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一年級元宵節(jié)手抄報內容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手抄報吧,手抄報需要巧妙設計,精心安排。那么什么樣的手抄報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一年級元宵節(jié)手抄報內容,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一年級元宵節(jié)手抄報內容
元宵節(jié)祝福語:
1、掛起一盞花燈,照亮你生活的每一片陰霾。煮上一鍋湯圓,甜蜜你以后的每一份心情。發(fā)送一條短信,祝福元宵節(jié)快樂,希望你一切都好!
2、掛起點亮希望的燈籠,在今晚為你照亮前方的路途;舞起飛騰夢想的龍燈,在今晚為你送出成功的祝福。元宵佳節(jié),愿你事業(yè)一帆風順,生活美滿幸福。
3、一年一春,春春你順心;一年一夏,夏夏你發(fā)達;一年一秋,秋秋你豐收;一年一冬,冬冬你成功。元宵節(jié)快樂!
4、給你一碗元宵,從此不再傷悲,生活沒有淚水,前途屬你最美;給你一碗元宵,從此幸福伴隨,全家合合美美,生活有滋有味。祝元宵佳節(jié)快樂!
5、圓圓鍋子煮湯圓,圓圓心情慶團圓,彩燈掛起闔家歡,愿你記住每一份甜。甜蜜包裹在糯米里,幸福常留在你心間。祝元宵節(jié)快樂!
6、感受歲月的寂寞,放飛生活的灑脫,給你的祝福鑲滿我心底的寄托,趁著月圓蓋上元宵的郵戳,祝福的心為你在起落,祝你節(jié)日快樂,生活無憂。
7、趕在元宵還沒到我的祝福提前送到,祝你腰包像元宵,圓圓滿滿左右搖,祝你好運像花燈,五彩繽紛盡招搖,元宵節(jié)福多運好!
8、趕個早,提個前,送份元宵串串連:新年撞大運,財神寵幸你,家人關心你,春風洋溢你,我會祝福你,幸運之星永遠照著你!元宵節(jié)快樂!
9、福到財?shù)皆,喜到運到人團圓,祝朋友年年順意,月月開心,歲歲平安,天天好心情,人健康財氣好,事事美滿愿愿隨心!元宵節(jié)快樂!
10、風柔雨潤月月圓,良辰美景年年盼,幸福生活天天隨!冬去春來似水如煙,流年不復返,人生需盡歡!說一聲珍重道一聲平安,祝您元宵快樂!
元宵節(jié)習俗:
吃元宵:
相傳漢武帝時宮中有一位宮女,名叫元宵長年幽于宮中,思念父母,終日以淚洗面。然后大臣東方朔決心幫助她,于是對漢武帝謊稱,火神奉玉帝之命于正月十五火燒長安,要逃過動難,唯一的辦法是讓元宵姑娘在正月十五這天作很多火神愛吃的湯圓,并由全體臣民張燈供奉,武帝準湊,元宵姑娘終于見到家人,此后,便形成了元宵節(jié)。
元宵游藝:
掛花燈:此俗源于東漢,南北朝時已蔚然成風,唐代燈會定為三天,正月十四至十六,至宋代改為五天,明代則為十天,清代宮中則從小年開始就掛花燈。民間掛花燈則有一美麗的傳說,古時一獵人射死了一只神鵝,,玉帝聞訊大怒要為神鵝報仇,然后要于正月十五焚人間,簡單一位善良的仙女偷下凡間向人們報告了這一消息。人們決定在正月十五前后家家戶戶掛紅燈,放煙火,待天兵要下凡時,見火光一片。以為火早就燒起來了,便不再下界,直接向玉帝交差,人間得免一難,此后,每至此日,家家戶戶都掛花燈。至今,每逢正月十五全國各地仍有不少燈會燈展,著名的有北京北海公園元宵燈會,,四川自貢燈會,哈爾濱冰燈節(jié)等。
耍獅子:
耍獅子始于魏晉,盛于唐,又稱獅子舞太平樂一般由三人完成,二人裝扮成獅子,然后一人充當獅頭,一人充當獅身和后腳,另一人當引獅人,然后舞法上又有文武之分,文舞表現(xiàn)獅子的溫馴,有抖毛,打滾等動作,武獅表現(xiàn)獅子的兇猛,有騰躍,蹬高,滾彩球等動作。
舞龍燈:
傳說唐代有一年大旱,龍王錯行云雨,淹死了長安不少百姓,玉帝降旨命魏征監(jiān)斬龍王,然后后龍王陰魄不散,夜夜擾鬧皇宮,然后嚇壞了李世民,于是向群臣問計,眾臣認為應超度龍王,于是民間乃有元宵節(jié)耍龍燈之習。龍燈一般由竹木,彩紙,布等扎成,節(jié)數(shù)為單數(shù),長達數(shù)丈,節(jié)內能燃燭的稱龍燈不能燃燭的稱布龍,舞龍時,領舞者手持龍頭,數(shù)十人舉起緊連龍身的木棍,隨于其后,整條龍在樂聲中沿著規(guī)定的路線和隊列奔跑。龍就象活了一樣,民間以此氣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元宵節(jié)的起源和來歷:
元宵節(jié)俗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根據(jù)史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太一:主宰世界一切的神),被后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
正月十五真正作為民俗節(jié)日是在漢魏之后。東漢佛教文化的'傳入,對于形成過元宵節(jié)的風俗有著重要的推動意義。
漢明帝永平年間(公元58—175年),因明帝提倡佛法,適逢蔡愔從印度求得佛法歸來,稱印度摩喝陀國每逢正月十五,僧眾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參佛的吉日良辰。漢明帝為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燈的習俗隨著佛教文化影響的擴大及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漸在中國擴展開來。
又有一說元宵節(jié)起源于“火把節(jié)”,漢代民眾在鄉(xiāng)間田野持火把驅趕蟲獸,希望減輕蟲害,祈禱獲得好收成。隋、唐、宋以來,更是盛極一時。直到今天,中國西南一些地區(qū)的人們還在正月十五用蘆柴或樹枝做成火把,成群結隊高舉火把在田頭或曬谷場跳舞。
另有一說是元宵燃燈的習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jié),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jié),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jié)。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jié)要燃燈。
就節(jié)期長短而言,漢代是一天,到唐代已為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燈,整整十天。與春節(jié)相接,白晝?yōu)槭,熱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為壯觀。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百戲”內容,只是節(jié)期縮短為四到五天。
【一年級元宵節(jié)手抄報內容】相關文章:
元宵節(jié)手抄報內容07-11
元宵節(jié)手抄報內容11-11
一年級元宵節(jié)的手抄報內容01-13
元宵節(jié)手抄報圖文內容07-04
歡度元宵節(jié)手抄報內容07-03
元宵節(jié)手抄報內容資料07-04
元宵節(jié)手抄報內容資料02-04
元宵節(jié)英語手抄報內容07-04
關于元宵節(jié)手抄報的內容07-06
元宵節(jié)手抄報英語內容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