的弄了好幾年,但是所修開的還不占總路程的三分之一,由于沒有技術設備,寬度,坡度等都有著很大的問題
【農(nóng)村三下鄉(xiāng)大學生寒假社會實踐報告】相關文章:
大學生農(nóng)村三下鄉(xiāng)寒假社會實踐報告12-14
關于大學生寒假農(nóng)村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報告范文01-13
大學生寒假農(nóng)村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報告的范文01-13
關于大學生寒假農(nóng)村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的實習報告11-01
假期大學生農(nóng)村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報告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