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項新的國家級考試,普通話水平測試(PSC)有許多值得研究的課題。探究PSC的發(fā)展軌跡,認識與解讀PSC的性質,有助于全面了解PSC的實質,從而制定科學性、適用性、可操作性較強的《PSC大綱》,也有助于明確PSC的測試內容、測試方法、評分系統(tǒng)等一系列實質性問題。
關于PSC的性質的定位,有一個發(fā)展過程。94版《普通話水平測試大綱》表述為“是應試人普通話所達到的標準程度的檢測和評定”。這里的“標準”實際上主要是從“規(guī)范”的角度來說的。94版《PSC大綱》主編劉照雄先生在《推廣普通話的重要舉措——普通話水平測試簡論》(《語言文字應用》1994年第4期)一文中是這樣表述的:“普通話水平測試的性質是對說漢語方言的人學習和使用普通話(標準語)所達到的標準程度的檢測和評定。”此說法除了對“標準程度”的內涵進行解釋以外,還對測試對象進行了限制。仲哲明先生在《普通話水平測試若干問題的討論》一文中認為“普通話水平測試是對應試人掌握和運用普通話所達到的規(guī)范程度的檢測。”這一表述將“標準程度”改述為“規(guī)范程度”,是一個明確化的提法。
PSC的性質決定了測試的內容與方法、測試適用的范圍與對象;同時,測試對象與范圍的明確化也影響了普通話水平測試的正確定位。
關于測試的對象與范圍,94版《大綱》的定位是:中等以上文化程度,能聽會說普通話,普通話相對比較標準人員。教師、播音員屬于文化程度較高的人員,可以參加普通話水平測試。1994年,劉照雄先生在《推廣普通話的重要舉措——普通話水平測試簡論》一文中明確指出:“這種測試的設計包含著以下幾個前提條件:(一)應試人的母語(第一語言)是漢語;(二)應試人一般通曉漢語書面語;(三)應試人不僅能聽、會說普通話,而且他們所從事的職業(yè)要求他們必須能說標準的或比較標準的普通話。因此,這種測試跟學習和掌握第二語言的測試有明顯的不同。”
同年,仲哲明先生在《普通話水平測試若干問題的討論》一文中也同樣認為:“第一,普通話水平測試是應試人的母語標準語水平測試,不是外語測試。第二,是語言運用能力的測試,而且主要側重在語言形式規(guī)范程度的測試,……第三,應試人都是有一定文化的成年人,一般都已經(jīng)掌握全國統(tǒng)一的普通話書面語。”
1994年10月,國家語委、教育部、廣電部聯(lián)合下發(fā)的《關于開展普通話水平測試工作的決定》規(guī)定:“有必要在一定范圍內對某些崗位的人員進行普通話水平測試,并逐步實行普通話等級證書制度。”劉照雄先生在《推廣普通話的重要舉措——普通話水平測試簡論》一文中繼續(xù)強調:“開展普通話水平測試,一定要跟工作的實際需要聯(lián)系起來,先在急需開展的行業(yè)、部門或系統(tǒng)中進行,根據(jù)需要和可能逐步擴大范圍,工作要適度。”1996年,劉照雄先生在他的另一篇文章《普通話水平測試的構想與實施》中重新強調了這一觀點,并且作了進一步闡述:“普通話水平測試的最初構想,曾經(jīng)把這種測試設計為對一切社會成員的測試。這種構想不但在操作上不分急緩、輕重,而且也難以實現(xiàn)普遍的效用。從我國推廣普通話的進程來看,廣大操方言的人還處在普及普通話的階段,只是在一些行業(yè)的層面上具備了提高的條件,F(xiàn)階段還不可能也不必要對社會各階層、各行業(yè)普遍進行普通話水平測試。”
這一設想實際含義就是普通話水平測試的測試對象應是普通話水平達到或要求達到二級或一級的人員,這也是94版《大綱》適用的范圍與對象。基于這一點,所以當時對普通話水平測試性質的定位僅僅限于對應試人說普通話“規(guī)范程度”的檢測。
但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的頒布實施,普通話水平測試有了明確的法律依據(jù)。應試人的范圍也由播音員、節(jié)目主持人、影視話劇演員、教師、師范專業(yè)學生等向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校大學生、公共服務行業(yè)等拓展;PSC也在港澳地區(qū)受到的廣泛認同。同時,根據(jù)教育部[2003]5號令《普通話水平測試管理規(guī)定》第15、17、18條的規(guī)定,PSC也不再對社會人員、外族、外國人參加測試進行限制。這樣,測試范圍的擴大,應試人的普通話水平等級向低等級的延伸,這就需要對普通話水平測試的性質進行重新定位。
2003年10月公布的《普通話水平測試大綱》明確提出:“普通話水平測試測查應試人的普通話規(guī)范程度、熟練程度,認定其普通話水平等級,屬于標準參照性考試。”
對照94版《大綱》,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03版《大綱》對PSC的性質的表述增加了內涵,具體化為“規(guī)范程度”、“熟練程度”,并確定了PSC作為語言測試的類型。眾所周知,“熟練”是說普通話的最低層次要求,因此,這一表述實際上從真正意義上涵蓋了三級普通話的定義,同時對應試人的身份進行了開放性的表述,不再進行限制。這是對普通話水平測試以及推廣普通話工作內涵的一個新的拓展。劉照雄先生認為,由于社會的發(fā)展和語言規(guī)范化的要求,PSC一定要測試應試人說普通話的規(guī)范程度,這個規(guī)范包括語音的規(guī)范、詞語的規(guī)范、也包括表達習慣的規(guī)范。而熟練地表達是屬于推普的最低層次的要求,也是應試人需要測試并確定能否進級的范圍。
將PSC定性為“標準參照性考試”是有充分的理論依據(jù)的,早在1994年,仲哲明先生就在《普通話水平測試若干問題的討論》一文中,對PSC的性質進行了專門的論證與分析:“普通話水平測試基本上屬于目前比較通行的所謂標準參照性或者說達標性測試的范圍,而不是選拔性的常模參照性測試。”劉照雄先生認為,確定PSC為“標準參照性考試”的依據(jù)是十分明確的:(1)參照標準明確;(2)測試是達標性的;(3)標準是統(tǒng)一的、唯一的。這一點,在03版《大綱》中有了明確的結論。